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大陆剧大陆2017

主演:黄晓明,刘昊然,佟丽娅,张慧雯,梅婷,张博,郭京飞,毕彦君,孙淳,王庆祥,尤勇智,吴昊宸,成泰燊,乔欣,刘钧,胡先煦,刘琳,邢岷山,金泽灏,张棪琰,王永泉,柴浩伟,贾媛媛,邵伟桐,施诗,岳旸,张昊唯,赵达,董彦麟,陈牧扬,朱梦瑶,谭凯,魏至强,胡原君,魏伟,高海鹏,张龄心,宋显立,刘曜畅,魏智,康群智,张东升,杨程茗,文静,李斌,黄立生

导演:孔笙,李雪

播放地址

 剧照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剧照 NO.1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剧照 NO.2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剧照 NO.3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剧照 NO.4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剧照 NO.5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剧照 NO.6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剧照 NO.13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剧照 NO.14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剧照 NO.15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剧照 NO.16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剧照 NO.17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剧照 NO.18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剧照 NO.19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1 20:06

详细剧情

  该剧讲述了在琅琊阁学艺的萧平旌调查其兄长林军副帅萧平章一案而牵扯到大梁安危的故事。  大梁朝局安稳,但边境战火不断。守护大梁北境的长林军屡获军功,威名赫赫。在一次北境交战中,内阁首辅荀白水暗中断掉前线补给,战困中长林军副帅萧平章(黄晓明饰)身受重伤,在琅琊阁学艺的弟弟萧平旌(刘昊然饰)闻讯下山查案。三十年前,邻国夜秦遭遇疫情,大梁为自保封国道,濮阳缨(郭京飞饰)因灭国之仇潜伏在大梁,并勾结琅琊榜第一高手,东海国主墨淄侯,暗中瓦解梁帝势力与长林府,两人于京城四处投毒,疫情迅速蔓延。濮阳缨设局,使萧平旌与萧平章先后中毒。此时北境急危,萧平章放弃救治,奔赴前线支援后毒发而亡。一年后,梁帝驾崩,大渝进犯大梁,荀白水与莱阳王萧元启(吴昊宸饰)诱哄年幼梁帝颁旨,禁边境兴兵,萧平旌抗旨出征击溃大渝,长林编制因此被废除。萧元启与墨淄侯暗中勾结,卖国谋逆。萧平旌于危急之中起兵勤王,奔赴沙场营救梁帝。

 长篇影评

 1 ) 赤焰犹在,长林永存 (全文完)

取这样一个标题,是觉得无论第一部里的赤焰军,还是第二部里的长林军,虽然换了名号,但心怀天下的忠义风骨是不变的,或许以后,长林名号也不在了,但这种英雄气节是会继续代代相传的。 (楼主感谢从开播以来一直追楼主剧评的小伙伴们!)


目录一览: 0. 大结局小结 一、演技点评篇 1. 教主 2. 刘昊然 二、剧本塑造篇(琅1琅2整体风格简单对比) 三、角色人物篇 4. 演绎难度第二大的角色——濮阳上师; 5. 演绎难度最大的角色——萧庭生: 6. 单薄还是单纯——蒙浅雪 7. 白水?黑水?——荀白水 8. 今夕cp的爱情观 ——平旌,林奚 9. 皇后之死——荀皇后 10. 我有何罪?——萧元启 11、编剧的亲儿子——岳银川


大结局小结: 榜2只是不能说结局是豹尾,但至少结局完整,该交代的地方都交代出来了。琅琊榜1的结局可以说是豹尾,但这种震撼力极大的升华式结尾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总言之,就是剧情发展走向需要如此大升华。我也算看了一二百部网络小言,真正能称得上“豹尾”的只要《琅琊榜》和沧月的《七夜雪》(一个女人把她的一切分给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男人)。 《榜1》选择了一种把碎片一片一片拼成图画的过程,到了靖王登基这幅图画已经拼凑完整,再到最后一刻梅长苏以林殊的姿态定格,则是给这幅画做最后的装裱,看起来焕然一新。当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原点,但冥冥之中很多事情都回不去了,悲剧总是给人以震撼,何况是这种英雄式的悲壮。 《榜2》则选择反其道而行之,先是给出一副君臣父子和睦的美好图画,再一次次的在上面划上几刀,让人发现现实总是残酷的,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最后以喜剧大团圆收场,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依然是邪不胜正。这种迂回式的讲故事方式,注定是娓娓道来,由平静出发,经过轰轰烈烈的叛逆挣扎与摸索彷徨,最终又归于宁静。不是榜2的结局不够精彩,只是这个故事的基调就注定了在结局只能以这种平静的方式呈现精彩。 《榜2》大结局给了几个配角升华的空间,如元启、狄明、岳银川。对于几大主角,则是直接表现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大统领守护禁军,元时不忘长林选择当一个好皇帝,平旌终于向大哥敞开心扉谈自由与责任,林奚懂得了如何平衡自己的坚守与对平旌的追随,历经一番努力,他们都找准到了自己的航标,皆大欢喜,不是么?本剧的结局算是很完整的了,连配儿、东青、何成这种小角色的结局都有交代。 PS:最后两集,(1)我觉得萧元启与荀飞盏对决没什么太大问题,只有元启才能绊得住飞盏,不跟飞盏单打独斗,飞盏也会干扰军队搜查密室,而且元启也想知道自己与飞盏谁更厉害,同时元启也命令属下去查密室位置了,一举多得,并不矛盾。(2)长林军破城,这个地方我确实也觉得有些粗糙,感觉删了不少镜头,一下子城楼上就没人了,忽悠忽悠士兵就撤了,城门就开了。(3)平旌找鸽房为容身之所,这个地方不好评判,京城也就几个地方靠谱,就算没找到合适的容身之所,也要把元时接出来,这个才是最刻不容缓的事情,所以计划的不够周密也不能说是大错特错。


一、演技点评篇 1. 教主: 这部戏教主演的其实还挺不错的,个人认为教主挑对剧本的时候,演得挺好看的,然而一旦挑错了剧本,就是一场灾难。教主的作品两极分化严重,几乎无过渡。 教主肢体不太协调,动态戏较为别扭,感情戏却比较细腻。教主天生有一种内在贵气,擅长基因好家庭有地位教育好的角色,比如皇帝贵公子军官这类,《大汉天子》,《风声》,《神雕》,可看性不错。教主的目光与表情里透露出精明,特别不擅长演浑然天成,大智若愚,天然纯粹的角色,所以《泡沫之夏》,《上古情歌》就感觉人物超级违和,仿佛跑错了片场。 还好,这个戏里面教主的角色是世子,从小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心思重,坑弟老狐狸,总的来说属于他适合的角色类型,所以总体来看效果不错。另外台词是原声么,超级迷人。 近来又翻了翻教主的作品,突然发现好作品也不少,成功的与差强人意的人物还是占大多数,只不过男一号作品的风评两极分化明显,且差评部分烂的过于突出,比如《白发魔女...》《上古情歌》《泡沫之夏》《何以笙箫默》《锦绣缘...》,一丑遮百俊。 其实一人千面的演员不算太多,有些角色风格无法胜任并不代表他不是一个好演员,试想,把教主与刘昊然的人设调换一下,这将是一件多么惊悚的事情啊!希望教主以后也接一些内心深沉思绪复杂的角色,他确实能演出深度来,千万不要再接什么单纯天真自然憨的人物了,不要再去向往那个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了,哈哈~~ 2. 刘昊然:

平旌这角色并不好演,刘昊然虽然演技没逆天,至少也算hold住,我认为他对于这个角色的理解确实走心了。平旌虽然顽劣但却有一股浩然正气,这种大智若愚浑然天成的状态其实是很难掌控的,对于痞与正的平衡的拿捏是很较真的,痞气多了就变成了不懂事的熊孩子,正气多了就成了少年老成装模作样,这一点并不是随随便便找一个青年演员就能达到的,至少刘昊然做到了。刘昊然的平旌身上,天真里带着一种睿智,跳脱常理的行为中却不失道德的准则,向往无拘无束却又主动扛起家里的责任,他当得起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二、剧本塑造篇 3. 琅琊榜系列(第一部与第二部对比): 故事大纲没有第一部那么惊艳,但编剧懂得扬长避短,该细致的时候特写,该粗糙的地方几笔带过,所以该剧剧情紧凑,场景切换比较恰当,在补充解释的同时也侧面刻画了其他人物。 其他年轻演员的演技也很不错,刘昊然那个角色和飞流有很大的区别,虽然都是少年心性不成熟,但刘昊然属于成长期,而飞流属于天生幼龄化,假傻与真傻的表述方式大相径庭,自然不能一概而论。 琅琊榜1告诉我们,有的回忆因为过于痛苦而不愿被人提及,有的爱恋因为忙于责任而终究错过告白的机会。而第二部却告诉我们,曾经的美好只是为了迎接将来的痛苦,曾经的抱怨只有当彻底失去后才倍感珍贵。琅1是一个男人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悲壮,琅2却写的是一个男孩一步步的成长。琅1是一部传奇,琅2是一段成长。琅1是把碎片一片一片拼凑成一幅图画,琅2却是把一幅图画一片一片撕碎。琅1重点在讲述一个不平凡的故事,琅2的重点却是如何把一个平凡的故事讲得不平庸。权谋的味道琅2更胜琅1,而故事的新颖度琅1却更胜琅2,二者侧重点大相径庭,无所谓谁更胜一筹。 海宴还是很适合做编剧的,白话文古文台词的搭配比较舒服,节奏相当不错。她懂得怎样开拓新的故事切入点,怎样把情怀一点一点渗透,却又是那么的令人不知不觉。她懂得抓住文学作品在影视化过程中要突出与舍弃的抉择,是为数不多的成功的写手编剧。


