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

记录片大陆2006

主演:内详

导演:金铁木,薛继军

播放地址

 剧照

圆明园 剧照 NO.1圆明园 剧照 NO.2圆明园 剧照 NO.3圆明园 剧照 NO.4圆明园 剧照 NO.5圆明园 剧照 NO.6圆明园 剧照 NO.13圆明园 剧照 NO.14圆明园 剧照 NO.15圆明园 剧照 NO.16圆明园 剧照 NO.17圆明园 剧照 NO.18圆明园 剧照 NO.19圆明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18:47

详细剧情

  ◎简  介  有谁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华彩的那段乐章?  有谁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丽的画卷?  有谁亲身游历过那座精艳绝伦的“万园之园”?  圆明园的历史不是从1860年开始的!  圆明园不仅是一部中华的屈辱史,  圆明园应是让国人更具民族自豪感的“万园之园”!  圆明园自1707年建园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他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  但记忆应该是完整的,而不留残缺的。  圆明园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为圆明园的历史填补空白。  还世人一个完整,真实的圆明园!  语言在这350公顷,三大主题园林区,百余处园林景观面前是苍白无力的  高清晰,数字化技术再现了圆明园从建园,扩建,被毁的历史全过程  绚丽的三维动画将一座恢弘壮阔的圆明园呈现,好似游历其中。  与真实演员相结合的拍摄手法,使影片更具真实性。  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圆明园的真实,不仅是重现了圆明园恢弘壮丽的建筑  同时他还向人们讲述圆明园鲜为人知的重要地位  及一个帝国,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欢笑和泪水。  圆明园不仅有着与故宫同样大小的占地面积,  在清政治的鼎盛时期,其地位比故宫更为重要!  在长达150年的存园历史中,  清,6位皇帝曾在此梳理朝政,平定天下,安食就寝。  皇室不为人知的亲缘相韧,后宫传奇,官宦相挣,  同样构筑了圆明园的另一道风景  有谁会知道?  圆明园曾经实现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天子的相聚,  有谁会知道?  圆明园的设计者就是当朝统治者。  圆明园在精艳绝伦的建筑背后,  有雍正的艺术情操和制国的雄心壮志。  有乾隆望为自大和对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  也许任凭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  都难在那满目沧遗、断壁残垣中,寻找300年前的伟大,  绚丽的华服只有在亲眼目睹后,才回赞叹她的完美,  圆明园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就再现了一件举世珍宝的绚丽多姿。  历史也将在这绚丽的洪流中更加的惊艳!

 长篇影评

 1 ) 胜在细节

星期五晚上在校图书馆的电影院里看了《圆明园》,比较震撼。

我从初中的历史课本里熟谙了这个名字,也知道她是“万园之园”,但是,当电影将圆明园用电脑特技原景再现在我的面前时,她的恢弘与美丽远远地超乎了我的想象。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这是法国作家雨果用文字向世界构画了“万园之园”圆明园华丽至极的画卷。是电影的开篇旁白。但圆明园,文字不足以形容之。

这部电影除了精湛的特技和独特的视角之外,特别之处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电影除了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千古不变的真理之外。还告诉我们更多。

