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

大陆剧大陆2018

主演:周迅,霍建华,张钧甯,李纯,辛芷蕾,董洁,胡可,邬君梅,童瑶,陈昊宇,经超,黄宥明,陈冲,李沁,张佳宁,曹曦文,何泓姗,陈小纭,袁文康,曾一萱,于子洋,赵柯,刘美彤,韩丹彤,齐欢,李琦,蒋雪鸣,郭虹,宫晓瑄,闵春晓,关雪盈,张举举,林澄,夏楠,屈楚萧,吴倩,王纯,陈木易,孟召重,杨柳,王小橙,胡明,王伟,张丰毅,王劲松,李光洁,余少群,王鹤润,张棪琰,刘泽宇

导演:汪俊

播放地址

 剧照

如懿传 剧照 NO.1如懿传 剧照 NO.2如懿传 剧照 NO.3如懿传 剧照 NO.4如懿传 剧照 NO.5如懿传 剧照 NO.6如懿传 剧照 NO.13如懿传 剧照 NO.14如懿传 剧照 NO.15如懿传 剧照 NO.16如懿传 剧照 NO.17如懿传 剧照 NO.18如懿传 剧照 NO.19如懿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4 20:06

详细剧情

  18世纪上半叶,满清王朝迎来了最后一位长寿皇帝的时代。风华正茂的弘历(霍建华 饰)正式登基,定年号为乾隆。与此同时,自幼与弘历青梅竹马相知相亲的侧福晋如懿(周迅 饰)也随驾入宫册封娴妃。遽然身处政治斗争的核心,心心相映的二人逐渐体味到巨大的撕裂感。皇太后(邬君梅 饰)与如懿娘家乌拉那拉有着深仇大恨,自然视娴妃为眼中钉。政治舞台,后宫专政、老臣跋扈从四面八方分割皇权。暗潮涌动的皇宫,皇帝与娴妃相互扶持,共同进退,终于逐一扫除障碍。如懿升为皇后,看似一切美好,但是在坎坷荆棘之路上,成熟老练的帝王已经和人生旧爱貌合神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本片根据流潋紫的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哦耶,第9集后如懿的脸终于不肿了!!!我要改评分!

我想,演员姜梓新当初一定为没能入选《如懿传》的演员名单而伤心过,毕竟面对这么一部备受瞩目大制作,年轻演员都很希望能借此为跳板,被更多的观众所认识,就如当年风靡一时的《甄嬛传》中走出来的唐艺昕、毛晓彤、谭松韵等人。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如懿传》播出后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原本不被看好的《延禧攻略》却成为今夏爆款电视剧,着实让出演了明玉这一角色的姜梓新小红了一把。

所以,命这种东西,怎么说得准呢?

说起来,《如懿传》这部剧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男女主才被爆出惊天片酬后,就被央视爸爸那边点名批评,本想着低调做事,等群众的愤怒慢慢消散,没想到又出现了阴阳合同事件,天价片酬又被挖出来说事儿;本想借着《甄嬛传》的东风,趁着观众的热乎劲儿还没过,赶快把续集《如懿传》给拍了,结果却遇上广电总局限制上星播出的电视剧的数量,剧情和历史出入较大一事也被揪着不放;小说作者被指抄袭,自唐七事件后,流潋紫也成为众矢之的……

各种因素导致这部剧一拖再拖,本来剧方都已经够心力交瘁的了,没想到又被于正截了胡,真够雪上加霜的。如此一部大制作的电视剧,开机时还是万众瞩目,到如今播出时却已经落得了冷眼相对,旁人一副等着看好戏的境地,也是让人唏嘘。

我是高二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如懿传》的小说,当时是在新华书店里站着看完第一二部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冷宫着火时,如懿和惢心躲在墙角处瑟瑟发抖,是弘历过去为如懿披上了披风,当时看得我差点落泪。

十六七岁的年纪,太单纯,还不懂得平淡的美,只知道所谓爱情,要不然就是欢喜冤家,要不然就是彼此猜忌,去虐着对方的心。《如懿传》显然是后者,而这样的故事情节也确实曾吸引过我。

从小说的角度来说,第四部开始就已经越写越差了。但我还是坚持看完了整个故事。《如懿传》是我至今为止唯一追着看完的言情小说。我还记得大结局那本书我是坐在学校的图书馆看完的,我很少看一本书能哭成那样,压抑郁闷,很后悔为什么要来图书馆,虽然难受却还要顾及场所,只能默默流泪而不能嚎啕大哭。

哭,是有一部分原因源于故事情节,好好的弘历和青樱怎么最终却走到了这样的地步;但我也明白,这个支离破碎到就连作者自己都难圆其说的故事,从情节本身来说,是引不起我这么大的情绪波动的。我伤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为了看完这个故事,我等了五年。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时,我还在上高中;而等我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我已经快要工作了。在这个故事的平行世界里的我,没心没肺地度过了我最美好的学生生涯,而当故事结束的时候,我的青春时光也成为了过去时。

正因为此,我对《如懿传》是有感情上的期待的。哪怕我前两天又翻了翻小说,觉得写得还真不怎么样,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年的我是喜欢这部小说的。这就像是年少不懂事的时候,爱上了一个渣男,虽然后来没在一起,对于他的所作所为也不认同,但终究还是会存有几分感情。

1.关于色调

如果《如懿传》当时是按时播出了的,情况应该会比现在好一些。剧中的布景也不算艳,但坏就坏在今年播出的古装剧都开始走饱和度不高的高级灰色调,比如同时热播的《延禧攻略》和《天盛长歌》。这一对比,就让观众觉得《如懿传》的场景不艳也艳了。

这就好比今年手机流行刘海屏,你都已经接受了这一设计之后,再让你返回去看昨年出的无刘海屏的手机,刚开始你一定会很拒绝,因为你会觉得怎么这么奇怪。

2.关于周迅的脸和声音

剧中至今为止最大的槽点是周迅太显老。周迅的皮肤状态确实一直都不够好,这一次更是放大了她的缺点。哪怕是在和陈冲、邬君梅演对手戏时,周迅看上去都没比二位年轻多少。有网友在弹幕里刷“周迅这脸老得应该去演太后了”,虽然很残酷,但在演艺圈,这就是这么现实。

在这部剧里,周迅的脸看上去毛孔很粗,脸很肿,确实很影响观感。表情再灵动,可面相上的老态却藏不住,而灵动的表情也早已有了表演的痕迹,嘟嘴的样子看起来着实让人难以接受。再加上妆确实画得不好,口红色号一言难尽。灾难程度堪比整容崩坏脸给人的震惊。尤其跟慧贵妃,嘉贵人,海常在和玫答应同框时,真是惨不忍睹。

但不得不说的是,周迅的演技确实还是有的,一双大眼睛很有神,哭戏尤为出彩,哪怕不看剧情,只看这两段动态图,也能看出来震惊地哭和委屈地哭的区别。

小花们是脸撑得起来,但演技撑不起来;大花们是演技撑得起来,但脸却开始撑不起来了。最终尴尬的只有观众。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两条路,一是鼓励编剧多写一些适合那些年纪上去了的女演员们去演的剧,不要总是写那些情情爱爱、小打小闹的年轻人间的爱恨纠葛;二是导演应敢于启用新人,只要演得好,观众就会买账。

至于周迅的声音,我倒觉得不是什么问题,毕竟又不是每个少女都得是嗲嗲的声音。她的声音很有特点,是给她的演戏添彩了的,更何况她如今这么有名气,大家都知道她是那个嗓音,配音之后会感觉很怪。

3.关于篡改历史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影视作品中有对历史的全新解读,有为了剧情对历史进行修改都是可以接受的。乾隆第二任皇后剪发后被乾隆弃绝的故事,确实给创作者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如今只知道结局,可过程如何没人知晓,如果能把这个故事给编圆,会是一个很不错的剧本。

可惜作者写小说的时候一开始就写了乾隆并不喜欢富察皇后,两相猜忌,最后富察皇后郁郁而终。可到了后面,突然间乾隆皇帝就开始深切怀念起富察皇后的好了,为此还各种挖苦现任皇后如懿,说她不如富察皇后。书中诸如此类的逻辑黑洞实在太多。我读小说的时候经常在怀疑作者是不是忘了前面自己写了些什么,怎么开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所以,这样一个先天不足的小说,却要被拍成电视剧,真不知是怎么想的。电视剧再改编,但最根本的基础还是在于小说,翻不出多大的花样来。所以电视剧要想好,首先原作小说要足够经得起推敲。

但现在,剧方看到的首先不是故事,而只是IP。

小说的受众终归是小的,就比如《如懿传》,喜欢宫斗、古风言情的女生可能才会追这本小说,也许在这个小圈子里,口碑还可以;但一旦要拍成电视剧,这个受众对象就不知大了多少个数量级,大家都有可能点开视频来看。那么作为没看过原作小说的观众,他们根本不知道IP的魅力,唯一能牵住他们的只有故事情节。

别以为,还有书粉来撑腰。现在电视剧播出后书粉倒戈的例子还少吗?还有像我这种小的时候喜欢看,后来觉得写得烂而对此无感的人也是比比皆是。所以奉劝剧方千万不要贪图这点小便宜了,认真做好故事才是根本。

此外,我个人觉得不要再去拍那么多宫斗的电视剧了,格局太小,拍烂了也就那些内容,真的看腻歪了。除非像《延禧攻略》那样剑走偏锋,弄出点新花样(但也还是少拍点宫斗戏为好),否则单就一群女人围着一个皇帝争风吃醋的戏份,不论是男观众还是女观众都已经意淫不下了。

4.关于优点

演技确实是好的。真应该把小花们抓来排排坐,让她们好好看看陈冲和邬君梅这两位前辈的戏,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们自己,要多糟心有多糟心。

除了两位老戏骨外,大家演技都没有太拖后腿的,整体水平已经算很高的了。虽然演员们有的年龄大了点,但好在都算自然,不是一抓一大堆的整容脸,各有特点。(想想芈月传和延禧攻略中有些演员的脸,是很年轻,但把脸整得僵到不行)

有不少地方还是能见到汪俊导演的功力,有一处镜头切换就挺好。皇帝和皇后在讨论给后妃们定位分的事情,本以为是要出现太监拿着皇帝的旨意晓谕六宫的场景,结果镜头一转却是太后举着老花眼镜在看内务府提供的后妃位分花名册,顺带着把皇帝通过封号讽刺慧贵妃的小心思都道出来了。清清楚楚,完全不拖泥带水。

剧情的话,反正差不多就是那些,皇帝和嫔妃们互相伤害、互相怀疑、互相记恨;有相知相伴的好姐妹,也有在背后默默守护女主的痴情男二……反正我当年看小说的时候就觉得是《甄嬛传》的模子套在了《如懿传》上。当然,现在的宫斗小说貌似大都这个剧情?(不谈抄袭了,毕竟大家已经谈得够多了)

可以说,《如懿传》可惜但不可怜。《如懿传》没能成功,一是钱没能花在最该花的地方,二是盲目崇拜小说IP,却没看清楚这部小说值不值得花这么大的手笔拍成电视剧。老想着《甄嬛传》的成功,却不想为什么《甄嬛传》会成功。

如果其它出品方能从中吸取些教训,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了。

 2 ) 甄嬛在爱情里多自卑,如懿在婚姻里就多自信

甄嬛在爱情里多自卑,如懿在婚姻里就多自信

《如懿传》开播至今,口碑慢慢升温了。开播时因为写了篇文章被骂惨了,还有人说我连大猪蹄子都不如。

当时我很郁闷,郁闷的原因不是因为被人骂,而是因为:第一,我当时脑热确实忘了流潋紫小说涉嫌抄袭这事儿,却批评人家抄袭,实在是双标了;第二,损人容易自己招黑踩屎。

后来经过求证搞明白:小说的抄袭和电视剧是可以分开讨论的,电视剧《如懿传》完全可以站在道德高地拒绝接受关于“抄袭”的口诛笔伐。接下来我们谈谈正事儿。

我之前说过了:《甄嬛传》讲的是爱情的毁灭,《如懿传》讲的是婚姻的毁灭。虽然都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梦想,可这两个故事讲的是同一个梦想,不同的阶段。

很多人质疑甄嬛和皇帝的感情,认为这是一场骗局。

郑晓龙特别擅长讲家庭伦理,通过电视剧的再塑造,皇帝是一个非常丰满、所言所行都有迹可循的人,甄嬛和皇帝的感情也被讲述地非常扎实细腻。

我们先来回顾下嬛嬛和四郎的感情。

谈感情绕不开两个必须要讨论的话题:双方的性格和经历。关于四郎的性格和经历,之前就有详细分析过,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从皇帝视角浅谈《甄嬛传》5种类型19位女性

这里直接上结论:1.四郎是文艺青年,恋爱性格是被动内敛的。2.甄嬛也是文艺青年,恋爱性格是主动奔放的。3.甄嬛在四郎眼里不是纯元替身,是回不去的青春岁月和所爱之人的样子,简单说就是:爱过。简单来感受下文艺青年怎么谈恋爱:

寥寥几句,彼此的兴趣爱好、读书素养跃然眼前。

甄嬛和四郎的感情经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相识阶段:甄嬛偶遇沧桑大叔心里小鹿乱撞四郎邂逅文艺少女冰封内心融化

文艺青年的一见钟情绝对不是看颜,一般都要经过两三番的勾引和较量,私下里的惦记和酝酿。

紧接着就开始大庭广众下秀恩爱,四郎说:“朕心疼自己喜欢的女子,别人爱怎么议论就怎么议论。”

新婚破处之夜,剪床头的红烛,相信民间燃红烛到天明夫妻必回白头到老之说:

四郎:“让你与朕白头偕老,那朕岂不是要年过百岁了?”

