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空而来

犯罪片德国,法国2017

主演:黛安·克鲁格,丹尼斯·莫斯奇托,纽曼·阿卡,萨米娅·穆里尔·产肯,约翰内斯·克里施,乌尔里希·图库尔,乌尔里奇·布兰德霍夫,汉娜·希尔斯多夫,亚尼斯·伊科诺米季斯,希尔·艾罗格路,杰西卡·麦金泰尔,拉斐尔·桑塔纳

导演:法提赫·阿金

播放地址

 剧照

凭空而来 剧照 NO.1凭空而来 剧照 NO.2凭空而来 剧照 NO.3凭空而来 剧照 NO.4凭空而来 剧照 NO.5凭空而来 剧照 NO.6凭空而来 剧照 NO.13凭空而来 剧照 NO.14凭空而来 剧照 NO.15凭空而来 剧照 NO.16凭空而来 剧照 NO.17凭空而来 剧照 NO.18凭空而来 剧照 NO.19凭空而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4 20:08

详细剧情

卡嘉(黛安·克鲁格 Diane Kruger 饰)曾经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然而,一场可怕的恐怖袭击让她在瞬间失去了丈夫奴里(努曼·阿卡尔 Numan Acar 饰)和年幼孩子。爆炸的始作俑者是一对“新纳粹分子”情侣艾达(汉娜·希尔斯多夫 Hanna Hilsdorf 饰)和安德烈(乌尔里奇·布兰德霍夫 Ulrich Brandhoff 饰),两人很快就遭到了逮捕等待庭审。   在庭审中,艾达和安德烈的律师指出卡嘉夫妇曾经参与过贩毒活动,同时他们自己也曾经吸食过毒品,这一劣迹的曝光直接影响了法官对案情的判断,最终,这对情侣因为证据不足而被无罪释放。悲愤和绝望之中,卡嘉决定通过自己的双手来为家人们报仇。

 长篇影评

 1 ) 公正的前提是让执行公正的社会和平

一个浑身纹着乱七八糟图案的漂亮女人,辍学并嫁给了卖给她毒品的毒贩子,而这个毒贩子又是个移民来自盛产恐怖份子的伊斯兰教的库尔德人,尽管公平不分种族和社会地位,但还是不能对她老公过去给社会所造成的极大危害视而不见,况且这个移民正在帮助更多的外来移民给这个国家带来持续不断的危害,这些事实不得不让观众对这个女人的厄运的同情大大减分了。假设放在我们中国,如果有这样一个外来的移民来危害我们的社会,就算作为代表公正的法官我也真的非常希望让他早点去死吧!结局的指向性也很明显,受伤害最深重的是德国人和德国家庭而不是土耳其或库尔德族。

