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

记录片美国2017

主演:彼德·考约特

导演:肯·伯恩斯,琳恩·诺维克

 剧照

越南战争 剧照 NO.1越南战争 剧照 NO.2越南战争 剧照 NO.3越南战争 剧照 NO.4越南战争 剧照 NO.5越南战争 剧照 NO.6越南战争 剧照 NO.13越南战争 剧照 NO.14越南战争 剧照 NO.15越南战争 剧照 NO.16越南战争 剧照 NO.17越南战争 剧照 NO.18越南战争 剧照 NO.19越南战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23:37

详细剧情

著名纪录片导演肯·伯恩斯的越南战争纪录片,于2017年在美国PBS电视台播出,共10集,总时长有18小时,采访了来自各方的近80名亲历者,既有参战与反战的美国人,也有南越与北越的军民。本片历经十年制作,跨遍全球搜集资料,其中有许多少见和重新数字化的影像档案,还有20世纪最为出名的摄影照片和家庭影视,以及历史新闻片段和政府内部的秘密录音。随着PBS推出纪录片《越南战争》,我们得以回顾那个分裂的年代。对于在那段时间内生活的人来说,这段时期将永远印在他们心中。约翰逊总统在南越将杰出服务十字架授予南越Cam Ranh湾第一中尉。 从1962年到1971年,美国军方在越南森林上喷洒化学试剂——脱叶剂,这种落叶剂是为了将越南长得茂盛的树林,使其变得光秃秃,这样就让北越的军队失去了天然的隐蔽屏障。落叶剂对环境的危害极大。其危害表现一是因大面积植被的破坏而危及该地区整个生态系统,二是这种农药的致畸作用会使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长篇影评

 1 ) 两任总统的失败

越战是为了美苏两国的背后较量,美国忌惮苏联的势力扩大,苏联就是要扩大。

其实跟前面的朝鲜战争一样。就不得不提。

当时斯大林1924-1953执政,杜鲁门1945-1953执政。站在斯大林的角度看,刚刚打赢了沙皇,乱的一锅粥,就采用了镇压反对势力,有3778234人受到镇压,其中被枪决的786098人。这是相当残忍的。所以站在杜鲁门角度看,绝对,绝对要防止红色政权赢了,不然自己就是那下场,所以一直有长达50年的反对红色政权。但是1938年应该是杜鲁门最好的时机,因为这个时候屠杀的人最多,如果这个时候美国能够参与推翻斯大林,应该是很容易的。但是1938年刚好美国也没那个实力,并且是罗斯福掌权,工人问题还头痛。美国也就是1945年二战胜利后才算是军事实力。所以只有从1945开始,美国才有实力跟苏联叫板。

于是杜鲁门援助西欧,援助蒋XX,援助李承晚。美国黑人问题永远是癌症,杜鲁门无视这个癌症细胞就去跑这么远开战,当时1943年美国造了将近40艘航母,是极大的发展,但是面对如此大的太平洋,依然力量薄弱。癌细胞就增长了。哪个人群概率学都会出现坏人,如果是白人,那他为了自己也就是最多一百年,他老死就完了,但是黑人的话,就可以有必杀技,不断生,无穷无尽,而且还是合法的。将来总会恶心到你。所以杜鲁门就这样无视癌症,选择消灭苏联。

之后的接任者艾森豪威尔更差,同样是八年1953-1960,智商低。艾森能当上总统,完全就是因为二战的胜利,指挥了诺曼底登陆,并且黑人也希望艾森当总统,这样就能继续无视国内问题,并且黑人也可以通过战争获得地位,白人都怕死。某国战争,朝鲜战争,西欧,都是失败了,都是杜鲁门时代的。艾森作为一个军事将领,也就知道开战,艾森曾经就提出要用核武器在朝鲜战争上,遭到杜鲁门的贬值,但是到他当总统的时候越战他又不敢用了。1949年苏联有了核武,也是美国的一个大压力。美国也就是1945-1949,四年爽的时间,非常短,这期间杜鲁门改革美国公务员冗余,偷懒,贪污的问题,花了一年,然后苏联有了核武,战场上又畏手畏脚。导致航母,变得用处不大了。

