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卡洛斯

记录片美国2017

主演:布莱恩·佛格尔,格里戈里·罗琴科夫,尼基塔·卡梅夫

导演:布莱恩·佛格尔

播放地址

 剧照

伊卡洛斯 剧照 NO.1伊卡洛斯 剧照 NO.2伊卡洛斯 剧照 NO.3伊卡洛斯 剧照 NO.4伊卡洛斯 剧照 NO.5伊卡洛斯 剧照 NO.6伊卡洛斯 剧照 NO.13伊卡洛斯 剧照 NO.14伊卡洛斯 剧照 NO.15伊卡洛斯 剧照 NO.16伊卡洛斯 剧照 NO.17伊卡洛斯 剧照 NO.18伊卡洛斯 剧照 NO.19伊卡洛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19:00

详细剧情

  一名美国单车运动员和一位俄罗斯专家在国际体坛引爆严重丑闻后,一场对用药行为的调查引发了全球追逐战。

 长篇影评

 1 ) 苏联的影子

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与父亲代达罗斯使用蜡和羽毛做成羽翼飞上天,逃离克里特岛时,伊卡洛斯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被晒化,最后跌落水中丧生。

导演对于为何选此标题的回答如下:

I chose Icarus before I ever picked up the camera. The idea for the film came to me in mid-2013 in the fallout of [Lance] Armstrong’s confession. I came upon Icarus because it was the story of every athlete that had been caught for doping in sport. You can fly and you can have wings, but just don’t keep pushing the boundaries. If you do, you’re going to get too close to the sun. Your wings are going to burn or melt, and you’re going to plummet to the earth.

导演Bryan Fogel还是一名业余骑行运动员,为了探寻药物对运动员水平的影响,亲自作为实验品服用、注射了半年的药物,在2016年的环法自行车赛高山赛段中,Bryan 因为自行车变速器失灵,名次一路跌至20名开外,甚至比不上去年正常状态下的排名。一位朋友在赛后说,他想象不出Bryan 超越某些选手的场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限度,挑战极限的结果未必是突破极限,反而很可能大失所望甚至前功尽弃。

当然,提高竞赛水平不仅是运动员的期望,也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标准之一。政治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不可能一尘不染,每一场大型赛事的背后离不开政治考量。成功举办赛事可以提高国际声望,获得好成绩更是可以振奋国民,对于领导层而言,则是提高选民支持率的绝佳途径。

海报主体是一名受大手操控的提线木偶运动员,扣在大手上的提线圈正好是奥运五环,运动员脚下的影子是苏联的镰刀和锤子。除了伊卡洛斯这一隐喻外,乔治·奥威尔的《1984》贯穿影片始终,主要引用也都是出自主角Grigory Rodchenkov之口,其话里话外也在不停暗示俄罗斯当局所为与“老大哥”做派一脉相承。

Grigory Rodchenkov明显在西方国家受过教育,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又服务于俄罗斯政府,思想不断被拉扯,无法安定。作为一名吹哨人,他自身利益深深牵扯事件之中,比起良心发现,更容易被视为避祸,毕竟好友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的尼基塔“自杀”。顺着这个思路,他频频提及《1984》也显得略为刻意,像在替自己曾经的作为找个理由、找个台阶。总该有人主持正义,排头兵里美国司法部赫然在列。美国是一个矛盾集合体,政治当先的不义之事也没少做,可国力强劲、话语权大,对外还是伸张正义、捍卫自由平等的大叔样。

国家主持的大型舞弊、所谓对知情者的谋杀及克里米亚危机让俄罗斯四面楚歌。今日中国的处境和俄罗斯曾经的境遇如出一辙,区别大概是如今美国无中生有、指鹿为马的手段更上层楼。有时,在西方对中国铺天盖地的指责声中我也会困惑,质疑自己是否思维狭隘,后来发现媒体没有绝对的客观,最重要的是不要被牵着鼻子走。

