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3

主演:内详

导演:周兵,祝捷,张华,张效,蔡美慧,丁英锋,董力,吉风颂,曾欣

 剧照

下南洋 剧照 NO.1下南洋 剧照 NO.2下南洋 剧照 NO.3下南洋 剧照 NO.4下南洋 剧照 NO.5下南洋 剧照 NO.6下南洋 剧照 NO.13下南洋 剧照 NO.14下南洋 剧照 NO.15下南洋 剧照 NO.16下南洋 剧照 NO.17下南洋 剧照 NO.18下南洋 剧照 NO.19下南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22:32

详细剧情

高清电视纪录片《下南洋》由马来西亚常青集团与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香港东方之子国际事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北京新影世纪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周兵导演工作室联合承制。   此片拍摄制作历时三年,深入九国,纪录千年,试图向观众揭示一个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南洋。此片计划将于2013年底在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   南洋,始终是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课题。南洋的华人阅历了整个中华千年和百年来的双重命运。探索南洋对于中国文化的自我理解,以及对当下中国人自省与思考的价值都越来越凸显。该片将展现华人在东南亚开拓发展的历程与各时期生存状态,以开放的全球视野梳理历史、关照当下,力求打造一部能够对华人社会未来发展的建构有所启示的历史人文纪录片。   总导演:周兵 祝捷   周兵:周兵任中央新影集团周兵导演工作室艺术总监;中国纪录片委员会学术研究院秘书长;南开大学历史学...

 长篇影评

 1 ) 简单记录

第一集,记录的是海外华人的寻根之旅,把南洋的情景做了简介。

第二集:黄乃裳,诗巫,契约劳工。人口迁移。

大多数是广东福建一代的人们,迫于时局动荡和生活的压力才去了,很多华侨的下一代或者好几代都移居欧洲了。但是追溯上去就是东南亚的华侨。

Ps:记得颜如晶在风味实验室中提到,马来西亚的华人在小学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英语、马来语或者中文的,在初中的时候再一起上课。

纪录片风格太过于沉重,所以只看了两集,没看下去。

 2 ) 南下之身,北望之心

感谢这部纪录片,让我们领略到南洋多元文化景观的精彩一角。

一帧一秒足见拍摄制作的用心!扎实的史料收集和数据支撑让历史呈现得饱满真实,在此基础上的情景重构丰富完整,没有刻意的痕迹;画面生动精良,解说词又难得的精炼。有纪录片的真实美,也有艺术美!梳理一下收获表示支持。


血泪南下

在19世纪以前,东西方都处于传统帝国或王国形态,只存在“朝代”和“臣民”的说法,没有“民族”、“国家”的概念。“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是基于共同认同感形成的体制,而传统帝国的臣民被要求效忠的对象仅仅是朝代君主。

而封建王朝更替总是伴随着兵荒马乱的外族入侵、农民起义……前朝官员权力失落,普通百姓不堪战乱,很多人被迫逃往地理位置最近的东南亚。

在这种情形下,逃往南洋的华人就会被当做背弃当朝统治教化的叛民。如果是“商人”身份,更是封建王朝统治者眼里地位低下的贱民,生命安危不值一提,若是潜逃海外的前朝官员,朝廷还会联合国外当局者斩尽杀绝。南洋华人百姓是不受任何当权者保护的,反而是当局者眼中的“危险因素”,在当地曾遭到多次殖民者大规模屠杀,菲律宾、印尼有几万华人被洗劫,而明清当朝统治者对此事的态度是漠然的;一部分发迹后志在衣锦还乡抱献赤子之心的归国华人,上岸一旦被发现,等待他们的是发配边疆,没收全部财产,妻儿遣返南洋。

北望之心

在当地孤立无援艰难求生,衣锦还乡无望,就是封建王朝和殖民时期华人的处境。殖民时代终于结束,南洋华人又遭遇了新的挑战,部分国家(如印尼)立足于本土的民族主义政客发布排华法案,限制华人经济、政治、文化上的权利地位。同时为了消除他们的共同身份文化认同,不允许使用华文,不允许使用祖先延续的姓氏和名字,不允许过华人传统节日,违者逮捕入狱。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华人却冒着生命危险仅仅依靠民间力量办地下华文学校、华人社团、华人报纸,为传承延续自己的传统文化守望牺牲。