二战之后,看似美国获得了统一全球的机会,但是却没有那个实力,美国除了有航母,核弹,其他什么也没有,国内还一团乱,1943年为了造航母飞机,美国人都砸锅卖铁,自愿捐,家里玩具拆了捐给国家是肯定的,之后必须得挖矿回复经济,苏联也很快有了核弹,美国的优势几乎没有,再加上需要跨越太平洋,所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国几乎是劣势。我都觉得这两任总统完全不关心白人生活,完全不懂经济,就只知道开飞机,开炮爽,草菅人命。除非当时美国有计算机等等各种高科技,粮食也不成问题,也不容易赢,人口太少,也难以统一世界。

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苏联内战,可惜也没有,赫鲁晓夫时期,也没有内战,军事政变一天就交接政权给勃列日涅夫了1964,所以美国注定要失败的,并且两任总统还让癌细胞扩散,对欧援助消耗了财力。国内也死了不少好人,为了能征到兵,教育低下,剩下的人也没办法建设。之后全成了嬉皮士。

就像游戏里的一样,战争胜利了,不去掠夺其他岛的经济,还把家里农民都变成兵,最后就是经济崩盘,没吃的,只剩下武器,而敌人也只有废墟,武器只能接着往地板上打,又变不回农民,你得开分矿啊,空闲的岛那么多,不开矿,自家也不补充农民,人口太少了,黑人趁机占领农场,反而给欧洲钱,让他们去修废墟,人家将来上税又不给你,就是当时的美国。罗斯福有经济头脑,会运作国家机器,杜鲁门差点,艾森豪威尔是零,到肯尼迪,一个富家公子,更是跟黑人走得近,这时候已经控制不住黑人了,肯尼迪就只会当好人,拿到选票,修改法律。经济头脑负数。所以被刺杀也不冤。

【最后】说一个终极反对观点。所有的战争都是国家问题,国家是由人组成的,人是会变化的,有些人观点不会变,战争让他改变了,也是战争的功劳,比如第2集他说之前无条件信任肯尼迪,但是现在不了,他开始思考了。每人看待国家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美国人祖籍是爱尔兰,所以他心中的国家就是美国+爱尔兰。这样看的话,美国援助欧洲就是正确的。那另一个人祖籍是非洲,会怎么样?只会有一个个意见相同的小团体,根本没有地域上的国家。所以地域上的选出一个美国总统,完全就是骗局,就是骗没有认识到小团体的老实人,总统大多数情况下跟你不是一个团体。这样也能解释总统做的选择或许就是对的,因为他考虑的是他的小团体意见,而你考虑的是地域上的国家。一个不喜欢狗的人,有一天看到某只狗,就变得喜欢了。这也能解释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犹太人被德国打的那么惨,但是今天的犹太人反而不恨雅利安人。这样的条件下,战争也要重新定义了,名言,远离战争。国家都没搞清楚,就进行领土有关的战争,真是掉进陷阱还不知。

 2 ) 绝非M16与AK47的战争

感觉担任解说的是汤姆·汉克斯,但演职员表里偏偏找不到他的名字,或许是我听觉出错了,不过真的像极了他的声线……

首先是片中出现的大量与镜头场景高度契合的六七十年代的反战歌曲,包括鲍勃·迪伦、滚石、甲壳虫、西蒙和加芬克尔、杰斐逊飞机等歌手和乐队,这些歌曲即便现在听来,也仍旧好听,仍旧发人深思。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反战”主旨的歌词应该是其获奖的极重要的因素。

其次是关于越战前的美越两国的大背景的介绍,包括美国国内普通人的生活,包括法国人在越南的统治(玛格丽特·杜拉斯所著、梁家辉主演的《情人》便以此段历史为背景);留着山羊胡子、极似中国农夫的胡志明“胡伯伯”的成长、抗争与反击,武元甲大将指挥的奠边府战役,南越吴庭艳兄弟的骄横与专政等等。

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战士基本构成是“19、20岁的高中辍学者,精英、富人和特权者有办法逃避,而他们没有,这不公平。”是的,这不公平,于是他们来到了半个地球之外的越南,看到了许多他们不愿看到的,这些场景成为了他们后半生噩梦的主要组成部分。

释广德与另外六名僧人的西贡街头自焚,他们端坐在烈焰之中纹丝不动;肯尼迪在吴庭艳兄弟被刺杀的21天后被暗杀时,穿着越南传统服装“奥黛”的龙夫人对杰奎琳·肯尼迪说“你现在知道我的感受了吧?”与她另一句名言“让他们烤去,我们来拍手叫好就是”同样令人厌恶。

解说者一遍又一遍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说着美国总统的名字“江森”、而字幕却同步显示着“约翰逊”时,让人感到非常、非常不适,尽管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但在我看来,这完全就是个恶意的笑话,哦,江森,江森,江森……

