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日·祭

大陆剧大陆2014

主演:张嘉益,宋佳,胡歌,张歆怡,黄志忠,张可佳,马浩博,吕聿来,文章,李倩,吕中,郭广平,李洪涛

导演:张黎

播放地址

 剧照

四十九日·祭 剧照 NO.1四十九日·祭 剧照 NO.2四十九日·祭 剧照 NO.3四十九日·祭 剧照 NO.4四十九日·祭 剧照 NO.5四十九日·祭 剧照 NO.6四十九日·祭 剧照 NO.13四十九日·祭 剧照 NO.14四十九日·祭 剧照 NO.15四十九日·祭 剧照 NO.16四十九日·祭 剧照 NO.17四十九日·祭 剧照 NO.18四十九日·祭 剧照 NO.19四十九日·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8 20:06

详细剧情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中原,巍巍古都南京沦陷,数万军民被丧失人性的侵略者残忍杀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当年繁华的南京城已经成为令人不忍卒睹的人间地狱。侵略者无视国际条约,对西方国家划定的安全区也垂涎三尺。在市中央,置身于炮火硝烟之中的圣马德伦教堂巍峨耸立,竭尽全力庇护来此避难的人们。神父不愿离去,法比(张嘉译 饰)硬撑着留下来陪伴。生活在最底层的玉墨(宋佳 饰)、春池(高叶 饰)、豆蔻(张可佳 饰)等人辗转来到教堂,可即便落难如斯仍不免遭受其他同胞的蔑视和嘲讽。  命运的考验越来越残酷,为了保卫至高无上的生命,法比、戴涛(胡歌 饰)等人共同经历了人生最彻头彻骨的洗礼……

 长篇影评

 1 ) 《四十九日·祭》:自信的记忆

文艺作品不能做市场的奴隶,对电视剧来说,就是不能仅以收视率论成败,有些题材的剧集,无论怎样都应该拍,譬如南京大屠杀,是很沉重,是很虐心,在普遍娱乐化的荧屏上似乎有点格格不入,但这样的剧集,我们不能缺少。

当然,也不是说有了情怀追求的剧集就必须“难看”,虽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但《四十九日•祭》就是一部“好看”的剧集,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很多人会拿来跟张艺谋执导的同名电影作比,但剧集的编剧由严歌苓亲自操刀,她也说了,剧集的篇幅更长,比电影更贴近原著。

观剧的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想起去年那部德国电视迷你剧《我们的父辈》,此剧从德国人的视角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血雨腥风,在德国本土乃至全欧洲都引发了轰动效应,长久以来,我们太缺乏这样厚重的当代史电视剧作品,特别是当我们自身的苦难记忆深刻的嵌入其中时,习惯了在荧屏上找乐子的观众常常会本能的选择回避。

必须指出的是,《四十九日•祭》并没有一味的渲染苦难,而是难得的在叙事中体现出幽默感:偷看妓女洗澡的小乔治,喝酒、赌钱的“混混”神父法比,还有在大屠杀间隙难得的角色“碎嘴”,都让剧集饱蘸着生活趣味。1937年12月的南京,无疑是一个人间地狱,但即使在这样苦难的环境里,生命就如同顽强的小草,在每一个缝隙中每一缕阳光里倔强的向上。

历史有高光,也有暗影,在历史的暗处,布满了民族的伤疤,不负责任的扒开伤疤,只是徒劳的增加苦痛,但好了伤疤忘了痛,就是忘记历史,用列宁的话来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厚重题材,简单的“控诉式”叙事很难真正打动普通受众的内心,而《四十九日•祭》沿着原著的路径,把中国妓女、外国神父、抵抗战士、受难民众、国民党高官、残忍的的日军指挥官、“软弱”的日军小战士,各色人等都通过一个核心场所——教堂,汇聚纠结在了一起,在这个教堂内,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种种演出,特别是身份、地位和道德水准发生剧烈冲突之时。

对于看过电影的观众来说,《四十九日•祭》是“缺乏”悬念的,最后的故事走向大家都心知肚明——大而化之的说,所有的严肃历史剧都是这样的(除非创作者别出心裁的不采用历史共识)——但在细节的展现上,《四十九日•祭》足够让观者动容,特别是对史实的尊重。譬如国际安全区和魏特琳女士的出场,譬如日军集体屠杀中国战俘的恶行,譬如唐生智放弃南京时面对蒋介石命令的无奈,日军中既有灭绝人性的高官,也有良心未泯的新兵;中国军民既有铁血刚毅的抵抗,也有怯懦无知的逃避,更有为了救女儿不惜当汉奸的父亲。这些历史细节一方面有比较翔实的史料佐证(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右翼常常以此来刁难我们),另一方面则较为真实的还原了历史的原貌,不是简单地脸谱化塑造。

