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泰国剧新加坡1984

主演:黄文永,钱治钢,向云,陈澍承

导演:赖水清

 剧照

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1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2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3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4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5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6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13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14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15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16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17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18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19雾锁南洋之天长地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06 20:55

详细剧情

1920年,新加坡仍是英国殖民地,眼看发展潜能优厚,吸引了不少中国过番客南来。何阿水(黄文永饰演)与同乡阿发、田生南来后在三巴旺一个树胶园工作。胶园工作苦、管工胡德(钱治钢饰演)还恣意扣除他们的薪水。一天,阿发被洋人的马车撞倒,阿水向老板求救却不得要领。阿发最后伤重死去,临死前拜托阿水照顾他那即将南来的未婚妻阿梅(向云饰演)。举目无亲的阿梅在阿水等人的帮助下,在胶园住了下来。胡德早就觊觎阿梅的美色,“好事”屡次被阿水破坏。大炮便散布谣言,以致两人的关系引起胶工的闲言闲语。最后阿梅被迫离开胶园,到庄元和医生(陈澍承饰演)的药房帮忙。在田生的鼓动下,胶工向老板交涉要求提高工资,结果整批胶工遭开除。阿水等只好搬到“咕喱间”住,替人拉车过活,一些人受不了工作的劳累,借助抽鸦片麻醉自己。阿水与阿梅日久生情,终于突破世俗观念共结连理。婚后,阿水在工厂当管工。一次,英殖民政府要在岛上建军事基地,阿水有感英军的军火会威胁岛民的安全,还带领工人示威反对入口军火。一天,在陪伴身怀六甲的阿梅访友途中,阿水遭来报复的胡德埋伏,伤重而死。阿梅负伤跑到友人家中,产下孩子后咽下最后一口气…这部剧集也让文永和向云奠定第一代阿哥、阿姐的地位。同名主题曲:人世间曾有多少离合悲欢,生命中曾有几许无奈沧桑,雾起在南方 ,雾落在南方,朝阳可曾藏心坎……过去的记忆你是否已经遗忘,祖先的流离可曾使你惆怅,雾起在南方, 雾落在南方,重重迷雾锁南洋……

 长篇影评

 1 ) 看到傻逼织毛衣

同中国足球一样 对于国产电影有着深切希望,同时更多是怒其不争的绝望。

形容一个女人容貌绝佳,大可不必费尽笔墨描述容貌,只要一句羞花闭月沉鱼落雁就可让人意会。

同样要讲述一段感情如何刻骨铭心,最偷懒讨巧的方法只需要把这段感情置入极端环境中,不管结局是否圆满或有缺憾 让人体会只有在快要失去的时候才能意识到拥有的宝贵。

最难就是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撷取不起眼的片段串联并构,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触动心里最柔弱的一面。

回到这部电影

男女角色所处的环境可谓极端到了变态之地步,

虽然有昏暗的街机厅和街头的游戏嬉闹有那么一点点回忆代入,

但男女主角出身非富即贵,身着日本制服穿越越时空在2007年教育部颁布《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通知之前就开始大喇喇在高中校园里借跳舞之际相互眉目传情勾搭成奸

已经完全让真正的80后无法感同身受,我们那个时候还只是穿着不合身的劣质运动服一门心思在教室和足球场上奋斗呢。

男女主角还未成年的出场即有有奸情、死亡,之后的家庭伦理惨剧、少年古惑仔之激斗、走私大案、寻枪、监狱风云等等,和这些相比,重墨渲染SARS带来的恐惧简直不值一提。

问题是对于这种极端环境的陈述应该是为感情主线服务,

但这些环境的极端性很容易产生独立性,光是这些大量的极端环境的存在 对于推进感情主线反而成了一种拖累妨碍,

每一个单独的存在都很富有戏剧性, 随便抽一个出来完全可以独立成章发展成一个完整饱满的故事,但太多太滥就完全妨碍了剧情主线之发展,

女主角舅舅家的环境活脱脱就是现实版本的话剧《雷雨》,还好只是让嫡子和庶出发生矛盾,真害怕差点出现嫡子和侧室再勾搭成奸的情节来。

象这种极端环境再冠上80后的片名 很难引起同龄人的共鸣吧?

我一贯认为 电影首先要从基本开始,抛却技巧不提,把一个故事有始有终 有过渡有高潮的简单完成就已经很不容易 但问题是很多国产电影连最基本的讲故事的能力都不具备,只是如同杂烩饭一样添加各种诸如导演意识或商业噱头之类的乱炖已经完全丧失电影的本味。

说真的 除了故事讲得一塌糊涂其他都好的无以复加,演员很棒尤其赞一下史可,摄影极棒 音乐极棒。但越是这样 遗憾、可惜的感觉就越强烈。

 2 ) 愤恨,你伤到我胃,请允许我吐一吐

之前被要求删了,理由是怕影响票房。

我国永远无法言论自由,为人情为权为利益。

我BS那个把老子隐私至极的豆瓣,和老子现实生活扯在一起的蔫货,你别以为你蔫着就成了,这事儿我知道是你干的。

你们公司的公关能力,真是没说的。

很想跟制作人大姐说一句,您帮错人了。

恭喜全国票房上佳,恭喜诈到无数观众,恭喜您们让大家对新导演的信任度,又打出折扣。


——————————
 《十七岁不哭》讲些什么,已经基本忘光,但实打实被影响了大半个青春期,不止我对这五个字有印象吧,前后大三岁小两岁的,很多人都有。
  因为早慧特别可贵,早慧变了乏人,也特别可悲。
  我发誓,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人,我死都不会去看的,这个叫做天长地久的东西……
  
