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内详

导演:徐欢,张越佳,汪哲,祝捷,王惠,訾瀚,冯雷,王冲霄,潘懿,寇慧文,叶君,丁曼文,孙戈霆,赵文忠,崔宇,汪隆,杨晨

 剧照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2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3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4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5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6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3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4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5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6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7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8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9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05:06

详细剧情

《如果国宝会说话》共100集,分为四季播出,第一季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为拍摄该纪录片,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文物用通 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

 长篇影评

 1 ) 文笔不够,影评都写不出来

看完国家宝藏,慕名找来这个节目,果然好看,五星推荐,真好看,特别好看!

不愧央视出品,高大上。每一集短小精悍,短短的几分钟里信息量特别大,除了主介绍的国宝,还会有这个国宝类似的其他文物及考古发现,很长知识。与国宝相关的内容横跨各国各种文明,纵贯历史上下同类物器的发展演变,从中感受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变迁。

每一集的文案特别美,每一篇都是诗,配合着国宝的展示,美得震撼心灵。听着那些来自6000年前的凝视、8000年前的声音,那些薄如蝉翼的信仰,那些如琢如磨的巧思,那些美轮美奂的工艺,那些厚重远古的气息,不用煽情,自然情动,不用明言,感动满胸。

看完了,想写个评论,想到人家国宝的文案,真是叹息,自己文笔不足,看完了连个像样的评论都写不出。

 2 ) 器物的记述

文物不等于随葬品,这些物件是当时生活的缩影,甚至像商鞅方升记录了变革,开启了一个时代。

文物本身就是情绪意志的具象,不需讲解太多,每一个细节清晰表露,看久了,我们便能自然领会。透过陶土的指印、玉石的刻痕、斑驳的铜锈、闪亮的铭文、飞舞的漆饰、平静的木简、流淌的鎏金、交织的丝线,我们看见民族的荣耀,看见君王的心志,看见贵族对富足生活的珍惜享受,对沟通神明的渴望,看见人们不畏攻伐残酷奋勇向前的热血同时怀着安然于桑田生活的沉着之心。

我们看不到负面的东西,这些器物不会记述困境与失败,但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烦恼与私欲。沉沦、隐忍、争鸣、重生,就要花一番时间去想象了。精美锋利的剑却是由卧薪尝胆的艰辛岁月淬生,极尽纷繁的尊盘可能是一个普通的工匠为孑然一身的贵族设计,华丽精致的纹饰之外是一片百废待兴、休养生息的平和气氛,拙朴粗犷的石雕更是刻录了名将灿烂的一生,丹顶鹤的翅骨被制成骨笛流转生命之音,与人共鸣。

从对斗转星移的凝望、对生命轮回的探寻,到对烂漫天国的畅想、对沟通天地的向往,到宣泄复仇的心志、威加海内的信念,到最终回归温暖生活的平静。相伴这些器物,生活逐渐产生了宽舒的轮廓,并慢慢长成生命的形状。四千年,人性全面觉醒。生命无常,时间偷走了身边的美好,所以有了承载渴望、恒心的器物,伴随人们一步一步撑到无声的终点、静默的起点。黯然中坚守,又是两千年,不强求有人倾听,但不会淡忘,谁都可以去聆听她的心声,记忆都已融入器物的灵魂。

此刻的文物,彼时是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一件手工器物,凝聚了制作者的设计思考,更融入了时代的情绪与哲思。壶身静默,却非无声。岁月的厚重,天地的深邃,金木玉石的气息,彼时人们所思所向,应该再去博物馆里仔细看一看这些器物,才能体会。

 3 ) 您有一条国宝基本信息汇总,请注意查收

第一季《如果国宝会说话》,25件国宝基本信息汇总!

万万没想到,2017年末开始,文博从业者和爱好者的“春天”,终于来了!先是一档“很年轻”的节目《国家宝藏》,集合全国九家博物馆,从近千万件文物中,挑选27件文物,通过前世、今生、未来的三个维度,让我们了解国宝及其背后的故事。2018年伊始,又有《如果国宝会说话》,用一种非常流行、时下的方式,拉近了我们与国宝之间的距离。国宝不再是博物馆展厅里,离我们一玻璃之隔无声器物。他们“会说话”,让我们了解它们精美、优雅、别致的身体,它们背后的历史。

记得自己以前读过一句话,那句话大概意思是:不相信一个人可以同时踏进一条河两次的古希腊人,为什么讲奥德修斯,这个希腊人花十年时间回家的故事。因为,古希腊相信,一个人只有回家之后,才能更好地启程,开始新的征程。

我们如何进步,如何更好地迈向未来,或许只有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过去的历史、文化,我们才能大踏步,迈向未来的征程。

观影体会:

敲黑板,划重点!——妇好墓、曾侯乙墓、郑公大墓、中山王墓,这基本就是一个墓,就填补了国内考古空白的;良渚文化是中国玉文化的代表;三星堆、金沙遗址、古滇文化,与中原文化不同,透露着迷人、鬼魅的气质。

第一季节目单:

第一集《人头壶》 第二集《贾湖骨笛》 第三集《陶鹰鼎》 第四集 《龙山蛋壳黑陶杯》 第五集 《红山玉龙》 第六集 《凌家滩玉版玉龟》 第七集 《良渚玉琮王》 第八集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第九集 《殷墟嵌绿松石甲骨》 第十集 《后母戊鼎》 第十一集 《妇好玉凤》 第十二集 《鸮尊》 第十三集 《利簋》 第十四集 《何尊》 第十五集 《玉组佩》 第十六集 《三星堆青铜人像》 第十七集 《三星堆青铜神树》 第十八集 《太阳神鸟》 第十九集 《大克鼎》 第二十集 《古滇国贮贝器》 第二十一集 《莲鹤方壶》 第二十二集 《曾侯乙尊盘》 第二十三集 《勾践剑》 第二十四集 《错金银铜版兆域图》 第二十五集 《虎符》