兴奋剂舞弊毁的是运动员的前途、国家的声誉,政治化则是一个不断发展、百害而无一利的趋势,从这部影片当中,《1984》到斯诺登到格里高利,政治机器运转不休,如何避免doublethink、如何分辨真相是务必要学习的技能。

 2 ) 不会停止的双重思想循环

俄罗斯版斯诺登。禁药检测实验室主任最后变成了揭露禁药使用丑闻的“吹哨人”,滑稽又讽刺。

故事从一位业余自行车运动员试图联系专家帮他用药蒙骗药检提高成绩开始。没想到阴差阳错找上了俄罗斯的禁药大牛,最后比赛阴差阳错并没有获得成功,反而是牵扯出了俄国举国体制蒙骗使用禁药的惊天丑闻…

体育和政治真的可以分家吗,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更高更快更强最后都成了在化学领域的不断挑战。运动早已不再是展示个人风采的东西,反而背负了政治宣传/“雪耻”等宿命,运动员也不过是一粒粒工具而已。举国体制的doping舞弊,看着也格外让人熟悉。“马家军”,孙杨的丑闻还历历在目,而片中提到中国正是类固醇生产量最大的国度…

奥威尔从始至终贯穿了整个影片,格里高利(俄罗斯禁药实验室主任)更是手不释卷,他用双重思想说明着自己的矛盾与纠结。从使用禁药的运动员到帮助运动员逃避药检的大头头,他是被普京推出来的牺牲品,而就算没有他,看到今年俄罗斯花滑也会知道,俄罗斯还会有新的格里高利。

片名《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迷宫的创造者代达罗斯的儿子。 伊卡洛斯和代达罗斯试图借助代达罗斯用羽毛和蜡制成的翅膀逃离克里特岛。伊卡洛斯无视代达罗斯对他的劝诫,飞得太靠近太阳,导致他翅膀上的蜡融化。 他从天上掉下来,掉进海里而溺死。doping也是如此,看似帮助运动员触及到更高的地方,最后却归结为黄粱一梦。

 3 ) 关于一些想说的

胸口被噎住,脑子被一种力量充斥,是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

这不仅是纪录片,也是科普,我第一次了解到了反兴奋组织的运作,以及一些关于禁药的知识

电影的铺垫有点长,但在漫长的铺垫后,每一秒都雷霆万钧,每一段故事都过于震撼…

冷静下来之后,表达一下我想说的

首先,我要为当年我不明真相地简单地归结到美利坚的栽赃和政治阴谋,以及在网络上的无脑狂喷的政治正确行为道歉…我是一个对俄罗斯有着丧失理智滤镜的人,看到这样的作品,确实让我无语凝噎…

从星期日邮报到德国的纪录片,到15年开始的调查,再到当年几乎每天都被抖露出的内幕,以及各种禁赛传闻,到这部把前面种种种种融合成120分钟的纪录片

它们只是揭露真相的一双手,真正让人跌破眼睛的永远是真相本身

所以真相就在这里,只不过你是否愿意相信。无论如何,这一定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兴奋剂丑闻。

人类总是在与体制进行抗争,高集体主义的国家、前苏联的遗产…这是对抗国际反兴奋剂中心的手段,和格里格里何尝也不是对抗又一种体制的人呢…

最后的高墙,蜷缩在角落的格里格里,以及本纪录片的力量——truth!

还有一个细节,最后普京对格里格里的形容是:叛逃者(我怕英语翻译带有倾向性,于是用我感人俄语水平听了这句话好多次,再去查字典,确实翻译成叛国者)… 这样诡谲的用词,或许一切不言自明…

讽刺的是,我知道这是USA拍的,想用多国视角的第一手第二手资料想得到一个客观的事实。于是我特意在百度上搜索俄罗斯兴奋剂丑闻,结果:没有官方的事件记录,只有各种网站的五花八门的新闻…俄罗斯的网站更是讳莫如深…

