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武汉

记录片日本2020

主演:内详

导演:竹内亮

 剧照

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2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3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4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5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6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3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4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5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6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7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8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9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28 15:06

详细剧情

  “武汉太危险,最好你不要去”  “是不是现在还有很多隐瞒的感染者?”  我的日本朋友对武汉有很多偏见。我是作为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作为纪录片的导演,特别想去拍武汉,想给全世界介绍真实的武汉。于是我在微博上募集了可以接受我们拍摄的武汉人,然后一百多个人报名了,最后我们选择了十个人的故事。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现在的武汉。——摘自导演微博

 长篇影评

 1 ) 武汉的你,好吗 (内含剧透,介意者慎看)

今年这种题材的纪录片必要满分 片子由各个武汉人的经历拼凑而成。 日料店的老板,疫情过后的武汉还是经济不景气,菜品的价格降低,厨师的工资减少而导致辞职了,他说会好的,武汉也会好的,会坚持下去的 (现实中的华南海鲜市场其实没有多少野味,武汉人也没有喝很爱吃野味) 一个二十几岁的护士,她爱跳舞,活泼开朗,在疫情之前本来想辞职的,在这次疫情之后,她说觉得自己的这份工作有了意义,陪着那帮病人,救治他们,开导他们,让他们有了再一次的生命,这多伟大呀 (看着病人去世,家人的悲痛,每天都都见到好多,心痛却无能为力)(她说沿着长江大桥能骑到黄鹤楼呢 我的心又变暖了)

雷神山医院🏥 10天内建成,是好几千工人的共同努力成果 采访有个工人,问他你怕不怕呀,他说咋不怕呢呀,但是工资是平时的好几倍呢,为了养家呀(是呀,都不容易呀)他说施工期间每天工作时间很长,老板给他们发中药增强抵抗力。

武汉的老爷子挎着泳圈去游泳,光着大膀子吃饭,真是是很有烟火气

让我认识了更真实的武汉,真性情的武汉人 加油(ง •̀_•́)ง

 2 ) 好久不见,仍如初见

纪录片开头,便看到了武汉那熟悉的街头。三年了,只能通过朋友圈和微博看到母校和武汉的近貌。毕业那年,离开武汉的那一天,我从没想过会如此之久再也未曾去到武汉,那个一边嫌弃又一边怀念的地方。2020年初,疫情爆发,半夜睡不着,一遍又一遍刷新感染人数。一直不敢相信,武汉正经历着那样的痛苦。像几年前患病那样,希望这只是一场梦,梦醒时刻,都会恢复正常。然而,这场梦持续得有点久。

记录片通过几个普通人疫情结束后的生活片段,来展现他们眼中的武汉,同时以小见大,向我们展现现在的武汉。武汉,真的好久不见了。镜头下的你,还是那么熟悉。

 3 ) 平凡即可贵

“你好,武汉,好久不见!” 一部非常纪实的纪录片,加之日剧式的叙事手法很能够感受到本地人的生活。 这部片子里面有各种悲欢离合。商家因为疫情而影响,当看到自己的店--承载着过去的回忆,未来的梦想,在眼前坍塌,心中悲楚交集,于是叫上三两好友吃夜宵,毕竟能活下去就够了。他们每次都要先掏出核酸检测证明;医疗用品制造业,竹内亮仅仅试穿了一下防护服,便觉得像在蒸桑拿,值此真的要向医护人员致敬!

那段艰难的日子在所有人的生活中都掀起了波澜。有人在家待业,什么来钱就做什么,(雷神山的奇迹是高薪与澎湃共同堆砌的);有的人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来自医院的护士与前台都用自己的心去关爱着病人,以及失去亲人的共情“为什么治愈康复的人不能多一个呢”;有人值此机会,趁着国际焦点都在武汉,大力的输出武汉文化,苦中作乐。 武汉人民的热情在这部片子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出租车上大哥“武汉的人跟武汉的天气一样,很神经”,光膀子的大爷“武汉人都很热情,所以都要脱光衣服”以及最后大爷大妈们一起横渡长江。 这段时间分隔了很多人 。有的是因为感染者而侧身避之不及,有的则是因为疫情而不能见面,一对小情侣自此坚定“有彼此的地方,都想去”。 那段期间的记忆:中药液,急诊部门的供不应求,冷清的街道…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最后,竹内亮坦白,自己想让大家看见武汉的样子,但是同时害怕武汉之行。在亲身到了这座城后,体会了这里的情:“我还想再去武汉玩”! 摘录 1.农村是国家遇到灾难的软着陆地 2.看似平凡的日常失而复得后,大家都倍加珍惜