记得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以这样的一个角度来描述:“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我国的朝廷上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你亦可以在这部电影里找到这样的“末端小节”:
康熙皇帝对天文和数学很感兴趣,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可惜的是,他并不清楚中西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并想到科技能给自己的帝国带来什么,科学技术离这个古老的国度还很遥远。
而他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复杂而富争议的皇帝。他的性格与他的父亲是如此不同:他可以如此的勤勉于政事至于在历史上没一个皇帝能与之相比;他在艺术上的修养却达到很高的境界,他正是圆明园的总设计师;他严肃不苟言笑;但在他的精神乐园——圆明园里,他却可以如同孩童一般与他的儿子弘历穿起汉装玩乔装改扮的游戏——扮作农夫,拌作樵夫,或者拌作下棋的中国传统的文人;但一点令人吃惊:雍正沉迷于炼丹。
雍正的死,被怀疑死于重金属中毒。
而乾隆,这位坐享太平的皇帝则更为可笑。你不能怀疑这位皇帝的天资,他因他的聪明伶俐如此见宠于他雄才伟略的爷爷,以至于一个说法康熙是因为孙子弘历才传位于雍正。中国的版图在这位皇帝手里达到了最广袤的程度,而圆明园也才他的不断修建下达到了最辉煌煊赫的颠峰。他的皇宫里有各种各样来自西方的先进科技的产物,但他竟将科学视为“玩物丧志”!!!特别令人唏嘘的是,后来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时,抵抗来福枪和加农大炮的竟仍是横刀与弓剑!而在皇宫里早就收藏了西方来使进贡的各种先进武器,中国的皇帝却从没想过用这些来改进自己军队的武器!!

所以你可以循着这样一个轨迹中找到一点答案了。其实可以想的更远一点:如果没有他们蒙古同胞的祖先成吉思汗当年横扫欧洲给予他们傲视西方人的心态,他们将会如何看待不断渗入东方的西方科技?还会这样不可一世认为科学是玩物丧志吗?历史没有假设。英国工业革命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正是圆明园建造的如火如荼的时候。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象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这个奇迹已不覆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雨果

看电影的时候,只觉心痛。更憎恨英国人和法国人,相信人类有破坏的本能。但也明白,一切是历史的必然。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 骑兵时代已经过去

一个女人因为美不胜收而被全世界人关注,向往,终于有一天她的男人没有那个实力保护他的女人了,这个奢华耀眼的女人最终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强奸到体无完肤。之所以不是另外一个人取而代之来呵护这个女人,大概在于这种带有民族性的财富像女人一样,如果你得不到她的心,即使得到肉体也仅仅获得了一种强弩之末式的荣耀,此时,拥有她倒不如满脸淫笑的毁了她。她是海伦又能怎么样呢?
圆明园就是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被辛苦塑造自己的爱人当作代价奉献给了英格兰和法兰西。生存面前,爱情显得如此可笑。
此时,记住英格兰和法兰西又有什么意义呢,毕竟女人已经被毁了,美丽已经不再,愚蠢而又胆怯的男人用巨大的财富买来了一个一丢丢小的教训,爱情是强大的附属品,自强这个简单而又朴实的词汇不是用来咀嚼的,而是要用脑子的。
“骑兵时代已经过去”,这是二百年以后爱放马后炮的历史学家们的总结。而那些马背上的勇士们怎能意识到这些悲惨的现实,他们似乎还刚刚在马背上平了尼布楚叛乱,木兰围场硝烟都还没有平定。缓慢的进步与迅猛的冲刺相比就是退步,理应受到自我的谴责,没有任何理由去谴责强盗的野蛮,谁让自己树大招来了风才知道根已经不牢。
法兰西,英格兰,额尔金,格兰特……这些个名字不用我们去刻意记也会被钉在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仇恨除了冲昏人理智的头脑外没有什么更大的帮助,毕竟我们的民族不能靠仇恨获得自强的信念,幡然醒悟的那一刻和漫漫长恨相比来的更为实际。
圆明园太美了,并非一个女人的美丽所能比拟,所以侵略者的洗劫也比强奸更为残暴,更为令人发指
当我们意识到骑兵时代已经过去的时候,骑兵时代果真已经没影了,要想追上蒸汽的列车,这一段路太艰难,对于她的思念也只能深深的埋藏在心底。
把这个电影当个悲壮的牌坊,纪念那个曾经带给中国无限荣耀无限快乐的女人,表彰她的牺牲,没有人忘记你,让无边的绿草安慰你无法修复的心灵吧,我们已经在路上