三、角色点评篇 4. 演绎难度第二大的角色——濮阳上师: 有人说上师的存在是为了黑化元启,有人说上师的存在是为了协助世子便当。其实都不对,上师做这些事没有如此明确的目标,选择元启,恰恰是因为他容易被黑化;选择长林世子,正是因为他是大梁未来的希望。 上师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其他人过的不爽,其他人过得不爽了,他自己就觉得爽了,他本身就是一种矛盾与癫狂的畸形载体。童年的经历让他认为人性本恶,所有善良的表现都是一种伪装,因此他存在的宗旨就是激发每个人心里丑陋的一面,破坏每个人心里美好的憧憬,并在这种黑化与破坏的过程中找寻到成就感。所以,他杀了亲兄弟以报复母亲的放弃;召集叶凌子反梁以报复师傅的放逐;设计京城瘟疫来期待大梁与20多年前的叶秦一样落魄;搅动朝廷风云来破坏长林王府一路的护航。总之,就是一个见不得别人过得好的人物。 说说上师的便当为什么领得如此容易: 主要还是萧平章打破了他对这个世界的一切认知,心里那根一直绷着的弦突然间断了,人自然也就变得生无可恋。上师以为他找到了人心的真谛,在为自己一次次的屡试不爽而沾沾自喜时,他以为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且萧元启的表现也恰恰证明了自己结论的正确性。所以,他不急着离开山洞,他在最后一刻还是尽情地去劝说世子放弃营救弟弟的计划,可见,上师是不在乎自己的生死的,他更在乎世子是否能被黑化,长林世子的黑化可以说是他这一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作品,然而他终究是失望了,长林世子狠狠地打了他的脸,蓦地,他变得迷茫,仿佛丧失了一生的信仰,自然对这人世间也失去了兴趣,少了从前的执着与留恋。 谈谈上师临死前的迷之微笑: 他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完全被萧平章打败,萧元启是一个超出预期的作品,即使在他看来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为这部作品添上最为浓重的一笔,但这也是值得的。在上师的眼里,他与平章目前只是打了个平手,都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为这一轮比拼画上句号。日后的路,他有元启、有皇后、有荀大人,而长林王府只有一个年轻的萧平旌(萧庭生与酒窝皇帝这两个老人家也快挂了,大家都清楚),这么算起来,自己还是赢面大一些。因此,他这最后一笑中,有着惊喜,有着欣慰,也有着期盼。(要是上师看到了这部剧的结局,估计会从棺材里跳出来。) 总之,郭老师的上师,妖娆邪魅的平静外表下,又毫不掩饰一颗癫狂扭曲的内心,外冷内热的强烈对比,加以服饰人设的相辅相成,编剧复杂的塑造与演员完美的演绎共同树立起了一个高度契合的人物形象。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不过如此。 5. 演绎难度最大的角色——萧庭生: 我认为在这部戏中,塑造难度最大的是萧庭生。这个角色是绝对立体而复杂的:君臣(酒窝皇帝)、同僚(荀白水)、养父子(萧平章)、亲父子(萧平旌)、亦师亦友(荀飞盏,萧元启),虽然人物的中心思想是长林风骨的传承,但对待每一层不同的人际关系都有微妙的差别,达到方方面面都收放自如实属难得。 他对先生是尊敬的,从数次的缅怀到最后的安葬,他秉承了长林风骨的传承,梅长苏就是他人生中一盏不灭的灯塔,指引他不要偏离正确的航线。 他对皇帝弟弟是表面疏离内心亲厚的,在人前他恪尽职守,严格履行作为一个臣子的责任,只有在私聊时,在棋盘上,才能体现出兄弟之间的亲情,血终究浓于水,有任性,有宽慰,也有坚持原则的决不妥协。终究,回应那声“哥哥”的是“臣在”,当皇权的纵容没有迷惑他效忠的恒心,他确确实实没有辜负先生的期望。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但最难做到的却是在一生中无论得到多少荣华富贵,而永远不忘初心。 他和荀白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棋友”,以朝堂为棋局,以和棋为最终目的。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其实他才是最了解这位首辅大人的,当对方发出凌厉攻势时,他懂得审时度势收发自如进退有度,既不会让反击过强而毁掉整个棋盘,又不会因忍让退避而失去分庭抗礼的优势。他用他的一生在博弈,在赌一场输不起的局,直到最后一刻。我想,作为一个棋手最大的成功,不是在于赢了这局对弈,而是当你离开之时,让你的对手难免唏嘘遗憾,在你的对手心里留下一个永远抹不掉的位置。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他不是赢不了这局对弈,而是不想赢。 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对老大,鼓励与引导;对老幺,严格与纵容;对飞盏,尊重与赞许;对元启,提点与暗示。 他明白平章心里的那根刺。不说,是不让矛盾提前爆发;册封世子,给予权力的同时送出的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鼓励与肯定,是一种爱的馈赠与感化。平章是幸运的,正如萧庭生之于梅长苏,因为他遇到了一个睿智的导师,才使他与萧元启从相同的起点出发却走出了一条康庄大路。 对平旌,他采取自由成长的教育方式。严格,避免其误入歧途,是在夯实做人的准则;纵容,放任其闯荡江湖,是在放飞少年的本性。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才是一个人正常成长的模式,不过早的耳濡目染官场守则,才不会变得少年老成,更不会学会装腔作势。就如同当代教育很多家长都信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则是一个谬论,当孩童失去了玩耍的天性,终有一天会为这段遗失的成长经历而付出代价。 对外家晚辈,他只是一个引导者,是一种出自长辈的呵护。对于飞盏的传讯,他只是为其答疑解惑,不涉及荀家私密,既不会让飞盏在荀家难看,又避免激化两家矛盾;对于元启的拜访,他及时给予长辈的关怀,他就是一座光源,无偿温暖着周围的一切,因此每一次谈话都让元启黑化的决心有所动摇,但元启终究没有像平章一般幸运。 深挖萧庭生这个角色,短短一千字不足以表达这个角色的深邃,他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点到即止、恰到好处。我作为一个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传递的这种赤子之心,他的这种精神也将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盏引路灯,我想,这是这个角色在我眼里最为成功的地方。 6.单薄还是单纯——蒙浅雪: 有人说丫丫演的这个角色毫无张力、无聊透顶,单薄得仿佛一碗白开水,其实并非如此。这个剧中,男人们总是为了家、国、天下、对手等方方面面劳心劳神,就连不少女人们也是每天活在纠结与算计中,比如莱阳太夫人诅咒皇帝,比如皇后绞尽脑汁为儿子铺平道路,比如林奚一直在小家、大家、母亲的嘱托与自己的爱情之间纠结,比如北燕公主带着阴谋前来和亲。这其中,只有两个女性角色虽然也处在权力漩涡的中心,却又仿佛置身事外,单纯得似乎不懂得权力的诱惑与毁灭性,她们就是蒙浅雪与荀安如。整个作品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下,需要这样简单的角色作为缓冲与润滑剂,如此才能更加反衬出情势的危机与其他角色的举步维艰。 老阁主说过,世子妃是一个单纯的人,她继承了蒙大统领憨厚的性格特点,想得简单,也不会有太多烦恼,有些事反倒更能理得清楚。大多数时候的世子妃确实就如一碗水,总是做被蒙在鼓里的那个人:林奚发现妆盒有问题选择隐瞒,平旌知道大哥的身世选择隐瞒,世子为了不让世子妃去疫区也选择了没事找事般的隐瞒,大家都把小雪保护得太好,不希望她这张白纸被世俗玷污。但小雪毕竟出身将门,再怎么单纯,耳濡目染与血脉传承中,还是秉承了先辈们的风骨。所以,林奚看不透的将门儿郎马革裹尸小雪却能明白,世子选择牺牲自己而保全平旌父亲与家国平安,她最终选择了成全,成长的环境注定她的视野比普通闺中女子或小家碧玉要更宽阔。她平日里确实柔弱得像一碗水,甚至没有既定的形态,但在最为关键的时候,却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不必很多,几次华丽的绽放就足以完成这个角色的升华。 世子妃的几次爆走都是很有考究的。其一,与平旌联手大战段桐舟,彰显将门虎女的飒爽英姿;其二,由扇世子一巴掌的愤怒到最后互拜的成全,是她最终拦住了来劝说的飞盏,是她陪世子一起走完最后的一段路,也是她安定了世子的内心,让他走得无悔与安慰;其三,平旌获罪后堵在长林王府门口挤兑找茬人士,字字珠玑,她不是不懂算计,而是不乐意算计,她当得起那个长林世子身边唯一的女人;其四,老王爷走后,荀大人来吊丧竟不忘处理平旌的罪责,荀首府刚跨出门槛身后的那声歇斯底里的哭泣,多少绝望,多少愤恨,多少心灰意冷,一句无言的控诉胜过千言万语。 女人的柔,柔在表面,刚在内心,这也是现实中多少单亲爸爸愿意重组家庭,而不少单亲妈妈却愿意一个人扛起家中的一切的缘由。返璞归真,单纯与天然只是她们外表的保护色,真正的爱是来自灵魂深处的碰撞,长林世子看到了,而小侯爷却不明白,同样的身世背景,同样单纯贤惠的妻子,却最终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不禁令人唏嘘。 7. 白水?黑水?——荀白水 人生就是一场豪赌,赌赢赌输都是命。 天下人,面对蝇头小利而不为心动者,或许有八成;面对机遇选择而脚踏实地者,或许有五成;面对人生转折而刚直不阿者,或许只有三成;面对滔天权势而岿然不动者,或许不足一成。萧元启或许是那其中的五成,荀首辅或许是那三成,而长林王府却是那仅有的不足一成。 荀首辅的败局,其一,败在对那五成普通人的小觑。他宁愿幻想能力卓绝的长林王府罪在将来,也不愿意耗费心力去防备莱阳王府小角色的翻江倒海。他竭尽心力兢兢业业地老谋深算了一辈子,到头来却发现人算不如天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荀首辅的败局,其二,败在不相信那一成之人的存在。诚然,他相信长林王府是能力卓绝的,粮草的延迟只是给长林军制造一些小障碍,防止他们那一仗打的过于光彩夺目;他也相信长林王府是绝对忠心于国家的,北境颁旨他敢赌,是确信长林二公子会在国家大利与王府损失间做出利益最大化的抉择。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他以为站在权力之巅的自己尚且属于那少数的三成,一生辉煌的长林王府又怎能超越自己,登顶那唯一的一成“人上人”?所以无论长林如何退让,如何既往不咎,他依然不愿意施与信任。荀家是外戚,虽说名义上是萧家的江山,但归根结底也是半个荀家的江山,因为他输不起,所以选择了不愿意赌,不愿意把赌注压在十里挑一的长林王府。 何成说荀首辅错在目光短浅,元启说不,他只是分不清有意与无意的区别。目光短浅的是皇后,荀飞盏赤裸裸的指出,而荀首辅也没有否认。如果说荀首辅最大的错,就是错在他老谋深算的过程中,却忘记了人心是不能用任何器材来丈量称重的。 荀首辅不是奸臣,京城瘟疫时可以看出他的果断与坚决,他也相信萧庭生与皇帝间的兄弟真情。他不像皇后,为了达成目的可以无视一切、不择手段。当平旌退隐后,皇后依然不依不饶,荀首辅却说他从未怀疑过长林的忠心;当岳银川提出他的疑惑时,荀首辅让他把话说完,并认真听取他的分析;当飞盏送来平旌的书信时,他没有随意丢弃而是认真阅读。只能说他是红尘里的一介俗人,依旧没有把这世间一切所看透。 在弥留之际,他的那声“长林”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的呼唤,是依托,是希冀,也是遗憾。这里,楼主没有解释为“后悔”,因为楼主觉得哪怕再重来一次,再多给荀大人几天的思考时间,最终他还是会选择同样的路。 在从政的道路上,如果前方不是康庄大道,那么就是万丈深渊,在没有开天眼的人生中,又有几个人能像萧庭生那么玲珑通透呢? 8. 今夕cp的爱情观: 很多观众觉得平旌与林奚的相处互动处处别扭,而事实确实也如此,究其原因在于二者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所不同,因此细节矛盾无处不在。表面上看,林奚不愿卷入朝堂,平旌也爱寄情山水乐逍遥,看二者似相似,而细究其内心深处,想法却截然不同。 无论是舞刀弄剑的蒙浅雪,还是长在深闺的荀安如,她们毕竟成长于官家,尽管不问政事,但无法磨灭她们内心深处的英雄情节,她们能够理解大梁男儿的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热血斗志,本质上,这些女流之辈与荀飞盏、与长林父子的三观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我们总能看到世子夫妇夫唱妇随,所以我们看到荀安如在得知萧元启叛国的时候由百般不信到万般绝望,她们丈夫身上的英雄情节就是她们这辈子的信仰,只要信仰犹在,就无坚不摧。因此,即使世子已逝,蒙浅雪却变得愈发睿智、通透、独立,她告诉平旌遵循本心,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她尝试说服林奚理解长林王府的英雄情怀,告诉她这与医者的济世救人殊途同归,这是一种英雄气概的无声传承。因此,荀安如最后选择纵身一跃,她以最绝望的方式企图唤醒丈夫的良知,重塑她心中那个已经完全崩塌的信仰。 而林奚的价值观与前两位都不同,从林奚与小雪的很多对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矛盾的存在。林奚成长与一个普通家庭,母亲幼年的教育就是在灌输官场的黑暗与绝望,强调不应与之为伍,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她对官家背景的厌恶与逃避,虽然多年来跟随老堂主走南闯北,这种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有所淡化,但却并没有根除。林奚说初遇平旌时不想相认,说得是真心话,初遇时的林奚脸上明确写着几个字“你是傻x么”。至于后来的心仪,主要功劳还是在于我们这位“寒潭厚皮龙”死皮赖脸的不断在林姑娘面前刷存在感。 有人说看不到林奚的成长,有人说平旌进三步退两步,其实这些都是符合逻辑的。他们二人都是信仰坚定的人,为了接受对方,最后走到一起,都要打破自己原有的一部分认知,吸纳对方的思想,再重组形成新的统一的价值观。 林奚的成长,体现在她对官家态度的不断转变,从一开始的鄙视抵触,到最终的接纳遵从。有人说林奚琅琊山的分别,什么“我的脚步不会停留”,过于装逼与自私,其实不是这样,平旌不适合官场,其实谁都明白,倘若父兄仍在人手有余,他根本就无需回京,林奚不愿意跟平旌一起回金陵,不愿意完全妥协,其一是这种完全的遵从会让她这种独立女性没有安全感,其二也是想以自己为牵绊,以防平旌滞留官场过久而难以脱身,长林王功成身退后归隐江湖是最喜闻乐见皆大欢喜的结果,长林王府百年难遇,而对长林之名的担忧却年年长在。 平旌的成长,在于他终于找到了现实与理想的平衡点,终于找到了一种方式,既能肩负长林王府的责任,又能与心爱的人一起寄情山水。剧集初期的平旌无法理解荀首辅一直以来在朝堂上与父兄的针锋相对,而后期的平旌却愿意主动写信将大梁江山托付给荀大人,他开始理解其他人的立场角度,当这个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也开始眉头紧锁踌躇摇摆,有些单纯的憧憬已不复存在,这或许就是成长的代价。 很多人都觉得三观不合的人是无法成为夫妻的,但在海晏的笔下却让我们相信爱情是一种可以冲破束缚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法与动力,虽然这是一个无比痛苦而蹒跚彷徨的探索过程,很多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选择了放弃。但今夕cp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与艰苦,只要两个人愿意为对方而改变,终究可以翻过雪山,寻找到丰沃的草原! 9. 皇后之死——荀皇后: 荀皇后最后偿命的抉择是洗白么?其实不是,她终其一生都在完美诠释一句话“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荀家是有风骨的,但荀家人也都有着他们的执念。荀白水的执念是长林之名,荀飞盏的执念是小雪,荀安如的执念是嫁一个英雄,而荀皇后的执念则是“先吾儿而后天下”。只不过有的执念误人,有的执念挠人,有的执念伤人,有的执念损人,有些执念只是让人默默在角落里舔舐伤口,而有些执念却能把一切搅个天翻地覆。 荀皇后最大的错,就是她的执念过强,强过世间万物,以至于直接无视其他行为准则与道德的约束。其内心的疯狂与濮阳上师没有本质区别,再次印证了什么叫做“人以群分”,其实他们都是疯子,只不过一个为儿子疯,一个为自己疯。 荀皇后最后的话是不是真心的呢?我觉得是真心的,但如果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段台词里并没有遗憾与懊悔,和荀大人弥留之际的台词形成了鲜明对比,她的整个台词的中心思想都是“我的罪,不要怪我儿子”。荀皇后一生目光短浅,但她却做对了2件事,一件是保下元时,另一件事是以自己的霸道阴差阳错的拒领盒饭,但她也不是一个毫无章法的蠢笨之人,尤其被上师骗过一次又经历了兄长的离世,官宦高门的身家背景还是没有被完全磨灭殆尽。所以,她在短时间内,找到了最为有效也最有冲击力的对抗方式,本身就是她的错,也只有她扛下所有的错,以最悲壮的方式终止,才能凸显出元时的无辜,她其实和荀安如是殊途同归,都是希望以自己的死来唤醒某人(狄明)的良知。 荀家人都有着执念,但却没一个像她这样即使最后做了一件好事还依然被观众钉在了耻辱柱上,究其原因,只怪她不懂得收敛与控制。荀飞盏把他的执念一辈子埋藏于心底,荀安如选择带着她的执念一起灰飞烟灭,荀白水则是在他的执念基本达成的时候见好就收,唯有荀皇后,抱着她的执念一起下地狱。母爱很伟大,同时也真的很可怕! 10. 我有何罪?——萧元启 有人说大贼生小贼,小贼生小小贼,虽然这话说起来有些背景歧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虽然说我相信人性本善,但我依然承认每个人的人性中都有着一部分恶念,什么嫉妒抱怨都是人之常情,只不过善念依然占主导趋势,恶念会随着人的成长被逐渐压制。萧元启长歪了么?我认为刚开始不歪,但家庭教育导致他的根基不是很正,所以一旦受到外界的影响就很容易走入歧途,而他的催命符主要来自三个人——莱阳太夫人、卡粉boy、墨汁猴。我在前文就说过,元启与平章本身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平章遇见了萧庭生,一直有他的引导,是平章的大幸,而萧元启却早早的遇到了那三个人,安如来得太晚,萧庭生的身份地位对他来说又过于微妙。 前期的元启之所以能和平旌走到一起,是因为他俩的性格在此时并无分歧,沉船案中可以看出,萧元启也是一个热血男儿,他也渴望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也甘心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侯爷,只不过他更希望自己的这个侯爷能够受到世人敬仰。然而,当沉船案告破,他欢天喜地的回到家中,他母亲是怎样教育他的?莱阳太夫人一直以一种消极的心态对待世界,也把这种黑暗的心态带入了她的教育之中,所以她以己度人的觉得大家都希望莱阳王府永远活在黑暗之中,因此她狠狠地泼了萧元启一头冷水。此时的萧元启对母亲的观念是半信半疑的,“信”源自于最重长辈的传统道德认知,也有三人成虎的反复强化,但“疑”的这部分却源自于自己受到的教育阅读的典籍,也有着这些年走南闯北交友与眼界的提升。 明明元启的认知一直维持在一个临界平衡状态,只要不受到外界突发环境的影响,就不会彻底崩塌,而事实就是如此的有戏剧性,莱阳太夫人之死就是整个元启黑化事件的导火索。母亲的存在是元启良知中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给元启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但依然是元启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光源,元启的人生观价值观目前都在成长构建过程中,所以才会经常处在半信半疑的状态,倘若太夫人能够活得再长久一些,等到元启的价值观完全长成,他就会明白母亲的想法是错误的,也就不会如此容易的被外界环境动摇或诱惑。只可惜,莱阳太夫人去得太快,太猝不及防,突然间熄灭了元启心中的引路灯,把他彻底丢弃在无边黑暗之中,加之后来上师与侯爷的催化助攻,激发了元启心中黑暗的属性,元启彻底长歪了。 金殿之上,弥留之际,他对平旌的质问看似气势磅礴,实则色厉内荏。他变得和他母亲一样,怨苍天不公,以己度人,其实也是在不断地给自己暗示,暗示自己没有错,是大家不能理解自己。很多人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其实并不是不能回头,而是没有勇气回头,抱着粉身碎骨信念的悬崖勒马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平章的父亲当年肯这么做,也是一个真的勇士。 其实,元启的善念并没有完全泯灭,他愿意把东海的信息分享,说明他其实还是那个多年前意气风发的少年,只不过被这个黑化元启藏在了内心深处。私通东海,背叛皇权,是元启的错,但他终究是一个普通人,也有过不去的坎儿,也有走错的路。 萧元启的错,始于一个点,却蔓延了整个王朝。 11、编剧的亲儿子——岳银川 你见过从出场到谢幕一直见证剧情重大转折的角色么?你见过在全剧最后一集里完成人物升华、展开、丰满的角色么?他就是岳银川。如果说打了全剧酱油不断miss重点的荀飞盏是编剧领养来的孩子,那么这名靠近结尾才出现的岳银川绝对妥妥是编剧的亲儿子。 本来楼主是不准备写小岳同志的,无非是青年才俊,救国于危难,治军有方,大梁的新一任军事接班人,解放平旌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把怀疑元启通敌的戏份给他,我接受,毕竟大梁需要一个可以与平旌比肩的接班人;把扭转全局反败为胜的关键给他,我也接受,毕竟主要角色的处境都进退两难分身无力,需要这样一个人物来推动剧情发酵;把收腹三洲的重责交给岳银川,也在我意料之中的,毕竟他是东海之战中现存的最优秀的人才。 一直以来,编剧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刚直不阿、善思正经的岳银川,也展现了他察言观色、周旋于朝堂的随机应变能力。然而,我们的亲妈编剧觉得这还不够,邻近全剧终的最后十分钟,还给他增加了当月老和打趣下属的戏份,让这个角色充满了生活情调,而不是专心事业的工作狂。此外,还朦朦胧胧的揭示了平旌目前的处境与他抉择的缘由,一句“我还不够聪明吧”完成了整个人物的升华,点到即止,进退有度,岳银川,你才是深得长林老王爷的真传吧! 如果说萧平旌的通透是见惯了金陵城内的风起风息,是得益于父王不断的提点教诲,是经历了悲伤苦难后的脱胎换骨,那么岳银川简直就是集天地精华于一身的精灵,无师自通!不难想象,在长林王隐退的岁月里,我们这位岳将军是如何立于红尘之中,笑看世间百态,评点芸芸众生。大统领啊,你还是回琅琊山上打榜去吧,将来的大梁,终究岳将军才是主角! (全文完)


