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记录片台湾2009

主演:李屏宾,杜笃之,张艾嘉,王家卫,陈昌纶,侯孝贤,舒淇,吉尔·布尔多,徐静蕾,陈英雄,姜文,蓝祖蔚,袁庆国,是枝裕和,姚宏易,王永珠,林鸿钟,Justin Lee

导演:关本良,姜秀琼

播放地址

 剧照

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1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2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3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4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5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6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13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14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15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16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17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18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19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02

详细剧情

  导演关本良、姜秀琼追随李屏宾的足迹,走访日本、法国、挪威等地,除了忠实记录李屏宾的工作状态,平时隐身在摄影机后的大师也首度在镜头前,畅谈自己的学习、成长、手法与哲学。

 长篇影评

 1 ) 诗意的李屏宾,令人厌烦的纪录片叙事

前几天看了《恋恋风尘》,再来看这部纪录片,确实欣赏和敬佩李屏宾作为摄影师的敏感、诗意和敬业。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对细微动态和光影的敏锐捕捉,比如石头路面的反光、台风中的老树、在风里生动摇曳的一片叶子……还有他总能在拍摄时顺势而为,掌镜《太阳照常升起》时,他能在全剧组都为暴风雪天气挠头的时候,提出不如借大漠难得一遇的大雪,营造出故事的时间感。

不过到纪录片的后半段,不禁又觉得,这又是一个程式化且俗套的男性成功故事。李的父亲早逝,母亲一直“守寡“独自抚养子女,李的妻子在纪录片中只出现在一张结婚照和淡淡几句对家庭投入太少的歉意的言语里。李的成功当然是因为他的才华和感受力,但也离不开背后两位女性的巨大付出,女性又一次成了男性能在专业领域大放光彩的垫脚石。看到这类故事时,不禁会想,她们的生活是不是原本也有更多可能,也有很多未竟之志?或者说,如果李是女性的身份,她这样全情投入工作,是不是会被诟病没有照顾好家庭?或许身为女性,她根本就没有可能成为一位这样的摄影师……所以看到结尾觉得整个故事的叙事让人有点厌烦,而且这种厌烦并不会因为结尾升华的“家人比得奖更重要”而被消解。

 2 ) 随便说说

一直放大屁,其实太虚,牛皮不够撑,加踏实地说几个感动的点。1阿宾和叶子的对话。他用手机拍摄风吹着的叶子,觉得叶子的摆动是它在诉说,在舞动,略带溺爱口气地让叶子keep talking and dancing ,自己又忍不住地笑,肆无忌惮的笑。2说他很快乐,可能自己长时间无法回家不能让孩子家人快乐,但是他没的选,他只是选择了他快乐之路的入口,沿着路一直走,其他的东西都是自然产生的影响,他没的选。3和侯导的不言说的懂得。他说他是少数跟着侯导受苦的人,侯导说他是总不会让他失望的人。我一直觉得艺术家的语言未必是精准也未必善于言说,他们的表达是通过他们的戏,他们的像片,他们的画,他们的装置,他们的音乐来”言说”,媒介的不同,沟通就会有屏障。而他们两位的这种默契,和从紧张到自由的关系,是难得让人羡慕

 3 ) 光影诗人

李屏宾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导演和摄影师真的可以相互成就,他偷偷摸摸给《戏梦人生》加柔焦滤镜,力图不让导演发现,但又尽力达到他想要的效果,侯孝贤导演拍摄《恋恋风尘》的时候,按计划应该是大晴天,但台风来了,他们就拍台风,有时候电影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有些人愿意等,有些人觉得这就是命运。

自然的风真的太奇妙了,《夏天的滋味》,导演和演员发现没有任何外力作用,突然来了一阵风,意料之外的风反而让电影有种顺势而为的感觉。

李屏宾觉得有时候电影还没拍完就有结果了,很多很好的东西,美妙的光影就在那里,你没有看到,拍到就是拍到,错过了就没有了。

他跟姜文在酒泉拍摄的时候突遇大雪,其他人都很慌张,姜文也拿不定主意,去问李屏宾,他说,这是上天赐给你的,买都买不到的,那部电影就是《太阳照常升起》。

影片中出现很多李屏宾参与拍摄的电影片段,你会觉得他的的人生跟这些电影已经分不开了,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拍摄中度过,那些光影也是他的岁月,他的记忆,他的一生,他把时间留在了那里。