尽管母国对南洋华人从未有过帮助,但是这些封建朝廷眼中的“叛民”最终的心理归宿,却仍然是母国。19-20世纪,随着国民观念建立,南洋华人抱着热忱和决绝参与国家的变革。从辛亥革命到抗战时期,大量华人青年归国从军,这些出生在南洋的华侨后代,许多人第一次踏上母国的土地,却是为了参加革命奔赴死亡。辛亥革命期间,广州黄花岗起义72人中,有29名是南洋华人青年。抗日战争期间,南洋华人每月筹款七百万元以上,一百多名菲律宾华人青年归国从军,空军驱逐机飞行员中,华侨几乎占了四分之三。广东空军从队长到队员,几乎都是华侨子弟。1939年广州沦陷后,滇缅公路成为当时联通国外的唯一生命线,相继十五批三千两百多华侨子弟自愿加入滇缅公路运输物资。

列举几个参加黄花岗起义的华侨子弟从南洋家里出发前留下的绝笔信,在参加革命前他们都未踏足过中国,个中情怀可以感知一二:

“父亲大人膝下,儿是次参加敢死队之先锋,儿料必死无疑,伏愿大人恕之谅之。伏祈珍重,就此绝笔。”劳培写给父亲。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写给妻子。

“视死如归弟之素志,但求马革裹尸以为荣。”余东雄。

无法想象一百年前,是怎样的家国情怀愿意让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甘愿为国家献出生命,而这个国家,从未为他们提供过荫庇。

本自同根生,却又截然不同

近现代南洋国家和中国不断的政治对立和价值冲突,让许多南洋华人在几十年间与家乡隔绝,持续的隔离导致不知不觉地遗忘,“日久他乡成故乡,晨昏须上祖宗香”,是怎样一种纤弱但坚定的联系支撑他们始终如一的文化习惯。如今的许多南洋国家,已经恢复了华人的政治权利,恢复了他们庆祝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自由。希望他们能够不因种族而孤立,不再为身份而困惑,平等地享受公民权利,参与政治选举,自由地庆祝传统节日。

在时代历史、国家政治的汪洋大海中,他们曾经孤立无助,生存遇到挑战,或许是迫于生计,或许是政治追求不同,或许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总之,我们有共同的血缘、文化信仰,相似的面孔,如今在不同的政治体系、文化交融、宗教影响下,他们已不是中国人,而是新加坡人、马来西亚人、印尼人、菲律宾人……我们的曾经何其相似,当下又截然不同。

看到每集纪录片片尾的感谢语都让我感动,贴在下面:

感谢所有为这部纪录片提供帮助与关注的南洋华人;

感谢南洋国家为华人提供的家园与梦想;

感谢所有华人先辈所创造的生活史诗。


 3 ) 下南洋!!!

第1集 华南之洋
第2集 南下之帆
第3集 异乡家园
第4集 血泪南洋
第5集 百年兰芳
第6集 千年家族
第7集 母国春秋
第8集 北望之心
第9集 开放之门
第10集 期待南洋