第一季文物基本信息:

第一集《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红陶材质;于1953年发现于陕西省洛南县灵口镇焦村遗址。现藏于西安半坡博物馆。

文物描述:人头与壶浑然一体,眉目清秀,鼻梁修长,双目上视,嘴唇上翘,发型以扁平锥刺纹表示,刻画出一个鲜活真实的仰韶文化时期人类面容,人头与壶身结合酷似一个孕妇,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对女性和人类繁衍的重视。会流眼泪的小人儿。

第二集《贾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史前文明,新石器时代、距今7800年~9000年;仙鹤(丹顶鹤)尺骨(翅骨)材质;于1986-87年发现于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现藏于河南博物馆。

敲黑板,划重点了!——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第三集《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 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陶材质。于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描述: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体健硕,双腿粗壮,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鹰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鹰眼圆睁,喙部有力呈钩状,结构简洁,威武雄壮,彰显出一种强大的张力。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紧密结合似背抱状,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文物地位:仰韶文化以精美彩陶而著称,鹰形陶鼎的问世表明此时的人们不但擅长彩绘图案的创作,在造型艺术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文物趣事:发现者曾把陶鹰鼎当做鸡食盆!!!突然觉得发现者家当时的鸡,好高贵!国宝就是自己吃饭的盆而已。

第四集《龙山蛋壳黑陶杯——0.2毫米的精致》 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陶材质;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文物描述:器形分为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还有可以自由活动的小陶丸;下面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质地细腻坚硬。

文物用途:该器形仅见于少数大中型墓葬,极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

文物地位:制作工艺达到了中国古代制陶史上的顶峰。被世界各国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题外话:片中文物管理员在拿出这个陶杯时,这个人都是在微微颤抖的。足见此文物的轻薄,更见古人高超的技艺。拿之前,她就说,不太敢拿陶杯,生怕给毁了!

第五集《红山玉龙——寻龙诀》 红山文化;玉材质;于1971年在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描述:墨绿色玉龙,高26厘米,完整无缺,体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

有4种动物的特征:鹿眼、蛇身、猪鼻、马鬃。

龙背有对钻的单孔,经试验此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第六集《凌家滩玉版玉龟——玉中迷藏》新石器时代、距今4500年;玉材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物描述:看短片,它对玉板上圆孔、刻画的图形,有很简短但又明确的介绍。

文物用途;极可能是迄今所知的中国最古老的占卜用具。

第七集《良渚玉琮王——神之徽章》 良渚文化、新石器时代;玉材质;于1986年在现藏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出土。于浙江省博物馆。

文物描述:玉料外表经浸蚀后呈黄白色,并有紫红色沁,器体呈矮方柱形,中心有一上下垂直相透的圆孔,两端各有一壁形口。外壁分为四节,每两节以四面凹槽为隔界,各以浮雕、阴线刻纹等手法饰一组简化神人纹和两组侧身的神鸟纹;此外,又于四面每条凹槽内的上下各饰一组完整的神人纹。全器共饰八组简化神人纹、十六组神鸟纹和八组完整神人纹,并于各纹饰上间饰云雷纹。

文物地位:此器是迄今所知同类作品汇总、重量最大、纹饰最精美和神人、神鸟最多者,故被称为“玉琮王”。

文物之谜:神人纹,国内学界,还没有统一意见。其实就是大家普遍不太能理解神人纹到底是啥意思?!

题外话:古人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你会掉坑里!你会越来越迷惑!

第八集《镶嵌绿松石铜牌饰——金玉共振》 夏代;铜、绿松石材质;发现于1984年秋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文物描述:为盾牌形,面微突起,它是先铸好牌形框架, 然后有数百枚方、圆或不规则的绿松石粘嵌成突目兽面。 这件牌饰出土于死者胸前,很可能是一件佩戴饰品。

文物地位:是目前发现最早 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可以说他的发现开创了镶嵌铜器的先河。

提示:青铜器是因为埋在地下,发生了化学反应。刚做好的青铜器是金光闪闪的。

第九集《殷墟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柶》 商朝;铜、绿松石材质。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学院考古研究所。

文物描述:最早的王字,像竖放的钺。钺是一种兵器,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王权最大依仗是军权。王字由此而来。

文物地位:我国博物馆现存的唯一一件文字镶嵌绿松石的甲骨。

提示1:商人大概是占卜狂魔!狂魔到商王无事不占,无日不卜,这些龟甲上裂纹的形状,占卜着祭祀、收成、病患、生育等等,而裂纹,就是泄露的天机。并且,泄露的天机就是占卜师最关注的内容,由此判断吉凶。

提示2:中国古人就喜欢绿松石!

此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和氏璧即是绿松石所制。这件与"价值连城"、"完璧归赵"等成语故事直接相关,且被秦始皇制成传国玺的宝物倘若真是绿松石,则可见古人对绿松石的珍视程度。

提示3: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可见,最早的成熟文字。

第十集《后母戊鼎——国之重器》商朝;青铜材质;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描述: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鼎呈长方形。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文物地位: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题外话:我小时候学历史的时候,这个青铜器还叫“司母戊鼎”!等我参加工作,去中国国家博物馆拜访它的时候,它已经改名成“后母戊鼎”了!!特有一种“毁童年”的感觉!