甄嬛说:“皇上万岁,若陪臣妾白头只到百岁,岂不吃亏?”

四郎:“朕这一生中,也曾彻夜点过一次凤凰花烛。你想与朕白头偕老吗?”

甄嬛:“天下女子,无一不想与夫君情长到老。臣妾也不能免俗,不过臣妾害怕,怕都是奢望。”

四郎:“你这心意朕视若瑰宝,必不负你。”

甄嬛:“这里有笔墨吗?臣妾要记下来,白纸黑字皇上就不会抵赖了!”

你们说这甜不甜?

这和热恋期的小青年许的那些“爱你一辈子”“永远在一起”的肉麻承诺是不是一毛一样,只不过人家不能免俗中透着文艺气息。

在这个阶段,甄嬛已经开始陷入爱河,然后憧憬各种美好未来了;但四郎不同,他也有一条爱河,只是上面结了十年寒冰,他更早经历过爱恨离别,此时的他,无非是发现了形形色色炮友中的一颗遗珠,冰层才开始慢慢消融。

可以这样代入,当你也经历了类似的事情,当你再次碰到这样一个和纯元很像的女孩子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上天的眷顾或补偿?有生之年还能再用心爱一次?

在甄嬛眼里,你是电,你是光,你是我的super star!

在四郎眼里,你是类卿的菀菀,你是回不去的青春,你是我的白月光!

热恋阶段:爱就是一颗心融化另外一颗心两颗心相互靠近的过程

桂圆核桃莲子撒帐,椒房之宠,吃生饺子……热恋中的男女就是这样,一个负责调戏,一个负责娇嗔,乐此不疲,乐不可支。热恋中人还有一个特别的点,就是有如圣人般的心胸和利他之心。

四郎连续睡了嬛嬛七天,四郎没说受不了,嬛嬛受不了了:“皇上专宠臣妾冷落其他嫔妃,旁人不免会议论皇上,男儿凉薄,喜新厌旧,臣妾不能让皇上烦心,臣妾不忍。”

首次谈恋爱的嬛嬛空有一副理论,“知道是知识,做到是本事”,很多道理不是知道就能做好的。

作为懵懂少女,她根本消化不了自己在感情里的懂事和乖巧,处于一种自我矛盾的挣扎之中,所以就出现了这种躺在床上说要皇上雨露均沾,独守空房时弹湘妃怨的情景。四郎听懂了小姑娘的心思:“朕不在,他心里难过。”

甄嬛:“皇上这么过来,齐妃会难过的。”

四郎:“你舍得推朕去旁人那里嘛?”

甄嬛:“臣妾说过皇上是明君。”

四郎:“那朕明日再做明君,今夜且在做一回昏君。”

甄嬛:“那臣妾明日再做贤妃。”

你看,热恋中的情人就这样,一箩筐的土味情话,特别懂得换位思考,特别懂得心疼理解对方,特别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惑之年的老腊肉迎来了人生第二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有这样的发现,男生找的新女友会和前任、初恋有某种神似,与其说甄嬛是替代品,不如说爱的感觉和对象就是相似的。

感情是极其复杂的,甚至会让人从深处无法理解。于皇帝而言,他就喜欢这样色儿的——大胆热烈,明艳动人,还是个真·文艺青年:内心有对白首一生充满向往,敢于抒发关于感情的梦想,主动称呼自己四郎,前可以当工作上的解语花后可以在感情里“共话巴山夜雨时”……

但热恋中有摩擦也有猜疑,不过这些问题在如胶似漆的状态里根本不算什么:

沈眉庄被陷害,嬛嬛说:臣妾不会叫四郎为难的。

甄嬛几句话就驳了华妃协理六宫之权,明显是僭越干政了,但四郎说:无妨。

热恋期在甄嬛入宫后的第一次生日时达到了高峰:

甄嬛:凤凰于飞,和鸣铿锵,夫妻和顺恩爱,是世间所有女子的梦想。

四郎:此刻你的梦想实现了吗?

考验阶段:不存在完全互相理解对方的亲密关系

甄嬛失子后,二人关系开始面临最大的考验,裂痕开始产生。我们首先来分析下这种裂痕产生的内在原因:在嬛嬛和四郎的这段感情里,存在两样东西是不对等的:感情经历的不对等和双方关系的不对等。感情经历的不对等,是指在谈恋爱这件事情上:甄嬛完全是一张白纸,向往的是纯粹的交心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式的感情,最初的梦想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四郎是受过严重情伤的:翩翩少年情窦初开时爱上了一个姑娘,那是四郎真正意义上的初恋和此生挚爱,而且他和纯元的感情的终结既不是因为外界压力的拆散,也不是双方性格上的不成熟,而是因为一种完全不可抗力因素:死亡。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已习惯做金銮殿上九五之尊的天子,是大清王朝一千万平方公里的最高统治者,是纵横前朝后宫的一朝天子,那个和潜邸里为心仪姑娘“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四郎早已经死了,并且习惯了那种迷失本心的状态。

所以,一个是涉世未深想要看尽人间繁华的清纯女青年,一个是心已沧桑需要坐旋转木马的大龄男青年,皇帝和甄嬛心态上的差异,类似于甄嬛和果郡王谈恋爱时心态上的差异。这种感情上经历的不对等,造成了二人心态上的不对等,导致面临重大议题时二人是无法深刻理解对方的。

在相识阶段和热恋阶段,甄嬛的活泼动人开始融化皇帝冰封的内心,整天思考谈论的是从风花雪月到诗词歌赋,在没有重大事情考验之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双方关系的不对等,主要原因是在这段关系里甄嬛低估了自己的分量:在甄嬛眼里,二人关系是这样的:“于皇上而言,臣妾只是普通嫔妃,可臣妾却视皇上为夫君。姑姑教导过臣妾该如何侍奉皇上,却从未教导过臣妾该如何侍奉夫君。”

“皇上对臣妾太好,反而臣妾会有些害怕。”

“四郎宠嬛嬛,嬛嬛都知道,只是四郎之前也是这么宠着华妃,宠着眉姐姐,嬛嬛怕四郎只是宠而已。”

甄嬛从潜意识里,对皇帝是有一种取悦心态的:像她告诉皇帝雨露均沾别老睡她,是想侧面表示自己懂事乖巧;嘴上说自己视皇帝位夫君,可心里又觉得害怕,原因是自己不过是后宫宠妃之一,只有宠没有爱。皇帝眼里的甄嬛是这样的:

“甄嬛即是甄嬛,你这样就是最好。”

“朕摆明了只偏心你一人。”

说回甄嬛失子,感情经历和双方关系的不对等,在这件大事上就体现的格外明显了。

全剧中,皇帝有三次落泪,甄嬛失子就是第一次。

看电视剧时我们更容易跟着主角的视角走,现在我们尝试站在当事人双方各自的角度来看下这个问题:

甄嬛视角:这个视角我们相当熟悉了,第一次恋爱,第一次怀孕生孩子,第一次流产,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姑娘来说,打击是相当大的。这孩子又不只是我的孩子,也是你们爱新觉罗家的,你有什么理由不去杀贱人以平我愤?

皇帝视角:其实我们回顾皇帝的前半生就可以看到,甄嬛的第一次他都经历了很多次了,宜修孩子三岁早夭,纯元母子俱亡,华妃成型男胎流产……

说句难听的话,这个年届四十的男人可能都被这些生活中的苦难折磨地麻木了。身为九五之尊的成熟男性,皇帝面临的局面是复杂的,考虑问题是长远的,他要掂量的不只是自己的孩子,爱人的悲伤,还有工作伙伴的心情,大局的稳固。他当然想凭心情处理这件事情,可是他不能那样做,这就是成年人世界的无奈和辛酸。他最终的选择,是他平衡这些利益得失后作出的他认为最正确的选择:毕竟孩子还是可以再生的。

皇帝去看望甄嬛,告诉侍女不必告诉他来过,说明他心里是很在意这件事情的,他生气自己虽居万人之上却没办法杀之后快,也生气甄嬛对他所面临局面的不理解。

所以由于二人感情经历的不对等,导致面临重大议题时二人是无法深刻理解对方;而且这一事件让甄嬛作出错误的判断:自己在皇帝心里的分量不过如此,从而让双方关系变得更不对等。

有人可能觉得我过于美化皇帝了,至始至终觉得皇帝没有爱过甄嬛,皇帝是大猪蹄子,见了谁都是肉麻的霸道总裁。

那我们听听皇帝老婆和老妈们怎么说:

皇后其实看的最透彻,说过:“他们二人是交了心。”

华妃感触颇深:“皇上从来没有这样过。”

老妈说:“哀家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皇帝是太在意莞嫔了,所以甄嬛伤心,他就气恼。皇帝可以有宠爱的人,可是不能钟情。”

所以,外人最能看明白,当事人却容易犯执念。

崩塌阶段:确认过眼神,是在错的时间里遇见对的人

崩塌的导火索大家都知道,甄嬛误穿纯元故衣。那根本原因呢?记得甄嬛抓住刘畚后,有这样一个情节:

四郎疑心是她有意安排,甄嬛说:我从没有想过皇上会疑心我,我不是介意,而是失望。当日错怪眉姐姐时,我也曾想过,会不会有一天皇上也不信任我?事到如今,我还是那么难过。

这个地方有个细节:槿汐告诉她:你与其在这里伤心难过,不如多想想,怎样让皇上少疑心?甄嬛问:为什么不说,让皇上不疑心?槿汐苦笑:小主若觉得做得到,也可以这样说。

你想想,连槿汐都苦笑了,此时的皇帝早就过了追求这种纯粹感情的年纪,这里又是一个人生经历的不对等。

从这也能看出,甄嬛还是太年轻,对感情有轻微精神洁癖,要求太纯粹、太干净,不能掺杂任何杂质。韩国诗人郑玄宗有首诗《访客》:一个人的到来,其实是一件非常浩大的事情,因为他,是带着他的过去一同到来。

在这段谈情说爱里,甄嬛也没有仔细思考过尽千帆后站在面前的皇帝经历的过去会造成一个怎样的现在式的皇帝。或者说,以她的人生阅历可能还没有想到要做这样的思考。这些就是他死活接受不了自己是因为像纯元而被喜欢的原因。

当甄嬛得知“这些年的情爱与时光”,只是因为“宛宛类卿”四个字时,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细节:甄嬛来求见皇上时,皇帝第一句问的是“如今睡得还安稳吗”,甄嬛这个时候又是祸不单行,上来就谈“朝野局势权力倾轧”,皇帝心里怨的是“你挤破脑袋来见我也不问我声好不好”,甄嬛心里怨的是“我究竟算什么,终究是错付了”。

人生是百转千回的,对于普通人而言,一生爱一个人都是很理想化的,更何况生于帝王家。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说皇帝心里完全承认甄嬛是纯元的替身,为何要在甄嬛穿纯元故衣时,发那么大的火,生那么大的气?他只会更加沉迷于这种相似里。他作为一个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文青,他渴望爱情,他也不可能对于“替身”没有意识。

