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春天

记录片大陆2017

主演:陆运坤,李桂贤,陆庆伟,陆庆松,陆庆屹

导演:陆庆屹

 剧照

四个春天 剧照 NO.1四个春天 剧照 NO.2四个春天 剧照 NO.3四个春天 剧照 NO.4四个春天 剧照 NO.5四个春天 剧照 NO.6四个春天 剧照 NO.13四个春天 剧照 NO.14四个春天 剧照 NO.15四个春天 剧照 NO.16四个春天 剧照 NO.17四个春天 剧照 NO.18四个春天 剧照 NO.19四个春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02

详细剧情

  《四个春天》是一部以真实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纪录片。15岁离家,在异乡漂泊多年的导演以自己南方小城里的父母为主角,在四年光阴里,以一己之力记录了他们的美丽日常。在如诗的乐活慢生活图景中,影像缓缓雕刻出一个幸福家庭近二十年的温柔变迁,以及他们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面对流转的时间、人生的得失起落。

 长篇影评

 1 ) 看了四遍《四个春天》......

还是要大力推荐《四个春天》,这已经是第四遍看它了。不仅仅因为它出自好朋友之手,更因为它实在是个太温柔而动人的片子,让人想重刷。现在想来都觉得不可思议,我自己的朋友里面出了一个这么棒的导演!完成了这么好的一个梦想!!

我看第一版还是两个多小时的版本。那时饭叔让我找人翻译一下法文字幕,我帮他联系了我原来的小同事,又帮他校对了一遍。后来带Enzo去饭叔的小院玩儿,听饭叔绘声绘色地讲他的童年故事,回来我又和Enzo一起重看了一遍这版。当时我们都觉得结构有点散,可是已经非常好,因为很难不深深喜欢上饭叔的爸爸妈妈。我觉得饭叔的爸妈是我知道的最可爱的中国爸妈,他们的生活里流淌着自然而然的诗意,贴近大地,艺术又融入了日常的生活,生机勃勃——这种生机,即使最艰难困顿的时刻也不能磨灭。

去年饭叔来上海,带来了这个电影的最终版,那天风老师这么七七叶行一有鹿乐天他们都来了,我们过了一个很愉快的晚上,我还把Phil也带来了。事后他埋怨我说:“下次能不能不要让我坐在导演旁边?害我一直生怕自己打瞌睡!”当然他并没有打瞌睡,我看见他在偷偷抹眼泪——这个故事虽然是贵州边远地区的一家人的生活,可它的内核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最终的版本剪得很好,神完气足,而且保留了最初我就喜欢的所有细节。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导演自己最喜欢的镜头之一,是相当长的一幕:爸爸和妈妈分别在两个房间里,爸爸对着电脑听音乐,一边指挥着假想中的乐队,妈妈在另一个屋子里踩缝纫机,微风吹动红色的窗纱。两个人被一道门隔开,却被摄影机收录到同一个画面里,那种和谐感都要满出屏幕了。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神来之笔。

还有数不清的细节我好喜欢,比如妈妈说燕子怎么飞:“哉哟,才好看哦,呜——往到底下底下的,呜又到那边去,到顶顶,一梭又下来,一刺就飞到地下,又昂到高头边去,哉哟,最好看了。”比如爸爸向大家宣告燕子又飞回来了,那眼睛闪闪发亮孩童一样的神情,比如爸爸和妈妈合交杯酒,比如妈妈在田野里情不自禁的舞步,比如爸爸和妈妈刚学会用微信交流,笑得不能自已,比如爸爸和妈妈一起吹蒲公英......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有情有趣,对话是这样鲜活自然,编都很难编出这么棒的台词啊。

影片的后半部让人难过,可是爸爸妈妈并没有沉溺在悲伤里,两个春天过去,他们在姐姐的坟前种满了鲜花和蔬菜,常常去陪她,在田埂上跳舞和唱歌。姐姐在天上,一定也喜欢看到这样的场景。人生如此艰难,可饭叔爸妈的生活态度又是这样的豁达与天真,什么困难都这么扛过去了。

第四遍看,让我流泪的部分我依然流泪,让我笑的地方我依然觉得好笑。这一遍看的过程中我一再感到,这个电影平心而论技术上并不完美,可是饭叔在记录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拍成电影,考虑到这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得到的素材,简直是惊人地好,比任何精心的排练都好。而且传达的情感是多么饱满动人,即使看了多遍也没不会消解和削弱。我看的那场没有坐满,但所有的人都坐在那里等字幕打完,等大陆哥的钢琴曲声停下,才起身离开。整个晚上我的脑海里一直盘旋着那首歌,我小时候就会的歌:蓝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样,广阔的大路上尘土飞扬......