街道,丛林,稻田,乡村,茅屋,小桥,山洞……无处不在的尸体,无处不在的硝烟,无处不在的枪声。忽然有位戴着锥型草帽的苗条女子肩挑双篮,摆动手臂,扭动腰肢,步履轻快地走在越南南方的稻田田埂上,似乎战争与她无关。

德浪谷一战之后,当美国记者采访美军指挥官,让他谈谈北越士兵时,他说:我愿付出任何代价来换取指挥200名北越士兵,他们是最优秀的战士,他们敢于牺牲——这种对敌人的尊重,与抗日神剧里他们对敌人的极度轻视形成了何其鲜明的对比。

1968年之前,常常可见美军驻越南总司令威斯特摩兰的身影,这位历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46岁就任)自有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口才极佳的他常常作各种即兴演讲。凝固汽油弹,落叶剂,这些都成了他后半生被世人诟病的东西。越南将军阮圣山口述:“(凝固汽油弹)烧得像一条火龙,人们的脸鼻手脚都在着火,像个运动的火把。”

关于被俘的美军,我想多说两句。他们被俘之后,惨遭各种虐待,各种残酷的折磨,他们被迫接受采访,让他们亲口指责美国政府并明确表示反战。我仔细观察过每一个被俘者,他们当中也有人害怕,但他们在那样的环境下,仍然很好地保持了做人的尊严。他们面对镜头不卑不亢,神情平静,淡然,从容,甚至有人偶露笑容,绝无取悦敌军、卑躬屈膝或者流露出恐惧神色的姿态。这一点让我颇为佩服,我不知道是怎样的教育能让他们做到这样,我想他们不是不怕,只是神色绝不示弱——所有被俘者都如此,绝非个例。

在美联社和NBC记者目睹之下,南越国家警察署署长阮玉鸾用一支漂亮的.45柯尔特手枪在街头枪毙越共特工阮文林的照片早已传遍世界,然而终不如这段完整的视频慑人心魄,阮文林临死前一言不发面无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罗伯特·肯尼迪步兄长之后尘,也被刺杀……

一位北越人回忆说:“我喜欢读报,但从没读到过败仗,只写胜利。这有点奇怪,如果全是胜利,人们会自问,我儿子在哪?他死在哪?麻烦的问题。所以最安全的,是暂时沉默。”这不由得让人深思。

1968年的局势似乎有了变化:美国国内,“江森”被尼克松顶替;而越南战场上,雪茄不离嘴的二战英雄艾布拉姆斯将军接替了威斯特摩兰。而在苏联支持的北越,胡伯伯的威望和权利在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头角峥嵘的黎笋。

美国国内的反战声浪越来越高,芝加哥中心巴尔博和密歇根大道交口处,和平示威已持续了一段时间,警察前来平息,国民警卫队被调来帮助,群众高呼纳粹敬礼口号“Sieg Heil”,警笛和尖叫声中,冲突不可避免地升级了。一位身穿黄色T恤赤手空拳的年轻人被几个手持警棍的警察围住殴打,他仍尽力还击;两位警察拖着一个倒在地下的抗议者飞奔;另一位年轻人被三个警察各提手脚,毫无反抗之力,场面极度混乱……警察在这次抗议示威活动中的所作所为被讥刺为“盖世太保战术”。“江森”想去芝加哥,但被特勤局告知无法负责他的安全而作罢……

到1969年4月,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已出动了五十多万人,阵亡达40794人,花掉了700多亿美金……

美国民众在渐渐失去耐心,是该考虑撤军了。“要让美国人从越南脱身,并且看起来不像是投降。”这就是尼克松当时所要做的。终于,握着核按钮的尼克松坐到了巴黎的谈判桌上,“乞求和平”,但事与愿违——战争,或许你可以想打就打,但却不是你想退就能退的。

随着越来越高的反战浪潮,1970年的春天,美军侵入柬埔寨。到6月底他们撤出时,白宫接到的报告是,他们打死11349名敌军,缴获22000件武器,摧毁11688个地堡和建筑,但此时画面上出现的,却是满地手无寸铁的平民和儿童横七竖八的尸体。随后,17000名南越士兵侵入老挝,然而一半人死伤或被俘。南越军官陈玉会带领的600人的一个营,战到最后被迫投降,活下来的仅仅55人,不足一成。