这次,滤镜真的碎了…

政治污染体育,其实体育早就被政治搞得浑浊不堪…比的是除了技术…同样重要的嘴硬,爱国,还有肯牺牲…

写完了,看着书架上1984,觉得它沉重得拿不动

 4 ) 把纪录片拍的比悬疑片还精彩,拿下奥斯卡理所应当

不散作者 | noodles

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还历历在目——斯诺登曝光了美国一个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一年后,美国纪录片制片人劳拉·珀特阿斯拍摄的关于棱镜门的纪录片《第四公民》拿到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而今年拿到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电影,则是一部关于“俄罗斯斯诺登”的电影——《伊卡洛斯》。

《伊卡洛斯》讲述的是2014年爆发的俄罗斯禁药丑闻——俄罗斯官方协助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作弊。

作为一部纪录片,《伊卡洛斯》有很强的戏剧性,后半段甚至拍出了谍战片的感觉。而且导演剥丝抽茧般的还原了事件,让不关注体育新闻的观众也能在看完电影之后,对整个事件有清晰的认知。

电影从导演布莱恩·佛格尔试图挑衅药检系统开始。

佛格尔发现目前的药检系统对精心算计的禁药使用程序基本无效,为了证明现行药检系统的无效性,他请来了俄罗斯反兴奋剂实验室的主任格里戈里·罗琴科夫为他设计禁药使用计划,让他在业余自行车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佛格尔是在2014年初开始接触格里戈里的,电影是2017年上映的。当你花好几年时间去纪录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人时,经常会有意外发生,在《伊卡洛斯》中,意外就是格里戈里。

由于某些原因,佛格尔最终的成绩很不理想,甚至比去年的成绩还低。而在佛格尔的挑战以失败告终的同时,体育界发生了一件大新闻——俄罗斯禁药丑闻。

戏剧性的是,最开始帮助导演作弊的那位俄罗斯专家格里戈里,恰好卷入了这场丑闻之中。

丑闻的爆发源于2014年德国电视台ARD拍的一个名叫《禁药密档:俄罗斯如何制造出它的冠军们》的纪录片,随后WADA(世界反禁药组织)组建了三人独立调查委员会对此展开调查。格里戈里是帮俄罗斯官方作弊的主要人员之一,也是WADA调出的主要对象之一。

然而就像斯诺登一样,格里戈里也变节了。

格里戈里带着证据、资料逃到了美国,并详细叙述了在索契冬奥会上,俄罗斯是如何将运动员有问题的尿液偷偷调包成干净的尿液的。深夜行动、KGB的协助、通过墙上的洞倒出有问题的尿液,整个过程堪比《天才枪手》。

“我们是顶尖的作弊高手。”格里戈里说。

尽管格里戈里提供了俄罗斯官方作弊的证据,其证据和证词后来也被WADA证实是真实的,但是俄罗斯政府却不承认其协助运动员作弊。

电影一开头,就是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的一段话,“在充满谎言的世界里,说真话变成了革命性的行为。”

导演从来就没有掩盖他的目的,从海报到素材的选择,再到《1984》文本的使用,他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普金领导下的俄罗斯政府。

《伊卡洛斯》的海报很有意思。红色的背景,上方是一只巨大的手,每只手指上都系着一根不同颜色的线,五种颜色正好是奥运五环的颜色。这只手操控着的是一个运动员,就像傀儡师操控傀儡一样。

在素材的选择与组织上,导演试图将普金与禁药计划紧密联系起来。电影中出现了大量普金的镜头,他冬奥会上的演讲,时不时插入的他的照片,格里戈里甚至承认使用禁药是来自普金的指令。

导演还插入了一些看似与禁药事件无关的信息,也是为了将普金和禁药事件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比如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俄罗斯是奖牌榜上的第一名——33枚奖牌,13枚金牌。而就在索契冬奥会后,普金的民众支持率大幅上升。

