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记录片美国2011

主演:Gary Hustwit

导演:Gary Hustwit

播放地址

 剧照

城市化 剧照 NO.1城市化 剧照 NO.2城市化 剧照 NO.3城市化 剧照 NO.4城市化 剧照 NO.5城市化 剧照 NO.6城市化 剧照 NO.13城市化 剧照 NO.14城市化 剧照 NO.15城市化 剧照 NO.16城市化 剧照 NO.17城市化 剧照 NO.18城市化 剧照 NO.19城市化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8 20:08

详细剧情

  Director Gary Hustwit (Helvetica, Objectified) completes his design film trilogy with Urbanized. Exploring the design of cities with the world’s foremost architects, policymakers and engaged citizens, Urbanized frames a global discussion about how the design of our cities affects our lives.

 长篇影评

 1 ) 一点感想

《Urbanized》(2011)

城市化的综述,浅谈了城市化问题及部分问题解决指南。

纽约高线公园设计师James Corner说:“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我想的问题是通过改造我会毁掉哪些景致,哪些东西将被我抹消掉,哪些好风景要被我糟蹋掉。因为本来这里的许多景观已经有着某种特殊的韵味,而我是在试图找出它们并将它们放大。”在城市规划中由民众决定“需求”的“民主”并非优解,因为城市规划中多得是跟这句话本身一样反常人直觉的东西,民众的平均知识也未必能理想地高于政客和设计师,尤其是在人口爆炸的大城市。

波哥大的BRT、哥本哈根的自行车道等,起作用的是政客坚持的以人为本的政策;纽约的高线公园,靠设计师构建了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协调关系;底特律的城市农业,由民间人士发起积极的、创新的转型行动,进而形成“自给自足的城市主义”;而斯图加特21贯彻的“民主”,没有解决新旧矛盾,反而逐步演变为更严重的冲突和暴乱,在两种声音的争吵中,二百年巨树轰然倒下,其作为民主决策所带有的最后一丝温和也就此流失。

至于作为中国城市代表出现的北京,城市成了配合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反面教材,设计师都只能苦笑。纸面上最完美、三万英尺俯瞰下最精致的现代主义城市,实际上都未必有很高的可居性。站在地上去看一座城市、去感受民众的需求才是政客和设计师该做的。

 2 ) 精巧而无力

片子是个好片子。

片子整体讲了讲从建筑设计的角度,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如何引导普通人的生活。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资本集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进入了城市生活,预估在2050年左右会有75%的人生活在城市。 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城市生活,并不意味着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新迁入城市的群体是无产者,在初入城市的时候也只能生活在城市的贫民窟。

片子里举了好几个城市设计的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有(不按纪录片顺序):

一是印度孟买,高耸气派的大楼周边全是破败的违章建筑。因为无产者需要住宿而他们又住不起地产开发的大楼,于是只能自己建筑自己的小屋。周边公共设施严重缺失,50人一个马桶。。。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城市化带来的巨大割裂,以及还有很多尚可改善的地方。

二是巴西利亚,这是个失败的城市设计案例,按照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设计,是一个建立在汽车尺度之上的城市,完全忽视了人与人交往所需要的尺度空间。看着漂亮,使用起来却是非常难受。

三是南非新建的某个小镇子,小镇内没有产业与工作,人们都需要乘车去市中心上班,因为小镇内部路上没有灯,道路不平整,加上贫穷,一到晚上当地治安非常之差。通过一定的市政设施的改善,灯,警戒楼(晚上给灯),平整道路,改善了人的生活。但还是需要更多的考虑,因为当地人也有孩子需要玩耍的地方,需要可以让母亲安全看着孩子玩耍的地方。

四是丹麦哥本哈根,这是设计引导成功的案例。为了减少交通堵塞,并减少污染。通过对道路的划分,让人行道自行车道停车带汽车道分化,保证了自行车道的安全,以引导人们更多使用自行车。