南越的总统如走马灯一般轮换,现在统帅着世界第五大军队的是阮文绍。

1974年7月27日,尼克松因滥用职权被国会弹劾;8月9日,为避免被弹劾,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主动辞职的总统。好歹,他占据了主动。与此同时,阮文绍将自己关在了西贡的办公室里,他将南越的生存置于尼克松个人的承诺之上。可而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南越在换总统,美国也在换:尼克松下去,福特上来。

1975年3月29日,北越军队攻占了南越第二大城市,岘港。美国记者说,“岘港不是被占领的,而是崩溃于自己的恐怖。”北越军队离西贡越来越近,南越军队和美军开始撤离。混乱不堪的撤离场面,呼喊声,哭泣声,怒骂声,航母上的南越直升机被一架架推入海中……

在前步兵简斯克鲁格斯的倡议下,一个非营利组织成立了:越南老兵纪念基金。他们募捐做计划,最终让65万美国人捐出了800多万美元,并在林肯纪念堂旁边,设计建造了越战纪念墙——V形黑色花岗岩线条在倾斜的青草坡地上融合;而这黑色疤痕一般的造型,代表着悲伤、耻辱与堕落。在这个疤痕之上,高大的黑色花岗岩墙体之上,镌刻着57692名阵亡者的姓名——他们应该被他们的国人铭记。或许,“他们不是英雄,而是受害者。”有人这么说。

越战,带给美国的是什么?带给越南的是什么?带给世界的又是什么?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答案。

 3 ) 个人想法记录

1.深入思考人类历史越想越虚无,所谓历史的重复、重蹈覆辙,一切只能归因到人性。人性本身的阴暗面就好比引力,将人们无可避免地带向一次又一次的历史黑洞。

2.越南战争到底谁是胜利者?按照杀伤比肯定是美国人,但如今人们评价越战只会用上“泥潭”二字。北越最终统一越南,但留下的是千疮百孔的越南,代价是百万条生命,现在还不是要和美国人做生意。

3.太宏观的东西过于虚无,会怀疑人类到底有没有理智。但每个个体的经历却都实实在在,让人心痛。人类的情感太过奇妙,从“单纯的仇恨”到两方老兵战后相拥在一起,证明这种被掀动的莫名的仇恨注定不会持久。

4.美国记者站在阿灵顿国家公墓前,说希望再有统治者发动战争时可以先在这里反思一下。那么我们国家有这样的地方吗?

5.一部客观翔实的纪录片,带领我了解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但我花了10个小时也不过是了解了围绕中南半岛某国几十年的历史,人类全球数千年历史还有很多等着我去了解。

6.希望我们也能拍出这种程度的纪录片,纪录我们自己的历史。

7.豆瓣的评论区真得看吐……

 4 ) 值得观看的战争纪录片

PBS十集纪录片《越南战争》值得观看。

按照该片的观点,越战是第一次让美国大众知道原来自己的政府自己的总统是会骗自己的,大量通话录音,秘报显示美国高层最早从肯尼迪时期就知道南越是扶不起的,早就知道打不赢这场战争,只是苦于找不到体面退出的方法死撑。(参考当年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艾斯伯格泄露了大量兰德公司的秘文,后来被拍成电影《华盛顿邮报》)

看完感觉尼克松不容易,替JFK,LBJ两位前任擦屁股退出越南战场还惹得一身骚。福特就多聪明,在南越快要倒台前,找国会要巨款,国会不批准,完美把盟友倒台责任甩锅给国会。

其他一些印象深刻的细节:

后来美国政坛的麦凯恩曾是战俘,国务卿克里回国后参加反越战活动。第八集有美莱村惨案,美军对越南平民的暴行就连美军自己都看不下去(美军地面部队在美莱村屠杀老人妇孺时,后面赶到的美军在直升机上冲着地面部队喊话说你们再不停止杀人我们就要朝你们开枪了…)。

第十集中提到越战烈士纪念园设计者是40年代去美国的华人后代。美国在越南的大使直到最后一天都坚信西贡很安全,拒绝了海上和陆上的撤退方案,拖到最后撤退时只有动用直升机。

总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纪录片外的一些信息:

武器方面: 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国防部的DARPA研发了许多新武器用于杀人。

