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奇幻片菲律宾/新加坡2016

主演:皮奥洛·帕斯奎尔,约翰·洛伊·克鲁兹

导演:拉夫·迪亚兹

播放地址

 剧照

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剧照 NO.1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剧照 NO.2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剧照 NO.3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剧照 NO.4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剧照 NO.5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剧照 NO.6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剧照 NO.13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剧照 NO.14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剧照 NO.15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剧照 NO.16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剧照 NO.17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剧照 NO.18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剧照 NO.19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22:33

详细剧情

拉夫狄亚兹(《莫忘初衷》,39届)真是电影奇葩,孜孜不倦用超长片长做电影兼国族宣言,意义已超越光影。层次分明波澜壮阔的史诗,革命英雄的说法多角度话分几头,说得异常深刻动听。1896年菲国独立前...

 长篇影评

 1 ) 献给爱情、艺术与菲律宾的一首哀伤歌曲

1,时长 8小时

有多少人被8个小时的时长彻底激怒了?8个小时,简直是令人恼火的傲慢与放纵,只能证明导演缺乏拍摄和剪辑技巧?8个小时的时长,算是影史上最长的剧情片了吗?实验电影可以轻松打败这个记录,还有纪录片,这两个特殊的体裁允许特殊的处理。可是剧情片,如果还称其为电影,那些使电影成为电影的东西,叙事进程,戏剧冲突,场面调度,镜头运动,演员表演,观众情绪,如何在8个小时的时长里仍然有效? 有多少观众在8个小时之后还能宣称自己对刚刚看完的这部影片的记忆,感受和判断是准确的?

迪亚兹的影片的时长问题屡屡被问及,导演本人似乎已经被纠缠的有些恼怒,《摇篮曲》在柏林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再一次重申他对自己超长影片的态度:“这不是慢电影……这是电影。。。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谈论我的电影时,我们总是关注长度。。。“。导演认为过多地谈论他的电影长度是误导人的。他对一位采访记者说:“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电影是最伟大的艺术形式,它需要从市场的控制中解放出来。那90分钟,2小时的事完全是扯淡。我不想把我的电影商品化。我的电影不是那样的产品。”

没有人看不出来,他的影片不是那样的商业产品。但尽管导演本人竭力否认,人们还是需要借助一些标签来谈论他和他的影片。慢电影,也是电影。电影,是拍出来给人看的。

可能以前没有用过这个名字,但慢电影是电影的传统之一,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特性:拖延的时间,简单的场景,沉思的氛围。慢速与电影本体一样,充当了一种强有力的媒介,希望借以将观众的厌倦转化为关注和沉思。这是很难的工作,成功达成这种转化的导演理应获得荣誉的桂冠。更何况迪亚兹在做的是在8个小时里不停的努力捕获观众漂移的注意力。

慢电影的出现是必然的,是电影自身对主流娱乐产品产生的纠偏,是为了抵制放弃思考的、受消费社会支配的生活节奏。慢电影试图对世界及其现实进行充分的展现,将我们从白日梦和狂想曲中拉回现实。没有人喜欢观赏苦痛,现代人更不会接受自虐,但总有些人会忍不住发出清醒的声音,试图将迷狂中的人拉回现实。柏拉图的洞穴人的故事也许是迪亚兹所有影片的元灵感。

这些节奏缓慢的电影氛围不仅仅是审美上的,而且往往是基于其拍摄地点的特殊性。慢电影经常有大量的外景,将自然和建筑景观作为社会和历史变化的记录,这种低气压的品质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迪亚兹的影片里,我们可以看到风吹过树叶的每一次波动,雨滴坠落的每一个碎裂,菲律宾人在森林里每一秒钟的静坐沉默。导演喜欢拍摄这些细节,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菲律宾的真实。电影作为最伟大的艺术的力量也在于此。