 2 ) 凭空而来

这些袭击背后唯一的原因就是,这些受害者都不是具有“正统德国血脉之人”。 ©[凭空而来]只身复仇的女主角 德裔的女主角卡佳要承受同时失去土耳其裔的丈夫和儿子的苦难,因为一对金发碧眼的年轻新纳粹夫妻在丈夫办公室门前放置了一枚炸弹。 当漫长而僵化的司法过程终无法实现卡佳渴求的正义,她选择了以相同的方式炸掉凶手和自己。 蔚蓝的海边,是冒着浓浓黑烟燃烧着的白色房车,轻快的歌声响起,似乎消解了一丝阴霾。 ©[凭空而来]结尾 但,没有和解。 有的是尖锐的对立,以血祭血的愤怒,生生不息的憎恨,以及不断回环的肃杀。 作为土耳其裔德国人的导演法提赫·阿金是悲观的,但也是敏锐的。 ©生活在德国的土耳其裔导演,法提赫·阿金 以尖锐的方式发出悲鸣和呐喊的[凭空而来],迫使着你不得不去正视、去思考欧洲正在愈演愈烈的新纳粹势力。 或许总有人不屑一顾地觉得新纳粹只是不成气候的一小撮—— 但就像当初希勒特成立纳粹党、甚或该党议席不断增加时,没有人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① 光头党?街头年轻混混? 说是,德国球队在国际赛事上赢球时,即使是再激动的球迷,也没有人敢高喊“德国最强”、“德意志万岁”的。 因为一定会引来周围人的侧目和纷纷议论:“什么?你是光头党吗?想要复兴纳粹?” 至少可以说明,在当下的德国,人们普遍很警惕,新纳粹当然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但这件事更让我好奇的是,光头党是怎么开始和新纳粹画上等号的。 毕竟,兴起于60年代英国伦敦的光头党(Skinhead),在当时还只是占据了一席之地的青年亚文化的一支。 ©60年代伦敦光头党的典型装扮 出生于工人阶层,剃光头,穿背带裤、马丁靴,听牙买加雷鬼乐的光头党青年们,在当时几乎没有什么明确的政治诉求。 他们最多算得上是精力过剩,喜欢在街头搞点事,发泄下作为底层的愤怒和精力的一代。 在谱系上属于和摩登族(Mod)、朋克青年(Punk)同一类的群体。 而新纳粹(Neo-Nazism),大多是极端民族/种族主义者,旨在延续纳粹精神,保持种族纯粹,强调的是本种族的优越。 为区别希特勒时候的纳粹主义,在前面冠之以“新”,或有时也以极端右翼的名字出现。 但从光头党发展到新纳粹的这一派系,总免不了让人觉得,新纳粹也同样是精力过剩、无处发泄的一个群体。 就像是[这就是英格兰]、[英国制造]里,英国的光头党们。 ©[这就是英格兰]里的光头党们 [这就是英格兰]的时代背景是80年代初的英国,撒切尔夫人带着她的“新保守主义”上台。 小男主的父亲死于一场莫名其妙的英国对外战争,经济仍然是一蹶不振,难见好转。 彼时失业人口倒是每月见长,最终达到了自大萧条以来300多万的最高数字。 整个社会的不安氛围,就如同英国那潮湿的海风,遍布英格兰岛。 ©摄影师镜头下80年代的失业青年 在街头迷茫又愤怒的失业青年们,就差一个理由,就能一点即着。 而这时,鼓吹排外,反对外来移民的新纳粹思潮适时而生。 就像电影里一个光头党大佬演讲所说: 我们参加蠢得要死的战争,各个要么送死,要么失业,还尽是欢迎外来移民,抢占了我们的工作,把英格兰拱手让人。 ©[这就是英格兰]光头党愤怒的演讲 所以,一部分激进的光头党揭竿而起了,将反对移民演变为暴力事件,而种族主义也借此时机取得了复兴。 事实上,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欧洲各国急缺劳动力的情形下 到80年代,英国的光头党文化又迅速对外扩张,法国、前东德地区、西班牙、芬兰、丹麦、挪威等整个欧洲都有了光头党。 德国的[格斗女孩]、[前任领袖]讲的都是新纳粹主义怎样成为了普通青年的政治信仰和未来依托。 ©[格斗女孩]的家 丹麦的[兄弟情]通过一段光头党内的同性爱情,展现在丹麦光头党的势力和对年轻人的影响。 ©[兄弟情]里的光头党集会情景 每个心中有怒的年轻人都握紧了拳头,燃红了眉眼,将生存的压力、未来的无望,寄托在狂热的种族主义上。 他们举起枪,抛下炸药,才有了[凭空而来]那样忧心忡忡的呼喊和警戒。 ② 新纳粹,近未来势力浪潮? 2016年末的德国科隆跨年夜,本该热闹平和的新年关头,却发生了近百名女性被抢劫、猥亵、性侵的恶性事件。 哦,难民。 2011年夏天的挪威,正在奥斯陆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在一瞬间被炸成烟花,77人遇难。 呵,新纳粹。 或许恶魔从来都是双生子。 就像近90年前,希特勒也是在经济大萧条、大量外来人口的背景下,利用仇恨移民的民众情绪,得以上台。 而今的欧洲,难民的大量涌入、整体经济的停滞不前,很难说阿金的[凭空而来]不是一张未来图景预言。 两方极端势力对立的越尖锐,彼此仇恨越生生不息,便越是培育新纳粹的绝好土壤。 ©在德国,一场反对穆斯林和移民的抗议集会 当人们对欧洲新纳粹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社会底层的、在街头闹事的成群结队的小混混时—— [凭空而来]里,那对夫妻加入的新纳粹政党已经在德国合法化了;希腊和德国的新纳粹之间互相协作,已经建立了某种国际化的链接。 事实上,各式极右翼政党在欧洲社会已经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希腊的「金色黎明」是对移民实施暴力事件最多的团伙之一,也是全国的第三大政党; 丹麦的「排外权力党」掌控着丹麦五分之一的议会席位; 法国的「国民阵线党」和英国的「不列颠第一」已经成为国内的主流政党之一。 ...... ©希腊「金色黎明」和它的领导人 在欧洲大量难民带来的动荡里,宗教式恐袭带来的震惊里,新纳粹绝对在以肉眼难见的速度,迅速崛起。 而这个魔鬼,还远没有被人足够重视。 所以,拍出[凭空而来]的法提赫·阿金是时代的斗士,他比别人忧虑的更深,也更远。 他让电影不再只是娱乐的电影。