  情节概述如下:
  女主角的娘,当着女儿及女儿青梅竹马的面,跟野男私奔,老公拔腿奋起而追之,于是在女儿眼前被撞死。
  女主角带着阴影在舅舅家长大,其间目睹舅舅舅妈婚变,舅舅娶新太太,目睹表弟日子不爽。
  男主角爹走私被关监狱二十年,因听说老婆要改嫁,吊死了自个儿。男主角因此恨娘,拿着娘走私用的枪不还给娘。
  女主角在中学和青梅竹马恋爱,一同经历种种波折,其间两人异地恋着:读北大的女主角欢庆申奥成功、读中国美院的男主角因非典被隔离、红颜知己勇闯探病,亦被隔离、男主角边打着电话边病危、女主角捧着高干子弟送的鸡汤毫不动摇、女主角表弟为了救得癌的亲娘偷钱,不慎伤了妹妹,被后妈报警,被关了监狱、男主角因为持了那把威胁娘的枪被抓,关进同一监狱、表弟为了救男主角壮烈牺牲、奥运会开完了,男主角出狱了,悲情男女在弟弟坟前拥抱了。
  
  大家笑场笑得一直比较隐忍。但悲怆地围个水坑开始悼念张国荣的那段,简直忍无可忍啊……唉,这是内部试映会,笑场真的不太礼貌的。
  
  小农非要装小资,垃圾片非说自个是文艺片。
  一边拿枪顶在观众头上逼着观众哭,一边手忙脚乱地还抽空装逼:大家喝什么,来瓶拉菲庄园?
  (红颜知己和女主角偶遇那场戏)
  我想骂脏话。
  论装小资……人家《一起来看流星雨》多坦白!
  不是煞有介事地开个普洱茶馆就脱俗了,真的。
  你没准还没你的观众群潮呢……
  
  全片感动我的细节只有一个,刘冬抠着嗓子吐鸡汤。太真实太特别了,她演的时候身段也放得下,又倔又烈还可爱。
  多一点这种戏好不好?
  
  我最惋惜,没有才气的勤奋派,非把自己当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才,还自恋着。
  
  结束之后,一位姐姐调查观影意见,亲切地问:被感动到哭的观众请举一下手可好?
  大家怔了怔,头扭来扭去互相看,然后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比划了一下。
  姐姐欢畅地笑:看来,大部分朋友都很受感动呀!谢谢!至于少部分……
  ……………………
  为什么之前的笑场,可以装作一点都听不到呢?
  我默默地在想,如果我以后处在相同的角色,希望自己可以尽量客观点。
  
  吸取到的教训有:
  A、勤奋派一定要夹着尾巴做人,观众定位要定好,题材要谨慎挑,情节要老实……你当观众是傻子,也别当电影节评委是傻子,大家刁钻又鸡贼的。
  B、电影最适合讲一段故事,其次抒发情绪,最糟糕才是讲史。
  C、和主角无关的、独立发展的线索尽量少写,太乱。
  D、拿死人当噱头确实不好。活活死了4个,死法又乏,实在死麻木了。
  E、拿进监狱当噱头,确实也不好。
  F、添油加醋可以,洒狗血也可以,比例最好不要超过真情实感的20%,观众不2的。
  
  另,那么漂亮的刘冬被拍得好丑!!人家明明是有性感轮廓的小巴掌脸的,在片子里变成大饼方脸(小人之心一下,难道导演大人看中的就在于此么……),她后脑勺略扁,还非给梳两个小辫子,化妆太可恶了。
  刘冬的气质明明适合温婉女人味,额头前光光的干干净净的,一根杂毛都别有。

 3 ) [转载自桐华新浪博客]一桩知名影视人如何欺负写手的真事儿

本来这事儿我是去年知道的……当时也只是唏嘘一番……今天友邻邀请我参加关于这个电影的活动,惊现这部电影原来并非小制作,所以更觉这位导演的可恶……于是从桐华(《步步惊心》的作者)的博客把这篇旧文翻来贴在这里……
————————————————————

这事大家都说得很多,我就不废话了。唯一可以说的是,jas是我的朋友,她所说的话全部真实,她一直的态度都是想回避争执,清净过日,只是有些时候忍让并不能换取对方的尊重和适可而止。

原文地址:一桩知名影视人如何欺负写手的真事儿作者:黄佟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f46d50100kfyk.html
JAS是我的老朋友,
她为人良善和气,
当年她写的小说在网上连载,我还去捧场,
后来听说卖了版权还特别为她高兴,
现在,这部电影出来了,
故事却莫名其妙成 别人的作品,
我觉得这个事儿很有意思,
特别是这位李小姐说的话,
极具代表性,非常有意思,逗得我哈哈大笑,
 
如果用知音的手法来说,就是
知名影视人两头蒙人
版权到底是谁的?
 
 以下是JAS对这件事的说明,
虽然不是什么大事,
但对一个作者来说,
我能体会她的心情,
我觉得今天JAS能被人欺负成这样,
明天我们谁都可以被欺负成这样,
所以,一定要维权到底——
关于电影八零后和我的小说《天长地久》的一些说明
JAS
 
