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车

犯罪片英国1996

主演:尤恩·麦克格雷格,凯文·麦克基德,凯莉·麦克唐纳,约翰尼·李·米勒,艾文·布莱纳,罗伯特·卡莱尔,彼得·穆兰,詹姆斯·卡沙莫

导演:丹尼·鲍尔

播放地址

 剧照

猜火车 剧照 NO.1猜火车 剧照 NO.2猜火车 剧照 NO.3猜火车 剧照 NO.4猜火车 剧照 NO.5猜火车 剧照 NO.6猜火车 剧照 NO.13猜火车 剧照 NO.14猜火车 剧照 NO.15猜火车 剧照 NO.16猜火车 剧照 NO.17猜火车 剧照 NO.18猜火车 剧照 NO.19猜火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2 00:11

详细剧情

本片描述了苏格兰爱丁堡一群吸毒青年垃圾式的生活现状。\n马克.瑞登(伊万.麦克格雷格饰)是一个十足的颓废青年,和一群狐朋狗友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他们坑蒙拐骗、吸毒,共同养着一个父不详的婴儿,荒唐、堕落。\n某次吸毒的意外,婴儿死了,对马克带来很大的震撼;马克和好友土豆抢劫被抓,土豆坐牢,马克勒令戒毒。\n戒毒成功的马克成为房地产经济,开始过正常人的生活。然而,马克并没有摆脱过去的阴影,以前的朋友再次找到他,扰乱了他的生活,这使他不胜其烦,他决定彻底摆脱他们……

 长篇影评

 1 ) 适者生存

其说《猜火车》真实再现了青年群体的颓废生活状态,不如说它向青年人传达了一个“适者生存”的道理:就算你对这个社会有再多不满,你也不能正面与它较劲,而要懂得伪装和周旋,避其锋芒,将现实中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这样,你不仅享受了自己的人生,还用你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完成了对主流社会的有力嘲讽。