为了强化其目的,导演还直接使用了《1984》的文本,让其与电影形成互文,比如直接让格里戈里读《1984》,比如电影中大量出现的来自《1984》的名言。

《1984》是个悲剧,《伊卡洛斯》也是。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里的人物,他有翅膀,用羽毛和蜡做成的翅膀。他在逃离克里特岛时,因为飞得太高、距离太阳太近,双翼上的蜡被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

格里戈里就像那个距离太阳太近的伊卡洛斯,导演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英雄形象。

格里戈里是矛盾的,就像他在电影最后朗读的那段关于“双重思想”的话一样,“双重思想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中同时保持并接受两种相互矛盾的认识的能力。”,“禁药与反禁药,这正是纯粹的双重思想。”

格里戈里是一个很聪明的科学家,他创造的药检系统让检测期从几个星期延长到六个月,很多运动员用他的系统检测时,结果呈现了阳性。但同时,他在索契冬奥会上的行为,却是避免让运动员的检测结果呈阳性。

格里戈里与狗玩耍的镜头、和导演的聊天,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幽默、乐观与温暖。但同时,他在索契运动会上的作弊行为,偷走了其他公平竞争者的荣誉和奖牌,令人不齿。

开玩笑的格里戈里

格里戈里也是悲剧的。他就像那个距离太阳太近的伊卡洛斯,他对禁药事件的揭露,导致了他现在危险的处境,不得不加入证人保护计划。

电影中出现多次的一句话是,“我们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

这是《1984》里的一句话。讽刺的是,在《1984》中,说这句话的奥勃良,其实恰好站在了温斯顿的对立面;而认为奥勃良会和他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的温斯顿,最终被驯化成功了。

在整个俄罗斯禁药风波中,尽管WADA证实俄罗斯的确存在官方协助的使用禁药行为,但是俄罗斯官方却依旧不承认;尽管WADA建议取消俄罗斯参加里约奥运会的资格,但是奥委会还是让大部分俄罗斯运动员参加了里约奥运会。而揭露真相的格里戈里,却要接受证人保护计划,远离家人。

在奥斯卡颁奖礼前,最火的,也是最受影迷喜爱的纪录片是瓦尔达奶奶的《脸庞,村庄》,但是奥斯卡把奖颁给了这部《伊卡洛斯》。

如果说《脸庞,村庄》讲的是世界美好的一面的话,那么《伊卡洛斯》展示的,就是世界黑暗的一面。

尽管《伊卡洛斯》带着导演很强的目的性,尽管《伊卡洛斯》不如《脸庞,村庄》可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需要这样的纪录片。

导演在奥斯卡领奖时说,“我们把这个奖献给格里戈里,一位无所畏惧的揭发者,现在却生活在危险之中。我们希望《伊卡洛斯》是一个警钟,对俄罗斯,也是对追寻真相的重要性。”奥斯卡后的采访中,导演也强调了追寻真相的重要性,“真相就是真相就是真相就是真相。”

真相就是真相,过去不会被抹掉,真相永远不会被遗忘,谎言永远也不会成为真话。

· THE END ·

这是“不散”的 第 585 期 文章,下一次相遇,希望是在光明的地方。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 不散(busan-movie)原创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5 ) 肌素小常识

1 很多健美运动员使用的群勃龙,在半个世纪前就用于给大牲畜增加净肌肉,实际上很多人用兴奋剂起初都是用来给赛马提高成绩的,并非谁都能用兴奋剂,如果身体基础素质不够强大耐受性差,兴奋剂会很快摧毁你

2 睾酮在运动表现中非常重要,极大地决定着一个人的力量和速度水平,想通过外界摄取提高睾酮水平也很容易,注射剂和药物贴片都很好获得,但过度使用会引起自身睾丸功能退化。如果一个健康人处于饥饿劳累缺觉状态三周以上,那他的睾酮分泌甚至会达到阉割者的境界,实现真正的戒色和四大皆空