 3 ) 凭空而来

这些袭击背后唯一的原因就是,这些受害者都不是具有“正统德国血脉之人”。 ©[凭空而来]只身复仇的女主角 德裔的女主角卡佳要承受同时失去土耳其裔的丈夫和儿子的苦难,因为一对金发碧眼的年轻新纳粹夫妻在丈夫办公室门前放置了一枚炸弹。 当漫长而僵化的司法过程终无法实现卡佳渴求的正义,她选择了以相同的方式炸掉凶手和自己。 蔚蓝的海边,是冒着浓浓黑烟燃烧着的白色房车,轻快的歌声响起,似乎消解了一丝阴霾。 ©[凭空而来]结尾 但,没有和解。 有的是尖锐的对立,以血祭血的愤怒,生生不息的憎恨,以及不断回环的肃杀。 作为土耳其裔德国人的导演法提赫·阿金是悲观的,但也是敏锐的。 ©生活在德国的土耳其裔导演,法提赫·阿金 以尖锐的方式发出悲鸣和呐喊的[凭空而来],迫使着你不得不去正视、去思考欧洲正在愈演愈烈的新纳粹势力。 或许总有人不屑一顾地觉得新纳粹只是不成气候的一小撮—— 但就像当初希勒特成立纳粹党、甚或该党议席不断增加时,没有人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① 光头党?街头年轻混混? 说是,德国球队在国际赛事上赢球时,即使是再激动的球迷,也没有人敢高喊“德国最强”、“德意志万岁”的。 因为一定会引来周围人的侧目和纷纷议论:“什么?你是光头党吗?想要复兴纳粹?” 至少可以说明,在当下的德国,人们普遍很警惕,新纳粹当然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但这件事更让我好奇的是,光头党是怎么开始和新纳粹画上等号的。 毕竟,兴起于60年代英国伦敦的光头党(Skinhead),在当时还只是占据了一席之地的青年亚文化的一支。 ©60年代伦敦光头党的典型装扮 出生于工人阶层,剃光头,穿背带裤、马丁靴,听牙买加雷鬼乐的光头党青年们,在当时几乎没有什么明确的政治诉求。 他们最多算得上是精力过剩,喜欢在街头搞点事,发泄下作为底层的愤怒和精力的一代。 在谱系上属于和摩登族(Mod)、朋克青年(Punk)同一类的群体。 而新纳粹(Neo-Nazism),大多是极端民族/种族主义者,旨在延续纳粹精神,保持种族纯粹,强调的是本种族的优越。 为区别希特勒时候的纳粹主义,在前面冠之以“新”,或有时也以极端右翼的名字出现。 但从光头党发展到新纳粹的这一派系,总免不了让人觉得,新纳粹也同样是精力过剩、无处发泄的一个群体。 就像是[这就是英格兰]、[英国制造]里,英国的光头党们。 ©[这就是英格兰]里的光头党们 [这就是英格兰]的时代背景是80年代初的英国,撒切尔夫人带着她的“新保守主义”上台。 小男主的父亲死于一场莫名其妙的英国对外战争,经济仍然是一蹶不振,难见好转。 彼时失业人口倒是每月见长,最终达到了自大萧条以来300多万的最高数字。 整个社会的不安氛围,就如同英国那潮湿的海风,遍布英格兰岛。 ©摄影师镜头下80年代的失业青年 在街头迷茫又愤怒的失业青年们,就差一个理由,就能一点即着。 而这时,鼓吹排外,反对外来移民的新纳粹思潮适时而生。 就像电影里一个光头党大佬演讲所说: 我们参加蠢得要死的战争,各个要么送死,要么失业,还尽是欢迎外来移民,抢占了我们的工作,把英格兰拱手让人。 ©[这就是英格兰]光头党愤怒的演讲 所以,一部分激进的光头党揭竿而起了,将反对移民演变为暴力事件,而种族主义也借此时机取得了复兴。 