 2 ) 纪念那一段竭斯底里的青春---《猜火车》

文/斯嘉丽

年少读书的时候,你有没有逃学的冲动?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一两年,有没有愤恨社会的倾向?当然最后你还是会毕业,哪怕每一门都得0分,你的家庭都会利用各种手段帮你完成一些社会需要的学历,你的家庭总是在你的身边。当然你最后还是觉得要投入地找一个工作,然后立足脚跟,然后筹划买房筹划结婚筹划下一代的未来。这不是故事,这是全世界每个年轻人都要经历的正常生活。这句话很残酷,因为无论你是张三李四还是王麻子,都不重要,所有人过的都是一样的生活。在这个普遍规律下,你的名字重要么?世界认识你么?世界不多也不少你一个人。 所以《猜火车》自1996年首映至今,仍盛传不衰。它用现实和魔幻两种手法完美结合,演绎了以上所概述的青春叛逆到回归世俗社会的心路历程。 一方面,掌握话语权的人对这部影片的结尾很满意,虽然中间对吸毒过于真实的表现让人心猿意马。另一方面,年轻人从里面看到了自己的过往,找到了青春呼吸的共鸣,并且,还有一部分人觉得给他们指明了道路,最终,他们还是应该要融入社会新陈代谢的洪流。 如果我们执著于影片中的细节描写,或者真的要支持以上的观点。吸毒的一系列场景出现时,有那么一瞬,我的心里也涌动了一丝丝的向往,诱惑的气息似乎也渗入了我的心里。但是很快我就将它像厨房里面的小强一样狠狠拍死了,只差没有像痛打落水狗一样蹂躏。吸毒是不对的,对吧?但是: 生活、 工作、事业。家庭,大电视机,洗衣机、汽车、镭射音响,电动开罐器、低胆固醇、牙科保险、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政府提供的低价而体面的住宅、、朋友。 休闲装、配套的旅行包、 用分期付款买回同系列织物做的三套件西装、某个星期天的早晨问自己我这是在哪儿呀、坐在那张睡椅上看让脑子发木脑浆被挤成稀屎状的体育节目,一边往自己嘴里塞垃圾食物。在这一切的末尾烂掉,最后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家里遭儿女唾弃,当初你生出他们来代替你,现在对这些自私的、满不在乎的小子们来说,你只是一个老厌物。这些名词拼凑在一起,就是你一生的全部,听起来,是否有狗延残喘的味道?生活没有任何美感,你就是社会大机器中的一员,按部就班地生老病死、拥有失去。 总有那么一个时候,你会想:但我是谁啊?我会想去做那些事情? 我为什么不可以不选择这种生活,选择一些别的什么东西?这种想法完全可以归结为人之常情,特别在那个骚动不安的青春时光,需要太多的事情来放置无尽的活力和青春的热情,还有,摒弃那陌生庸俗的主流世俗世界。 他们选择了海洛因。当然我开始就说了毒品是不对的。他们自己说“你吸毒,烦恼只有一个:帐单。不吸毒,就会有一堆烦恼”,他们也知道吸毒只是让人逃匿的方法,而不是救赎的道路。可是他们不知该怎么选,“ 当苏格兰人最衰了,我们是最低贱的,地球上的人渣,文明世界最不幸,可怜...卑贱,可悲的垃圾。有些人恨英国,我不恨,他们只是烂罢了,而我们则被烂老二殖民,连像样的文化都找不到。被他妈的烂老二统治,是很衰的,就算有全世界最新鲜的空气也没用。”这一些愤怒的言语背后,是不是也有些哀社会不幸的成分?是不是也有一些无从选择的悲哀?在谴责的同时,我们是否可以承认,他们觉醒在社会的边缘? “如果维生素C不合法,我们就吸维生素C”很多人看到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彻底支持影片的结尾了。他们觉得这是一群没有脑子的叛逆者,没做过一件像样的事,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反对而反对,年少的时候你也做过吧。老师不让你上课看小说,不让你跟女生传小纸条,也不让你打架……老师和家长一转身,以上的事情你通通做尽。你的目的是为了享受反对的乐趣,还是因为被禁止的东西所具有的那种遥不可及的乐趣,或者,是为了引起某种注意,还是你压根就不屑这一切。如果没有开头,没有情节,我会相信这是一句很傻的傻话,就像“如果人生下来是要活的,那我就去死”一样无聊。可是面对他们不原意妥协的生活,这无非是一种抗争的姿态。不过稍稍年少气盛了一点,非常类似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甚至命运都非常类似。“竹林七贤”的做法,在遥远的岁月里,也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他们最后,有些人入世,也有些人颓废到死。 他们当然上升不到“竹林七贤”的高度,他们甚至还需要一个比他们小很多的女孩子点醒“ 你不会愈来愈年轻,世界在变,音乐在变,连毒品也在变,你不能整天在这儿,梦想毒品和伊吉波普,关键是你得找到新东西”。是的,当你选择了一项错误的救赎方法时,还不如不选择。被一大群你鄙视的人唾弃,还不如变成你自己鄙视的人。这样你可以自己唾弃自己,你不是早就这样做了么? 主流社会的人群,行走在大街上的人、司机、父母,不是冷漠地执行着社会螺丝钉的任务,就是强硬地企图改变他们的特立独行,每有任何温情脉脉,是的,就算他们呼吸着世界上最好的空气也没有用。所有的恐慌还是要一己承担。 从这里,影片的目的似乎就渐渐明朗了,这个放浪形骸的青春背后,是对社会的失望和指责。工业的发展,带给人们太多的心灵残渣。而对于青春的涌动,相信导演竟还是有些许怀念的。比如那些恣意而为的话语,从颓废不堪的人口里说出来,却字字惊人。 “性成功者,会自动隔离失败者”这句话,放到任何行业任何人群都是适用的。 “有那么一会儿,感觉真棒,好像哥儿们又是一伙的,那种时刻,叫你打从心底感动”其实行这句话出现的时候,青春差不多就该散场了。因为你一定也在好友多年后重逢的时刻有这么一点感动,但是事实上,很快你就发现你们之间的差别。因为“有些人入世,也有些人颓废到死”。 我相信全世界每个角落的年轻人都可以从影片中找到似曾相似的自我。吸毒,只为一种极端的抗争手法,而不是唯一的救赎方法,也不是影片要宣扬的。但是一群放弃社会的年轻人中居然可以嗅到青春气息,已经弥漫半个世纪。 或者你曾经经历,或者你正在经历,或者您将要经历,都该去看看这部影片,并且最后当青春渐渐消逝,你都会: “我为什么那么做?有一百万个答案,但全是错的,原因是我根本就是个坏胚子,但那会改变,我要改变,这是最后一件坏事,我要洗心革面,向前走,选择人生,我已经在期望了。我会跟你一样,工作,家庭,大电视机,洗衣机,汽车,CD播放机,电动开罐器,健康,低胆固醇,牙医保险,贷款,购屋,休闲服,行李箱,三件式的西装,DIY,猜谜节目,垃圾食物,孩子,公园散步,朝九晚五,高尔夫球,洗车,运动衫,阖家过耶诞,养老金,免税,清水沟,只往前看,直到你死掉那天为止” 6/21/2007 4:36:21 PM

