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1959

大陆剧大陆2019

主演:张铎,奚望,曹克难,高一玮,赵恒煊,肖荣生,米学东,徐永革,徐成峰,岳红,孙仲秋,陈雅斓,马仑,左佰学,姚扩,姚居德,王海平,刘旭,王霙,孙维民,刘之冰,佟瑞欣,马晓伟,翟万臣,赵凯,曾红生,宋楚炎,牛志强,高郡伟,张跃刚,张页石,许超,戴昊天,秦际洋,孟阳阳,李熙海,裴疆童,侯伊建,陈天陆,嵇建,韩振国,祝雨辛,蔡传道,耿懿,齐庆林,胡胜锋,李玉伟,王云龙,赵程,韩喜全,侯雪艳,马凤岐,赵朋朋,王阳,余中南,张东旭,郝玉涵,苗杰,马上,安东,克丽缇娜,马赛,李辰,赵晓飞,于诚群

导演:董亚春

播放地址

 剧照

特赦1959 剧照 NO.1特赦1959 剧照 NO.2特赦1959 剧照 NO.3特赦1959 剧照 NO.4特赦1959 剧照 NO.5特赦1959 剧照 NO.6特赦1959 剧照 NO.13特赦1959 剧照 NO.14特赦1959 剧照 NO.15特赦1959 剧照 NO.16特赦1959 剧照 NO.17特赦1959 剧照 NO.18特赦1959 剧照 NO.19特赦195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9 05:06

详细剧情

  开国大典之后,百忙之中的毛泽东开始关注在押的国民党战犯的情况。根据各方面意见,毛泽东确定了对战犯的总体政策:不审不判不杀,给予人道主义待遇,组织政治学习和参加劳动改造,待时机成熟后,再酌情提出处理办法。  在公安部的具体组织下,各地成立战犯管理所,其中北京功德林管理所规模最大。原先关押在华北等地的国民党战犯,陆续向功德林管理所集中。  王英光奉命赶到公安部报到,他见到了很多“故人”。有耿直的国军中将军长陈瑞章、多疑善变的国防部保密局华北行动处中将处长的刘安国;故意捣蛋、只求速死的国民党军少将师长叶立三、迷信偏执的国民党军中将兵团司令蔡守元等人。这些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担心会受到审判,并且执迷于“蒋介石反攻大陆”,而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有满脑袋“忠孝节义”、“不成功便成仁”采取自杀、绝食、侍机逃跑的;有担心会遭到对方报复、痛哭不已,丑态百出的;有在被俘之后,即开始极力讨好解放军官兵,立功心切的;有参与了策反工作和战场信息咨询工作等等。王英光和这群战犯们斗智斗勇,最终使这些人认识到了党中央改造战争罪犯的良苦,就此,管理处军心稳定。  最终,这批战犯在王英光等功德林管教人员的带领下主动学习马列主义原理,以毛泽东思想对照自己的行为,积极投身于学习改造的各个环节。1959年,首批战犯特赦,与此同时,王英光完成了使命,和功德林的医疗人员梁冬芳收获爱情。被特赦者重新回到人间,这批人于1949年共产党在战场上打败,于1959年在心灵上被共产党彻底降服。

 长篇影评

 1 ) 【拾遗拾忆】《特赦1959》部分原型

《特赦1959》中有四个人被认为是虚构的,而且有人说就是这四个人是整部电视剧的瑕疵:深沉厚重的真是历史题材,都像杜聿明王耀武黄维沈醉周养浩那样真名实姓多好,干嘛要弄出刘安国蔡守元叶立三陈瑞章四个虚构人物来? 这种质疑似乎有些道理,但也不完全准确,因为委婉一点比平铺直叙要好一些,毕竟有些事情是不好说、说不得的。