http://www.wasu.cn/Column/show/column/1885300/class/desc

-------------------------------------------
第一集《华南之洋》 本集导演/撰稿:周兵、曾欣
  对于中国的绝大部分观众,南洋只是一个十分模糊的地理概念,本集将向观众介绍何以本片将南洋的范围界定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并展示今天的南洋有着什么样的面孔、南洋的生活是怎样的景象、有着怎样独特的文化景观。这是一个多彩的南洋舞台,序幕刚刚拉开,接下来在这个舞台上,历史与当下都将陆续登场。
-------------------------------------
第二集《南下之帆》 本集导演/撰稿:张华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涉足南洋岛国?以当时的航海技术,人们是驾着怎样的船只经过怎样的航线,来到南洋?是什么推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离乡背井、远涉重洋?帝国的思维传统与统治基调,与历时近千年的下南洋是否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一旦出洋,对于船舱中那一个个脆弱的生命来说,又意味着一趟多么凶险与艰难的旅途……
--------------------------------------------
第三集《异乡家园》 本集导演/撰稿:张效
  这是华人初到南洋之后,建立的新生活:他们如何适应新的环境?他们在什么行业工作?他们与当地原住民的关系怎样?在这个过程中,华人又展现了哪些来自其文化背景的品格特质?在一片几乎未被开发的处女之地,中国人是如何建立起异乡的家园?
------------------------------------
第四集《血泪南洋》 本集导演/撰稿:张效蔡、美慧
  当殖民时代开始,西方以国家行为组织化地进入南洋,他们不可避免地与已经在当地生存下来的华人产生协作及冲突。在南洋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殖民者的统治下,华人的命运亦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最极端的,是有规律的周期性屠杀。血流成河的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经历了血泪苦难之后,南洋社会是否已走向更健康理性的社会架构?
-----------------------------------------
第五集《百年兰芳》 本集导演/撰稿:丁英锋
  在南洋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一个存在长达百年,叫作"兰芳"的政治体。它其实只是南洋先后出现过的众多华人政治体之一。但是因为曾经有学者把它称为"兰芳共和国"、"兰芳公司",而让它负载了更多意义。扑朔迷离的"兰芳"到底是怎样的组织?它与隔海相望的母国民间社会组织形态有着怎样的血缘关系?它是否真的负载了中国人的"现代国家"之梦?
----------------------------------------
第六集《千年家族》 本集导演/撰稿:丁英锋
  在中华的传统中,家族的繁衍时间远远长寿于王朝的更迭周期。是什么赋予"家族"这一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又是如何在南洋的舞台上扎根蓬勃?而这份蓬勃的背后,付出的又是什么?血缘——这既是中华最大的宗教,也是中华走向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的最根本问题。
-----------------------------------------------
第七集《母国春秋》 本集导演/撰稿:董力
  在早年下南洋的华人心里,故乡只是以留在家乡的亲人为中心,以村镇为半径的一个很小的地理范围,在这之上,不是故国,而是朝廷。千年来,在天朝观的笼罩下,朝廷是如何对待出洋的子民?南洋华人又是从何时开始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由此自认为中国人?本集将站在母国的视角,描述南洋华人身份的变迁,由此,也映射出母国的变迁。
--------------------------------------------------
第八集《北望之心》 本集导演/撰稿:董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百年来的动乱与曲折,南洋华人是最切身的旁观者或亲历者,他们由早年间悲剧的主体变成了想要改变国家整体悲剧命运的人。随着国民观念的建立,他们面对母国,曾以怎样的热忱和决绝参与着国家的变革,但他们北望母国的赤子之心却总要面临冰或火的考验……
--------------------------------------------------
第九集《开放之门》 本集导演/撰稿:吉凤颂
  长久以来,南洋都是中国这片大陆与外界连接的一个重要门户。现代的思潮、物资的流通、人才的进出……或多或少都通过这扇门。变革的潮流既有澎湃一时的波澜,亦有润物无声的涓涓细流,南洋之门到底曾经试图带给中国什么?如今留下的又是什么?自此,我们的视线开始由历史转向未来。
----------------------------------------------------------
第十集《期待南洋》 本集导演/撰稿:周兵、曾欣
  对南洋华人的纪录与书写,揭开的只是南洋舞台的纷繁一角。
  全球自由迁徙和自由生存是全人类获得的现代财富,随着全球化进程在全世界的深入,有着共同历史源流的文化同胞,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与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习俗的邻居分享社会资源,将是整个人类的未来景象。面对多民族社会和谐共荣的美好愿望,南洋既是悠远的发端,也是现代的启示。

 4 ) 极其触心的纪录片

多态乃幸福之源,这在今日的东南亚部分地区已得到体现。
纪录片多数题材都选择得比较好,也以比较客观的角度来作剖析,配合出色的配乐以及歌曲,看得意犹未尽。
以前对NHK的纪录片赞叹不已,回过头看,突然发现华人圈文化也开始有了质变,也许与早期管理传媒体的那帮老朽退出有莫大的关系,人尽其用,达致良性循环,我想,中国真的可以变的更美好的。

 5 ) 《下南洋》

乡情是华人离乡最大的负担。 你不见尸横长白山,血流黑龙江,我们再会吧,南洋! 时空嬗变,岁月流离,不断的政治冲突与价值冲突,让许多南洋华人在几十年间,与家乡隔绝。持续的隔离,会导致不知不觉的遗忘。 这部纪录片承载了南洋华人对家国的赤诚之心。 母国的同胞们不能让那些为此作出贡献的前辈们失望。

 6 ) 电影记录 | 20190607《下南洋》纪录片10集

25/103 @2019.06.07

西方世界Ethnic 和 Nationality还是分得很清楚的。他们的已经不是中国人,他们就是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印尼人、泰国人etc,但是他们的民族是Chinese.

Ethnic is Chinese, but nationality is their country where they live.


看到第八集,看哭了。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29个来自南洋,

甚至第一次踏上大陆的土地,

只为赴死!