不知道为什么迪亚兹对慢电影这个标签很反对,我觉得这个标签只是便于对他的影片进行评价,也许他只是不想和太多故作姿态,名不副实的所谓的艺术作品相提并论吧。无论如何,关于他的影片的长度的问题将会被持续的质疑下去。因为他和观众都无法回避一个电影的终极问题:如此缓慢的艺术片如何与大众展开对话。8个小时的对话,如果不是必须的对话,很少有人坚持的下来。。。经过8个小时诗意的漫谈,影片要传递的信息失去了大部分的紧迫感,导演希望召唤起的力量消失在时间里。也许,要达成对话,需要导演少一些自由的驰骋,观众多一些好奇的追踪。

2,菲律宾

《摇篮曲》这部影片有两个同时推进的故事,一个是关于底层群体,讲述一个妻子和他的丈夫这些来自底层的ge命参与者。另一个故事是关于菲律宾精英阶层,他们对摆脱西班牙殖民者的态度和行动。在菲律宾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战斗中,懦弱和背叛与英雄主义和团结交替出现。勾勒出一段菲律宾争取民zu读立的历史故事。

迪亚兹所有的影片都在讲述过去,但这些过去全都指向现在与未来。要更好的理解他的影片,无论如何都需要了解一下菲律宾的历史:

1521年,葡萄牙的麦哲伦作为欧洲人第一次登上菲律宾群岛。在麦哲伦发现菲律宾群岛之前,岛上并没有成型的国家,岛上的原住民以部落的形式生活。麦哲伦打算征服当地民众,被当地酋长拉普·拉普杀死在了菲律宾的马克坦岛上。

随后西班牙舰队很快占领了菲律宾,并使用了当时的西班牙亲王费利佩的名字为菲律宾命名。西班牙在菲律宾殖民统治了300多年。

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爆发美西战争。西班牙战败求和,美国便获得了从西班牙手中接管菲律宾的机会。

美西战争期间,菲律宾起yi军于1898年6月就宣布du立,起yi军ling袖阿奎纳多在1899年宣布建立菲律宾共和国,自己担任总统。美国与菲律宾因此正式爆发wu装冲突。美军在冲突中获胜。

1901 年美国总统任命首任菲律宾民政总督,正式开启美国治理阶段,随后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fa案,赋予菲律宾人与美国人同等的权力fa案。并在1906年的《钟斯fa案》中宣布美西战争并无拥有菲律宾,美国在菲律宾建立wen定政fu之后即撤出。

菲律宾精英阶层一直有并入美国的愿望,而美国对接纳菲律宾始终犹豫不决。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1932年12月,min猪党主导之下的美国国会通过“海尔—哈维斯—加亭du立fa案”,允许菲律宾du立。消息传到马尼拉,菲律宾当局却拒绝接受自己的du立。

按照奎松的建议,1934年3月24日美国guo会批准了一项新的du立fa案,这就是“泰丁斯—麦克达菲fa案”。按照这项fa案的条款,菲律宾将实行10年自zhi过渡体制,然后于1946年完全du立。

1935年,菲律宾人全民公投,同意du立,通过了线法,选出了首任zong统。

1942 年 1 月 3 日,日本占领菲律宾,菲律宾自治政fu首脑流亡美国。1943年10月14日,在日本导演下,菲律宾宣布“du立”,原司fa部长出任总统。

1945 年美jun夺回菲律宾,太平洋战争结束。

1946 年 4 月 23 日菲律宾举行zong统大xuan, 1946 年 7 月 4 日美国正式宣布菲律宾du立。

菲律宾在70年代和80年代都曾有过推动全民公投加入美guo的yun动。民zu主义yun动也始终没有停止。在与世界大国平衡关系和国内正泉更迭的过程中,民zu主yi时常被加以利用,在《摇篮曲》这部影片中,迪亚兹也借人物之口表达出:菲律宾人要争取字油,从西班牙手中解放出来只是个开始。

迪亚兹所有的影片都在用过去讲述菲律宾现在的困境。透过他的电影,我们能看到个体行为和政zhi灾难对这个guo家的每个人造成的破坏。而这破坏到现在也仍未停止。有记者问迪亚兹“你希望菲律宾观众看你的电影时会作何反应?”他说:我希望他们参与到自己的历史中去,去审视过去,去面对它。就像精神病学。我想让他们审视自己,因为他们没有这种后殖民话语。菲律宾现在是如此的混乱,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些情况,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的腐拜。这个系统充满疏漏。在我们如何审视这段历史以及我们作为一个guo家应该如何前进的问题上,一次又一次出现文化崩溃。作为一个电影制作人,我想做一些可能有帮助的事情。我相信电影,它能影响人们。我相信电影的力量。