 
2005年9月30日,历经一年半,我同时在晋江和后花园贴上了《天长地久》的最后一章,完结我生平第一个长篇小说。
2005年12月6日,我在后花园收到一个短消息,内容如下:
“JAS,冒昧打扰你。我很喜欢你的小说《天长地久》,有意和你探讨把它改成电影剧本的可能性。我在北京,手机:135818。。。。。.如果你在外地,可否给我一个电话,我给你打过去聊聊。谢谢。赏心”
12月7日晚上十点多,我们打通了电话,这位叫赏心的ID告诉我,她叫李芳芳,从纽约读电影导演回来,在找小说改剧本,想把《天长地久》改成剧本拍电影。我和她聊着,心下并不相信这件事,这是我的第一个长篇,我写得很用心,但是,我不认为它很好,而且,拍电影,这对于一个只在《女友》《希望》《都市快报》发表中短篇的我来说,实在是一个太远太不切实际的梦想,它甚至还没有出版。
但是她告诉我,她是《十七岁不哭》的作者和编剧。这部电视剧我没有看过,但它的名气我知道。
再经过几次的电话和网上的查找,我渐渐地相信了她,这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在后花园有其它资深ID见过她,而当时在后花园呆着的人,对于我来说,从来都觉得有不一样的情份。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赞美了小说的其中一个情节,而这个情节是我精心设计,但是追看《天长地久》的上万个留言中没有人注意到。
2006年1月,她寄给我两个剧本,让我观摩,想让我自己改《天长地久》,因为是年初我很忙,就一直没有改,2月,她说她自己改,因为要赶时间来不及。
2006年5月,合同样稿确定,5月17日,纸质合同签订。按合同约定,预付的小部分定金到账,余款于电影开拍前付清。
在这个过程中,李芳芳要求我尽我所能,把网上关于《天长地久》的转载都删掉,并且最好把晋江专栏上的也删掉。并且请把要拍电影这件事保密,理由是,怕别人抢。我虽然觉得不以为然,但仍然发了几十封EMAIL给各个转载的网站,删掉大部分后,锁掉了晋江专栏上的《天长地久》,这个举动导致晋江的读者频频追问是否要出版了。我没有作任何答复。
关于出版,李芳芳曾向我描绘了动人的前景,说,她一定会拍一部特别特别好的片子,会请章子怡来演女主角。然后她对我说,你别给别人出版,我来帮你出版,我出《十七岁不哭》认识好多编辑,到时候,书和电影一起出来,会很轰动。我们双赢。你要配合我,不要随便给那些小公司出版,我会给你争取到很高的版税。
相信这个前景令大部分作者心动,不得不说,我也曾经怦然心动过。作为一个作者,当然希望自己写的书出版,希望有很多很多人看。所以,我拒绝了几个出版公司的出版要求。
接下去从2006年到2008年初,和李芳芳断断续续有电话联系,只是越来越少。我曾经问过电影情况如何,李芳芳说一直在努力,并告诉我很多情节不能拍、不给拍,必须改了一遍又一遍。她告诉我困难之大,请演员之难,选演员之困,资金来源之少。她说,到开拍的时候,我一定会请你来看,我会拍得很好。我说,好的,我很期待,你辛苦了。然后至2008年初,我断续打了几次电话,都呈无法接听状态,从此彻底断了联系。
断了联系之后我不再尝试打电话给她,因为我个人觉得,拍电影这件事,到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应该是放弃了。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不想她为难,也不想再打电话骚扰她。
我对拍电影这件事虽然保密,但是,和家人,还有和几个要好的朋友还是提起了,并且在提起之前还向李芳芳报备,因为我实在太高兴的缘故。在2008年之后,大家但凡问起,我都告诉他们应该是不拍了,因为李芳芳再也没有联系过我。
2008年中,我和磨铁签了《天长地久》的出版合同。
2008年末,我父亲病重,在杭州住院时,又问起了这件事,我一样答他:应该是不拍了。他很失望。
2009年初,我亲爱的父亲病逝。在病逝之前,他终于看到了我出的第一本书,他高兴地向所有人炫耀,他说这是我女儿写的书。
2009年9月15日下午1点50分,在中断联系一年半之后,我接到了李芳芳的电话,她告诉我,电影拍好了,要去东京电影节参加比赛,她说:“恭喜你也恭喜我,我们终于把这件事完成了,我没有让你失望,电影拍得很漂亮,我们要去东京了!”在我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她说:“但是JAS,你得答应我,你一定要保密,你知道吗,在豆瓣一搜,就是你的小说,如果大家看了你的小说,我这电影就是被剧透了,到时候观众就会减少,票房得不到保证。所以我要请你保密,好不好?”
她告诉我,电影中角色的名字改了,“一一”这个名字电影局不给批,因为台湾有个电影还是电视主角叫“依依”,而且这个拷贝要卖到国外,老外不会读“一一”,象“STAR”就很好读。她说,但是电影名字还是《天长地久》。不过为了保密,在东京电影节参展的时候也不会写上我的名字,但是到国内放映的时候,一定会写我的名字的,请我放心。
那天她说了很多,电话讲了四十分钟多。
我问她电影什么时候拍的,她说2008年下半年开始拍的,在杭州取景。我心中十分悲伤,问她为什么不告诉我,这样我父亲还能去看一眼,还能高兴一点。她回避了这个话题,却说起她母亲也患了绝症,她拍得都快死掉了,整天往病房里跑拍摄场所跑。我很想说,这跟你在开拍前跟我说一下没有关系吧?