【1】庆余年长评(2万字)

庆余年之众生平等

//movie.douban.com/review/12089916/

【2】我的长评推荐,请关注豆列:

我的剧评推荐

//www.douban.com/doulist/61673553/

此豆列只筛选出我的长评中有关剧情人设深入展开剖析的部分。

 2 ) 致敬琅琊榜里的女人们

感谢海晏,让我看到了影视剧里难得一见的女人们:个个高洁坚贞,清丽淡雅,就像是人们常说的梅兰竹菊一般,不做媚世之态,不做男人附庸,有独立的人格,有超凡的见识,有感情又不为感情所困,心中有家更有国,有爱更有义。所以,这些女人就是那种倘若一生中有幸与她相遇,必会念念不忘。与常见的贤妻良母,小鸟依人,柔若无骨的女人比起来,琅琊榜里的女人们是独特而魅力十足的。

第一部里印象最深的是霓凰和静妃。

霓凰并非戏份很重的女主,消失起来也是好几集不见人影儿,年纪轻轻要率领千军万马,女帅能压得住阵脚,能得军中威望,付出要超过男人更多。她与梅长苏的感情发乎情止乎礼,纵然长亭相认那一幕释放了多年的痛苦,此后依然没有因爱情而纠缠在男主身边,或者动不动就以爱情为由给男主无形的压力,她是把感情放在心里,有力的支持着梅长苏的那个人,纵然最后无法厮守,出征时候告别知道是永别,却没有哭哭啼啼,扔下其他追随而去,而是坚韧的说出:兄长此诺,来生一定要记得。

静妃,出身医女,也是走遍了山山水水,见过了人情冷暖,世事无常之人。第一部里论智商和情商,梅长苏之后也就是她了。这么聪明的女人,多年来在后宫不争宠,淡泊度日,不趋炎势。用第二部老王爷的思维来解释,真也是:志不在此,非不能也。很多分析都说她心理很深的地方,其实暗恋着林殊的父亲林燮,搭救之恩因此生情,林燮化名梅石楠,因此她一生钟爱石楠。而无论如何,她没有把这种有缘无份的情感发展成三角恋,甚至没有丝毫怨念,她一生没有得到自己的爱情,却依然心性疏阔,泰然自处,教育出了一代明君。

相比第一部里都没有真正得到爱情的霓凰和静妃,第二部里对林奚和蒙浅雪境遇好一些,至少一个最终得到了理想的爱情,一个曾经拥有最好的爱情。

先说蒙浅雪,风起长林里很多泪点都是看到她哭,我就哭了。想到之前她也是个擅长武事能上战场的将门烈女,后面她的几场哭戏才更令人心疼。比起霓凰出场都是又帅又酷的形象,第二部里对女武士的刻画显然更丰富更生活化了。小雪武功极好,性格大大咧咧,脑子和蒙大大一样缺根弦儿,有时候萌的很,说不会打理内务,但也做的一手好菜,为人通情达理,照顾着一家人。关于她和平章最后的一拜,已经无需赘言,这是我见过影视剧里对夫妻最好的一种诠释:你做了选择,我能理解,你赴汤蹈火,我必相随。倘若编剧套路一些写成平章出征小雪在家等来噩耗,或者小雪要随同平章怕危险不当她去,震撼都会逊色。正因为他们二人相知,平章才会知道,他已经做了对不起小雪的选择,他不能再在生命最后给她留遗憾,只有没遗憾,她才能更好的度过以后的日子。

林奚,官方利用小雪做过吐槽:你看林姑娘眉毛都不会动一下,年纪轻轻怎么有如此修炼。编剧人设一开始就把她定位成面无表情,冷静冷淡,又专业感十足的职业女性。为医者见惯生死,游走红尘见多识广,从小父母双亡孤傲敏感,都在早期的林奚身上表露无遗。纵然被说面瘫,但慢慢随着剧情发展,和她对于长林府一家人的感情递进,她脸上不但有了表情,而且会哭,会笑会发点小脾气,这个人就越发立得住了。她的爱情从拒绝到了解到牵挂,她并不冷漠也不心狠,平旌的爱情商缺根弦,但林奚没有,只是她有着女孩子的独立和矜持,有事业有理想,感情含蓄不矫情。自己生病一度病危,她会轻声对平旌说其实我想过你的样子;平旌中毒,一直冷静的她会哭着说要牺牲自己;平旌去军中,她行走江湖有意还是无意,终究去了北境;平旌有麻烦,她没有六神无主而是赶紧去琅琊山求老阁主帮忙,又请小雪下山;平旌守孝三年,她尝遍百草写药典,却在知道东境消息之后怕平旌着急赶紧上琅琊山探望;平旌表白,她带着那种二傻子你也有今天的笑容掏出银锁,她从不曾戴却从不曾离身;平旌要去勤王,她说我的心一直在等你,你也总能找到我,而你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我也要去做,彼此有牵挂但不是羁绊。风筝可以飞很高很远,但线依然在一处,彼此信任彼此支持,是理想的爱情,或者超越爱情。