第十一集《妇好玉凤——凤凰传奇》 商朝;玉材质;于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描述:呈黄褐色,晶莹洁净。体扁,侧身回首状。圆眼,喙如鸡,顶部三柱冠相连,短翅微展,长尾自然弯曲,尾翎分开下垂。两翼以剔地阳纹饰翎。背下部有两孔,腰间两侧各有一小圆突,突上有小孔,可系绳佩带,造型优美传神,制作古朴简练,饰剔地阳纹,在商代玉器中罕见。

第十二集《鸮尊——一只猫头鹰的待遇》商朝;青铜材质;于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描述:妇好墓同出两件,整体做站立鸮形,头微昂,面朝天,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双足与尾构成3个支撑点,使鴞形尊体稳稳地站住。头后为器口,盖面铸站立状的鸟,此尊整体以雷纹衬地,通体遍布十几种形状各异的动物形象。口内有铭文,为“妇好”二字。此鴞尊,造型雄奇,花纹绚丽,既是实用器,又是极好的艺术品,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提示1:尊为古代盛酒器。铜尊,最早见于商代。

提示2:鸮,俗称猫头鹰。古代人崇拜的神鸟。

提示3:《诗经.商颂.玄鸟》中所说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所以,商朝人更喜欢猫头鹰吧!于是,商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

第十三集《利簋——刻下商周的界碑》西周早期;青铜材质;于1976年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描述: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文物用途: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

文物地位: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澄清了以往关于武王伐纣具体日期疑惑意外,还证实了古籍中所载的“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的正确记载。让3000年前,发生的历史事件,精确到日。

第十四集《何尊——这里有中国》西周;青铜材质;于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出土。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文物描述: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记述的是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

文物地位:1.铭文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2.还是第一个出现“德”字的器物。

第十五集《玉组佩——把世界戴在身上》 西周;玉材质;于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文物描述:由玉璜、玉珩、冲牙、玉管、料珠、玛瑙管组成,共计204件,以45件玉璜为主体,是迄今见到的组佩中玉璜最多者。

玉饰上的纹饰精雕细琢,有双龙纹、双首鸟纹、人龙合体纹等,其下端2件玉雁更是晶莹剔透,昂首展翅。

提示:组佩又名“杂佩”、“佩玉”,专指周秦之际盛行的由多件玉器串联组成的悬于身上的佩饰玉,是国君或高级贵族区别贵贱、等级的标志和象征。

题外话:这组玉佩是从在墓主人身上头铺到脚的!有这样一组玉组佩,我觉得可以横着走了!

第十六集《三星堆青铜人像——人性的光辉》 商中期;铜、金材质;于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文物地位:三星堆的青铜雕像群是一批受人顶礼膜拜的权威、偶像,既象征着天神、地祇、祖先神等,也代表着国王及巫师一类世俗领袖或精神领袖,表现出古蜀国人神合一、政教合一的社会形态和群体关系。

第十七集《三星堆青铜神树——生命之树》 夏朝晚期;青铜材质;于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文物描述:共有八棵。其中一号大神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有三层枝叶,每层有三根树枝,树枝的花果或上翘,或下垂。三根上翘树枝的花果上都站立着一只鸟,鸟共九只(即太阳神鸟)。

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二号大神树的一旁,同样有一条蜿蜒盘桓的龙,神树与神龙的一体形象,使神树显示出非凡的魅力与深厚的象征意义。

文物传奇:发掘出土时,这些神树已经碎得跟“瓦片”一样,考古团队用了10年,其中完成神树主要的整体面貌花费了8年,剩下两年是做完善工作,才修复好神树。

第十八集《太阳神鸟金箔——照耀古今的光芒》 古蜀国;金材质;现藏于金沙遗址博物馆。

文物描述: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

线条简练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强烈的动感,富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和极大的想象空间。

第十九集《大克鼎——一本打开的青铜之书》 西周;青铜材质;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在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文物描述: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

文物地位:大克鼎铭文的格式、体例,以及铸刻方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西周晚期具有代表性的金文字体之一。

提示:铭文很重要,几乎所有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很重要!因为,铭文一是文字、语言成型的证明;二是对政治、历史、文化等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十集《古滇国贮贝器——走下神坛的牛虎》 古滇国、战国;青铜材质;于1972年在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遗址第24号墓坑中发掘出来。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文物描述:以一头体壮的大牛为主体,牛四脚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椭圆形的案盘面,一只猛虎扑于牛尾,四爪紧蹬于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视眈眈于案盘面。大牛腹下立一条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寓意了大牛牺牲自己对小牛犊的保护。

提示1:案又称“俎”,是中国古代一种放置肉祭品的礼器。

提示2:牛牲居祭祀“三牲”中首位。

提示3:虎在滇文化中具崇高地位,常立于滇人祭祀的铜柱顶端,为崇拜之对象。

第二十一集《莲鹤方壶——莲花怒放,仙鹤欲飞》 春秋;青铜材质;于1923年在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文物描述:壶身为扁方体,壶的腹部装饰着蟠龙纹,龙角竖立。 壶体四面还各装饰有一只神兽,兽角弯曲,肩生双翼,长尾上卷。圈足下有两条卷尾兽,身作鳞纹,头转向外侧,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卷尾兽和壶体上装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互相呼应。

壶盖被铸造成莲花瓣的形状,一圈肥硕的双层花瓣向四周张开,花瓣上布满镂空的小孔。莲瓣的中央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小盖,上面有一只仙鹤站在花瓣中央,仙鹤似乎在昂首振翅,正在翘首望着远方,造型灵动。