皇帝喜欢甄嬛,喜欢甄嬛与纯元的相似,也更喜欢甄嬛与纯元的不同。在经历了人生的那么多坎坷曲折和生离死别后,体会到高处的权利和不胜寒的苦闷后,这个中年男人还是渴望爱情的,渴望有一个女子能够带领她走出曾经的沧海,去迎接一种新的美好的不那么苦闷的生活。作为一个渴望爱情的中年男子,他想要的一定不是替身,而是一个鲜活的懂得她的女文青。

在他眼里,甄嬛如是。

但爱的感觉又是相似的,这种感觉没法改变:比如她给甄嬛的封号与纯元小名一致,甄嬛喜欢的诗也是纯元喜欢的诗,甄嬛喜欢的花也是纯元喜欢的花,甄嬛也能作惊鸿舞,甄嬛也会在杏花里吹箫。

所以说,他对于甄嬛和纯元之间的这种相似但又不同的意识是矛盾模糊的。他一方面不愿意承认甄嬛和纯元的相似,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那种爱的感觉的相似。他内心里否认甄嬛是纯元的替代品,但她又想从甄嬛身上找回那种少年爱恋的感觉,这种矛盾就是爱情里的矛盾、复杂,剪不断、理还乱。

所以嬛郎恋最终的破灭,不是毁于误会挑拨,不是毁于纯元,而是毁于感情经历和双方关系的不对等,这种不对等给甄嬛心性骄傲却也自卑倔强的心理造成了断崖式的崩塌,给看尽人情冷暖的当权者造成了“你还想让我怎样”的压力,确认过眼神,是在错的时间里遇见对的人。

压力可以缓解,矛盾的内心可以平复,但骄傲却自卑的内心崩塌是挽救不回来的。


甄嬛的爱情说这么详细,如懿在婚姻里的自信很容易就明白了。

我们都知道《甄嬛传》里的大boss——纯元,歌词里唱的很好啊:“得非所愿,愿非所得,看命运嘲弄造化游戏,真情诺诺终于随乱红飞花去。”

纯元用死诠释了:最美好的感情只有毁灭掉把它留在记忆中才会永存。纯元的死成为皇帝一生的心结,那要是纯元活下去呢?她能和皇帝凤凰于飞和顺恩爱执子之手厮守一生吗?

《如懿传》就是在回答这个假设:如果纯元活着,和皇帝步入婚姻生活后,将会遭遇什么?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红荔和青樱(如懿)。

在这里我想顺便再说一句,请不要再在评价《甄嬛传》《如懿传》时加上“和历史上的XXX相差甚远”这样的话!这两个故事本来就和历史没有任何关系,请把它当作一个独立的故事看就好了,和历史做比较就像非要考证《红楼梦》里的元春到底是哪个妃子、宝玉到底和曹雪芹什么关系一样毫无意义。

所以我也尽量避免提弘历、雍正这样的词。

红荔和如懿是少年相识、青梅竹马的,彼此又都是对方真正意义上的初恋。所以二者感情乃至生活经历中的种种都共同参与了,不存在不对等。

二人关系上的不对等,也是微乎其微:如懿是乌拉那拉氏的女儿,出身豪门亲贵;红荔虽是皇子,但一直以来不被重视和宠爱,所以自然没有高人一等的强势和压力。红荔登基如懿虽然只是妃位,但一开始红荔属意的是嫡福晋就是如懿,这是一种从内心深处的认可。

这种状态下的如懿在和红荔相处过程中用两个字可以概括:从容

为什么我说如懿和红荔的是婚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第1集红荔大婚,第2集开始,讲的就是六年以后的故事了。

所以,我们所看到的红荔和如懿的相处方式,是在一起6年后的故事,这一点不能忽略。

婚姻和感情的叙事手法一定是不一样的:甄嬛和四郎是谈恋爱,看雪放风筝看荷花,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又甜又腻;如懿和红荔则是在过日子,平淡中讲故事,柴米油盐下的生活气息。

你看,甄嬛过生日是一场大型真人秀,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你们爱爱爱不完,有人强颜欢笑,有人强立人设,满湖的荷花、漫天的风筝,其实都是彩排好的剧本;

看看如懿怎么过生日:没有喧嚣排场,没有微博全网@,红荔下班回到家,一张桌,一碗面,两个人,流露出的就是婚姻生活中的烟火气息啊!

我一直认为流潋紫给中国女性作传,一是痛斥封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二是呼唤女性独立自由的呐喊。在郎世宁的启发下,如懿被启迪成为一位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知道如果两个人不喜欢彼此了,女方也可以主动选择离开。但如懿的可贵难得之处在于他有着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她不会这个口袋追求荣华富贵,那个口袋又争取独立自由。

在如懿生日这天,她没有想要礼物,而是想着借自己生日这天为对方送一份礼物。这份礼物是连皇帝自己都不敢大大方方送给自己的——为生母正名。在故事里,红荔生母是出身低贱、外貌丑陋的宫女,这件事从老爹那里就很是忌讳。

其实在小说里,甄嬛也知道太后和隆科多有染,这件事也是皇帝和太后之间的心结,但是这种触及要害的事情,甄嬛是没那个胆量提的,或者说没那个心思,她对他俩感情能hold住这件事情没有自信。

在盛大的政治婚姻里,即使夫妻之间,关系极其微妙,任何要求和索取都似乎充满了算计和经营,更何况这种摸老虎胡须的诉求,很多人不敢提,也不会提。

如懿则是站在了一个普通妻子的角度。

红荔虽然因为这件事情很生气,导致很长时间外人以为如懿失宠了。

吃旧剩饭菜,没有月例银子,内务府送来的是腐了的布料,但如懿在干嘛呢?绣春山行旅图。

同样是失宠,嬛嬛的态度是:

如懿是这样:

(啊,超喜欢这个无所谓的表情啊)

当得知红荔按照她的意思给了生母位份后,她高兴的是皇帝终于了了这件心事,而不是自己终于可以复宠了。

瞧瞧,人家这心态!红荔也明白:“这些为难的事,只有你会说。除了你,没有别人。”

“你的直爽,咱俩结婚七八年了,都没变过。”人家这才叫且行且珍惜啊!

如懿的从容自信,让她能够完全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害怕或计较自己是否真正得宠失宠,或者说有足够的自信认为自己不会因为这件事影响到婚姻里的感情。

进冷宫这个例子就更明显了。因为这件事情不关乎感情,而是人品遭遇了危机。如意很委屈,也不服,但红荔说他没得选只能这么处理时,如懿还是很淡定:

进了冷宫,如懿种花花草草,打发时光;纳鞋底编络子,自食其力。

《如懿传》其实在通过这样的细节传达:作为女性选择陪你白首一生,只是出于一种自由意志的选择,她有能力选另外一条路,她也有能力成为自己的太阳,在没有男性的宠爱下过好自己的生活。人最艰难的不是遭遇苦难磋磨,而是看不到苦难尽头时内心遭受的磋磨。

如懿相信时间的力量,也相信她和红荔的深厚感情,即使在艰难岁月里也活成一个体面的人。

即使出冷宫,如懿也不会对左右她自由的人感恩戴德,而是发出质问,这都是自信从容的表现。

其实婚姻危机中最可憎的一个问题是:我为了你做了那么多,你不知道。而你只记得你对我的好。感情里,人有一种执念,执着于自己的付出,也总会看不见对方的倾力;可对于自己的付出又不能勇敢表达出来,一是因为怕变得低贱,二是又不想变得矫情。但如果双方对于自己的付出都能坦诚告白,就会少了很多嫌隙。如懿和红荔在婚姻前期,就很好地消弭掉这种嫌隙。

红荔主动讲自己对于如懿做的手帕络子数目都清清楚楚记得数。这虽然很矫情,数目显然也不是红荔自己数的,但这种行为会让对方觉得自己被重视,被疼爱,被放在心上了。相反,四郎偷偷跑来看嬛嬛,也不想让他知道。

如懿对红荔的信任,主要源于三个字:

而且她说到做到了。

其实,在没有子女这件事情上,别说紫禁城里,就是现在寻常夫妻家,也是件大事。对于如懿一直没怀孕这件事,红荔十几年如一日都没有存心计较,仍然是那句:你放心。

在和高晞月的最后一场谈话里,红荔真正体会到被“高处不胜寒”的权力扼住了命运的前列腺。其实从这个时候,他对政治婚姻里是否有真情实意有了动摇和怀疑,他很坦诚地在如懿面前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你会算计人吗?”

红荔这一问,也赤裸裸地揭开了紫禁城里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欣赏皇帝的新装的虚伪面纱。这是甄嬛传里帝王与嫔妃之间所没有触及到的痛点。

如懿回答的其实很漂亮:

红荔:那你会算计朕吗?

如懿的姑母曾问过她一个问题:“宠爱是面子,权势是里子,你要哪一个?”

她的回答是:“青樱贪心,自然希望两者皆得。但若不能,自然是里子最最要紧。”

其实宜修从问问题开始,概念就错了,“面子上的宠爱和里子中的权势”,那是她一生所求。

在如懿的字典里,权势是面子,宠爱才是里子。她的梦想是:情深意重,两心相许。甄嬛给她起名如懿,如懿问:“懿便很好,为何是如懿?”

甄嬛叹了口气:“你还年轻,不懂世间完美的美好,太难得。”

甄嬛说的是对的,世间完满的美好,太难得。

不论是甄嬛在感情里的自卑,还是如懿在感情里的自信,他们最后都失去了最初期许的世间完美的美好,把这美好毁灭给人看。

我一直在想,如果如懿没有当皇后,她和红荔的感情是否会如前十几年般那样好?

不管是甄嬛和四郎,还是如懿和红荔,起初海誓山盟、纸短情长的时候他们肯定都是真心的,后来心灰意冷、刻薄寡情也都是最终事实。变,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永恒的东西,这是件没办法的事情。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白居易的这首《井底引银瓶》本来就是个悲剧故事,《裴少俊墙头马上》不过是后人牵强赋予的喜剧结局。

但必须承认一点,如懿在婚姻里的心态和样子,都比甄嬛要更从容和坦然。在甄嬛和四郎的感情里,甄嬛因为不对等的关系,最终放弃了这段本还有余地转圜的感情。但如懿在二十多年的婚姻里,在那样一个充满算计和猜忌的环境里,她确实尽力了。

虽两情相惜,两心相仪,得来复失去。

如懿想如“懿”,而非“如懿”,这世间完美的美好,终究得不到。(完)

我的新书《愿世间美好与你嬛嬛相扣》出版啦!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点下面链接去看看

愿世间美好与你嬛嬛相扣

 3 ) “延禧攻略”真的赢了“如懿传”么?