电影是真实的吗?侯导说,它是再造了一个真实。

 4 ) 在路上的摄影师

作为电影人的记录片,《乘着光影旅行》总会让我想到《侯孝贤画像》。毕竟,李屏宾和侯孝贤关系太近了,两个人本就是合作伙伴,生活经验相似。再者,当两部片子都出现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电影片段,记忆总是会混淆起来。当年阿萨亚斯仅拍了5天,而《乘着光影旅行》则拍了很久,毕竟剧组人马要跟着李屏宾东跑跑,西跑跑,或许,这就对应了首尾出现的蒙古语歌曲——《在路上》。

2009年,金马奖设置了向李屏宾致敬的单元,如同当时的海报,一帮“摄像机人”走在荒野上。分析《乘着光影旅行》的片名,光影是李屏宾的职业,旅行就是他的状态。不过,从英文名《Let the Wind Carry Me》来看,电影简直是在模仿阿巴斯的《随风而逝》(The Wind Will Carry Us)。风儿带着他,不知道去哪;风儿也要带着他,回家。

即便总是处于在路上的生活状态,跟不同剧组在世界各地奔波,但李屏宾一直念家,惦记家中老母。这大概是在讲解他的工作以外,电影所要讲述的首要事情。从离家的道别到母子间的谈话,《乘着光影旅行》所塑造的李屏宾形象跟众人看法是完全一致的:外表粗犷,内心细腻。当然,也有说他脾气好的,比如别人问:师傅,你光怎么可以这么打?他不生气。因为即便不是大牌,一般人听了就很容易发飙:我的事,什么时候轮到你来插一句了?片场常见的掐架,经常就是这么发生的。

影片开始于《电姬馆》的拍摄工作(《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之一,戛纳六十周年致敬短片集锦),如果说,每个人都有他的三分钟,那么对一个电影摄影师来说,他所要需要的可能是几秒,甚至是某个瞬间,如沐春风或者结实地打中你。这种感觉可以来自《童年往事》的开头,也可以来自《恋恋风尘》的结尾。

对李屏宾来说,他觉得摄影师最需要注意的是光,光就像摄影的灵魂。要捕捉光的微妙,那就像陶瓷艺术品,需要时间的捶打。他擅长在照明不足和微弱光线下拍摄,这个在《戏梦人生》、《海上花》以及《花样年华》里最见功力。影片讲到老房子里的天窗,不禁令我想起了两个自然光和人造光的案例。一是吴念真拍《多桑》,他把重要的对话戏都放在门槛上。在他的记忆当中,老房子光线昏暗,大门就是光亮进来的地方。二是比较近的,拍摄《一页台北》,为了营造城市的夜色氛围,街道都特地洒了水,地面就可以反射霓虹灯光。

不可否认,我是如此喜爱侯孝贤,以至于觉得李屏宾的最好时光就是在80年代。情感如此,但要从冷冰冰的技术角度去看,90年代掌镜的几部作品似乎更具挑战、更有难度。侯孝贤作品的摄影师比较固定(杨德昌的就比较多变,人员异动频繁),基本就是早期陈坤厚,然后是李屏宾,陈怀恩在中间参与了几部。中影是台湾新电影的大本营,李屏宾也是体制内出来的。他跟王童合作了《苦恋》和《策马入林》,后一部就是他崭露头角的时候,一同冒出来的还有编剧蔡明亮。离开台湾,李屏宾去香港打磨,老实说,那些东西就没有了他的风格。在适应摄影工作后,他学好了快跟准。再到后来跟国外导演合作的,只能说是敲门砖,那些片子并非导演代表作。

在李屏宾功德圆满的背后,其实也有几件比较想不到的事情。一是侯孝贤走向国际的《悲情城市》,他不是摄影师,错过了master shot的最佳舞台。二是登峰造极、红遍世界的《花样年华》,他居然错失了金像奖,只能在金马奖弥补遗憾。当然,对手也不是吃素的,它正是《卧虎藏龙》。三是《咖啡时光》、《春雪》、《空气人偶》再到《挪威的森林》,李屏宾在日本相当吃香。他也能不断追求想要的东西,比如在运动镜头为主的《挪威的森林》,他要了120米长的轨道,来回三次,算是创下了个人记录。