但是我仍然答应了她关于保密的事情,因为她说,她为拍这个电影欠了巨款,她需要保证票房,不能提前这么久剧透。希望我能在电影公映前半个月再在我的专栏上向读者公布这个好消息。
在最后,李芳芳说起了欠我的余款的问题,她说一个月内一定付清。
我问了略知电影的朋友,说,防止剧透这种事好象是有的。
我保持了沉默。东京电影节开始了,结束了,她回来了,一直一直等,没有回音。一个半月后,10月30日,我打了电话问她关于余款的问题,她说没有钱,要到10年农历年前打给我一小部分,然后三月底再打给我剩下的,后来又说会在电影公映后三个月内付给我,因为电影公映后结钱需要时间。
因为之前她答应在10月前付清余款,我就答应了弟弟给他一部分结婚的钱,本来不至于手紧,但父亲病重欠款不少,我实在没有办法,在我再三的短信再三的电话催促之下,李芳芳分别于11月、12月、3月30日分三笔付清了稿费余款。而按合同,她应该在电影开拍前,也就是08年付清。
我觉得一个女人也很难,也没计较这些。
在这个过程中,每次电话,李芳芳都要求我一定要保密我是原著作者这件事。
在2010年2月10日,李芳芳给我打了三个电话,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在电影的字幕上去掉我的名字,也就是合同上写的“根据JAS小说《天长地久》改编”不再写上,原因是:我们的电影只用了你四个情节,(我现在不由要问:既然只用了四个情节,为什么会怕剧透呢)我们补点钱给你,你看好不好?
我又惊又怒,断然拒绝,我说,你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答应。
她于是马上说:是啊是啊,我也曾经是一个作者,我知道这样对你不公平,要是我我也不会同意,这是我们电影的策划组的意思,我会跟我的策划组说的。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打上你的名字。
至此,我才开始觉得心冷。我跟朋友提,朋友说,你合同上有没有写明“根据JAS原著《天长地久》改编”写在哪呀?到时候她给你放在片尾字幕最后一小行字,飞快掠过。我苦笑,那我能有什么办法?
但是,愚蠢的我,仍然信守了承诺,我问李芳芳是不是一定要公映前半个月,李芳芳回我短信:公映前一周公布吧。
2010年6月25日公映,我一直等到6月21日,才在晋江专栏和微博上进行了公布,其实也是一个极小范围的公布。《天长地久》虽然在晋江和后花园老读者中传阅甚广,但实体书卖得并不好,所以我的专栏读者和微博读者也不多,我只不过是为了高兴一下。而且,我甚至没有提前半个月,只是提前了四天,我觉得作为一个作者,我有权利高兴。
另一位作者知道这件事,在知道可以公开后,在微博上转发了一个媒体人宣传“80后”的微博(不是我的微博),说:“这是我们家JAS的《天长地久》改编的!为了网络文学一步步走到今时今日,大家一定要去电影院支持票房哦。”该作者的粉丝众多,她这么一说,其实也是对电影的一种宣传。
但是这时候出来一个人叫“指尖相思”,她在该微博下斥责我,说“80后”不是根据我的小说改编的,是根据李芳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说我借电影炒作,她是新原野电影公司的董事长,要追究我的法律责任。我告诉她我有合同,另外这件事先去问一下李芳芳再说。
我打通了李芳芳的电话,李芳芳说:“那人放P,这什么人哪,我跟你说,拷贝上有你的名字,根据JAS小说《天长地久》改编,还有根据李芳芳小说《玻璃房子》改编,那个我的小说是英文小说,没在国内出版过,是四五年前写的,在美国出版的,我加了那个小说的内容。”过了一会儿,她又打过来,说:“我问了,是新原野公司的一个新人,啥事儿不懂,也没看电影也不问,就这么闹出这事儿来了,你放心,没事的,我让她把微博给删了。”
过了一会儿,指尖相思删去了所有微博,然后私信我,说她是新原野电影公司的董事长张逸云,她说,当初李芳芳把剧本给她们公司要求拍摄的时候,说的就是这是根据她自己的小说改编的,所以她维权心切,就认为是我在炒作。
这是6月22日的事情。
我向李芳芳要个说法,不然的话我公开这件事,李芳芳说,你不能公开,你一公开,受到伤害的是我,我的电影我的票房,你知不知道我都快为这些累死了。好吧好吧,我没有权利去让张逸云向你道歉,但是我可以发个声明。我说好。
过了一天,6月23日,我没有看到她的声明,短信问她三遍,没有答复,迫不得已再打电话,李芳芳说:“我不会拖,可是你知道,我说要开微博,我公司的人都急了,我是80后的导演呀,要开微博是一件很大的事儿,要新浪配合的,要首页推的,所以他们都去和新浪网交涉了,要到25日早上才能开得成微博呢,不然这样吧,你先帮我申请一个微博,你知道我的电脑知识不行,你帮我申请,然后把地址给我,我去发一个声明。”
我说,你可以自己申请啊。她说,我跟你说过了,我不能申请啊,公司不让我自己申请啊,这样吧晚上你申请好给我。
我没有答应,发了短信给她,那么,我等到25号好了。
然后在24日晚的首映礼上看到李芳芳说:“在我当初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
6月25日下午,我没有看到任何声明,我发了短信给她,没有回应,打了电话给她,说在接受访问,马上就挂了。
直到今天,完全没有任何回应。没有任何声明。
我想,我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儿。
 