一个自信的民族,才敢于直面自己最苦难的记忆,就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而言,《四十九日•祭》在荧屏上展现出强大的文化自信,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让我们痛定思痛的历史记忆被搬上荧屏。

(刊载于《北京青年报》2014年12月12日)

 2 ) 铁血军魂~戴涛

近期重看四十九日.祭,上次看的时候,实在太沉重,看到第四集就看不下去了。现在重看真的感受很深,这部剧拍的很好,比现在很多抗日剧真实,完全忠于历史,整个画面都使用黑白灰的色调,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使人看着揪心的痛,另人深思,另人难忘。 而该剧的成功,离不开导演和演员的共同的努力,印象最深的是胡歌所扮演的教官戴涛。 戴涛一出场,身穿德军装备,腰杆挺直,声音有力,头戴钢盔,眼神坚毅,步伐坚定,体现了军人那种钢铁般的意志,表现出抗日战士的铮铮铁骨,不畏牺牲,即使兵临城下,仍视死如归,人在城在,立志保家卫国的铁血军魂。 影片最动人的是知道时日不多,仍不忘给女主来一段浪漫的水中之舞,即使脸上布满战火的销烟,仍不忘对美的追求,表现了革命军人铁汉柔情。 在狱中,法比问戴涛,为什么不离远点,戴涛说我不想离开你们,我想靠你们近点,因为你们是亲人。看到这不禁热泪盈眶。 在狱中看到戴涛被变态的日本兵折磨时,心里在滴血,为他心痛,即使受尽酷刑,而戴涛只还给敌人一个轻蔑的眼神。 在拍戴涛自杀那场戏,胡歌躺在又脏又潮的牢房里,用脚慢慢挪到电灯下,用木箱撑起自己的身体,用尽最后的力量打碎灯泡,用灯泡的玻璃自杀。这场拍得太好,他没有顾及自己的形象,为了角色的要求,尽力做到最好,另人振撼。 胡歌表演这个角色真的非常成功,他把自己融入到角色当中,虽然在该剧里他不是主角,但演出了革命军人真正的军魂,中华儿女的浩然之气。

 3 ) 《四十九日祭》将播 张嘉译宋佳胡歌演绎乱世凄美爱情

2014年10月31日 17:24

四十九日祭原名《金陵十三钗》根据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改编而来,该剧由著名导演张黎执导,原著作家严歌苓编剧。张嘉译,小宋佳,胡歌,黄志忠,张歆怡领衔主演,文章,李倩,黄品沅,张可佳等友情出演。讲述了1937年南京被日军攻占后,在接下来的四十九日内发生的人间惨剧,反映了绝境中的生命意义与人性救赎。剧中胡歌饰演的陆军少尉戴涛与小宋佳饰演的玉墨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也是该剧最大的看点之一。


严歌苓透露,四十九日祭相比电影《金陵十三钗》在剧情上扩容了很多。人物故事也会进行改编。“总体上,会更接近原著”。剧情不再是两个女性群体的命运互换,而是多个群体的逃生故事,“是几个男人为了身后各自的女人一个个牺牲的故事。在大悲剧中挖掘生命的本质,真实还原人性的选择和情感力量。”


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的电视剧《四十九日·祭》讲述了南京被日军攻占后,49日内发生的人间惨剧,反映了绝境中的生命意义与人性救赎。此外,在尊重原著基础上,《四十九日》也有所创新:不再是两个女性群体的命运互换,而是多个群体的逃生故事;外国的神无法救中国的人;乱世佳人情感碰撞;新加入的军人形象更有热血等。对此,导演张黎也曾表示说:“我们希望打捞历史,在大悲剧中挖掘生命的本质,真实还原人性的选择和情感力量。”宋佳饰演的玉墨在剧中没有凋零,而是作为战后幸存者参与了大屠杀清算;电影版的外国神父角色将由白玉兰视帝张嘉译演出;新加入的军人形象更有热血,由胡歌饰演的陆军少尉戴涛将与小宋佳饰演的玉墨展开一段压抑又凄美的感情故事。