再到如今,李屏宾的至高地位早已是雷打不动。只是从他近些年接手的片子来看,不知是不是为了缓解开工荒,他开始接受一些纯商业片,多少让人有些意外。电影反复渲染在路上的漂泊感,除了李屏宾依靠车窗的生活记录,另外还有大量关于列车画面的影片剪辑。原来无论现实还是电影,他们的人生却总是在路上。

 5 ) 李屏宾:我和侯孝贤天天是好天

这是近期看的最轻松的纪录片,很喜欢其中的纪实片段和细节,所以想把它们记录下来。

和侯孝贤在片场讨论时,骑着机车停路边的女生看了几眼后认出了侯孝贤,问他在拍什么,侯孝贤很耐心地解释为了纪念一个法国影展60周年拍一个电影院的短片。女生说,很少有人来这边拍,我很感动。两人握手交谈的状态很像街坊邻居。

二 我和侯孝贤天天是好天

“《童年往事》开始碰到台风,本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后来我们觉得那个风是很有情感的。百年大树摇曳在大风中,我们就拍风。所以我和侯孝贤天天是好天。”

三 王家卫, 什么是大胆一点?

“《花样年华》吴哥窟对着洞说秘密已经是结局,怎么样可以表现出一种情绪。王家卫说可不可以大胆一点。什么是大胆一点?因为来不及了,再谈一下太阳就下山了,他也没说要怎么拍。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很边缘的心情去看这个人物。把身体切在画面线上,然后开机。”

四 侯孝贤,我骗了你

侯孝贤:“《戏梦人生》的主光要求是要暗暗暗,他说已经不能布光了,我说不行,要暗。然后他偷偷加,我不知道,他就给我偷偷加一点,怕不够。”

李屏宾:我就偷偷加柔焦,很淡。又怕他知道,啊柔焦镜头在我电影里!那是无法接受的,所以我就用暗语对助理讲。事实上很多都是在欺骗的情况下进行。”

从那开始,侯孝贤的电影开始有颜色一点。

五 舒淇,请你不要吃我的打光道具

舒淇:“那个时候其实演员和摄影师的交流其实不多。拍《千禧曼波》酒吧的戏,我一直在吃爆米花,突然有个人走过来在我旁边小小声说,那个爆米花不要吃得那么快,其实是用来打灯的。”

六 侯孝贤:你不够写实

“《海上花》的那些油灯按照以前的拍法出来那些颜色和质感,后来我就自己设计了一些光。侯孝贤说我这些太漂亮了,不够写实。我说这些是华丽写实,你找出一个不真实的光给我看。光还是写实的,只是我把它扩大了,丰富了。后来他也是接受了。再后面印片的时候他又说你要印黑一点,黑一点。”

“我以前只是在拍东西,拍一个画面一个动作。不知道怎么把感觉运用到拍摄上。和侯孝贤合作后我才懂什么是感觉。”

“我通常都是被人物和剧情感动,不会被某个镜头或者光感动,那是我自己做出来的东西。”

 6 ) 道上那两点

家里那扇卧室的门总是关了又掀开条缝,闹不清是风吹的还是被推开的。2022年新冠不杀人了,疫情还一阵一阵折腾,成年人就是分居两地不得团聚,或居家办公屁股粘在椅子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倒有两百五十天出不了城的,心情自然不会好。小孩子就影响人生道路了,网课变成了游戏课,中学生活也过程了游戏生活,突然沿轨道驶入了青春期,原本还能好好说话的,突然变了本葫芦,啥事都对着干,时时刻刻的别扭。