指挥方式方面: 当时美国国防部长麦克拉马拉崇尚定量分析,美军内部量化分析达到极致,结果越战时美军的糟糕表现让美军开始反思量化分析的适用场景。

 5 ) 错在支持了一个错误的政府

越南战争就像后来的阿富汗战争一样,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这个决策的初衷是冷战时期为了抑制中国和苏联的扩张,可是错在支持了一个错误的政府。南越政府的腐败、贪婪、骄横和无能,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在肯尼迪和约翰逊的执政期间,战争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问题是明明知道错了,可是为了脸面而死不认错。美国政府知道的民众不会支持这场战争,所以连续几届政府都是向国内民众隐瞒真相,以撒谎来欺骗国内民众。直到有人把国防部长给总统的秘密文件披露给了报社,司法部还继续以国家安全为由下达限制令。最后是最高法院引用了第一修正案,才维护了新闻自由,揭开了政府说谎的真相。

新闻记者的天职,就是把真相告诉人们。而当媒体沦落为不断的编造谎言来欺骗民众时,它就丧失民心了。

所以,制度的设计就是为了对付人性的弱点。一个好的制度要比政客更可靠。

越战老兵在反战示威中,把勋章扔进囯会山的一幕非常感人。有一句话值得深思:我是为了人民还是为了一个政权去打仗?我参与战争的一方是否是正义的?

历史有时候真会给我们开玩笑。

二战期间,美国利用胡志明赶走了日本人。胡志明在中苏的支持下,又与法国人争夺二战后的地盘。美国只是为了抑制中苏的势力而硬去支持一个反共的政府。越南刚刚赶走了美国人,推翻了反共的政权,接着又要去消灭中国支持的红色高棉,气的中国人与越南打了一场“自卫反击战”。在越南的战后重建中,越南反而与昔日的敌人美国越来越靠近,而与曾经支持过他的中国越来越疏远。随着中美交恶,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在迁往越南,越南经济发展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还是把过去放下,展望未来吧。

 6 ) 1:10的战损毫无意义,我们只关心那个1

小时候第一次关注越战还是因为家里专门买的VCD,感谢水山文化的翻译让我有机会通过这十集纪录片进一步了解了北纬17°线发生的故事。因为中越动荡的现代关系,国内对于越战的介绍和研究显然是有所局限的,这个纪录片以美国视角为主,北越视角为辅,南越与共产阵营视角为补充,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越南1945-1975年长达30年的战争展现出来。虽说是片名为越南战争,但主要内容围绕美国与越南之间展开。越战中的重要作战,南越政权与北越政权,三方政府和国内政客群众对战争的看法,国际冷战大背景下的战与和,十集很长但也很短,导演在面面俱到的同时也只能避重就轻突出重点,"溪山之围"、"Starlite行动"都被牺牲了。影片中的人物访谈也很有特点,导演希望能突出自己的价值观(这无可厚非),在访谈中着重突出了"人类的自相残杀与战争的血腥恐惧","越南统一战争所带来的美国和越南社会的撕裂"等,而"人民对独立和统一的渴望","美国统治阶级的anti-communism情节"则被淡化。最后,本片给我的现实启示大概就在于,"美国不关心所谓的1:10战损比,我们只关心那1个阵亡的美国孩子",为了一个遥远国度的反Gon目标,付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又伤痕累累的离开,这是不是也能和我们的统一事业有所联系呢?

 短评

上乘之作,感觉看的人不多啊...

2分钟前
  • 跪求乐透区
  • 力荐

对我们是别人家的战争,对越南和美国都是撕裂一个国家、一代人的大事件。然而我们就没有撕裂么?只是我们惮于反思,所以难于和解。作者很费心了,两国四方的当事者的访谈,无数的录用、录像、报刊、照片档案,以及穿插其中的音乐,其时的摇滚、民谣。一部纪录片,达到了一座博物馆的效果。

7分钟前
  • songsong
  • 力荐

美国和南越的失败有历史性的原因,当时北边所信奉的东西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迷惑性。就如同秦灭六国,真的是秦最好吗?不是,只是秦的动员能力最强。在漫长的拼经济过程中,就衰落下来了。

11分钟前
  • 一点时间
  • 力荐

每集都有一部电影那么长,所以真的花了蛮久才看完。美国在越南泥潭深陷最终不得不全面撤兵,一是不了解环境和对手(特别是“人民战争”这种打法),由此带来指挥失当战术不凑效;二是南越政权是扶不起的阿斗,换了几次大佬除了贪腐依旧无所作为一副死相;三是中苏二共竞相援越,解放军直接助守北境免去北越南进后顾之忧,美国等于以一对二;四是战争耗时太久,新旧总统在战事上的承诺毫无兑现希望且自身陷入丑闻,随着战地传回的“残酷”“不人道”的相片,国内反战情绪愈演愈烈,游行不断,而美国的国家传统终究不是不顾民意坚决镇压一意孤行~看的过程中不得不赞叹于采访对象观点表达的多元和影像录音资料保存的清晰和完好,另外纪录片本身是一场六七十年代流行摇滚乐的盛宴。