事实上,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欧洲各国急缺劳动力的情形下 到80年代,英国的光头党文化又迅速对外扩张,法国、前东德地区、西班牙、芬兰、丹麦、挪威等整个欧洲都有了光头党。 德国的[格斗女孩]、[前任领袖]讲的都是新纳粹主义怎样成为了普通青年的政治信仰和未来依托。 ©[格斗女孩]的家 丹麦的[兄弟情]通过一段光头党内的同性爱情,展现在丹麦光头党的势力和对年轻人的影响。 ©[兄弟情]里的光头党集会情景 每个心中有怒的年轻人都握紧了拳头,燃红了眉眼,将生存的压力、未来的无望,寄托在狂热的种族主义上。 他们举起枪,抛下炸药,才有了[凭空而来]那样忧心忡忡的呼喊和警戒。 ② 新纳粹,近未来势力浪潮? 2016年末的德国科隆跨年夜,本该热闹平和的新年关头,却发生了近百名女性被抢劫、猥亵、性侵的恶性事件。 哦,难民。 2011年夏天的挪威,正在奥斯陆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在一瞬间被炸成烟花,77人遇难。 呵,新纳粹。 或许恶魔从来都是双生子。 就像近90年前,希特勒也是在经济大萧条、大量外来人口的背景下,利用仇恨移民的民众情绪,得以上台。 而今的欧洲,难民的大量涌入、整体经济的停滞不前,很难说阿金的[凭空而来]不是一张未来图景预言。 两方极端势力对立的越尖锐,彼此仇恨越生生不息,便越是培育新纳粹的绝好土壤。 ©在德国,一场反对穆斯林和移民的抗议集会 当人们对欧洲新纳粹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社会底层的、在街头闹事的成群结队的小混混时—— [凭空而来]里,那对夫妻加入的新纳粹政党已经在德国合法化了;希腊和德国的新纳粹之间互相协作,已经建立了某种国际化的链接。 事实上,各式极右翼政党在欧洲社会已经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希腊的「金色黎明」是对移民实施暴力事件最多的团伙之一,也是全国的第三大政党; 丹麦的「排外权力党」掌控着丹麦五分之一的议会席位; 法国的「国民阵线党」和英国的「不列颠第一」已经成为国内的主流政党之一。 ...... ©希腊「金色黎明」和它的领导人 在欧洲大量难民带来的动荡里,宗教式恐袭带来的震惊里,新纳粹绝对在以肉眼难见的速度,迅速崛起。 而这个魔鬼,还远没有被人足够重视。 所以,拍出[凭空而来]的法提赫·阿金是时代的斗士,他比别人忧虑的更深,也更远。 他让电影不再只是娱乐的电影。

 4 ) 凭空而来随笔

怎么说呢,把第一幕该发生的事情搞了两幕,第三幕本该搞两幕的却很慢。重点不足啊,本以为是个舒爽的复仇片,结果大笔墨都在法庭派的败诉,但是会败诉这件事我们早就知道了啊,这一幕你想讲啥呢?仅仅是讲对方的腐败,搞伪证,搞人身攻击?嗯嗯,这里引申出一个概念,就是...每一幕想表达的东西是什么,甚至不是每一幕,而是一段剧情想表达的东西是什么。比如法庭这段剧情,其实我感觉就是个情节点,表达元凶正犯被放了而已,有必要拖一整个幕吗?如果是一幕的剧情,总得在这一幕的基础上表达出什么对吧?以及揭露些什么对吧,哪怕只是表达新nazi很残忍也行啊?但是都没表达!也没有表达司法的腐败(成功但失败像熔炉,但没表达熔炉的法庭内容),也就是幕主题。