这个电影打开不这怎么就是黑屏,于是就抽时间听完了。本来这片子就是看个好奇,没了图像,更谈不上好了。别的观众可能关注的是宾哥的作为摄影师的成就,我就只当个“人”来看的。影片中侯孝贤、姜文和舒淇的描述中,宾哥的影像跃然纸上,虽然是胡子拉碴看着是个粗人,其实心底极其温柔,对同行晚辈没有架子乐于提携有问必答,对自然界万物包括光影都顺其自然,见什么都觉得天赐的美好。他说中国的“道”字上面两点就是阴阳,是两片叶子,工作的时候摆轨道都尽量不去压到小草;他说酒泉突降的大雪是天公赐福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就看他们会不会用了。可是谈到工作,他说自己一直在路上,感到愧对家人,但是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工作在结婚之前就已经定好了,如果为了每天和家人在一起而牺牲了爱的事业,自己也会不快乐的。如今工作期间长时间不能和家人在一起,造成家人不快乐,也是没有办法的。简简单单道出人生就是非此即彼的,我们无论如何选择都是孤独的,沉浸在一件事情,就算是快乐也很难和人分享。想找一个人拥抱也找不到,想说一个事也找不到人分享。

这几天极其难过的,被psycho家暴了,光头们在家在学校又极叛逆不懂事。自己一个人哭,哭得心肺都要撕裂开来,后来在群里at几个相关的亲戚,又朝某个打电话来的人吼了几句发泄,对方借口挂了电话,群里的老老少少忙不迭推脱干系,觉得没意思便退了群了。虽说人性经不起考验,这浪费人生的虚伪关系断了就断了,没什么可留恋的,省的在这虚妄的地方耗掉自己的光阴。后来就病了,急性腮腺炎,痛得很厉害,还是有朋友惦记,连着打电话6个多小时陪我到凌晨3点,怕我状态不好都不挂的。真的感谢。人比较一下,高低立现。

有朋友的陪伴,病体虽然还是病体,病体里面还是有两片生机勃勃的叶子又开始生长了。有人说,时间放在哪里生命就在那里。还是用时间在自己心里种上两片叶子吧,就算孤独也还是有希望的。

 7 ) 光影人生

生命如光影,一晃即逝,光影如生命,是活着的。
那些光影不仅仅重现了我们的生命,更多时候,是重新建构了我们的记忆。
电影如梦,梦境比现实更真实。
电影给了你一个窗口和一份专注力,看树叶跳舞,跟他们对话,让你可以在这里尊重每一个受造物,更惊叹于上帝所造的生命,让人如此震惊。

 8 ) 李屏宾,电影论“道”

           采访中,李屏宾谈到“道”字。
  
  ”中国字这个道,上面就是两点,就是阴阳,每一个植物的生长都是两片叶子,没有三片叶子。然后到我工作的时候,常常需要摆设轨道什么的,尽量不去割坏草,压坏什么。“
  
  李屏宾的电影之“道”也并不止于如此,“一部电影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才会有好的结果。这不代表在现场你会是快乐的,你必须顺势这些东西。这也是和侯导工作学了很多。”更重要的还是他跟侯导合作时学到的这种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态度。
  
  他讲到当年拍摄《童年往事》时的一场戏。侯孝贤原本的设定是晴朗的午后,结果遇上台风天,于是就顺势拍了,风雨中摇摆的百年大树,被人力三轮车拉走的生病的母亲,对着窗外雨水唱歌的哥哥……风雨中的台湾潮湿又寂寞,更像是一个人经年之后记忆里的模样。
  
  后来,李屏宾跟姜文拍摄《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在酒泉遇到暴风雪。几天的停工不仅造成预算超支,更重要的气候可能由此转变,变得更冷更难办。就在姜文也在犹豫该怎么办的时候,李屏宾却说:”姜老师,这是天赐给你的,买都买不来。“跟当地人一打听,的确,在荒漠遇上大雪,也是多年未见。于是,后来影片中才出现了荒漠大雪的动人景象。
  
  他说:”一个片子还没有拍已经有结果。那些结果都在不同的地方等着你。有时候会阴错阳差,结果改变,但是都在,或者你看到。很好的东西在那边,很好的光色在那边,那个位置是这样,你怎么用它,这些都在,你没看到就没有了。
  
  
  ————————————————————————————————
  我相信一个好的作者,他的作品、他生活的态度以及他的人生是一致的,是互相映射的。总是这样的。而一部好的传记(电影)体现出的也恰好是这点。
  