 4 ) 我们都是武汉人

最早知道武汉可能有不明肺炎情况其实是在豆瓣。大约在去年12月。之所以说“可能”,因为谁都没想到还真发展成疫情,并且深深改变了历史。

但改变的不仅仅是历史。不仅仅是病人的罹病,亲友的痛苦,世界经济的停摆。更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心灵。过去几十年少有的撕裂,在封城期间爆发。我有个同学老公是商人。我曾经以为商人长袖善舞,更看重俗世利益,不会计较价值观这些形而上学的东西。没想到他因为这次疫情拉黑了3位好朋友。他说这些好朋友都是正直善良的人,但没想到对疫情阶段发生的一些事情,对一些人的看法不同,最后断交。我们大学同学群也是一个火药桶,最后以分裂另立群而暂时平静。

我从这次疫情才深刻明白了过去对西方、中东宗教分裂的困惑。曾经非常不理解,同样是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为什么之间仇恨如此之深,有时甚至高于灭国。更别提伊斯兰逊尼派与什叶派纷争几百年,即使在当今外部势力干涉下仍然内部征战不休。也就是这次疫情,我认同了《人类简史》里关于人类具有虚幻想象特质的提法。只有人类才可能会为了虚拟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观而奋斗、争吵和厮杀。

疫情阶段发生了很多事情。对中国在疫情阶段的表现,到现在还是个没有结果的话题,而且也不适合讨论。

但竹内亮的这部视频,包括南京那部,给了我安慰。我们不去讨论过去的是非,让我们关心身边的每个人。南京那部是在2、3月份看的,正是封城期间,基本没出过小区。所以视频里提到的各种措施,我看了都很吃惊。比如出租车里的装置、小区门口的围栏、景点门口的门卫。让人很感动,也为中国上下齐心感到自豪。或许“自豪”这词也不准确,应该是中国亿万同心,上下拼命而展现出来的“自尊”。不管之前发生了什么,后续行动对得起自己。当然,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遗憾的是,还有巨大的撕裂。

但我还是有些遗憾。我们欠武汉、欠湖北巨大的情分。终南山说,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但我们真的了解武汉之前发生的点点滴滴吗?我们真的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为他们的喜乐而喜乐吗?甚至,我们对听他们说什么,写什么的兴趣都没有,甚至还在质疑他们的目的。我们没有怀有对一座英雄的城市所应有的敬意。

竹内亮的视频有。这里展现了真正的武汉人。烟火气的武汉人。平凡的武汉人。英雄的武汉人。

我居然看到武汉的高楼屋顶上又如此众多的菜园棚子,如此欣欣向荣。我看到那对年轻的恋人,城管和人民警察,他们手牵手,欢呼雀跃,而女孩笑得如此开心。她一直在笑(没骗你。你们可以回放)。长江岸边冬泳队员,放声歌唱《我的太阳》,还相当不错。然后他们一跃,跳入长江,向着彼岸奋力游去,如同游过2月、3月、4月、5月。我没想到雷神山医院如此之大,如此齐全。在短短的10天,完成土建、电气、IT、医疗等等所有系统的搭建。

今天我们都是xx人已经用得够烂了。但我还是想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武汉人。如果你愿意听武汉人讲述他们的故事,愿意看武汉人写的回忆,愿意去武汉出差、旅游,愿意在武汉端着热干面,或者说,愿意接受武汉来的任何人,任何事,而不仅仅是喜欢听宏达叙事,没有把武汉人的痛苦作为可以无视的代价,那么我们每个人才是真正的武汉人。