其实电视剧中已经伏下了草蛇灰线,熟知那段历史的人,能从这四个角色的几句话甚至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东西,马上就能猜出其历史原型。 正因为电视剧中的一件物品几句话,都在暗示着他们的历史原型,所以我们才可以通过蛛丝马迹,找到刘安国蔡守元叶立三陈瑞章原型,并且很悲伤地发现:有一人被枪决了。 那个看着有点混不吝,其实比谁都精明的刘安国,很多人一看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不是那个文强吗? 据功德林要犯管理所所长王英光介绍,刘安国“1926年入党,参加过南昌起义,当过高级干部”。刘安国自己则说:“我不是叛徒,我是受不了审查和质疑,这才负气出走的!” 这就不用细问了,有过这样的经历,又进了功德林的,只有一个人:1925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入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曾任红一师师长兼政委,后被王明审查打击,负气出走寻找组织未果,这才在程潜、张治中介绍下跳了槽,最后以“徐州前进指挥所副总参谋长”的身份,跟杜聿明一起在淮海战役中被俘。 此人资格老,被动地走错了路,级别很高,但却似乎没有什么罪行,抗战中还立有大功(策反百万伪军),所以他在功德林连个检查都不肯写,给人留下了抗拒改造的印象。 刘安国的真实历史身份极好确定,跟他一样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蔡守元,他身上的标志物,就等于在脑门上刻下了“罗盘将军”四个字。 初到功德林,管理员要求所有战犯交出随身携带的东西登记造册,蔡守元拿出自己的宝贝:“没见过吧?罗盘,测风水用的;(又拿出几个铜钱)这是五爻卦。”把小战士闹糊涂了:“什么乱七八糟的!” 小战士不知道咋回事,但是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当年进了功德林而且又会算卦的,就是张淦,桂系大将,白崇禧送他绰号“罗盘将军”,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在电视剧里,蔡守元是功德林里立功最大的一个,因为他成功劝降了盘踞在大西南数万蒋军残兵败将,要是按照这功劳,第一批特赦名单中肯定应该有他的名字,但是大家都知道,没有蔡守元,也没有他的历史原型张淦——原因很简单:1959年12月第一批特赦,张淦已经于当年二月就病逝了。 让蔡守元(张淦)去大西南劝降,也是有历史依据的,因为张淦是桂系元老,说话很有分量。张淦其实也不是仅仅会算卦,在历史评价中,此人身“北伐名将”“抗日名将”两个称号,参加过武汉会战、随枣会战。 张淦被俘前是第三兵团司令官,所以王英光才过故意问马玉和副所长:“知道蔡守元什么来历吗?”马副所长回答:“知道,他是中将兵团司令。”这就不用猜了,蔡守元的原型就是张淦,一点问题都没有。 刘安国蔡守元的真实身份很好确定,因为他们两个的身上都贴着标签呢,但是叶立三是谁,就比较让人费脑筋了。有人说叶立三的原型不是王耀武的爱将韩浚,因为身份对不上号:叶立三是少将师长,韩浚被俘的时候是中将军长,韩浚也参加过南昌起义,当过秋收起义副总指挥,战斗中负伤与组织失去联系,这才转变了立场,这一点跟文强有点相似,只不过他不是受不了审查打击才负气出走的。 叶立三的身份其实不难确定,因为他对老长官王耀武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尊重,尊重之中还有一些愧疚:“佐公(王耀武字佐民,称之为佐公,就跟称程颂云为颂公、李德林为德公一样),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山东战区,您把最好的一个部队交给了我,让我全弄丢了!” 叶立三接下来的话又透露了自己被俘的地点和原因:“莱芜战役。李(仙洲)长官不听你的劝说,一味服从陈诚,这才酿成今天的大败。”在莱芜战役被李仙洲瞎指挥断送的王耀武爱将,就是韩浚这么一位,所以叶立三的原型,除了韩浚,找不出另外的人了——韩浚又名傅韩浚,头一个字单立人,后一个字三点水,合起来恰好是“立三”。 在功德林里,唯一一个跟所长王英光早就认识而且私交不错的,就是陈瑞章,而且陈瑞章夫人的戏码也挺重,而这也正体现了对陈瑞章原型的尊重——陈瑞章这个名字是假的,但是他的番号和职务说得很清楚,电视剧第一集,就通过王英光跟徐高平的对话,给出了陈瑞章确切身份:“八十七军中将军长。” 这位八十七军中将军长,是最有可能跟以策反为主要任务的王英光联系的——此人是程潜的女婿段沄,曾任第八十七军中将军长兼塘沽防守司令段沄(字湘泉)。 程潜起义,段沄还没来得及起义,就被老蒋弄到岛上,被保密局秘密枪决了。《特赦1959》设立八十七军军长陈瑞章这个人物,也可能是向段沄将军致敬——段沄是否真的决定起义,海峡两岸有不同的说法,这边承认确有其事,可是对面却又开始说他冤枉了……

