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力量

记录片大陆2017

主演:肖东发,江晓原,孔祥林,杨敬年

导演:夏骏

播放地址

 剧照

读书的力量 剧照 NO.1
更新时间:2024-03-01 15:13

详细剧情

  该片拍制历时三年,几经修改打磨。头三集动用了来自多个国家的演员,参与再现东西方文明史中那些文明巨人的著作形成或影响历史的伟大故事,同时使用大量动画来力求生动表现读书与文明史的深刻关联。第四集通过钱镠家族、翁同龢家族、蒲松龄传奇等,揭示人生的高度与读书之间的关联,读书的祖传家训具有启示教益价值。第五集则展现了全民阅读在中国的实践历程,及对社会产生的深远文化影响。

 长篇影评

 1 ) ?纪录片「读书的力量」

|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其代表作《江村经济》成为国际人类学的经典之作。他的祖母告知他要“敬惜字纸”。

|阴山岩画:中国早期北方游牧民族对生活的记载。类似的还有

法国🔹韦泽尔峡谷洞穴群

挪威🔹阿尔塔岩刻

南非🔹德拉肯斯山公园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

阿根廷🔹诺斯马洛斯岩画

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

哈萨克斯坦🔹泰姆格里考古景观岩刻

|仓颉:黄帝的史官,结绳记事已经不能满足,选择仿造鸟的脚印创造文字。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楔形文字———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1899秋,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观察到他治疗疟疾的一味药———“龙骨”上有刻字符。

✈️发现甲骨文的河南省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我要去!!!)

|蔡伦:造纸,后来由于佛教的传播,形成了雕版印刷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国内当时没有真正普及)

|第一个安葬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

|蒲松龄:柳泉居士

|钱镠(liu2)的《钱氏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钱玄同、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都是其后辈)

✈️浙江宁波市区天一阁———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原为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



 2 ) 读书的力量

除了甲骨 钟鼎和竹简 中国的古人还曾使用过价格昂贵的帛书 锦书来记录文字

而在两河流域 苏美尔人曾经用泥板 黏土记录了两河文明的成果

在古希腊 罗马 则是通过纸莎草 羊皮书来书写历史

而在古代印度 人们常常采用多罗树的树叶作为书写文字的载体 这种树叶也就是所谓的“贝叶”

——文明根脉

1949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的概念。

他认为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在北纬30度上下,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

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

古印度有释迦牟尼

中国则有孔子、老子等先秦诸子

轴心时代的标志,除了文化宗师的出现和终极关怀的觉醒之外,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那些规定了几大文明走向的伟大书籍横空出世。

——精神底色

就像那个天空上乌云密布的时候,大家觉得这个思想非常混杂混乱,找不到一束闪电把这个黑暗冲破,书籍,往往我觉得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它有的时候会点燃人的思想的那种火花,它在传播一种思想,而这种思想有的时候,它是非常之巨大的。

书籍有的时候就是,我们找不到路的时候,一片黑的时候,一本书,它的一个思想,它就会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这种前进的方向。

——韩鹏杰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大量的现代思想和文化,正是以书籍为载体的广为传播,才催生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改变古老神州的沧桑巨变。厚重的历史之轮终被这些看似柔软轻薄的书页撬动,推进,继而滚滚向前,摧枯拉朽。

——历史之轮

“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

——翁同龢

当知识爆炸的时候,我们怎么解决“博”和“精”的问题,怎么不被外在的知识裹挟着淹没着,怎么还能够有一个主体的“我”在,成为“我”要来读。我想,这是今后一段时间,大家的一个共同的任务。

——陈洪 南开大学教授

 3 ) 读后感

看久了英文版的纪录片后突然很想看中文版的纪录片,就随意找了一个央视出品的《读书的力量》,一边收拾冬装一边听纪录片,感慨万分。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现在习以为常的阅读方式,经过了上千年的变化,这其中每一次变化的辛酸,只有当事人才能懂。古代仓颉受命,创造文字,引起极大的反响。到竹简读书时,说是学富五车,读书人也是体力活,更让人感受到读书的“力量”(重量);蔡伦纸改变了读书的方式,让读书更加便捷。从第一集到第五级,我印象最深的有三处:

1. 钱氏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钱氏家族历代传承着这个家训(虽然可能现代人继承的不是很好),但是当看到钱氏后代家族年轻的一代系着红领巾朗读者家训的内容时,还是让人热泪盈眶。如果家族的人一直一直继承着这个优良传统,该是多么大成就呀!