总之我不懂这段法庭为什么要这么长,并且这么长居然还什么都没说,只是一个情节点而已

若是修改,至少要表现些东西吧?比如新nazi的一些思想?而不是纯粹的把他们当作邪恶化身。这一幕,或者是法庭太敷衍!

另外衍生思路,情节点是败诉,但是伴随情节点要讲的东西应该有一些、就算这有一个场景,也能比这个电影丰富,可以表现nazi,表现德国的律法之类的。但是还是表现nazi好一些,能看出来导演就是在搞这个概念,然后妄图片凭概念贵!但是居然连这个概念都没讲好,还需要结尾在大屏幕上打字...

一个场景中能讲的内容,拖了一个电影都没讲好...

 5 ) 无妄之灾

28号万州的公交车事件对遇难者来说是一场凭空而来的无妄之灾,21号出轨的台铁列车事件也是。不过是坐一次公交车,不过是坐一次火车,就那么有去无回了。《凭空而来》中因爆炸丧生的土耳其后裔,遭遇的也是一场无妄之灾,一切的根源只在于他们不是正统的德国血脉。

女主角戴安·克罗格表现卓越,她从悲痛到愤怒到绝望再到反抗,将未亡人将为人母的各种情感演绎得感同身受。整部片子她是绝对的主角,大段大段的没有台词的画面,是她在用身体语言用表情用眼神来展现的。我们看到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深沉的爱着自己的先生与儿子,然后不过是跟闺蜜约会数小时,她的家庭就被恶意的刻意的钉子炸弹炸成了碎片。

她是坚强的,能够在法庭上聆听关于案件受害人的具体描述;她是沉着的,捧着一颗破碎的心冷静面对被告;她是无助的,猫在儿子的小床上盖着儿子的被子彻夜哭泣;她知道感恩,对于被告父亲的揭露与道歉充满感激;她走不出悲伤,闺蜜与孩子的交流刺痛她的眼;她是勇敢的,在对司法公正失望之后,选择了以暴制暴。最为讽刺的是她用在法庭上听来的炸弹制作方法,制作了与被告实施在她家人身上一模一样的钉子炸弹,她引爆了炸弹,让两个被告去尝试被掠夺走生命的滋味,让自己去体会生命中最爱的两个人所承受过的痛苦。爆炸开始,轻松的配乐响起,她所遭遇的无妄之灾终于结束。

其实在欧洲依然有各种包装后的新纳粹组织崛起,是极端种族主义者,奉行血统论。这部片子的导演是土耳其人,他在为外来民族发声,也是对那些极端行为的抗议。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西德曾因缺乏劳力批量引入过土耳其人,解决了当时之急,这部分人在德国安家立业,融入社会,与本地人相处基本和谐。但新纳粹坚持纯正血脉之说,从两千年开始,陆续制造了一些恶性事件。

本片最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尾。没有给女主角上诉的机会,直接是她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多少又像了美国大片,一个孤独而勇敢的复仇者。可以说她是一个无法走出伤痛的人,也不可能在这样的打击之中平复,她反复观看曾经一家三口的影音资料,终是选择了以死相随。这样的结尾也是导演对当前政治环境不满的最强烈控诉。不过,这几年难民潮涌入,新纳粹有没有再执行所谓的清理不知,倒是时时看到难民犯罪的报道,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共处,一直如此困难。

2018-11-06 于福州

 6 ) 仇恨凭空而来,却不会凭空消失

5月是戛纳电影举办的固定月份。

与奥斯卡的先公映再评奖不同,欧洲三大电影节的作品参赛前不得大范围上映,普通影迷无缘在第一时间领略获奖影片的魅力,关注度自然低了不少。

《凭空而来》就是个姗姗来迟的例子。该片曾获得第70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然而直到第7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在即,我们才看到这部影片。

