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曝光

爱情片大陆2013

主演:范冰冰,冯绍峰,霍思燕,陈冲,孔维,姚安濂,梁静,方励

导演:李玉

播放地址

 剧照

二次曝光 剧照 NO.1二次曝光 剧照 NO.2二次曝光 剧照 NO.3二次曝光 剧照 NO.4二次曝光 剧照 NO.5二次曝光 剧照 NO.6二次曝光 剧照 NO.13二次曝光 剧照 NO.14二次曝光 剧照 NO.15二次曝光 剧照 NO.16二次曝光 剧照 NO.17二次曝光 剧照 NO.18二次曝光 剧照 NO.19二次曝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19 10:06

详细剧情

《二次曝光》由李玉执导,是范冰冰与她合作的第三部作品,在14个城市取景,航拍、特技,广西溶洞、新疆胡杨林、天山雪峰、秦皇岛大海等美景都一一呈现。  宋其(范冰冰 饰)是一家整容公司的形象咨询师,无意间发现同属一家公司的整容医生兼男朋友刘东(冯绍峰 饰)和闺蜜周小西(霍思燕 饰)的私情。本想找小西理论,却在盛怒之下错杀了小西,于是开始一段逃亡之旅。精神崩溃的宋其更是在路上撞死一位负责调查此案的刘警官。最后宋其选择了自首,但警方调查后发现,小西并没有死,而刘警官也根本不存在。  两段偷情、三次弑杀、四幕风月,谜案、迷情、迷幻,三个世界与两段时空会带来怎样的故事呢?

 长篇影评

 1 ) 范爷广告集

李玉和范爷合作的前两部电影我还蛮喜欢的,喜欢那种在国产电影里难能可贵的自然,无论是写实的表演抑或那种漫不经心的生活状态都很具感染力。范爷也在这两部片里释放了自己的演技,让指责她是花瓶的观众竖起了大拇指。但是李玉导演的风格有一个明显的转换,从《苹果》的写实,至观音山的写实和写意互搭,到这部《二次曝光》彻底的写意。很多人诟病《观音山》的后半段像MV,那么《二次曝光》基本就是一部范爷的写真集。

本片打着惊悚元素和三角恋故事等噱头,看罢才发现这连噱头都算不上,根本是个银样镴枪头。你都不用说导演不会讲故事,因为它压根就没打算讲一个故事。放映之前的见面会上制片说这是个开动脑筋的电影,要看两遍才有韵味。实际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只是故弄玄虚之能事。节奏缓慢的令人发指,从女主角恍惚开始我就彻底虚脱了,有观众也开始离场了。前面短暂的戏剧冲突过后,基本是范爷一人的独角戏,她在片中尽情的抉择、挣扎,但就是没有互动感。霓虹的灯光、虚胶的画面,回忆与现实的交替,配角的全面退位让范爷以各个角度和姿态曝光在这浮光中。导演太依赖范冰冰了,陈冲多么好的演员,霍思燕那么大的胸脯(开玩笑,我觉她演的不错)就设置成了一个个符号。渐渐的,你觉的这连MV都算不上,因为音乐乏善可陈,这分明是一出没完没了版的广告。天花板的粗劣的特效水滴不断的坠入范爷的眼睛里,这是眼药水的广告,当范爷在水中秀发飘曳时,又觉的这是洗发水的广告。突然范爷一把扯掉秀发,露出了一头白发,才恍然原来是染发剂的广告。范爷开车汽车在狂野上奔驰时,这又成了一出汽车广告,就差配上朴树的《colorful days》了。

当然这也许就是李玉的追求,忽略常规讲故事的方式,着力于人物的内心镜像,但我真的是没一点感觉。不是你的柔情我不懂,而是你的柔情我很快就懂了,你还非要一遍又一遍的问我,懂没懂,懂没懂。当画龙点睛的写意变成了无线伸展的滥情,再有情调的韵味也会成为面汤。比如范爷跳入水中的段落,好家伙扑通扑通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你觉的她已经洗礼够了的时候,扑通一声又跳了进去。尤其最后那幻现的海市蜃楼好像有人在后面按按钮一样忽显忽灭的时候,配上前景欢呼的人群真的是太傻了。散漫游离的摄影,长呼咏叹的对白,李玉在她的世界里玩的忘乎所以不亦乐乎。李玉是一位优秀的女导演,我希望在这次极致的电影大散文尝试后她能反弹回来,不然照她这个趋势,下一部电影就会成为山寨版的《生命之树》了。

 2 ) 二次YY《二次曝光》:“野心”电影到底野在哪了?

有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就没有办法回头了……
——《二次曝光》范冰冰台词
大家说电影里写得那么真实,突然来个大反转,说都是幻觉,都是假的。实际上在中国它都是真的,它的基础都是真的……
——《二次曝光》导演李玉


之前写了一篇题为《榨干<二次曝光>:一部通篇皆G点的神作》(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5971ee0102e0ze.html)的影评,不少观众看到后恍然大悟,纷纷留言“要去看第二遍”……
其中,也有不少“心浪”网友直称作者就是个大SB,类似的意思就是:你丫看过《穆赫兰道》、《禁闭岛》、《黑天鹅》、《记忆碎片》、《盗梦空间》、《美丽心灵》……这些影史上的璀璨经典么?那类电影才值得做深入分析啊,这部电影根本不值啊,况且这电影肯定是抄的啊!——此种脑缺氧评论比比皆是,令我一度怀疑这帮孙子是不是生活在了幻觉世界,才会如此为所欲为?
还是回到电影本身的讨论吧。
在《榨干<二次曝光>:一部通篇皆G点的神作》一文中,因为懒,笔者有两个片中的重要问题没有分析。这些问题,在观影后一直犹如几十只大闸蟹般在脑中萦绕不去,且这些问题都是《二次曝光》这部影片的“命门”所在。
而当你试着剥开影片精致、华丽的商业外壳,看到的内容绝对是惊人的!也难怪国师张艺谋会称《二次曝光》是导演李玉的一部“野心”之作!

P.S.本文涉及深度剧透,阅读需谨慎。


在开始第二次YY《二次曝光》前,有几个影片里的小细节需注意:

【一个重要日期:8月25日】
根据电影《二次曝光》中那个神秘的“日记本”透露,1995年8月25日,10岁的小范冰冰被律师刘建(制片人方励客串的角色)领回了家。律师刘建成为了她的养父。10岁的小范冰冰,第一次遇见了14岁的小冯绍峰,小冯叔成为她名义上的哥哥。
那真实的历史记录里,8月25日这一天又有哪些大事儿发生呢?下面总结一下:
1、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逝世,预告一个时代的终结;
2、1667年8月25日,康熙帝铲除鳌拜,为“康乾盛世”奠定政治基础;
3、1912年8月25日,中国国民党宣告成立(呵呵,开始有意思了……);
4、1927年8月25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呵呵,更有意思了……);
5、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改红军为八路军(呵呵,呵呵……);
7、1883年8月25日,中国政府发动“严打”斗争(敏感词,呵呵……);
8、1987年8月25日,全国厂长负责制工作会议召开,经济改革开放步伐加速(……);
……
在电影《二次曝光》的多款预告片中,8月25日是一个反复被提及的日期。为什么李玉导演偏偏“选中”这个日子成为范冰冰一生转折的“结点”?我们从历史的这一天不难看出,8月25日意味着什么:变革与发展。——请记住这两点,后面会有用。

【范冰冰胸前的十字架】
这也是影片中一个不仔细看就会被完全忽略掉的细节。工作后的范冰冰为什么胸前总会挂着一副十字架?还是要先看看有关“十字架”的历史:
十字架,一种古代西方处以死刑的刑具,也是一种死刑的处决方式。它特别流行于波斯帝国、大马士革王国、犹大王国、以色列王国、迦太基和古罗马等地,通常用以处死叛逆者、异教徒、奴隶和没有公民权的人。而在西方文学中,一般用十字架比喻苦难。今天,十字架则是基督教的信仰标记,不再是痛苦耻辱的象征。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在胸前画十字或佩带十字架以坚定信仰、作洁净之用或以纪念耶稣为拯救全人类的死亡。
普通人都普遍了解,十字架代表的是人的信仰;但我们会忽略,十字架还有一层隐喻:它曾给没有公民权的人带去苦难。——信仰与苦难,请记住这两点,后面也会有用。