五是亚历杭德罗设计的那几个保障房项目。

六是美国城市,上世纪50年代二战结束后大量官兵回到美国,为了安顿他们,并兑付善待他们的承诺,美国政府开始了大量郊区化(城市扩张)的内部开发。而这种开发在现在越来越被认为是浪费,因为他们人住在郊区,却要开车去市中心上班。其中底特律因为产业转移,人口大幅下降,。。。

七是哥伦比亚波哥大,城市管理者考虑为贫民窟设置了自行车道,方便他们的行动。城市管理者也考虑设置了快速公共交通系统。

大部分大城市都要面临的问题都是它的组成的相当一部分是贫民窟里生活的,他们缺乏种种设施,设计可以引导,但我想更好的方式确实让他们本身自己拥有改变的能力,而这才是消除贫苦与不平等的方法。在这一点上,设计却是无能为力。

 3 ) 问题的答案有且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人”

Urbanized 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城市化。但本片更多地关注了城市规划这个概念:一座城市怎样建成,他如何满足市民的需求,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增长和衰退,如何面对因民主意见争端和政治拉锯导致的反对浪潮,等等等等。

        虽然探讨的话题很多,但本片总体上以一种关怀的和客观的基调进行,在各个问题下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展现客观的事实,并且加以温暖积极的评价。虽然展露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看完并没有因为这些问题而感到压力重重,反而甚觉温暖,充满希望。

        本片关注的焦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作为讲述的重点,片子讲述了贫民区和贫困人口聚居区的问题,难以忘怀的是智利圣地亚哥城的例子:

> 建筑师:Alejandro Aravena
> 项目:Lo Barnechea — Social Housing Project
> 公司:Elemental

        在这个项目中,建筑师不仅仅关注如何给予贫困家庭一个住的地方,而是致力于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前景和机会。让他们在拥有房子的同时,也拥有未来更进一步,拥有财富和地位,成为城市中产阶级的可能。

        于是他们把保障房的选址定在了拥有更多工作机会和交通便捷的地方,买下了相对地价较高的土地来建造房子。为了在有限的经费限度中为贫困家庭提供足够的空间和住房,他们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Participatory Design. 相对于建造完整的房子和提供完全的装修,建筑团队在和入住家庭讨论之后,只建造这个家庭自己无法完成的那一半工程。而另外一半,则留待入住家庭未来使用自己的时间和资金来继续完善。(酷的一比啊啊啊啊 !!!设计师太帅了啊啊啊啊!!!这踏马才叫人文关怀啊啊啊啊!!!)

        以及在这个案例中,有一个让我相当震撼的细节。在与入住家庭的协商中,建筑团队会问他们在浴缸和热水器的二选一当中选择要哪一个。我们(包括政策的制定者、规划者)的第一反应都是热水器,而这些家庭几乎全部都选择了浴缸。对于这些贫困家庭而言,他们来自没有下水道和自来水供应的地区,从前他们洗澡就等于在院子里挂一桶水,而拥有浴缸对他们而言相当于拥有了某种程度上的隐私。以及,他们根本就没有钱来付加热水的煤气费。

        这个细节简直是mindexploding , 我从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需求、生活的情形和条件、以及观念的不同。永远不要从自己出发去理解另外一个人,因为这只能带来误解和导致糟糕的后果。沟通,沟通才是一切。不只是要明白沟通的重要性,还要怀着一颗真正愿意倾听和帮助的心去做。

        除了关心贫困人口,片子还探讨了郊区城市化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如何建立一种人与人亲密联系的社区关系,如何对待已经过时或失去效用的建筑设施,如何在因为灾难和经济衰退而失去活力的城市里寻找新的生机,以及当城市建设计划受到人民和其他政治力量的阻碍时应该怎么做。种种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更多的是,我们——个人——作为这些问题的核心,如何共同参与,创造更加美好、温暖、符合大家远景的新城市。

 4 ) Urbanized Soundtrack



"The Sycophants Are Coming! The Sycophants Are Coming!"
By El Ten Eleven
Vopar Music / Go Champale Music

"Tomorrow Is An Excuse For Today"
By El Ten Eleven
Vopar Music / Go Champale Music

"Grapefruit"
By Arp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Alexis Georgopoulos
Smalltown Supermusic / Sony/ATV Music Publishing Scandinavia

"Marriage Is The New Going Steady"
By El Ten Eleven
Vopar Music / Go Champale Music

"Falling"
By El Ten Eleven
Vopar Music / Go Champale Music

"Indian Winter"
By El Ten Eleven
Vopar Music / Go Champale Music

"Spinette"
By Arp & Anthony Moore
Composed and performed by Anthony Moore & Alexis Georgopoulos
RVNG Intl.