第二十二集《曾侯乙尊盘——复刻传奇》 战国早期;青铜材质;于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文物描述: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颈部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铜盘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盘内底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

文物制造:尊盘通体用陶范浑铸而成,尊足等附件为另行铸造,然后用铅锡合金与尊体焊在一起。尊颈附饰是由繁复而有序的镂空纹样构成,属于熔模铸件。

其出土时尊置于盘上拆开来是两件器物。

第二十三集《勾践剑——胜者为王》春秋;青铜材质;于1965年湖北省江陵县望山一号墓。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文物描述: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制工精美,显示出铸剑师的卓越技艺。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

提示:建议与吴王夫差矛共同欣赏。

第二十四集《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战国黑科技》 战国;青铜、金、银材质。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文物描述:图文用金银镶嵌,铜版背面中部有一对铺首,正面为中山王、后陵园的平面设计图。陵园包括三座大墓、两座中墓的名称、大小以及四座宫室、内宫垣、中官垣的尺寸、距离。铜版上还记述了中山王颁布修建陵园的诏令。

文物地位:是迄今为止世界现存最早的建筑设计平面图。在地图史上比外国最早的罗马帝国时代的地图还要早600年。

第二十五集《虎符——执于掌心间的千军万马》 青铜、金、银材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文物描述:虎符都由左右两半组成,君主和将军各执一半,左右符的背面各有榫卯, 一一对应,符到则君到,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合在一起,才能发兵。这就是“符合”一词的来历。

文物地位:现存于世的只有三个。阳陵虎符、杜虎符和新郪虎符。

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杜虎符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

提示1:古代朝廷传达命令的凭证除了“符”,还有“节”。

提示2:铜节分舟节和车节两种,相当于现在的交通运输通行证。用时双方各持一半,合节验证无讹才发生效力。

提示3: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鄂君启铜节,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交通免税凭证。

提示4:秦符文字多错金,汉符文字多错银。

注:文物描述基本是百度百科摘抄汇总的,文物描述我自己的话,既不精炼,也不准确。

 4 ) 第一季各集文物打卡清单

第1集 《人头壶》

人头壶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6000-6500年前) 西安半坡博物馆

第2集 《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 新石器时代河南贾湖遗址(7800-9000年前) 河南博物院

第3集 《陶鹰鼎》

陶鹰鼎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6000年前) 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4集 《龙山蛋壳黑陶杯》

龙山蛋壳黑陶杯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4000-4600年前)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第5集 《红山玉龙》

红山玉龙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3000-5000年前) 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馆

玉龙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6集 《凌家滩玉版玉龟》

凌家滩玉版玉龟 新石器时代安徽凌家滩遗址 故宫博物院

第7集 《良渚玉琮王》

良渚玉琮王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5000年前) 浙江省博物馆

第8集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二里头文化(3500年前) 洛阳博物馆

宰丰骨匕 商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

乳钉纹铜爵 二里头文化(3500年前) 洛阳博物馆

绿松石龙形器 二里头文化(3500年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第9集 《殷墟嵌绿松石甲骨》

殷墟嵌绿松石甲骨 商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第10集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 商代(3900年前) 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11集 《妇好玉凤》

妇好玉凤 商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第12集 《鸮樽》

鸮樽 商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

第13集 《利簋》

利簋 西周 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14集 《何尊》

何尊 西周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第15集 《玉组佩》

玉组佩 西周 山西博物院

玉琮 新石器时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组佩 西周 晋国博物馆

玉配饰 西周 山西博物院

第16集 《三星堆青铜人像》

青铜人头像 3000-5000年前 三星堆博物馆

第17集 《三星堆青铜神树》

三星堆青铜神树 3000-5000年前 三星堆博物馆

二号大型青铜神树底座 3000-5000年前 三星堆博物馆

第18集 《太阳神鸟金箔》

太阳神鸟金箔 商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第19集 《大克鼎》

大克鼎 西周孝王时代 上海博物馆

战国商鞅方升 战国中期 上海博物馆

第20集 《古滇国贮贝器》

牛虎铜案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云南省博物馆

二牛搏虎贮贝器 西汉(公元前208-公元前8年) 云南省博物馆

第21集 《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 春秋 河南博物院

青釉仰覆莲花尊 北朝 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22集 《曾侯乙尊盘》

曾侯乙尊盘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

第23集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 春秋 湖北省博物馆

第24集 《错金银铜板兆域图》

错金银铜板兆域图 战国 河北博物院

第25集 《虎符》

虎符 秦 中国国家博物馆

杜虎符 战国 陕西历史博物馆

鄂君启铜节 战国 安徽省博物馆

 5 ) 《国宝》一季解说词

一季解说词笔记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602537/ 二季解说词笔记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605284/

三季解说词笔记

//movie.douban.com/review/12672069/

=======

1.六千年过去了,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2.穿行在古笛孔洞之前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3.今天的我们,总感叹生活太快,时间不够用时。六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教给我们,如何与时间融合,如何与时间不较劲。

4.工艺的背后,件件都保函着信仰与尊崇。

用规范化的系统,与工艺极致的器物,来表现祭祀中虚幻的礼,这是权利与等级的诉求。

5.五千年的风,早已止息,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

看的清澈与透明,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

这块玉,成为我们身体,延伸到空中的部分,在时光中飞翔,起舞。

6.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高峰,却是一个,被低估了的史前文明。

7.它是驾驭神兽的天神,还是神兽化身的人形。兽与人,究竟是不同的神,还是同一个神的不同面像。

这双眼睛,穿越五千年注视着我们,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深处。

8.在烈火中范铸的贵金属,青铜,镶嵌本土崇尚的玉石,绿松石。金玉共振的局面,开启了东亚的青铜时代。

它们沉默无语,它们无需言语,这双曾经见证过,中国最早的王朝的眼睛,依然看着人来人往,星辰轮转。

9.(文字高萌:)