 3 ) 哦,圆明园

看了圆明园,呆了好久不知道该做什么。
看的人群中,有的人在笑,抱歉我实在是挤不出什么绅士的微笑;有的人在握紧拳头,对不起,我已经不是一煽就起火的干柴;有的人在唉声叹气,对不起,但是这就是我们的历史,在时间机器出现之前不能改变;有的人在恨,恨不得把所有名字是英国人法国人的鬼佬统统阉掉,鬼妹统统为奴,嗯,祝你好运;有的人还为圆明园流泪,我只是想到了阿房宫们,不知道我的泪水够不够流;我还想到了敦煌,想起了决斗,进而想到了余秋雨,想起他要与盗贼玉石俱焚,但是我知道这只是一厢情愿,毕竟关公没见过秦琼;四眼望去,各种各样的外国字母,想想我正拿在手中的英语书,想不出我究竟为什么在接受鬼子的文化,想起了教父的台词,with friends close,but enemies closer,也许这勉强算是理由吧;想起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民族的还剩下了多少呢?我只看到大街上的孩子们在烦,我是R&B呢,还是HIP--HOP呢?我又想到我的肚子好像已经叫了好久了,嗯,看来这孙子饿了......
天黑了,吃个汉堡,然后回家洗洗睡吧,毕竟明天还要和那帮鬼佬做生意。

 4 ) 我未来的孩子你一定要看

圆明园,饱含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强盛和迂腐软弱。美伦美幻的庭台楼阁在历史的倒影中烟消云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我们不能遗忘的光辉与屈辱。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我未来的孩子,你一定要看这部影片。那样你便会知道这片大地曾经多令你骄傲,你也会体味到她的血和泪。因此你必须坚强、必须强大,这样你才可以用自己的臂膀保护她不被铁蹄践踏。

 5 ) 文明的交替

看到前面一位豆瓣的评论里有一句“只有张大嘴巴惊叹的份”,真的是很朴实、很传神的一句,因为我也是这样看完它的,起码,知道当时在心里就是如此。

虽然早有各种的言辞描绘它的美丽,自己也曾经站在大水法的废墟里努力想象,但这部片明显补足了我的历史认知的一环,那就是我们的封建帝制时期是怎样的令后人无法想象的强盛过。
而缺的这些环正是给富含政治目的的历史教育所造成的,庆幸现今有越来越多的清醒的人来纠正这一切。

早前看的《狼图腾》,让我知道了农耕文明这个词,也知道了农耕对中华大地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决定性影响。而《圆明园》就以无比美丽的画面告诉了我 ,什么是农耕文明的顶峰,也是当时世界发展阶段的顶峰。

导演的心智和技巧都是值得称颂的。以传教士的眼见与思绪为线索、用超过2/3的篇幅讲述它的美丽,这些非但丝毫没有减轻看着它毁灭时带来的痛苦,反而更让人百味俱生。不告诉我们这个农耕文明顶峰是怎样的辉煌,又怎能让人有这切肤之痛...


一个一起看的人,忽然叫了起来,是不是其实那个格兰特将军什么的是个文明、有修养,并不想抢掠的人(他不是还拉大提琴吗?),只是一时控制不了他的士兵们?
我知道,很多人都是这样希望的,这样的旷世巨作,是否存在着留下来的可能?这种侥幸和希祈,一定存在于你我每个中国人甚至象雨果这样的外国人心里。但恰恰不幸的是,这一定是在冥冥中就注定了的,因为这是两个生产阶段的文明的分水岭,圆明园就是这个分水岭上祭坛中的祭品!

影片另一个冲击着我头脑的,就是越到顶峰,离分崩离析也就越近了。
工业文明已将近过去,我们似乎存活了下来。下一个是什么?网络文明?生物科技文明?外太空文明?那我们这个民族的位置又会在哪里?我们的机会是不是就在前面?既然人类这个物种似乎已经进步了,那在下一个新旧文明交替的那一刹那,我们可能可以庆幸是不必以焚毁国会山庄、抢掠罗浮宫为胜利的标志的。但那又会是什么呢?

接着赶紧拷贝了一份,交给一个快做爸爸的回国探亲的朋友,说了一句:值得让你的孩子看,还有孩子的孩子。


......