而只有我们先是武汉人,我们才会是北京人、上海人、浙江人、湖南人、广东人。我们才会是属于自己的人。

 5 ) 勇敢面对那一次的疫情

今天终于鼓起勇气看了这个纪录片,两年前那场灾难夺走了我外公的生命。可能因为导演是位日本人,也可能因为感同身受的正在经历或者已经经历过疫情的中国人,这部纪录片在疫情过后很快进入大众的视野。我这两年一直不敢看关于疫情的任何影片或者报道,当我初次了解这部纪录片就被一个采访者劝退了,也是一位经历了疫情中失去外公的女孩,当时看到这部纪录片时她的一句话让我刚好一点的伤口又流血了,她大概意思是:当看到和自己外公年龄相仿的老人时,她就在想怎么就差了我外公一人。我完全懂她的感受,所以一直不敢看。我没有她那么勇敢,当这件事发生时,我选择了回避,遗忘从而企图忘记伤口的疼痛。直到今天看完这个纪录片,我发现有些事情是一定要记住的,是伤痛的另一个意义。这也是整部纪录片对我乃至武汉人的意义。这部纪录片没有英雄,没有演员。你可以感受到,通过这部纪录片,武汉人是如何面对疫情后的生存问题;如何学会面对过往而不被过往所困;如何仍然对生活充满热爱。

除了感同身受,让我影响最深刻打完是真实。实在是太真实了,片中的地方太过于熟悉,就是我不经意间走过的路吃过的店。真实的不仅仅是地方,还有采访的人。其中一位采访者是建设过雷神山医院的工人,当导演问他为什么会参与建设雷神山时,他说因为当时的工资是平时的好几倍,其实他也有一番热血想要贡献一份力量。英雄源自人民,平凡成就伟大。这是我对采访者以及英雄城市的理解

 6 ) 竹内亮为什么是一个合格的采访者?

竹内亮本人说,在这个短视频为王的时代,他没想到这条这么长的视频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

学日语出身的我看到《好久不见,武汉》的第一个镜头,就有种强烈的感受:“啊,是我熟悉的日本纪录片风格。”该怎么说呢,不单单是因为开场白是导演本人的日语自述,而是,那种冷静叙事的基调,让我想起大学时代刚开始接触日本的一些优秀纪录片时的感受。

这条61分14秒的纪录片,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点做得很好:

1.选取的拍摄对象很具有代表性。曾在日本留学九年,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开居酒屋的老板、医院的护士、久别的情侣、用无人机记录下武汉封城前后、留下珍贵影像记录的初中英语老师、因为新冠而丧失亲人的女孩、参与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建筑工人……每一个个体,不存在卑微或伟大之说,他们被迫卷入了一场灾难,但从中焕发出的对生命的热爱,都让人动容。其中,能把镜头对准像雷神山医院建筑工人这样的个体,我觉得非常了不起,事实上,在一座城市几乎停摆时,为接下来的重启蓄力,平日里我们理解的“底层”群体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将拍摄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性”也完整地记录下来。看到竹内亮因为尿道结石突然叫救护车进医院的一幕,我十分触动,这个团队的人必定是有着他们坚持的理念,才能在“老板”进急救室时还架着设备专注地拍。这种还原“真实性”的精神,恰恰是一部纪实性的片子必不可少的,因为生活有着戏剧化的一部分,没有人会预料到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如果这部片子从头到尾都是平平叙事,并排受访的人,会逊色很多。导演的突然进医院,戏剧性的事件,把这部片子推向一个高潮。

医院这一场,其实弥补了这部片子原本可能会出现的一个巨大的遗憾。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我在想,虽然采访了护士,但没有医院的内景,对于复苏后的武汉,是十分不完整的。因为我们都知道,1月下旬,疫情爆发初期的武汉,那时医院是处于多么大困境中。如果要拍复苏后的武汉,那么医院的内景必不可少,而且,这一场,导演还为我们复原了当时困境中,医院矛盾和冲突的类似情境,十分难得。