《四个春天》的口碑越来越好,公映后甚至比公映前的小范围评分还高了,真是为饭叔高兴。希望能在院线得到越来越好的排片,这是一个多么适合春节看的电影呀!

 2 ) 与你共赏,人间值得

这不算是一篇合格的影评,只是我想要把自己的这种心情记录下来。因为看一遍根本就不够,那些动听的歌曲、话语也记得不够,好看的画面也很快模糊了。但我想说这是值得一直被收录着,每一年都可以拿出来看一遍的片子。

如果不是豆瓣我也不会知道这部片。和多数的人一样,因为注册豆瓣关注了导演,同时关注的豆瓣作家,友邻,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在提这部片,好评如潮。但我有时反骨很重,仿佛每个人都说好的,我偏不想中意。我保留了好奇和怀疑,并在没看电影之前,刻意没有去看任何一篇影评,不喜欢被代入。

但纵使如此,在豆瓣广播中,我已经大约知道它是怎样的中心了,而“跨越山海,勿忘回家”又如此蛊惑有力,我必须得去看一看,作为豆瓣人支持豆瓣出来的导演是必须的。

看的前一晚我就和安爸说,要带两个妹妹去看电影,提了这部片,他一听说纪录片就满口否定,并极力推荐海王,我们俩的爱好一向差很远的。但我当然是不听的,一查票,发现离我最近的万达影城根本没排片,只有海印又一城的IDC电影院有。果真如此,好片都不叫座(在潜意识里我已经认定它),我心里很是不平。

第二天两个妹妹,从深圳和中山分别过来,都不能过夜,下午就要各归各家。相聚不过短暂的几个小时,除了吃饭再去看个电影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了。而我的私心又很怕这部片会下线,便跟小妹说去看电影,问她想看什么,她说不知道,转而问我,我当然推荐了四个春天,很怕她不感兴趣,好在,她品味不错。如果是大妹先来就肯定说不要看,但我们决定的时候她还在开车赶路。

等她来了,把东西放到家中,就匆忙开车去商场。去之前我有想过,会不会被我们包场。而大妹也果真说会不会把她看睡着。但当我站在放映大厅门口等她们去洗手间时,却已看到有一个小哥哥进去了,等我进去时,他是全场的第一个。我们三坐定后,陆续进来个年轻姑娘,和一对夫妻,对此我的想法是,难道是豆瓣人?

开场就吸引了我妹那个吃货,是陆妈在熏腊肠,真漂亮。随后就是一系列过年的准备,写对子,吃年饭,拜祖等场面。对,整部片子拍的就是一家人的四个春节团聚的掠影而已,在冬天,湿滑粘滞的土路,暗沉的街道,灰蒙蒙的天空和并不好看的建筑,可却有我们心中最熟悉的生活片段。

拍摄的对象就是饭叔一家五口:陆妈妈,陆爸爸,大哥,姐姐,而饭叔是拍摄者不常露镜。

陆妈妈真是无比地爽朗可爱,超喜欢笑,笑起来咯咯地。然后就传染了我们,惹得我们也一直跟着后面吃吃地笑。一看陆妈妈笑,我大妹就说跟我们那边老人笑起来一样,看到他们去摘蕨菜,做菜都要讨论下这是什么,我们那里有没有?陆妈妈当然像所有的妈妈一样,总是最忙碌的那一个,但又不止于如此,因为她的忙碌并不止是围着锅灶那么简单,她跳舞,歌唱,随口就能讲些动听的话,教育子女要居安思危,不要失去生活的能力。看得我们的心总是热乎乎的。