我自认是个杂食动物,不挑口不忌口,可咸可淡,雅俗共赏,因而最近这俩热播剧,我都好好追了。闲着翻了翻评论,却发现如懿传黑评乍起,延禧攻略踩得甚欢。心里有些替如懿传不平,本着不吹不黑的原则,就叨叨几句吧~

两部剧我是前后脚追的,只是区别在于,延禧攻略从第一集开始,我就开着2倍速看,整个过程的爽利程度,犹如开了局王者荣耀,开局打野(锦绣玲珑坏嬷嬷)拿红蓝(富察皇后和富恒),4级抓下路(高贵妃),利用防御塔干掉想越塔强杀的敌人(雷击裕太妃),收掉人头后,敌人反野(纯妃算计皇后,尔晴报复富恒),红蓝没了就打暴君(皇上大猪蹄子),打完和队友(明玉小全子渝妃袁春旺)一起配合击杀对面输出(纯妃和尔晴),却因抢了个人头,队友(袁春旺)炸了开始演,让对面(娴继后)发育起来,咋办呢?偷主宰(太后钮祜禄氏),偷到主宰,剩半血想回城,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顺嫔),在辅助(明玉)被击杀后,双方皆耗到丝血,幸而路过暴君(乾隆)时多A了几下,暴君一怒拍死了他😂回城补完血,打黑暗暴君(乾隆),即便队友(袁春旺)还在猛送狂演,可状态满级加上完美预判,正式开启carry模式,一路杀将过去,直取水晶✌🏻出来超神五杀加MVP,还不忘举报演员(袁春旺),系统判定举报成功,堪称完美🤙🏻就是这么爽到飞起~

可看完之后,你问我除了爽之外还能想起什么么?emmm……🤔除了人物夸张痛快的各种表情包外,好像,真的不剩什么了……就像一局痛快的游戏,完美获胜分享战绩截图发圈之后,要么再开一局,要么关机睡觉~这种爽快会很快被新的刺激所替代,瞬间被遗忘~你若要问我,那么精美的服化道你忘了么?那么解恨的手撕仇人你也忘了?是的,忘了。在这个快餐时代,你给我一个包装精美的汉堡和一个纸袋套的煎饼果子,其实区别不大,外包装又不能吃。至于内料,顶饱易消化,就足够了。

而看如懿传,我也试过开倍速,可只要镜头对着迅哥,我就错不动眼珠,迅哥儿的每个眼神和每句台词,我都不想错过,一秒也不想快进~甚至有时还会倒回去细细品一遍她的眉目流转……周迅是中国最会演戏的青年女演员,没有之一。对,这话我说的,而且认同的也大有人在,她的金鸡金像金马“三金”影后绝不是浪得虚名~我可以清晰感知她的悲喜,甚至在她眼眶刚红,我却已然掉了泪珠~这才是戏剧的原始魅力,观众的共情共理共鸣,思维情感的同步,都是靠真正扎实的表演传达的,而这种传达又往往是微妙细小的,像水滴进石缝里,一点点化穿你的观感,从而建立起和人物的感情,甚至追随她的三观,一同走完剧中的一生~

当然,里面演技给力的绝不仅仅是周迅,陈冲和邬君梅的角力看得也煞是过瘾,这种过瘾大大区别于延禧攻略里魏姐掌掴尔晴,前者飙的是戏,后者撒的是泼,心潮澎湃和发泄情绪原本就是心跳和肾上腺素的差异~董洁版富察皇后的蔫怂伪,童谣版高晞月的傲娇笨,辛芷蕾版金玉妍的奸滑毒,张钧甯版海兰的真善弱,全都立得住,而且没有快节奏的性格突变。就连作为线索人物的宫女(素练莲心阿箬惢心),她们的人设,动机以及诉求都不紧不慢交代得清清楚楚,这样让后期的人物转变不至于生硬突兀,越发真实。

光从人设上看,如懿传甩了延禧攻略不止几条街~延禧最大的硬伤就是人设,人物诉求莫名生硬(女主一路开挂杀红眼,所有动机都简单粗暴,没有任何人物情感铺陈,全程嬉笑怒骂大开大合的打怪升级套路)人物性格颠三倒四(尔晴由温暖变恶毒,明玉由讨厌变可爱,袁春旺由忠真变恶歹,中间几乎没有过渡,通过几个牵强附会的理由就让人物彻底颠倒黑白,堪称变脸)。

再来看故事情节,如懿传核心内容是青樱弘历在后宫纠葛漩涡中爱恨痴缠的人生悲歌,延禧攻略则是魏璎珞打怪升级终成人生赢家的happy ending。

人都说报喜易述悲难,如懿传想用细腻丰厚的情感铺陈一出悲剧,在那些已经看爽了杀红眼的观众而言,一时半刻怕是冷静不下来的。

所以铺天盖地的声讨居然全数落在了挑刺上~一会周迅装嫩了,一会服化道土气花俏了,一会不符合历史了~

话说如懿的少女期只有两集,就算迅哥脸再垮,也比延禧一众痛哭失声却连眉头都皱不起来的整容脸要灵动多了,那双眼睛依然装满星辰,这是无论如何也整不出来的~

服化道土气花俏,是的,比起延禧攻略经费支出最大的服化道,又是非遗又是手工的,如懿传“看”上去,确实朴实多了,有人吐槽说像员外大宅,延禧攻略才是紫禁城。我承认,那些红绿粉紫确实不如延禧的禁欲色高级。可还是那句话,包装能吃么?那些说周迅一个人片酬赶上延禧攻略全员片酬的,我只想说,这和演员演技难道不是恰成正比么?就像钻镶盒装汉堡,紫砂锅煨靓汤,全看你在意什么,各取所需不就得了。

再来说这个符合历史,我就纳闷了,同样都是架空历史戏说的剧,怎么延禧攻略就更合历史呢?难道于正就考证过?乾隆更爱富察还是更爱如懿,这么主观的情感问题,历史上寥寥几笔就能客观说清楚么?既然是戏说,那就当个戏看不行么?上学时历史课怎么不见你们这么认真呢?

诚然,如懿传也不是无可挑剔。个人感觉看到现在最让我出戏的就是霍大帅哥,他的高冷透彻全身,就连对着如懿的温情脉脉也让我觉得他只是在撩,却没动丝毫真心。虽说流潋紫原著中乾隆就是这么个大渣男吧,可毕竟他对如懿的年少情深是真挚热烈的,前期爱得越深,后期虐得越疼。可看霍建华的表演,在刚开始就显不出有多爱来,没有一个情感的递进状态,这让后面如懿的遭遇就显得忒不值得了。好在越到后期,随着人物的转变,霍版乾隆的渣会逐步体现,那时霍建华的表演也就越发合理了。

而反观聂远在延禧攻略里的乾隆,也恰恰是最闪光的亮点,虽然剧本人设上也存在很大的颠倒性,整个一霸道总裁套路,可聂远的表演大大弥补了这一点。抛开台词不谈,光是神态,爱谁那眼神里就闪着光,恨谁就冒着火,就连看见臣子和看见妃嫔的神态都能分出个持正谨然和放松傲娇。这就是功力加努力的结果了,可见聂远真的下功夫琢磨了角色,才让原本跳脱的情节,随着他的演绎也串联得能说过去。

可让我不平的是,这边如懿传才播了不到20集,那边延禧攻略也已经快结局了,可一边倒的骂声实在让我很难相信于妈没有请水军,就连他早些时候指名道姓踩低爬高的录音也被扒出来了。于妈的为人,会这么做并不奇怪,原本我还觉得他能准确拿捏观众痛点,让人痛快爽一把的本事着实让人佩服。可赶着如懿传上档就开始黑,这行为小气得就像你开一早点铺子,美味实惠,方便快捷,收获了一众好评,宾客盈门。有天对面新开一老火靓汤,专注煲汤三十年,远近驰名,口碑甚好,当大家慕名而来时,你却站人门口插着腰骂人家东西太贵,上菜太慢,不符合大众口味。虽说都是做吃食的,我在你这图的是实惠管饱,大快朵颐~在人那图的是有滋有味,润心润脾~本没有什么冲突可言。可你这急赤白脸的撕逼模样,多少让我觉得,你输不起的样子,着实难看了些~🤷🏻

 4 ) 据说乾隆留下一本《蛇蝎女子图鉴》,建议专家们在养心殿好好找找

本来还想再忍忍看,现在实在忍无可忍。

首先以下内容在吐槽范围外:

周迅的演技。周迅的演技在IP剧主演这个集合里,排前三绰绰有余,说是最好的也不为过。但剧本太差,周迅每一场都演得很好,但整个剧情连在一起看,问题太多。

画面和制作。单看前两集,还以为制作会成为一个槽点,但后面的制作还是很精良的,尤其是画面和构图,属于这几年的第一梯队。但这个梯队里还有去年的海上牧云记,今年的延禧攻略和天盛长歌。算第一梯队,但也不算一骑绝尘。

历史问题一概不纠结,符不符合历史和故事好不好看没有必然关系。


1, 怎么评价这届的宫斗水平?

嬛嬛说,中国足球其实踢得也挺好的呀。

可别再说什么《如懿传》重点讲的是帝后感情,不是宫斗。讲道理,一般的感情戏能拍到女三已经算相当滥情了,如懿传作为一个连女十号都能分到很多戏份的电视剧,至少一半的戏份是宫斗,否则这戏也不会有现在的时长和这么多女配。而87集的剧长,按一半的分量算下来,怎么算四十多集内容归给宫斗都妥妥的。四十多集啊!还珠格格一共才24集。现在花了四十多集的戏份都讲不好宫斗,还好意思说因为宫斗不是重点?

本届嫔妃心理变态的比例比较高,心理医生或成十八世纪最稀缺人才。而且妃子们普遍偏科严重,生孩子和杀婴修了不少学分,但琴棋书画和语言艺术修行不足,笨在心里,狠在手上。

我要是乾隆也会觉得惋惜,怎么一个个花容月貌,但都这么魅力平平,泥胎木偶似的。

且不论嬛嬛这种惊鸿舞十级,长相思十级,诗书十级,策论十级,连争个圣宠都能想出红梅深处雪地引蝶这种诗情画意的至尊王者,即使公认的小家子气安陵容同学,都精通歌艺,刺绣,制香,和冰嬉四大绝技。

这叫什么?硬核争宠,凭真本事上位。

瞅瞅上届的才艺

反观如懿传的宫斗,为什么拍不出彩?为什么这么像泼妇撕逼?为什么除了生孩子就是害孩子?

因为她们自身的人格魅力都太稀缺了,啥都不会,只能拿出人性底线直接肉搏了。嘉贵妃跳个海底捞甩面舞就能征服皇帝,可见一斑。好不容易高贵妃的琵琶是国手级别,也不能给她一个好好展示魅力的舞台,全剧只秀了一次琵琶,还透着“看我不踩死白蕊姬这个贱婢”的妒妇傻气。

本来是个才女,偏偏写成二姐

找不到甄嬛跳惊鸿舞和安陵容唱《采莲曲》这样的高光时刻(采莲曲谁唱的?姚贝娜!争宠的歌喉都到了青歌赛冠军水准),导致妃子们的形象都特别干瘪,完全看不出这群人出身贵族,从小被琴棋书画熏陶出来的气度和素质,平常聊的话题也是,我怀了个孩子,你快去生个孩子这种让人白眼翻到后脑勺的无聊话题。

居然还有人厚着脸皮拿《红楼梦》里人物的闲聊来类比如懿传的缓慢,我的天!红楼梦里的人闲聊的时候在干嘛?在结诗社,在扑蝶,在葬花,在治家,在听凤姐这种人精插科打诨笑哈哈,大观园的小姐们吃个螃蟹都能洋洋洒洒写十几首诗,凤姐招待个刘姥姥都能引出茄鲞这种让人流了几百年口水的美味。《红楼梦》的闲聊之所以好看,是因为里面有着丰富的生活情致和当时贵族们的审美趣味。《如懿传》这种“嘻嘻我又怀了个孩子,你呀快去生个孩子,就她也配怀孩子?”,这种级别的闲聊,请不要拿出来丢人现眼,在此跪谢。

妃嫔们的魅力干瘪,尤其是说话艺术的干瘪,直接导致她们很多斗争都不能通过言语锋芒来完成,而变成了心狠手辣的大赛。大概是这群人实在想象不出上一届雍正的妃嫔们是怎样争奇斗艳的,所以只能在突破人性下限上使足了劲头,一个赛一个的品行裸奔,极度容易引起心理不适。

这群后宫奇才想出的招式有:让你水银中毒生畸形儿哦!给你下致幻剂天天幻想有鬼追你哦!紫禁城的毒蛇也是很厉害的呢!让你胃口大开狂长妊娠纹哦!(原著里更夸张,海兰是胎儿过大,导致生产后下体变形……这口味重的)后面还有更夸张的,把公主生下来也没什么了不起,我在御花园放个狗狗咬出狂犬病!中宫生嫡子嘛多大个事,我只要买通接生嬷嬷可以当场掐死!

整个后宫就是一部皇子版《死神来了》。

这么多惊天大案能集中在乾隆朝,也是老天给乾隆了一个开开眼界的机会,晚年乾隆很可能留下了一本《蛇蝎女子图鉴》,细数这些年的心灵创伤,建议历史学家们在养心殿好好找找。

也不是说不能使残酷手段,可是政治斗争都是用的手段越隐蔽越好,这群奇葩们,手段之低劣,个个堪比齐妃的“翠果送来一碗红枣汤”,闹出的动静一个比一个大,恨不得把紫禁城都给掀了,偏偏乾隆自己无能还要故作深沉,要么不查,要么查不出来,出了事,不是给如懿和稀泥就是折磨无辜侍女,你的后宫乱套那不是活该吗?

最不可理喻就是高贵妃三番五次用毒蛇害人。你说后宫就你们宫双喜一个人展露过玩蛇的技术,他也不藏着掖着,连公主这种远离宫斗的人都知道。高贵妃是小学生吗?你说出了和蛇有关的问题是生怕怀疑不到你身上?