 2 ) 【拾遗.拾忆】《特赦1959》

●王耀武(1904年—1968年),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蒋介石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时人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

⭐王耀武原型跟剧中相差不大,现实中他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是抗日名将,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投入到抗日战争,承担多个重要职位,蒋介石对他赞赏有加,而且王耀武有令对手闻风丧胆的能力,那时流传了一句话是“宁碰阎王,莫碰老王”,可见王耀武在战场上的影响力还是很强悍的。 王耀武有较高的军事能力,好像专门为战场而生的,他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明白人,即使他为国民党效力,但是共产党还是很佩服他的为人,主要王耀武有军事素养,跟其他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很大的不同。

王耀武被共产党俘虏后接受了长时间的改造,他深受管理所工作人员的影响,1959年王耀武成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这都是他通过坚持和努力得来的。

 3 ) 也谈沈醉——陈仓与白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哦,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哦,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颗青年的心, 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 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 结成了坚固的阵线、 看!群众已抬起了头, 看!群众已扬起了手 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 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 士兵瞄准了枪口, 准备和敌人搏斗。 哦,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 筑成坚固的抗战的阵线。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 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延安颂》

老一辈人几乎人人会唱的一首红色歌曲《延安颂》,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光阴,如今依旧在那段延安年岁里熠熠生辉,唯一不为人所知的,大概只有作者莫耶,与她那段神奇又遗憾的感情了吧。

莫耶,原名陈淑媛,笔名白冰、椰子、沙岛,1918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崇善里东溪乡,是一位老革命家、女作家。代表作品有《延安颂》。

——摘自百度百科

这样一位根正苗红的老革命女干部,在她的青年时代,却与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得力手下——沈醉,有过一段神奇的爱情故事。

这还要追溯到1934年,少女莫耶接受了五四精神的洗礼后,与满脑子封建思想的父兄闹翻后,自己一个人跑到了遥远的大上海,做了《女子月刊》的主编。

那是她只有十六岁,化名白云。

年轻时的白云长这样,清丽动人

在这个花花世界中,这个年轻美貌的少女,遇见了一个英俊潇洒的记者,陈仓。

当然,陈仓就是沈醉的化名,记者,也不过是他隐藏自己特务身份的名头,可白云(莫耶)从来不知道这些,这对年轻人对彼此一见钟情,很快坠入了爱河。

年轻时的小醉长这样,算不算清俊小生,偷摸说一句电视剧的演员太糙了

十六岁的少女白云,二十岁的青年陈仓,一个记者,一个编辑,都是才貌双全,多么般配的一对,白云甚至还为陈仓生了一个儿子,或许那时他们想过能天长地久——

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上海沦陷,共产主义的忠实信仰者白云准备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她满心想着自己的情人一起接受马列的洗礼,然而这时,陈仓告诉她,

“对不起,我一直骗了你,我并不是记者,而是特务。你愿意为我留下来吗?”

她不愿意,她去了遥远的延安。

我当然喜欢你,可是家国大义,革命信仰,总要比情情爱爱有份量的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1938年,两人重新开始鸿雁传书,只是那时他们的身份已是天堑之隔,这件事被沈醉的姐夫知道后,狠狠警告了他要认清现实,不要和tg的女人纠缠不休,终究是再无音信。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后来那个如云的女子改名莫耶,进了抗大念书,写了《延安颂》,在延安成了不可或缺的女作家,还嫁给了李克农的外甥。

后来那个年轻的记者重新做回了沈醉,逐渐被戴笠重用,做了中将,还娶了大美人栗燕萍,最终在解放后进了功德林又被特赦。

从此萧郎是路人。

并非没有人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延安整风中,在57反/右中,都曾有不怀好意的人妄图从沈醉嘴里挖出点什么,好治莫耶个私通gmd之罪,但沈醉从头到尾,从未承认过,莫耶就是自己当年的情人。

他们后来又见过吗,这我可不知道,也许有过,也许没有,甚至或许到最后,莫耶都不知道,陈仓便是沈醉。

不识张郎是张郎。

1960年沈醉被特赦,后来从事新中国的文史工作。

1979年莫耶被平凡,以偿她在wg中的多年冤屈。

他们的故事,全都留存在了1934年的上海。

——【完】

 4 ) 我是偶然中换台看到CCTV4的复播才关注并喜欢这部剧的

第六集胡副所长押解蔡守元去川渝劝降起义遇袭那一段,爆炸是用真实炸药的效果,我就知道这部剧值得一看。

追了看下去直到大结局,果然没让我失望!没有流量明星和花瓶,也没有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雷人剧情,有的是老戏骨们恰到好处拿捏分寸的倾力出演,难得的国产好剧,良心剧!