而陆爸爸一笑,我就觉得真温柔真细腻啊,很喜欢对生活很温柔的人,陆妈妈说他看到燕子来了就兴高采烈,又说: “我喊你爸少高兴一点,到时候这些燕子一走,心又灰几天。”

后来养蜂又是,吃完饭匆忙撂下饭碗就说去看下蜜蜂,陆妈妈说:“简直是去看初恋情人。”他蹲在那看,蜜蜂嗡嗡,有些都飞到耳后,他马上像孩子一样站起来说:我不惹你了。看到什么欢喜都忍不住说句:哉哟,好玩的。

他们虽已不惑却仍然童心未泯,甚至相当文艺。他们极热爱这生活,一花一草,风吹云动,燕子回巢,麻雀叽叽,什么都觉得有意思,什么也都想去尝试,也并不古板。吹蒲公英,拿着金银花深嗅,关心燕子的来去,蜜蜂的冷暖,仿佛他们身上从无苦难沉重,他们饱足的精神追求,足以感动任何人,也叫我为之汗颜,从而也使得影片的整体那样鲜活动人。

但从影片中了解到他们并不是富足的家庭,供养了三个大学毕业的孩子。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是拮据而窘迫的,陆妈妈说,结婚后,还债还到了95年。如果换成我们,想一想,这是个什么概念。

后来陆续有了哥哥陆庆松,姐姐陆庆伟的出场,哥哥像所有不善言辞,沉默隐忍的中年男人一样,话不多,存在感也并不强,直到后面姐姐生病,他去抱姐姐安慰她:不要怕我们都在这里陪着你。后来姐姐去世,他痛哭,我泪奔。后面我才知道,好像哥哥是清华的高材生,但不知为什么,他们一家都是朴素的很,不骄矜。

而姐姐的出场好精彩,一开拍就是她在吃,妈妈说把她饿坏了。后来是她说起火车上有人说她是80后的事。对方问她怎么跑东北去了,她说上大学,你没上大学?对方答:我和你们的年代不同了。姐姐问他,你哪年的?他说68年的。妈妈笑着说,比你还小四岁。然后姐姐又逗他,问他一旁的陆庆屹和她长得像不像?对方回答:你们挺有夫妻相的。

这一段逗得全场大笑,也充分地反应出她十分有趣,后面她给外公上坟的亲戚拍视频,解说词也显得她是非常诙谐幽默:爸爸,戴着赵本山的帽子….

通过爸妈的话语知道她生了一场重病,可谁也没有想到在第三个春天她就走了,那么快。不禁让人想到了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那句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但好在她能魂归故里,有至亲替她收骨埋尸,在父母身边也不会寂寞。

不知是不是巧合,饭叔后面拍摄的爸爸找到姐姐唱歌的那个视频,好似一曲成谶,正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让人无限感慨。

电影前面的基调都非常平缓而舒展,虽是隆冬,但一家人说说笑笑唱唱,却温暖地很。可是姐姐的死,让我们一下觉得有什么砸了下来,离别竟是如此决绝,沉重,突然。前面我们姐妹还在小声讨论着,突然都安静下来了,小妹在擦眼泪,大妹找纸巾给我,三个人默默垂泪。

我的大妹(三舅家的)现在已是两个娃娃的妈妈,当看到片中姐姐的儿子佟庆跪在棺材上大喊三声妈,我心上对旁边的大妹充满了怜惜,她是三岁就没有了妈妈的,我想那一刻她的心情应该极为复杂。

好在片子根本没有刻意去渲染悲伤,也没有过多去捕捉那些画面,而两个老人也没有被打击地伏地不起,而是用他们以往的乐观豁达的心态,慢慢地一点点地接受着恢复着,重新把快乐拾起。

这片中,真的都是极为琐碎,寻常的的一些生活片段,春节了去上坟,有人给陆爸爸送腊梅,他给花浇水,陆妈妈摘花椒,做卤肉,分送给各个亲戚,以及去看生病的92岁的二伯。但因为他们那么有趣、鲜活,乐观,温柔,彼此之间又有浓厚到化不开的爱,让人一点都不觉得寡淡。而天台上那一大蓬黄色的花啊,真是极美。