"Dominican Fade"
By Battles
Warp Music Publishing

"Music and Lights"
By Hip Hop Pantsula
The CCP Record Company
EMI Music SA

"White Electric"
By Battles
Warp Music Publishing

"Petals"
By The Alps
Composed by Alexis Georgopoulos and Jefre Cantu-Ledesma
Type Records/Shining Skull

"Anxiety Is Cheap"
By El Ten Eleven
Vopar Music / Go Champale Music


http://www.soundtrack.net/movie/urbanized/

 5 ) 城市的自发性

时隔七年再次观看这部纪录片,仍然感到非常惊异与感动。这是一部让我大开眼界的纪录片,开启了我对纪录片和城市规划无尽的热爱,不仅仅是因为影片中展示的非凡建筑,还因为城市规划所蕴含的精妙的哲学、无尽的想象以及带给我的感动和希望。

城市是现代生活的中心、是资本与公共利益的博弈场,也是一种现代性景观;它一面活力无穷、激动人心,包容着多元的文化与艺术,一面却喧闹、拥挤,贫穷与犯罪在其中滋长;它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又因为其高度的复杂性让许多看似理所应当的设想变为适得其反的尝试。规划能让空间更为有效的利用,能够让破败的公共区域重焕生机,但是傲慢而自我封闭的设想却会带来失败,而这在城市中往往意味着社区被摒弃、人口流失、犯罪滋长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城市的空间太过广大,城市的活动十分活跃,设计师在图纸上雄心勃勃地画出细细线条,考察设计的可行性、与周边建筑的相称性,这些是宏观的、静态的;而在实践中,他们会变成街道、高楼或者其他建筑,会影响周边居民、行人的日常生活,这些影响是具体的、动态的,由上至下、单向的规划是难以完全包含此类内容。简·雅各布斯在批评城市规划者对整齐秩序的痴迷时就指出,成功街区具有的精密的复杂性并非城市规划者所认为的失序,它代表着一种弹性极大的、精巧的秩序,而这种秩序往往不能被城市规划者所完全了解。因此,由下至上自发性的公众参与是必须的,城市的自发性需要被纳入城市的规划中,甚至在来自官方的关注处于缺位状态时,自发性便成了自救的指南。贴在墙上供人自由书写的贴纸传递出人们对自己街区的期待,种在荒地上的蔬菜成为社区重振的希望之一,协同参与建造公共住房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个体的需求……自发性给予了城市参与者无限感动。

从城市乐观主义者的角度看,城市就像一个大型的试验场,潜力无穷因此魅力无限,小小的改变便能够带来人群的聚散,为城市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气质。在原本空旷的纽约公园中放上一些移动的椅子,允许人们自由的选择最为舒适的方式度过自己的时间,就像拨动了放置在静止的、光滑的平面上小球,让原本空旷也无效的公共空间“活”了起来。问题意识同样重要,了解一座城市的问题与需求比简单的照搬有效太多。正如在波哥大,选择修建快速公交而非地铁不仅降低了成本,也契合了新兴城市的发展趋向;反之如巴西利亚,漂亮而规整的城市设计却让居民承担着通勤不便的苦恼。找到正确的问题以及合适的解决方式就像是在施展魔法,有时看似简单的举措却能创造出惊人的效果。

思考城市也是在思考我们的生活,以及生活的可能。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其本身代表着一种固定的发展模式,也代表着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因此城市规划往往也会有一定惯常的倾向:朝向更为高速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城市服务于生活,城市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能够给予的生活而不是它本身。或许拆除高线公园能够让出地块给商业发展,或许砍掉百年老树能够挪出空间建造新的住宅,但是无尽的发展的终点又是什么呢?

