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水战争

欧美剧挪威 / 丹麦2015

主演:马克·本杰明·普赫,罗伯特·亨格-布勒,安娜·弗莱尔,皮普·托伦斯,托拜厄斯·桑特尔曼,佩莉·鲍麦斯特,丹尼斯·史托霍伊,麦德斯·斯加德·彼得森,索伦·比尔马克,克里斯蒂安·鲁贝克,欧勒·克里斯托弗·埃特瓦格,伊斯潘·克劳曼-豪纳,大卫·齐梅尔席德,本杰明·海尔斯德,罗尔夫·克里斯蒂安·拉森,克里斯托夫·巴赫,托尔斯坦·比约克朗德,克里·约翰逊,艾尔·艾吉森,尤韦·普罗伊斯,吉姆·海伊,Ingeborg,Raustøl,Maibritt,Saerens

导演:Per-Olav,Sørensen

 剧照

重水战争 剧照 NO.1重水战争 剧照 NO.2重水战争 剧照 NO.3重水战争 剧照 NO.4重水战争 剧照 NO.5重水战争 剧照 NO.6重水战争 剧照 NO.13重水战争 剧照 NO.14重水战争 剧照 NO.15重水战争 剧照 NO.16重水战争 剧照 NO.17重水战争 剧照 NO.18重水战争 剧照 NO.19重水战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5 20:17

详细剧情

剧集讲的是二战期间最激动人心的一段历史。纳粹实力意图开发研制原子弹,而为了阻止它们的邪恶意图,同盟国奋力阻止原子弹的开发。在1933年的斯德哥尔摩,德国科学家维尔纳·海森堡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本片的高潮是1943年,将挪威山上的一家重水工厂爆破的情景。由英国、挪威和德国演员主演历史中的真实人物,我们将深入了解历史上那些困境与挑战。这些人努力的成果,也为未来民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长篇影评

 1 ) 一部重现历史,引人深思的真正好剧

从《国王的选择》、《马克思·马努斯》到《第十二个人》再到《重水战争》,挪威影视剧中不乏对二战的再现和刻画。这段历史对挪威而言是无比沉重的,但这些影视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无不体现着挪威人民在痛苦而艰辛的历史中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相较前三部电影,《重水战争》用六集才讲完一个故事,虽然我认为它作为一部电视剧还是有一点点仓促,但相比前述三部电影,它的视角更为多样。全剧围绕两条主线展开——德国科学家沃纳·海森堡的反应堆研究和挪威地下工作者莱夫·特隆斯塔德领导的阻止德国获取重水计划。

第一条故事线,是地下工作者莱夫·特隆斯塔德在德国进军挪威后依然选择离开家人前往英国参与阻止德国的原子弹计划,围绕其呈现的是从英国派往挪威的挪威籍突击队“松鸡”,由他们前往挪威维莫克炸毁重水厂。在这条故事线中,最令人动容的无疑是突击队到达挪威后在茫茫白雪中前行,画面辽阔苍茫,只有零星的人影出现,战争的走向和风雪一样难以预测。突击队在得知后续的突击小组被歼灭后,仍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在冰天雪地中坚持到第二批突击小组出现。

第二条故事线围绕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展开。随着战争的进行,海森堡从一开始的不愿与纳粹政府为伍,转变为愿意领导原子弹反应堆研究,最后对战争也变得麻木,一心扑在反应堆上。剧中有一幕很有趣,海森堡和妻子参加晚宴时,他为晚宴其他客人解释反应堆研究的意义,但在座的军官无人在意。科学家的目标是突破理论瓶颈革新技术发展,纳粹政府的目标是战争的胜利,但讽刺的是两者殊途同归。海森堡在将军的连连逼问下脱口而出只需要一个菠萝大小的原子弹就能摧毁伦敦,高层们很满意,因为终于能看到这个烧钱的项目究竟有多大威力,而海森堡则在掌声和欢呼中笑得勉强茫然。