现在是8月份了,对于这件事,我早就心平气和,也许它能证明我是一个愚蠢的人,但是,它同时能证明的是,我是一个问心无愧简单清白的人。

 4 ) 愿天长地久,可谁与共鸣。

也许是对这部电影的期望值太高,所以看完之后难免的失望。加之去的时候晚了十分钟,只能猜了猜开头,只能等DVD了。不过回来同学问要不要去电影院看,我说随便。如果你能忍受的了拧巴的对吧的话,就去看看吧,画面很美,故事也很连贯,导演拍的很细腻,只是故事的阵线拉得太长,导演控制不住了。主角长的都不差,看电影的时候旁边的男人就一直在逼逼,说就为了看女二号来看的电影。不过我觉得女一号长的比较好,尤其是放在大屏幕上看,女二的下巴好像要隔开幕布。
这部电影其实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剪辑上,成也萧何败萧何。片子是导演自己剪得,这保证了故事的整体完整,也没有剪漏掉人,使影片人物很完整。但完整不代表着饱满,甚至连主角都不饱满,每个人都好像画了一张好看的图画,就像2D的海宝,你不知道他后面有没有尾巴。导演毕竟之前是拍电视剧的,拿着拍电视剧的手法去拍一部电影,是不可取的。最后出现的感觉就像现在这样,故事成了段落,用时间表示,就差标个12345了。节奏不快,而且很跳。但毕竟故事要讲的是十几二十年的事情,即使是《美国往事》也不会剪到一个半小时就扯出这么多年的事情。
导演有点着急,着急去讲述这个故事,所以人物一会就长大一阵子,一会就长大一阵子,而且样子都没什么变。之前大肆的宣传用共同回忆串起的故事也让人觉得很勉强,甚至觉得可有可无,即使是非典那段,都已经安排进故事了,但又出现TOT的广告词,黄明的确很好看,化成病怏怏的更棱角分明了,但怎么就那么一个问题就成半死不活的。之前没有任何的铺垫就上了大学了,前面一大段都没有铺垫出这么一个小高潮,我觉得导演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应该有很多东西做铺垫,因为她的确很细腻的处理,但也很无奈,这一出唱的差理落三,本该带出共鸣,但却依旧平静。
奥运那段还稍微好点,能暗示出一点人物的命运。导演好像一直在讲述一个因果关系的故事,所以留下了很多的伏笔。每一处都是精心设置,包括每个配角,甚至小物件,都是精心安排好的,必定有其用处。细细的挖了剧本,也细细的拍了片子,想做的很好,这是可以看得出。至于所谓张国荣先生离世的桥段完全是导演的个人爱好,一点意义都没有,强加进去的,其实这个可以有好的用处,只是导演没用好,最后成了一个无聊的桥段,几十秒的镜头也只能当做卖点忽悠忽悠大众了。
但毕竟《天长地久》(请忽略《80后》这个脑残的名字吧,人家一直叫《天长地久》,只是片商为了赚点市场就给人家换了名字,这顶多是发生在80后身上的事儿,跟80后没什么多大的干系,导演原著小说就叫《天长地久》,这才是揭示电影的题目。以及那个脑残的海拔也一看就跟电影不搭。原版海报是电影里的一个镜头,有种打开一面窗,看到的是自己的感觉。)是拿着爱情当主线的故事,一个探讨白纸会不会变黄的拧巴主题的故事。时间会过去,什么东西不会变质。男女主角在各自动荡的家庭里,感受着与别人不一样的亲情,总归都是没有爸爸,总归也不在妈妈的身边,同病相怜又惺惺相惜,青梅竹马又情窦初开,要完成一份一直不变的感情,其实是难的,但不是不可能的。因为并没有得到过多少的爱,所以要么爱的豁出去,要么爱的不舍得,两份在一起的碰撞也是一种填补,因为已经把你定位为心中的唯一,所以一切都不失。要的就是你,既然遇见了,就别分开了好不好。而这一点,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引起共鸣了,即使迷茫和怀疑对方,但实在没有怀疑自己,不会怀疑自己做错了什么样的选择,不管是对是错,就一直往下走着。影片的主角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在拼杂的环境之中互相疼爱,所以也更难割舍。也才可以坚韧,从遇见就真的不想分开了,没有的时候,有了之后再失去,对他们是挺残忍的事情。所以明远会一直不停的重复那一句我与星辰自小就认识。以前我们会说以后会遇到更好的人,可电影里讲述了一个即使有更好的人也不会要,因为就是你了,我只希望的你。
陶帅在电影是另外一条复线,把影片串了起来又带出了另一个故事。亲情是他们在没有得到爱情之前就得到的,但亲情也让他们看到了爱情的不稳定,有情人终成眷属最后也可以离婚,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白不会变黄。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想到的就是要对你们好好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剪得是别人,疼的同样是自己,最后却只能隔着玻璃,摸不到了,给自己找个机会,将心比心能不能换来别人的将心比心,这本来就是未知数,所以最后让陶帅也变成了未知数,一个小小的倒叙,讲出了一个辛酸。
电影里有个镜头记得很清楚,用电影插曲来说就是这么近那么远。两个人在转角就要遇见,最烂俗的戏剧的方式错过,不过那个俯拍的镜头真的是太妙了。要不是个转角,要是直线,那不就见到了。同样的距离为什么直线能看见,转角就看不见,真是这么近却又是那么远。彭青小妞写的这首歌真的挺不错的,也因为这首歌我更加期待了这部电影。有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就是这么奇妙,明明已经很近了,但只要没有碰到就是远的。就是张爱玲奶奶的那句话,这就是早了一步或者晚了一步,你就不在那里了。还有一个镜头,在预告片里看女主角回头的那场戏,简直把我弄的着迷了,但到电影里,那个镜头用的那么平庸。
而女二号在电影里的叙事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是个不努力的小三而已。只是她的出现展示的是另一种的人生态度而已。所以说这部电影想讲的东西很多,但没有拿捏好。女二号其实相比二人,更让人看到所谓80后的一些影子,因为你经常能看到她身上的一些影子在周围的人身边看到,例如谁谁谁为了谁谁谁报考了同样的大学,例如谁谁谁挖了人家男友,例如谁谁谁榜了大款,她集合着很多人的特质,压缩出来,在适当的时候出演,展示出两种人生观,要想看一张白纸白不白不能放张黄色的在旁边,而是一张对立的颜色在旁边,要不看多了黄纸,白色看着看着也黄了。
后来我在想为什么导演非要设置这么拧巴的台词,单单是为了忠于小说么?后来突然想起了八十年代的那部电影《枫》,那部台词把我雷的不停掉鸡皮疙瘩的电影。好像那个时候的电影都会是这样的讲述方式,再想想《伤逝》,好像 80年代初的人开始接触的都是这类电影,不知道这是否也是导演想创造初的一种共鸣。导演很希望让观众从电影里找到共鸣,但只可惜太刻意就过了。即使在电影结尾,我都酝酿好了情绪,两个人事隔那么多年之后再见,又把我震的没情绪了。
我忘记这片子的名字是什么之后知道了,我就记得有次跟良生打电话,他跟我说了一个电影叫天长地久,导演叫李芳芳,所以让我看,我就知道了这么个名字,找到了豆瓣的条目,那海报就已经很美了。刚好那个时候发了《有谁共鸣》版的预告片,感觉画面也很漂亮。我不怎么喜欢张国荣,也不爱听那个年代的歌,但那首《有谁共鸣》真的很好听。后来再就是彭青发了个《这么近那么远》,我还蛮喜欢那首歌了,她写的是天长地久的插曲。上映前一个月就开始期待,没想到后来改了个很脑残的名字。上映第一天给电影院打电话,结果打不通,留言说会不会上映,我看到回复的时候那天的场次已经结束,就一场。第二天下着大雨,本来还在剪辑室,害怕会跟《我们天上见》那样,放了一天没人看就下线,就立马跑上公交去看,到的时候已经误点。所以自己说期望太高,难免会让人会失望。
看到很多人在校服的事情,想说句,我们隔壁的贵族学校的校服的确还真是那样。电影里也可以看到主角家庭条件真的挺不错,当然若有人非要往现实中的那所学校代入的话,我也不能说什么。这片名的确让人有种错误导向性,所以一直还是当叫《天长地久》。而电影也好像一直在找寻一个所谓的天长地久,不管这样的事情在现实里有没有可能发生,但我想谁内心里总希望有个天长地久。
申奥成功的时候,两个人分隔两地,没有在一起。奥运会开幕了,两个人身在同地,也没有在一起。所有的盛世琐事都过去了,平淡之中再见的人儿,愿有你共鸣,伴我天长地久。