看了以后,也感觉学到不少东西,受到了一定教育。有的片段甚至已经情景代入,或者情不自禁。

如果对那段历史有点了解,或者是感兴趣的话,会更有助于观看和理解这部剧,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过去那段历史。

 5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挺好的电视剧,昨天去参观了陈云纪念馆,非常感慨。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思想工作真的是做到实处做到心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党能够获取最终的胜利,骄傲。社会发展必然造成阶级固化,固化到极点必然造成社会重组,党在历史的关键点选择拥抱社会的大多数——群众,给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让那些被束缚的人看到了希望,人民选择了党,历史也就选择了党。各位国民党的将领,能够在功德林改造,是不幸也是万幸。不幸在于没有退守台湾,成为了阶下囚。幸也是在于,可以从纸醉金迷的幻觉中超脱出来,走进现实的基层,去了解中国广大百姓的疾苦,认清楚当时的中国。今天,阶级固化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问题,考验着我们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执政方针,最近看到新闻,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说明社会的不平等不充分还是广泛存在的。希望各位可以警醒,不要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自己努力、理所应当、顺理成章,搞清楚今天的良好宏观态势是谁在维系,搞清楚自己要承担的社会义务。

 6 ) 【拾遗拾忆】特赦1959:聚焦战犯改造

39集电视剧连续剧《特赦1959》,是由董亚春执导,张铎、奚望领衔主演,曹克难、高一玮、赵恒煊、肖荣生联袂主演的年代剧 。 该剧讲述了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特赦共释放反革命罪犯和刑事罪犯12082名、战犯33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故事。该剧于2019年7月29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入围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中央指示将关押在全国各地的蒋介石集团的高级战犯转入北京功德林集中关押。其中有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黄维等人。起初他们对共产党的改造政策采取抗拒的态度。在改造和反改造的艰难博弈中,他们的灵魂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毛主席肯定了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将领在抗日战场上的功绩。功德林的战犯如沐春风深受感动,开始主动交待自己的历史和罪行。1959年国庆前夕,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发布了对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战争罪犯的特赦令。这一天,杜聿明、王耀武等人依次从共和国法官的手里接过了特赦书。这是一段脱胎换骨的经历,1949年被共产党在战场上打败,1959年被共产党在心灵上征服。 剧中的几个情节记忆深刻。 1、刚开始,这些战犯认为自己会被随时处决,惶惶不安。 1956年3月14日在全国政协常委二届19次扩大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对国内战犯一个不杀的原则。明确指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转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果把他们杀了,他只能解一时之愤,不利于解放台湾。 后来,管理所内,对战犯称学员,学员之间互称同学。以进一步营造学习改造的氛围。 2、从开始的管理员佩戴枪械到不佩戴,让战犯们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心理暗示。 3、由于这些战犯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都指挥过与解放军的重大战役,让他们自己交流作战经验,从而分析为什么会败给共产党。 4、他们写材料时,开始,这些人只说指挥了哪些对共产党军队内战的情况。但后来要求他们不仅要写内战,还要写抗战,使得这些国民党高级战犯深受感动。因为国民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杜聿明在国民党时,留下了很多病症,曾请求去美国治病,但蒋介石没有同意,继续让他带兵作战。被俘后,发现他身患胃溃疡、肺结核、肾结核和脊椎炎等多种疾病。管理所专门为他特制了一具合身的石膏板,使他能够舒适地安眠入睡。他身患最难治疗的肺结核,需要一种特效链霉素。周总理得知后,下令有关部门到香港采购抗生素。这让杜聿明非常感激。 6、当学员借口伙食不好向管理所方面提出抗议,认为想吃一顿红烧肉而不得,这就是虐待,不符合共产党宣传的战犯政策。管理人员带他到官兵饭堂,让他亲眼见识官兵们的伙食,其伙食水平远不如他们。 7、1950年抗美援朝时,部分学员感觉国民党一定会打到东北,反动大陆,便蠢蠢欲动。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法战胜武器装备精良的美国及联军。但后来,朝鲜战场上不断传来胜利捷报,才把他们的嚣张气焰打下去。以至于后来几位学员还把自己对美国指挥官的作战经验写成报告,供党中央参考。被党中央充分肯定,并发送给抗美援朝前线指挥官。 8、为学员去找家属,派人去香港寻找。有一位在台湾的夫人,辗转来到功德林探监。战犯家属探视功德林的消息被报道后,在海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应。 9、监狱允许学员根据自己特长,成立兴趣小组,例如:邱行湘的木工小组,杜聿明的缝纫小组。当王维提出要研究永动机时,也答应了。 10、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一切反革命分子都应当给以生活出路,使他们有自信的机会。