高贵妃是傻妃人设就算了,乾隆查案能力更诡异。嫔妃差点被蛇害到流产,不查了。如懿在冷宫差点被毒蛇咬死,查不出来。这么容易查都查不出来?如懿到高贵妃宫里随便逛逛,哇双喜会玩蛇诶!这案子才最后结了。高贵妃是宫斗界小学生,弘历是查案届幼稚园吗?

描写迫害也是门精致的艺术,如果说单靠描写的手段的下作就可以揭露人性阴暗,那世界上最深刻的作品大概是《满清十大酷刑》吧?

后宫双绝:一个一定查不清案子,一个一定医死人


2,如懿和乾隆的人设瑕疵

如懿传这个IP,除了宫斗写得烂,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在于人设,尤其是人设背后透出来的价值观。我现在觉得审了这么久都过不了也是情理之中,很久没有一部剧能让我闻到如此强烈的“糟粕味”。

如懿的人设:好久没见过这么拎不清的女主角了

说起来不可思议,大女主戏,居然连女主的性格线都说不清楚,甚至还不如扎扎实实写个傻白甜。女主身上的矛盾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如懿对于封建社会和皇室的压迫怎么看?

正例:大阿哥变成了一个争权夺位的皇子之后,如懿非常怀念过去那个与她亲近的纯真善良的孩子。这一段还演的很动人,这应该说明,她骨子里是追求人类本身的真挚情感,反感封建皇室破坏正常的亲情关系,搞得父不像父,子不像子。

反例:如懿劝嫡公主远嫁蒙古,居然说出这么一套话,而且口吻是这么的义正言辞,理直气壮。虽然以当时的历史环境,公主远嫁会是一个最终的必然选择,但这样一番话,又怎么能从女主角的嘴里说出来呢?

皇后幼子刚死,公主作为唯一的孩子不愿意离开母亲。且公主和亲这种事说白了就是出于政治利益的包办婚姻。一个口口声声追求情感,自由和真爱的女主角,居然能拿“满蒙联姻的旧俗”这样的标准封建桎梏压人,还压地这么理直气壮。

不能相信这是女主说出来的话

皇子在封建皇权的影响下,变成夺权的机器,公主在封建皇权的影响下,变成和亲的工具,这两件事本质上是一件事——封建迫害。如懿有没有意识到,当她说出:“公主不懂做人的道理,我就教你道理”这样的句子的时候,她自己就已经成为封建制度迫害人性的那把大刀了。而且从如懿说出这些话时候的坚定表情来看,她不是为了报复皇后,她对自己这套逻辑是充分认同的。那么日后不管她如何被封建制度迫害,我都很难再对她同情了,因为她自己不仅就是这套吃人制度的一部分,而且还很双标。

甄嬛传里面对和亲,甄嬛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我不出声,是因为不赞成这门婚事,却也知道更改不了。”高下立见。

甄嬛的女一境界

所以如懿的人设不通的地方就在于,在突出女主白莲花的时候,把她描写成善良的,真挚的,热烈的,向往人世情感的,反对封建压迫的精灵;但又有的时候(哪怕中间只隔了几集),她自己又满口的封建礼教,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一股腐朽的气息。

如懿对于一夫一妻是什么态度?

正例:如懿曾经当面问乾隆一夫一妻质,遭到乾隆的不满。所以如懿显然是支持一夫一妻,对丈夫有独占欲的,这是很现代女性的精神。并且她既然敢于当面质问乾隆,就说明她对这件事本身的追求是热烈直接的。理论上来说,这正是两人后面决裂的导火索。

反例:如懿在之后的几十集里,如懿兢兢业业地做一个普通的后宫嫔妃,不管人前人后,独处还是和乾隆相处,她再也没有显示出对丈夫的独占欲,从来没主动争过宠,对其他嫔妃没有过嫉妒不满,皇上对她实际上相当寡淡薄情,她居然还能从中琢磨出甜头。这两个人的相处之中,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排他性。如懿在前40集的表现,应该可以获得“五星妾室”勋章了。

所以在故事的一开始让如懿提出一夫一妻就显得尤为突兀,像是强插的剧情。如果如懿不是真的对一夫一妻有执念,她怎么会把在当时这么“大不敬”的念头告诉乾隆呢?

可如果她对这个想法真的有执念,之后的几十集里她怎么把这种平等意识抛到九宵云后去了?

有趣的是,当了皇后以后,为了让帝后的矛盾激化,她又把这个意识捡起来了。所以中间几十集的如懿换了个人吗?

这不仅仅是人设矛盾的问题,如懿传前期令人窝火窒息的压抑感,就是从她的“安安分分”传递出来的。一方面乾隆不停宠幸新的嫔妃(乾隆与慧贵妃,玫嫔,嘉贵妃,令妃的感情戏都比对如懿有热度),另一方面不太受宠的如懿痴痴相信“我和皇上有特殊的情分”,甚至从冷宫出来也轻轻松松就翻篇了。她对于自己和乾隆关系中已经冲破屏幕的不平等,不真诚,太缺乏情感波澜,既没有怨愤,也没有反思。所以如懿这个人会显得又死又假。

如懿这个人物,戏里已经明说了她的性格“只求情分”,可她对外界的很多刺激,给出的反馈全都不对。如懿安分规矩得不像个人,像个没有感情的木偶。

举个例子,魏嬿婉被皇帝拉去做御前宫女的时候,如懿不太高兴。可是当下只有她和惢心两个人,她给出的原因是:我是因为有负凌云彻的托付……(而且她看起来是很真诚地说的)

你一个曾经跑到皇帝面前追求一夫一妻的人,面对新宠上位的反应,居然是,辜负了人家的前男友的托付?hello?

哈?

甄嬛劝皇上留宿华妃,向皇上举荐安陵容的时候,都很直接地描写她的难过和失落。华妃向皇上举荐颂枝时甚至一晚上睡不着,这是用情时正常的反应。

可如懿做妃嫔时的所有反应,按照她的“只求情分”的人设,脑回路都奇特的很呢。

冷宫三年对如懿到底有什么改变?

我以为会是天翻地覆的改变,但实际上人家只是去做了个刘海,改了个眉形。

如懿的宫斗手腕升级了吗?没有。周迅是演出区分度了,可剧情本身没有区分度啊。不管进冷宫前后,如懿的宫斗手段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的水平,经常吃哑巴亏,大关卡都是海兰帮她过的。如懿从冷宫出来的时候,自带了一种人生赢家的气质,我还以为她要像熹妃回宫一样大杀四方了。可实际上只有阿箬的死算她一次成功的反击。高贵妃的死主要是太后害的,富察皇后的死主要是玫嫔和嘉妃。

从冷宫出来,如懿对宫斗的态度还是听之任之,静静等待下一次栽赃的如约降临。

看清乾隆的渣男本质了吗?没有。皇上一句“你绣了多少帕子,打了多少络子”这事就轻易翻篇了?真就这么轻易翻篇了。是的,如懿进冷宫三年,吃糠咽菜,暗无天日,几度遭遇暗杀,而乾隆只需要知道如懿绣了多少帕子,打了多少络子,这事就可以翻篇了。

当个渣男可真容易呦!乾隆进游戏的时候一定是选择了“渣男初学者”难度。

思想境界升级了吗?没有。与隔壁《甄嬛传》甄嬛修行归来就“没有心”了,沈眉庄被污蔑“假孕争宠”解了禁足以后看破后宫,永远消极怠工的人生观大进化相比,如懿什么都没变(除了刘海和眉形)。

那大费周章演了十集,进了三年冷宫是干嘛啊?这就跟大平脸整容光垫了一个高鼻子一样突兀。貌似增加了剧情的波澜起伏,可是这和你其他的设施全不配套啊!

最后说说霍建华的乾隆。但凡描写封建时代妻妾成群的困境,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个男性的形象很隐蔽,或者很面具化。比如说《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拥有四房妻妾的老爷,甚至连脸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为了把制度和时代的问题和这个加害者本身的私德分离开。为了把真正的问题切割开来:悲剧之所以是个悲剧,是因为这个制度是有问题的,而不是因为这个人是有问题的。

乾隆和如懿为什么会有帝后的婚姻围城?如果说往真正深刻了写,其实是因为一个皇帝的感情,却要十几个女人一起分享,而且这些女人常换常新,在这样一个极度高竞争的模式下,任你是仙女转世,也不可能屹立不倒,只可能是各领风骚两三年。最后的赢家就是皇帝死的时候,恰好还在引领风骚的那个人,或者在最引领风骚的时候恰好死掉。

如今选了言情气质很重的霍建华,又一直把乾隆往渣男上靠的结果就是:如懿的悲剧到底是因为弘历是见一个爱一个的渣男,还是因为后宫永远没有真正的赢家?是不是如果乾隆不渣,在妻妾堆里挣扎的如懿就会有不同的结局?

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在现在这个稀巴烂的故事里,再也讲不清楚了。

唉,千言万语一句话:这种水平的IP,以后千万别拍了。周迅演得再好,糟蹋;制作得再精良,浪费。

————本文原载于我的公众号肖恩恩恩恩肖的瓜子社(Sean_lalala),欢迎关注

 5 ) 皇帝的女人不好当

前几年,网文界流行一种新题材,大家称之为‘反琼瑶’。顾名思义,这类小说是反琼瑶的,倒不是针对琼瑶奶奶本人,而是对她小说和影视作品里的三观进行抨击。这类小说基本都是同人小说,也就是在已有的故事上进行改编,主人公大多是穿越或者重生,进入原剧情,然后逆天改命。这些小说中,选做女主最高频率的人物就是乌拉那拉氏,她就是乾隆帝的继后,还珠格格中的恶毒皇后,如懿传中的青樱。在如懿传还没有开播之前,我对这部电视剧就已经充满了兴趣,与其说是想看电视剧,倒不如说是想看周公子如何演绎乌拉那拉氏这个人物。

乌拉那拉青樱出身于满洲正黄旗,是佐领那尔布之女。乌拉那拉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这一族出过三位皇后。第一位是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阿巴亥,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大妃;第二位是孝敬宪皇后,雍正帝的皇后;第三位就是电视剧中的如懿,乾隆帝的继后。

皇后,在封建社会里,这是世界上最尊荣的女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与天子生同衾死同穴。这是一个女人辉煌的顶峰,也是皇权下女性权谋之路的终点(太后虽然尊贵,可到底是孀妇,所有文艺作品中太后都自称‘哀家’)。乾隆继后乌拉那拉氏是清朝最神秘的一位皇后,闺名不详,死后也无谥号,在她短短的四十多年生命中没有留下名字,画像也让乾隆帝毁掉,她的身上始终蒙着厚厚迷雾,自带着挥之不去的哀婉氛围。这位在雍正年间被指婚为四皇子侧福晋的女人,由娴妃到娴贵妃再到皇后,为皇帝诞下两子一女,一步步走过来,不可能没有皇帝的宠爱,却最终落了个截发失宠、死后以皇贵妃礼下葬于裕陵纯惠皇贵妃地宫之东侧的惨淡下场,让人难免感慨。

乌拉那拉青樱

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性格是渐变富有层次的,并不好把控。周迅饰演的青樱初次出场,浅绿和浅紫的配色,灵动的眼神里满是倔强,一个娇俏的满洲姑奶奶形象。她与皇四子弘历自幼相识,有着青梅竹马的情分,又身为皇后的亲侄女,这样一个女孩子,是骄傲的,在皇宫内帷之间耳濡目染,她又是聪慧的,周迅在与四皇子和皇帝的对话中,把少女青樱格格的性格很好的演绎出来。开场便是选秀,弘历在挑选福晋时左右为难。他属意青樱,而皇后已经失宠,乌拉那拉家族失去了政治资本,再加上他的养母熹贵妃与皇后水火不容,一番周旋之下青樱被封为侧福晋。这段爱情在一开始就埋下了各种伏笔,隐患重重。