3, 诗人的旅程

影片以诗人伊斯加尼的故事开篇,他是一个爱国者,诗人,一个理想主义者。面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残暴统治,他为自己的国家的遭遇痛苦不已,他的诗歌也充满了焦灼和压抑。西蒙是个珠宝商,聪明,富有,玩世不恭,对黑暗的人世充满嘲讽。西蒙似乎以某种方式出卖了朋友,很多人因他的出卖而死。医生巴西里奥找到了西蒙的下落,他和伊斯加尼商量要杀掉西蒙。巴西里奥开qiang打伤了西蒙,然后离开,去寻找西蒙透露的被埋在榕树下的钱财。而善良的伊斯加尼要救西蒙。西蒙躺在吊床上,伊斯加尼护卫着他,穿过丛林,翻山越岭,去找伊斯加尼的叔叔,一位神父兼医生的帮助。西蒙经过九死一生的路途终于抵达伊斯加尼的叔叔家,但传来要抓捕西蒙的消息,西蒙不愿被抓捕,他服毒自尽了。伊斯加尼也终于从“报复他”还是“宽恕他”的痛苦犹豫中摆脱了出来。

《摇篮曲》讲述了两个主人公的两段旅程,一个是绝望的妻子格利高里亚寻找丈夫的旅程,一个是诗人伊斯加尼的旅程。伊斯加尼,一个敏感的知识分子,他护卫着西蒙长途跋涉,他将自己的,西蒙的,甚至整个国家的痛苦都背负在自己身上。伊斯加尼的这段旅程是他的背负十字架之旅。而令人意外的是,这旅程似乎也可以看作是西蒙的奥德赛之旅。

西蒙这个角色非常有意思,观众并不太知晓他做了什么,只是从别人口中得知人人都恨他。在与西蒙同行的这段旅程中,这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却俨然成为伊斯加尼的老师。他鼓励他继续创作诗歌:

伊斯加尼:我把我写的诗都烧了。。。你觉得这个世界需要诗歌吗?诗歌仅仅是浪漫的想法而已。。。艺术是自私的,是颓废的享乐主义。。。

西蒙:你错了,世界需要艺术和艺术的灵魂。。。

伊斯加尼:艺术要怎么解救受苦受难的人呢?艺术如何能解救菲律宾这样的国jia呢?

西蒙:艺术只能表达和讲述一件事:自由。。。你总有一天会再开始写诗的。。。。

西蒙还教伊斯加尼勇敢拿起对qiang付抢劫他们的人:

伊斯加尼:我看见。。。那个农夫杀了渔夫,抢走了箱子。。。

西蒙:可是你有qiang啊。。。快去把我的箱子拿回来。。。如果不给就杀了他,不要当懦夫。。。不要这样。。。

西蒙对自己国jia的解fang和ren民的字油作出的判断和愿景充满智慧和感情:字油是一场漫长的演说。。。从西班牙手中解脱出来只是字油的第一步。。。

而在影片最后西蒙死后的一长段自白里,他称自己是菲律宾之子。在这篇自己写给自己的悼文里,西蒙仿佛一个英雄,一个面对自己国jia不幸命运抱憾死去的失败的英雄,用最后的言词表达了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观众无法领会西蒙的罪恶,在他这段人生的最后旅程中,他表现的绝不像是个坏人。但伊斯加尼说西蒙是一个怪物,说他黑暗的一面无法估量。西蒙应该是迪亚兹所有人物中最具有悲剧性的人物。正如西蒙自己所说:我只是个人啊,我接受了我虚弱的现实,我也有理想主义,我也热爱这片土地,但黑暗控制了我,我请求你的原谅。。。这也是迪亚兹始终在描述的每个个体都是善恶共同体的最精华的表现。伊斯加尼在西蒙人生旅程的尽头原谅了他,就像他叔叔所言:憎恨会压榨你的心灵,摆脱憎恨吧。