 6 ) 这大概是普京最不想看到的电影,但有戏入围奥斯卡

如果让普京来评2018年的奥斯卡,《伊卡洛斯》一定会落选,这部揭露俄罗斯体育史上最大的丑闻(举国体制使用禁药)的电影,是普京抹不去的“黑历史”。

<图片1>
这绝对称得上敏感题材,因此也成为今年Netflix推向奥斯卡的“头号”热门。坚持线上发行的Netflix,其实一直不招奥斯卡喜欢,但自从去年《白头盔》摘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后,Netflix摸出了门道,今年花了不少心思在敏感题材的外语片和纪录片上,比如安吉丽娜·朱莉导演的战争电影《他们首先杀了我父亲》,以及讲述全球变暖问题的纪录片《追逐珊瑚》,都多少带了一些奥斯卡的品相。

《伊卡洛斯》从题材看,难免不让人想到讲述斯诺登、拿到第87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第四公民》,只不过《伊卡洛斯》讲的是俄罗斯版的“棱镜门”,不知道能否复制《第四公民》的成功。但不管拿不拿奖,这都是一部快速认识俄罗斯、普京,理解多重权力关系的片子。


不过有点遗憾,到这篇文章发出前,豆瓣只有380人给它打过分,这也是为什么要写这篇影评的原因(全文介绍多过评论,不爱看剧透的可以先去看电影)。

影片的第一视角讲述者,也是影片的导演——Bryan Fogel,是一位业余的美国单车运动员。故事从他想要注射兴奋剂,提高环法自行车赛名次讲起……


Bryan是这样形容环法赛的——世界上最难的业余自行车赛,基本就是给疯子办的比赛,参赛资格是——“足够愚蠢”。虽然这是个玩笑话,但也足够说明环法自行车赛的难度,对人类极限的挑战性,这为Bryan使用兴奋剂埋下了“合理性”的伏笔。


而另外一个刺激Bryan使用禁药的原因,大概是赢得环法自行车赛一直是Bryan的梦想,尽管他第一次参赛就拿下了14名的成绩,但他知道前十名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另外一个境界,不是靠努力能够达成的境界。


而他的“Hero”,曾经战胜癌症、连获7个环法赛冠军头衔的Lance Armstrong,为他开启了另一扇大门——Armstrong最大的丑闻便是使用禁药,但他作弊并没有被直接抓到(500次药检均未查出问题),而是被队友举报。于是Bryan认为可以突破药检,打算博一把。


电影用了三条叙事线来讲述俄罗斯禁药丑闻的揭露过程,其中两条看上去和丑闻没有直接关系,但导演似乎想从三重视角去看待这件事,作为违禁运动员的Bryan,作为违规奥运实验室主任的Grigory,还有作为揭露者的Bryan和Gigory:

【1】Bryan用药,完整记录了一个运动员使用禁药的过程

以前以为兴奋剂就是比赛前注射一次就能“元气大发”,现在想想真是太!天!真!
使用兴奋剂是一个漫长且痛苦的过程——长达近一年,各种粗细大小的针头,配合各种浓稠程度的药物,注射或服用到体内,还要加上各种突破极限的训练。虽然人看起来没什么变化,Bryan自称体能表现越来越好,但他每扎下去一针都触目惊心。


这让人不得不对违禁者心存怜悯之心,因为他们看上去并没有因用药变得“轻而易举”掌控比赛,而是要花费更大的勇气,同时忍受超乎常人耐受力的身体和心灵上的痛苦(或许也因为Bryan是导演的关系,不想把自己拍的太可恨)。
 
【2】Bryan逃检,莫斯科反禁药实验室主任帮其突破药检

为了能顺利通过药检,Bryan被介绍认识了Grigory(莫斯科反禁药实验室主任)。其实Bryan和Grigory的相遇非常蹊跷,如果从美俄国家政治层面去推敲,很难不猜想是早有预谋,事实上俄罗斯也是抓住了美国的动机不纯,始终不承认丑闻,而是栽赃说美国是恶意操纵叛逃者。

回来说,影片最重要的悬念在此时已经埋了下来,为什么莫斯科反禁药实验室主任会帮助Bryan违规?带着这个问题,《伊卡洛斯》从一部个人冒险小电影,变成了揭露国家“黑历史”的“大制作”。