2. 乡村图书馆的建立。湖北乡村的农民竟然能为了保护书竟然大龄之年,冒雨保护书籍。因为乡村外出打工的人比较多,所以他将阅读的习惯和阅读分享推广到其他村。虽然建立图书馆很艰难,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得到了国家的资助,提供读物。这让我也想到了《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第一集里的喇嘛建立图书馆后,让很多孩子爱上了学习,这个力量是无穷的。

3. 全民阅读的推广。随着杭州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武汉地铁站移动图书馆的建立,阅读变得越来越便捷了,实属是非常方便的。

看完不禁思考,读书的力量究竟是什么?钱穆一开始读书的时候并没有得到任何物质上的好处,甚至还为了侄儿读书让本身一贫如洗的家庭雪上加霜。好在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读书,还是一如既往地学习并鼓励大家学习,最终子孙后代在社会上有着不一样的改变。

曾几何时,读书能改变命运。难道现在就不是了吗?虽然多元的现代社会让我们走出去的不只是读书,但是会读书的人总是会给你别样的感受。读书,不是优等生的权力,不是你成绩获得第一,而是你自己的精神上能获得满足,这,就够了。

 4 ) ?纪录片「读书的力量」

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其代表作《江村经济》成为国际人类学的经典之作。他的祖母告知他要“敬惜字纸”。

|阴山岩画:中国早期北方游牧民族对生活的记载。类似的还有

法国🔹韦泽尔峡谷洞穴群

挪威🔹阿尔塔岩刻

南非🔹德拉肯斯山公园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

阿根廷🔹诺斯马洛斯岩画

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

哈萨克斯坦🔹泰姆格里考古景观岩刻

|仓颉:黄帝的史官,结绳记事已经不能满足,选择仿造鸟的脚印创造文字。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楔形文字———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1899秋,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观察到他治疗疟疾的一味药———“龙骨”上有刻字符。

✈️发现甲骨文的河南省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我要去!!!)

|蔡伦:造纸,后来由于佛教的传播,形成了雕版印刷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第一个安葬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

|蒲松龄:柳泉居士

|钱镠(liu2)的《钱氏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钱玄同、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都是其后辈)

✈️浙江宁波市区天一阁———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原为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



 5 ) 读书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2023年6月13日,星期二,上午正在包饺子的我,照例在B站打开了一个伴随性视频。一开始我也没想着看纪录片的,可是不知道怎的,《读书的力量》就闯入了我的视线。于是伴随着我那几百个饺子的生产过程,我看得入神了,最终看完了这部只有5集的纪录片。她让我感受到了来自读书的力量,就像最后朱永新所说的那样“阅读是消灭无知、贫困和绝望的终极武器”。

由于父亲爱读书的关系,家里的书一直都不缺,而父亲在读书上也丝毫不吝啬钱财。从小我就爱读《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选》《伊索寓言》《聊斋志异》等故事书。后来我开始看《水浒传》《佐罗》《少林寺》《西厢记》《桃花扇》等小人书、画册。初中的时候,我常常趁大人不在家的时候,不写作业,偷偷看木箱子里的《小说月报》《收获》等订阅的小说期刊。高考落榜后,被父亲逼着读完了《平凡的世界》、《复活》。大学没课的时候,就会去省图书馆,一待就是一天,曾经坐在图书馆的地上看完了《茶花女》,被《回家》的萨克斯音乐送了出去。现在的我,也不曾丢弃阅读,读书已然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除去念书的课本,我好像格外喜欢读课外书。曾经听过有人说:“阅读分为功利性阅读和非功利性阅读”,而我似乎更侧重于非功利性阅读,除去小时候爱读书的父亲对我的阅读启蒙,我一直以来的读书选择皆出自我自身的兴趣。我常常会一时兴起的去阅读,惰性也很明显,有时会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比如花两个小时读完《中国式离婚》,有时会很久也读不完一本书,比如《瓦尔登湖》读了十年才读完。我可能某个阶段很喜欢心理学,就会读很多心理学的书,过段时间又喜欢古典文学,就去读古典文学的书。我说我自己就是没个定性,但是那些读过又忘掉的书,却似乎成存在于我的呼吸中。

电子书和纸质书我都看,手机上的学习强国和微信读书,是我常用的读书软件,随时随地可以打开看;纸质书则会带有一种天然的墨香和触摸感,会有让时间变慢的魔力。读书的时候,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忘却自身,忘记现实,神游其中,畅意抒怀。我家里有好多书,大都是父母亲订阅或者购买的书籍,我现在的房间里,也有一个书架,最近在读父亲于1982年花费1.55元买的《唐诗三百首》,本来是拿来给女儿读的,后来发现还是我更喜欢,就自己读了。

读书的力量是无形而又有形的。前段时间我读完了《平凡的世界》,不同于少时第一次读的感受,这一次我深深的被孙少平所打动,他在工地,点着蜡烛读书的身影,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断断续续看了十年的《瓦尔登湖》,每次读到五分之一就读不下去了,再拾起来,又从头读,就这样从毕业到十年后才读完她,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平实而又充实;《红楼梦》从书籍到听广播《蒋勋细说红楼梦》,一遍又一遍领略到她独特的魅力;《三体》开启了我对于科幻的新认识。喜欢三毛的明快,柳青的朴实,马尔克斯的浪漫,老舍的平易,东野圭吾的悬疑。

读书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通过阅读我的神思可以穿越古今,游走宇宙,去经历不同人的人生,去感受不同物的意义。即使身体被现实的樊笼困住,心灵却也从不曾停下脚步。可以读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读书所带来的充实和惬意,拓宽了生命的宽度。