【海市蜃楼的突然出现】
很多看过影片的网友现在已开始讨论这个场景的意义,摘录一些在下面:
影评老大爷暗夜骑士:#二次曝光#结尾的海市蜃楼是点睛之笔啊,一切都是幻象,什么都是浮云。这部电影就和它的主题曲一样,很是迷幻。
大奇特:海市蜃楼既是结束也是“幻梦”开始。
魂淡11:需堪破多少海市蜃楼的幻境,才找得到最真实生活的模样。
蓝舒苑:当所有的爱不能去爱,恨不能去恨的时候,用幻觉释放自己。最终还是在二次曝光中升华脱变走出过去面对真实的自己。好在结局里有温暖的刘东,有温暖的海市蜃楼,人世间充满希望希望大家都能走出阴霾重获新生。
……
从这些评论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大家普遍感觉最后的海市蜃楼结局很美,是全片的“点睛之笔”,即:对范冰冰幻觉世界的“镜像反射”。这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细节:海市蜃楼的内容是什么?现代繁华大城市的高楼大厦!——请记住海市蜃楼中的“现代”元素,这也便于理解本文后面的内容。

———————————————————————————————————————
【电影的“野心”到底在哪里?】
    
在《二次曝光》上映前,张艺谋在看过影片后,曾与该片导演李玉有过交流,并说出了以下一番颇为耐人寻味的话:“我觉得这(《二次曝光》)是一个很具挑战性的题材,但李玉处理得很巧妙。中国这类电影不多,我觉得李玉胆子很大,处理得很好。”他还说,“李玉(在《二次曝光》中)布局比较大,所以这部影片需要观众去参与解构,电影里的情杀强烈,能看出来李玉的‘野心’很大。一般男导演都不敢碰《二次曝光》这类题材”,并希望李玉能在未来“走到底,再狠一点!”
张艺谋为什么说《二次曝光》是一部“野心”之作?为什么《二次曝光》布局比较大?又为什么一般的男导演(算张导本人么?)“不敢碰”?看过下面的分析,相信,你懂得……

一、《二次曝光》其实是一部写实的“幻觉电影”
《二次曝光》不单单开创了华语电影的全新类型,不单单是一个以谜案、迷情、迷幻这类商业外衣包裹下的爱情故事,它其实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它的现实,在于对一个普通女孩置身于一个缺爱少情的社会下心理成长的描写;在于对父辈、子辈两代人之间割裂的情感与信仰的细腻展现;在于对中国现代社会物质大厦崛起的同时,道德大厦崩塌的愤怒批判。——上文提到的8月25日这一天,笔者认为正是《二次曝光》对中国当代“改革”这一时间“结点”的隐喻。

二、《二次曝光》隐喻当代社会无尽的怪诞与悲凉
看过《二次曝光》,我认为李玉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性导演。为什么?影片中,范冰冰的生母因一笔不菲的保险金而拒绝了因海难意外生还的丈夫回家,从而引发了影片中接下来所有事件的发生。——“因保险金引发的血案”,这是很多网友对《二次曝光》故事的调侃之谈,但调侃之音外,很少有人看出《二次曝光》其实在隐喻当代中国社会无尽的怪诞与悲凉。
浏览媒体,我们每天几乎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故事在不断上演:因拆迁反目成仇的母子,因分家水火不容的夫妻,因明哲保身的路人而死在街头的老人与孩子……导演李玉将现实世界里的道德沦丧,投射到电影的故事中,其震撼人心的力量不言自明。这一点,导演李玉本人也曾明确谈到,“大家说电影里写得那么真实,突然来个大反转,说都是幻觉,都是假的。实际上在中国它都是真的,它的基础都是真的。”

三、《二次曝光》探讨了爱与信仰的崩溃与重建
不久前,笔者在一期《南方周末》上看到一则对《二次曝光》制片人方励的采访。“50后”的方励谈到了中国人价值迷失的问题,他把这种现象归因到1990年代(电影中1995年8月25日这个多次出现的日期是不是刚好符合?)。——他认为,“90年代是中国人价值迷失,精神世界坍塌的十年。‘第一桶金’成为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离婚大潮佐证了物质欲望的膨胀。故事里宋其的父母正是那个时代的随波逐流的人。时代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记,随着他们生命的结束好像已经过去了,但在孩子身上,扭曲的命运恐怕才刚刚开始……”
而当一个人在“改革”与“发展”的物质大潮中失去人生价值时,他需要什么?《二次曝光》貌似给出了两个答案:“爱”与“信仰”。证据在哪儿?
1、情节上,范冰冰因爱(生母对钱的爱、对刘建的爱,生父对她的爱,与冯绍峰相互的爱)而成魔成疯,却最终因爱而鼓起了勇气,敢于面对过去的一切(a、水中摘下假发;b、其实是贯穿始终的“你从没有离开过”);
2、细节上,范冰冰佩戴的十字架。这一点其实有点吃不准,但我感觉应该是导演故意为之。印象中像宋其那类时髦、漂亮的女孩很少会佩戴十字架这样的饰物。
——爱与信仰这样的命题太宏大了,笔者无法一两句话说清。但是,当一个人在面对一个物欲横流的世俗世界,在面对父辈价值迷失的深刻影响,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爱”的支撑,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毫无底线、原则、随波逐流的人,也很可能会像宋其那样,最终“成疯成魔”。但,你会像宋其那样幸运么?
——《二次曝光》就是通过一系列的隐喻,探讨了爱与信仰的崩溃与重建,这其实是整部影片的一条“暗线”。

X、《二次曝光》对XXX的XXXX
这段本已写完了,由于过敏,所以删去。本人痛恨茶与咖啡。
但给出几个关键词:改革——信仰——崩溃——发展——海市蜃楼——?


【写在最后的话】
其实解读一部好电影,就像是在看《罗生门》,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角度与态度。为《二次曝光》写了两篇YY长文,一方面是想把好的电影作品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们,另一方面就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也把自己“榨干”。(不知这算不算是一种自虐)
还是那句话,李玉的这部《二次曝光》是近年来国产电影中少有的“神来之笔”,逻辑入扣、隐笔巧妙,恰如“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每一遍观影的乐趣是不同的,也是累加的。想来,若不是笔者幸运地看了两场提前点映,如今很难完成这些琐碎的文字。
总之,希望未来中国的影坛尽可能多地出现一些“够狠”“够野”“够聪明”的电影及电影人。——在这样一个精神世界的垮掉时代,这也许对热爱电影的人来说是件幸事。

 3 ) 故事爱无能和编剧爱万能

  这是我第一个看这个导演的作品,因为听说《苹果》和《观音山》的口碑挺不错,所以决定去看看,结果看完后憋了一口恶气非常的想来吐槽一下。

  我觉得这个片子挺烂的。从商业的角度上来看,虽然片长不长但是非常的拖沓,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这个情节实在是比较空洞,通篇找不到一个高潮点,虽然时不时出来吓吓人,但是故事没有一个推进的效果,当“分裂”这个大包袱抖出来的时候,全片才进行了一半多一点儿,后面就都是balabala一堆只用靠几个vcr片段就能告诉观众的东西。和我同去的朋友事后说她一直想睡觉,而边上一对小情侣,女方早早的依偎在男方怀里,嚷嚷说“这是什么啊,我怎么看不懂”。二是过多的废镜头,这个片子我给了两颗星,一星给在创意,剧本提出的概念虽然被玩的比较多了,但是国产片中还没有什么玩的特别溜的。还有一星给在镜头,镜头很美,接的也挺好,涵义也挺饱满的,但就是特别废,一大堆一大堆的特写,各种碎切,把整个完整的片子分割成一小片一小片,这样很容易觉得时间过得特慢,没有节奏感,这对于一部情节不是很吸引人的电影来说,是悲剧。