8个小时的旅程确实有点太长了,但舞台般的黑白摄影让迪亚兹的所有影片都自带一份深沉和高雅,在冗长的叙事里,导演让观众沉湎于画面的美妙,放慢思索,沉浸在国族历史和个体生存相冲突相混合的景观中。这景观只能通过电影的方式来呈现。可能这就是迪亚兹不选择文字而最终选择影像的原因吧。

4,妻子的旅程

影片的另一个故事是围绕着格里高利亚展开,她是受人尊敬的领导者安德烈斯的妻子。安德烈斯失踪了,很大几率上是被杀了。格里高利亚决心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找到他,她和三位支持者一起上路。

三位支持者中一位是卡约,一个肺病患者,想加入革ming却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加入。一位是艾玲,失去了所有家人的妇人。还有凯撒利亚,西班牙军官的情妇,她出卖同胞提供的情报导致了西班牙殖民者对西朗的屠杀。她一路跟随格利高里亚的寻夫之旅,最终找到机会向格利高里亚坦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格利高里亚原谅了她。

影片末尾,格利高里亚结束了对丈夫/遗体徒劳的搜寻。她与她的几位同伴都是革ming中的失意者。他们各有自己的悲惨经历,他们都目睹了丑陋人性和暴行,他们最终绝望地放弃了搜寻。这样一场一无所获的寻觅之旅也许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缺乏意义,因为迪亚兹在他们的这段旅程中加入了一股神秘力量:在丛林中忽然出现的礼帽男,穿蕾丝上衣的妇人,年轻的草帽女是三个灵魔。这三位超现实人物显然隐喻着菲律宾的古老灵魂。他们第一次出现是在西班牙殖民者的一个晚宴上,他们吓的这帮刚才还在为自己帝国的胜利而举杯的西班牙人抱头鼠窜。后来这几位灵魔出现在格利高里亚的旅途中,为他们提供水和食物,一路尾随。灵魔无法参与现实世界里人们的生活,他们既不能帮助格利高里亚他们避免迷路,也不能帮助格利高里亚找到丈夫的遗骨,更不能赶走西班牙人。但在深邃幽暗的森林深处,他们是不可被征服的永恒存在。西班牙只是一段历史,他们是不灭的神话。

在影片末尾迪亚兹借格利高里亚之口说出了自己希望观众从他的影片中看到的:我看到了人类的复杂和黑暗,我看到了人类对人类的残忍,我看到了一个国jia在寻找自己的灵魂。迪亚兹反复讲述的就是在一个罪恶与美德扭作一团难分难解的地方,人们因对祖国的热爱而团结在一起,又因人性之恶不断背叛着这团结。他的同胞永远跋涉在一段在看似难有光明结局的旅程中。

迪亚兹打破了”电影,展示,不要讲述“的定律,用如诗的话语构建起他所有的故事。他在讲述民族的苦难时也总是避免呈现血腥和战斗,而是用茂密的森林,河流,山崖填充画面。他的影片也很少用特写,演员隔着距离冷漠的表演,导演似乎并不想邀请观众的加入,他更希望观众从外部冷静而仔细的观察舞台上发生的故事。迪亚兹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进行创造,是一个真正的创造者。看他的影片需要一些耐心和勇气,他会让他的观众有所收获。

 短评

开场的镜头太妙,黑暗的屋里,只看到人在窗前的轮廓,听见歌手的吟唱和吉他声。前半部全从小事着手,只写战斗前和战斗后,观众需要靠着这些琐屑线索自行构建出当时的菲律宾。而构建完成后,后半部就显得啰嗦重复,使不上劲,对话越来越长,意思却越说越浅白。

6分钟前
  • DannyOne
  • 推荐

该片详细幕后资料中文链接:http://www.douban.com/note/489979915 虽然我觉得主办方将该片放主竞赛很有勇气,但考虑到影片的长度和门票收入问题,放映时间的安排也够为难。有多少人会因为这部影片在周四请整天的假,可黄金档也该给更多影片。 其实内容对我真的不重要了,只为这样一次独特的观影体验。