四十九日祭记录了1937年南京被日军攻占后,在接下来的四十九日内发生的人间惨剧,为了还原历史的真相,确保与小说剧情吻合,四十九日祭与《十三钗》在同一影视基地——南京石湫影视基地取景拍摄,但在故事内容和角色呈现形式上均注入了新的内容。比如小说中的扬州法比会在剧里登场,玉墨不会说英语,她没有牺牲而是作为战后幸存者参与了大屠杀清算。“总体上,剧版更接近原著”。张黎还表示,剧情不再是两个女性群体的命运互换,而是多个群体的逃生故事,“是几个男人为了身后各自的女人一个个牺牲的故事。我们希望打捞历史,在大悲剧中挖掘生命的本质,真实还原人性的选择和情感力量。”


此外,与电影版不同,剧版中的戴涛既有英勇奋战的军人本质,浑身上下不仅布满硝烟,甚至伤痕累累,也有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角色刻画丰满立体,剧中胡歌饰演的陆军少尉戴涛,和小宋佳饰演的玉墨之间压抑又凄美的爱情故事。也让剧情更加丰满。

 4 ) 沉重而感动

其实是因为胡歌看了这部剧。
    这剧拍得很紧张,很感人,让人看了很悲伤,很愤怒,又自豪又叹息。故事是南京陷落后,一个教堂里女学生和一些妓女躲藏,最后有人死亡有人幸存的故事。张嘉译演的这个人物,我一直不喜欢,但有几段也为之感动。男演员普遍比女演员演得好。
    胡歌的戏份不多,但形象很立体,军人时英气逼人,受伤时羞涩腼腆,被抓时望向那个玉墨,让我有一眼万年的感觉。最后自杀,让人叹息。
    这片子拍得不错,减去一半集数,我觉得就是神剧。

 5 ) 他是女人的男人—评《四十九日祭》中的戴涛戴教官

《四十九日祭》中胡歌塑造了一个带有一些符号性苏点的角色戴涛,他是一个军人,是一个在战争环境下,而且是最惨烈的战争环境下,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军人。这个苏点相较于胡歌塑造的另一个屏幕角色梅长苏来说可谓少之又少,可我对戴涛的喜爱却同样如对宗主般深入骨髓。这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喜爱,非常的纯粹的爱。因为这个男人坚定、勇敢又柔情似水,他是所有女人最希望出现在自己身边的英雄式的男人。

他有一些痞坏,第四集雨夜里戴教官殷勤的为玉墨点火,为她搬开路障,还有之前为她在雨中跳舞,都带着一种男人撩拨女人的坏心眼儿,学名叫做挑逗^o^。

可是转眼他又变得很羞涩,第十四集玉墨带着戴教官的钢盔的气息慢慢靠近戴教官,结果戴教官先是喝水,后来竟然抱着钢盔落荒而逃,这是面对女人的挑逗无力还手的戴教官^-^。还有十七集玉墨要为戴教官处理伤口,从脱衣服到把黏在伤口上的衣服剪开,可怜的戴教官一直手足无措,局促不安^_-。

他有风情,十七集里所有人在地窖里狂欢发泄,戴教官也放任自己一同起舞,却舞得狂野、舞得性感、舞得色气满满;他有依恋,二十三集里因伤口感染而虚荣的戴教官撒娇似的拉着玉墨的手让玉墨陪自己说说话……

而最重要的,他有担当!二十五集里他用枪逼着玉墨逃走,为了保护玉墨徒手掐死日本人的狼犬,未放一枪而被捕,要知道他原本是连自己的尸体都不打算留给日本人的,却为了玉墨不被日本兵发现而选择束手就擒。一个男人做到这样的程度还不够一个女人对他刻骨铭心吗?所以大爱戴教官!不单单因为他是誓死抵御外侮的中.国军人,更因为他是女人们最爱的那个男人*^_^*。他是我的英雄!他能够唤起女人们所有的情感,爱情、亲情、友情,他是女人的男人,也是女人的孩子、父兄,还是女人的朋友、伴侣,然而他牺牲了,他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印记,不可替代、无与伦比。

 6 ) 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却让人如同置身战场的梦魇中

严歌苓编剧,大家就知道这就是《金陵十三钗》的电视剧版

虽然有文章和杜海涛,我也不喜欢宋佳,但是电视剧却有战争片的真实

昨天头三集就是南京保卫战的最后几日了,三集里面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没有神剧那种爽快感,但是却把战争场面拍摄的相当真实

书娟无意中闯入巷子所看到满巷子催死的伤兵....