这让我今早又早起了半小时。是的,我是个愤青,还想因此做个奋青 ;-)

 6 ) 对于圆明园的记忆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昨晚,独自看了大型记录片〈圆明园〉,数字技术让这座我熟悉的废墟园林活了过来,精美绝妙、美仑美焕、叹为观止。

圆明园,这个词汇的音节从唇齿间吐出来时,我会有丝丝幸福的感觉,这个词汇牵引着的都是那么美好的记忆。

对于圆明园最初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印象比较深的是上初中时与叔叔、婶婶骑车去玩,那是一个美丽的秋日,阳光灿烂,天像高原的那么湛蓝,大水法和相关建筑废墟似乎被镀上一层金光,或许那时生命正被青春镀上一层金光?我们在大水法旁边的银杏树林、白桦林拍摄了许多照片。

上高中时,与最好的高中同学骑车从北京城东穿城骑到西北角的圆明园,那时是不收费的。记得我们在福海划船,我的船桨挑上一条大鱼到船上,我们俩哈哈大笑,开心极了。我们还考察了刘和珍君的墓地。一片荒草丛中,不远处居住着人家。

上大学后,去圆明园就更频繁了,因为圆明园几乎是我所在学校的后花园。记得刚开学时,圆明园夜晚举办大型游园会,为了逃票,我们溜到西侧的小门,巧遇国旗班的帅哥和家属们,跟着混进去了。

大学四年,去圆明园次数就更多了,那里是恋爱的季节中最好的漫步场所。

工作后,去的次数就少多了,大概这十年中也就去了两、三次吧!后来,那里建造了许多新建筑,门票也越来越贵,多久不去了?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也有五年了吧?

絮絮叨叨地写下这些个人体验,是因为我对那里的荒凉已经熟悉,甚至颇为欣赏。但是从未想象过当初它辉煌的样子,面对那些湖水、断桥、残垣、荒草,想象不出它往日的荣耀与辉煌。正如面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在她饱经沧桑的皱纹里,无从想象她年轻时“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风采一样。二十多年前看刘晓庆主演的〈火烧圆明园〉,也没有把电影中的场面和现实的废墟联结起来。

昨天晚上,〈圆明园〉让我看到了老妇人年轻时的风华绝代,受到很强烈的震撼。

这部片子以意大利人朗世宁的角度开始叙述,他是意大利传教士,到中国后希望康熙皇帝欣赏他的西洋油画手法,为了讨好皇上,他画了康熙的一个孙子,结果皇上看到后说:“这幅画中只是一个小孩,没有什么意境。”朗世宁花费了7年的时间,学习到中国绘画手法,开始了他为熙、雍、乾三朝服务50年的御用画师生涯。

圆明园在康熙生前是以畅春园为主体的帝王离宫。因为满人入关后不适应气候的炎热,紫禁城极不适合居住,康熙在因多湖而号称海淀的北京西北角修建了畅春园。在皇四子胤祯的精心安排下,康熙在畅春园西侧,圆明园前身的一个花园里,牡丹丛中,第一次看见了自己12岁的孙子弘历,他对弘历的聪慧大为欣赏,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解决了帝位归属问题。

因为这个情结,雍正、乾隆登基后,都不遗余力地大肆建造圆明园。尤其是乾隆期间,当时帝国的财富占据全球1/3,人口也占1/3,乾隆自视天朝大国,是全世界人效仿的榜样。他听说法国国王的凡尔赛宫有大水法,就命令朗世宁在整个园林的东部修建一座西洋园林,就要有大水法。

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园林修好了,在竣工那天,皇族人员和大臣们络绎不绝前来参观,惊叹不已。乾隆将这个园子送给了在平定准葛尔叛乱中极为有功的部落首领女儿香妃。几万人,辛勤劳动十几年,耗费国库的巨额财富,最后不过是帝国皇帝给自己的一个女人的礼物而已。

整部片子中多处使用了数码技术,还原了圆明园盛况时的原貌。

最后关于焚毁圆明园一段,影片也用了理性和客观的分析,不同以往的激愤。

从人类文明成果的角度,我痛惜这座园林的被毁灭。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座园林是中国2000年封建思想的集大成者,反映封建皇帝力图作为封建文人的审美情趣,搜罗全国的奇珍异宝,珍贵字画,囊括全国建筑园林形式,穷全国之力图一己之私欲,这座园林穷奢极欲是有违天地和谐的,也许命中注定它的毁灭?