一个家庭,无非是伴侣之爱,父母子女的爱,手足之爱,陆家一家人给我们很好地做了榜样,让我一边看,一边羡慕不已。

父母的爱是,陆妈妈笑着拿出做好的婴儿虎头鞋说,媳妇还没找到,妈已经把娃的鞋整好了(当然是变相催婚了,哈哈)。是不管多大了,还崽啊崽的叫唤着。在送别时还要帮着拎包,是要倚门凝望着背影不舍得离去和永远都会湿掉的眼眶。是后来爸爸妈妈去姐姐的坟头,陆妈妈用手整理着坟,好像在给姐姐整理衣裳。那坟头里埋着姐姐,便犹如自己的崽。他们自然地和她对话,在旁边种菜种花。

夫妻间的爱是从陆爸爸无比郑重地说:“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待你的同意,明天结婚”开始的。是并不能简单用一句“少年夫妻老来伴”来形容的。他们是真正的灵魂伴侣,琴瑟相调,默契十足,爱得十分久也十分细腻,是浪漫而深情的。

虽然通常是老了都会越来越依恋对方,但看陆爸爸他自然而然地就要去喂东西给陆妈妈吃,给她戴帽子,两个人彼此说一句话就要笑半天的。而当金婚时,姐姐怂恿他们喝交杯酒,陆妈妈说:你看他,看都不看我一眼的。也还是带着小女孩热恋时的娇憨的,这是演也演不来的。让两个人拍照片也是,认真地很,但又极其默契。

而姐姐走后,陆妈妈担心自己若离去,独留陆爸爸一人怎么办,她鼓捣着中药,跟孩子们说:我能陪他几天天算几天,陪他一年算一年。她高兴地讲爸爸说的话:我的儿女们都很优秀,老婆也很漂亮,要是能抱个孙子(又催婚了),人生足矣哦。

而片中,父母亲人唱得歌,不知道是刻意选择还是自然为之,简直想让人跳起来鼓掌,第一下听到“人无艺术身不贵,不会娱乐是蠢材”真是极为震动,而后来看到他们随口就要唱歌,吹笛子,拉琴,起舞,听音乐,便觉得生活就该是如此啊,我何必如此忧虑。

有一个片段让我内心极为触动,是饭叔拍摄父母两个在同一时段在两个房间的画面,父亲在唱歌,母亲在另一边踩着缝纫机,和谐而宁静,却又有梦幻的美丽,劳作和娱乐融入一体。

看影片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在心中慨叹,这是多么好的一家人啊!敏感,细腻,温柔,文艺又有童心,随口一句话都显得很动听,比如看到风来了,陆妈妈跟陆爸说:你看风又来了,树影婆娑的,左摇右摆的。妹妹说,难怪他们的儿女都如此优秀。而我觉得不光是优秀,更是因为拥有那颗善感的心,对万事万物由衷地欣赏。

我也极喜欢风,但也只是默默地喜欢,如果有人能共赏就好了,所以看着他们一家人,爸爸拉琴,妈妈唱跳,大家一起唱歌,就觉得真是羡慕啊,这样的话,这世间多苦也不觉得无法支撑了。

最后的一个片段极搞笑又极接地气,仿佛就是我爸妈的对话,或是我和先生的对话,让我笑得眼泪出来了。是哥哥教他们俩玩微信,妈妈恍然大悟地说:那微信的目的是网上银行。大家笑了,说,不是,是交流。然后爸爸妈妈两个学着互发语音,妈妈说着说着就搞笑起来,说:“那我以后不用求你去交费了。”爸爸听到后,在一旁笑到不能自持说:“算了算了,不讲了。去了那么多钱,还讲我这样那样的。”

看完后,久久地心情不能平静,带给我的感触可以说太多太多,而事后我跟两个妹妹说,你们俩要感谢我吧。而在看完片的当天晚上就接了一个项目,让我接下来的十几天都要忙到焦头烂额,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花时间把这些感触记下来。