3.平静的叙事中点状地插入幽默点。在武汉街头采访光着膀子的大爷:“你为什么不穿衣服?”“武汉人就是这样的。”“那你为什么穿衣服?”“他是老人嘛,我是年轻人,不同的。”这一段堪称全片的源头活水。我在想,导演正正热爱这样的中国吧,他喜爱着这样坦率的人们,而且能不露声色地把幽默融入到日常对话里。他对这样的中国有感情,所以才能拍出这样的作品。

最后我想说,竹内亮是一个合格的采访者,他太会聊天了。尽管片中,武汉的司机吐槽:“你的中文太差了。”(这也是一个笑到我的点)。事实上,有一部日语学习者几乎都会知道的NHK纪录片《纪实72小时》,堪称街头采访的典范,这部纪录片主打温情,采访者总是能够用高明的聊天技术,让受访者讲出他们身上的故事,循循善诱,挖掘他们的过往中感人的点,一个路人的出镜可能只有短短一分钟,但是他的讲述已经能让观众把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描绘出大半了,看这部纪录片你就会觉得“啊,日本人怎么这么会表达呢?”事实上,腾讯视频曾经做过《纪实72小时》的中国版翻拍,那个系列很短,只有不到10集,而且反响不好,看不到原来日版《纪实72小时》的影子。有人说是因为中国人不像日本人那么会表达,但我更愿意相信,那是节目组的采访者不会问问题,准确地说是不会聊天,不知道怎么聊才能还原一个人最真实的状态。

很显然,竹内亮用自己的作品告诉我们,不,中国人很会聊天,不仅会聊天,而且聊起来很有趣。

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在到雷神山建筑工人家里时,导演一进门,跟他的家人做自我介绍时,他说的是:“我是他的朋友。”我暗暗吃惊,竹内亮的中文按围棋术语来说得有十段了吧。要是按照一般人的逻辑,这时候可能会说“我是某某某导演,过来拍什么什么”之类的解释性语句,但是他不,“朋友”两个字,就道明了一切,而且让他真正要呈现的内容可以得到呈现。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对一切友好的人都称朋友,汉语的博大精深,便在于此。竹内亮能是一个合格的采访者,在这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短评

开场说:“我是一个日本人,我住在南京。我现在要从南京去武汉。” 我就觉得这位大哥不一般!

9分钟前
  • SHAN
  • 推荐

不需要表现歌功颂德,不需要强调牺牲奉献,不需要创造抗疫神话,甚至不用强调悲痛,其实看到每个普通人或怅然失落或乐观前行,就足够对得起这个题材了。

11分钟前
  • 筆刀当炮
  • 推荐

这种记录在一定程度上是毋庸置疑的难得//积极当然不是坏事 向上也要向下 在“正确的集体记忆”之下或许应该保留一些“错误的个体回忆”//快乐不是假的 痛苦也不是 艰难是一定的 不知道是山还是灰 撑过去就会好吗//活着的人总会振作起来 好好继续活着 像日本语境下常用的那句“连着她/他的份更加努力地活下去” 即使活着真的好累

15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武汉不是福岛 请不要相提并论

18分钟前
  • 小池
  • 推荐

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情节。一个是爱跳舞的小护士,采访时开开心心的,一提到“死亡”的话题,立马情绪崩溃。另一个是武汉当地人说,封城之后,就没有出过门。关于武汉的情况都是在网上看到的,并不比外面的人知道更多。在这部命题作文里,我们看到武汉恢复了日常的秩序,感动于平凡人的坚忍。还是想问,什么时候,纪录片的创作者们能够冲破安全的距离,拍下第一时间的画面?事中、事后,各有记录的意义。但不能没有事中,只有被允许的事后。

23分钟前
  • 子戈
  • 还行

就讲外公的那部分感人,其他都很一般,尤其是那对情侣和无人机……

27分钟前
  • hanena
  • 还行

百忙之中看了这部纪录片 拍的基本都是家门口那些街坊邻居 熟悉的人们 竹内亮进医院那段 枕头的棉絮露出来了 莫名就感到特别亲切 拍到协和医院那个我曾经往返多次的新华路发热门诊入口时 心中当真是百感交集 这次疫情过后 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其实人凭着自己的一股力量和意志 几乎自觉的、无意识的决心之下 真的是可以做成很多事的 武汉疫情前后三个月时间里 切实帮到了许多人之后 脚下很踏实 心是安稳的 仰不愧于天 原来如此