 6 ) 笔记

从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开始,数以百万计的贫寒士子通过科举考试冲破了门第荫庇的藩篱,去攀登曾经遥不可及的人生梦想。

金榜题名,毕竟是少数人的幸运,更多的读书人在寒窗苦读后未必能够换来梦想中的功名。但正因为书籍的滋润,让他们的人生迎来了另一种再造和收获。

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

 7 )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钱氏家族的传承,居然延续了那么久,好厉害呀。果然经典的东西可以一直流传千古,保存下来,激励后人。) 西方的亚里士多德与东方的老子几乎诞生于同一时代,二者存在着跨时空的联系。(当时看到这还蛮惊讶的,他们居然是同一个时期的人。)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是在北纬30度左右,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间, 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这段时期。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比较公认的是,这一时期在世界不同区域形成了三大轴心文明,即中国先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墨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后世的人类社会。(感觉蛮有趣的。)5.7

 短评

看了第五集,城市乡村图书馆建设,在五年前是这样的。

3分钟前
  • 贾小年
  • 还行

跟之前的《书迷》立足于“个体”不同,这部片立意宏大多了,是从人类文明和社会推动的角度来阐述的,5集,每集一个大立意:文明根脉(文字的发展和印刷术等技术)、精神底色(中国的儒道经典和古希腊三杰传事书籍对整个文明的影响)、历史之轮(阐述了影响历史进程的几个经典著作)、书写人生(读书对个体和家族的影响,尤以钱氏家训为重点例子)和全民阅读(藏书楼、图书馆及公共图书活动的推进),前3集甚至还把范围扩展到了全球。

6分钟前
  • 星汉
  • 推荐

谈论从古至今书籍对文明的促进,知识对个人的影响。引用“轴心时代”的理论很有意思,大师都是成波的来结队的走。最后看到钱氏家族介绍真是挺震撼的!赶紧下单给老公买个kindle oasis…(我有)

7分钟前
  • Willa
  • 推荐

《但是还有书籍》打开了我看书籍类纪录片的大门,紧接着一部《读书的力量》短短5集的纪录片,又让我对读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到甲骨文的出现,再到竹简记字,当时读书人的标配是“学富五车”。《论语》《孟子》《老子》,以及苏格拉底的“助产士”学说,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影响着读书人的底色。书籍不仅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它海纳百川,它有容乃大,它不仅诉说着历史,还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11分钟前
  • 顔白
  • 推荐

常识性知识比较多,看到杨敬年106岁仍在读书,以及钱氏家族的家训仍然肃然起敬

14分钟前
  • 人间几度
  • 还行

听到这片子真实地介绍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并没有在中国推广开来,就知道这片子确实是在认真做纪录片。

17分钟前
  • 电影里的Red
  • 力荐

被钱氏家族震惊到了

21分钟前
  • HeiHello
  • 较差

作为纪录片前四集讲的东西太浅,绝大部分东西在课本上都已经学过了。

25分钟前
  • Chuck0924
  • 推荐

不错 内在的逻辑可借鉴

27分钟前
  • 自娱自乐的哑巴
  • 力荐

权当扫盲,钱氏家族确实了不起。

31分钟前
  • 小鹿
  • 推荐

文脉底蕴历史书写阅读,钱氏家训令人眼前一亮。

34分钟前
  • 防晒霜
  • 推荐

央视版的劝学,第一次知道钱氏家族……整个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35分钟前
  • 沒頭腦不高興
  • 推荐

B站已出全集。内容一般,前4集讲文化进程,个人比较推荐最后一集《全民阅读》,看看几个城市的精神建设。(14)

37分钟前
  • 了一
  • 还行

权当扫盲啦……要是广州也有地铁图书馆就好咯

41分钟前
  • 屠龙小咪
  • 较差

粗浅看看,大概了解了解就挺好的~

45分钟前
  • 老韩
  • 推荐

主题似乎有点散,从甲骨文的力量到古希腊哲学的力量,第四集才是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的力量。最后一集讲了各地政府为了推进全民阅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却没讲各地老牌独立书店因为种种困难而倒闭,一部皆大欢喜的歌功颂德纪录片罢了。钱氏家族固然牛逼,可是在东莞图书馆留言的农民工,却没办法在东莞找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只能回武汉做一名水泥工人。读书到底有什么力量?

46分钟前
  • 阿孝咕
  • 还行

读书可以改变个人命运,可以改变家族命运,可以改变民族命运。

47分钟前
  • 小王子
  • 推荐

灵感与爱,知道与理想,有所悟有所得~~

50分钟前
  • 瞳°不乖
  • 力荐

前三集难拍但不好看,毕竟大家都熟悉;四五集倒是不错

51分钟前
  • 寒塘鹤影
  • 推荐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切题,但是也有收获。以比较浅显易懂的方式梳理了一些相关历史与重要人物,翁同龢家族很厉害,而钱氏家族当真是灿若星河了。最后一集讲了下各城市为推进全民阅读作出的努力与现状,给了武汉不少镜头,亲切。

56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