片中陆爸爸说:每天至少为家多做一件事。大家都去尝试吧。

最后祝陆爸陆妈身体健康,常相伴长相伴。 感谢饭叔能让我看到这样好的片子。

 3 ) 生活而已

微信公众号:moviesss 首发于 MOViE木卫

四个春天

聊《四个春天》之前,想说说金马最佳影片《大象席地而坐》,以及杨明明的《柔情史》。

胡波的丧,杨明明的撕,几乎是豆瓣小组父母皆祸害的冠名电影。两部电影里的原生家庭,都令人感到恐惧和绝望,是浓墨大写的底层互害。从社会新闻,到身边亲历者,屡见不鲜。

作为纪录片的《四个春天》,跟它们同步发生,却完全不一样——不一样到会让许多人怀疑:陆庆屹的父母,是不是在儿子架设的镜头前表演。陆庆屹是不是进行了有计算的加工,剔除掉糟心不堪的,只留下和谐幸福美好。

奇怪的问号,看片过程中冒出来的质疑心理,随着第一个春天的落幕,第二个春天的开始,慢慢消除了。

春节到来

原来,所谓的《四个春天》,就是北漂的陆庆屹,春节返回贵州独山,跟许多人那样,回家、过年,起床、吃饭的四个年头。显然,以私影像出现的这部电影,也可以叫做《生活而已》(魏晓波纪录片作品)。

私电影,或私影像(它们当然可以被公开放映)。顾名思义,就是切入到创作者最亲密的人际关系中,比如父母,妻儿,或者恋人。日本的原一男和河濑直美,都是这个领域的大神,神到我自认经受了中国纪录片的诸多考验,依然看得目瞪口呆:这些人,实在太敢拍了!少女时代的河濑阿姨,拍婆婆摘花种豆。镜头直接快要贴到了婆婆脸上,看清楚每一道皱纹的故事。老人家都得打趣说,靠太近了,不好意思。

《四个春天》的出现,让我想起来自东瀛的家庭录像私电影。然而,它经过了精心的剪辑和声音后期,加上陆庆屹本人苦练的平面摄影功底,作为纪录片的《四个春天》,不仅要比之前一系列出现在中国电影院,题材致胜、豪取票房的纪录片来得好看,甚至比剧情故事片,会更具有原生的美感。同时,被许多人挂在嘴边上的故乡啊,风物啊,极少见的,出现了一部不声不响、埋头拍摄了许多年的纪录片里头。光是迷人的家庭日常、熟悉的餐桌和故乡的氛围这几项,就值得你去电影院看看。

心旷神怡

纪录片的创作,会随着时代变化,发生改变。多数观众习惯了专题片,鲜少接触独立纪录片的同时,会对《四个春天》感到新奇(尤其是出现在电影院),其实,这非虚构的私影像,很早就在日本发生。

同样,作为拍摄者的陆庆屹,与被拍摄的父母家人,他们也知道机器的存在。久而久之,当拍摄对象意识到镜头,又忘记镜头的时候,彼此之间不存在隔膜时,《四个春天》所收录的素材,就变成了源源不断的生命河流,不时有激荡而起的水花,摇曳摆动的水草,腾跃而出的大鱼。

突然陷入变故和沉默的第三段,《四个春天》开始加入一家人在二十年前就开始保留下来的家庭录影,伴有文案或解说,并由父亲配上音乐。并非出自陆庆屹之手的陈旧影像,却在第三个春天,爆发了强大的情感冲击力,迅速告诉着观众:电影,或者影像这门艺术,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陆庆屹的最初构想,肯定不包含第三个春天的故事。当变故到来,这也推翻了导演单纯只是想留念,或者囤一堆硬盘素材又不知从何下手的烦恼,催促他,要去完成什么——哪怕是单纯的仪式感,对自己的人生施压。

反过来,先入为主的观众看法,也会在第三个春天时候被推翻。那些你看过、听说过,亲身或不曾经历过的生命体验,融入到你的世界里。虽然说来说去,要讲的,不过是人生而已,没什么大道理。

第三个春天

《四个春天》的影像,最开始只用来保存共同度过的家庭时光,吐露对父母或家乡的思念之情。但就像是枝裕和讲自己的《幻之光》,主人公向别人传达了内心的哀伤,又体现人的坚韧与美丽。当陆庆屹选择隐匿自己,承担这一功能的主角,就只能是父亲母亲。而这种冷冰冰的说辞,也始终不如人伦之情的活动影像,来得直观。