作为一个后族,在享受了荣华富贵的甜头之后,自是不肯将富贵拱手让人,只想让富贵代代传递绵延子孙。失宠幽禁的皇后不甘心,把希望寄托在侄女身上,希望她能重振后族的荣光。青樱嫁给弘历,不仅仅是为了爱情,她身上更背负着整个家族的重负。新上任的太后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不管是为了家族利益,还是为了自己和先皇后的私人恩怨,她都不会让情敌的侄女在新皇身边得宠,让乌拉那拉家族积攒资本伺机反补。在雍正的葬礼上,太后给青樱一瓶毒药,两个选择,要么先皇后死,要么她死,同样的一瓶毒药也给了先皇后,于是青樱眼睁睁看着姑母在自己面前毒发身亡,她还不能怨,要帮太后隐瞒,一切只为了能韬光养晦的活下去。

皇宫里有数不清的雕栏玉砌,脂浓粉腻,有大红婚床上的温柔绻缱,却也有更多的明枪暗箭,更多的权谋阴私。身处帝国中心,常伴君王之侧,最先被撇弃的就是天真。和天真一起消失的还有童年,那些欢快的回忆,珍贵的感情,在权利面前没有反抗之力,瞬间通通化作齑粉,剩下的只有沉重的生存问题。陈冲饰演的孝敬宪皇后毒发身亡时,青樱跪在面前的那个眼神,沉痛的让人不忍注视,痛苦到了极点不是歇斯底里的大哭,而是寂灭的绝望。在那一刻,寂灭的不仅是往昔的美好,也有未来。

先皇后之死是一个截点,青樱对弘历的感情产生了变化,她认识到了皇权的残忍与无常,行事更加低调,主动降低了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以一种宠辱不惊的态度来面对后宫。‘青樱’消失了,新生的是太后赐名的‘如懿’;嘴边的‘弘历哥哥’不见了,称呼变成了娴静挑不出错的‘皇上’,感情虽然还在,更多的却是礼数的克制。他们之间的情谊像一幅开始风化的壁画,看上去还是如往昔一样美好,肉眼看不见的地方却有了牛毛般的裂纹,如果放任下去,可以预期它会慢慢剥脱消逝,你可以选择修复,也可以选择冷冷旁观。

第五集中,如懿偷偷去看郎世宁作画。画板上画的是皇帝和皇后的画像,郎世宁说你很美,但是很抱歉我却不能给你画像,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为你作画。只有皇后能和皇帝一起画像,一起公开亮相,她只是个妾,哪怕贵为妃,也不过是皇家妾,名分像一把铡刀把他们无情切开。因为歉意,皇帝给如懿亲手画了一张小像,心有灵犀,如懿给皇帝也画了一张小像,两人互相交换小像的画面,我觉得是前八集中最美好的片段。

郎世宁无意间描述的西洋风俗在如懿心里生了根:为什么一个男子不能只娶一个女子,一生一次心意动,如果爱没有了,就一别两宽,为什么不能过这样的生活。二十一世界的女权观念,拿到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里,注定是行不通的。她拿这话问皇帝,皇帝的反应是:这不过就是些胡言乱语,你怎么还钻牛角尖了,还痴了?如懿是个痴人,为了救姑母,她宁愿选择自己死;为了爱情,她可以忍辱负重不计名分,可是能换取真情的,只有真情本身。这样一个痴人,会在几十集后做出抗旨截发(主动要求出家,在古代相当于就是离婚,求乾隆的心理阴影面积),最终与丈夫恩断义绝的选择似乎也能理解了。

富察琅嬅

富察琅嬅比起如懿来,更沉稳嬅,更清醒。选秀之时,递到手中的如意被抽出,转赐给迟到的青樱。她的眼神由娇羞变成震惊,面前这位温润如玉的皇子,心里属意的原是他人!他选自己,从来是因为不得已。他要的不是琅嬅这个人,要的只是富察家的格格,要的是一个端庄能干的皇后。琅嬅在一开始就放弃了爱情,她尽力打理后宫,维持一个皇后的尊严体面,维持一份来自皇帝的对正妻的尊重。这种相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是帝后相处的正确打开模式。不能动心,不能有心,不能伤心,要拿出十二分手段来对皇帝嘘寒问暖,统领安抚所有的嫔妃。情敌从丈夫的床上下来,她要微笑着问话,还要得体的赏赐,拈酸吃醋绝不是一个正妻应该做的事情。与其说是夫妻,倒不如说是皇家合伙人。皇帝给皇后名分和尊重,给她生下嫡子的恩赐,作为交换,皇后管理后宫,打点皇帝的生活,养好他的嫔妃和庶子。

董洁饰演的富察氏,人物性格拿捏到位,有皇后的眼界和骄傲,也有年轻妻子对丈夫的小小心思。历史上的富察皇后称得上是一位贤后,性格稳重,行事端庄,管理后宫能一碗水端平,提倡节俭之风,在奢侈的乾隆朝,她在服饰打扮上十分素雅,衣服绣饰简单,头上不用金银玉器,平素只佩戴几朵通草花。这样一位教科书般的,贤惠中带点刻板的皇后,在皇帝那里得到的敬远多于爱。她的一生献给了皇宫,却什么也没得到,嫡子夭折,自己英年早逝。直到孝贤去世后,乾隆才想起她的种种好处,不断写诗文自嗨,思念她,美化她。

纵观整个清朝,皇后很少有好下场。康熙有三任皇后,三任皇后都死的早,要么子孙落魄,要么干脆没有留下嫡子(太子胤礽幽禁至死,弘皙被乾隆除宗籍;雍正只是寄养在佟皇后膝下的养子);雍正的元后乌拉那拉氏先丧子后病逝;乾隆的元后继后都是英年早逝且没留下子嗣。皇后真的是一个高危行业,难度大,劳动强度高,风险大,收益也少。(清朝皇帝大多是庶子)

高晞月

皇后不好当,宠妃也未必容易做。第一集就出场的高晞月,脸蛋娇嫩的能捏出水来,一看就是做宠妃的苗子。频繁出现的粉色旗装,点缀着白色兔毛,眼妆和头饰都追求剔透感,好一个娇小姐,放到今天就是绝对的白富美。高贵妃不仅人长得娇美,声音也好听,还拥有造诣很高的琵琶弹奏技巧。可是皇帝怀拥着这样色艺双绝的美人,却分心与弹奏水平一般的琵琶伎眉来眼去,她虽然样样胜过乐伎,却输了皇帝的心,皇帝对她的宠爱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也许是从小顺水顺风,这个宠妃虽然跋扈,坏主意却教人一眼就能看破,哪怕身处权利漩涡中心,她还保有着一份少女的单纯。她爱拈酸吃醋,对着海兰和如懿怎么看都不顺眼,欲除之而后快;对着皇帝,却总是被他轻松拿话哄了过去,再不甘心,也只会嘟着嘴巴撒娇;对着皇后和嘉贵人,她总是被言语相激充当出头鸟,老是吃亏还老是冲上去,真正是爱欲其生恨欲其死。

历史上这位高贵妃出身不高,乃是汉人包衣(清朝讲究满汉不通婚),雍正年间选为四皇子使女,雍正十二年,经四皇子弘历央求,雍正将高氏从使女中超拔为侧福晋。高氏大概算是弘历的通房,也是他真正的初恋。历史上,这位高贵妃备受恩宠,与皇后分庭对抗,只可惜红颜薄命,在乾隆十年就去世了,谥号为慧贤皇贵妃。乾隆思念孝贤皇后的诗文数量颇多,但是他写给慧贤皇贵妃的诗文并不比皇后少。高贵妃并没有留下子嗣,她的命运和雍正的年妃颇相似,都是汉人出身,姿容美貌,靠帝王恩宠笑傲于宫闱,只可惜太多的恩宠如同高高竖起的火堆,快速的熬干了她的生命力,而皇宫里,最不缺少的就是美貌聪慧的女子。

金佳氏

嘉贵人金佳氏在前六集中表现比较高调,嘴巴机灵,能说爱说。她胆子也大,在与皇帝相处时,敢于主动挑逗;在皇后和高贵妃之间左右逢源,陷害海兰的主意都是她出的。一双野心快要溢出来的眼睛,一双略厚的饱含欲望的嘴唇,这位嘉贵人,一看就不是个省油的灯,可能在后面的剧情中会掀起更多的纷争。历史上的金佳氏,出身内务府包衣,家世比高氏要差一点(高氏父亲好歹还是个大学士)。金氏有朝鲜血统,颇得乾隆宠爱,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凭着这份生育之功一路晋封至嘉贵妃,死后谥号为淑嘉皇贵妃。

令妃

如懿传中的大反派应该是令妃,是还珠格格中那个一身粉色旗装笑得温婉的令妃,是延禧攻略中面目清秀聪慧果敢的魏璎珞。她应该就是导致如懿和乾隆帝后失和的关键人物,虽然此人还没出现,但已经充分调动起我的胃口了,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第六集中,皇帝纳南苑琵琶伎白蕊姬为答应,白答应持宠而娇,初次请安就得罪了一众宠妃,如懿并没嫉妒,此后她诬陷如懿致使她毁容,如懿心态也还算平和,与皇帝之间并未生分。可见如懿早已想通,作为一个妃子的职责和本分,乾隆纳新欢并不是她与皇帝相决绝的主要原因。令妃的形象一直活跃在银幕上,她本是宫女出身,偶尔被皇帝临幸,在孝贤纯皇后死后才得宠,等到如懿当皇后时,她会是她最大的对手。一个有正妻名分,有嫡子;一个有皇帝宠爱,有庶子,双方旗鼓相当。令妃的儿子,皇十五子永琰最后继承了皇位。但令妃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人生赢家,据野史传说,太后和皇帝商量秘密立储于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人选是皇十五子永琰,为了避免后宫干政,太后将其生母令妃赐死。乾隆太长寿,当众宣示嘉庆为皇太子时,令妃已经死了有二十年了,这时为了太子颜面,把她追封为孝仪皇后。儿子当了皇帝就成为人生赢家的理论在令妃这儿完全行不通。

上述提到的这些后妃,都死于盛年:继后如懿死时四十九岁,孝贤纯皇后三十七岁,金氏四十二岁,高贵妃出生年月不详,她死的比孝贤纯皇后还早,令妃四十九岁,都是些短命鬼。可见深宫之中,生存不易。帝王的宠爱并不长久,也并不可靠,女人们流水一般前仆后继,屹立不变的只有皇帝。有人说过:皇宫就是最大的妓院。这话说的有几分道理,红色的宫墙像一只大张的嘴巴,把这些青葱少女们一口吞下,她们有的求名,有的求爱,有的求利,有的只求生存。皇宫里没有平等的‘爱’,只有不对等的‘宠爱’,皇帝对美人的‘宠爱’和对照夜白的‘宠爱’,和对狮子狗的‘宠爱’,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她们像莲花池里的金鱼,妆点着红墙绿瓦,为着自己的执念,争相吞食帝王洒下的鱼食,但无一例外的,把自己的血肉之躯献祭给了这个名叫权势的怪物。宫墙之内,从来就没有爱情,皇帝的女人,也很少能得善终。皇宫中的女人,她的敌人从来不是女人,是皇权,是三从四德的男权,她的敌人是自己的丈夫,是丈夫死后长成即位的儿子,是无数的紧盯的眼睛和吐出规矩的嘴巴,根本没有岁月静好之说。《如懿传》在这点上做的很好,它残酷的拨开了浪漫的外皮,让你看看里面封建统治阶级溃烂的感情,它讲的是爱情如何在皇权下消逝,讲的是后宫女子如何在深宫中挣扎,讲的是人如何变成非人,讲的是深宫中一缕随风飘出的幽叹。

 6 ) 左手杀人,右手抄经,奸妃也有真心

去年夏天最火的一部戏是《我的前半生》,今年夏天的第一部爆款剧,是《延禧攻略》。《前半生》的女主角受尽丈夫、小三、朋友的各种辜负,虐得好看;《延禧》的女主角开撕、怼人、升级打怪,标准爽文风格,甚至前者居上抢了迟迟播出的《如懿传》的风头。但仔细推敲,《延禧》的一众人设依旧是有些虚浮的。

或许正因在酷暑难耐的盛夏面世,《延禧》一经网播就抓住了浮躁观众的眼球,如燥热时一瓶冰镇汽水,咕哝咕哝喝下去,的确很爽;而《如懿传》则像一瓶缓缓拧开瓶盖的凉茶,在酷暑已去、早晚秋意渐凉之际才迟迟掀开面纱,则是需要人静下心来,一小口一小口地优雅沁入心脾。