15分钟前
  • 𝚢𝚘𝚞𝚗𝚐
  • 力荐

拖拖拉拉地将近看了一年,不是不好看,而是今年发生了太多的事,再看这部可能更想死。Let it be 吧。

19分钟前
  • The 星星
  • 力荐

国共内战的越南版本。历史总是以惊人的方式重复着,人们却并没有从中学到任何东西。

21分钟前
  • Shashibo
  • 力荐

每一集都像是一篇充满叙事感的论文,风起云涌。

2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啥时我朝也能这样真实客观的还原历史?而不是连部《芳华》上映都有问题!

28分钟前
  • _在云端_
  • 力荐

能制作出如此客观纪录片的国家永远都有希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具体的每个个体的生命是最容易所被遗忘和不被顾及的/别有用心,只顾己利之辈最为可恶/没有真相只有谎言最为绝望

31分钟前
  • cleopatra
  • 力荐

保持了一贯水准。比 Prohibition 和 The Civil War 成就更高的佳作。一个这么困难的题材,看起来却没有“导演好难”的感觉,因为对所有人物带有深深的理解之同情。地球东西,国家南北,所有人义无反顾、驷马难追地一起奋力奔向悲剧。

32分钟前
  • 乌鸦乌鸦
  • 力荐

快十部电影的长度,两周终于看完,当初想看这部还是因为雀斑说他为准备Trial of Chicago 7补课看的,Tom Hayden确实短暂出镜了。。是部非常详尽的纪录片,各方都有采访到,也涉及到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实在很致郁。越战是“the biggest nothing”,只有在战争之外的人才会谈论输赢,patriotism是真正的谎言,普通人被政客一手推进这个巨大的悲剧中,不知道60/70s那些movements是否真的有让世界变好一点唉

35分钟前
  • willamette
  • 力荐

中立且真诚的反省。

37分钟前
  • 私~川流
  • 力荐

好片,看剧的同时还能学习历史

38分钟前
  • neptune1125
  • 力荐

对越战、冷战、苏联、“自由”、爱国的反思非常深刻。在强力的政治的宣传下,被煽动的民众极其容易变得狭隘。Bob Dylan 的歌词真是太好了

39分钟前
  • Canadian River
  • 力荐

最难过的地方:那一碗白米饭带来的孽缘

43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力荐

北越采用的游击战战略基本和中国相同,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有生力量,不争一城一地的得失;敌驻我扰、敌进我退、敌疲我打。胡志明小道参考了朝鲜战争的运输。美国采用的战略,建立定居点,移居农民到堡垒,切断与游击队的联系;烧毁粮食、房屋等物资;在农村发展基础设施,实施安抚和日本在中国的战略相同

44分钟前
  • sobeit
  • 力荐

详尽、清晰、客观、感人。无可挑剔。

47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力荐

钱穆说,历史很复杂,不是三两句话可以痛快讲清楚的。 断断续续看完这10集18个小时的鸿篇巨制,对历史本身就更不敢妄加评论了,恐怕流于轻浮。只提一点感想:当年的那些记者和摄影师是真的牛逼。。。历史的记述者曾经是吟游诗人、曾经是朝廷豢养的史官,历史的载体曾经是出土的文物、口耳相传的史诗、书写在各种媒介上的文字,等等等,但到了越战的时代,记者和摄影师们就是历史的记述者,那些图片、录音和影像,就是历史的载体。未来的时代足以给每个人提供留下自己历史的机会吗?互联网的虚拟字节能留得住历史吗?

51分钟前
  • 应用层协议
  • 力荐

立场嘛,肯定是是站在米国一方,反思有但也仅仅是有,整体节奏不错

56分钟前
  • 老同志🚲远去
  • 推荐

五星推荐,自揭其丑,自掀伤疤,只为客观中立。历史,并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客观中立地还原历史,才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才是对民众最大的尽责。可惜,大部分胜利者都不懂这道理。例如北越作为战胜方,时至今日,不愿公布伤亡及失踪人口,导致多年来民众要自己去寻找,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1小时前
  • Leon Winters W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