PS:良生妹子~我等你的那篇~

 5 ) 羊头狗肉

这部电影是典型的把命题作文的题目当话题作文的话题写。主要讲了两个年轻男女及他们的家庭。男主家有:爸爸(坐牢)、妈妈(终于还是坐牢)、儿子(又坐牢了),女孩家里有爸爸(车撞死)、妈妈(跟情人跑国外去了)、舅舅(一直到结尾都还自由地活着)、舅舅的正牌(肝癌,死)、正牌和舅舅的儿子(坐牢,牢内莫名其妙死)、舅舅的小三(自由地活着)小三和舅舅的女儿(被挑了两根手筋)和女主角(还好还好)。

看出来了吧,这和80后貌似也没有太多关系,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以上任何一个人的遭遇,你街坊邻居有几个遇到了啊。。。

一开头,老煽情地放一些文具盒,弹子球之类我们已经在校内上分享过很多遍的80后的象征物。我以为还好。

然后就开始这个离奇的故事了。其中有两幕。1 男主角成绩不足以来北京上大学,他打了一个电话问女主角:你为什么要选择北京大学?女主角说:因为北大是最好的啊。然后男主就马上和小三在一起了。。。 2. 男主角感染了SARS。被隔离了。一个宏大的镜头,在一片茫茫夜幕下,奇山耸峙,一抹手电筒的光在似乎没有路的山上窜来窜去。突然,出现一排透明玻璃房,百来个穿白大褂的人在房内走来走去。我大呼,啊,外星人基地啊。音乐也配得非常惊悚。一个长程降音之后,又突然变得柔情似水了。这时,那个手电筒变成了一个急匆匆地推开各种恐怖的隔离大门的女生背影——原来是小三冒着生命危险来向男猪脚表白爱意。。。笑死我了

我曾经和我妈妈讨论过,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都很喜欢讲伦理(就是家庭关系错综复杂)。可能是现在家庭关系的转变比较剧烈,人们需要这样的苦情戏来制造出一个更大的心理空间,于是自己的起伏也就不那么突兀了。

 6 ) 《80’后》心灵痛史

完全不经意间看到《80’后》,当时还叫做《天长地久》。入了戏才忆起:去年东京电影节有部中国片似乎就叫做这名字。

影片的入戏之快令我诧异。看惯了因陋就简、拖泥带水的国产小片,这部片子先声夺人的利落开场和通透的画面质感,完全不像一部处女作!

这是我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八零后细腻而完整的成长印迹。同样走过的日子,从九十年代之初的市井生活、香港回归、到非典、奥运,萦绕首尾的张国荣歌声,一个个标志性的时代节点,每每令人感同身受。更为难得的是,即便刨去这些公众记忆,影片中那些个体性的经验也足以令人动容。男女主人公跨越十多年的爱情还有他们各自家庭的波折与苦难,在成功地唤起观众怀旧快慰的同时,深深触痛着每个人成长中的都可能经历的挫折与迷茫。

在太多的青春电影中,坏孩子的成长往事似乎总那么有光彩和值得夸耀,好孩子则往往成为循规蹈矩和乏味的代名词。这部电影不同,故事谈不上明亮,但他绝非于那些荷尔蒙分泌过剩的残酷青春,固然也有欲说还羞的青涩恋爱、群而攻之的打架场景、甚至还出现了“枪”!要知道,在一部没有警察的国产片中出现“枪”是多么罕见。但这些都不成其为影片最大的兴奋点。重要的是,主人公和我们一样地念书、考学、就业,和我们一样跟着时代的步伐往前走,从始至终没有偏离过我们大多数人的成长主线!