裂纹,就是泄露的天机。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可见,最早的成熟文字。有了甲骨文,中华民族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经过演变传承,从祖先的心里,流传到我们的指间。从此,从个体到族群,所以的情感,知识,思想,经验,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塑造与传扬。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那捺,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10.殷商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不妨猜想,方鼎盛(cheng)谷物以祭地,圆鼎则盛 (cheng) 肉以祭天。

鼎所在之处,有了特别的名词,叫做鼎立。

鼎中的王者,后母戊,封印着商代密码,与故事的国之重器,今天,却无言自威,呈现着辉煌与强大。

11.妇好的玉凤,恰似她优美的风姿,定格在历史的风景线上,为后人所景仰。

12.古希腊人崇拜猫头鹰,作为可以在,夜间捕猎的鸟儿,猫头鹰在黑暗中,看清真相,在混乱中理清思维,或许这就是猫头鹰,被赋予了智慧象征的原因。

猫头鹰,就是那个猫头鹰,但是人心,变了好多回了。

13.自此后的三千年,“礼乐”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中华民族自誉的“礼乐之邦”,也由此而来。

对于一个并不从事学术研究的,普通人来说。欣喜的不仅是,了解到商周更迭的年份,更是拜千年不断的文字所赐,通过一件文物,三十几个字,居然能和,三多年前的祖先们交流。而簋(gui)的上半部分形状,被现代人用的碗沿袭下来,依然作为食器盛(cheng)放谷物,被我们捧在手掌,也捧在心上。

14.

宅兹中国

大意:居住在天下中央。

宅于成周

大意:居住在成周。

这些写给祖先的字迹,更像是写给数千年后,十三亿中国人的信。三千年历史演进,朝代更替,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予了,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直到清末,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

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链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

15.(文案最牛掰的一集:)

我和时光一起行走,穿着我的绳子已经腐朽,我的二百零四块碎片,被光线连接,二百零四个不同的象征,串接成闪光的句子,在身体上被佩戴成段落,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龙的鳞片,和大雁的羽毛,振翅在同样的天空,鱼的沧海和蚕的桑田,被同一根绳子,以一指相间,两条龙的缠绕,龙和凤的合体,龙的身体和人的头,人们把见到,和想象到的生命,浓缩成玉片,它们入海,通天,慢慢汇聚在同一个地方,汇聚到一个人的身体上。

16.然而,在三星堆的祭祀坑中,始终没有发现,用于祭祀的人牲,更不见一件兵器,这些长相冰冷的,古蜀人,拥有着,超越时代的人性光辉,这也许,是他们强大的原因,或许,也是他们消亡的种子。与他们对视,那些超越语言的心动,也许就是隐藏在,我们生命里的谜底,我们是人,我们站在这里,也站在地球上。

17.这些,也许超越了,他们日常可见的形象,成为符号,成为,去过另一个维度,和时空的神秘力量。

历史,文明,想象,似乎都是以一种相同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这种链接方式,就如同树状结构,树立天地,生命之树,成为人类,一个古老的象征。

18.这些财富并非献给人,而是献给自然的。当人类逐渐远离了,神巫世界,再也无法破译,太阳神鸟金箔的,真正含义。

太阳神鸟,20克黄金里的宇宙,在这0.02厘米厚度,记录的宇宙时光里,我们,如一粒微尘般存在。

19.然而,它的价值,并非由于巨大的体量,或者古朴的造型,而是藏在内壁上,这些神秘的文字,它们,将引领我们阅读周朝。

大克鼎的内壁,铸有金文290个字,这些字迹,让久远的年代,逐渐清晰起来。

在铭文的最后,克再三祈愿,天子的美意,祖先的恩泽,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远享用。

20.死亡中,孕育着新生,生命是在不断地代谢,这是对生命的赞美,对繁衍的渴望,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如此深沉的情感,如此抽象的思考,表现的质朴,狂野。

21.它已经数千年,不曾盛(cheng)酒,但依然盛满,时光之酒的狂野,迷醉了此刻。

把青铜器打扮的恐怖吓人,以展示,所有者的威严和地位。

制造莲鹤方壶的工匠,将荷花盛开在青铜器上,凝重,得以盛开成一种轻盈。

新与旧,在一个壶体上融合,这也预示着,脱胎于,老成持重的西周,经历大变革的东周,正在开始一场盛放,它展翅欲飞,抬头仰望着,此后两千年,中国的天空。

22.(这集跪着看就对了,绝对买不起的周边系列:)

23.剑被誉为百刃之君,是誉因为他最适合,一击刺杀。

一名伟大的剑客,只有把剑深藏在怀中,隐忍等待,当足够靠近,敌人的瞬间,突然出击,刺出那,决定胜负的一剑,以小博大,不欺老幼,善于忍耐,这既是剑的品格,也是君子的信仰。

视剑为生命的君子,从不在弱者面前,耀武扬威,当利剑出鞘的一瞬,即使是万乘(sheng)之主,也会惊慌失措。

当他手握宝剑,登上诸侯会盟的王座,他知道,所有的忍耐,都是值得的,千军万马在高呼万岁,一生的死敌,已成为冢中枯骨,作为天下,最有权利的男人,他的佩剑,当然要足够炫酷,才能震慑住,蠢蠢欲动的诸侯们。