 3 ) 世界在变,音乐在变,毒品也在变,你不能在海洛英中逃避太久

《猜火车》是英国一部倍受争议的片子——有人说它“引人吸毒”。大约这片子中没有苦口婆心的家长式人物在里面,没有道德的矛盾冲突,没有世纪末的大审判,而是零观点的方式记述,在一个阴暗的公寓里一群这样的青年,你清楚的看到毒品是怎样溶解,加热,吸嗜,他们做AI脱衣,全裸,高潮,一下子拉近了你和他的距离,直视,直视!也许你还耽心背后突然出现你的班主任指责你,而他们却在一种无政府状态下享受极乐世界。他们吸毒,他们滥交,他们暴力,他们打劫,一点掩饰也没有的堕落,一种非常灰暗的生活,在导演黑色的幽默中,变得如同怪味豆一样,说不出的滋味。你可以直接对他们说:不!视其为异类。你也可以满怀理解,关注他们,因为他们做了你没做的事——彻底叛逆! “世界在变,音乐在变,毒品也在变,你不能在海洛英中逃避太久!”猜火车的青春,终会完结。我们的青春是怎样结束的?还没有吗?你仍在选择不选择吗?

尽管电影讲述的是马克和一无所事事的狐朋狗友混着的吸毒、抢劫的发霉的日子。但个人觉得电影的目的不会是单纯描述这些。猜火车是种游戏,指无所事事的人在火车经过的地方,即兴打赌猜测下一班火车经过的时刻和目的地,借此打发时间或彼此较量。这群年青人在混沌盲目的现实中迷茫,火车只会沿着轨道开,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们是无助的,微薄无力的,会开来哪班车他们也不确定,只能是猜,他们的未来就像班次一样不确定,模糊不清,一片迷茫。 不过好歹最后马克有了钱,信誓旦旦地要开始新的生活,我们是否也应该像他一样,尽管无助迷茫,也要充满希望,努力地生活。

 4 ) 为残存的理想而奋斗――Trainspotting《猜火车》影评

Trainspotting是我看过2遍的电影,Trainspotting也是最能体现我现在的心情,最能反映青春的困惑的电影。

“We would have injected vitamin C, if only they'd made it illegal.”
(如果维生素C不合法,我们就吸维生素C.)
主角Mark和他的那些狐朋狗友并不是为了吸毒而吸毒,生理上瘾只是一部分原因,很显然,他们吸毒,就是为了背叛世俗社会。

在他们一群小混混中,Mark属于最“清醒”的了,他看着毒品剥夺了自己的性能力,他看着毒品杀死了他的朋友,他知道他总有一天必须告别毒品,告别这堕落的生活。

影片正是在Mark沉溺于这种堕落生活与决心告别这种堕落生活的矛盾中展开的。

Mark一共三次告别这种的堕落生活。

第一次,Mark满怀信心的把自己锁在一间空房子里,并煞有其事往门上歪歪扭扭地钉上木板,准备足了一切一旦毒瘾发作而需要的东西,食物,饮料,色情杂志,音乐唱片,电视机。导演在这一段的处理上可谓高明,对于Mark戒毒的前期准备叙述详尽,而对于Mark戒毒的过程,并没有任何交代,而是把镜头直接跳到那一幕:本来门上那些歪歪扭扭的木板现在同样歪歪扭扭,只不过都掉在了地上,这种黑色幽默式的镜头恰恰最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Mark的第一次戒毒就是一次彻底的失败……

第二次,Mark由于吸毒过量被送进医院,而后被父母接回家强制戒毒。这一次,我们看到了戒毒这一残酷的过程,Mark产生了强烈的幻觉,他看到带着脚链的Spud,在床头唱歌的Diane……最可怕的是那个已死去的婴儿,在天花板上爬,爬,爬,慢慢地,扭转过头来,一张臃肿的发青的脸,看着Mark。每一个幻觉,就如同梦魇一样,一刀一刀割伤Mark,任凭他撕心裂肺地惨叫。但这一次,Mark几乎成功了,他在房产公司找到了一份房产中介的工作,他自己在外面租了房,他能够自食其力了。可是,Begbie和以前那群狐朋狗友的出现又一次打乱了Mark原本已经平静的生活,他再一次被拖下水……