两个携带着伤疤的年轻人最终选择不分开,爱拯救爱,舔透了伤口获得了力量,使影片在感伤之余,具有了某种更为普泛和深沉的内在力量。尽管我们身边缺少片中那般清一色的俊男美女、尽管我们生活的环境远不比西湖如诗如画、尽管不时有些用力过猛、巧合过度,但因为它如此真切地捕捉和还原了八零后一代的心灵之声,这些过于唯美的举措,我都欣然领受。

影片几无自怨自艾的文青气,这在处女作中简直是种稀缺品质,令人不禁好奇编剧和导演李芳芳何许人也?Google方知,她16岁时写了一部小说,后来自己改编拍成电视剧,叫《十七岁不哭》,那是我高中阶段难得被特许看完的一部片子。

演员一众新人,女一号刘冬谈不上惊艳的漂亮,但通过角色传达出的那种刚烈和坚持足以让人在一百多分钟内爱上她;男主角天生一个偶像剧模子,也表现出不负职业饭碗的演技。史可、石凉还有《蹉跎岁月》的赵越等资深演员作为父一辈的帮衬登场,显示出新人导演一定的行业资源调配能力。

从制作来看,影片的工业水准相当高,没有明显的短板。那个美国人的摄影,估计会给杭州带来绝不少于《非诚勿扰》的游客;林海的音乐,是他自《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之后电影原声的最佳发挥;美术、服装、置景乃至调色、特效也都一概毫不马虎,比如非典隔离医院,内景的细致自不必说,还要铺排出几个大场景,一栋大楼玻璃上满满趴伏着的淡蓝色人影,一下子将人带回那个气氛肃杀的03年春天。

方才走出混战如泥的贺岁档,碰到这样一部意外好看的国产青春片,抑制不住的惊喜。如果说09年《非常完美》依萌对于好莱坞爱情喜剧类型的操练已让人小有所乐,那么同样自美国修成归来的李芳芳则在此片中显示出更加熟稔的专业质素和对观众更为受用的情感穿透力,巧妙地将私密情感与公众记忆相衔接、并在个体表达、工业体制诉求和主流意识形态之间获得微妙平衡。希望能有好票房吧。

在电影产业如火如荼的当下,靠一个宁浩是远远不够的。曹保平加油!高群书加油!伍仕贤加油!金依萌加油!丁晟加油!李蔚然加油!李芳芳加油……

中国新一代导演,该出头了!

 7 ) 80后就是这样的?

        今晚,学校的大讲堂放送《80后》,作为80后的一员,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内容的题材,加上小的时候对《十七岁不哭》还是有着不错的印象,相信这位导演可能会比较擅长拍这种青春校园风格的片子。本来是怀着很期待的心情去看的,甚至做好了心理准备在电影中间掉几滴眼泪,但是结果却是,大失所望~~~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失望了~~完全毁了这么好的题材~

       整个片子,就一个词,莫名其妙。

   80后,可以讲述他们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80后,可以讲述他们所经历和见证的中国社会快速发展;80后,可以讲述现在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困惑压力与迷茫……他们是如此不同又是如此普通的一代人,我想,作为观众,要的就是这种普通,因为最普通往往才是最真实。偏偏,这部电影,除了一些雷人的情节中加入了“非典”“申奥”等一些发生在80后所生活的时代的特征元素,其它貌似和80后没有半毛钱关系。。。

    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似乎将所有可能与不可能的奇奇怪怪乱七八糟的事情集于一身,这就是80后的代表?编剧导演你们有好好了解过80后吗?
   
    如果说女主角老爸出车祸死了的故事还算是正常,那男主角爸妈怎么还和走私扯上关系了?老爸在狱中自杀?老妈没啥反应?儿子还等到毕业典礼的当天和老妈翻脸?还一直私藏枪支在书包里,你不怕走火吗?

    如果说男女主角的爱情是本片的重点,那为什么感情的积累期高中却被轻飘飘地一带而过?看完这部片子都没觉得这俩人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哪表现出来了?

    暗恋男主角的那女的,怎么能自己搞到一套隔离服偷溜去医院呢?太假了吧?主办方口口声声说的高投资是不是都投在医疗设备上了?非典当时的确挺厉害的,俩人都得了最后又都没事也挺厉害的~~
     
     男主角,你要是不喜欢女2,为啥要约人家出来?约了以后跟人家说不喜欢她为啥在看到自己女朋友后又搂着人家走了?为什么啊为什么?

    男主角一直闷闷的,不知道到底在想什么。最后把枪丢在井里是最雷人的部分,还正好是仇人家门口的井,这不就是摆明让人发现吗?你丢进黄浦江肯定没人找的到~

    女主角居然能干到把男主角随便帮她设计的一个房子变成真的了?那模型还找得到啊?她甚至当时都没认真听他说话~

    女主角的弟弟,剪刀能随便剪断手筋?你当是手纸吧?居然还因为这个蹲大狱了,最后竟然为了救男主角莫名其妙被压死送小命了,这情节实在是,太狗血了~~

    至于那个司机,我就从始至终不明白这个角色是干什么用的, 还有那个后妈,这个角色的意义又在哪里?对90后的折磨?