这两个多月,刷过三次琅琊榜1,刷过三次已更新的琅琊榜2,两部在我心里不分仲伯,都是一家兄弟,各有千秋。作为女人,更因为琅琊榜里的女人们,无比动容。

以上。

 3 ) 不管最终这剧走向如何,黄晓明目前是没问题的

说实话第二部我是冲孙淳的来的,其实我对《琅琊榜》也没什么好感,虽然我给第一部打的是5星,但是那个5星是因为当时2015年国产剧实在是太恶心了,那个年代充满了于正之流的大烂片,《琅琊榜》的出现如一股清流,与其他国产剧相比,当然要给5星了,如果琅琊榜出现在2005年,在国产剧是《大宅门》、《大染坊》、《大秦帝国》、《大宋提刑官》的时代,恐怕《琅琊榜》不会有这么高的分数。(刚才我提的这四部剧足已与任何精良美剧相媲美) 第二部说实话我还是担心剧本,服装道具灯光还有剪辑与剧场调度我都不担心,因为是侯鸿亮团队,尤其是有孔笙导演,但是我担心剧本,第一部的评价就是一流的团队三流的剧本。但是第二部有个我相当喜欢的演员,那就是孙淳,国产剧最高分——《走向共和》就是他主演的,他的袁世凯太经典了,还有《人间正道是沧桑》里面的瞿恩,那是个让人心折的马列导师般的人物啊,说实话让他演个王爷对他来说小菜一碟,一看到是原山影老团队也配得上他(至今不习惯用正午,请谅解) 充满着对孙淳的期待,他当然不负所望,身为影帝王爷一角对他来说是随手拈来,但是让我意外的是黄晓明,演得真很好啊,这非常让人意外,这里面他的角色不管是战场上的坚守还是受伤的病态以及面对父亲那感动的一泪,那种对家人牵挂那种对家国忧虑展现很好,他终于想他也曾是半个金鸡影帝了啊,要知道2013年当他与张国立共同拿了金鸡影帝时我还很为他高兴,但是之后他尽演玛丽苏剧了,都是那种全世界我最帅我是霸道总裁。唉……没想到四年后的他又回来了,就凭黄晓明这个角色,这第二部目前就是有看头的。 说一下我担心的吧,除了剧本之外应该就是昊然小弟弟了,这孩子现在应该已经过了变声期了吧,都二十岁了还是用的配音,这倒大出我意料之外,他是北方人按说普通话应该是有优势的,而且他电影里面好像是原音,我看过《唐人街探案》.这个角色如果是配角倒也罢了,可是实际上他是主角啊,是比黄晓明更重要的角色吧,除了台词之外演技方面确实还有点生硬,说白了就是不自然,有些地方应怒气勃发指责奸臣小人时,这时应该大义凛然但他的表情像是要哭泣了一样,勃然大怒与气到哭可是不一样的啊,这个不符合二公子的人设,这个是表演的问题,我担心之后的剧情他是否能撑得起来,如果之后编剧出了差落那就得看主演撑了,他要是一崩那这第二部就完了。还有女主问题更大,虽然一个外冷心热的角色是不好演,但可以对比一下李若彤的小龙女啊,小龙女这个角色何止外冷心热,简直是外冷心冷。但李若彤的小龙女一直也是冷冰冰的,但只要提到一个人的名字,她就会有波动,那就是杨过。这种内心里的波动是可用微小的表情来表达的,小龙女平时面对世间一切都是一副这些与我何干?我只要过儿好。她对其他一切人或事都是冷冰冰的,包括面对童心未泯爱胡闹的周伯通都是如此。但明显医女还没有冷到小龙女这样吧,她实际应该是个外表冷冰冰,但内心却很关心病人、亲人、爱人的女孩,可是在女主身上却真的没有看出来,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出来,她好像是为了冰冷而冰冷。 但是目前为止直到黄晓明的角色挂掉,这第二部都是大大可以期待的,萧平章战争时的果断,面对家人亲情,和妻子的恩爱,对国家的忠对父亲的孝对兄弟的义,都表现得很感人,这次黄晓明没有跟以前一样耍帅,而是在认真演戏,这实在太让我意外了,特别是与他这几年的作品相比。他现在接这个角色看来是想演好戏的,这样也好。还有一干配角都没什么问题,像郭京飞、梅婷还有山影的那帮老人都是经验十足了,这些角色对他们来说没难度。 今年影视有两个大出意外,一个导演王晶,他证明只要他认真起来,拍的电影能好得让你讶异,今年的《追龙》就是如此。还有个那就是黄晓明了,他证明了他只要想认真演戏了,演技是可以让人刮目相看的。总而言之,这部剧里面黄晓明演绎得很到位,这个就不用去黑了。

 4 ) 都在晒18岁,我却想晒晒我18岁的爱情

朋友圈都在晒18岁,看了《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我忽然怀念起了我们18岁的爱情。

就像平旌和林奚。

在平旌眼里,林奚总喜欢生气。这一刻没在生气,过不了多久也一定会生气。这几乎就像每天太阳东升西落一样雷打不动。

其实,18岁青春懵懂的爱情不就是这样么,女生大抵都是喜欢男生眼里只有自己的样子,喜欢让你猜不透,这样你的心里大概才会一直在想我吧?

时光匆匆过,年华弹指老。青春最是禁不起挥霍的,曾经那个围着你团团转的愣头小子,如今身在哪里?

那时候的我们有太多疑惑,太多想要确定的东西,就像林奚对平旌的试探,萧平旌,你待我真心有几分?

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林奚一直耿耿于怀的母亲临终前的叮嘱。母命难为呵,平旌,为了我,你是否甘愿远离庙堂,做个逍遥自在的江湖游侠?

冷静如林奚,大抵也清楚这是不可能的。长林王府,萧氏儿郎,注定是要上战场。

在这种宿命般的揪扯中,林奚一次次的强迫自己放手,却无奈一次次的欲罢不能。

这就是爱情了吧?明知不可以,心却如飞蛾扑火。



还记得平旌和林奚初遇,在大哥受伤危重之时,这个慌里慌张的毛头小子,不仅举止轻率,言语还颇为无礼,在林奚眼里,这位长林二公子会不会也不过是个腹内草包的纨绔公子?

后来,平章世子由危转安,他来道歉,追在自己一个小女子身边左一句抱歉又一句原谅,眼角调皮,嘴里抹油,怎么看都实在没有传说中的长林王府世代战功赫赫,端庄持重的家风。

倒是像个市井泼皮的小子,轻浮得让人讨厌。

那时候的林奚估计对这位赫赫有名的长林王府二公子,实在是入不了眼的,更别提入心了。

这也难怪。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女子都比男子多一窍,心思更机巧成熟。

我想,那时wuli长林王府二公子低声下气的讨好落在我们林堂主眼里无异于就是态度浪荡,行为轻浮,那么,再是不遗余力的秋波频送,估计也只是加深了纨绔的印象吧?因为这种种行为,在当时的林奚眼里,实在是荒唐幼稚,不堪芳心暗许。

不仅仅林奚如此,我们也是,估计天下所有豆蔻年华,情窦初开的女子都是如此吧?

却不曾想,这种单纯的明媚,最是能击中内心深处那处柔软所在。

回京查案途中,往常放荡不羁的平旌一路悉心照料,有种温暖开始弥漫心间。

那种温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在山涧的小溪边,他伸出的手;

是在寒冷湖底摸证物时,他细心的话语,是那爽朗明媚又洞察自己小心思的宠溺;还是在冷箭穿来,千钧一发之际他的舍命相护?

所以才有当她看到他脖子上的长命锁时,那种致命一击的宿命感。她知道,他是她此生都逃不掉的宿命。

后来再看的时候,当初那个万般入眼的浪荡公子,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了一位鲜衣怒马,凭空而立的翩翩少年郎了呢?

还记得那天,你凭栏远望,湛湛长空,万里黄沙,那个一心所系的少年,策马而来,他剑眉星目,携风卷尘,望着自己的时候却是满眼的柔情,那笑容估计是印在心头的吧,那样熟悉,看一眼就觉得身心俱安,从来不苟言笑的你,嘴角也不禁漾起一抹浅笑。

只是,年少我们眼中的爱情,大概都是浅薄的。应该都是林奚母亲希冀的那样,长相厮守,白首不离。

可是,我在笑,你在闹,那种琴瑟在御,时光静好,多出现在戏剧里,唱词里,还有梦境里。现实里多的是奔波辗转,翘首期盼。

那种朝夕相伴,浓的化不开的感情,谁能想到有一天也会如秋风吹散了雾气那样,淡薄了呢。

现实里那种无奈,开始轮番上演。

我能想到平旌终于还是要披起战袍,奔赴遥远的北境,那里黄沙漫天,即使是想要遥望都看不到星光。已经挽起长发的你,时常孑然一身站在曾经的十里长亭边,凭栏远望,望眼欲穿,我不忍猜想,你该是多殷切的希望那个笑声爽朗的少年郎会在视线尽头打马前来?

然而,多次怅然而归后,你眼底的热切开始冷下来,你心底开始撕扯般的疼痛,少不更事的我们,哪里体会过这分离的苦楚?

所谓情到浓时情转薄,多是聚少离多,心底的温暖无以为继。现实中的痴男怨女,劳燕分飞无非多源于此。

我希望命运对萧平旌和林奚仁慈一点,不让他们死别,我想生离对心思坚定的他们来说也只是考验而已。

我能想到最好的结局就是,家国平定,天下大安,我能陪你山涧看水流,你能伴我大漠看苍鹰,我圆你耳鬓厮守的愿望,你了我急流勇退远离庙堂的梦想,我们相伴一起闲云野鹤,垂手戏儿郎。

这是我能想到的18岁的我们最好的结局。

可是,现实中的我们忘了,所谓聚少离多,不仅是空间上的,还有心与心之间。

比如,你如果在历尽千种试探,万种考验抱得美人归后,就放下警惕,温情不再,一味消磨彼此往日的情分,还心存侥幸的期盼平旌与林奚之间那种不离不弃,举案齐眉?


那么,等待你的结局无外乎是同床异梦,相看两生厌,抑或是,早已彼此音信杳然,相忘于江湖。

你18岁的爱情现在是何种结局?

 5 )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眼冷心热的林奚,是照亮萧平旌的一抹白月光



看《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时候,一开始只觉得张慧雯饰演的济风堂堂主林奚清雅可人,之后随着剧情深入,越来越喜欢这个角色。

想来想去,彻底喜欢上林奚姑娘,大概是从她在琅琊山告别蒙浅雪,决定尝尽百草汇编药典,实现自小立下的神农之志开始的吧。

“我知道这是一件即便花费一生也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既然做不到安守内宅,以夫为天,那又何必去负累他人呢。”

老成而不世故,清冷而不寡淡,谈吐轻柔,如深山流泉,心志坚定,从不优柔寡断。拿得起放得下,说走就走,不管何种境遇,都记得自己该做什么。

情爱从来不是她人生的主题,她只身一人遍走各国,不是为了逃避和萧平旌的心结,只是因为这是她济世救人的理想。就像萧平旌后来说的,她“既有济世之能,又有仁人之心。”

“我是医家,自小读的是医学宝典,想的是济世救人;至于世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我从来都想不明白。”

“人但凡有心,又岂能不伤呢?”