这部影片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是德国版《三块广告牌》,看来这种坚毅、悲情的大女主戏非常适合诞生影后。

不过《凭空而来》的影片背景更加复杂,不仅展现了民主体制下的司法困境,还探讨了欧洲社会日益严峻的移民问题和保守主义。

《凭空而来》以三段式的结构展开故事,每个章节均以一段DV录像开始。

影片的第一幕名为《家庭》,录像内容是一场独特的监狱婚礼,德国女孩卡佳(黛安·克鲁格 饰)与正在服刑的土耳其裔男友在狱中举办了结婚仪式。

时光荏苒,卡佳与丈夫的婚姻持续了多年。此时两人有了一名6岁的儿子,丈夫也已刑满释放,从事一份正当工作,生活幸福美满。

然而一起炸弹袭击破坏了一切,卡佳的丈夫和儿子在这场灾祸中惨死。由于丈夫贩毒入狱的前科,警方和母亲一致认为卡佳的丈夫并没有重新做人,而是卷进了一起黑帮仇杀。

此后卡佳一边维护丈夫的清白,一边竭力寻找炸弹袭击的真凶。最终得知是新纳粹组织发起了这场袭击,嫌疑人是一对德国情侣。

影片的第二幕名为《公正》,讲述卡佳和律师与被告一方庭辩的过程。

在这场案件中,卡佳既是原告,也是证人。为了讨回公道,她必须抑制失去亲人的悲痛,强打精神与被告的辩护律师周旋。

庭辩异常艰难,被告律师从希腊找到一名旅馆老板作伪证,提供了嫌疑人的不在场证明。随后这名旅馆老板被证实是希腊金色黎明党的成员,与德国新纳粹组织有密切联系。

金色黎明党是希腊的极右翼组织,该组织成员行纳粹礼,组织标志与纳粹万字符十分相似。由于希腊历史上与土耳其存在着领土、宗教矛盾,这个组织十分仇视土耳其人。

而另一场法医作证的证词中,卡佳必须在现场听法医描述丈夫和孩子在爆炸瞬间肢体被撕裂、皮肤被灼烧的惨状。这个过程对当事人无疑是二次折磨,而法庭却没有做出任何关怀。

愤怒的卡佳冲到被告面前撕扯,被法警当场制服。

能够猜到,这场庭辩肯定以卡佳的败诉结束。 法院以“证据不足、疑罪从无”为理由,宣布被告无罪,还会对被告的服刑做出赔偿。

法律手段失败后,卡佳无视了辩护律师上诉的提议,只身一人来到希腊。她跟踪那个作伪证的旅馆老板,找到了德国情侣的藏身地点——海边的一辆房车内。

影片的第三幕就名为《海边》,卡佳来到风景优美的希腊海滩,回想起自己与丈夫孩子在海边度假的情景。她决定以牙还牙,用化肥和铁钉制作了炸弹。

有一个细节解释了卡佳复仇的必然性,卡佳曾对亲友说,在事故发生后,自己一直没来例假。而当她尝试将炸弹放在仇人的车底,例假突然来了。这使卡佳明白,唯有复仇才能让自己从压抑的精神状态中解脱。

《三块广告牌》和《凭空而来》都是以一名不幸的母亲作为故事的主角。这种受到创伤的女性角色,真实情绪往往掩饰在台词之后。

例如在母亲质疑女婿贩毒时,卡佳坚决否认,眼神却飘忽不定,表明她其实对丈夫也是有一丝怀疑。果然下一个镜头就是卡佳去找丈夫的律师,询问丈夫是否还在贩毒。

还有一场戏是亲友推着婴儿车前来探望,卡佳看到哭闹的婴儿,虽然一言未发,落寞的眼神却能告诉我们,她一定是在想自己的孩子。

无论是法庭上的突然失控,还是躺在儿子的床上痛哭,黛安·克鲁格都恰到好处的拿捏了角色的情绪,使其接下来的行为顺理成章。

《凭空而来》取材于2000年至2007年间,德国的极右翼组织“地下国社”枪杀了9名移民和1名警察,并实施连环爆炸袭击的事件。该组织还曾拟定了一份88人的刺杀名单,其中包括多名土耳其裔和穆斯林政治家。