  从艺术片的角度来看,片中对于人物的塑造。。呵呵只能说重心都在范冰冰上面了,其他人物显得很单薄。霍思燕和枚枚,换皮的概念本来可以大书特书,不过编剧显然没想让片子变得复杂。而冯绍峰虽然演技不错,但是人物变成了一个必要的花瓶。对于范冰冰的亲生父母。。最后那段真是又矫情又无聊,一定要两个人在树边上傻兮兮的笑一下才能显得高明吗。。片中用大量的意向外化了范冰冰的内心世界,但是太多了,显得纵情,而且拙劣的特效真的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那一堆画,想法我觉得挺好,挺震撼的,但是前文没有提到,后文没有着落,就这么突兀的来了一招,刻意了。最后的片尾让人憋了半个小时的恶气一点都没有吐出来,兄妹俩搁石头上一站然后一堆酱油在那儿对着拙劣的海市蜃楼指指点点的你想说明个啥啊。

  我看到最热的一篇评论把此片和《美丽心灵》相比了,可是最重要的地方在于《美丽心灵》虽然包袱抖得也靠前,但它的着重点在于抗争和改变,《二次曝光》呢?它的重点在于说明我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为什么。。将精神分裂的好片子不少,比如《搏击会》《机械师》,这些片子抖包袱抖的晚,故事讲的清楚,而且总有点主题,但是《二次曝光》怎么看怎么像广告+MV。影片中前半段各种莫名其妙的打来打去都是因为莫名其妙的爱上你爱上她的,后半段则详细阐明为什么范冰冰是个爱无能的女人,而且丝毫没有上升到一种统一观念的迹象。对于导演编剧而言,太把爱情当做电影中的万能元素了吧。