1

先回过头来说《延禧》,它的所有人设除了娴妃以外,其实是不够立体的。

近年来的宫斗戏,终于摆脱了“好人永远是好人”“坏人永远是坏人”的固定面孔,开始让角色有好有坏——诚然,《延禧》也注意到这一点,但是,它的“好”与“坏”是严重“断层”的:有人前期温柔善良,小白兔一般,后期突然不留余地的全面黑化,甚至不给观众质疑其动机的机会(比如纯妃、尔晴、袁春望等);有人前期摆出凶神恶煞的嘴脸,后期突然变成大善人或小可爱(比如高贵妃、明玉、愉妃、舒妃等);更不用说过于开挂的魏璎珞、过于完美的富察姐弟俩了。

所以这就是《延禧》的问题,许多角色由黑转白或由白转黑,反转的确很爽,但这样的人设是前后期断裂开来的,没有“人性”在里面。唯有娴妃这一角色,让人体会到她的善里面有本能,她的恶里面有无奈,唯有她具有鲜活的“人性”。

人性是什么,人性是天底下最复杂的一样东西,它交织缠绕着爱、恨、善、恶、欢喜、憎恶、牺牲、私欲、纯真、虚假、慈悲、残忍、光明与黑暗。正因如此,千百年来关于到底“人性善”“人性恶”的争论才会永无止歇。

哪会有人完美无瑕得不食烟火?哪会有人作恶得不曾有过真心?哪会有人突然从手执屠刀变成吃斋念佛?哪会有人突然从普渡众生变成十恶不赦?哪会有人一下子就在善恶之间逆风翻转,完全转了性?——这些都太固化、物化、脸谱化,也显得儿戏和卡通化了。

《如懿传》里的人际网很稠密和绵密,从夫妻、母子、婆媳、闺蜜、男女和阶层等各组人物关系发散出来,呈现的就是这些人世羁绊和牵绊里,难以捉摸的人性。毕竟,在善恶边缘反复挣扎着的,才该是人性啊。


2

再往前追溯,十四年前一部《金枝欲孽》,被奉为宫斗戏的鼻祖,一出山便是巅峰,但《金枝》为何巅峰?因为它刻画的不止是“宫斗”,更是人性。

《金枝》十二年之际,曾给它写过一篇“趣闻野史”剧评说过:它的迷人之处便是全剧没有一个百分百好人或坏人。以往观众习惯看剧有爱憎分明的好人坏人之分,但《金枝》将这一千古不变的定律被打烂,剧中每个角色都为了各自的隐伤而挣扎,既没有绝对主角,也没有主角光环,更不会有任何人在所有迷局里一路开挂。

编剧也不单单只是表现人物的“奸”或“善”,为了丰满人物,也让观众意识到每个奸角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致命弱点。每个人都好,每个人都坏。好的不那么彻底,坏的也情有可原。

所以安茜可以黑化,玉莹可以动情,尔淳可以成全,如妃可以变善,没有人十恶不赦,也没有人能全胜,所有人都是悲剧人物,人人都有无奈与苦衷。

剧中的如妃后期不再黑化,赢得人心,是因成为一个丧失小格格的母亲,从压迫一众秀女、嚣张跋扈、狠毒暴戾的十足反派开始忍辱负重,开创一种“腹黑狠女人+真性情”的角色模式;玉莹装傻充愣步步为营,并非贪图荣华富贵,而是争取娘亲在家族的颜面,最终葬身火海,亦是保全娘亲,她从一个虚荣伪善的花瓶变成一个动了真情的女人;尔淳前半生为了义父大业而绵里藏针,做了不少背地害人之事,但她最终也可以“放下”和“成全”;安茜最清醒也最温婉善良,却背叛姐妹、成功上位,但争宠的背后,不过是要替奶奶报仇。

因而《金枝》里没有一个完人,更无一个强大有力的人,所有人都如困兽在牢中自缚。用泾渭分明的“善”与“恶”去定义她们真的很难,它以紫禁城那堵四面围墙作壳,借黄瓦红墙的宫廷叙事,道尽的其实是大奸大恶与大慈大悲杂糅双生、映照难辨的人性。


3

《如懿传》才出了十多集,好在它的人物是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如平静的险海,你并不能一眼就望尽水面之下,到底暗涌着一颗怎样的心。

第三集便已悉数登场的如懿、富察、海兰、金玉妍、高晞月,以及即将出场的魏嬿婉、寒香见、陈婉茵等角色,都在不动声色地诠释人性的深邃瑰丽。

如懿作为“悲情女主”,背负姑母的寄望,可以去乞求毒害姑母的太后给她重新赐名,是人性的隐忍;富察皇后或许也想成为贤良淑慎的后宫表率,但难掩一个女人的私心与善妒,是人性的真相;高晞月骄纵欺压海兰看得人厌恶,但她何尝不是可怜人,在算计他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算计着,是人性的虚妄;金玉妍看似最聪明,她不依仗帝王的宠爱,但她需要帝王的庇佑,为了母族而在后宫阴险谋算,背后的代价是红颜尽耗的枯骨,这是人性的无奈。

能说她们不可憎吗,能说她们不可爱吗,能说她们不慎人吗,能说她们不动人吗。最后她们皆输了,如懿更是如此,把感情全部交托给君王,结果什么也未剩下,丈夫失去了,儿女也跟着零落,从前的情意皆一一迷失与破灭。亦无法指责君王的薄情。作为男子,他从少年夫君成长为一代成熟帝王,随之俱来的多疑、善变与自私,何尝又不是他作为一个人的人性的完整塑成?

所以《如懿传》里的她们更有血肉感,在不丢失人性细腻真切的同时,还更拥有嫉妒、刻薄、阴影、弱点。如果说,女人是阿修罗,一入宫门深似海的后宫便是“修罗场”,她们在漩涡中煎熬之后,却比男人们更加怆然与宁静。

天上人间如果真值得歌颂,也是因为有这些女人,才会变得闹哄哄。


4

纵观华语宫斗戏,从《金枝欲孽》到《甄嬛传》,到今年的《如懿传》《延禧攻略》,只有触摸到了人性的内核,角色才有魂灵,血肉才使人共鸣。

摊开一幅“奸妃女子图鉴”画卷,我们可以发现,打动人心的角色,皆是好人不尽好、坏人不尽坏、每个人都有苦衷的,那些探寻人性真相的人设。

“奸妃”,最早得源于港媒对港剧里一些反派女子的统称,烈焰红唇靓绝人寰,个个奸出汁、诈出液、逼出泪来,又暗戳戳叫人心疼。除了《金枝》四女,《宫心计》里的姚金玲,在冷宫内独斟醉饮,一张脸孔狰狞地笑了起来,又撕破妆容,丑陋地哭了,她何尝不怀念初进宫时刘三好身边的体己小姐妹;《万凰之王》里的全妃,拔下发簪,斩断情丝,涂上浓妆,披上画皮,从前也曾天真平淡、清心寡欲;《杨贵妃》里的梅妃被妒火吞没,贬入冷宫的十年寂寞岁月如拜伏长门,再无需梳洗,再也无须珍珠慰寂寥;《无头东宫》里的楚楚,从不信命,只信美貌,鲜美的皮囊如同致命的蛊毒,妆浓得化不开,恶压得脱不开,欲满得杀不开,最终愈陷愈深无法自拔……

杨千嬅唱过一曲《烈女》,“烈女不怕死,但凭傲气,没有骨气只会变奸妃”。

要是有烈女可以演,谁还要当奸妃啊。可是烈女往往都不好命,为了要活下去,只有变奸妃,去痛痛快快杀戮一场,才算对得起这翻涌过的人性。


5

《如懿传》看起来注定不会有《延禧攻略》那么爽。但它也不会有那种好人突然黑化、坏人突然从良的不够真实的“断层”型人设。

煮一壶酒,在秋凉时节细火慢炖缓缓煲。《如懿传》有一种慈悲心,缓缓地让你洞见人性的隐忍、真相、虚妄、无奈。根本说不清谁是好人,谁又是坏人?你并不会记恨她们,但你会心疼她们。

某种意义上,《如懿传》里的她们,皆是我们的各种面相。人的一生包裹着种种功德与业障,寻常看客如你我,在世间行走,何尝不是爱与被爱,辜负与被辜负。我们都曾行善,也都曾作恶;我们有七情六欲,也甘愿为在乎的人而吃苦;我们不是迷失自我的百分百好人,也不是不肯回头的百分百坏人。

左手杀人,右手抄经,奸妃也有真心。一个虚构的紫禁城后宫,是一个“万艳同悲”的葬花冢。我们借由她们的故事,在一场又一场虽没有硝烟却都已牺牲的战争里,身不由己机关算尽,却也曾如同秉烛夜游交付真心。在大雪落一地白茫芒真干净之前,上演一出大奸大恶与大慈大悲杂糅双生、映照难辨的人性。

看《如懿传》,想起台湾女作家刘梓洁写过的一段话——“我们伤害了人,或被伤害,然后继续前进,本是如此。你能在这么舒阔的海洋重新开始,是福报。心安之所即是家,飘荡浮动这么久,真心祝福你能找到定下来的人与地方。”

借这一段,与君共勉。

 7 ) 《如懿传》,从解脱中得到快感

追《如懿传》,已经两个月了,终于追到了如懿断发、永琪告别,接近大结局了。想到一个周末之后,这个故事就要和我们告别,却有一点惆怅。这种惆怅,是跟陪伴自己很久的故事告别的惆怅,也是对故事中人的命运的惆怅。

第81集,是故事里所有人物的命运转折点。这个转折,也是用之前的情节一点一点铺垫出来的,是必然到来的。再转折到来前,乾隆已经耽于享乐多时,起初只是在宫墙内追欢逐艳,终于每况愈下,开始涉足烟花柳巷了,这一集,他带着歌女水玲珑和她的六个姐妹上了游船。

▲第81集上线之前,“如懿断发”已经是微博上的热搜词了。万众欢呼雀跃,等着如懿断发。

上游船这件事,其实挺耐人寻味的。对长期生活在北方的人来说,在江南的游船上游玩,自然带来另一种感受,乾隆上船,也是为了这种感受,但上游船分明也有避人耳目的意思。带上游船的歌女水玲珑,又顶着“卖艺不卖笑”的名头,说话掷地有声,似乎很能平息议论了。可见,乾隆对舆论还是有顾忌的,毕竟,他每天的起居行止,都是有专人记录,要留给后人看的。

但歌女水玲珑,身为风尘中人,迎八方人,接四方客,基本上等于是一个粉丝众多的自媒体了,歌女们又把自己能够接近皇帝当做卖点大肆宣扬,衣裳上也绣着团龙纹,手背上贴着水仙花箔,引得四方瞩目,皇帝的隐私,已经没有可能保住了。

▲如懿始终很清楚,她真正的敌人不是别的女人,而是皇帝。面对皇帝,她说:“这宫里无休无止的猜忌、争斗,算计、背叛,确实让人厌烦,可是皇上难道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你而起吗?”