这一刻的画面角度也有所变化,镜头切换为仰视并环绕海森堡,他不再是一个被人处处要求但成果乏乏的科学家,那一刻他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但他在原地无措地打转。海森堡觉得自己虽然为德国政府效力,但只是投身于物理事业。尽管如此,他也无路可退。伊丽莎白提醒他,他的朋友薛定谔也在伦敦,他的回答是,炸弹研发完成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人本来就要经历战争的炼狱,重要的是他第一次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海森堡作为科学家,离战争很遥远,又很近。剧末,英方行动成功,海森堡的家乡也遭到轰炸,送走家人后他失神地站在已经被轰成废墟的家前,大火烧着他曾和妻子合奏过的那台钢琴,是不是也烧着他的无奈,或许还有他的学术研究不用再成为战争附庸的欣慰。

相较于关注一个独立英雄,《重水战争》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德国、挪威和英国的整体战争局势,通过众多人物构建战争群像,也呼应着全剧最后英方做出的选择——炸毁载有最后几桶重水的客运轮船,用少数人的牺牲换取多数人的幸存。全剧并没有采用直观的方式刻画出战争血淋淋的残酷和伤亡,对民众的很多影响也只是通过演员的台词表达,但台词中的一些数据数据反而更直观地体现了普通民众面临战争是多么的无助,他们没有选择权,一旦战争来临甚至连想要活下去都很困难。在《重水战争》的重现中,不难看到不惜一切保卫家园的决绝果敢,任务或许成功,战争或许会在未来的某天结束,但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2 )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千差万别的苦衷。一些人被“苦衷”掌控,与命运妥协;一些人竭尽全力全力摆脱“苦衷”,决心为自己的生活而战。Leif Tronstad就是后者中的一位挪威爱国志士,纵使首府依然沦陷,他同挪威共产党一起,与千千万万还未放弃抵抗纳粹德国的挪威同胞一起战斗到了最后,在重水行动中为拖延德国核武进度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强烈的反抗从敌后战略意义上狠狠地打击了德军,为世界反法西斯的最终胜利埋下了伏笔。

 3 ) 战争中的人道主义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

Signes lekse

如题,战争中没有人道主义可言,每一声炮火都在冲击人类千百年来塑造的道德,每一次扣动扳机都在摧毁所谓人类社会的秩序。

个体在面对战争时力量非常弱小,即使像海森堡这样功成名就的物理学家,依旧会被纳粹逮捕,而后违背自己的意志为德军研究。他能做的也就是告诉德军错误的实验数据,延缓原子弹的制造进程。

平民永远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母亲带着衣着鲜亮的女儿,一无所知登上前往德国的邮轮。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湖中心的爆炸,以及看着邮轮一点点沉入湖底却无法自救。行动之前即使有人出于“人道主义”反对这次爆破,可是战争时期没有人道主义可言。如果必要的话,所有人都是牺牲品。生命本是至高无上的闪耀着无限光辉的宝物,却只能在冰冷的海水中沉默终结。

战争中的人道主义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人寄希望于人道主义,寄希望于残存的良知和善意,但是却只能被钉在十字架上。战争本身就是不人道的,不管拥有多少强硬的、政治性的借口。

 4 ) 战争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动的最大规模、最具破坏性和最具破坏性的全球战争。演习结束后亮起的灯光也预示着这场重水之战正式开始。

是战争,但也不仅是战争。

挪威科学家Leif Tronstad在课堂上和他的学生们说,你们今天的选择可能成为百年后的历史。在那个战争的年代,最重要的不再是黑板上的原子分子与各种反应式,如何维护国家和平、如何自我选择接下来的道路可能更为重要,因为这些选择牵扯的可能是难以计数的伤亡和悲剧。

战争是残酷的,但屈服于残酷更是一种对民族和人性的背叛。挪威的科学家选择拒绝与德国合作,关键性原材料的缺失,延缓了德国制造核武器的进程,正如他所说,这一选择最终意味着德国法西斯的失败,更避免了在欧洲甚至在更大范围内的灾难。

 5 ) 为在所有为正义的战争中逝去的生命致敬!