    还有,整部电影好几次故意吊人胃口,先演结果后演原因,但是你得恰到好处啊?一多了就恶心了,另外,能不能来点呼应和铺垫?否则只会觉得做作做作做作~
    

    太多太多让我很无语的情节了,假到让我几度崩溃,此处不再列举。

    貌似这帮人自己应该知道自己水平不咋地。电影演完了,导演演员赞助商一大堆人都上台了,一个个怯生生的,连点底气都没有,李芳芳还说自己是处女A,完美主义,怎么就完美成这样?最让我无语的是,导演自己承认80后这个名字是后按上去的,所以影片文不对题。但是绝大多数观众都是冲着80后这三个字去看的,你这不是噱头是什么?这对观众根本就是不负责任嘛。找了一堆托儿在下面提问题,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ps:陈楚生啊,你就自甘堕落吧~

    唉,说的太狠了,可能是自己对这片子期待太高了吧。毕竟是导演的处女作,演员又都是新人,没理由要求能拍出多高的水准。我也不是什么专业影评人员,对拍摄技术方面一窍不通,我就是个普通学生,普通80后,仅仅在这里表达我的心声而已。始终相信,最好的电影是能带给人感动的,若想让人共鸣,真实最重要。这种假惺惺的莫名其妙的却又被冠以80后这种噱头名字从而带给观众无限遐想空间和期待但结果却没有半点来自于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和感悟的电影,以后还是少点吧。

 8 ) 可爱的一代

黄舒骏唱过:你打开哪扇窗,就会看见哪样的风景。同样,你生在哪个时代,就会被打上哪样的标签;这标签和风景一般,你完全无法把握,所以还不如欣赏。

去看这部片子,本想是研究下80后这个文化现象,因为一直很关注。当然我的打算是落空了,不要紧,我们来说一说80后这个标签吧。从某种意义上讲,80后是真正的共和国的同龄人,因为78年前后的这个国家,着实相去甚远。

对这个标签的总结如下:

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一代。自他们出生起,这个国家不再拧巴,开始追赶世界的匆匆脚步。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发现我们和世界的差距是那么的大,但是,我们真的赶上了。

他们是没有经历苦难的一代。79年后这个国家再也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战争,经济开始繁荣,和上一代相比,他们是幸运且幸福的。

他们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一代。和父辈的上山下乡不同,他们有机会在象牙塔里挥洒青春。较之2002年的123万,2003年有212万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大学所扩招的,正是80后。教育之于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当然,由于供给的大量增加,他们也不复之前大学生的众多机会。

他们是互联网的一代。在他们还年轻,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候,互联网从大洋彼岸呼啸而来,拉平了世界。无处不在的信息解构了威权也丰富了生活,他们得以与众不同。

他们也是婴儿潮的一代。中国的生育率自90后开始显著下降,在这之前来到世上的80后,就是人口红利本身。如果你不确切地知道什么是红利,请看看南方那些一跃而下的生命。

之所以用婴儿潮来作为结束,是因为二战后的美国,也有这样的一代人。那是多么可爱的一代啊。

 短评

我不是80后

7分钟前
  • robin
  • 推荐

这么近,那么远。

8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推荐

編劇水準還行 只是看完了 不高興

13分钟前
  • 阿耳忒弥斯
  • 还行

不食人间烟火的故事,美倒是很美,就是太虚了,为赋新词强说愁!★★★

1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今天在北大讲堂看到了这部电影,据说是国内公映前第一次放映,还见到了主创们,和陈楚生~主题曲是楚生重新演绎的哥哥的《有谁共鸣》,楚生当场演唱,歌艺真的很赞~这部电影与其说是80后,不如说是一部刚好发生在80后生的人身上的爱情、亲情故事更好,导演李芳芳很用心,但拍出来韩剧气味有点浓~

20分钟前
  • 爱智慧
  • 推荐

一个星给编剧,一个星给女主角,一个星给杭州风景,扣的两个星是剪辑和节奏 《天长地久》,《分开我们就坠落》这俩名字多好,非得改成《80后》

25分钟前
  • Celesteblanco
  • 还行

比较失望 不配这名儿

28分钟前
  • ~呼吸~
  • 较差

导演水准很高,女主角很有潜质

30分钟前
  • 瘦虎肥狼
  • 力荐

有点慢 有点乱 出租车司机是不是多余了?镜头是不是出现了几处硬伤啊

32分钟前
  • 话事人
  • 还行

一群看上去并不像80'后的悲情男女从头到尾苦大仇深的讲着90'后青春文学般的做作台词,光这一点已经令人无法忍受,何况电影无论是制作还是技巧上都看不到一点“专业”的意思。

34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很差

对80后导演宽容一点,就故事本身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39分钟前
  • 盖君
  • 推荐

周末我跟Suki姐姐去朝阳门博纳悠唐影城看了电影《80'后》,影片青涩中透露着真实的情感,这些真实的情感打动着我……

43分钟前
  • Jackie悟空
  • 推荐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电影”的电影了,真诚感人,触动我内心深处。我很享受这100多分钟的时间。对导演的处女作表示敬佩!

47分钟前
  • 三日晶
  • 力荐

"爱"这么近那么远 和妈妈一起去看的 里面既然有毛衣哥

51分钟前
  • ssxy
  • 推荐

每个人都将走向成熟,老去,没有什么可以天长地久,但我们都有权利要求被真实的记忆。

54分钟前
  • 大道
  • 推荐

这么近,那么远

58分钟前
  • 飞飞
  • 还行

也许这部电影不能完整代表80后,但是它故事好看,制作的精美,态度的真诚让我看到了国产电影的希望

59分钟前
  • 电影院没电
  • 力荐

我看完电影才知道有些恶意的评论是多么地不负责任,如果这样的电影还要被骂成烂,谁还敢做电影?

1小时前
  • 巴罗德
  • 力荐

至少让我回顾了一番我们的青春吖帅哥小时候长得真可爱,好有爱

1小时前
  • *Tiffany
  • 还行

想讲的太多但人生复杂的经历和心理岂是一部电影能够讲明白的,不过已经很用心了,对杭州有情怀的人最能体会,西湖、美院、茶园

1小时前
  • 玉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