  最后谢绝人身攻击。。

 4 ) 二次曝光:爱的潜意识边缘

看前半段的时候伴随全场间歇不断地爆笑,一直觉得这不会是李玉的电影,不可能如此的错洞百出,如果前半段是一部推理片绝对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但是后半段刚出来一点表明之前全是宋琪幻觉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就又都回来了,你会觉得原来导演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故意的露出很多破绽。后半段播放过程中全场沉寂得恐怖,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透过大荧幕在全场蔓延开来,震撼着全场观众的内心,这才是一部好电影因有的感染力,相信去影院观看的观众都已经体验到了。 【幻觉症?】 放到警察局揭穿真相的那段戏时,大家都觉得宋琪应该是精神分裂,「美丽心灵」「神探」等影片已多次描写过此类终日和幻觉中的人纠缠不休的精神疾病。但比起精神分裂,我更想把宋琪这种情况理解成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或者说是拒绝接受过去而形成的一种选择性遗忘和自我怀疑,因为多重创伤造成的对爱的无法信任,从而出现很多假想敌。在「二次曝光」的宣传册上导演把这种行为定义为幻觉症,说:“很多幻觉症都是因为内心极端的渴望和爱的缺失或者一个重大事件引起的行为。”医学上是怎么界定的这个该留给专家,我想导演把镜头对准一个幻觉症并非仅仅想描写这个特殊的人群,而是通过这种极端的病症,来反映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内心。 如果说「观音山」里的南风是一直迷茫,那么「二次曝光」里的宋琪就是一直惊恐。她到底在害怕什么?我认为是对爱的恐惧,而这个“爱”并非只是“爱情”的“爱”。为什么宋琪出现幻觉,是因为过去积累的记忆慢慢超出了内心的承受力,就像一种慢性疾病,一点一滴的入侵身体,但是自己却完全不知道。 【潜意识边缘 Limbo】 这个字出自宗教术语。天主教和基督教都强调“信耶稣得永生”。人要领受耶稣替人赎罪而死的恩典(grace),才能洗清原罪,进入天国。天主教创造了limbo这个词,代表这种人的灵魂暂时的归宿,在那里等待救世主降临拯救他们。在但丁的《神曲》(The Divine Comedy)中,把limbo摆在地狱的最外围,荷马,苏格拉第等古圣先贤都在里面。他们同样永远没有升入天堂的希望。比那些因为犯了错而在炼狱(Purgatory)中受折磨的灵魂还惨,因为那些灵魂最终还是可以升天的。在一般的用法中,limbo代表的是一个三不管地带,或是一种妾身未明的状态。 「盗梦空间」里面说,在潜意识边缘只有之前到过这里的人留下的一些场景碎片,而进入潜意识边缘的人只有死亡才会回到现实,但是因为在潜意识边缘会丧失记忆,想不起来回到现实的方法,所以会一直停留。Cobb的妻子就是肉身回到现实之后,意识还停留在潜意识边缘,所以才怀疑眼前的一切。 与其说「二次曝光」像「黑天鹅」,不如说它更像「盗梦空间」,或者说他们的理念上体现出了一种相似的表达和特质。宋琪的幻觉源于过去各种伤害在记忆深处留下的碎片,她在无意识中进入幻觉世界,并且处于失忆状态,就像是来到了潜意识边缘,在这中间,她挣扎,惊恐,逃离,过失杀人,后悔,自首。这中间,宋琪身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持续惊恐,我特别喜欢,导演其实是用比较具体的手法来表达每个人内心都会有的挣扎。宋琪更像每一个人的镜子,或多或少都折射出每个人的心理。我想这并不只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更是一个自我救赎接受自己的故事。导演很喜欢王安忆的一句话:不要急于适应社会,先适应你自己。我也很喜欢。 【宋琪的幻觉世界】 一直觉得宋琪的幻觉世界源于她的潜意识,在这里她选择性的遗忘了过去,但那些尖锐的刺痛却以另一种方式重新排列组合又出现在她的周围,母亲变成撬走男友的闺蜜,养父变成一直紧追不放的警察,哥哥变成和最好朋友出轨的男友,生父变成了停留在过去式里的避风港湾。 杀母的生父/海难前的生父 生父的部分比较简单,只出现了一幕宋琪给他读故事(因为看电影时一直在思考难免会落掉一些,所以不是很确定生父在幻觉中是否只出现了一幕,再看时更正),却只读到发生海难前就戛然而止不再往下读。证明在宋琪的记忆里,生父一直停留在过去,作为唯一温暖他的存在,所以潜意识里的生父会给她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会问"你不开心?",会一直以一种平静包容的情绪出现。我认为小宋琪看到母亲被杀只辨认出瘦高男人,而并不知道那就是她生父。第一,生父遇难幸存后过了好几年才回来,小宋琪那时还小,对于生父的记忆已经不够清楚,又是晚上透过纸孔看,估计看不太清楚。第二,宋琪看完日记,去新疆找到生父的时候问了一句:你不是早就海难死了吗?说明宋琪并不知道生父幸存,也不知道勒死母亲的就是生父。 宋琪第二次看日记的时候最后一页已经撕下来了,证明她撕下地址去找生父是发生出现幻觉之前的事情。生父亲口告诉她错杀母亲的真相后,她的精神世界彻底崩塌,在她记忆里唯一温暖的人居然也是一样的复杂、不堪。所以,她在潜意识里才会让生父停留在海难之前,因为她拒绝面对美好被残酷的事实刺破。 母亲/闺蜜小西 母亲身上出轨的部分被投射到了小西身上,变成做了撬走男友的闺蜜。宋琪在幻觉中透过窗户纸孔看到刘东和小西缠绵的画面,这个场景和小宋琪亲眼看见的养父与母亲缠绵的场景非常相似。而小宋琪目睹母亲被生父用黄丝巾勒死的部分,在幻觉里就变成了自己用黄丝巾把小西勒死。潜意识中她取代生父成为凶手,同时又一直对被自己杀死的闺蜜说别走别走。可以感觉到宋琪对小西的态度是又爱又恨,折射出她对母亲的态度也是又爱又恨。 目睹母亲被杀那晚,小宋琪发高烧,母亲过来说了她一句,之后又拿出棒棒糖给她吃。这个小细节我很喜欢,因为母亲没有被刻意黑化,没有被贴上一个出轨的标签,然后就肤浅的只有坏没有好了。宋琪对母亲的态度一直是复杂的,爱恨交织,我猜这跟导演的个人经历也有关系。 后来,宋琪把父母的骨灰放在山洞里,回头的时候看到父母并排站立的幻影,那个镜头很多观众在笑。但我觉得有了这个镜头,才表示宋琪对父母的过去彻底放下了,已经获得了内心的安宁。所以,之后她在水中摘下了黑色假发,变回了白头发的自己,真真正正的自己。 养父/警察刘建 在幻觉中宋琪因为杀了小西,被父亲折射出的警察盯上,她先是欺骗,接着把枚枚整成了小西让她去销案,最后无计可施只能逃跑。这个对她有养育之恩的男人,先是造成母亲出轨,后来一直反对她和哥哥相恋,这在宋琪内心是特别希望逃避的部分,所以她才在幻觉中一直满脸惊恐的逃离和躲藏。然后,幻觉中的宋琪失手撞死了警察后,精神再度崩溃,她想把他拖走,但是怎么拉扯尸体都纹丝不动,那段镜头和宋琪在车祸现场拉扯父亲尸体的行为发生了重合的时候,会有一种特别虐心的感觉。其实,不管怎么样,她还是爱他的吧,幻觉中的这一段触动了她自首,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把她从幻觉里拉了出来。 哥哥/爱人刘东 真实和幻觉中的两个刘东身份几乎没有大跨度的错位(其实幻觉中的刘东又有一部分被投射在郝医生身上,这个暂时不讨论),只是在幻觉中他变成了纯粹的爱人,而没有了哥哥的身份,这一直是宋琪特别想抹去的一个身份。现实中他们因为兄妹的身份(虽然不是亲兄妹)被道德限制,无法自由相爱,所以在幻觉中宋琪眼里的刘东只是单纯的恋人。可是,幻觉中的刘东却说不爱宋琪,和小西出轨半年之久,这个部分表现出宋琪对爱的怀疑,因为现实中那段他们都还青葱的岁月,刘东一直说自己是宋琪的哥哥,从来没有直接的表达过爱,所以才让宋琪在潜意识中对这段关系不够坚定吧。 比较遗憾的是影片没有交代清楚的是哥哥为什么在养父死后消失了,虽然他说他一直在找宋琪,但这个理由不是特别的有说服力。感觉影片有刻意弱化兄妹禁忌的成分,不知道是不是出于通过审核的考虑,毕竟一部支持兄妹禁忌的片子好像不太可能不触动广电总局的X点。所以,这个不够完美的处理就可以原谅了。 枚枚 枚枚,确实有这个人,从她要求整回去那段对话郝医生也在场,可以确定她不是宋琪凭空幻想出来的人。但是,后面宋琪把她的整容计划修改成了小西的样子,枚枚以小西的面容出现,并同意去销案,这些都应该是宋琪幻想出来的。 【物品的象征意义】 关于象征,也许导演并没有想到这么多复杂的背景知识,我只是把看电影时候最直接的感官和联想记录下来,可能不同的人看还会想到其他的隐射。如果真的过度解读了,那就真的是我想太多了吧,呵呵。 十字架 宋琪一直佩戴一个十字架造型的项链,我以为这个挂件不是道具随意搭配的,剧中的其他人物,特别是宋琪幻觉世界里出现的母亲、生父、刘东、养父、小西,这几个人身上都没有多余的饰品,可见宋琪的十字架挂件应该是特意设计的。宋琪佩戴的是拉丁十字架,象征耶稣被十字架钉死的故事。有一种说法是十字架中的一竖一横,一竖代表人与神的关系,一横代表人与人的关系。圣经里面说耶稣在十字架上已经完成了赎罪,他离开十字架后死而复活,所以基督徒的十字架是空的,为的是提醒他们,耶稣已经战胜了死亡,所以信耶稣的人能够获得永生。之所以想起这么多,是因为以前有个人跟我说十字架不能乱带,我不是基督徒,经她提醒才去了解了这方面的资料,后来就再也没带过十字架了。 而我们知道被十字架钉死的人实际上是由于背部紧贴十字架,使得肺部无法扩张吸入空气造成窒息而导致的死亡。影片里一共发生三次勒死,宋琪勒死潜意识里的小西,潜意识里的刘东差点勒死宋琪,生父勒死母亲。导演说本片起源于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女孩报案说自己杀死哥哥,警察却发现一切都是子虚乌有,而熟人也告知警察女孩根本没有哥哥。关于杀死哥哥没有表明具体方法,导演对于“怎么死”一定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两人争吵中的误杀很多创作者都会写成是撞到太阳穴之类的,我觉得勒死是有含义的设计。至于怎么理解,因人而异,我理解成宋琪对于父辈发生的那些她不能接受的事,选择性的遗忘,但是又在潜意识里排列组合让自己身在其中的把所有事经历了一遍,可以说宋琪通过这方式,获得了自我救赎。 黄丝巾 看到黄丝巾一下就想起了一首很出名的摇滚歌曲——「老橡树上的黄丝带」,歌曲根据美国真实故事编写,讲的是一误判入狱大丈夫释放前写信给妻子,说如果她还爱他希望他回去,就在村口橡树上挂一条黄丝带,回去的路上他一直不敢看,结果漫山遍野挂满了黄丝带。度娘也说:黄丝带,是亲人离散后的求助标志,也是为亲人祈祷的祝福标识。 我不认为导演选择让生父用黄色丝巾勒死母亲是一个偶然,不然为什么不用黑色绿色红色?偏偏用了各种有象征意义的黄色?生父有家不能回,终于怀着给妻子、小宋琪一个惊喜的心情回家,却撞见了妻子和别人厮混的不堪一幕,他踹门而入,震惊、愤怒、不解、失望各种爆发,措手勒死了妻子。这和黄丝带的故事形成极大反差,造成一种尖锐的冲突效果,很有意思的一个象征。 水 水已经成了导演所有影片的一个惯用手法,就像蔡明亮一样,但李玉的水给我感觉是代表回归纯净的自我,是柔和的,不似蔡明亮般忧郁。之前还在微博调侃李玉对于洗澡有一种情结,从「红颜」、「苹果」、「观音山」到「二次曝光」(「今年夏天」看太久了实在不记得有没有了),每一部片子里面都有女主角在浴室淋浴的镜头,这是何等强大的一种执念啊,QAQ 【拍摄手法】 宋琪在警察局被揭穿真相之后有段摇摆晃动的面部特写,瞬间就让我想到了「梦之安魂曲」里面女主从皮条客家里出门,几乎是飘着的那段悲痛绝望的镜头语言,典型的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式摄影机绑在演员身上拍摄风格,不知道导演对宋琪的这段特写是不是也这么拍的呢?不知道会不会是李玉在向阿伦诺夫斯基表示致敬?呵呵,也许是我又想多了。不过作为DA的死忠,看到这么风格强烈的表达还是超级感动啊。 关于航拍、水下拍摄这些我就不说了,非专业也没什么可谈的。明显感觉这次的拍摄手法比「观音山」又丰富跟先进了很多,据说投资也不少,可喜可贺。 【后记】 这篇影评写了很久,写到最后忽然觉得其实去探究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幻觉已经不再重要,就好像「盗梦空间」之后大家对于几层梦境和最后图腾是否停止转动一直争论不休,但我觉得那些一点也不重要。 片尾宋琪看到的刘东依旧是幻觉(lz倾向刘东是幻觉,当然开放式结局,也可以有别的理解),她们并肩站在海边看海市蜃楼,她已经明白了眼前看到的景象是虚幻,同时学会了和她的视幻共处,这就够了。所有的过去都只是过去,也许很多爱恨交织的刻骨铭心无法全部忘记,不如就学着和它们真诚的相处,同时在当下和未来保持清醒,这样才最现实吧。最后宋琪说:其实你一直都没离开过我。我也想对某人说一句:你存在在没有存在的,你存在在我的潜意识里,你存在在我的心底里,一直。我曾经试过很多方法去忘记,可是发现我做不到,后来才慢慢学会了和身体里的你共存,你一直在,已经变成了我的一部分,这样其实也很好吧。你说对吗? 本文涉及到的具体台词和数字等细节化问题可能不够精确,只看了一遍电影实在记不下这么多细节,请大家轻拍,谢谢!