不久后,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定,组织国民党在押战犯集体外出,去了抚顺、上海、南京等地,了解新中国的建设情况。让他们看到新中国建设的日新月异。 让曾经顽固不化的黄维,都承认在人道主义待遇方面和管理方面,对方无可挑剔,值得学习。 195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发布特赦令。第一条就是: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的战争罪犯关押已满十年,而确已改恶从善的,予以释放。 辽宁省、山东省、陕西省、四川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发出通知。要求按照特赦的条件,列出战犯名单,逐个审查审批。 关于特赦哪些战犯,也有很多插曲。 范汉杰原来在第一批特赦名单中,但在广泛听取政协委员意见时,被否定了。次年,还是在周总理的关心下,才作为第二批特赦战犯。 周总理对第一批特赦的战犯,也深思熟虑。因为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在台湾的蒋介石加紧了反动宣传。不遗余力地对新中国进行抹黑,肆意污蔑中共中央对战犯的改造政策。周总理认为,此时,如特赦一名与蒋介石有着亲密关系的嫡系人员,对于揭穿蒋介石的谎言,瓦解敌人的阵营,有着重大意义。 于是就有了周振强,他是浙江诸暨人,曾任蒋介石侍从参谋、侍从副官。是蒋介石身边极为信任的浙江老家亲戚之一。 最终,在1959年12月份,国民党被特赦的战犯有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郑庭笈、宋希濂、杨伯涛、陈长捷、邱行湘、周振强、卢浚泉等10位首要战犯在内的共30人。 在特赦现场,杜聿明似乎完全没有料到读出第一个名字是自己,旁边管理员提醒,他才如梦方醒,上前几步。 作为特赦战犯代表讲话时,杜聿明声泪俱下。党和毛主席对我这样一个罪大恶极的头等战犯给予特赦,我无限感激。在有生之年,继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使自己成为新人,永远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无论遭受狂风暴雨的阻碍,生死以至,绝不反顾。 让杜聿明对蒋介石势不两立的有很多事情,其中杜聿明儿子在美国留学,原来蒋介石对老国军的家眷是有经济补贴,但后来他突然取消了给战犯的补贴,使得杜聿明儿子的3000美元学费无法着落,在美国自杀了。所以,当杜聿明女婿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时,蒋介石邀请杨振宁去台湾,杜聿明请人转告其坚决不要去台湾。 在《国家记忆》-一九五九特赦电视片中,都是真实人物出现。郑庭笈的女儿作为第一批特赦人员家属代表发言。据说,当时通知了一些家属,但想来或者能来的家属寥寥无几。 特赦国民党战犯中,许多人先后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以及文史专员。还有一批人被安排为地方政协委员、常委,不少人员通过书籍、广播、撰写、会务等各种方式传播共产党的伟业,影响深远。 郑庭笈在《从战犯到公民》一书中写到:此刻我好像从血雨腥风走来,蹒跚地走到荆棘小路的尽头,终于看到了康庄大道。 从1959年开始,新中国开始执行对战犯的特赦工作,规定劳动改造已满十年、切实改恶从善者予以释放。至1966年止,我国先后一共执行了六次战犯的特赦工作。文革开始时暂停,直到1974年底,毛主席专门作出特别批示:有一批国军战犯已经关了20年了,别关着了,符合程序,能放就都放了吧,让他们恢复自由,到社会上也能继续改造嘛。 1975年,在党和国家的指示下,新中国确定执行最后一批战犯特赦工作,但公安部提交上来的战犯特赦名单却重点标出了13个人,称他们暂时还不能释放。但毛主席阅后却再次做出特别批示:都放了,不要强迫人家进行改造,那样不好,而且释放战犯的时候,我们要开欢送会,请人吃饭,发给他们100元钱,好好生活。 公安部收到毛主席的批示后,所有成员都表示非常惊讶,也全都被毛主席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深深折服。 1975年3月17日,全国第四届人大常委会在二次会议中,详细讨论了毛主席和周总理联合给出的指示精神和建议,最终决议:特赦目前在押的所有国军战犯,并给予新中国公民权利。 这批特赦的国军战犯一共有293人,其中有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分别是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虏的国军12兵团司令长官黄维、国军中将军长刘镇湘以及国军特务中将文强。 1960年7月,周总理、陈毅宴请来中国访问的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邀请杜聿明作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是非洲战区地中海战场的指挥官,杜是中国战区中缅战场的指挥官,彼此闻名,互相倾慕。席间,英国元帅问他:“你的百万大军到哪里去了。”杜指了指坐在对面的陈毅元帅说:“我都送给他了。”陈毅却摇摇头,笑道:“你没有这样大方,是我们一口一口吃掉的。”事后,杜聿明说:“这当然是说笑话,真正说来,陈毅那句话我只能同意一半,因为国民党军队有一半是败在自己手里的,这方面我有切肤之痛,在心里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就像过去机械化部队的战车,留在泥泞道路上的车辙……” 周总理多次把特赦的国民党战犯请到西花厅,因为这里好多人都是他曾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的学生。 在凤凰卫视 “《冷暖人生》-最后的国民党战犯蔡省三” 中,蔡省三曾是蒋经国“赣南派”的心腹人物。1949年,和共产党打游击,被俘于弋阳。1956年到1975年的20年间,他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改造。但特赦后,他想回台湾,但不被允许入台。 1991年12月,台湾作家联谊会邀请蔡省三以“自由作家”的身份访台,并要求他不公开露面,不发表言论、演说。 总之,一部《大决战》,连看了《特赦1959》,进一步了解了国民党战俘的改造过程,补课特别有收获。 所以说,看剧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思考。