24.也许璺(玉改昔)(cuo)身处战乱,戎马一生,才格外渴望一座井然有序的陵墓。身后能在寝宫中,获得祥和与安息。

25. (信陵君出场:)

虎符,意味着军权,见符即见君。

兵符即合,万马齐发。

虎符,成为扭转国家生死存亡的拐点。

大意是,兵甲之符,右符在君王手中,左符在驻扎地的将军手中。调动军队时,君王都会派人持右符去驻地,与将军手中的左符符合,将军才能出兵。

 6 ) 如果国宝会说话

1.人头壶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 2.贾湖骨笛 早期的骨笛,可能只是为了模仿鸟叫吸引猎物,慢慢的狩猎欢庆让这些骨笛变成乐器,再后来人们的审美不断升级,人们开始需要越来越复杂的乐音。 穿行在贾湖骨笛孔洞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心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六千年的时空流转,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3.陶鹰鼎 陶醉了六千年 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他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制陶如塑人,在经过这些磨难之后,陶土变成了器,完成涅槃,变成神态各异的样子。 5.红山玉龙 五千年的风早已止息,而他仍然保持在风中的姿态。古朴 稚拙 简约 厚重 7.良渚玉琮 谁能读懂这双眼睛,它仿佛从人类古老而幽暗的意识深处穿越而来,无声诉说着先民的爱,恐惧与信仰。 8.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他们沉默无语,他们无需言语,这双曾经见证过中国最早王朝的眼睛 依然看着星辰流转,人来人往 10.后母戊鼎 鼎所在之处,也有了特别的动词,叫做鼎立,大地也一定感受到了那不一样的分量。鼎也逐渐成为了象征国家地位与权利的传国重器,问鼎,鼎盛,一言九鼎等成为庄严 ,尊贵的指代。鼎中的王者,后母戊,封印着商代密码与故事的国之重器,今天却无言自威,呈现着恢宏,与强大。 11.妇好玉凤 商王武丁王后,爱武妆也爱红妆的双面佳人, 堪称完美世界的典范 12.鸮尊 猫头鹰盛酒器 黑暗中看清真相,混乱中理清思维 13.利簋 武王伐纣时间 14.何尊 宅兹中国,(居住在天下中央)

方寸之间,看到了埋藏千年的谜底。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 三千年历史演进,朝代更替,中国一词从政治中心,地理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予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直到清末, 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 15.玉组佩 把世界戴在身上 你现在看到的我,来自三千年前的西周,我在地下行走了三千年。我和时光一起行走,穿着我的绳子已经腐朽。我的二百零四块碎片,被光线连接,二百零四个不同的象征,串接成闪光的句子。在身体上被佩戴成段落,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 21莲鹤方壶 他已经数千年不曾盛酒,但是依然盛满时光之酒的旷野,迷醉了此刻。 汉代以来,青铜器逐渐为铁器,漆器所取代。 22.曾侯乙尊盘 失蜡法 23.越王勾践剑 生命是一片战场,战士都渴望胜利,因为失败的代价,难以忍受 剑被誉为百刃之君,是因为他最适合一击刺杀,它不像长矛那样远离敌人,也不像刀那样挥砍自如,更不像棍棒那样殴打弱者,一名伟大的剑客,只有把剑深藏在怀中,隐忍等待,当足够靠近敌人的瞬间,突然出击,刺出那决定胜负的一箭,以小搏大,不欺老幼,这既是剑的品格,也是君子的信仰。