 短评

辅导金影片,规模视野都不小。不过拍李屏宾拍着拍着就成了拍侯孝贤……访谈内容跟《光影诗人李屏宾》多有重叠。与李屏宾合作的大多数导演都有出镜。最亮的细节是李屏宾在[戏梦人生]里用柔光镜;最戳我的细节则是是枝裕和深爱[童年往事]。乌日娜的音乐乱入。DVD里收了[挪威的森林]的making

7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除了匠人这种描述,从李屏宾身上更多窥探到一些东瀛浪人的气质,漂泊不定,浪迹四方。光是看到那些摄影师(电影工作者)片场日常,内心就已沸腾汹涌。

10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景物依旧,时光流逝,人事已非,但生命还是有一点光划过山际,也就有了一点希望。”

11分钟前
  • MissUnderstood
  • 推荐

【蒙古】 乌仁娜 Jarmar 在路上 ……

14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啊?是他拍的画壁?

15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9.6/10

19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力荐

一星是給李生真身的

24分钟前
  • 林檎
  • 力荐

能听一个纯粹的电影人讲他的电影观是让人感动的(何况还有一大班导演出来撑腰)。除了光影和色彩的专业探讨以外,李屏宾和他母亲的几段互动也差点叫我泪目。《长江图》值得期待。

27分钟前
  • lcsun
  • 力荐

流光飞舞 镜中旅途。我的賓哥 你在哪里等着?

28分钟前
  • 蘇湛
  • 力荐

什么是电影。什么是光影的真实。。。

33分钟前
  • kindsos
  • 推荐

多年后的某个角落的小酒馆,和身边亦师亦友的人为当年的豪言壮语相视一笑,这样动人的情景是催促你努力的动力,很台湾的一部纪录片

37分钟前
  • 可风
  • 力荐

经手了那么多名作,链接了那么多银幕时空,人生无憾。

38分钟前
  • 应许
  • 推荐

看电影,拍电影的人,都在色彩光影中,进行一次旅行。

40分钟前
  • 山屋
  • 力荐

with Penny at Cut 後來我意識到,這部電影最成功之處就是用了烏仁娜的Jamar, 十分鐘的歌被切分用在不同的地方,配襯的很好。

43分钟前
  • Hildegard
  • 还行

低調、簡潔、溫和有紀律,透過他人的註腳與自敘呈現出李屏賓的人格特質,和母親同行的橋段很動人,唯獨最後「重念致詞」的畫外音有夠突兀——明明那個典禮跟拍攝時間重疊,為什麼不能去收音?再不然訪談重述也OK,用李屏賓自己的聲音來總結才夠意思啊。

47分钟前
  • 侯二六
  • 推荐

鸣谢鹏飞

49分钟前
  • 草威
  • 推荐

我其實叫不出幾個電影攝影師的名字,但這是少數我記得的名字─李屏賓。他拍過很多很多我很喜歡的華語電影,那些光看影像就你值得哭泣的電影。而一個人對美學和藝術的堅持,可能讓他為了成就專業而放棄或忽視很多其他的事情,但到頭來,藝術和美學仍然是無法脫離情感和生活的。

52分钟前
  • Ricci D.
  • 力荐

拍戏是个扯淡的工作,胃病熬来了,睡眠常常严重不足,整天随着大队人马共作息,个人感情问题也渐渐成了大问题,甚至逢年过节生日聚会都在片场随便过了,想想这么多年最对不起的人确实是自己的家人。记得当年刚入行的时候有连续三年的春节都是在剧组过的,大家聚餐虽热闹,心理却也总不是滋味。★★★★

5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我們看到李屏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可以窺到侯孝賢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可以察覺到姜秀瓊,關本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關本良真是個詩人…),最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57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恋恋风尘》、《戏梦人生》、《花样年华》、《千禧曼波》、《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太阳照常升起》、《空气人形》、《夏天的滋味》、《挪威的森林》……李屏宾的摄影确实高出市面所有摄影师一大截,尤其在他对光的运用。同样是光影为伴丹青为舞,他那笔已然是身体经验的一部分谁用谁知道。

59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