 7 ) 特赦1959

让头条骗来的…→_→旋律还是那样,也不知道那段历史有多少水分…这位叶立三的形象典型没肃立起来,尖锐问题也被怼的哑口无言,显得还是过于宣传… “封建的晚清时期,饭也吃不饱的,衣服是没有穿的,到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百姓还是愚昧,饭还是吃不饱,衣服还是没有穿,共和在这个时期是下不了地方的,蒋介石时期的中华民国,国家是亲美的,独裁专制,共和已经荡然无存,从清朝到民国,省委一直是动荡不安的,战争是不断的,经济是不能独立的,外交是没有的,就一直到今天的政府,仍然是党国,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一个封建的,专制的清朝被推翻后,民众本不知民主是何物,民众启蒙更是无从谈起。眼下之急,却是民主,面对外敌虎视眈眈,唤醒民族又刻不容缓,民主不是不好,但是在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里,在一个从来没有过共和的国家里,匆忙的共和,表面的民主,却诞生了袁世凯,蒋介石等独裁者,这些人无一例外没把中国变成强国,一个想做皇帝,一个想做独裁者,这就是使得中国民众的思想开始变得极端起来,要么推崇独裁者,要么变得激进的反抗,社会也好,不例外的就会变成两极化。而共产主义,一个激进的空想主义,刚好符合的种种特征,在中国的土地上才会传播如此迅速,这就为社会两极买下了伏笔,也为普世价值的失去奠定了基础。”好像是小崔说的?忘了…

 8 ) 战争剧有这三个镜头立马换台,这部剧却让我天天在追

好多年了,很少看全一部电视剧,现在的战争剧一大票都在糊弄事,三大牛叉雷打不动:剧情瞎编,对话穿越,道具穿帮。打开一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那会儿的事,一定会在步枪上加个狙击镜,又是这个炒馊了的噱头,好像非用什么狙击步枪,才显得专业,也不知道是哪门子的专业,那时中国军队从没有引进或使用过这种“宝贝”,神剧为了吸引眼球,不惜糊弄观众,我一看就换台。

再打开一个,鬼子拿着日军投降后才进入中国的斯登冲锋枪,南方的游击队拿着苏式43式冲锋枪,弄不明白是咋搞来的,看不下去,换台。吃瓜群众看个历史战争剧,不就是图个像那么回事么。这些剧已经形成规律,凡是在道具上瞎糊弄的,剧情一定更烂,不是搞笑就是神剧,基本如此,没有例外。