第二季

鹰顶金冠饰 正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在于一个又一个对手的对峙与融合中,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之后,中华民族强大的包容力逐渐被唤醒,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你好,我的对手。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 春秋战国,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思想飞扬的年代 ,几百年间,群雄并起 ,战乱频繁。而这之前的西周,却一直处于礼乐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壶身静默,却非无声。 4.人物御龙帛画 据说,些cuo是远古时代巫音的残存, 楚人认为人死后,魄往下沉,魂往上飘,因此把帛画藏在棺椁的夹层中,游魂识别墓主人形象,就会归来,完成升仙之旅 6. 跪射俑:帝国的镜像 地平面,是神秘的镜子。镜面上,是巍峨而沉默的陵墓;镜面下,帝国的时间仍在行走。1974年,大地之镜的尘埃被意外触动,深埋在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赫然面世。秦军集结在京畿,面对东方。三座相邻的坑穴中,容纳着超过7000尊与真人同样大小的陶俑,仿佛镜中折射的帝国。在地下的疆场,我们与史书描写的骁勇秦人面面相觑。 秦始皇陵兵马俑2号坑东段的阵型前锋出土了160尊跪射俑。他们头挽发髻,身披铠甲,持握弓箭的双手置于腰间,眼睛注视正前方,面容铁一般冷静。身居射手队列的这位男子,属于大秦战士中爵位最低的一员,也是帝国万千勇儿的缩影。他的头,背挺直,两腿纵向交叉。从侧面看,左膝,右膝,右足三点之间构成稳固的三角。这种姿势重心稳,目标小,利于攻防,大概是当时射击训练的最高标准。靠近观察可以发现射手胸腹的甲片上片叠压下片,肩部和腰下则相反。铠甲的设计细节,贴合人体的曲线,满足了活动和攻击的需要。支撑全身的右脚鞋底翻起,脚尖和后跟针线更加密集,增强了鞋子的韧性。足弓处针线疏朗,便于屈伸。动作, 铠甲, 衣着,陶俑对于帝国战士的复刻,逼近真实。而五官,须发,掌纹等体貌的严谨处理,又赋予了他肌肤的温度。出土时,陶俑脸部和周身织物还留有色彩。面目如生,须发毕现,全无冥界的阴翳。虚拟的将士,不仅颜值尽显,而且暗藏热血。 星辰旋转天穹,山河蔓延大地,人为重现的镜像拥有扭曲时间的魔力。 镜子之外,肉身已经逝去;镜子中,士兵却被赋予恒久的人格和生命。 他们抵御住时间腐朽万物的力量,屹立在今人眼前。 地面上的秦朝已经画上句号,大地之下的时间在坑穴的隧道中自我延伸。 这里的帝国没有终点,战士们等待着帝王的号令,随时准备重返战场。 9.里耶秦简 在正史之中 对秦朝行政制度还有社会生活的记载,不足千字,而里耶秦简用近二十万个字为我们描绘了将近三万七千多个从前,这如同复活了秦朝的一个细胞,进而复活了一个时代的生命气息。那时的小厉与平民仍存于尺牍,可以阅读可以理解可以想象,可以在尺牍之间看到那些被秦时明月照耀过的生命与时光。 10.五星出东方锦护臂 大地的经纬 ,纵横交叠 ,标识出山川和城市。坐标连接,足迹踏成道路,示意来处,遥指去向。来自东方和西方的风,在每一个路口相遇。 世界文明犹如缤纷多彩的丝线,广袤河山仿佛从未停止的织机,在东风与西风的吹拂下,编织至今,经与纬,线与路,古与今,在沙海古道上,我们看到了你,也遇见了自己 《史记·天宫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16.长信宫灯 1 看见这盏灯,仿佛能够看见被它照亮的时代 2 两千余年余年,他未曾挪动,却从西汉启程,带来遥远的一束光明,她为灯而生,两手持握灯盏向前投射光亮,身体是烟尘的容器,想象着她的温度,如同感知到久远的温暖,光阴长短如灯火明灭 3 控制光亮,这寻常的需求,被创造出超凡的精致,在灯盏明灭,烟雾婉转中,我们见证前人的心意与考量,时间似光,生命如烛长信宫灯带来灵动的光亮 21.错金铜博山炉 1 良工巧匠这种充满不确定的视觉处理留给了后世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仿佛能将整个世界变成他的留白。 2 烟云溢出孔隙,慢慢地博山炉被造了境,线条粗硬的动物,因烟云而跃然,金色的云纹,因烟云而延伸,炉中虽无仙人却显祥瑞,此时博山炉不再是香炉,而是视觉与气味共同塑造的,微缩的海上仙山 3在山水意象通过卷轴绘画,给人们带来想象之前,汉代的无名工匠们,已将山的神秘,借以3d气思维表达,他们通过一处柱青烟,连接两千年后的观者 4 时间精密的地计算着,生命起灭的轨迹,烟云计算着万物呈现的,声 色 形,计算着从这头到那头,一念的距离 22.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 不同于汉代人纯粹直接的表达方式,深宫里的爱情誓言,被这带钩普通的外表完全隐藏,万人之上的国王,独宠一人,只求两人之间的私语常系腰间 这伟大的盛世,同时包容过隐秘和张扬,或许在另一种意义上实现了“未央”和“毋忘”的,是中华民族,对汉文明的情感延续/汉代人的吉祥语也是历朝历代的人们共同的期盼,在现代生活中,仍然被沿用下来穿越千年还透着微光,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敢说 敢当,就当此生此世是梦一场,忠于内心,活得敞亮 与天毋极,与地相长,怡乐未央,长毋相忘

 7 ) 一件国宝一句话

1.人头壶:当我们凝望这最初的凝望…… 2.贾湖骨笛:当时风动,此时心动。 3.陶鹰鼎:颇具现代的气质,那就是萌萌的。 4.龙山蛋壳黑陶杯:由随性到严格的工艺程序,预示着人类社会新的秩序慢慢形成。 5.红山玉龙:龙的形象,回归到蜷体的玦,仿佛婴儿蜷缩在母体的形象…是生命的开始,也是文明的开始。 6.凌家滩玉版玉龟:洛书,八角星 7.良渚玉琮王:神人兽面像,究竟是神人驾驭着兽,还是兽幻化成人形。 8.镶嵌绿松石铜牌饰(二里头文化):金玉共振的局面,开启了东亚的青铜时代。 9.殷墟嵌绿松石甲骨: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10.后母戊鼎:地为方,为阴,象征着万物之母。 11.妇好玉凤:作为王后和武将,她坚若青铜;作为妻子和母亲,她温润如玉。 12.鸮尊:从高贵到不详再到呆萌,猫头鹰还是那个猫头鹰,但人心已经变过好几回了。 13.利簋:精确地计算出武王伐纣发生于公园前1046年1月20日……

14.何尊:“宅兹中国”…这些写给祖先的文字,更像数千年后写给十三亿中国人的信。

15.玉佩组:当时的人们认为,将天地万物穿戴在身上,让亿万年生命的玉和数十年生命的人互相给予,就是人对天地万物之爱的表达。

16.三星堆青铜人像:这些长相冰冷的古蜀人,拥有着超越时代的人性光辉,这也许是他们强大的原因,也许是他们消亡的种子。

17.三星堆青铜神树:历史,文明,想象,似乎都是以一种相同的方式连接起来的,就如同树状结构。

18.太阳神鸟:20克黄金里的宇宙,在这0.02厘米厚度记录的宇宙时光里,我们只是一粒微尘。

19.大克鼎:但永远只是一个美好的期盼……直到1890年……人们才知道,两千多年前有一个叫做克的男人……

20.古滇国贮贝器:几百年间,那位胆战心惊乞求神灵保佑的滇王,他的后代已经成长为自信高傲的君王。

21.莲鶴方壶:将荷花铸造在青铜器上,凝重盛开出轻盈。

22.曾侯乙尊盘:失蜡法

23.越王勾践剑

24.错金银铜版兆域图

25.虎符:符合的校验逻辑,已经根植于人类活动的角角落落,守护着现代社会的秩序。

 短评

刚在央九看完前五集,都是新石器时期的宝物,通俗易懂,喜欢博物馆的我看这个节目简直激动的哭粗来,点一万个赞。第一季25集,完全不够看,文案和旁白特别好,通俗易懂又诙谐幽默,把枯燥的文物都讲活了,看完后好想去每一个博物馆亲眼看看