本片的导演法提赫·阿金就是土耳其裔德国人,他对德国移民的生存现状有着切身体会。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会觉得欧洲面临极端宗教的威胁要远远高于新纳粹主义,所以对于一部讲述移民生存状态的影片,很容易冠上“政治正确”、“白左圣母”的标签。

就连影片中办案的警察,最初也是把嫌疑锁定在穆斯林和库尔德人身上。

大量移民的涌入,确实给欧洲的社会治安造成了一定问题。卡佳和土耳其裔丈夫相识,居然就是通过一笔毒品交易。

这些年,欧洲电影人对移民问题各抒己见,同届戛纳金棕榈奖影片《方形》提出了“欧洲究竟要包容到何种地步?”的质问,《凭空而来》则给出了“欧洲的包容还远远不够”的回答。

影片中提到了希腊人与土耳其人的矛盾,其实欧洲林立着大小几十个国家,民族、宗教、边界争端纷繁复杂。倡导包容、团结的价值观,就是要吸取历史的教训,打造统一的欧盟。

换句话说,不是欧洲人想要当圣母,而是必须当圣母。

只是在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利益分配的不均,历史的仇恨也不会一笔抹去。但是在维护欧洲统一这个更大的利益下,恐怖袭击只能算小摩擦,也是必须要做出的一点点牺牲。所以那些“凭空而来”的灾祸,只能继续降临在无辜的人们身上。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qichangxiong@baozou.com

 7 ) 描述了一个古老的矛盾

虽然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但只用科学解决了人与自然的部分矛盾,对于人与人,人种与人种,宗教与宗教的矛盾依然没有解决,社会通过制度解决不了,最终女主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文艺复兴前一样,以暴制暴。影片发布于2017年,但今天看来其具备很强的现实意义,片中描述的故事每天仍在发生,德国法国黑人和穆斯林人口比例不断增长,随着欧洲难民问题的扩大,矛盾只会越来越难以解决。

 短评

一扫对Diane Kruger“可能是花瓶”的既定印象,她把一个一切尽失的女子的愤怒、绝望到冷漠都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印象中主竞赛影片里非常喜欢的女性表演了。工整的三幕式,作为重头戏的审判部分有点弱,但是第三部分关于海的意象却成功升华。好到能够忘记关于影片社会意义的更多争论。

8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许多影迷在讨论问题是大是小,是面对还是闪躲,是担当还是投机——就像菜市场讨价还价。但就好比死了老公孩子,这种事情对外人而言,你还能用大小来判断?尽管阿金还放不下三段形式,但层层递进最后以牙还牙的决然,还是觉得心理转变很自然。第一段那种雨水不断,阴郁静默,遭遇死亡确实太绝望。

1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以恐怖主义反恐怖主义,开头与结尾震撼对应,善与恶以相同的姿态凭空而来。女主是今年大银幕上我所看到的最坚强女性,克鲁格气场全开的演技只拿一个戛纳影后太屈才了...(冲冲奥斯卡吧,哪怕今年女主单元已经挤爆了)

1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戏剧张力爆表,克鲁格演得很令人信服。本以为会很政治化强硬输出价值观,结果看完觉得处理得很好,很真实。新纳粹主义近年在德国不死反增,作为社会问题本来就要有人关注,何况关于这个话题的电影很少,除了[浪潮]说不上几部。那些吵着说圣母右翼的请闭嘴,新纳粹主义也反亚裔,和难民问题是两码事。

1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又是一部欧洲反极右暴力主义的片子,女主真好,不愧获得戛纳最佳女演员奖。导演阿金是土耳其裔德国人,2001我在柏林节和他一起做过评委,他那时才28岁,是刚在洛迦诺节上崭露头角的新秀导演。记得他看完同是青年的我国导演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后,忍不住地不停夸奖,评议时不用我多说话,让影片获得了评委会大奖。这些年他的作品一直关注欧洲移民现实,获得过金熊等各种奖项,本片还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广受认可。