许多纪录片拍摄者,可以把镜头对准一切难以搞定的对象,但要他们调转镜头,对准自己或者亲密家人,就很难保证不会有情感上的伤害。就像开头,关于得奖不得奖的说法,纯粹是一己之私,更多是我内心的不安与恐惧,家人是否可以,比导演来得强大。就像我在书上读到这样一段话:母亲拥有丰沛情感,但感受幸福快乐同时,也会比常人遭受多一倍的悲伤痛苦。

不可否认,我在这样的评述过程中,强烈带入了自己的看法。正如有人会被贵州风味的家庭料理和地方佳肴所吸引,又或者像1996年生的小徐同学那样,把整部电影,当成一部相亲片去调侃看待。幸福是相似的,不幸却各不相同。我知道,人在面对死亡,面对家庭的喜怒哀乐,会有不一样的看法。我很惊讶地看到,在第三段故事中,摄像机并不避讳,去拍摄服丧的家人。他们只有沉默,还有那听不清词的丧歌(正是《冥王星时刻》所寻找的)。第三个春天的沉默,晦暗与情感凝重,道出了难言的生之多艰。中国人,很少能记住三代以上的亲属,对于成长或者陪伴的亲人,一旦割舍道别,难免会有切肤之痛,正如每年,一个春节,总能唤醒相似的生命记忆。

当陆庆屹冒出要完成创作的想法,对摄影拍摄的思考(机位、角度、构图),也令整部电影,不乏美感。甚至对比《日常对话》,它来得更加随心所欲。父亲姐姐拍摄的素材(印象最深一段是配了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参与到电影成片当中,也仿若李珞《河流与我的父亲》的文艺实践版。

向死而生

《四个春天》的成功,或者说这部纪录片的完成,其实是陆庆屹一家人,一直有保存和记录家庭影像的传统(片中最早出现的素材是1997年),加上知识分子的文艺情趣,人物鲜活不拘谨,张口都能来上一段曲——已经是很少见的中国家庭,能保存如此乐观达然,不为生活生计所挤压的天伦一面。总而言之,《四个春天》是家庭录像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度,所能做到的极佳案例。

它是一部好电影。

他也喜欢这部电影

 4 ) 一些细节·不算爆料

因为是工作人员,我自己看《四个春天》已经太多遍了,多到一抬表就知道走进这个厅大概会出现哪个镜头。但我没想到的是,整个后期都非常冷静的我本人其实在最近最后几遍看的时候,在这么熟悉的镜头里,好几次湿了眼睛。

说一些影片细节和工作细节吧,是屡屡感叹,不算爆料。

·全家聚会的时候,大家说“喝酒喝酒”,妈妈赶紧扔下手里吃的舔舔手指头举杯,舔手指头真是不要太可爱。看了好几遍以后才发现扔下的是个大鸡腿。我后来问饭叔:“你家都是妈妈吃鸡腿哦?”饭叔:“当然啊!”我们从小看了太多妈妈只吃鱼头鱼尾巴的散文,突然看见一家全家宠妈妈,给妈妈啃大鸡腿的家庭,真好哦。

·送腊梅来的邻居大伯对爸爸说:“谢谢您!”这里是,你收了我的礼,我反而要谢谢你,因为你是我尊重的人啊。腊梅在屋顶长了四年,爸爸第四年上去看,悄悄说:“黄的,不好看。”real耿直老人家。

·爸爸离开罗甸老家已经64年,但每年都要在自己的小家祭祖。

·和很多家庭一样,爸爸在家庭里的位置总是又巍峨又谦卑。97年的录像里,爸爸感叹半天“全家聚齐不容易”,全部儿女的反应都是:“啊?”潜台词是“你在说啥?”我都能想象得到镜头后面爸爸又慈爱又无奈的笑容。