一直在想,林奚小小年纪,是如何有了这种如庄子般“眼冷心热”的通透淡然,也许是因为从小到大经历了太多生死吧。在生死攸关的临界点上,她身为大夫,始终是最冷静自持的那一个。

“如果平旌知道我今天做了什么,他可能永远都不会原谅我。”

明知自己将背负何种结果,仍然要去救,明知告诉平旌会被埋怨,还是要告诉他。在和萧平旌漫长的“误解”里,她始终是洞若观火的那一个。她也无奈,她也痛苦,但她就是要一次次当面揭开这个伤口,刮骨疗毒。

因为她知道,萧平旌不能原谅的不只是她,归根结底,他是无法原谅自己。

“放下吧,放下吧,放下吧。”最后萧平旌在林奚怀里失声痛哭的时候,突然想到,萧平旌成长路上的每一个转折点,都有林奚在身边呀。

从萧平旌知道大哥大嫂多年无子的真相,到大哥离世,到萧平旌筹备与大渝的战役,再到老王爷离世,每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里,林奚都不曾缺席。

她就是萧平旌的“月华如水”,照亮他人生的每一个黑夜。

“林间月明,看层峦叠嶂。”林奚,宛如萧平旌的一抹白月光,看着清淡疏离,却总能在险山恶水、层峦叠嶂中照亮他前进的路,温柔地凝视,安静地陪伴。

你有你的抱负,我有我的理想,谁也不必束缚谁,谁也不必改变谁,这样真好!

“愿许天涯,携手再无思量。”

 6 ) 数字时代的长篇小说——长篇电视连续剧

前些日子我给两部电视剧打了星,却没有写评论,现在一起写几句。近几个月看的电影不多,但一直在跟着电视台的播出追电视剧,先是《猎场》、后是《风筝》的播出版和送审版,现在是这部《琅琊榜2》。追的原因首先是这几部戏质量高,吸引了我,其次是它们的主创中都有我们电影学院过去多年毕业的优秀学生。老师看到学生们不断做出好的成绩,当然是非常高兴和幸福的。

姜伟老师自编自导的《猎场》,在剧作上还存在一些可争议、探讨的瑕疵,但是全局直面现实,针砭市场经济中的丧失诚信、唯利是图的恶习,呼唤真善美的意愿和许多精彩的戏剧设置和人物表现值得夸赞。《风筝》则是毕业于表演专业的多才多艺的柳云龙的呕心沥血之作,它引起观众,特别是我们这样的老、中年观众的强烈反响,人人奔走相告,网上讨论经久不息。半个世纪的历史情节真实、精彩,数十个人物生动、丰满,更重要的是作品对过去的历史提出了自己的有价值的反思,难能可贵。《琅琊榜2》的制片人侯红亮曾在学院导演进修班学习,还跟我的电影《益西卓玛》组做过副导演。但是他毕业后转攻制片,从《闯关东》、《北平无战事》,到最近的《琅琊榜1、2》等剧,部部制作精良,发行成绩斐然,有目共睹。我很赞赏从不在媒体露面的编剧海晏,从网络小说到电视剧编剧,她显示了很高的作家的艺术想象力与构思力,思路独特,人物丰满,结构完整,而且在娱乐的外衣内,蕴含着较宏大的历史与文化思想内容。她的小说与剧本奠定了这两部电视剧的成功。

我在电影学院教授故事电影导演多年,早就认识到两小时的影院故事电影和在电视上播出的数十集的长篇电视剧本来就是一个艺术专业,都是用视听、组接为独特手段,艺术虚构、情节人物、戏剧冲突为基本技法的同一叙事艺术形式;就和文学中的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一样,同属一个艺术种类。这也就是我的一些同学在电影学院学的是电影导演或表演,毕业后未经过任何转行或学习就可以成功的导演了电视剧的原因,如蔡晓晴的《三国演义》、《蹉跎岁月》、郭宝昌的《大宅门》、陈家林的《武则天》、《康熙王朝》等。只是电影诞生得早,百年的成就和大银幕观赏的视听效果,加上世界上各大电影节、影评媒体人的多年赞誉宣传,造成一些“电影高于电视”,“电影是艺术,电视剧是商品”等不科学的印象。数字和视听写作时代的到来,应该是改变这一观念或印象的时候了!

从2017年我有限的看片观剧经验来看,就说以上三部长篇电视连续剧,还不包括上半年的《人民的名义》、《白鹿原》,不包括下半年突起的、也是我们学院新近毕业的学生拍摄的网剧《河神》、《无证之罪》、《你好,旧时光》等,无论在反映的历史社会之广度与深度上,还是在塑造人物、构建情节、提炼主题的丰满与光彩上,这些国产电视连续剧都远远超过同期国产电影,包括反响、争议巨大的《芳华》、《妖猫传》,或者票房创纪录的《战狼2》。现今进电影院里的主要是“20-30岁”的观众群,而电视剧则是中老年为主的全社会群;以35元为平均票价,《战狼2》在影院的观众数量也就在1.5亿多人次。电视剧收看的人数肯定更多,加上网络的后传播,看电视剧的人数更是不可想象。仅从猫眼上查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那样的IP剧,优酷累计播放量就达463.3亿人次,《风筝》爱奇艺播放量17.3亿,《琅琊榜2》爱奇艺播放量达24.9亿,《猎场》腾讯视频的播放量更达到213.2亿人次。

在纸媒、文字书写时代,长篇小说从来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最有代表性和分量的艺术作品,比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五十六十年代社会主义时期的四大名著《红旗谱》、《青春之歌》、《红岩》、《林海雪原》等。陈丹青在2014年曾说“美剧是二十一世纪的长篇小说”。那么在网络普及,数字和视听写作时代到来的今天,我们就不应该再忽视电视剧的价值和创作了,因为它就是“数字时代的长篇小说”。

 7 ) 从赤焰到长林,是补全,也是成全。(已更完)

(已经更完,感谢大家一直在看。)

喜欢《琅琊榜》这个故事,不是因为它所谓的权谋,而是它的底色。

在琅琊风云里,有那么几个基本价值观念。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是相互尊重的,梅长苏以一介布衣之身进入金陵帝都是受到王公贵族处处优待的,琅琊阁这种跨越国界的信息贩卖组织竟然没有被政治家们联手灭掉反而被尊为圣地。世家大族互结姻亲的政治交易,呈现的面貌是血脉相连的温柔亲情,皇子和王侯公子们一起读书学骑射,都得有点水准才过关。历来被美化为“运筹帷幄”的翻云覆雨权谋手段是应该被鄙视的,被历代史书一笔略过的军中铁血阵前豪情才是无上的荣光。坏人们做的事最起码也是为自己谋求一些好处,而且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是错的。

我是《琅琊榜1》的书粉,在剧播出之时,和书相比较,觉得剧的完成度很高,与原著相得益彰。

而《琅琊榜2》,因为是先有剧再慢慢成书,所以作为订制的续集来看,我觉得《风起长林》这一部,无论是从故事上还是拍摄上,相比于1都不逊色,是补全,也是成全。

首先,《琅琊榜1》的故事是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铺垫而写成的。

当出现一个一个难题时,大家习惯了多智而近妖的江左梅郎一定有解决之道,甚至很多就是他自己布的局,有着“江左盟”和“琅琊阁”这样的后备助力,十三年的准备,这就是开金手指的设置啊。

海宴在《琅琊榜》的后记里写道,她当时想写这样一部小说时,心里首先浮现的人物是祁王的形象,文韬武略众人景仰的皇长子,围绕着这个形象才慢慢有了后面的故事。佩服海宴架构故事的能力与笔力,庙堂与江湖相互交织,具有家庭气息和江湖眼光的皇室贵族,是在其他权谋剧中看不到的风景。

而2的故事,则是带着锁链跳舞,如何在琅1的风云背景下再续写传奇,如何顺应电视剧拍摄的进度要求快速成篇。

这次海宴选择了由盛而衰的走向,既是后续,又像是前传,非常赞同知乎高票答案中所说,“镜像版的《琅琊榜》”。

第一部是设局,赤焰军在阴谋的合力中灰飞烟灭,大梁朝堂已经朽坏,从江湖而来的梅长苏看似隐忍,实则飞扬,那种掌握大局的自信,气定神闲的姿态,让读者观众安心地等着复仇故事的光明结尾。

第二部则是破局,长林王府威望与恩信已经朝野皆知,而祥和表面下的恶意与暗流却在慢慢酝酿,长林王府处于一团迷雾之中,萧平章与萧平旌都只是这不仁天地中一颗走向不明的棋子而已。正反派都没有天眼,萧平旌会被设计在朝堂上误杀北燕惠王,濮阳缨也会在自己设的局中折损掉段桐舟这样的琅琊高手。

甚至长林王府的朝堂对立面内阁也只是想要制衡兵权并非拔除帅府,濮阳缨也不是针对长林王府而是想要灭掉整个大梁(而他所心心念念的灭国之仇,谁又能说大梁无过呢),这些谋算都施加在了长林一府之上,就更不同于琅1之前林府的纯是小人心计而导致的覆灭。

第一部是人心莫测,第二部是天道无常。

天道轮转的无常,更增添长林的无奈与悲凉,与琅1相互折射、映照,将琅琊故事写得更深,更远。

由此而来,刻画的人物性格也更加含蓄内敛,需要观众用心体会其中的矛盾与挣扎,更深层地了解故事的悲凉意味。

一出场的蔺晨。虽然从众人口中得知还是那般不正经的油腔滑调,可已然是鹤发鸡皮的老人。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那个人,还有多少人记得呢。

再是萧庭生。这大概是琅2里我最心疼的人物了。

第一部里是最弱小的幼苗,众人费尽心力才得以保存,第二部甫一出场,就是支撑大梁王朝的中流砥柱。先帝义子,掖幽庭出身,还背负着不可说明的皇家血脉,重重压力之下,要经历多少战场厮杀朝堂舌剑,才成长为现在的泰山之姿。

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金庸小说里的张三丰,在《神雕侠侣》结束时还是个十二岁的少年,《倚天屠龙记》一开始,就已经是一代武林宗师。

只是张三丰可以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屹立不倒,萧庭生在海宴的琅琊风云里却不能逃脱阴风诡雨。看到片花里老王爷在朝堂上支撑不住倒在平旌怀里,简直有种想给编剧寄刀片的冲动。

对儿子的好也是细腻,不在意他看到的真相是什么,只关心平章心里真正的想法,也是很拎得清了。

原本想要去看《琅琊榜2》,就是冲着孙淳老师去的,这样一个饱经风霜的老王爷,孙老师演绎得极其到位。风起长林的时间选择很精准,上一辈人物所剩寥寥,新一辈后生正要经历自己的风雨。萧庭生自带的苍茫感,更给了故事以纵深性,每当提起一个琅1的人物,都带给观众苍凉的想象。18集里,萧庭生在去北境前收到南境穆王爷,啊也就是上一部里蹦蹦跳跳的护姐狂魔穆青小王爷,的丧报,人到暮年故友一一离去,原本就沉重的回忆可以共同分担的人也逐渐减少,那种无奈,孙老师的表演静水深流,太让人心痛。

同样拎得清的还有梁帝,宽仁为怀,自幼年袭承的情义自始至终都未曾改变,与长林王胜过血脉的亲情,暖人肺腑,看久了心计深沉的君主,这样的梁帝真是让人感动。虽然也为长林王府的将来埋下了隐患。

当然智商也是在线的,听到大同府沉船一事,从涉事官员到大同府奏报,一步步盘问。

萧平章。怀着身世之谜的长林世子,是专心军务的父王与自在逍遥的弟弟背后真正的依靠。

因为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大概在甘州一役遭遇危机时,除了长林风骨支撑着他不后退之外,大概也想着就此埋骨也好。也因为这样,并不急着要孩子,在知道妆盒真相时首先想到的是为此自责了多年的妻子。对平旌的疼爱与保护,是将平旌放在自己的生命之前。

被苦难切割过的心,才装盛得下更大的美好,耐得过更深的黑暗。

萧平旌,金陵城里又一个飞扬少年,引着大家想起那位未曾谋面的赤焰少帅。长林故事直接将这样一个少年呈现在眼前,观众有幸。

从前猜想从林殊变成梅长苏的痛苦过程,遗憾故事里没有写明,这次终于可以残忍地亲眼得见。

重生的梅长苏自江湖一步步走向庙堂,走回纷争不断的金陵;看透世事的萧平旌却携爱侣遁入江湖烟云,不得不成为年少无忧无虑时想要做的江湖人。

风起风停,云来云去,江左盟与长林府,难说谁前谁后呢。

故事精彩,制作也不弱。

服化道精致走心(虽然好多是从第一部直接拿来用的吧),构图考究,空镜拍得比琅1更有意境,武打动作拍得也很精彩。看到官微上po出的几个制作花絮,为正午阳光团队疯狂打call,太喜欢这种严谨的工作氛围,大殿上揭示淑妃死因真相那场戏里,连小太监给皇后搬凳子,皇后因为担心事情败露而一时没听到这种细节都包括在副导演的讲解里,重新勾起了我的影视梦啊。

最后表白海宴。

虽然看小说、电视剧不多,但海宴的故事,我总觉得不能被定位成历史剧或者权谋剧,前者架空朝代太站不住脚,后者其实涉及招数不多且重点不对。

权谋重在搬弄人心,斗争重在成王败寇,而琅琊榜里,哪有谁是真正的胜者和输家呢?