出人意料的是,Grigory帮助Bryan顺利逃过了药检,但Bryan的比赛却没有那么顺利,成绩比之前落后了十几位,虽然有变速器中途损坏的客观原因,但Bryan也明白,他这个年纪的选手,用了兴奋剂都无法进入前20位,小时候的梦想可能不会实现了。

不过在Grigory与Bryan相处的过程中,Grigory讲述了自己曾是运动员的经历,当时为了能在俄罗斯田径国家队生存下去,长期注射药物,因此非常了解使用违禁药物会对身体、尿液产生的影响。

而他述说自己的用药经历,似乎在暗示着“这在俄罗斯并不罕见”,事实上他曾在的田径队,便是俄罗斯禁药丑闻的引爆点。导演的表现手法一点都没有纪录片的克制,每一条线索都在紧张地推动着丑闻的曝光。
 
【3】Grigory揭发,Bryan帮其逃离俄罗斯、曝光丑闻

在指导Bryan通过药检的过程中,Grigory透露了他正在接受WADA(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调查,而他最终被判定为兴奋剂丑闻的罪魁祸首,一时间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他。可事实上,罪魁祸首另有其人,是普京,甚至是俄罗斯国家政治的需要。


Grigory的实验室被关停,被迫辞职被报道成引咎辞职,被囚禁在家里,并随时被人监视,性格刚烈、追求自由的他决定逃去美国。


但就在他到达美国不久,他的朋友、俄罗斯反禁药协会前任主任,被报道因心脏病突然身亡(但Grigory称他并没有心脏病史),这让Grigory认定要被赶尽杀绝,于是他将普京鼓励使用兴奋剂的事实(由国安部支持,以反禁药实验室为主要作弊地点,制定了严密的计划,并且涉及使用禁药的运动员规模吓人)公布给了美国媒体,从此走上了揭发之路。


看到后半段,一方面为俄罗斯举国使用禁药机制所震惊(这里一定要看,周密的机制不比《天才枪手》逊色),另一方面会因Grigory的处境、情绪,影片灰暗的色调、压抑的音乐,产生强烈的无力感——一个人在一些绝对利益面前,显得那么脆弱和渺小。

而电影最有趣的是,他可以任由你有多种理解,不仅限于一个主题。影片的名字“伊卡洛斯”(Icarus)似乎透露了导演的多重主题设置。

伊卡洛斯源自希腊文Ίκαρος,指的是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的儿子,为了逃离被囚禁的克里特岛,父亲为其用羽毛和蜡制造了翅膀,但他因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最终被埋葬在一个海岛上。


影片开头安排了羽毛与太阳的画面,而片尾则展示了大量融化的镜头,看得出导演有意要让观众将电影和神话联系起来,而这样似乎能猜到导演的几处小心思:

【1】矛盾是永恒的命题,只有平衡是答案

为了逃离被囚禁的克里特岛,伊卡洛斯的父亲用羽毛和蜡为他制作了翅膀,但因为飞得太高,蜡被太阳融化,伊卡洛斯跌落水中丧生,被埋葬在一个海岛上,最终也没逃出象征着桎梏的“岛”。太阳在这里象征着岛外的自由,伊卡洛斯的遭遇隐喻着自由与桎梏之间永恒矛盾的状态,人永远矛盾地生存着,一边是一生追求却不可绝对拥有的自由,一边是一生逃离却不可真正摆脱的桎梏,生命就是在二者之间平衡……而矛盾也是这部电影的形态,从开始到结束,影片充满着矛盾:

一部严肃主题的纪录片,竟用大量剧情/悬疑片的手法
一个用违禁药的运动员,竟成揭露禁药丑闻的记录者
一个反禁药实验室的主任,竟然成了使用禁药的推手
一个禁药推手,竟然变成曝光举国禁药丑闻的揭发者