32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看了十分钟竹内亮的《好久不见,武汉》就看不下去了。这种符合主流价值观,走过场似的多组人物拼凑拍法太投机,太肤浅,太简单了,国人也就这点欣赏水平。按照他这种形式,我想如果将武汉那帮记者的采访经历呈现出来,估计比这好看一百倍。

37分钟前
  • 沙丘
  • 较差

被删了。

42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采访对象说,虽然身在武汉,但因为封城,也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视来了解那段时期的武汉,她其实知道的并不比武汉之外的人多。所以,还是要感谢互联网,让2020年初的武汉不会成为“秘闻”。

43分钟前
  • L二次方
  • 力荐

我已被成功治愈……他不脱衣服是因为他没有麻麻(胸)……我老家的人就是这么可爱

44分钟前
  • blb
  • 推荐

1.不是很满意,有种避重就轻浮光掠影的失衡感,不过对一部能够在内网畅通流转关注现实的影像记录,本不该期望太多。只能说,武汉和武汉人,挺过来了真不容易!2.纪实影像总归有一些文字记录所不及的优势,不用刻意修辞,它几乎总伴随一个或许承载更多的潜文本——暗示了它与它所由以生产出来的情境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有时不失其丰富的可解读性。3.武汉的抗疫叙事诞生于政治积极介入的那一刻:几个月前的那次封城,是结果,也是起点。权力话语与灾难经验不断撕扯,沉淀下来的将会是一座加速走向成熟的人文的(以人作为联结核心的)城市,这可能是灾难所唯一能够“回馈”给武汉的宝贵的东西。但愿如此!

48分钟前
  • Janecume
  • 还行

印象最深的是护士小姐姐,活泼开朗吃吃喝喝骑车压大桥,转眼间被问起疫情期间亲眼见的生离死别,一面摇头说不想提一面马上红了眼圈。上一次去武汉已经是十多年前了,什么时候再去玩一玩。

53分钟前
  • 林木暮
  • 推荐

一个人,一个外国人,没有抱着窥探的歪心思,本着朴实的心态去拍摄疫情后的武汉,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行为。武汉确实做了巨大的牺牲,但牺牲之后不是只能追思痛哭拼了命的让痛苦延续,也不是只能振臂高呼展示和谐大爱。生活不是非黑即白,许多纪念别硬要上升到什么高度。朴实一点,其实一点儿也不影响心去感受这个城市的爱与痛。竹内亮导演加油,《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也可以拍一拍漂泊在中国各地的中国人。

58分钟前
  • 推荐

今天一早,这部竹内亮导演的独立纪录片就出现在我的首页推荐里了。抛开政治,去看看最普通的武汉人的生活,他们的牺牲和坚守,他们的悲伤和他们失而复得的幸福。用故事进入真实,用纪录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竹内亮导演做了一件好事呀。

1小时前
  • 阿尔达的星空
  • 推荐

见面的第一句话是“我做过核酸检测了”,面对会不会怕别人歧视的回答是“我不怕,但我介意。”,那张给外公买了却用不到的麻将桌好遗憾啊,还有姨妈说的几个数字,换了六个地方,住了108天才痊愈,手机上记录了41次核酸检测,普通人在洪流之中的人生。

1小时前
  • 买椟还珠冠军
  • 力荐

看到一些评论作为生活在武汉的人心里有点不爽,本来就是介绍疫情过后武汉的现状(也确实就是我们武汉居民的生活现状),为什么要扯到“没深度、不真实、有表演成分、命题作文”??啥叫歧视,这就是歧视且不自知。

1小时前
  • 5
  • 力荐

共饮一江水。

1小时前
  • 伊夏🪀
  • 推荐

挺真实的。没人会把伤痛挂在嘴边,活下来的人心境会更开阔。不用过度想象武汉的过去和现在是怎样,大家都是普通人。

1小时前
  • Gattara
  • 推荐

看到最后那一对,我默默把视频关了

1小时前
  • 修心修德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