这次例外来了。 前几天,看网上有部剧评价很高,看了第一集,不由自主就追了下去,《特赦1959》:

两个国军溃兵拿着盖德式冲锋枪,旁边拿步枪的,上边没加那个瞄准镜,质地粗劣的军服,软塌塌的帽檐,脸上蹭着灰,这个景很久不见了,是几十年前看黑白老电影的感觉,改造国军高级将领,是大题材,这次终于回归正道了,导演下了功夫。曾几何时,屏幕上的国军,都是行军于泥泞中却军装笔挺,招摇在硝烟里而面如敷粉,一个个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把普遍受过军校教育的国军中上级军官演的不像个军人,连基本的仪容风纪都没有,怎一个扯淡了得。

拿军装来说,去台前的国民党军都是中山装式立领军服,根本就没有西装领打领带的式样,小鲜肉们却穿着满屏幕乱窜,还带着将花,可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大把大把的,国共两军穿什么衣戴什么帽,有大量真实的依据来参照:

神似的前提总要形似不是,历史该是什么样,还原出来很简单,还能省成本,就是粗布军装,又何必画蛇添足,最简单的最真实,黄维和老照片多像:

黄维在剧里整天面无表情,说话生硬,到了后面钻研永动机,心态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把态度顽固、抗拒改造的形象表现的相当到位,堂堂的十二兵团司令,带着土木系的主力十八军,五大主力之一,不服、有傲气是必然的,换上士兵的衣服准备突围时被俘,很真实,黄维的个性,没必要军服笔挺勋章闪耀才能体现。吃瓜的老少爷们儿就爱看这种真实,俺们都知道,国共将领没一个是靠军装鲜亮出名的,在淮海,国民党军的重兵集团败在这些人手下:

供给制时代,有什么穿什么,不土还能叫土八路,可打起仗来,你80万靠空投吃不饱,饿的头昏眼花,我60万却有200万老百姓推小车踊跃支前,一边是官兵一致,一边是喝兵血吃空饷,不仅在军队数量上、质量上超过你,陈官庄前线,这边天天炖肉,大饼卷鸡蛋,硝烟散去,炊香飘来,弟兄们不过来更待何时。

再看这个细节:

军服的细节表现官兵关系:战犯管理所副所长,上任之前是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是带队干部,不是扛大包的,右肩却缝着一块大补丁,明白了,这是要反映,解放军里干部替战士背枪是传统,好情节都是通过细节处理,让观众去联想。 解放军这边,王英光所长一个月津贴是六块,陈赓是十二块。被俘的最高军衔的王陵基,曾花了十几万光洋买了一批文物,主动要捐献给国家,结果鉴定全是假的。国军将领有钱,解放军没钱,初心不同,这就是时代背景。

被俘的国军高级将领都曾带兵征战多年,他们的经历,在每一集里都通过对话讲出来,这一部分挖掘的很到位,引人入胜。 现在一提整编74师就是张灵甫,抗战时74军是老军长王耀武带出来的,兵带的好,抗战打得硬,要说抗日战功,必须先排上人家老王,张是到抗战末期才晋升的少将,什么都有个先来后到,更何况级别和资历差一大截。剧里王耀武的戏份最多,从地位、战功和改造表现上说,合情合理,也实属难得。

国军中有一说,三李不如一王,说的是同为山东籍将领,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在个人军事才具上,都不如老王。王耀武这个人不贪污,但会做生意,在汉口、上海、香港都有买卖,为人圆通,送礼手大,方方面面关系处的都很好。莱芜战役中,王耀武曾命令李仙洲回撤,李不听,结果全军覆没,“就是五万头猪,共军一天也抓不完吧。”就是老王的名言,功德林里还在说,李仙洲只能一声不吭。

王耀武还有一句名言,济南城破在即,他提醒部下:诸位,抗战是民族战争,国共内战不同抗战,各位好自为之。这句话是要部下保全生命,不做无谓牺牲,败局已定的情况下,王识大局,负责任,有思想。

主席让罗瑞卿给王耀武带话:王耀武抗日有功,功是功,过是过。王耀武非常感动,在功德林表现好,59年第一批特赦。 《特赦1959》确实有突破,在道具和历史背景上,导演在努力追求真实,让给耳目一新。不足之处也有,主要是人物对话用了太多现在的口语,但瑕不掩瑜,赞一声:好剧 。