第三次,Mark决定一了百了。他们那些小混混撞到了一笔大生意,赚了16000英镑。Mark决定背叛他们。他卷款而逃,只留给了他的好朋友Spud应得的那一份。一路上,Mark微笑着,内心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大步向前,重新开始选择生活……

影片给我的思考远没有结束。

"Choose life. Choose a job. Choose a career.Choose a family. Choose a big fucking television, choose washing machines, cars, compact disk players and electrical tin openers...choose DIY and wondering who the fuck you are on a Sunday morning. Choose sitting on the couch, watching mind-numbing, spirit-crushing game shows, stuffing junk food into your mouth. Choose rotting away at the end of it all,pishing your last in a miserable home, nothing more than an embarrassment to the selfish, fucked-up brats you spawned to replace yourself. 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But why would I want to do a thing like that?"

人生也许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有人选择平庸,有人拒绝选择平庸。有人选择世俗,有人拒绝选择世俗。影评开头的这一段choose,Mark选择not to choose, Mark选择毒品。而到了影片结尾,Mark选择了工作,家庭,生孩子,大电视机,洗衣机,买房,吃零食,朝九晚五……Mark从“拒绝选择”变为“选择”,Mark选择过平常人的生活,Mark选择回归世俗社会。而Mark和他那些混混的先前的生活,并不能简单地看成颓废和堕落,而是一种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和对世俗生活的背叛。这从Spud的那场面试,以及“We would have injected vitamin C, if only they'd made it illegal.”这句话和其他许多地方可以看出。

这是否意味着,任何年少轻狂的叛逆,任何放纵不羁的性格,任何年轻时的美好理想,到最后都要如同肥皂泡沫一样,一戳就破呢?

是否每个人最终都要过上世俗生活?是否每个人都要回归曾被自己唾弃的世俗社会?是否每个人的青春都要被残酷的现实消磨殆尽呢?

我只想说一句话,为残存的理想而奋斗。

 5 ) 选择不选择

《猜火车》是英国一部倍受争意的片子——有人说它“引人吸毒”。大约这片子中没有苦口婆心的家长式人物在里面,没有道德的矛盾冲突,没有世纪末的大审判,而是零观点的方式记述,在一个阴暗的公寓里一群这样的青年,你清楚的看到毒品是怎样溶解,加热,吸嗜,他们做AI脱衣,全裸,高潮,一下子拉近了你和他的距离,直视,直视!也许你还耽心背后突然出现你的班主任指责你,而他们却在一种无政府状态下享受极乐世界。他们吸毒,他们滥交,他们暴力,他们打劫,一点掩饰也没有的堕落,一种非常灰暗的生活,在导演黑色的幽默中,变得如同怪味豆一样,说不出的滋味。你可以直接对他们说:不!视其为异类。你也可以满怀理解,关注他们,因为他们做了你没做的事——彻底叛逆!

“世界在变,音乐在变,毒品也在变,你不能在海洛英中逃避太久!”猜火车的青春,终会完结。我们的青春是怎样结束的?还没有吗?你仍在选择不选择吗?
同事说过完二十岁生日那天开始就觉得自己老了,以此为标准,我早已失去了青春很久了。不过我总觉得自己还是青黄不接。我搞不清楚自己是固执幼稚还是通透清高。每一天醒来都听到,时间在外敲打我的窗户,我似乎欠了一些债,虽然把帐单扫进抽屉,视而不见,但内心知道,赖不掉的……

“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可恶的大彩电,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碟机,选择健康、低胆固醇和牙医保险,选择楼宇按揭,选择你的朋友,选择套装、便服和行李,选择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装,选择收看无聊的游戏节目,边看边吃零食......选择你的未来,选择生命……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我选择不选择。”

我一定活得比我的父母高明,选择不选择他们给我的生活;我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选择不选择适时出现在我周围的伴侣;我不要因一个月几百块向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媚笑,选择不选择工作,这个世界常态是虚伪无耻,那我选择不选择常态的生活——如果颓废有理由的话,这便是理由。