 5 ) 《二次曝光》中的精神分析

这部片出乎我意料,预告片竟然只显现了剧情的前半段而已。只是节奏过慢,如果剪掉三分之一和cut掉范冰冰(宋其)的一大堆特写就更好了。虽说我看着看着确实也觉得犯困,但是这部片的各种意象相当有意思。这不是一部三角恋爱情片也不是文艺片,算不上惊悚片,但也不纯粹是精神分裂片,这是一部经典的精神分析案例电影。如果喜欢心理学的同学,可以一起来做个分析。


---------------------------这是剧透的分裂线-----------------------------


让宋其出现幻觉(精神分裂的前兆)是源于自己身边三个亲密的人的死亡,甚至可以说展现了童年阴影的强大影响力以及应激性打击引发的精神崩溃——小时候目睹母亲的死亡、养父车祸死亡、被告知还活着的父亲得肺癌之后的死亡。而这三者的死亡是一环扣一环的,亲父遇到海难幸存,母亲靠假死证明获得赔偿金并命令丈夫不得回来——养父与母亲偷情导致亲身父亲愤而杀妻——养父得知亲父的下落而前去证实的路上遭遇车祸(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以命还情债)——亲父得肺癌死去(也是以命抵命债)。这种剧情在宏观上来讲,是一个紧紧相扣的死循环。
而夹杂在这种爱恨情仇中间的女儿宋其从小就被拉扯在这种隐秘而晦暗的氛围中——亲父杀母,被母亲的情人抚养长大,爱上了自己的继兄……宋其的幻觉人物的意象是相当有意思的,展现了她对自己上一辈关系的矛盾,她对自我认知的混乱,她对自己继兄的情感反映。

【周小西——宋其的母亲】
宋其的幻觉人物——闺蜜周小西,其实是反射了宋其对母亲的印象。这从脸型、发型乃至橙色披肩的一致性可看出。从宋其的视角来看周小西(其母)——被男人养、出去鬼混、给丈夫戴绿帽、妩媚妖娆的同时言行举止放荡形骸……这都可以看出宋其对母亲的不屑和不满,甚至在幻觉中发现周小西与男友有染之后,宋其大骂周小西:“你就是一只鸡!你顾及我什么了!”这里其实就是宋其内心对母亲偷情的怒骂终于发泄出来了,她恨母亲为了死亡赔偿金害自己父亲不能归家,只顾着跟后来的养父鬼混,完全没顾及自己女儿对亲父的感情和依赖。而当她在幻觉中杀死了周小西,从意象上来说她间接地也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可见积怨已深。但是她同时也是爱自己的母亲的,所以才跟周小西那么好那么亲密,她问过周小西“你喜欢什么样的男人”,这也许是在探索母亲为什么不爱父亲而爱养父的原因。尤其是她杀了周小西之后多次在梦中出现周小西的幻想时,宋其并不是害怕,而是怜悯和伤心,她对梦境中已经变成尸体逐渐腐烂的周小西说:“不要离开我……不要走……”正常来说,杀了一个人,这个被害者出现在梦中,作为凶手应该会说的是“别来找我”不是么?所以宋其说的“不要离开我,不要走”其实是对她母亲说的。女儿与母亲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而敏感的,既有共存(母亲生女儿)的关系,又有竞争(同为女人)的关系。所以从宋其与周小西的争吵可以看出,宋其对母亲的感情是又依赖又不满的。

【刘东——自己】
宋其的幻觉人物——男友刘东,其实是反射了她对自己的认知。有些人天生就敏感纠结神经质,而宋其因为童年的事情(目睹母亲被杀)而精神上受了打击,尤其在知道真相后,原本脆弱的她就崩溃了,头发都变白了,所以后来才会出现幻觉,甚至幻觉中又杀了两个人——一个是象征母亲的闺蜜周小西,另一个是象征养父的警察刘建。
而刘东的存在是时刻在展现宋其对自己的态度和想法。幻觉中她跟刘东在吵架,刘东骂了一句:“你这么阴郁她那么快乐!我就是喜欢她!”她是知道自己性格的缺点所在就是阴郁,而刘东跟周小西的出轨从某种方面来说是她内心是喜欢自己的母亲的,甚至是羡慕她能够那么肆无忌惮的寻找自己的快乐。
她与刘东的争吵就反映了她内心与自己的争吵——恨母亲,却又爱她;脚踏两条船的刘东就像是夹杂在亲父与亲母之间的自己,无法完全的站在哪一边。

【警察刘建——养父】
宋其的幻觉人物——警察刘建,反射的就是自己的养父刘建。真实的刘建不是警察,而是一名律师,因为帮她母亲办父亲的海难死亡证拿赔偿金之后就与其母勾搭上了。然而他在宋其的幻觉中,职位却变换了——成了一名追查她杀周小西的警察。咬着她不放,追踪她,让她焦虑,让她痛苦不安,让她不得不出逃和躲避——这跟现实其实是一样的,真实的刘建在日记本上的一句话是“我今天抱养了宋其,我们俩都很痛苦”,这说明宋其其实是不被刘建接纳的,而之后宋其和继兄的爱情也不被养父认可,遭受阻拦,然而宋其在幻觉中不断的逃避这个警察刘建,说明其实在抚养的过程中,养父刘建对待宋其还是不错的,因此她不敢与他起正面冲突,所以又在幻觉中制造了一个整容的“周小西”去骗警察销案。但是在意外中她撞死了警察刘建,说明她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养父消失——一个是养父与其母的偷情导致亲父杀妻,他是一个导火线,另一层是养父是她与继兄能够在一起的障碍。然而她撞死警察刘建之后,却是拿起了手帕(还是衣服)给他的脸上擦拭血迹——这在犯罪心理学上是一种愧疚的表现,也可以看出她与养父之间其实还是有感情的——不然养父就不会前往新疆去证实宋其亲父活着一事,也就解释了宋其接到养父车祸的消息后跑去现场抱着尸体恸哭一事了。

【亲父——亲父】
宋其的幻觉人物——亲父,反射了自己亲父的样子,一致性却很强。可见她内心对父亲的感情是一致性的深爱。渴望亲父归来,渴望对他尽孝,渴望一起说笑玩闹。甚至还愿意原谅亲父杀害其母的事情,甚至还要把两者的骨灰坛放在一起,内心希望母亲能原谅父亲。
在所有人(亲母、养父、自己)里,宋其是不断的在作战,不断的徘徊,不断的在爱恨交炽间煎熬,唯有与亲父在一起,总是一贯的爱与谅解。