·全家一起出游的时候,姐姐手上就拿个手机放着音乐挥舞双手唱歌,包是给爸爸背着的。真的就【我自己女儿我乐意宠着,多大都宠着】既视感。

·爸爸还帮导演扛过三脚架……应该就是那个后来我们解释不清的,1500元的三脚架……

·这个包包,在姐姐去世以后,佟畅抱着遗像说“妈,咱回家了”那个镜头里,静静躺在床边箱子上。

·全家一起出游的剪影里,姐姐拧了一个姿势,哥哥在给她摆拍照片。一点不带羞涩的。

·姐姐的病况应该发展得很快,因为脚趾上的指甲油,也就半个月到一个月前才涂过。

·有几场是这么接的:先是爸爸拿了一个硬盘给妈妈看“里面还有好多电视剧哦”,结果听到姐姐唱的《风雨兼程》,接着是爸爸在天井里的仰望,然后下雪了,老两口踏雪去女儿坟上。我们一直到定剪前一天,这首《风雨兼程》都只唱到爸爸在天井里仰望。出录音棚前一天,录音指导孙艾琳鬼使神差的把音乐拉长了想听一下,结果发现意外的严丝合缝,严丝合缝!我看完了几乎是手抖着让导演从楼上调色机房下来看。

·真的你们去看,这里的画面我们一点没动,姐姐唱到“山高水长路不平,携手共攀登”的时候,爸妈拄仗并行的背影,唱到“风光在险峰”的时候,爸妈就走到山路上了,歌声停下,妈妈叹了一口气:“唉……”严丝合缝!我们都傻了,大家都在说谢谢姐姐。

·爸妈走到山路上的时候,头顶有一只大白鸟,绕着爸妈飞——这个是饭叔的朋友们最早发现的。

·爸爸在坟边雪地里,用登山杖写的字是姐姐的名字:庆伟。我看着笔划认出这两个字的时候,哽咽了半天。

·给姐姐写包袱和烧包,用的都是外甥的名义,外甥工作也忙,也不在家,估计年纪小也不懂好多规矩。姥姥姥爷帮忙写好了,嗯。

·外甥佟畅的东北口音,也折射着姐姐生命的流变吧……

·爸妈用的都是专业登山杖,不知道是哪位儿女买的,还是自己网购的——超好!

·修这处声音,是七月的事,当时以为就定剪了。到十一月,艺术顾问王老师又亲自盯着修了十四个镜头,看不太出来的十四处修改,主要是把气质上的东西再稳一稳。

·缝纫是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掌握不多的技能,饭叔写过,早年妈妈的缝纫绣花都是为了补贴家用,还在踩缝纫机的家庭真是不多了啊。声音这边很仔细的贴了一点缝纫机的声音。

·我们的很多声音,都是声音指导一点点和导演沟通,力图回到当时的空间、季节、空气,做了很久。这点我们一直非常坚持,如果声音不雕琢细致了,画面的观看也会被干扰。尽力了。

·“你把这里的鸡叫给去了吧,我总觉得太强调环境了,毕竟小城镇,这个鸡……”录音指导回头冷冷看着我:“去不掉,这里是同期鸡。”“哦好的,对不起啊,让同期鸡随便叫,随便随便。”我们后来就出现了“同期鸡、同期狗、后期蜜蜂、后期牛铃”……各种调侃。

·29.97帧率的问题最后也没有彻底解决,声画抽帧位置不统一。首映式当天,剪辑、声音、我站在主厅一个小角落里,一起说,哟,抽帧了……算了就这样吧。

·录片尾曲之前,大哥来我们家讨论方案。现在也都知道了,大哥是十岁上大学的神童,姐姐是八十年代大学生,饭叔中学辍学……那天我问大哥:“你们家谁成绩最好?”大哥随手一指饭叔:“他。”毫不犹豫。教育焦虑恐怕是现在城市中产最大的焦虑,在这个家看不到一点痕迹,没有人因为这个弟弟的学历不如哥哥姐姐,就对这个弟弟有任何歧视非议。

·所以我也无数次在说,如果我们从这对老人身上学习他们对子女的爱,那是完全没有交换条件的、纯粹的爱。你是我的儿女,我就为你骄傲,而不是你要考多少分你要上什么学你要多有出息。你看爸爸对导演说话:“哦,庆屹……”“庆屹你快来看,今年的燕子又来了……”这样平静有爱的语气里,看不出和对哥哥姐姐有任何区别。

·争气有早晚,45岁出处女作也很好;而且,养育儿女,何须一定要争气。争也好,气也好,都是给外人看的啊。

·暂时没了,但总觉得写掉了好多,想到再补。

 5 ) 《四个春天》:有摄影意识,没电影意识

陆庆屹每次回家都会带上摄影机,他当职业摄影师已有数年时间。他养成了习惯,去任何地方都会带着摄影机,拍下美好的生活瞬间。这段时间,有点拍腻照片的他,想换下新的口味,于是拍起了视频。

归家四年时间里,他为年老的父母拍下了无数简短的视频。这些视频放在他的电脑中,占据巨大的空间。每次点开重看,他都能从中感觉到生活的美好。他想着,何不以这些视频为素材制作一部电影呢?