琅1里最终获胜的是世间正道,而琅2,大概最好的注脚就是片花中蔺晨的那段话:

红尘碌碌,风起不息啊。这代代相传的,除了世间情义,还有皇权,野心,阴风诡雨。

最后真心期待《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小说的出版。

海宴写岁月软埋的笔力,真是让人心惊。

谢谢大家的赞同,再更几个看大家讨论中想要说明的点:

关于先帝的功绩。

这既牵涉到梅长苏飞蛾扑火般的牺牲是否值得,也是风起长林故事的开局。

看到其他的回答说到大渝仍在、东海和北燕仍然放肆等等,还有荀氏外戚坐大等等,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质疑靖王也就是先帝武靖帝的政绩,并没有如梅长苏所愿,开创一个海晏河清的盛世大梁。

对此我想说,仔细分析一下,其实武靖帝的功绩是卓著的,可以说是把前朝的腐朽重新清扫了一遍。

对外关系上,起码是一片祥和。大渝在北,应该或者是个正经国家,或者是个彪悍的游牧民族,对应我国的北部应该是以匈奴为原型的吧。穷兵黩武如汉武帝,最终也只是把人家赶远了一些,就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要灭谈何容易,何况如靖王这样从战场上走来的君主,更应该明白治国治军在保境安民而不在开疆拓土,所以他将战力最强的长林军放在北境,也的确护卫了多年的平安。再一个北边的北燕,内斗自顾不暇无需顾虑,单看这一部北燕惠王作为嫡皇子也能出使大梁,说明两国是保有和平邦交的。东边的东海,想想他们的两位和亲的郡主,一个嫁给了先帝的太子(现在的梁帝),一个嫁给了当时的莱阳王,都是先帝的嫡亲子啊,再回想上一部中南楚来和亲,老梁帝考虑的都是不重要的皇子,两国关系的和平亲密可见一斑了。至于南楚,你们熟悉的穆小王爷,在那里镇守至去世,穆王府也没有被更换,想来也是平稳的。

在内政方面,也没有明显的弊端(虽然内阁和中书令这种穿越混搭实在无解), 看到第20集内阁和朝廷在皇帝不在的时候也非常果敢有决断,处理疫病时没有出什么混乱,太医署的负责官员还能十分恭谨地对待济风堂这样的民间医家,朝堂清明也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大家所说的“外戚坐大”,剧中的大梁应该是以南北朝的南梁为原型的,那时世家大族互通姻亲相互辅助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特点,当年的靖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也要娶中书令的孙女,言皇后也是言太师的女儿言侯的妹妹,所以荀皇后的哥哥是首辅也很正常,若说外戚容易坐大,那也只能说是这种家族经营制的固有弊端,但一般文臣只会结个党什么的不足为虑,掌握军权的外戚才历来是大患,隋文帝就是这么起来的。

不过这种姻亲互通、血脉相连的交易关系在《琅琊榜》的故事里却被处理得温情脉脉。皇室贵族们真的就像一家人在相处,林殊萧景睿等贵族子弟也可以和皇子们一起上学一起成长,梁帝催平旌去看太子时还说你再不去他估计都要忘记你这个堂兄了,权力中心尚有如此温柔亲情着实让人唏嘘。另外还get到一个萌点,第16集荀大统领去请梁帝起驾赴宴,想求梁帝却欲言又止,梁帝一句萌萌哒“有事儿说呀在朕这儿还憋着”,猛然想起他们还是姑父和侄子的关系,大酒窝梁帝看来是当惯了晚辈们的垃圾桶啊真是萌哭~

你看靖王教育孩子成果也很显著

所以综合而言,武靖帝已经是将从老梁帝手中接过来的烂摊子尽力收拾得很妥当了。

然而风起不息,世道轮转,至于所谓的海晏河清四海升平,所谓的清明坦荡的朝局,如果真的写出来了,那才是自欺欺人,格局大大地小了。

关于平旌的人设

萧平旌这个人物身上有多重的属性,自在洒脱的飞扬性格,机敏聪慧的调查能力,外加自恋呆萌和话痨。大家纷纷说他像林殊又像飞流,包括萧平章也是像梅长苏又像祁王,其实相对而言这两个角色的独创性都很强,萧平旌就是萧平旌,是长林王府自在的二公子,萧平章也就是萧平章,是肩扛重担步步谨慎的长林世子。

其实这些属性都不冲突。平旌聪慧明敏,所以在大同府一案中能够像唐人街探案一般查明真相。至于在皇宫里不守规矩,被观众质疑“情商低”,我倒觉得恰恰是因为他太聪慧,在琅琊上学得一双清澈的眼睛,明白这些礼仪规矩后面防备的是人心,而这一点恰恰是他所不屑去顾忌的,天才少年的心性,加上琅琊阁的教诲(你懂的),怎么会去关心皇后如何想朝臣们如何想。

而他也确实不需要步步谨慎,因为长林王府的所有姿态要求全都落在萧平章的身上,长林世子的谦恭有礼,才维护着萧平旌的逍遥任性。身为养子的萧平章,因为拥有了世子之位,对平旌的爱护中更添加了愧疚与自责,想来萧庭生这样从掖幽庭中出来的孩子,对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的童年也是怕了的,父兄两个是宁愿萧平旌这样无忧无虑地长大,是真正的“团宠”,他不需要在亲人们面前有所顾忌,才显得自恋呆萌,有什么说什么。

本来他不像林殊那样将来需要继承父亲的王位与军职,却也不像飞流那样没有身世无牵无挂。看看后面的故事走向,我还是宁愿他做个一面洒脱一面呆萌的二公子啊。

关于“蝉”的意象

很多人注意到了片头水墨画里“蝉”的意象。片头出现的“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以及萧平旌舞剑时咏出的“皎皎贞素,侔夷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都出自曹植《蝉赋》,这一篇是咏蝉一类作品中最早的篇章,也奠定了后世咏蝉的基调:天资秀美,品性高洁,却难逃造化之手。而更为人们所熟知的咏蝉之作应是著名的“咏蝉三绝”了。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云: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借物比兴,古来如是。长林王府的境遇就如蝉一般,清华自知,可最终罹难,个中甘苦说不出也说不得,说出来就成了牢骚。

第一部是破茧成蝶,第二部则是蝉落秋风。《琅琊榜》原著小说里,梅长苏与周玄清老先生长亭话别时,拿出玉蝉时说的就是骆宾王那句,后来电视剧里改成了曹植的《蝉赋》,应该是为了朝代质感问题吧,想做成中古前期的样子所以没有出现任何唐诗宋词,但千古咏蝉,其义如一。

关于道具担当桔子

虽然我很想说屈原的《橘颂》证明了橘子这种水果在我国是早至战国就出现了所以只要你不拍尧舜禹汤的事儿一般用起来当道具是没毛病的,但是我突然想到早在周朝的《诗经》不也写了“园有桃,其实之肴”的诗句来证明桃子也是很早出现可以随便用的么,所以我猜,大概就是在冬天拍戏砂糖橘到处都有得卖吧。

(谢谢大家的赞同与支持啊不常写真是受宠若惊~这篇影评被《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出版机构看到经我授权转载到他们的公众号上了,还承诺实体书上市的时候送我一套海宴姐姐签章版,因为海宴几乎不对外签名咳咳,等书到手了再来写书评哈~)

附一个我写的梁帝&飞盏的同人:

http://canwujian.lofter.com/post/1f391c7c_120fb3af

(不要乱想!!!我就是让这两个心里苦的人聊了聊天·····)

—————

最近没有一直跟着看,但看到预告里老王爷已经要领盒饭了,实在心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写一些感想出来,不成章法,就做个分享吧。

濮阳缨:用生命向世界试探

看到平旌中毒那段我有点疑惑。若说潜伏在济风堂的云娘是精心准备的一招手段,黎老堂主与长林王的关系不是秘密,那么这手伏笔说是为直接杀掉萧平章,是说得通的,所以云娘后面伤害平旌是在暴露前夕的退而求其次,而对这种做法濮阳缨也准备了补救措施,就是引萧平章来求解药。

但给我的感觉却像是,握住萧平旌的性命,用来试探萧平章,观赏一出兄弟之争才是濮阳缨本来的目的。当然这应该不是剧情本意,但这个设计实在太能反映出濮阳缨的内心矛盾与可悲之处了。

曾经被迫将救命的药(也就是生命了)让给弟弟的他,曾经为了自己的虚荣和贪欲毫不留情地杀掉弟弟的他,看着萧平章为救并非血缘之亲的弟弟,义无反顾地伸手去拿解药,他的复杂心情,那一瞬间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希望萧平章这样做。大约他也曾经和弟弟是那么要好,可以将心爱的玩具随意让出,而涉及到性命,他却没有了选择权。

濮阳缨这一刻的矛盾,郭京飞表现得太棒

而看到萧平章的坚定,我想他内心是撕裂一般的,可也只能意味深长地说上一句,“有意思”。

濮阳缨不是在为夜秦复仇。他是在为自己复仇。像一头曾经被猎人伤害,又被家人无情抛弃的小兽,内心里从此填满了对整个世界的仇恨与 不甘,疯狂地吼叫、撕咬,想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一抹不可愈合的伤痕。

一种无助的反抗。

而对他最好的打击,不是毁灭他,而是向他证明,他原本坚决不相信的美好与善良,原来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长林王:来自最黑暗处,却成为照亮众生的光源

前面就说过,萧庭生是这部剧里我最心疼的人物。但看到现在,不得不说,海宴还是给了我新的震撼。

本来幻想着,长林王府倒下,长林军制裁撤,会像榜1的林府覆灭一样,是多么沉痛的一件事;毕生忠心热血得不到回报,无法再为大梁子民守卫北境平安,对长林王来说是怎样的憾恨(陆游不就是如此么)。

但萧庭生这个人物,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困在局内。

大梁朝堂上,荀首辅和皇后在费心谋划如何遏制长林军权,萧元启在默默酝酿着崭露头角的阴谋,甚至萧平旌在遵守内心违抗圣旨的同时也在担心该如何收场,局外之人的林奚甚至都跑到琅琊阁去求蔺晨援手。

可是处在漩涡中心的萧庭生,他根本不执著于王位、军权,他甚至不执著于忠君护国,他比身在红尘外却始终关心着局内人的蔺晨还要潇洒无碍,他想走,随时可以坦坦荡荡地抽身。若说他有执着,的确有,他执着的是澄明的本心,只要守住了此心,别说身外之物,便是挫骨扬灰,亦无所伤。也正是因为老王爷的超脱,平旌才放下了最大的负担。

不由得联想到《史记·屈原列传》中太史公评价屈原的一段话:

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在列国纷争中,多的是张仪那种以利口覆邦家的倾危之士,司马迁见屈原如此忠贞为楚,遭遇昏君也是这样,就觉得可惜,为什么不离了楚国再谋他国高位呢?汉时的人还未被儒家礼教完全束缚手脚,可以有这样自由的想法,真是好事。而想想萧庭生,比之屈原,更多了份淡定从容,是真正被道家所调剂了的儒家士大夫。

看到37集预告,更多添了一份感慨。

萧庭生此身,并不汲汲营营在当世,而是从始至终追慕着梅长苏、靖王那些人的英灵。他从掖幽庭走出来,见过人世间最冷的面孔,却被通透的光芒照彻,成为最坚定的信徒。就像之前评价平章,“被苦难切割过的心,才耐得过更深沉的黑暗,也盛得下更盛大的美好”,庭生更是如此,在那些人之后,他自己变成了光源,照亮偏狭与阴暗。有一个细节,萧元启本身已经走向了歧途,但在听了萧庭生的话之后,却产生了很大的震动,长林王在朝堂倒下,本身已经非常冷漠的元启却表现出了比一般朝臣更多的关切,甚至偷偷跑到长林王府门口去想要探听病情。在元启心中,长林王填补了许久以来缺失了的父亲的角色,他心里曾经那样羡慕过萧平旌有父兄护持,如果从小有这样一个父亲教导,他该是另一副模样。

老王爷对葬礼的要求,想必都印在诸位心中了吧。自始至终,他的心魂都不在金陵啊。

权谋:不是正途

在lofter上看到有人质疑萧庭生的人设,有一定的道理——老王爷既然是明了权谋手段之人,那么就不应该在朝堂上教育君主,不为主君留存颜面是大忌;更不应该瞒着皇帝擅自准备与大渝的交战,他应当明白不请令而行对皇权的危害有多大。

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并不矛盾。你认为的君威,是臣下服从听令,是需要臣子们唯唯诺诺地作出维护 ,而萧庭生认为的君威是来自为君者自己的能量与心智,是出自实实在在的政绩与民生,国安君自威。这才是长林王府与荀白水皇后之流的区别。

老王爷能在朝堂上说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幼主也能在众臣面前坦露为君之苦,这一点其实个人觉得更能衬托出当下大梁朝堂的包容与开明。当然就算是为了剧情需要刻意制造高潮好了,看到荀白水和皇后的小人长戚戚的德行,在正主稍微一吭气之后就被吓得魂飞魄散,真是太爽了!