东南亚的这三个国家(印尼、文莱、东帝汶)我永远都不会去。

印尼是一个有排华传统的国家,大规模的排华骚乱间歇性的就发作一次,而且愈演愈烈。

以 1740 年荷兰殖民当局制造的“红溪惨案”为开端,印尼曾爆发过多起大规模的排斥、屠杀华侨华人的暴行。

1945 年11月的泗水惨案、1946年3月的万隆惨案、1946 年6月的文登惨案、8月山口洋惨案、9月的巴眼亚底惨案和 1947年1月巨港惨案等等都是极其恶劣的暴力行为。

1965年,印尼军方发起针对华人的血腥屠杀;数十万华人在屠杀中丧命。

从1998年5月13日至15日,印度尼西亚(主要是:棉兰、巨港、楠榜、雅加达、梭罗和泗水)暴徒发动的一系列针对华人的暴动,亦称为“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或“印尼五月骚乱”。


【纪录片《下南洋》分集内容简介】

  第一集《华南之洋》 本集导演/撰稿:周兵、曾欣

  对于中国的绝大部分观众,南洋只是一个十分模糊的地理概念,本集将向观众介绍何以本片将南洋的范围界定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并展示今天的南洋有着什么样的面孔、南洋的生活是怎样的景象、有着怎样独特的文化景观。这是一个多彩的南洋舞台,序幕刚刚拉开,接下来在这个舞台上,历史与当下都将陆续登场。

  第二集《南下之帆》 本集导演/撰稿:张华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涉足南洋岛国?以当时的航海技术,人们是驾着怎样的船只经过怎样的航线,来到南洋?是什么推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离乡背井、远涉重洋?帝国的思维传统与统治基调,与历时近千年的下南洋是否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一旦出洋,对于船舱中那一个个脆弱的生命来说,又意味着一趟多么凶险与艰难的旅途……

  第三集《异乡家园》 本集导演/撰稿:张效

  这是华人初到南洋之后,建立的新生活:他们如何适应新的环境?他们在什么行业工作?他们与当地原住民的关系怎样?在这个过程中,华人又展现了哪些来自其文化背景的品格特质?在一片几乎未被开发的处女之地,中国人是如何建立起异乡的家园?

  第四集《血泪南洋》 本集导演/撰稿:张效蔡、美慧

  当殖民时代开始,西方以国家行为组织化地进入南洋,他们不可避免地与已经在当地生存下来的华人产生协作及冲突。在南洋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殖民者的统治下,华人的命运亦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最极端的,是有规律的周期性屠杀。血流成河的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经历了血泪苦难之后,南洋社会是否已走向更健康理性的社会架构?

  第五集《百年兰芳》 本集导演/撰稿:丁英锋

  在南洋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一个存在长达百年,叫作"兰芳"的政治体。它其实只是南洋先后出现过的众多华人政治体之一。但是因为曾经有学者把它称为"兰芳共和国"、"兰芳公司",而让它负载了更多意义。扑朔迷离的"兰芳"到底是怎样的组织?它与隔海相望的母国民间社会组织形态有着怎样的血缘关系?它是否真的负载了中国人的"现代国家"之梦?

  第六集《千年家族》 本集导演/撰稿:丁英锋

  在中华的传统中,家族的繁衍时间远远长寿于王朝的更迭周期。是什么赋予"家族"这一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又是如何在南洋的舞台上扎根蓬勃?而这份蓬勃的背后,付出的又是什么?血缘——这既是中华最大的宗教,也是中华走向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的最根本问题。

  第七集《母国春秋》 本集导演/撰稿:董力

  在早年下南洋的华人心里,故乡只是以留在家乡的亲人为中心,以村镇为半径的一个很小的地理范围,在这之上,不是故国,而是朝廷。千年来,在天朝观的笼罩下,朝廷是如何对待出洋的子民?南洋华人又是从何时开始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由此自认为中国人?本集将站在母国的视角,描述南洋华人身份的变迁,由此,也映射出母国的变迁。

  第八集《北望之心》 本集导演/撰稿:董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百年来的动乱与曲折,南洋华人是最切身的旁观者或亲历者,他们由早年间悲剧的主体变成了想要改变国家整体悲剧命运的人。随着国民观念的建立,他们面对母国,曾以怎样的热忱和决绝参与着国家的变革,但他们北望母国的赤子之心却总要面临冰或火的考验……

  第九集《开放之门》 本集导演/撰稿:吉凤颂

  长久以来,南洋都是中国这片大陆与外界连接的一个重要门户。现代的思潮、物资的流通、人才的进出……或多或少都通过这扇门。变革的潮流既有澎湃一时的波澜,亦有润物无声的涓涓细流,南洋之门到底曾经试图带给中国什么?如今留下的又是什么?自此,我们的视线开始由历史转向未来。