2分钟前
  • 带刺的黑玫瑰99
  • 力荐

抄袭往往是这几年国综最大的诟病,从国家宝藏开始,央视爸爸分分钟教你如何做人,让人抄都抄不好,这才是中国该有的综艺!

7分钟前
  • 丿SinceJanuary
  • 力荐

我认为这个比国家宝藏强太多。好在哪里,一个是它把中国历史文明的放在了一个全人类的角度去探讨,人类的惆怅人类最初的凝望与呼唤。我认为这就“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越是历史悠久到千年的文物就越是值得思考探索人类繁衍生存至今的奥秘,而不是一场爱国狂欢。文案,有深度不较劲不瞎几把吹。满分

11分钟前
  • amber
  • 力荐

短和接地气儿是最喜欢的亮点,非常适合碎片时间观看,文案和BGM卖萌,但煽情起来也不手软,科普做得生动好玩,而且很多时候都不再局限于民族和我国。尤其是镜头下那些精美小巧的国宝,对去博物馆隔着玻璃只能看个轮廓的爱好者来说是福利。

16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现今尊之为文物者,如同架设在时间隧道一端之大大小小的透镜,从中可以窥测到活的古史,还能看见某些重大事件的细节、特殊技艺的妙谛,和不因岁月流逝而消褪的美的闪光。

21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比国家宝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24分钟前
  • 最上川
  • 力荐

又可爱又美丽,可爱体现在国宝们的形态,美丽体现在时间本身凝结成的壮秀以及解说文案的优美简洁又不失深度。没有广告,没有明星,五分钟一集的形式短小精悍,上下五千年的时间停留在遍布全国各地的各个器物里,这大概已经是我能想象到的最完美文物纪录片了。

25分钟前
  • Alien
  • 力荐

旧时堂前王谢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殷墟嵌绿松石兽骨纪录了王的一次狩猎。商王无事不占,无日不卜。龟甲的裂纹泄露了天机,不想如此天机几千年后却昭昭天下,这种王的日常,真基be好看,就爱看这种片子,仿佛乘上了时光机

29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力荐

文物,终于活起来了~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等待着倾听的故事

32分钟前
  • Aurora未央
  • 力荐

一百昏一百昏!!!!为我央妈疯狂打call!!!!!中国这么多国宝文物,拍他个千八百集的

36分钟前
  • Roseanne
  • 力荐

人头壶、贾湖骨笛、陶鹰鼎、龙山蛋壳黑陶杯、红山玉龙、凌家滩玉版玉龟、良渚玉琮王、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殷墟嵌绿松石甲骨、后母戊鼎、妇好玉凤、鸮尊、利簋、何尊、玉组佩、三星堆青铜人、三星堆青铜神树、太阳神鸟金箔、大克鼎、古滇国贮贝器、莲鹤方壶、曾侯乙尊盘、越王勾践剑、错金银铜版兆域图、虎符。

38分钟前
  • Neroat
  • 力荐

用亲切俏皮的风格去解读深沉厚重的国宝,在轻松中追逐历史的踪迹,感受时光的力量。从没想过一部关于国宝的纪录片会是这样的画风,而且5分钟一个故事的安排也让零碎时间有了寄托,期待下一季。

39分钟前
  • 小舞舞
  • 推荐

先导片最逗逼,堪比抖音。正是内容里也是各种段子手,旁白解说的声音也是超正点,印象最深的那集猫头鹰鴞尊的解说更是让我爱上一个未曾谋面的声音😄以及最炫美瞳太阳神鸟金箔那一集,只能说wow的天,今人技术是牛逼了,可是想象力还是不及老祖宗

40分钟前
  • Miss Lucky
  • 力荐

这才是我们自己的节目,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沧海桑田,恰如你容颜。央视,多多做这样的节目吧!

41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力荐

每集5分钟,有时觉得很急迫的就终止了,有时又觉得无用的废话很多。背景音乐有时很不对味。记得有一集里,听出了哈利.波特魔法师之类的音乐,实在不合适啊...3.5星,鼓励

43分钟前
  • bugz
  • 推荐

短小、精致、厚重,竟然这般温润。这文案写成了诗。9.5

45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六千年的时空流转,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47分钟前
  • Claudia
  • 力荐

《如果国宝会说话》,因为此片名而让 Panda 惦记已久,也因最近念起,索性在豆瓣标记看过的第11111个影视条目就决定是你了。—— 25集先后接连看毕,有一种跟随着纪录片穿越历史时空的奇妙观感。——「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我今天没给人打电话或发语音呀?他/她咋会收到我的留言?」

5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文案逆天。国宝美哭。

51分钟前
  • Eigagann🇨🇳
  • 力荐

假如胖胖腿 萌萌哒的 陶鹰鼎会说话:老子超凶!

55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