----------------------这是不知道该如何完结的分界线---------------------

我不会说这部电影有多好看,我甚至都不想再看多一遍。但是这种人物置换的意象,《二次曝光》这片其实是联结得相当巧妙而精细的。如果你也喜欢心理分析,这部片适合你。

 6 ) 所有的细节都不容忽视——《二次曝光》的时间线

【写在前面的话】 首先,我不是一个文艺片爱好者。虽然《观音山》不难看,但是我被晃得快晕了。看《观音山》的时候,最大的注意力是在范爷那张白嫩嫩的脸上,和成都的各种风景。所以一开始,我对李玉和范冰冰再度携手的《二次曝光》,根本不抱有很大的希望,纯粹是为了图个乐,但是看完以后,我根本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形容自己的激动了。 《二次曝光》有一个很厚的外壳,它会让你转移很多对剧情的注意力,比如范冰冰精致的脸、变来变去的造型,范爷与冯绍峰的情欲戏,范爷和霍思燕看起来无比真实的争吵,甚至是原创音乐。另外,很多人可能会像我一样,因为有“范爷+李玉”,因为有《观音山》在前,不自觉的也为《二次曝光》打上了“文艺”的大标签。于是,就忽略了剧情,以为很多地方的设置,比如那些破碎的镜头,都因为是“文艺”,所以存在。 其实不是。 《二次曝光》是一部信息量很大很大的电影,甚至多到容易让人看不懂(有点《让子弹飞》的意思,但是又没子弹那么的商业和搞笑)。同时,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不符合咱们国内观众的思路,因为它是非线性结构的,倒叙插叙等等频繁使用多次打破故事发生的顺序。国内很少有这样的电影出现,因此观众不容易接受这种叙事,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所以我重新梳理了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线。 首先,先说说人物,把人物说清楚了,再说时间,要不然容易对不上号。 【人物设置】按重要性排序。 宋其(范冰冰饰演) 范爷是这部电影的绝对主角,故事的一切都是从范爷这个人开始的。 刘东(冯绍峰饰演) 冯绍峰是这部电影的男主角,仅次于范爷。 他的角色,分为两个。 在范爷的幻觉里,他是她的同事+男朋友。 在真实的世界里,他是她异父异母的哥哥。 小西(霍思燕饰演) 小西也算是主角。地位仅次于范爷和冯绍峰。 她是范爷的闺蜜。 刘建(制片人方励客串) 他的角色,也分为两个。 在范爷的幻觉里,他是追查范爷的警察。 真实的世界里,他的身份是律师,范爷的养父、冯绍峰的生父。 美玲(孔维饰演) 范爷生母。 宋德顺/王铁辉(姚安濂饰演) 范爷生父。 郝医生(陈冲饰演) 陈冲是范爷的同事,整形医生。 女警察(梁静饰演) 真正的警察,真正为范爷破案的人。 枚枚(不知道是谁) 范爷以为她是霍思燕。 【电影播放顺序】 上面提到过,电影采用了大量的倒叙插叙,时间有点乱。我们先说一下电影播放的顺序。 主要分为两大段。 第一段:现在(幻觉的) 这是电影的前半段,大概是前1个小时,60分钟左右。 在这部分中,主要发生了这么几件事: 范爷看到了冯绍峰和霍思燕偷情。 范爷把霍思燕杀了。 范爷跑路了,被一个叫刘建的警察追。 范爷撞死了刘建。 第二段:现在(真实的)+过去(真实的): 梁静出现,就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界限。 这是电影的后半段,大概是后1小时,到影片结束。现在真实发生 的和过去真实发生的,是混合在一起的,比较难区分界限。 这部分,主要发生了几件事: 范爷报警发现并没有撞死男警察。 范爷在四合院和梁静解释,发现了日记。 通过日记和回忆,她发现了自己生母死亡的经过。 最后去海边找到了冯绍峰。 这两部分如果清楚,就能明白片名为什么叫“二次曝光”了。“二次曝光”原本是一张胶片两次曝光。第一次曝光是电影的前半段(偏商业),第二次曝光是电影的后半段(偏文艺),两段时空、两场谋杀案交织在一起,相互分离又相互影响。 【故事真实发生的顺序】 这个故事的顺序,不是电影播放的顺序,而是范爷饰演的角色的成长经历。 --------------真实的过去--------------- 1981年。秦皇岛。推测出,冯绍峰饰演的角色出生。 1985年。小镇。推测出,范爷饰演的角色出生。 1985年-1995年之间。丹东+秦皇岛。 推测出在这段时间内: 范爷生父出了海难。 范爷生母,得到了一笔赔偿金,开了一家小卖部。这笔赔偿金,来自范爷生父死亡,这笔赔偿金,是在一个叫刘建的律师的帮助下获得的。 律师刘建开始与范爷生母有染。 范爷生父在海难之后生还,然后给范爷生母打了个电话,想要回家。范爷生母表示不同意,让他风声过去以后再回去。 在一个雨天,小范爷发着烧,范爷生父回家,看见了范爷的生母在和律师刘建有染,律师刘建跑了,然后范爷的生父一气之下杀死了范爷生母。小范爷模模糊糊的看见了自己的生母被杀,可惜没看到凶手是谁。这个案件没被侦破。 1995年8月25日。秦皇岛。 日记中说道: 10岁的小范爷被律师刘建领回了家。律师刘建成为了她的养父。 10岁的小范爷,第一次遇见了14岁的刘东,刘东成为了她名义上的哥哥。 1997年。秦皇岛的海边。(忘了出处了) 小范爷差点溺死在海里,小冯绍峰去救她。其实这个时候开始,俩人就不太对劲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后他们还是会约在海边,因为那是他们常常去的地方,是“老地方”。 2004年4月12日。秦皇岛。 根据范爷的养父的日记: 范爷养父发现范爷和冯绍峰感情不一般,19岁的范爷,在读一所美术类大学,因为对养父有怨气,很少会去看他。 推测出是美术类的大学的原因,一是因为她后来的职业是“整容咨询师”,需要一定的美学基础,而且家里有大量她画过的有关回忆的画,在胡杨林里,好像也有她给生父画像的段落。所以估计是念的美术类大学。 因为冯绍峰是学医的,很有可能念的是5年或者7年制,因此还在上大学。对冯绍峰职业的推测,来自两个地方,范爷的幻觉里他是整容医生,范爷养父死的时候,冯绍峰给她打电话穿的是一件白大褂。 2009年10月2日。秦皇岛。 根据范爷养父的日记: 范爷生父联系上了她的养父,想见范爷。养父可能是因为一些愧疚等等原因,决定自己先去见见她的生父。 在去见范爷生父的路上,发生车祸死了。 2009年10月。秦皇岛+新疆 根据范爷的回忆: 范爷去车祸现场,发现养父死了。 其后发现了养父的日记,知道了她的养父与生母有染。 她根据日记的线索,把车修好了(可以注意到她在路上开的车和养父去新疆的车是一样的),上路去新疆找一个叫“王铁辉”的人。 她在新疆一个工厂内,找到了王铁辉,也就是宋德顺,也就是范爷的生父。 范爷的生父告诉范爷,他杀了范爷的生母。 范爷的生父死了。 范爷带着生父的骨灰回到北京。产生了王铁辉还活着的幻觉,并且认为冯守峰是她的男友。 到这里,范爷的幻觉,正式开始,也进入了电影第一个镜头。 ---------------------幻觉的现在------------------- 2011年.北京。 丑女孩找范爷来咨询。(电影的第一场戏) 范爷和冯绍峰在医院里打闹。 枚枚找到医院,想要把自己整回去。 范爷发现男友冯绍峰与闺蜜霍思燕有染。 范爷与冯绍峰争吵,并且杀了霍思燕。 范爷让整容成霍思燕的枚枚去警察局销案。 范爷跑路,发现有个叫刘建的警察在追她。她把警察撞死了。 --------------------真实的现在---------------------- 2011年。北京。 女警察梁静发现范爷没有杀人,并且找到了一本刘建的日记。 陈冲和梁静发现范爷有幻觉。范爷通过读日记,开始回到了“真实的过去”。 范爷在输液,陈冲说联系到了冯绍峰,问范爷想不想见冯绍峰。 范爷还是断断续续的有幻觉,她想起来了什么。然后开车到了水边,终于能够突破心里障碍,不再有“水鬼”霍思燕的阻拦,进入到了溶洞里,找到了生父生母的骨灰。当她从溶洞中要出来的时候,在水中,摘下了假发,露出了她本来就已经白了的头发(直面真实的自己)。 最后。秦皇岛的海边。 范爷在时隔两年后,终于坦然面对冯绍峰。他们才发现,原来他们一直都爱着彼此。 最后,海市蜃楼。 ---------------------故事结束,电影也播放结束---------------------- 【标志】 我写了很多,基本都是凭借两次看片的记忆,梳理了一遍顺序。 在梳理顺序的过程中,有一个很明显的时间分割标志,就是范爷的发型。中长卷发是现在,长直发是过去,白发是最接近现在的现在。在“第二次曝光”中,过去和现实一直在交叉进行,只需用发型就可以清晰的判断时间。 【写在最后的话】 我想,如果你能坚持看到这里,基本就能梳理清了《二次曝光》时间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当看懂这个故事,范爷的幻觉也就不是显得那么荒唐可笑。 范爷的人物,生母被生父所杀,继父和生母偷情,继父死在找生父的路上,自己爱上了继父的儿子(自己的哥哥),自己的生父又死在了自己的眼前。这是多么纠结错乱的情感。所有的爱,不能爱,所有的恨又无法恨,所有的感情,都没有一个宣泄的出口,在多重感情压力下,把过去忘的一干二净,只留下了自己最爱的两个人,冯绍峰和生父,“活在”自己的身边,安慰着自己。 再看冯绍峰,演技并不是大家说的那么差“呆板、生硬”,反而很真实。因为他是范爷幻觉中的人物,幻觉中的人物,一定不会是那么的实实在在,会有些寡淡、有些距离感。冯绍峰演出了这种感觉。 我不知道你怎么看这部电影,但是就像范爷曾说的“如果你深爱过,你一定会懂。”你一定会懂那种爱到以为TA在你身边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这是中国一部很有新意的电影,打破了线性结构叙事,人物很多,主演角色的性格很丰满,所有的线索,都能对应上,故事的时间线也很清晰。只是对于过去的一些描述,还是少,比如范冰冰和冯绍峰十几岁的时候的感情纠葛。范冰冰对母亲的恨意和父亲的爱意也都不够明显。 但总的来说,在中国,能有这样一部文艺与商业兼顾,且融合的不错的中国电影,是个号苗头。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国产电影出现,少些破烂古装巨制吧。