在网上读到“爱琴海的家”博客中这样一段话:正如诗人保罗•瓦莱里吟过那样:“我们这些文明,如今皆知,都要消亡。”我们能接受亚历山大灯塔、罗德岛巨像在地震中消失、能接受空中花园在历史上的虚无飘渺、能接受宙斯神像在大火中瓦解,我们最终也能接受圆明园的毁灭。万事有始有终,是真理,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

2006年11月4日伦敦雾
 

 7 ) 离宫

牡丹花盛开在它诞生的春天
唐三藏赐予了它美丽的名字
它是崛起在欧洲地平线上亚洲文明的轮廓
它也是中国近代史中最为哀婉的一曲离歌
江南水乡的烟雨铺垫为它的血肉
墨客骚人的诗画构建成它的骨髓
  
山起西北
地陷东南
灿若白玉的台阶
金壁辉煌的宫阙
每当薄雾升起在水面
如梦如幻
宛似仙境
如果幻想中的仙境有一个原型
那么它必定当之无愧
即便你已经对它的宏伟壮阔有了充分的认知
当你身临其境
也难免不为之动容
必须一位集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和中国学者于一身之人
才能够解释和形容眼前的这一座天方夜谭
  
一天
园子里进来了两个强盗
一个大肆掠劫
一个纵火焚烧
从此之后
这些一个世纪以来为人们所向往的宫殿楼宇
便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
  
向前两千年
力拔山的楚霸王
用同样的一把火
燃烬了始皇帝的又一个它

 8 ) 由《圆明园》看解说词和画面关系

 假设有天逛街,邂逅一美女,这时候有三种可能性:一是,不仅是美女,而且优雅的走过来跟你打招呼,她的声音也很甜美;二是,美女是美女,可是却是个哑巴;三是,美女是美女,不过一开口你却发现她的声音很难听,不仅是难听,而且是非常难听,与其外貌相比简直是地域和天堂。
      再来猜测一下碰见以上情况对你逛街心情的影响吧!第一种情况,心情该是更上一层楼了吧,第二种情况呢,本来逛街的美好心情多少要打点折扣了吧,至于碰见最后这一情况呢,该是:先更上一层楼,然后又重重的摔了下了,惨啊!


     好了,言归正传,还是该谈谈纪录片的画面和解说词之间的关系。如果说纪录片是个女人的话,那画面就该是一个女人的外表,解说词就是女人的声音和谈话内容了,大家所谈的完美的女人,大该也就是美丽外表和内涵的完美的结合吧!所以说,把纪录片比作女人话,那好的纪录片就是画面和解说词的完美结合体,这两者失去任何一方面,或者两者中有一方面不够完美,那么纪录片本身的价值和表现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有时候,不好的一方面会深深的影响到人们对纪录片本身的价值评判,有时人们宁愿看画面和解说词都相对较烂的纪录片,却无法接受美丽的画面和很烂的解说词的混搭,或者是很好解说词和粗制滥造的画面的搭配,换而言之,人们的接受度真的很奇怪,因为如果画面和解说词都很烂的话,人们对该纪录片的期望值就相对较低,所以可以忍受,如果这画面和解说词其中一方面很好,而另一方面很烂的话,人们就会因为看到优点而自然而然的提高对纪录片的期望值,可是看后却发现,纪录片的解说词和画面是两个层次的东西,一个很完美,另一方面相比就会逊色很多,那人们当然无法接受了。