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差点被送到集中营,但经朋友举荐负责德国的原子弹计划,他是一个敬业专业的科学家,通过这个舞台他希望尽显他的才华,但是战争的残酷,他最后看到所效忠的这个国家所犯的战争罪行,海森堡犹豫了,科学成就被道德拷问。重水公司亨里克森厂长一开始从大局考虑,兢兢业业完成德国的重水订单,当看到德国士兵随意抓人,盖世太保对他冷漠和监视,听到妻子的灵魂拷问,我们做的事情对吗?在邪恶体制下可以选择消极:辞职蹲监狱。英国军情反核弹项目负责人特隆斯塔,为了任务离开家乡挪威,组织一次一次毁掉重水的行动,当然也为了目标牺牲无辜的挪威平民,面对良心的愧疚和谴责,最后还是牺牲在挪威的恐怖刺杀中。战争的正义与邪恶的区别之一是能否最大程度地完成人道保护,当双方科技水平接近时,能力不足,正义一方一定是尽最大努力但还是有人道代价,而当科技水平形成碾压对方时,消除邪恶并最大程度保护无辜成为可能,只有更文明的行为才能获得大众支持,相反一定会被反人类的战争罪行所惩罚,为在所有为正义的战争中逝去的生命致敬!

 6 ) Valget er ditt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战争从未停歇过。我们该如何定义战争呢?智慧,勇气,冷血,果决,牺牲,别离,运气还是感情?

《重水战争》是一部成功的战争题材作品。它围绕二战期间最激动人心的一段历史展开:纳粹德国意图研制原子弹,而为了阻止德国的企图,英国情报部门在挪威人的配合下苦心积虑摧毁重水设备的行动最终成功,终结了德国原子弹的梦想。

这出战争大戏里的小戏码也是全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Leif那场挪威版《最后一课》的演讲。

这部影片中我最感兴趣的人是德国科学家海森堡,为了更好理解影片,我还特地查阅他的详细资料。他整个人给我的感觉就是“扑朔迷离”。在二战中,许多德国的科学家因为反对纳粹政府纷纷前往他国,而海森堡却选择继续留在德国,并被政府委以重任,研发原子弹。

对于海森堡,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有两点:

1. 他见玻尔时究竟说了些什么?

2. 他是不是“有意”出现了错误,推延了德国原子弹的研发进程?

剧中对这两处都进行了精彩的演义

第二集中海森堡去见玻尔的一幕十分引人思考。海森堡劝玻尔采取合作的态度,加入他一起研发原子弹,他觉得可以让战争服务科学,玻尔拒绝了,并说这是很愚蠢和天真的。但我总觉得此处海森堡话外有话。“you don't understand what i am talking about”让我不禁想,玻尔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海森堡的意图?

第五集中海森堡和助理在做计算时,助理信誓旦旦说没有问题,海森堡却熟练地计算出了正确的数据,只需要十千克,而不是几吨的铀就能造原子弹,助理惊奇不已,问之前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但海森堡却只是意味深长地看着黑板不说话。

在战争面前,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面对战争,似乎每个人的命运都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但实则不然,正如Leif演讲中所说,valget er ditt.