对于皇家来说,这是不能忍的。皇家的权威,一方面来自于权力,一方面来自神秘感,神秘感不保,权威就垮了一块,也许,即便没有神秘感,只要有权力,也不能怎么样,但万事万物都是有相关性的,蝴蝶也能扇起风暴,谁知道呢?进入历史的人,一举一动都有历史的分量。

之前发生在宫墙里的一切,还算是家事,如懿不能忍也要忍下去,发生在烟花柳巷的一切,就已经不止是家事了。不管历史上,那位被当做人物原型的继后,为什么断发,为什么走到了“自行翦发、意欲出家”(清高宗上谕里的文字)的地步,但在《如懿传》的故事里,如懿的心路是有历程的,情感是有逻辑的。

她爱他,起初是因为青梅竹马有感情,后来是因为他是政治家、伟男子,但最终,他在她心目中的形象,逐渐垮塌了,她在船上说“皇上就像自己最爱的水仙花,临水自照,最爱的只有自己”,“刚愎自用、薄情寡性、自私虚伪的是你,疑心深重的更是你”。他是她唯一的寄托,而这个寄托却崩盘了,她不能忍受的,是自己人生理想、生活理想的幻灭,自己投入了时间精力全力建设的感情的崩塌。对如懿来说,这是最后一根稻草。

如懿终于忍不下去了,上船、断发。

这之后,如懿和乾隆有一段很长的对手戏,穿插着船外众人的争斗,紧张到了极点,周迅的表演,沉稳而有力,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情,都含着千钧力道。但最让人难忘的,却是她离开乾隆的游船,独自离去后的画面,她独自坐在船头,脸上毫无表情,身前是一串灯笼,身后是夜色里墨蓝色的湖面,她沉沉地坐在那里,往事在心里翻滚。那是一个悬而未决的时刻,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解脱了。

尽管之后她还要查明永琪之死的真相,还要面对被禁足冷宫后的惨淡,还要听到母亲的死讯,还要忍受痨病带来的身心折磨。但,解脱了。

别的清宫戏,要的是登上权力巅峰的巨大快感,几十集的铺垫,为的就是穿上华服,走进殿堂,被万众拜倒时的快感,之前忍受的折磨,经历的龃龉,瞬间都被清空。而《如懿传》却反其道而行之,之前的铺垫,重重的阴谋和争斗,欢笑和陪伴,为的却是最后的解脱。

两种瞬间,都有一个画面作为代表。在别的清宫戏里,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男人或者女人,身着华服走上权力巅峰时,深深的回眸,在《如懿传》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如懿在一切幻灭之后,空寂的表情。

▲如懿坐船离开。看到这里,既觉得如释重负,又觉得空茫失落。

▲《瑞典女王》的最后,嘉宝站在船头的画面。

当如懿坐在船头,已经有了去意,静静地等待命运光临的时候,一瞬间,什么都不重要了,别的人还在喧嚷、争斗,但她却在那一瞬间超脱了、离开了。那个表情,让人想起嘉宝在《瑞典女王》结尾的那个表情,“心力交瘁、万念惧灰、独立船头、眼睛直视前方,没有一丝表情。”

中国人能够忍受别人在争斗后失败,却不能忍受别人把失败当做解脱。解脱是否定,是轻蔑,是对此前被灌输的价值观的颠覆,是对结构性力量的最大反动。你想“二桃杀三士”?你的桃子我不要了,你以为“小人抱怀中”是对君子最大的惩罚,但君子想的却是天涯。

《如懿传》是一个想着天涯的故事。这是一种成年人的价值观,是成年人才能明白的人生况味,成年人才能懂得的故事。对于刚刚投身战斗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不太能理解这种解脱感,也不能理解,周迅为什么从头到尾,都如此逍遥、优柔寡断、没有行动力,因为那是现实世界里的真实状态。

《如懿传》是伴着争议播出的,仅仅两集,自媒体世界就开始狂欢了,剧情、台词、服化道、周迅的妆容和脸,都成为被群嘲的对象,甚至在十几二十集,剧情渐入佳境之后,这种嘲讽依然存在。这种争议,真是因为剧情,因为周迅吗?不,所有的争议,其实只有一个起源,这个剧不符合此时此刻此地年轻人的标准。

▲还是在船上那场戏里,如懿断发后,抬头望着乾隆的瞬间。

为什么我要强调“此时此刻”呢,是因为,那不是所有年轻人的标准,也不是有史以来所有年轻人的标准,只有此时此刻此地的年轻人,被调教和包装成,要爽,要及时反馈,非黑即白。并且,以此为荣。此时此地的成年人,也把这种价值观奉为至宝。

新西兰女作家埃莉诺·卡顿,写过一本很精彩的小说《彩排》,这本书让她获得了2013年的布克奖,当时的她,仅仅28岁,她由此成为布克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她的《彩排》,讲述的就是一个“年轻到底是什么”的故事。

《彩排》的主角是若干年轻人,分别在两间学校学习,一间是名叫阿比·格兰其的高中,另一间是名叫圣·斯尔维斯特的戏剧学校。他们既要经历自己的人生,又要排练戏剧,人生和戏,产生了非常有趣的并行关系。

在埃莉诺·卡顿看来,少男少女们,都是白纸,是空心人,必须要向用学习和模仿,来充填自己,决定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他们用阅读、学习、友情、爱情,用八卦话题和严肃的讨论,来充填自己,慢慢发展出自己的性格,使自己从一群面目模糊的同龄人中凸显出来,“为自己划分一片别人无法触及的区域”。他们也得经历一些危险的事,偶然突破成人给他们设下的界限。这一切都是他们将来生活的预演,是一场彩排,正如他们的老师所说的那样:“她这么多年以来经历的所有生活知识,相对于她日后会经历的所有事情来讲,只是一种彩排……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体验所有事。”

就是说,年轻,其实是一场彩排。是过家家,是对以后人生的模拟,他们并没有真正进入人生,对人生没有实质的经验。彩排中的年轻人,容易非黑即白,容易把青春当信仰,只求舌尖嘴利的一时之快。

年轻人有这样的状态,不奇怪,奇怪的是,很多成年人也长久地处于这种状态之中,不肯长大,不肯抛弃非黑即白的观念,不肯接受人性的复杂,甚至不愿意看到成年人的面容,成年人的生活状态,要爽,要及时反馈。

所以,我们的电影电视里,很久都没有现实题材,只有奇幻玄幻;我们看到的故事,必须大团圆必须爽;我们的演员,一过三十五就没有戏演。因为,大家都赖在“彩排”现场不肯走,不肯进入真实的生活,不肯面对复杂的人生。在人均寿命三十岁的时候,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但人类平均寿命70岁以上的年代,“彩排”现场能赖多久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凯特·米利特曾经写过一本名为《性政治》的书,在这本书里,她告诉我们,在面对整个社会的权力结构的时候,很多人原因扮演孩子,或者停留在童稚状态,矮化自己,弱化自己,向掌管权力的精英示好、示弱。

在孩童式的求爽里度过的一生,其实都是次一等的人生。这是我选择追看《如懿传》的原因。

 短评

平淡得很高级。

6分钟前
  • 朱小七
  • 力荐

节奏感这种东西简直能决定一部片的生死,这么慢的节奏,还不带丁点儿养分和实料,整得个皇帝天天只懂得情情爱爱痴痴缠缠,基本的心智都不健全,根本就脱离实际纯粹往苦情戏上靠,谈何深度。周迅的声音简直是败笔,出戏出到天边去了。一集弃。

11分钟前
  • 浠墨
  • 很差

这是一部什么剧呢?就凭夕阳下如懿因第一次连环套落下的几滴泪,就值得五分。谁会这样演?这样真实,细到极致的表演只有周迅有。这是一部充满诗意的电视剧,可惜观众实在太浮躁肤浅了。你们配不上它。

15分钟前
  • 吃水果小疯魔
  • 力荐

看不下去了……台词好一般,演出了现代戏的感觉。本来不想看霍建华,现在更不想看周迅……

18分钟前
  • 李阿瓦
  • 推荐

跟当时看到海报的感觉一样,丧气,整个剧的上映过程也是丧的不行,最后整成这样也是可以预见了。周迅说灵说了十几年,终于迎来了决堤

20分钟前
  • 岁月荣光
  • 较差

别的不说了,这剧的光影运用太绝了。第八集周迅坐在延禧宫那幕被我永久珍藏。导演对这部剧有自己的想法,与其说它本质是宫斗剧,我更愿意称之为后宫两三事。在阴谋诡计之外,还有对婚姻对人性的考量。富察皇后终于不是那个无悲无喜的女菩萨了,就连乾隆的好色都是坦坦荡荡的爱这群女性的皮相。如懿没有金手指,她这一生的悲剧,是时代的产物,她不过是个“受限而挣扎的人”啊。

24分钟前
  • 推荐

很多人真的挺秀下限,书没有看几本,就谈历史;很多人也真的是肤浅,华语圈没有几个比周迅适合的了,后期那种花开花落自有时的悲凉哪那么好驾驭,她的声音刚刚好。

29分钟前
  • 新之助
  • 推荐

如懿传真的是一生一次的大剧。。演员也好。。导演制作也好。。都是顶配的阵容。。还有韩忠、张叔平和陈同勋等大师坐镇的服化道。。汪俊我是真佩服。。航拍俯拍还有各种缓缓推进的镜头。。美轮美奂的空镜把观众带的如痴如醉。。再说周迅。。她的戏像是有魔力一样。。一个眼神一句台词就能生生的把人撕碎捏拢又撕碎。。与姑母陈冲的诀别戏太精彩。。心一直纠着痛。。精美到乍舌的打光和构图简直就是视觉盛宴

33分钟前
  • 草莓公主
  • 力荐

周迅的原音有些违和,看到后半程最喜欢海兰,最讨厌令妃,女主依然没有宫斗的自觉

36分钟前
  • 七号猪肉铺
  • 还行

想不到这片子除了大红大绿的审美辣眼睛外最赶客的竟然是周迅!整个人呈现出无法掩饰的老态,远景脸肿,近景皮松双眼皮瞩目大浓妆脸涂的和猴屁股一样。然后配上公鸭嗓唤一声,弘历哥哥!我只想大喊,皇上快跑!还有,太监衣服都比主角的精致!整个剧质感怎么和甄嬛差那么多?宫斗伪正剧还是要看郑晓龙啊!太失望了这个片子目前,关键还是个闷片。雷声大雨点小不值得特地开vip观看。

41分钟前
  • 最爱口水鸡
  • 较差

看或听 都容易出戏。违和感重。将历史和原型人物 窜改诋毁的太多太重了。剧情没意思 俗 没梗 消极抑郁负能量。画面质感和调色 伤眼。磨皮严重 抠图多。台词不考究 俗 不走心 废语多。演技太固化 演出的没说服力 与剧及与剧中它人有不搭感突兀 不适合角色感。如懿传 不尊重历史 窜改诋毁了 富察皇后 乾隆 令妃..。霍建华 饰乾隆 选如懿为嫡福晋 而不选富察。乾隆不喜欢富察 如懿从一开始就是挚爱。大婚之夜 乾隆不愿和原配妻子富察行周公之礼 而去和如懿圆房。富察给如懿下药手镯 让如懿难怀孕。写令妃 内心坏 阴险又做恶..。看剧后不能记得 因和历史严重不符。服化造型 艳俗浮夸 廉价感。周迅 饰如懿 原音不适合角色 也不好听 听着跳戏,嘟嘴 脸僵 妆容 仪态 气质 演出..看着出戏

44分钟前
  • 认想
  • 很差

进入宫斗终于有意思起来了,但是有些地方还是有bug

47分钟前
  • 半酒
  • 还行

演员挑的精细 不用说成名成角的 就是三宝四心这样的生面孔也甩许多明星十条街 倒是评论里条条批评演员容颜老去 不争论了 你们还是去看那些各种小鲜肉的戏去吧 周迅的妆发确实有些槽点 无伤大雅

50分钟前
  • 富满囤
  • 力荐

低开高走真的蛮期待的 今天这场阿箬背叛的戏真的很精彩

55分钟前
  • 娜娜兽
  • 推荐

开篇略有不足,但渐入佳境,看得出用心,5星给周迅、大小琵琶精,剧本立意可以,逻辑不行,扣1星

57分钟前
  • 晦涩时代
  • 推荐

评分被拉上来了,我迅终于得到大家对于她演技的肯定了,甚是欣慰

1小时前
  • 嘟啦
  • 力荐

演员阵容大气,场景恢弘,台词里都是话里有话,从第一集开始“末代皇妃”直接就斗了一把,第二集甄嬛秒青樱,看上去的稀疏平常的日常,到第八集又不动声色的埋下伏笔的小斗了几次,接着剧情已经不断的开始撕扯了!隔壁的令妃传更像推理系,宫斗太弱,在《如懿传》才能看见真正的宫斗!最厉害的是不脏了自己的手而成功~在钟鸣鸟叫的后宫生活里,演绎宫斗背后帝后离心的婚姻悲剧。

1小时前
  • kakakarl
  • 推荐

周公子的演技slay全场

1小时前
  • _囧ray
  • 力荐

真正剧王 品质标杆 三金影后周迅加上老戏骨邬君梅 陈冲 打烂所有碰瓷low剧

1小时前
  • 冰镇西瓜橘子水
  • 力荐

看片会看了前三集,演员们表现都不错,有幸看到陈冲、邬君梅、张丰毅、周迅飙戏,前期用比较幽默的方式展开剧情,竟然有一些笑点,不过男女主不够青涩有一点尬,幸好也只有两集,后面看起来就比较和谐了。场景和服化上,布景大概是复制了故宫,大气精致,分分钟感受到经费在熊熊燃烧。

1小时前
  • 燕喜爱孔雀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