矛盾,真的无所不在,这样的设置,也让人无法用绝对的标准去评判,因为没有绝对。

影片中用奥威尔的“双重思想”(Double Think)来应对矛盾,但正如Grigory所说,理解“双重思想”也要运用“双重思想”,这似乎像一个悖论,但实质是要学着接受矛盾。
 
【2】伊卡洛斯是父亲错误的承担/牺牲者,Grigory亦然

伊卡洛斯为什么会被禁锢在小岛上?这要追溯到他的父亲——代达罗斯,代达罗斯因爱慕虚荣和心生嫉妒,杀死了自己的侄子,因此他和儿子都被关在四面环海,与世隔绝的克里特岛上。可以说,伊卡洛斯被囚禁在岛上,就是在承担父亲犯下的错误,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电影中,俄罗斯/普京就是父亲“代达罗斯”,Grigory便是“伊卡洛斯”。看到最后,没有人会认为Grigory是因为个人意志才去帮助30多个运动员在索契奥运会作弊,没有俄罗斯体育部的默许、国安部的协助、甚至是国际禁药组织的打通,怎么可能成功骗过全世界。这背后,是国家的力量,非一己之力。使用兴奋剂是俄罗斯国家意志,是普京重振政治形象、聚拢民心的手段,Grigory只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者,但最终他和他的朋友成了“罪魁祸首”,他为此逃离俄罗斯,揭发丑闻后的未来去向未卜,他成为俄罗斯版的斯诺登,而他的朋友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部片给人最大的无力感,不是Grigory东躲西藏和无人理解,而是你发现,人不止在时空之间渺小无力,在某些绝对权力面前,亦是别无选择。奥林匹克精神在今天像一个神话,人们为这个赛事制定了所谓的公平、平等的制度,但在利益面前,公平和平等如草芥。也许在第一次有人使用兴奋剂时,奥林匹克精神就已经不存在了,奥运会也已经变质了,它成为国家之间的较量,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

也许正是奥威尔太早看透这层关系,他的文章太能代表这种无力感,所以影片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在奥威尔的文字中,最后干脆用他重返社会的三个阶段“认识-理解-接受”,来为Grigory揭露真相的篇章命名。但看过之后,你到底认识了什么?理解了什么?又接受了什么呢?

 短评

这种主创在不经意间参与历史的神奇经历反而比影片所要展现的一切更加令人感叹,想起了《纽约灾星》

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历史属于胜利者,不属于真相。题材真的是很厉害了,这个突然从天而降的被迫跑题也是神迹。

8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力荐

体育领域的大而不倒,整个国家,整个竞技体育界都用, 那就大家都不干净了。

13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除却新闻价值,最大亮点就是主人公在不经意间旁观、见证并被卷入了历史。值得点赞的是制片方,一个几乎是跑偏原本选题的项目,变成了与毛子对抗的跨国营救,和与时间赛跑的事件揭露。最后的成品足以让他们自豪。遗憾是一些疑点未解开,叙事略混乱。可爱的grigory在重压之下确实感觉有些精神分裂

16分钟前
  • Unbeliever
  • 推荐

和拍港··独少年黄某某的纪录片一样,这部奶啡投资拍摄的纪录片是如何在事件发生以前就跟踪拍摄的?在他们开始拍摄的时候怎么能预感到黄能够出名?怎么预感到俄罗斯的反兴奋剂主任愿意站出来揭露?

21分钟前
  • Ⅸ⑨九Ⅸ
  • 力荐

“全员嗑药”——针对俄罗斯体育界的指控非常震撼,而纪录片用更加震撼的证据展示俄罗斯兴奋剂服用的“举国体制”。前半部分导演以身试药、恰好遇到变节的俄罗斯禁药主管有点不可思议,后半部分《1984》三段体将矛头直指普京。 看完后我为某国感到担忧,因为这作弊的风格实在太熟悉...