当然我也不认为荀白水的顾虑是没有道理的,执掌强大军权的超品亲王,还处在幼主的辅政大位上,的确有削弱君权甚至独揽大权的可能,但是费尽心力将长林军扳倒之后,换上了萧元启,难道是更好的解决方法么?文臣的“忠君爱国”,自以为读了几本高头讲章就把全天下的道理都收入腹中,有时候实在太过天真。

想起很多年前看《大秦帝国之裂变》,感觉耳目一新,因为讲的是治国正途,秦国正在忧虑如何变法图强,转而看魏国,就觉得一派衰亡之相,卫鞅护送公叔痤回到魏国,卫鞅对魏王的一句评判是“魏王醉心权谋,喜好均衡朝堂”,便恍然大悟。

权谋的确聪明刺激,但终究不是正道。

——————————

2018.02.07

大结局当天就抢着看完了,不像想象中的会有很多话想说,剧中人物更像是活在心里的另一个世界的朋友了,看着他们如何走到一个我早已知道的结局,中间几多波澜,心结是否得解,开心与遗憾都是自己的,不必强加给角色们。

但还是聊添几笔,以慰寂寥,以酬知音。

爱情

除了男儿情义,《琅琊榜》里的爱情也是让人心心念念。正因为不是在情情爱爱的小纠葛中为虐而虐,是独立人格在无奈命运下的相知相惜,才让人觉得难得又难过,理想化又残酷得真实。

先说平章和小雪,嗯还有飞盏(捂脸)。最初看到这一段时就脑补了三个人的童年和成长历程,心中暗暗感动。金陵帝都,温柔知礼、能够打点上下妥当得体的名门贵女如云(比如荀安如),无论为家族前程计还是为个人生活考虑,稳稳当当地娶一个高门闺秀是最好的选择,而平章和飞盏这两个金陵城中拔尖的公子,却都真情真意地爱上了心地善良却粗心大意的武门之女,个人觉得可能因为海宴是女性视角吧,这一点还是妥妥地很有玛丽苏感的,我吃得很开心。

(我是张博的粉丝,看到微博上有人剪了一段飞盏&小雪的视频,用了嬴稷的原声,那段“出其东门”,配合飞盏多年的隐忍爱恋,真是太好哭了)

之后自不必说,平章要舍弃自己的性命去救父王和平旌,小雪作出支持他的决定,随后自己默默承担平章的责任。因为彼此完全懂得,所以选择支持,所承受的痛苦也因为有那样一份爱,也便不算真正的痛苦。

再说平旌和林奚。从剧集一开始,看着弹幕上的老母亲们对萧爱国和林济世的催婚催糖,觉得超级可爱, 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的,要是真的像其他剧一样每天谈恋爱估计大家都不会有这种期待了。《琅琊榜》写爱情很含蓄也很耐看,想想古人也没有直接说喜欢啊爱啊这一类的字眼吧,所以看上去旌奚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但两人心中的细水深注,该是很明了的,平章在疗毒之前也在说着两个人“真真切切的缘分”,若非如此平旌为什么会因为林奚的做法那么生气,质问“我以为你懂我的”。

这一段本不必说,只是没追剧时看到被热切讨论的平旌骗元启谎称成亲的情节,很多人觉得这窗户纸捅得太不尊重女孩子了,说什么人设圆不回来了。我觉得有点好笑,想问一个问题:如果是林奚有必要时这样做了,平旌会跳出来反对并且耿耿于怀么?

哪里是角色的问题,明明都是看客们自己的不甘罢了。

《琅琊榜》中的女性角色都不单薄,有自己的主见和担当,再不济也有行事的充分原因而不至于成为符号。但这也只是一部好作品的标配而已,没什么特别值得推崇的地方。

倒是林奚面对平旌回金陵勤王的决定时所做的选择,让我思索了一阵。两个人经历过那么多磨难最终明了心意,这样一个人一份情太难得,难道就因为对方要去做自己本心必须要做的事,就要聚散听凭天意了么,不能等一等么?

后来摇头一笑,觉出自己的狭隘来。她也是要去做她本心必须要做的事情啊,这件事和情爱没有先后之分啊。况且她知道,无论金陵事何时了,只要平旌还活着,他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她。

天涯海角,心线不断,就是从未分离,否则咫尺天涯,有何意趣。

嗯,而且口嫌体正直的林奚小姐姐不是就在金陵城门口等到了心上人么。

亲情

长林王府的亲情自然不必再说了,这里想为小元时鸣一声不平,因为所有人都为着亲情而把他当小孩子看待,而非一国之君,长林王是如此,荀白水更是如此。

我不认为长林王隐瞒小梁帝自己决定与大渝皇属军开战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不仅因为这样会给自己招致祸端,更在于这样擅自做主而不让皇帝自己明白边境形式的做法是非常不利于元时统治大梁江山的,他对大梁的了解就始终会缺一块,而长林军以后能保证一直如现在这般能够稳住北境么?与其说他不禀报是想要独自承担违背国丧之礼的罪名,我觉得更不如说是怕萧元时太小拿不准主意而被荀白水等人左右,本质上是替小梁帝下了决定。

元时面临的为君之难,不只在于阅历不足,也在于这许许多多的“呵护”。

荀白水相较长林王,对待萧元时更像个大家长。所谓的为元时排除隐患削减长林兵权,作为内阁首辅难道看不出此时此刻长林军镇守北境给大梁带来的安稳么,但他非要制衡长林乃至于长林军制被废,另外为了调动之权不惜成本地重建羽林军,与其说是政治智慧,我倒觉得更像是家长的关心则乱。尤其是岳银川初次觐见反驳梁帝的话,明明句句在理,作为内阁首辅本应提醒陛下虚心纳谏了解本质的,却不假思索地训斥岳银川无礼,满满都是家长姿态·····说智慧,大概也只是经验老道了一些吧。

结果呢,萧元启起兵谋反,打出了幼主被外戚把控的理由,天道轮回,不胜扰扰。

哦还要说,荀皇后,不要再说她蠢了,蠢不是掩盖恶的借口,她就是坏。世间有许多不够聪明的人,但都能谨慎本分地生活,满怀善意地对待他人,而荀皇后对长林府一家却丝毫没有情义可言,可以想象一下在先帝尚未登基之前,长林王府是他做太子多么稳固的支柱,对荀皇后而言长林王既是兄长也是恩人,而荀皇后对长林府,哪一次不是想要做到绝处才甘心。其实何止长林府呢,失火后对东宫侍奉宫女的处置,以一镇之人性命换萧元时性命的决定,哪一点不是恶毒。

她唯一的一点善意,大概也就作为亲情留给了元时和荀家人了吧。

本心

平旌起兵勤王,必然。如同蔺晨所说,他与林奚此刻背负的,无关其他,只有本心。

他与父王萧庭生不同。萧庭生可算是赤条条来天地间,最后魂归梅岭,将生前名身后事都留在了帝都金陵。而平旌出生在父王的盛年之时,自小便受将门家风教导,忠君护国已是刻在骨子里的了,而抛开这一点不说,重情重义的他,怎么可能看着自己的元时弟弟陷入困境而袖手旁观呢。

这一点本心,飞盏与平旌相同,只是人物刻画的空间有限,不如平旌立体。

也是这一点本心,是平旌与元启最大的区别。

看到很多评论说到平旌与元启两人的成长史相比较,觉得元启的更为立体丰满,而平旌的角色显得有些单薄。嗯,该是如此,因为平旌本身就没变。一个通透明亮的人,承受了如山重负,始终没有被压垮没有变浑浊,这不就是平旌的可贵之处,也是《琅琊榜》这个故事最可贵的地方么。

最后的朝堂对峙,萧元启的争辩有理有据,是聪明与权谋,是理智的分析与判断,我也觉得很有说服力,历朝历代不都是从史书中的累累白骨和前车之鉴中找方法找借口么?

但萧平旌的理由很简单,你反思一下自己所想和所作,便该知自己不配为君。

说到底,做君王是以能为首,还是以仁为先?看看武靖帝和先帝,该知道大梁主君的标准。

觉得平旌的理由不够的人,可能本身想法就更接近萧元启更接近世俗标准一些吧。

不过朝堂对决这一段表演,不得不说吴昊宸的表现力是十足的,表演的节奏和台词功力都稍稍胜过刘昊然,当然也得益于角色本身的能量,而刘昊然的角色完成是胜在本色,难得的少年清朗之气,想起前段时间看的《妖猫传》中的白龙少年,若没有他,只怕杨贵妃的光彩也要暗上三分。

风起长林

最后说说这个名字吧。

大家都知道这个名字来自《琅琊榜》1,靖王登基后亲手写下的“长林军”,老太监高湛的那句“这宫城里的风,从来就没停过”。真是好呼应。

但我看到这个名字之后,想起两年前去南京先锋书店,正好遇到南京大学一位教授做小型分享会,讲的就是小说《琅琊榜》中的文化内涵,想到自家学校里研究古代文学的老师写论文觉得金庸《笑傲江湖》都不够分量,就实在觉得这位教授真是赤诚可爱,坐下听了一听。他讲到“林殊”之名,说联想到了一句成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句话用在《风起长林》,更贴合吧。

寒假在家翻看老书,又看到那篇高中时最喜欢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又发现这样一句:

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

“长林”意象,本身就代表着山野江湖,想到这部剧中萧平旌的矛盾,又是一层贴合。汉字真是奇妙,一个偶然相同的词可以牵连出这样绵长的思绪。

正午团队的工匠精神

几乎没有像这样追过一部剧,整个过程中除了看正常的剧集之外,还通过制作团队放出的专门的幕后专题纪录片和花絮,深入了解了一部电视剧的制作过程,更像是一种学习。

我很喜欢这样的宣传方式,不炒作不买热点,对自己精心完成的作品怀有信心,围绕作品来发布信息,与观众和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我是从小看国剧长大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爸爸妈妈还没回到家的黄昏时分,写完作业之后,是家里那台小小的电视化解了我的孤独和落寞,而那时候的剧也都很好看,故事精彩演员用心,看一部剧就像读一本书一样,教我理解世界的眼光与角度,让我体会自己生活之外的情感。看到现在国内电视剧的一片乱象,由衷觉得心痛,所以觉得正午阳光团队真是踏踏实实的工匠,出品的剧集从选本选角到各个角度的完成,大部分都可以说是精品。

曾经也认真想过去做编剧这个行当,目前还是没有成行。但没关系,带着这种工匠精神,把自己的行业做到尽善尽美,这才是我们该从山影团队的工作中得到的鼓励,而不是去为娱乐圈操心。

后记

这篇剧评在此结尾,感谢大家一直在看一直有同好在交流并表达肯定,对于我这种懒得动笔也十分害羞于和别人交流感想的人来说这样的反馈真是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日后当更勤于笔耕,以求长进。