所以说,好的纪录片是完美的解说词和画面的有机的统一。

纪录片的解说词和画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画面无法离开解说词,同样只有解说词而没有画面的纪录片不叫纪录片,该是广播了。从电影刚开始我们就会发现,即使是无声电影,也需要必须的解说词来向观众解释画面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进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深入,卓别林否认电影的有声化,却被证明自己的想法的错误和幼稚,没有相关的解说,即使是他的电影也是难以深入发展情节的,只看画面而无解说词,观众们有时会感到故事情节的突兀发展,看着画面而不知所云,而解说词出现很好的解决了电影画面和观众之间的隔阂,因此,解说词在某种程度上是沟通观众和画面的桥梁。

就纪录片而言,纪录片解说词是对纪录片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其作用有二:一是发挥对视觉的补充作用,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同时,从听觉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释,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二是发挥对听觉的补充作用,即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听众感知故事里的环境,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上段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不可否认,《圆明园》就是一部中国纪录片的上乘之作,其华丽的画面自然不必说,那是好莱坞的特技做出来的当然不一般,还有《圆明园》极为出彩的地方就是其解说词方面,与以往的纪录片不同的是,在纪录片《圆明园》里面,制作者别具一格的采用了主客两条线索解说词来对纪录片进行讲解和叙述,即旁白和西方传教士郎世宁和英国随军牧师麦基的口述。
以往的纪录片大多采取的或者是创作者的主观叙述的旁白,或者是完全的客观的记录,一般而言,国外的那些介绍性质的纪录片则多采用创作者主观的介绍和旁白的叙述,此类代表有《北方的那努克》、《微观世界》、《鸟的迁徙》以及最近的《家园》,这主要是因为其记录对象的特殊性,而我国的记录人们生活的纪录片其解说词则是记录主体的主观生活状态和语言,比如说:《幼儿园》、《请投我一票》、《高三》等等,创作者所作的就是真实的记录主体生活的一举一动,当然对于有些较为深层的话题,创作者采取的大多是提问的方式,比如在《请投我一票》里面开头,创作者就率先向那些小孩提问“什么是民主?”等问题,除此之外,在我国的纪录片里面,创作者大多数时候所扮演的都是镜头的角色,他们只是忠于记录人们的生活,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把所见所闻给真实的记录下来,而不表露创作者本身的主观意图和想法,而至于其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和表现意图则需要观众在看后自己去思考和寻找答案,简而言之,由于所要记录物体的特殊性,在解说词的创作上会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想法,要么是主观的旁白叙述性和介绍性的表达,要么是客观的记录和描述所见所闻。