21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克鲁格表现完美也无法掩盖影片的粗糙。中段法庭戏除了几次对峙简直是敷衍,根本不能表现“司法无法伸张正义”,自然也无法合理化第三幕克鲁格的选择,更不用说全片散发的一种电视电影的廉价感了

22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选角导演可以加个烤鸡了,小男孩出场一场戏就可爱得让人忘不掉。喜欢结局,女主在海边实现了前两段所求的东西【我敢赌这电影出下载后豆瓣上会一堆骂洗白的。

23分钟前
  • \t^h/
  • 推荐

私以为戴安·克罗格在本片中的表演比科恩嫂在《三块广告牌》中的表演更加出色,后者演出了绝怒,而前者还演出了绝静。女主以暴制暴、以眼还眼,阿金以电影来圆梦,那些不被公平对待的、令人咬牙切齿的、逃脱法网的都逃不出阿金的天地。P.S.辩护律师应该是近两年看到过最令人厌恶的荧幕形象了。

25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好看,强推。

30分钟前
  • 樱花飞舞时
  • 推荐

戴安克鲁格要得影后!

33分钟前
  • 浅蓝大肥猫
  • 还行

金棕榈无悬念——然后最终的理性选择也不是它。阿金戾气太重,又跟白左意识形态对着干,其实并没什么戏。但是这部戏的剧本竟然是戛纳这届主竞赛里问题最少的那两三个……简直……

34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武士的复仇

38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四星半。可能是阿金最肃穆悲壮的一部。前有三广科恩嫂以暴制暴火烧警局,后有凭空克鲁格以牙还牙杀身成仁,关于“独自承受丧亲之痛的普通女人如何视死如归”这种常见的复仇命题,阿金却“见缝插针”地用一系列跟拍、推轨和大特写在帮助女主角展现演技的同时轻而易举赢得观众共情,卓有成效且渐入佳境。

43分钟前
  • 柯里昂
  • 力荐

《方形》:欧洲要圣母到什么时候?《凭空而来》:欧洲的圣母还远远不够。

47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推荐

看完才发觉阿金是个多么悲观的人。从人生的另一边中的没有答案,到这部中他给出了唯一解决方法:玉石俱焚。很难想象这短短十年是什么让他的心态产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或许这个世界是真的完了。我其实还是不太同意这种悲观的做法,但移民的故事总能找到共情的切口,尤其这次戴安克鲁格还演得如此动人

4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四星半。爆炸横祸,丈夫、儿子与女主角永别,可这只是一连串崩溃的端点,欧洲社会人人都在关注伊斯兰问题,却忽视当代纳粹信徒仍暗潮涌动。“家庭”、“正义”、“海”三个段落,一次又一次击碎女主角的心,既然事实无法伸张,“我最亲爱的,等等我,我们共赴黄泉”。戴安·克鲁格相当优秀。

52分钟前
  • HarperDie
  • 力荐

预定影后(又要奶死一个(啊,没奶死

55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看哭。法提赫·阿金敏感地发现了欧洲问题的症结:不是穆斯林,也不是移民,而是金发碧眼的极右翼势力。最后的同归于尽的爆炸像是一种向新纳粹发出的宣言,而这个宣言又是那么阿金!结构严整,情感充沛,叙事流畅,技术高超,对这一届电影节来说,凭空而来本身就是一枚超大号炸弹。

59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藏在草丛里的卡佳就像一只雀鸟,想要用射钉冲破仇恨的车窗,却意识到暴力并不能消弭仇恨。墙上的画、睡过的床、海盗轮船、袖珍小手,变成溅在墙上的一摊血,用法律的卫生棉也无法擦去。她听到了家人来自海洋的呼唤,哪怕涂了防晒霜,也要奔赴这场仇恨献祭。她是极端种族主义所有的祭品里,唯一的斗士。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法提赫阿金的电影总是有很强的观赏性,这部又有这么强烈的社会议题。开场就搞这么伤感,很能感染观众的设定。法庭部分其实稍嫌刻意,为了制造麻烦而增加困难。结尾算是顺过来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话题。这种片太捧演员了,戴安克鲁格发挥空间很大。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