  第十集《期待南洋》 本集导演/撰稿:周兵、曾欣

  对南洋华人的纪录与书写,揭开的只是南洋舞台的纷繁一角。

  全球自由迁徙和自由生存是全人类获得的现代财富,随着全球化进程在全世界的深入,有着共同历史源流的文化同胞,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与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习俗的邻居分享社会资源,将是整个人类的未来景象。面对多民族社会和谐共荣的美好愿望,南洋既是悠远的发端,也是现代的启示。

 短评

这个题材很难做,一不小心就容易做成一厢情愿裁剪史实的望乡词,或者主要是被中国北方历史塑造的观众很难理解的宗祠、海洋、堂会、公司国家、近代革命传统等等,有时候能理解制作者的语焉不详或者不展开,但都提到了,点到为止了,真良心。所谓自古以来、所谓xx特色,其内涵到底要囊括什么?把题材放在下南洋的华人徘徊千年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保存和zz努力,真的佩服制作方的勇气,顾问团也很豪华......

7分钟前
  • 绍牧
  • 力荐

目前为止看过的中文纪录片中的佳品,低调不做作,旁白声音简直不要太美好

10分钟前
  • 诸葛福媛
  • 力荐

大到人类史迁徙,小到不忘本初,上到依水生财,下到苟且偷生。南洋陈嘉庚,为祖国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11分钟前
  • 啸杨
  • 力荐

题材极为重要,所有中国人都该了解:南洋土地数百年来浸满了华人的血、泪、汗,近代又有大批华人返回中国做出巨大贡献。但这纪录片不能令人满意:拍得太琐碎、节奏太缓慢,对马印等国对华人的歧视政策也不敢系统性说明,更别提马共了。最后还用一些民族团结展望未来的套话结尾。当然作为给普通中国观众的科普还是值得看看。

16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好看 最近对南洋文化很感兴趣

17分钟前
  • 周女侠
  • 力荐

《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央视拍的最好的纪录片。

22分钟前
  • iCosta
  • 力荐

去了印尼后,忽然对南洋华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却不会华文(最多会福建话),到底是什么导致多次的反华事件,又是什么使他们留在了当地,似乎被中国人遗忘在了角落。。。

25分钟前
  • 泠风曦夕
  • 力荐

后面几集,非常得不主旋律啊。好象第九集,如何振兴农工商的答案竟然是【严肃法律,使百姓安居勤业】。

27分钟前
  • 最后一代
  • 力荐

前半部苦得无边无际,中途开始讲南洋华人发展即使苦难背景过去了也依然给人深刻印象,看到最后的展望又觉得这场历史纪录像涓涓细流融入心还这么有力量。不过这还是我看过最压抑基调最灰暗的电视纪录片了,导演不光把色调调得特别灰,还选了一位声音低沉平静到震撼的解说,不得不说特别相配。特别用心。

31分钟前
  • 素问咩
  • 力荐

国人都该看的一部纪录片,一部鲜为人知的血泪史

36分钟前
  • 靓坤
  • 力荐

极大地开拓我对中国历史认知的范围

37分钟前
  • 天地孤影
  • 力荐

被第二集的“崖山以后无中华”恶心到了

38分钟前
  • 九日空
  • 还行

周志強解說 整體感覺一下就上去了 太棒了

39分钟前
  • 先进磁力棒
  • 力荐

情景再现做得不错,把那一代人的艰辛都表现出来了,基调有点闷。

43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看风味研究所听蒋方舟提到这部纪录片就直接开看了。第一部与南洋有关的文学读的是《誓鸟》,大四在新加坡切身感受了这个城市又觉奇妙的不同,我当时说,觉得这里太丰饶却没有根。这部纪录片很好,历史科普得很丰富。值得一看,也值得再看。

47分钟前
  • 🪐丧甜治多心
  • 力荐

过番 (纪录片《下南洋》主题曲) http://y.qq.com/y/static/mv/mv_play.html?vid=c00138gclr2

52分钟前
  • Birdy
  • 力荐

陈金钟保赤宫兰芳林凤万历帝的话乾隆的答复红溪惨案朱纨战役郭嵩焘袁世凯的态度李伟汉提供的纪录片侨批史料张弼士伍连德林文庆

55分钟前
  • SLS
  • 推荐

最近看东南亚历史入迷,找来这部马来西亚投资的纪录片。南洋华人的视角,数百年回望母国的复杂情愫,非常好看!10年前哪怕是央视拍摄都还没有那么主旋律啊。

59分钟前
  • Merlot
  • 力荐

去过泉州再回头看这部,特有感触。多少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不堪回首的血泪与不妥协不甘心。

1小时前
  • 小猴嘿黑
  • 力荐

另一种可能 兰芳

1小时前
  • 狐卿۩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