当然,我们会发现其实还有第三条道路,那就是主客观结合的解说词的叙述方法,而《圆明园》的解说词无疑就是第三条道路的代表。之所以采取主客观结合的解说词的叙述手法,主要是为了促进语言优美和客观真实性的完美的统一,这是大家在看过《圆明园》之后所得出的一致结论,旁白解说的语言无疑是优美流畅的,这和圆明园是统一的,不过在《圆明园》里面,主要的解说词其实是传教士郎世宁和随军牧师麦基的主观叙述,之所以这样,可以明显的增强现场和记录感,更有形式感,而且两人均是天主教徒有着更多的可信性和真实性,令人信服,尤其是对于外国人看来,这样做让他们知道,这并不是虚构的电影而是真实的纪录,因为我们都知道《圆明园》的画面是用很多的特技做出来的,而这样做有好有坏,好处当然是画面优美自然,给人以震撼,可是缺点却是容易被观众误以为这是一部电影,虚构的电影,尤其是对外国观众而言,如果这样,当然真实性肯定会受到人们的质疑,所以导演才会故意在影片中留下漏洞,但这还不够,于是就要在解说词上下大工夫了,所以当然必须要找到绝对客观的解说词来增加影片的真实性和纪实性!当然史料是有着很高的可信性的,而且最好是经历过这一切的外国人,于是,郎世宁和麦基的画外音叙述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圆明园》大规模地使用了电脑仿真动画技术,将一个瑰丽辉煌的圆明园重新带到观众面前。《圆明园》制作了大量实景拍摄和电脑动画合成的镜头,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圆明园》全片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数字中间片技术,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影像世界。《圆明园》既不同于故事片,也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
 在谈到影片定位时,金铁木说道:作为一部电影,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既无法完成这个“凄凉”的主题,也根本无法进入电影院。我们得做一部非常态的纪录片。对于未来的观众而言,它似乎很像一部故事片。故事片所具有的人物、故事、悬念和视觉奇观,这部影片都应该有。这应该是《圆明园》的定位:像故事片一样的纪录片;像纪录片一样的故事片!“非牛非马”,“四不像”!宗旨只有一个:好看!
最后做出的《圆明园》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不仅让观众回味了圆明园的前世今生,而且在看后,每个人都会有深深的思考,同样是解说词,而让两个外国人的叙述做主角,保证了作为纪录片本身的客观性,但却是这种客观的不能在客观的解说词,让观众心里有了深深的震撼,不仅是每个看完后的中国人,当看到画面里那美丽的举世无双的圆明园在火海里慢慢焚烧消逝的时候,即使是外国人也会感到很可惜的。解说词里面没有对侵略者的深深控诉,可是在画面与解说词结合的那里面,在那美丽的圆明园的特效画面里和两位旁观者的蹩脚的普通话的叙述里面,哪一个字不是对侵略者的控诉?没有控诉的解说词伴随着魅力无限的圆明园的毁灭给每个观众以深深的心灵的震撼!
《圆明园》的成功,当然就是做到了画面与解说词完美的统一,也正是因为这样,本来枯燥乏味的科教片《圆明园》被做成了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般的电影纪录大片,是中国的《指环王》,故事味道十足却真实可信,虽是纪录片却不乏味平庸,可以说《圆明园》达到了将纪录片和故事的统一,真实和虚构的统一,解说词与画面的统一。



                               

 短评

痛心!看个纪录片把我看的眼泪直流。人类的瑰宝就这样被无情的摧毁了,从此在这个地球上消失了。清政府的没落从乾隆的自大埋下了祸根。

3分钟前
  • 小小芽
  • 力荐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

4分钟前
  • 方枪枪
  • 力荐

圆明园=w=第一次看是初中团员培训课上,第二次看是大学军理课上。相比较前面两天不是军演录像就是旷世大阅兵,历史题材的才比较好。正大光明远瀛观 观水法线法亭万方安和蓬岛瑶台牡丹台九州清晏鸿慈永诂海晏堂方外观方壶胜境澹泊宁静别有洞天万花阵.....从今后,三山五园均不复。香妃原来是真实的存在。

7分钟前
  • 东海龙王小公主
  • 力荐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12分钟前
  • Allen™
  • 还行

愧为一个学历史的人,对她的了解仅限于焚于战火和断壁颓垣的影像。看着用数字技术还原的琼楼玉宇,只恨没有比叹为观止更厉害点的a.清帝王们如此聪慧勤勉,却也狂妄软弱。联军面对自杀方式呼啸而来的清军一定呆了片刻才拉响火炮。我老泪纵横,为骑士们坚守蒙古祖先的荣耀而吟唱的悲壮挽歌。名唤英格兰

17分钟前
  • 生如夏花
  • 力荐

我只想哭,说不出话

1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中国人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把想象投影到现实的能力也是相当了不起的,想到同是人类瑰宝的巴特农神庙,罗马斗兽场,无一不毁灭在侵略者手上,真的让人心痛无比。虽然悲剧已经发生了,但是犯下这些罪行的人就是要遗臭万年的,不能以一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来为其开脱,得让后人记住教训,才能减少悲剧再次发生的概率。

20分钟前
  • 近似于
  • 力荐

民族的瑰宝啊...看得我心痛! 愤青之火炎燃烧得无以复加! 这是怎样一种文化遗产的屠杀,凶手现在居然还可以堂而皇之的大谈人权! F*ck that!