2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谎言世界中,说真话成了革命,革命者格里高利也就成了体育史上的斯诺登。纪录片从业余自行车导演布莱恩,想以身试法挑衅药检机构开始,意外发展到让莫斯科联络人替代自己成为大事件主角,戏剧性转变实在太强,以至让人忘了片子初衷,忘了布莱恩辛苦挨打那么多针和积攒的尿。片尾忘改俄罗斯的平昌命运。

30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从纪录片的新闻价值上来讲,可以媲美《纽约灾星》,并且带有一点现实主义的抓马元素,把纪录片拍出了政治悬疑片的感觉,一直不理解给毛子开脱的某些“体育粉”的逻辑,规则的漏洞是自己可以肆无忌惮破坏规则的理由吗?毛子国经此一战,已经让自己彻底失去了尊重,傻坏狠并存,比棒国奥运还多个狠

32分钟前
  • 老李
  • 推荐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人物。为了逃出克里特岛,他和父亲用羽毛、蜡为自己做了对翅膀,但因为飞得太高,伊卡洛斯翅膀上的蜡被太阳融化,因此跌入大海死了。这个故事说明,任何“法宝”都有天生的短板,它存在的意义,除了为人所用,就是等待失控的那天。失控,是世间一切“法宝”的终极宿命。

34分钟前
  • 吴平平
  • 推荐

所以,政治和体育还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奥运会和世界杯在这届组委会的手上受到了亵渎····

38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力荐

普丁大帝道: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危险的事件,政治干扰体育再度发生了。我特别想让您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到底谁先干扰谁的?

4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2015年俄罗斯禁药丑闻的纪录片,和爱德华·斯诺德的那部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第四公民】一模一样,导演布莱恩·福格尔也以参与者的身份,与事件时间同步的纪录这起类似于“棱镜门事件”的告密过程,丑闻牵扯到普京总统和俄罗斯政府,最后关于体育界禁药的真相更可怕。

4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这个节骨眼对俄不能不说美利坚有私心。不过去年这个新闻爆出绝对是海啸级别的震惊,体育界的斯诺登,但让人反感的是他帮助国家实行这个计划得意地做了这么多,一点没忏悔的意思。影片中对俄罗斯运动员的照片视频有点不太负责,不能针对个人吧!

49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我不信只有俄罗斯这么做。全世界的运动员都想拥有这样的不被发现的强化身体机能机制,只是俄罗斯做的大概最好。奥运会开幕式上伸张体育精神,世界和平。奥运会后就开始打乌克兰。真没想到一个套路还能玩两回,您真是不要脸啊。

50分钟前
  • amelie
  • 力荐

又一部捅了大马蜂窝的调查纪录片,类似《第四公民》,两者分别扇了俄罗斯和美国一个大耳光,而两位揭密者又分别被对方政府所庇护。该片最生猛或最勇敢之处在于,导演本人“以身试法”,有规律地服用禁药并成功通过了药检,可惜的是,他的竞技成绩不升反降。深层次看,该片质疑的其实是整个反禁药体制。

51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有些服药是个体性的,那是普遍人性贪婪、侥幸的问题,而有些服药是系统性的。有些事会被遗忘吗?

55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从背包里拿出1984相当刻意了,但也用得让人无话可说。「一边拥护道德一边又否定道德」

58分钟前
  • vic
  • 推荐

美国其实可以考虑用格里戈利和俄罗斯交换斯诺登哇。民主和独裁其实最后是殊途同归government f**k me everyday.

60分钟前
  • lixunhuan
  • 推荐

4.5 | 主角罗琴科夫约等于俄罗斯版斯诺登,结构更精妙的《第四公民》,渴望提升成绩的美国环法自行车运动员找上俄罗斯禁药大牛,进前十目标没实现倒是跟着拍出了惊天大案,矛头直指普京,后半段与《1984》的互文结构很有想法,动画感染力十足,在美国做这片子难免被怀疑主题先行,但实在是触目惊心呀…

1小时前
  • toska
  • 推荐

刷新对世界认知的纪录片,哇!

1小时前
  • muzer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