公众号:阳光灿烂照天山

 短评

这些一星评论真的太辣眼睛了,明明有参考资料有回忆录还是要凭着自己对tg的厌恶讲p话,真的厉害,一部好好的剧就被糟蹋了。

5分钟前
  • Benedict
  • 推荐

自央一高分剧《原乡》以来,自己接触的当年学习中没有触碰到的第二段冷门历史。不要看不惯太伟光正的演绎,社会还是需要多一点正能量去诠释国家发展的希望。此剧对于各种细节的拿捏呈现非常出色到位。视角的切换是新颖的亮点,格调严肃冷峻又不乏人文关怀气息。以全新的立场更加客观去看待一段历史,会从中解读出更多有深层含义的事物。还有那些说“剧本太假,像念教科书似的”各位,上世纪的人说话方式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因为当时思想潮流的影响巨大。

6分钟前
  • 灵樨
  • 力荐

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很多人一开始觉得解放军脸谱化、一副正义的愤怒脸,那就是当年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的人自然觉得夸张。可能是我对题材很感兴趣,演员完成度也挺好,所以我第一次认真追剧,以至于8月27日已经首播结束好几天了,我还停留在剧情里面舍不得抽身。第一次觉得合唱版的片尾曲很燃,已经转录了片尾曲并导入手机。周日在家下载了全集,这周再重看一遍。

11分钟前
  • 少爷
  • 推荐

除了丰厚的政治色彩,真的很惊艳。好久没看中央台的电视了

15分钟前
  • 墙头马赛克
  • 推荐

评论区里那些无知、无耻的苍蝇真是让人讨厌啊

20分钟前
  • truman
  • 推荐

有些事你只看到该看到的,这些人有很多死于1967.1968,这些人的一生就像总理说的,中国革命100年来很复杂

22分钟前
  • 太平村民
  • 推荐

昨天一下看了四集,推荐,准备追央视日更。不少熟面孔,他们对各位败军之将的心理把握还是到位的

24分钟前
  • 其若海
  • 推荐

有戏剧,有思想,把国民党在政治上的问题说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还拍出了共情。你们喜欢给一星,我愿意给五星。

25分钟前
  • 孔鲤
  • 力荐

什么叫打着红旗反红旗,这就是了

26分钟前
  • Heller
  • 还行

很少一部正面宣传gcd思想的片子能让人看的着迷,没有刻板的感觉,也没有那些沙雕剧情,特别喜欢所长和政委,他们教育战犯时的话也让人听着顺耳,希望以后那些正面的革命战争影片也能拍的像这部一样

28分钟前
  • 最爱2012
  • 推荐

我觉得豆瓣上面的反动势力智商真的都有问题,凡事遇到这种剧张口就来“假的!”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你那么拽倒是拿出证据来证明啊,根据史料和当事人自传写成的剧本就是假的,那你倒是说说什么是真的?其实就是遇红便反的弱智罢了。是啊,胜利者书写历史,而失败者,只配编纂历史....

31分钟前
  • UNDEROATH_
  • 力荐

但凡配音和口型差太多的都是烂片

34分钟前
  • FigHter
  • 很差

莫名觉得挺好看的的*^_^*军统被关进了自己设计的监狱;被军事耽误的电气工程师……最神奇的是,每次我都觉得女主和政委很搭!政委大叔太可以了⊙▽⊙

39分钟前
  • 诗畅
  • 还行

挺好的,好多熟面孔的老演员!

40分钟前
  • 梅花香自苦寒来
  • 推荐

最难忘刘安国以一己之力把所有人轮流说进了医院……

42分钟前
  • xxxi
  • 还行

第一集的记者是傻吧,哪有这么做采访的

43分钟前
  • 五维石子
  • 还行

作为一个常年守着央一黄金时段的媒体环境研究人员 这剧让我感到了满满的恶意和智商侮辱 都9012年了 剧中还可以通过算卦来验证权力的合理性

44分钟前
  • 王照海.me
  • 很差

评论里有些人把反对政治正确当做了新的政治正确。

48分钟前
  • 徐行
  • 还行

我觉得挺有意思,昔日的大将,今天的阶下囚,刨去那场疯了一样的文革,我党算是对失败者最公平的对待了

50分钟前
  • 无事不知小神仙
  • 推荐

奶奶看的时候瞄了一眼。。。

51分钟前
  • 郑长安的树洞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