 6 ) 关于城市化、城市规划和建筑空间的设计

断断续续看完,借此机会把对于城市和建筑的思考写一写。

1、片子主要讲了现代城市在构建以及发展中的问题。整个片子列举了一些案例,我愿意这样来理解,一是发展中国家(印度孟买、智利圣地亚哥等等)城市由于发展阶段和贫富分化带来的贫民窟问题、二是发达国家的(底特律、纽约高线)由于产业的没落和公共设施的陈旧而带来的城市更新问题,三是斯图加特为代表的f城市面临的历史与未来、环保与发展、民众参与决策等等因为城市发展升级面临的新问题。最后还有一些个性化的小案例,比如根本哈根的经验,自然环境(景观)和城市发展的协调,还有中国对于空间的利用。案例的数量比较多,但逻辑和结构却比较散乱,点状的观点比较多。

2、城市存在的意义。我们因为更好的学习和就业机会、生活环境来到城市,我们认为从这里开始、通过努力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但这个过程又充满了意外和不确定性,这也是城市的魅力所在(纪录片中断原文大意)。在我看来,城市除了随着自身的发展被外部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以外,它的发端以及到今天为止的核心仍旧是给予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让人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早期的城市大多因为地貌以及附带的物流(铁路、港口)优势而形成,它是一个能够为人群、资金、物资和信息的交换和流通提供场所的空间。

3、城市对于个体的情感和记忆。我有时候会想,如何去衡量对一座城市的感情、以及城市之于你的意义,或许可以幻想某天我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我将会有哪些直接的情绪和回忆: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时闻到的清冷空气吗?亦或是跌倒和成长的里程碑,还是心碎、雀跃、痛苦挣扎的场景,或者是一个个来来去去的人?无论是什么,这些都将和这座城市的空间一起尘封在回忆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它即是基石、也是一扇窗。

4、一些启发:

1)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建造的主体,由不同的专业机构共同参与完成,政府、开发商、建筑师、以及民众共同构成,每个可以尽其所能维护自己的利益,表达自己的诉求,如果制度保证相互制衡充分协商,理论上大家都能相对满意的结果,但效率低,损失的是时间。

在明主国家,民众的知情和参与权不仅政治正确、而且民众也直接关系大选选票以及市场(商业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因此民众的参与权当然是重点(虽然也是问题重重,不仅是老生常谈的“效率”问题,最头疼的是民众的参与热情、认知能力、受教育程度)。在我们的国情里,几方格局却并非如此格局,所以形成了我们的速度和粗放,对于求精求细的设计师来说在这种环境下,需要付出更多。

2)一些有价值的观点:

——建筑的规划和设计需要解决的核心的问题,是人群贯穿建筑的移动性,环境既可以帮助人们随意选择聚集社交或者躲避人群,确保每个人都有舒适体验,如可灵活搬动的椅子等等——内向的抗拒社交的人群的需求同样值得尊重。

——人是怎样的生物,决定了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建筑形态和细节。举例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人的视力范围是不超过100X100m,超过此范围后,人就会因为无法掌握全面信息不适,所以欧洲的广场面积设计大多不会超过这个范围;又举例人的视角是上小、下大……;此外还有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偏好,在工业空间遗产的改造上,可以将自然景观与其结合,营造有趣、真实和适度的一面。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而言,城市的魅力和凝聚力不应该只体现在繁忙的程度上,城市需要帮人们融入社会活动,借此加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链接和情感纽带。如果城市的公共场所能够被更好地合理利用,吸引到更多的人停下脚步,像流连于欢乐的派对忘记深处何处,这才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

——建筑除了自身的功能和实用性之外,还能够凭借自身艺术性的外观和设计,赋予建筑特殊的有意义,带给市民赏心悦目的体验,扩展市民的想象力、并且凭借独特的设计理念为社区的进步提供驱动力。