 7 ) 瞎掰心理学,山寨侦探片

看完《二次曝光》,笔者第一直觉是,这片的软文太好写了。题材上,本片显然从《禁闭岛》,《盗梦空间》,《穆霍兰道》等偷师不少,以多种电影技法混淆真实和幻觉以制造悬念,穿插一段段梦境充当两者间的桥梁,目的都是让观众先是云里雾里,最后恍然大悟。且不论执行的是否成功,要夸几句绝对没难度,只要按照多重空间的时间线和对应的视角、道具做一番阐释,顺顺当当就能往“高智商”上靠——当年情节简单的《记忆碎片》不就被这么搞成经典的嘛——根本不用特意堆砌溢美之词,读者自然觉得,哇,这片好牛逼。要是顺便再往精神隐喻、人性救赎之类的命题上延伸一下,说它能达到《八部半》的影史地位都有人信啊。

此外,作为文艺片,《二次曝光》比武打、科幻、喜剧大片的优势在于,观众知道看不到激烈的动作和炫目的特效,自然会将关注重点落回到角色身上,格外留心演员的表现。范冰冰精神恍惚时的一记眨眼,撕心裂肺的一声吼叫,雨过天晴的一抹笑靥,都能为软文作者提供无穷多赞不绝口的切入点。不过话说回来,范爷在本片中的表现确实上佳,笔者认为她是华语女星中极少能一人撑起一部商业片的女星之一。她的演出让我想到《小岛惊魂》的妮可•基德曼,都是她们对原有演技的一次突破。但李玉比《小》的导演亚历桑德罗•阿曼巴更懂得照顾演员,譬如将范空洞漠然的表情和抓狂的举止交叉剪辑,制造出一种收放自如的情绪转换。只是结尾的白发亮相令我很想吐槽,看的时候满脑袋都是流行歌手后弦“一夜花甲”的造型,太像了。

影片初期宣传中包含“悬疑片”字眼,笔者是带着这个印象走进影院的,并不断寻找对应。一开始的意外凶杀和掩饰罪案,我想到的是《天才雷普利》,一度以为范爷会利用整容上演一出《变脸》,然后玩转假身份,但细想太不靠谱,影片也没往这个方向暗示,转到了记忆与现实的落差上,顿时有点《失踪的贵妇》那味道,坑挖的一个比一个大,搞得我十分期待它怎么填,没想到啊没想到,用的竟是《第六感》的思路。当然,再往详细里说,就剧透了。

仔细一想,其实本片更适合用侦探片的结构来理解,而且还是很本格很古典的那一种。侦探片前半部展示犯人行凶,后半部侦探推理揭凶,分割点往往是侦探“我已经知道了真相”一类台词。本片前半部营造幻觉,后半部刺破幻觉,对应的临界情节是“警察尸体不存在”,幻觉的真实性得到认知,由此踏上追寻真相的道路。但如果以侦探片的标准来衡量,这真相真叫人大失所望,顶多相当于网络写手的二流侦探小说水准。影片解释现实和虚拟难辨的心理状态,全部照搬佛洛依德精神分析法,把一切记忆缺失和精神扭曲,都归结为童年阴影和重大刺激的后遗症,放在半个世纪前还有点说服力,如今这套陈腔滥调被老外“誉”为“心理瞎掰”,还炒这碗冷饭就太不合时宜了。

故事支点的孱弱还不是本片的致命败笔,故事本身薄如一张纸才最令人发指,尤其是相对于影片片长来说。那点误会,那点意外,那点迷惘,那点调查,充其量也就一集《犯罪心理》的素材含量,要是BAU小组出马,十分钟就能理清前因后果,还能顺便卖两个萌。而本片的解谜过程磨磨唧唧了半天,叙事部分的比例跟国产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有一拼。当然,有人会反驳说那些无叙事部分都是有“内涵”的。但他们眼里汽车行驶在蜿蜒的山道上,是心理状态的反映,而在我眼里不过是汽车广告而已,他们认为范爷没完没了跳水潜水的画面是打开记忆匣子的仪式,而在我看来只是李玉对女性体态美的走火入魔罢了。咱是俗人,看不出那么多隐含,抱歉。

影片的后半段,基本沦为了风景明信片和范爷的户外运动写真集,抽干了观众所有的耐性,影院里一片躁动不安的窃窃私语,夹杂着鼾声。悬疑片要想制造惊奇效果,起码得有个一波三折后一锤定音的爽快劲儿,别给人慢慢琢磨的时机。本片越来越缓慢的节奏,不但让观众有时间理清所有故弄玄虚的头绪,眼看范爷还没游完,他们的大脑CPU空了下来,脑细胞不断加入盼望散场、心疼票钱的行列中去了。你若说这是文艺片,不能按悬疑商业片的标准来评判,那么笔者也只能说,这种文艺片的好我是无福消受了。