日军在屠杀了村子后歇息,许多士兵掩饰不住的疲劳,和他们烧掉房子在屋子里面拖出还没烧死,但是全身焦黑的小姑娘,一边笑着说都烤熟了,一边施暴。小姑娘的惨叫声中,许多疲劳的士兵依然冷漠地看着....

一幕幕都让我觉得很真实,似乎回到那个年代,似乎以一个旁观者的身边置身在梦魇之中。

观众还要经历46集,似乎对精神也会是个折磨

 7 ) 为了忘却的纪念—《四十九日祭》前26集剧评

写在前面的话

在看该剧前我有差不多十来年的时间没有好好看过一部国产电视剧了,一方面没有太多时间看,另一方面也懒得看,不喜欢撕逼剧,不喜欢无脑剧,小花小鲜肉也不是我的菜,这样数下来基本也就没有可看的剧了。所以在看这个剧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张黎是谁,张嘉译又是谁?小宋佳也只是略有耳闻,当然严歌苓倒是久仰大名,只是她的作品于我而言过于惨烈因此没有勇气拜读。看这个剧的起因也仅仅是偶尔看了琅琊榜,大爱之余,冲着胡歌追到了此剧,一口气看到了胡歌饰演的戴涛牺牲,却再也无力继续,直接跳到结尾处看了最终审判。之后又在b站看了胡歌的cut版并开了弹幕,弹幕上对电影版和电视版的争执很凶,于是找来了电影版《金陵十三钗》又看了一遍,其实算不上一遍,因为经常拉进度条,所以下面的评论里会有一些比较。说这些只是想说我对这部剧的评论没有什么先入为主,基本上所有主创人员我都不怎么认识也不怎么知道,但是,我要说但是,我的评论绝对带有强烈的个人喜好,所有评价用语都在抒发我自己的感受,所以如果有人看到这篇评论,也仅供参考,甚至难以搏君一笑。

言归正传,首先要说我对电视剧版和电影版的喜好,毫无疑问我喜欢电视剧版,极度鄙视电影版中在战争、屠杀、在那样血淋淋的历史面前还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态度!当然在社会中人有三六九等是事实,人在看待别人的时候有高低贵贱的感受也是事实,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应该用理所当然的态度去划分人的等级和贵贱,在对方没有作出高贵的事情之前,就不要说谁比谁更高贵,同样在他没有作出低贱的事情之前,也不要说谁比谁更低贱!尤其是在面临绝境和生死考验的时候,所有人的身份、地位都被归零,大家只是,人,而已。是人就有人的弱点,人的七情六欲,如何选择都是这个人作为人的选择,与他之前的身份地位无关,而且事实上他选择之后也与他的身份地位无关!然而恰恰是电影版在这一点上让我深恶痛绝,甚至它还尤其强调了这一点!诚然,原作者在设定人物的时候选择了特殊身份的人用于强化人性的矛盾,甚至人性的黑暗,但是被视觉化成为影像作品以后同时被强化的就不仅仅是人性的矛盾和黑暗了,还有真真切切的视觉形象和由此带来的感官感受!于是被强化的东西势必会被放大甚至被扭曲,如果说放大还有着振聋发聩的警世意义,那扭曲就不免有些助纣为虐的推手效果,所以任何运用影像作为自己艺术表达的人都应该对影像的这种特殊功能有所了解,并谨慎使用。然而电影版对于角色身份的极力渲染却使得角色们原本人性的、高贵的选择显得扭曲,不是角色本身的选择扭曲,而是她们的选择在观众的心中变得扭曲,仿佛'只有'她们那样选了'才能'从低贱的妓女变成高贵的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她们选了,她们就是高贵的!她们以前是什么身份根本不重要!她们不选也没有什么错!女学生也不比她们高人一等!真正有错的,真正应该谴责的,真正应该打入十八层地狱的是逼她们做选择的人!是那些没有人性的侵略者!而电影版却因为过多渲染了人物身份而让观众忽略了这一点,这最最重要的一点!所以当听到电视剧版中戴涛和他队员的对白:“戴教官我们撤吧!”“撤什么?还有女人呢!”“她们不是什么正经女人,妓女你救她干什么?”“这个时候猪脑子才分正经不正经呢!是女人就都得救!”的时候我深深的被他们、也被这个剧感动了!这才是一部优秀作品应该传递给观众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妖娆的身份和贵贱的对比。也正因为如此,我更喜爱剧版中玉墨的形象,没有浓妆艳抹,没有风流妍艳,有的是一个有风情、有风骨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才是那个一举手一投足都妩媚动人,充满诱惑与魅力的秦淮河女子,同时也是有勇气又坚韧的中国女性。