 8 ) 【35集剧评】以我之狭隘仰望萧庭生

看庭生的一生,我总是感觉自己格局太小了。 第一次产生这种感觉是在猜测平章身世的时候,当时有很多人猜他是路原的孩子,但我对此抱怀疑态度,因为我觉得身为世子,他至少应该有皇室血脉。路原、林深都与庭生一起打仗一起立功,他们怎么没成王爷呢,庭生为什么能成长林王,那还不是因为他是祁王的儿子!所以,当时我推断平章的身世应该不一般,甚至去推断誉王孙子的年龄,看是否能和平章吻合。 结果,庭生说:长林风骨的承袭和延续,并不仅仅是在血脉之间。 (题外话:至于这话是谁跟他说的,我觉得如果是先生和先帝,他可以直接说出来,但他只说一个人,那这个人有可能是平章不那么熟悉的人……蔺晨?) 于是我发现我狭隘了。 然后就是后面庭生处理朝堂的事,平旌的战报,很多人觉得庭生应该私下和小皇帝去讲,让小皇帝学着去承担他应该承担的东西,当时我说庭生政治上不成熟,不太会处理朝堂的事情。之后平旌回来了。我也很好奇庭生会如何应对此事,结果,又让我震惊了。 35集21:40 蔺晨:萧庭生并非寻常之人,生于忧患,师从高手,自幼聪慧,喜好读书。在朝堂上该如何收揽权柄,如何把控朝臣,你以为你他的能力是学不会,还是做不到啊?志不在此,非不能也。 当蔺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是不太认同的。我觉得身在朝堂,身为辅政大臣,你就应该用手腕,就应该忍辱负重,就应该用智慧与恶势力周旋啊!你那么清高有什么用? 当看到下一幕,我又被震撼了—— 35集22:30 荀飞盏:老王爷养病的这些日子,京城已经人心大乱,太后频频召见外臣,内阁更是推波助澜,那些固执迂腐的人就不用提了,即便是真心想要为平旌辩解一二的,面对这抗旨逆君的罪名,没有老王爷出头,他们也不敢说些什么。老王爷,现在这火已经烧起来了,总应该有所行动吧? 萧庭生:飞盏啊,你想让我如何做呢? 荀飞盏:恕飞盏冒昧,飞盏觉得,至少应该…… 萧庭生:太后在朝堂上召集了一批朝臣,本王再召集一批,从此形成两个阵营,相互争斗吗?一旦我这么做了,等于是把一部分朝臣卷到了长林旗下,你知道,在朝为官政见不同,想法不同,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眼前有两个不同的阵营,你不不从中选一个。武靖爷在世的时候,最恨的就是党争,一旦被卷入其中,无论你是贪图富贵,还是胸怀理想,最终都会被两个字束缚住,那就是立场。我已经没有多少日子就要去见先辈和我父皇了,难道要在我临死之前还要为自己的儿子一手拉起一个长林党吗? 荀飞盏:老王爷,可眼下这样的局面,并不是老王爷所为,替平旌争取他人的支持,又不是真的想要做什么呀! 萧庭生:这两个阵营一旦对峙,怎么可能不裹挟他人?不管你身陷其中的初衷是什么,两方对立走到最后,这立场必会大于是非!在这个世上,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心无杂念,始终不随波逐流呢? 原来庭生有更高的政治理想——他师从高手,那也是他的老师的政治理想!庭生在我心中的形象顿时更加高大了! 虽然庭生可能称不上政治家,但他比政治家更伟大,他是胸怀更有大格局的人。 我以为一个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便可以称得上政治家,朝堂中的那些官员,如果能在自己的任期内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让国家稳定,让多数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就可以称得上伟大的政治家了。是的,无需保障更长远,只要能保证自己任期内,就是相当了不得的功业了。 有人觉得景琰才不过离世几十年,大梁的朝堂就成了这个样子,说明景琰太没能力了啊……我觉得这实在太冤枉景琰了,景琰能保证自己在世时政治清明就厥功至伟了!那是日日夜夜一桩桩一件件数不胜数的点点滴滴汇聚而成的功业,不是一挥而就、一劳永逸的。 而庭生,他的政治理想,超越了那些日常琐碎,简直可以用传说中的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中的“立德”来形容。 可能会有人觉得我把庭生拔的太高了:庭生实际上是放弃了,虽然显得很高贵高尚,但他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对当时的朝局、朝堂并没有什么真正益处,他什么也没有改变,反而放任了反派的嚣张,把权力拱手让人。也有人觉得庭生应该像苏哥哥一样绝地反击,掌握主动,把反派打倒。 可我觉得那就不是庭生了。不是作者笔下那个庭生了。 人是要有理想的。要为了这个理想,有所为,有所不为。 长苏的虐点在于,他逼自己用自己看不起的手段来对付反派,他因而看不起自己。最终他否定了梅长苏,非要回到林殊的悲剧结局。 庭生的虐点在于,他坚持不用自己看不起的手段有对付反派,坚持缥缈的政治理想,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 但我能看到悲剧背后他们灵魂的高贵。 我有时候想,孔子在政治上挺失败的,一生都在推介自己的政治理想,却什么都没有实现。马克思也挺失败的,他创了那么伟大的思想学说,他自己也什么都没搞成。但我还想说,很多政治理想都是超前的,是超越当时客观现实的。你看孔子离世后两百多年,汉朝不就在用孔子的学说治理国家吗?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不仍在学习孔子的伟大学说吗?马克思离世三十多年后,他的学说不就应用于实践了吗? 庭生把他想法与飞盏说了,但我想,也还会有其他的朝臣来找老王爷,庭生也会对他们说的。朝中总会有像沈追、蔡荃那样的清流,默默做事,坚持不同流合污,不与荀大人一起苟且。 庭生的做法虽然短期内看似退让,但是长远来看,他会赢得那些正直的大臣们的支持,最终也会赢得小皇帝的心。 庭生自己已经没有更多时间了。庭生也算是为了他自己的理想奋斗一生了。 我相信,庭生之高贵品德、之政治理想终会在朝堂之中以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 如果不能,那大梁真的就完了。 长苏与庭生,将星陨落。但黯淡是暂时的,光彩都留给历史。 就算大梁完了,庭生从长苏身上继承来的长林之风骨也将被历史所铭记,在历史长河中永存,并成为很多仁人志士前行的精神力量!

 短评

制作方面比第一部手笔更大,但第一部最赞的编剧和复仇的包袱都没有了,变成了一个教主宫廷剧。

8分钟前
  • Jing
  • 推荐

虽然第一集出现了内阁首辅,但非得说这是架空剧,那也就算了,可是从山西大同到甘肃甘州为什么走的是水路?

12分钟前
  • 孔鲤
  • 还行

故事是新的人也是新的。庭生没有想象中的黑化,和梁帝也不负当年教导之人。梅长苏和林殊的两面好像分在平章和平旌上,思虑周全细心谨慎和少年意气。林姑娘的古装扮相意外不错,有种当年刘亦菲的惊艳,看好~黄晓明终于接对戏了,明明可以演好戏的不是么?看来当下演员不济,导演制片也是有不小的锅啊。

16分钟前
  • shirly
  • 力荐

少年时代的萧平旌还会有人不喜欢吗?那种炽热,忠诚,向上的生命力,以及可以看到不同故人的影子。少年不知爱恨一生最心动

21分钟前
  • 木叶下
  • 力荐

终于不油腻的晓明哥让我真实的有些不想让他下线。昊然弟弟一出来我就盯着他的脸看完全忽略了他讲的话。不知道为啥看到榜一的演员有些想笑,一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感觉2333

26分钟前
  • 想去送外卖
  • 力荐

五十多年后,蔺阁主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型。

31分钟前
  • 平四眼
  • 力荐

黄晓明难得发挥得不错的角色,佟丽娅这个角色也还不错。前面好喜欢长林府的日常啊,喜欢老王爷,皇帝的酒窝也太深了,每次皇帝的镜头我都注意酒窝去了。太太太太他妈悲凉了吧,越往后越悲凉。

33分钟前
  • 冰山俱乐部
  • 推荐

昊然弟弟真好看QAQ整体质感很质朴,画面好看,音乐有燃有温情,晓明只要不尬耍帅,业务水平还是很在线的,还是想嚎昊然弟弟好帅QAQ

36分钟前
  • 晗·许我向你看
  • 力荐

几个主人公选角不太满意,如果不是冲着琅琊榜的招牌估计都不会看。萧平旌这个角色过于聒噪了,这可不像是年过二十的名门子弟。摄影美术还是很好看,战争场面一百分,继续观望。(剧情渐入佳境,而一开始让人不喜欢的平旌也慢慢让人感受到了责任和担当,刘昊然把握得也还可以,没拖后腿。

41分钟前
  • スピカ
  • 推荐

第一季的高潮在那句:臣附议!第二季的高潮落在了: xxx愿追随长林!第一季以朝堂为中心,第二季以边境战火和邻国外交为主线。。。君君臣臣的揣度猜忌从不停止。。但是我知道景琰已经做的很好了,庭生已经尽力了,蔺晨已经努力在照顾了!这就够了,谁在乎大梁的江山啊!只是心疼那些竭尽全力的人。

45分钟前
  • 夏末甜桃
  • 力荐

哇塞,那些打着一星说演员演技尴尬剧情不好的真的看剧了吗?但凡沉下心看过剧就不会这么说,只想说第二部的格局比第一部更大,再说黄晓明虽然演过烂剧,但这部戏演的还真就不烂,还有刘昊然怎么就撑不起来了,设定的就是江湖少年的成长,前面活泼是人物性格,没看到后面的成长怎么就知道他撑不起来了。

48分钟前
  • 鱼一
  • 力荐

打一星和两星的真的满满恶意非常有毒了。摸着良心说再怎么嫌弃剧情挑剔演技。这部剧都及格了。。少了点第一部的金手指外挂。其实反而更正常些。。

49分钟前
  • 未命名
  • 力荐

参加过看片会,制作水准和场景设置都比第一部有所提升,老戏骨很多,演员演技也都在线,尤其大家认为的雷点黄晓明,演技其实是很在线的,没有露胸肌也没有霸道总裁式围笑。值四星。少一星是因为从演员阵容和故事剧本角度来看,跟第一部之间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

50分钟前
  • 可爱小馋猫
  • 推荐

画面真是越来越精致了 有种在看电影的感觉 刘昊然少年气十足 看预告这个萧家最后也是类似赤焰军的下场 希望刘昊然能把后期戏份hold住

53分钟前
  • 冰镇西瓜橘子水
  • 推荐

放心打个五星!质疑刘昊然的我觉得没道理,这么年轻却hold住了,看多点集数你就知道了,四五集开始渐入佳境,这部没有金手指却有满满的情怀与反思,场景布置,礼仪,音乐等等非常考究,武打设计也不错,刘昊然舞剑那段拍的美!黄晓明发挥正常。最近的剧情看的我泪奔!好喜欢孙淳!正午不愧是正午!

58分钟前
  • 沁言子
  • 力荐

无功无过。琅琊榜1有复仇这个主心骨,撑起了故事的脊梁,让人物随之血肉丰满,琅琊榜2的主心骨迟迟没有出现,两集过后人物依然立不住,人物关系依然如同一盘散沙,让人没有看下去的欲望。虽然从制作来看是顺眼的,但顺眼是不让人看不下去的因素,却不是吸引人看下去的因素。

1小时前
  • Chris没有tina
  • 还行

没有接着萧景琰写第二部是明智的,隔代更易展开剧情,人物形象也好树立。感觉又看到了大汉天子时期的黄晓明,真好。

1小时前
  • 翌嘉
  • 力荐

第一部中 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只存于故人的记忆里 而新的篇章里 寒潭小神龙 你便是最亮的那束光

1小时前
  • 楼小楼Loenna
  • 力荐

为!什!么!要!给!昊!然!弟!弟!用!配!音!

1小时前
  • 戚阿九
  • 推荐

依然很耐看。国君、文臣忧惧,但“罪在将来”也不过是赌长林王府的一颗忠心。长林王府不屑党争,而是胸怀天下、忧心国难,格局真大啊。这一部的精彩依然在人物明里暗里的较量,一众男性角色和刘昊然一起扛起剧,二公子醉酒舞剑很有武侠剧江湖的感觉啊~也许纵使出于朝堂,还当归隐江湖。

1小时前
  • nina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