 短评

开头动画不错,后来就是听一群人balabala,公交优先,自行车优先等等,所谓的民主,体现在城市规划中,就是听大多数人的啊,也不全对吧?#20220504

8分钟前
  • huyouyou
  • 推荐

设计面对图纸,终究要在现实社会中使用

13分钟前
  • 到底凡人
  • 力荐

对哥本哈根的城市设计理念颇为赞赏!以及,我真喜欢底特律那个说话很直的种菜小哥😆

15分钟前
  • kido🖖🏻
  • 推荐

干货没有多少,但是看了以后还蛮有感触的

16分钟前
  • 上将文丑丑
  • 力荐

行人/自行车/快速巴士道路权,人口,能源,治安…具例:孟买=贫民窟、巴西利亚=纸上完美、智利圣地亚哥=廉房、波哥大=BRT+自行车、哥本哈根=自行车、底特律=坍缩+城市农业、北京=飞速发展、凤凰城=郊区蔓延、Brighton=省电、纽约=高线公园、新奥尔良=灾后重建、里约+开普敦=治安、斯图加特21=新旧冲突…

19分钟前
  • ζωήιδ
  • 还行

道路权;BRT;自行车道;城市退化之后出现的有机菜园;废弃铁道改成高空公园;闹市区的豪华廉租房。很有意思

22分钟前
  • Tao
  • 推荐

简直是业界项目和名人大巡礼 绝对适合课堂推广

27分钟前
  • 糖烘烘
  • 推荐

清熵B站“稍后再看”列表。边做卫生,边松散地刷完。

28分钟前
  • 严冬
  • 推荐

IFC看的too, 之前卖票的信誓旦旦说会满座,结果成了Furman Center的包场。好片子,又给人旅行的冲动,特别是孟买。international urban planners应该会喜欢这个片子,或者不喜欢,因为举的栗子planner都应该很熟,highline, B

30分钟前
  • 杜大队长
  • 推荐

我真的是怀着去学习的态度去看这个纪录片的....结果在讲纽约格林威治的规划那段镜头竟然拍到杰西和巴沙了!!杰西戴了红帽子,巴沙戴了个墨镜,他俩真的就只是路人无意间被镜头捕到!!我估计他俩自己都不知道!我当时整个人都石化了!!我发誓,真的是他们俩!!

32分钟前
  • Iberian
  • 力荐

城市节能很重要,能源浪费太厉害

36分钟前
  • 绿色阳光
  • 推荐

People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see different things in this multidisciplinary topic

40分钟前
  • 绿小草
  • 推荐

城市化的常识:贫民窟自下而上的自演化、交通出行模式面向个人尺度、隔离导致的街区和城市衰落、群众参与规划、民主和分歧、创新。

45分钟前
  • reneryu
  • 力荐

虽然我不见得赞同里面的观点,但是案例都挺有意思的~

46分钟前
  • leoglory
  • 推荐

挺有意思的纪录片,讲述了城市设计的一些粗浅内容。如今设计如上海,东京,孟买这样的超大型城市,难度已经远远超过发展数百年的欧洲城市了,如何保证在功能齐全的前提下提高舒适度,是每个设计师都必然面对的挑战!

49分钟前
  • Riobluemoon
  • 推荐

喜欢elemental的贫民窟改造和波哥大的慢行系统案例,但一个多小时要讲urbanized这件事,总有一种电影刚开了头就结束的感觉:p

53分钟前
  • i
  • 还行

道路权;快速公交,自行车道,高线公园,有机菜园。分散资源挤出人口,还是集中资源满足新移民?社区精神,郊区化。

57分钟前
  • 头头儿
  • 推荐

基本上可已算是城市规划的科普片。

1小时前
  • 遗忘以后
  • 力荐

虽然依旧是个泛泛的城市化入门片,但还蛮喜欢哥本哈根做的一些尝试的,里面也提到我很喜欢的高线公园,底特律城市退化之后出现的有机菜园,智利的参与式设计保障房也还有些意思,选浴缸选热水器的问题。http://open.163.com/movie/2015/9/3/H/MB0JQR6IL

1小时前
  • 女宛心兑
  • 推荐

在看過這部電影之後,也看了一部叫The Humn Scale,後者更完整清楚。但對完全不了解城市設計的人來說,這是一部很好的入門電影。

1小时前
  • Hajim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