影片最后,看着无辜的人在军事计划中牺牲,看着那架燃烧的钢琴,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Guro

 短评

幸好看得早(其实也不早了。。)AB站影视区全部都阵亡了(B站2017/7/12,A站挂得更早),要下载下来看多麻烦,看完发现不好看就更讨厌了。其实并不算好看,节奏慢,沉闷

7分钟前
  • ʒʒʒ
  • 还行

就是不够热闹。。。

11分钟前
  • 魏晓波
  • 推荐

喜欢这种题材!个别小细节有差错但瑕不掩瑜,比如明确写出日期的炸毁重水车间的1943年2月28日,晚8点行动前突击队员还指着圆圆的月亮特别说了今晚是满月,然鹅这一天是农历廿四,月亮只是后半夜才慢慢升起的小月牙。

15分钟前
  • prime
  • 推荐

莎拉🐰半年前就看过了。

16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弹奏燃烧的钢琴

17分钟前
  • 大力火腿
  • 推荐

7/10

18分钟前
  • 恍惚的人
  • 推荐

结尾海德堡走在轰炸过后的柏林街头,弹起了一架燃烧的钢琴。

23分钟前
  • Longinus
  • 力荐

我收回挪威没有帅哥这句话

28分钟前
  • 湖南宝宝
  • 推荐

一段牵系着二战结果和数百万生命的历史暗战,以40余名士兵和数十名名平民的生命代价,宣告了“胜利”。在那样一个战争时代,科学和胜利相互牵扯,使命和情感交织缠绕,即便是单程机票,也必须义无反顾!

30分钟前
  • 天国翱翔
  • 推荐

这个题材比较少见,二战时期盟军与纳粹进行原子弹开发竞争的故事。就是有些袭击场面略显简单了。

32分钟前
  • 柏拉不图
  • 推荐

剧本扎实,这段历史泛起的浪花很小,但对于改写二战进程起到很关键的作用。41个因简陋滑翔机遭遇暴雪天气全部遇难的英伦勇士值得被铭记。挪威广阔无垠的雪地风情,太美。

33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重水,生产原子弹的关键原料。二战期间,它像是摆在神坛上的战利品,充满诱惑又遥不可及。围绕位于挪威的重水工厂,挪威人、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德国人,军人、特工、科学家、商人、平民,都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你死我活的战争。硝烟散尽,没有胜者。重水战争为二战做出了完美的注解:起初的信仰是那么光辉而充满希望,但最终是血与火拷问每一个人的心:这一切是否值得?

37分钟前
  • 地瓜
  • 力荐

战地5的剧情啊

41分钟前
  • vicou
  • 推荐

在一部以人物带动故事的剧集里,人物却没有什么亮点。科学家海森伯格是最大的败笔。

45分钟前
  • 最佳配角
  • 还行

恐怕也就北欧国家制作的战争作品能够凌驾这种冷峻写实又看似格外平静如水的风格,虽然是战争历史剧,但丝毫没有让观众有扎心和宣泄情绪的地方,剧情也没有为了过于突出战争残忍而故意设计一些感观上的冲突,北欧国家的作品就是那么冷静写实。剧情/战争/历史,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不宜观看,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如需观看须满12岁最低观看年龄门槛,12岁以下儿童禁止观看,满12岁、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须在成年家长陪同下观看(分级警告)!剧情80分!

47分钟前
  • FROSTFLY
  • 推荐

挪威电视剧制作水平让我大吃一惊!绝赞!稀有资源,要的豆油。

48分钟前
  • rainbow4kiss
  • 力荐

平淡无力,叙事枯燥,没有好莱坞的编剧,浪费一个好题材。科学也是有边界的,科学家和军人也有国界,这就是历史使命,人类文明进步的代价有时候就是如此沉重,让人不忍回首。

51分钟前
  • 张星翰
  • 还行

四星-,真实事件改编。制作精良,画面考究,内容比1948年的电影版本丰满,但是节奏也相应缓慢。

54分钟前
  • 罗西基
  • 推荐

如果当年德国先制造出原子弹,历史将被改写。二战中GAY的作用实在是太有戏剧性。

58分钟前
  • 黑魂&23
  • 推荐

全剧制作精良,尤其是摄影太好了,冰雪之国的风光太美,结尾轮渡被炸沉小女孩一家死亡太让人心痛了

1小时前
  • 二向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