然后,一天你发现,就算你拒绝,你放弃,世界还是没心没肺的存在,而你却被抛弃,不会因为你不承认改变你的失败,如同瑞奇一样,你要再次背叛,背叛叛逆的生活,重归正路,要去接受虚妄,接受平凡,你不可以不选,因为你不可能永的青春,你不可能不长大,只有死去的,才永远十八岁。活着的,是要选择——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可恶的大彩电,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碟机,选择健康、低胆固醇和牙医保险,选择楼宇按揭,选择你的朋友,选择套装、便服和行李,选择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装,选择收看无聊的游戏节目,边看边吃零食......选择你的未来,选择生命——归类起来就是要被这个社会接受,肯定!

青春的意义就是一种虚掷,一种否定,
而圆熟的过程是一种务实,一种修正。

否定的否定却不是肯定,生活不是数学
背叛的背叛也不是回归,什么都会变,包括结论。
因为什么都会变,所以一切置疑都有意义
一切置疑后人们都会找到他们的真理,也许不是真理,而是近似真理。
真理让人安宁,不是吗?如同坟墓。每个人都奔向它。

 6 ) 后现代青春

《猜火车》讲述的是一群英国青年人的故事,他们吸毒、抢劫、破坏、无所事事,但他们满足于这种糜烂的生活状态,既不想也认为不能改变现状,他们逃避一切规范和责任,他们鄙视一切正常的社会秩序,他们是一群真正的无政府主义者。 但在这群人中,马克称得上是一个异数,他是一个融颓废思想和未泯良知于一身的矛盾体,毒品带给他的快感让他沉迷以致无法自拔,而同时他又在不断地审视内心,随时准备摆脱毒品。于是这种自我斗争让马克疲惫不堪,当马克准备戒毒时,平庸生活向生活向他伸出了宽容的大手。其实我们每个人到最后都要步入平庸,这是谁都逃避不了的归宿。 戒毒之后的马克终于明白,原来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空虚和无聊让他开始面对现实的生活,他回不去了,他已经长大了,他不再青春了。所以,他在每天充满着欺骗和被欺骗的成人世界里去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成人的世界里,马克发现,原来自己还是可以混得如鱼得水。他开始不再留恋青春,那都已经过去了,没什么值得继续留恋。 所以当年少时的伙伴再次出现在他眼前时,马克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不属于那个年轻的世界了,他已经和他们格格不入了。所以他选择了背叛,其实谁都会走到这一步,就看谁成熟得更快,谁更容易被这个世界接纳。 没什么对错,背叛不可耻,可耻的是停留在过去的人们。 马克最后是靠出卖朋友才得以彻底解脱的,这或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但也许这正是影片为了表达对迷途知返者的一种良好祝愿,因而给予了马克这种人无限的机会和希望。但一个人通过道德真正的堕落却赢得了社会的认同,不能不说是一种反讽。 影片似乎已经把人搞糊涂了,在后现代社会中,到底什么是真实的?是对逝去时光的依恋,还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亦或是那段不堪回首的青春?

 7 ) 猜猜我会不会猜火车?

可惜我十年后才看这个片子,可惜我已经看过不少片子。

Trainspotter - One (esp. a small boy) whose hobby is observing trains and recording railway locomotive numbers. British train-spotting "hobby of observing trains and recording locomotive numbers" is recorded from 1958.

“猜火车”是指观察火车并记录铁路运行时刻的一种嗜好,“猜火车者”引申为对一些其他人认为无聊的主题或细节感兴趣的人。而在俚语中,“猜火车”就是指寻找足够突出的静脉以注射毒品的行为。

我当然承认这片子在电影史上的价值,正如Tom Charity在Time Out杂志上所说:“《猜火车》是我们一直在期盼的电影,是第一部以我们当下在英国生活的方式描述1990年代英国人的电影。”但以现在的眼光来审视,它已经失去了更多的新意和深义。换句话说,这片子要是现在拍的话,估计就没什么轰动效应了。

片子要表达的东西其实在一头一尾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毋庸赘言。
开头: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
结尾:Getting by, looking ahead to the day you die.