21分钟前
  • 辉少
  • 推荐

我未来的孩子你一定要看。

26分钟前
  • Amber安大倍
  • 力荐

且不论其内涵,光是视效就堪称完美!圆明园在很长一段时间(5岁到18岁)里是我北京情结的一个关键词,看来得再重新梳理一回了。

31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从北京回来,补完觉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看这部电影.园里面完整能参观的也仅剩大水法斜对面的迷宫了.说句烂俗的话,作为中国人真应该都去了解这段历史,不仅是这座绝世灿烂花园的摧毁, 也是大清从康熙,雍正,乾隆一直到咸丰,从鼎盛到没落的一个过程.电影本身一般.

35分钟前
  • 安生吴
  • 推荐

那种华丽和巍峨实在是靠想象都无法完成,我甚至相信这部电影里用电脑所描绘的场景也无法比拟真实情况.看着它慢慢被建起来,看着几代皇帝在其中更替,以及最后看着英法联军在里面烧杀掳掠...从骄傲到心痛,对圆明园终于有了如此的感觉.有时候往好的地方想想,可能就是让它变成了一座永远成为中国人想象中如仙境般的宫殿,那种想象,也许外国的人都是无法获得的.

36分钟前
  • 吃昊的🥤喝冰的
  • 力荐

能通过数字还原的形式看到这座万园之园本来的样子,无疑是幸运的。看完纪录片去逛的园子,越逛越沉重和痛惜,所有能拿走的东西一扫而空,拿不走的也被烧光,只剩下拿不走也烧不掉的残垣断壁,如此瑰宝被人性贪婪和丑恶毁于一旦。而即使不被外族人侵略,本族人又能留存下多少?我们该憎恨和摒弃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自己基因里的丑恶。

39分钟前
  • 焦糖爆爆D
  • 推荐

记得在圆明园里看过一遍,在师修的课上看过一遍,很美的画面,很真实的再现,很痛的历史,狠心的铭记!

43分钟前
  • HiNeNi
  • 推荐

国产视效还不错,比圆环套圆环挂历城强多了,shame on 陈凯歌。

47分钟前
  • dormant
  • 推荐

万园之园融聚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第一次直观且信息完整地介绍,视觉效果极度华美,作为观众十分享受。解说同时使用了旁白和郎世宁的主观视角,让我想到了很多nhk纪录片的风格。但是除了时间线以外,剩下的逻辑的确都是碎片的,很难理出头绪;以及最后的落脚点落到了国仇家恨上,的确是不够高级。的确是在期待一个掷地有声的结尾,但是最后失望了。

49分钟前
  • ~冰仔
  • 力荐

又是一个盛极而衰的故事,不过这次的盛极而衰跟现代中国息息相关,中国近代史总是让人感到隐隐的痛心啊~相比《圆明园》我更喜欢《大明宫》不过还是大开眼界了!

53分钟前
  • 哇哈哈哈哈哈
  • 推荐

衰草枯场,曾为歌舞场。一个世纪的兴旺与发达瞬间消逝,满目疮痍的凄凉都是纪录片中显露。强大的3D效果让圆明园复原到原来的面貌,宏伟壮观,评价和评判都相对客观,想优秀的纪录片靠齐……

54分钟前
  • 碧落亦然
  • 推荐

落后就要挨打是没错,可强大了就意味着可以肆意欺负别人吗,顿时各种恨啊!!中国从乾隆后开始衰落,因为他们的不作为和安于现状。尽管电脑复原图已经够让我震撼了,可还是为不能看到真实的圆明园而惋惜,如今只留下一堆废墟提醒我们它曾真实的存在过

55分钟前
  • 沉默的若亚
  • 力荐

记得在圆明园里看过一遍,在师修的课上看过一遍,很美的画面,很真实的再现,很痛的历史,狠心的铭记!

58分钟前
  • Morga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