7分钟前
  • 米粒爱肥内裤
  • 还行

在超长的时间里仍能够保持影像的电影感和仪式感,并始终坚守所营造的影像空间的连贯和风格统一——485分钟的黑白光影与其说是影像酷刑,不如说是Diaz独特的叙事风格,当电影持续长度本身也成为电影的表现手段,也许只有让观众经受八个小时的煎熬才可以让人们体会到漫长的菲律宾殖民史的冰山一角。

11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还行

3.5资源,又一部长片,故事过长,有点看不进去

14分钟前
  • 杨浦小囡
  • 推荐

光影确实美 有的表演也不真实的情况镜头还是很慢这样无疑暴露一些问题

17分钟前
  • 徐旷来
  • 推荐

4,动人的漫长光影。

22分钟前
  • 欧阳
  • 推荐

本人觀影史上最长电影。真的是从中午到第二天凌晨看了我一整天,自认见多识广,看到后面也实力看颓了。镜头构图和光影真是厉害,尤其大多数场景是室外自然取景。情节极其繁复丰富但又似乎三言两语就讲清楚了,节奏非常缓慢但信息密度却不低,表面已经是多线行进了但底下隐藏的层次更多,非常奇妙的观影体验。不了解菲律宾独立史也不妨碍理解电影。

26分钟前
  • headradio
  • 推荐

【MUBI】四星半。八个小时的片长,哪怕对于迪亚兹也是次挑战,更不要说对观众了。看到两个小时左右的时候真的产生了睡意和疲倦感,幸好坚持了下来,在将近四个小时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对于菲律宾的历史和政治了解是多么浅薄,但结局的时候发现对于本片,哪怕完全不了解这些背景,也不会影响到对作品本身的理解:史诗。史诗两字足以。

27分钟前
  • Parker Li
  • 力荐

夜景被干冰、风、强光打扮成舞台剧的感觉,丛林神秘而富有童话色彩。飘曳的篝火与昙花一现的粒粒火星点缀沉闷画面,和流动的雾成为时间流逝的外化(如果画面柔和点还好,大反差看六七个小时的话,眼珠子会喷血的……)非常不错的电影

32分钟前
  • 第八封印
  • 推荐

以独立战争的尾声和领导人之死为核心,通过巨大篇幅中众多人物和情节线索展开十九世纪末菲律宾革命全景,静态长镜和表现主义式低调用光的美学框架下结合文学、史实和神话进行多重创作,自然环境及其音响也成为叙事第二层面。但最后一小时几乎每个镜头都可收尾,其叙事密度和影像篇幅的把握有欠缺。3.5

37分钟前
  • 小易甫
  • 推荐

20160115 la beauté de la tristesse,la tristesse de la longueur....

40分钟前
  • Muyan
  • 力荐

人、畜、鬼共存,残酷与神秘并生的丛林,又一部现代神话、历史长诗。拉夫达兹的片是experience beyond thought, 这么长的片,还一年一部的节奏,遇上好看又多产的导演也是幸运啊。

43分钟前
  • water
  • 力荐

4.5. 转场。缓慢铺开的全景,个体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前一小时极好,音乐缺位后,中段质感明显不足前和后。迪亚兹的歌唱很多时候提供了一种超验语境的入口,最大化地引导知觉的深入,愈发好奇《恶魔时节》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45分钟前
  • Welp
  • 推荐

坐完了。纯自豪型标记。

49分钟前
  • 朱马查
  • 还行

看这片要了解菲律宾反殖民斗争的历史以及当地的一些风俗文化,否则很多细节理解不能。

54分钟前
  • 虐殺機関
  • 推荐

2019034 三星好片 485分钟完整版

56分钟前
  • 多不利登
  • 还行

失戀/追求失敗的時候最適合看這個,反正也渾身乏力不想動彈。就坐在那裡分析構圖,真是絕了。但還是無法證明這片子「必須」要拍八個小時,剪成四小時足夠了。

58分钟前
  • 陈凭轩
  • 还行

Around the end I actually didn't feel that it was too long anymore. I felt that it was a very very good film.

60分钟前
  • 巾城
  • 推荐

许鞍华拍明月几时有前应该看一下……

1小时前
  • bloom
  • 力荐

看了两个多小时,还想继续下去,惊得自个儿赶紧关了……

1小时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