文/方聿南

 8 ) 前方只是海市蜃楼

虽然戏称国庆档影片都是一帮瘫子,但《二次曝光》票房过亿也不会让人意外(最终成绩应该是一亿出头)。对比拥有三张演员王牌却几乎没有宣传攻势的《危险关系》,范冰冰依然表现得很是拼命,她把《二次曝光》当成了时装周个人秀来忙活。就说几部电影都跑去《中国好声音》站台打广告,那晚上,范冰冰的表现就把《太极》和《铜雀台》给拉下马了。至于找选手来唱电影主题曲,那也是迅速启动。从宣传文稿到广告成品,《二次曝光》的表现都相当强势。 然而,无论《二次曝光》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有人惊呼起文艺片过亿,在我看来,《二次曝光》却是一部不合格的片子。显然,我不想去重复论证:一部电影票房好不等于它质量好,二者并无绝对的联系。《二次曝光》坏就坏在它的剧本故事上,且不管先前传出的抄袭之说,主创还声称要看上两遍,事实上,方励和李玉打磨的剧本根本就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复杂。而且恰恰相反,《二次曝光》的故事用一句话或者三个字就能讲完。 电影试图去模仿《黑天鹅》跟《禁闭岛》,可是,一个悬疑惊悚题材、一名精神分裂患者,他们都要符合一定的逻辑,与现实背景和环境空间能有所参照,在镜头语言或者氛围色调上有所区别展示,这样的故事才耐看,同时能站得住。很可惜,我在《二次曝光》完全看不到这些。以范冰冰饰演的宋其为例,她一口气凭空想象出来不下五个人物,构建了一个混沌、荒诞的世界,与现实杂糅一块,没有缘由。无论怎么去对号入座,这些人都无法从她的人生阴影中得到解释。因此,就像宋其塑造出来的另一个自我也是极度虚假,就为了个爱情要死要活。 换句话说,《二次曝光》的非现实世界完全是肆意的拼贴想象,没有经过严密铺垫和精心修饰,这也导致了观者思维的严重混乱。一个神经病可以乱想,但是,如果创作者也用精神病人的想象方式去拼贴,编玩故事,那电影本身也只能是胡言乱语。开场的镜子就告诉观众宋其是神经病,需要面对另一自我,但那些水呢,《禁闭岛》里的水是有来历的,《二次曝光》的水就变成了MV。至于烦躁起来剪指甲什么的,大概也是搬自《黑天鹅》罢。又好比出现在宋其家中的诡异画作,毫无交代,不仅突兀更是堆砌。由始至终,电影都没有告诉观众,宋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痛苦到底源自哪里。除了发神经,她的正常生活又是怎样。如果胡编乱造的童年阴影能成为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的直接诱因,那么,《二次曝光》确实太高估观众的想象力了。 到了半程时候,编导还自作聪明,仿佛帮观众揭开了一个天大谜题,看范冰冰抓地挠墙,各种发疯。之后,电影旋即进入莫名其妙的寻找之旅,警察帮宋其寻找原因,答案居然写在一部日记上,可见编剧偷懒或者无能到什么程度。电影结尾,主人公在海边看到了海市蜃楼。有人又跳出来做高明解释了,那好像说明整部电影都是虚幻想象,这是一个开放结局。话说,幼稚园的孩童都知道海市蜃楼是虚幻,因为这一场景就推翻之前所有的故事,那不是很扯淡的说法么?要想推翻一切,当年《黑楼孤魂》都比它有趣多了。 从《苹果》、《观音山》到《二次曝光》,莫名其妙的,摇来晃去成了李玉作品的风格标签。她用同一种镜头理念拍摄了现实主义、青春残酷以及惊悚悬念题材,里头的荒谬意味,可想而知。更不说那几欲贴到范冰冰脸上的大特写了,前前后后用那么多,真要把她拍成人鬼不分么……透过《二次曝光》可以看出,我们的导演编剧有想法是好事,可没有能力和见识往往是常事。不说你得找一个扎实的本子,做足调查研究,单说用摇来晃去的镜头来拍一部悬疑片(事实上也并不悬疑),用沉溺于爱情的女性来肢解故事,再用文艺腔加MV画面来缝合故事,无论如何,我都是接受无能的。 有人说,不管怎样,《二次曝光》也是一次大胆尝试,前所未有。面对这样的“高论”,我只想借机推荐,那《十二星座离奇事件》一定正合他们的口味。这个国庆档,《铜雀台》是一部应该出现在十年前的古装大片,《太极》可能有创意但绝对没有实力,《危险关系》被拿掉看点,徒留一段既老套又无聊的男女关系。一伙人扎堆上片,原本是想做大市场,结果实力不济,显然都没能分到更多的蛋糕。这些院线片,甭看上映前吆喝叫好满世界跳,一经检验纷纷原形败露。人人都说市场好,但是不见好片跑,否则也不会闹出《搜索》当国家代表去申奥了。真这样来看,也许市场繁荣只是假象,前方真是一片海市蜃楼。【南都周刊】

 短评

李玉迄今最商业的作品,充分显示了她对电影语言的驾驭能力,显然她不想被商业或类型的表面意义束缚,在“商业”框架内,仍继续艺术探索。将精神分析引入悬疑叙事,非独创,华语电影里却少见,影片的复杂、细腻、多元,多有惊喜,遗憾:故事比人物复杂;可以更犀利些。

7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两星半吧,李玉这样再拍拍下去就能去拍安妮宝贝了……不过我还是喜欢看她像《苹果》《红颜》那样的。

11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我爱死这部电影了,见到范爷真人依然觉得她360度无死角...

16分钟前
  • 辣辣
  • 力荐

电影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二个部分在解释第一部分范爷的每一个幻觉的来源。和父亲晒太阳的温暖,和男友缠绵的情欲,和闺蜜搏斗的惊险。无一不来自对于过去记忆的重建,养父的日记本是把打开回忆的钥匙,也是指引她走向新生活的希望之光。

21分钟前
  • 言尔
  • 推荐

拍得很唯美,不过画面连接得像MV,不像电影。有故事,却没把故事讲好。很多镜头都是浪费的。结尾拖沓。总的来说,还是导演跟演员的野心太大了。这部戏最大的亮点,也许是冯绍峰吧,比较出彩。

26分钟前
  • 绿豆好好吃
  • 较差

李玉在嚼李少紅十年前戀愛中的寶貝兒裏玩剩下的東西再拿出來改改讓冰冰照著周迅重新演一遍什麽的…加上整部電影不像观音山有張艾嘉幫忙全程靠著冰冰撐,死撐也只能夠三顆星了…

31分钟前
  • 西西
  • 还行

看完之后越想越有味,前半部分的臆想在后面都得到了解释与对应。看似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情节,其实确实形影不离,魂居身形。

3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这是李玉导演和范爷的三度合作,从苹果到观音山再到二次曝光,真的很让我能从中看到人性的种种。导演是个有故事的人是个有内涵的人,这种写意是在内地电影少见的。这次增加了很多特写镜头还有摇晃的镜头,更让人觉得这就是真实的人生。果然李玉导演是我最爱的女导演没有之一。范爷真人美爆了!

38分钟前
  • Sunny。
  • 力荐

又称《二次刑事案件》,所谓的两次曝光大同小异,对于童年回忆的描述太过累赘,有些镜头稀烂而且刻意,整一个MV似的。其他人基本沦为打酱油,剧情又不足以撑起范爷一个人的孤独演出。

41分钟前
  • 五摆五折
  • 较差

讲了这么多东西,竟然还能捋顺,心理表达还朦朦胧胧透着梦之安魂曲的影子。

46分钟前
  • Nobervem
  • 推荐

心理悬疑片的类型外壳,艺术电影的内核。由幻想切入到现实的故事,郁结了中国人沉重自虐的心理世界,这来自于被扭曲的成长史及现实挤压下的焦虑挣扎,影片有力量的地方在于用惊悚的影像和叙事将这种内心交战外在化。范冰冰奉献了从影以来最巅峰演出。

50分钟前
  • 麻绳
  • 推荐

太自恋了,《观音山》里的文艺腔在这部更加肆无忌惮。中间好想退场,不过大反转之后拉回了些分数,也延续了李玉以外在世界解释内心世界的手法,比如以游泳指涉进入内心并直面回忆。结构处理得不好,悬念不抓人,反而烦人,尤其前半部分。导演有点走火入魔,受不了这种怪模样的文艺腔。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从题材和拍摄手法来看还是蛮大胆的,但剧情略显单薄,暗示铺垫过多且生硬,导演想把这类心理悬疑电影搬上影院,想打小众牌又不得不顾及大众的接受度,定位有些尴尬,但范爷的演技无可挑剔!而且确实让人看到了国产电影的进步!赞一个!

55分钟前
  • ♡Sasal
  • 还行

不知道是被剪了 还是怎样 主题没怎么看明白,对李玉期望太高了。

57分钟前
  • Allen
  • 还行

剥去悬疑惊悚外壳,核心延续了【观音山】,海市蜃楼类比观音山之重建,李玉从未放弃书写女性挣扎自精神涅磐,大量同类意象,完全为范冰冰度身打造,献给其女神的长篇呓语,不断闪回的回忆碎片;因其单薄,只得用她擅长的流丽原声、华丽手持补救故事,沉闷难耐,故弄玄虚,无法自圆其说。

6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一部出乎意料的迷幻风自慰片,观影过程中不难联想到X片、X片、X片、X片还有X片(一说片名就剧透),但是也只局限在这里,看不到更好的发挥,而且越到后面越啰嗦,好像永远都演不完。

1小时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除了一些过于冗长和让人眼晕的mv镜头之外故事其实还可以,大翻转也挺爽,就是线索有点乱,但最让我不舒服都情节其实是开篇女主和父亲在公园草坪打闹的那一段,很突兀不贴整部片的风格。这部真心比观音山可看性强。对了,范爷真人超美艳!

1小时前
  • 忘我洗澡
  • 推荐

看到开始~却猜不到结局~

1小时前
  • 三好. CHEN
  • 还行

三星半,李玉对幻想、回忆、意象的执迷,及创伤、女性等母体层层设套十分洒脱。解套部分虽云开月初,但太拘泥于细节,疲态浮现。空间与人物关系合衬,混乱心理在技法和风格下得到中和 。镜头的贴近与暧昧,几乎是要同范冰冰做爱。伞下的狗是在唾弃男人,海市蜃楼既是结束也是“幻梦”开始。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说真的,给我看的有点分裂,好蒙蔽。

1小时前
  • 梦梦梦梦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