张嘉译演出的法比,在看剧之前我不知道他是什么设定,但仅从前25集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即使有一些小毛病也无伤大雅,当然25集是个分水岭,之前的他比较被动,被动地承受着战争和屠杀带来的责任和压力,而戴教官死后他似乎更愿意主动承担了,但是太过惨烈的画面在戴教官牺牲以后显得更加惨烈了,以至于我实在难以为继直接跳结尾了,所以对后期的法比没有更多体会。后来看介绍看电影版看一些剧评,发现了法比的人物设定似乎更市井更奸猾一些,这我却没有从张嘉译的演出中感受到,可是似乎也没什么重要,他其实就是一个代表,代表了普通的中国男人,然后演出了普通中国男人在战争、在屠杀面前的担当,这就够了,他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中国男人的脊梁,让我们相信,在任何灾难面前都会有这样的中国男人出来保护着我们的女人和孩子,他是值得骄傲的,也是我们值得骄傲的。

孟书娟和她的父亲是一对让我从内心感到别扭的人,不是演员演得别扭,而是这对父女本身的性格或者说人设别扭,搁在现实中是很难让人喜欢的一对父女,然而我却不能不为孟繁明的父爱而感动,虽然他是个大渣男,也为孟书娟的坚持感动,虽然她太过中二,尤其是在这样惨痛的环境中能从第1集一直中二到25集,并且从剧情简介和偶尔翻过的片段中看25集以后似乎也依然中二着,竟然好像没有像正常人在灾难中多半会迅速成长那样变得成熟起来,我能够理解她作为青春期少女的硌色心态,也能够理解编剧和导演加诸在她身上的剧情责任,更佩服她终于成为了屠杀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的那份坚持,可我依然无法喜欢她,25集后弃剧倒有泰半原因也是因为她。她这样一副永远长不大的样子难道是在影射我们那些永远长不大的后代?这样的感悟太糟糕了!而且我也不认为作为后代的我们永远长不大,永远不成熟,我更相信我们,相信中国,会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成熟。

最后,胡歌!胡歌!他出演的戴涛成为了我在本剧中最喜爱的角色!没有之一。且不说我本身就有军人情结,单说他在剧中的表现,那样羞涩又那样果敢,那样温柔又同时坚毅,如此巨大的反差造就了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爱,帅到没有天际荷尔蒙爆棚的男人!最最喜欢他在被捕后受刑前和张嘉译饰演的法比的一场对手戏中的一句对白“我不是救星,我也不是英雄,法比,我老实告诉你,我不逃走是因为我害怕,我怕我走远了就没有牵挂了,打仗把所有的中国人都打成了亲人,我要离我的亲人近一点,好知道他们还活着,知道他们活着,我就知道自己还活着,不是一个人活着”。最最遗憾的是戴涛教官的声音不是胡歌本人的声音,在我刷了无数遍之后,成了我对本剧最大的怨念!意犹未尽,怅然若失……对他的感触还有很多,竟有些不知从何说起,罢了,还是以后单独说吧。

这篇剧评也就到此结束了,感慨万千,寄语了了,容后再议,暂且为记。

 8 ) 值得更多人看的好剧

这剧我给了四星,感到有点对不起,因为出于这部剧的题材,我是真的想给五星的。

刚看这剧的时候难免与原电影做对比,总觉得选角节奏都不如前作。但不能否认电视剧也是有其优势的,因为篇幅,很多配角的形象也更丰满了。后半段的节奏就很棒,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能虐得人狠狠哭一场。

两位主角,张嘉译和宋佳,都有些超出我的预料。这就是演技派吧,因为特意去电影院看了电影版的,印象也过于深刻,所以开始张嘉译和宋佳真都不是我心里的那两个人物,尤其是赵玉墨。但越往后越觉得,法比和赵玉墨就应该是这样的。
胡歌也是让我刮目相看啊,以前看他演偶像剧挺多的,虽然我没看几部。但他以后能不能多演几部这种题材,真的演得很棒啊!戴教官死得好惨,我当时看哭了。黄志忠也不错,终于摆脱了新亮剑时候的模式化,本剧的这位父亲的塑造得还是很到位的。
另外,剧里几个小孩儿的演技都不错,书娟角色虽作但演的真好。感觉小妹子要红!可是妹妹的名字又让我啊啊啊啊糊涂了,为什么大家的名字都差不多!