关于表现手法,超现实主义的运用怎么也比不上Luis Buñuel吧,也不如我看Tim Burton作品时的那般兴奋不已,马桶那段我想到了《两小无猜》,最后的一幕我首先想到的是《四百下》的结尾,甚至因此我可以把两部作品的主题放在一块儿类比了,还有角色设置和音乐想到《两杆大烟枪》……总而言之,我看片子的时候脑子里闪现了好多之前看过的电影。

我对它的配乐不感冒,我更喜欢的是像《两杆大烟枪》那样1960-70年代风格(也许时间上并非那个年代)的英国摇滚乐,而不是本片里1980年代的舞曲和1990年代的电子乐(当然我是喜欢片中1970年代的华丽摇滚的)。片子的画面本身似乎比较脏(这不是指画面表现的影像),这点我也不怎么感冒。还有苏格兰口音的英语,看来是听伦敦音听习惯了。就像当初听美语听习惯了,一时也受不了伦敦音一样。

我觉得这片子要谈的话更多的应该是在叙事方式、技术层面和它对电影手法、电影观念的影响等角度来进行。不过看到的评论大多还是在讲故事本身的意义,说实话,故事本身丝毫没有触动我的神经,这样的青春离我太遥远。如果单从“青春”这个角度入手,我不觉得它有什么更胜一筹之处,诠释青春的经典电影多得去了,不管是表现迷茫青春、叛逆青春还是长大成人。

就说这么多吧,没什么想说的,我不感冒不代表这片子不好。但是如果一部电影本身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的话,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我觉得一百年后再回过头来看的话,这片子恐怕要失色许多;但比如像我不久前看的伯格曼的《假面》,大概会愈久弥新。从来没有一部电影会像《假面》这样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关注和记忆每一个镜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你把电影当成一门传承艺术,本片对艺术的贡献不大;如果你把电影当成一种流行文化,本片对文化的影响不小。

 短评

啊,马桶世界无比神奇

3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力荐

我好单纯,17岁那年买了这张碟,当时看了分级决定等我满了18岁再看,于是真得等了两年后我19岁了才拿出来看。。。。然后觉得,这个决定蛮正确的【姚明脸】

4分钟前
  • 灵感贪吃蛇
  • 推荐

被神传的一部青春电影,不过并不出彩.

6分钟前
  • 宋阿慕
  • 还行

十年前看的已经快忘光了,只记得伊万撞车后露出的那个满足的笑容...#Choose Life#( 补标)

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马桶原来里面是海洋呀。。

13分钟前
  • 可可肚子
  • 推荐

口音太强大 求循环十遍洗脑 从此用上了最潮款的苏格兰乡下口音

18分钟前
  • 金色面包机
  • 推荐

为了毒品进入马桶的镜头印象深刻,肮脏不堪的粪池在他心中瞬间化为温暖的海洋。

20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每个真理让人安宁,不是吗?如同坟墓。每个人都奔向它。 一直认为《猜火车》的片头是最棒的。

21分钟前
  • Ridden
  • 力荐

苏格兰2:1英格兰,苏格兰人高潮了。这片的政治讽刺和苏格兰人的弃儿感根本没人提

23分钟前
  • AT
  • 推荐

墮落也需要天分。

27分钟前
  • 乡村名媛狗小剩
  • 力荐

其实是我想都不敢想的青春。

32分钟前
  • 你看起来很美味
  • 推荐

从马桶走出来一个牛逼的伊万麦克格雷格,这也就是丹尼博伊尔的最高成就了,他对人生啦对艺术啦对人性啦追求也就到这了,有这一个五星片也足够了

33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那恶心的厕所。

35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推荐

我有时候想不明白,吸毒的人,到底是因为太不快乐,而是太快乐。

38分钟前
  • 小岩井
  • 力荐

糜烂过后有目标的生活才是正确的。2014年8月13日重温,为了《万物生长》做准备,关于青春的故事,和我的不一样,但是最后都殊途同归,我要好好黄芪,好好万物生长。

41分钟前
  • 杨迪
  • 力荐

说实话,我真不好意思把这电影加进来,因为好多缺货都拿它当作粉饰太平的伪装!~

46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力荐

世界在边,音乐在变,连毒品也在边,你不会越来越年轻

48分钟前
  • youngman
  • 力荐

令人惊艳的马桶

53分钟前
  • 毛驴哥🔒🔒🔒🔒
  • 推荐

开头: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结尾:Getting by, looking ahead to the day you die.

58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平淡和琐碎是生活的本质。我们即使不甘不愿也不得不承认我们需要它向往它。★★★★★

1小时前
  • Q。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