最后一说吧,因为前面有点拖沓我给了四星,但还是希望能有更多人看看这部电视剧。跟几个朋友聊过,很多人觉得南京题材实在是太虐了,内心受不住看不了,也是能理解,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推荐!

 短评

很不错的一部电影,张嘉译演技一直很好,胡歌换了以前的风格,算是突破,演的也很棒,小宋佳很适合演这种历史剧。很震撼的一部电视剧,南京大屠杀,作为中国人,永远不要忘记

5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推荐

画面不错,但剧情拼凑拖沓甚至刻意,主演尤其是女主不适合这个角色!

7分钟前
  • 博一把
  • 较差

有张嘉译,就无脑捧

9分钟前
  • 豆瓣酱
  • 力荐

南京大屠杀题材果然不能乱碰 看得真是触目惊心 冲着把孟书娟那矫情劲儿演的如此到位我要给五星!! 而一星扣在了宋佳上 不是她不好 是她韵味不够。。。倪妮版的墨玉太深入人心了?

10分钟前
  • 晚卿
  • 推荐

看这部电视,是因为老谋子的金陵十三钗,不过和电影相比,电视剧少了风花雪月,少了暧昧,多了一股正义,惨烈。

13分钟前
  • 孔雀鱼
  • 推荐

忘记屠杀等于第二次屠杀。。其实并不知道这部剧,是成了胡歌粉之后找他的剧来看,才看见这个,以为是很早期的,却是2014年的,这个时候胡歌歌的演技已经不是问题了,不管是古装小生,还是持枪硬汉,皆可手到擒来。不过好像是姜广涛配音的,不知什么原因,他一直是自己配音呀。。我跑题了吗o(‧"‧)

17分钟前
  • 烟雨弥漫虚弥境
  • 推荐

胡歌饰演的军人,很有质感,很有味道,而且不是那种又红又专脸谱化的军人,第一次被战争剧感动到,被里面的军人感动到

20分钟前
  • 树在说
  • 力荐

开始三集我觉得展开有些慢,但是有种违和的真实感,书娟拍的伤兵,第三集日本人把没烧死的小姑娘扒出来一边笑着说都烤熟了一边施暴,46集啊,难道观众也要经历那一次一次梦魇?!

24分钟前
  • 摩诃曼珠沙华
  • 力荐

张黎导演值得期待是不用多说,严歌苓的原著也不用说,宋佳和张嘉译不说了。电影版的书娟,张歆怡,又是书娟啊~

26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这部电视剧,看片头片尾都会心头一紧。无法想象当年的真实情况是何等悲惨、何等绝望。法比、玉墨、戴涛,不是虚构的人物,而是战乱中不屈的灵魂。勿忘历史,国人当自强。

31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没法比金陵十三钗,但高出神剧们一个宇宙的水平

34分钟前
  • 大头
  • 还行

胡歌所有角色里面最喜欢这个,一直难忘

35分钟前
  • 不见瓶中树
  • 力荐

我觉得豆瓣应该开设想看但不敢看这个标签~为了胡歌我想看看,可南京大屠杀啊~这类题材从来都是绕道走…

40分钟前
  • 碎碎念
  • 推荐

那些圣女玛丽苏女学生真心很讨厌。相比之下, 秦淮河边的女人可爱善良多了。希望剧情的发展不是牺牲妓女保全女学生这样的伪三观。战争只会带出人性的最恶, 永远不会是最善。

45分钟前
  • 左小卿儿
  • 还行

胡歌 此剧最大的亮点

49分钟前
  • 哈喽哈wr
  • 力荐

如果不是剧情有点拖沓,如果不是编剧塑造了孟书娟这么作的人物形象,这剧完全可以打五星。

52分钟前
  • 先森
  • 推荐

得回去给金陵十三钗加一颗星。。。看了一晚,果断弃

57分钟前
  • 三井肉大王
  • 较差

非常压抑的一部片子。。。看得难受。。。尤其是最后部分,女主唱起小圆子,我简直哭成泪人了!!!不过前期剧情有些拖沓了!

58分钟前
  • yocofcjx28
  • 力荐

天朝就是这样,好剧没收视,烂剧大把人追。

1小时前
  • 暴打鹅
  • 力荐

特别喜欢张黎 又特讨厌黄纸中 咋办?每部戏都有这孙子。and玉墨和淑娟都偏老 书和女学生在一起的效果象小妈

1小时前
  • munianh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