于是,他花了两年的时间,系统学习电影的剪辑。在自学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剪辑的乐趣:将不同的镜头按照一定的逻辑剪辑在一起,竟然能碰撞出崭新的意义。这是他学之前所没有想到的,他乐在其中。

后来,一部作品诞生了,它就是《四个春天》,在第十一届FIRST青年电影节拿到了“最佳纪录片”奖。在此之前,UCCA的首次放映也让这部处女作在豆瓣的评分超过9.0。可以说,它收获了感动和口碑。

电影如何感人,我们不去管它。我们想分析的是它作为纪录片,真实的水准如何。作为一位业余“电影人”的私人作品,我们也许不必过于苛刻,但既然它即将在院线上映,说明它必须接受作为电影的检验。

《四个春天》所有镜头来自于导演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美丽瞬间,并不是为完成一部作品而拍摄的。因此电影中的每个镜头都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触感核心,当它们被接续在一起,不可避免产生断裂感。

再加上导演乃是摄影师出身,这导致了每个镜头都留有严重的照相痕迹:过度鲜明的构图、静态的摄影,拍摄者的意识。因此当这些视频被剪辑成电影后,镜头间的脱节更加严重,无法形成连续的感觉。

这导致影像本该具有的延续性和流动性丧失了。电影的一个美学特征是它的蒙太奇,电影因此可以通过镜头的组接创造意义。《四个春天》对此是缺失的,电影变成镜头的机械排列,没能形成一种叙述。

问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将偶然间留下的视频素材转变为一部私人电影,可以介入导演个人的声音。这就是一种“散文电影”的制作方式:通过画外音将分散的视频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统一的感知分配。

《四个春天》本来可以成为真正的杰作,它真挚感人,发现了一个家庭忧喜掺半的隐秘日常瞬间。但很可惜,如今我们只看到静态镜头的排列,这无疑极度削减了它的艺术价值。纪录片导演确实是个职业。

 6 )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我并非是想标新立异,而是在看了一圈评论之后,发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感动”两字上,完美展示了亲情的可贵和父母生活不易,以及对生活点滴细致入微的观察,当然也有很多人被片中父母那种乐观豁达所感染,认为这样的父母不可多得,这些都是本片显而易见的优点,但如果光有这些,我认为它并不足以支撑起「First最佳纪录片」的美誉,其实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我们更应该问问自己,感动过后还剩下什么呢?

对于很多普通的八零后九零后的中国人来说,我想大家从小到大都听过太多这样的话:爸妈就养你一个不容易;你们过得好一点,爸妈无所谓;你长大可要争气啊,不要像你爸那样……等等,不胜枚举,似乎我们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背负了要承载两代人幸福的重担,尤其是八零后的父母,很多是从那个不可言说的时代走过来的,他们浪费了一整个青春,他们自带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气息:爸妈牺牲了一起都是为了你,你的幸福就不再是只关于你一个人,所以你能不幸福吗,你敢不幸福吗?

不敢,真的不敢。

其实本片中的父母基本没有主动上演什么苦情戏,也没有把上面的那些话挂在嘴边,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似乎都在提醒我:生活多么不易,父母多么不易,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而比起片中的那些生活片段,我最喜欢的部分却是父母在不经意间唱起的歌,跳起的舞,仿佛只有那一刻他们的心才是自由的,他们的眼神和笑容也变得单纯,不再背负过去的苦难,不再承担未来的惶恐。而其余的时间,每一个眼神里都写满了对儿女的关爱,每一个笑容背后都仿佛看得到这个民族沉重的历史,这是幸福吗?或许是吧,但却与快乐无关。

我不知道中国人是不是最善于苦中作乐的一群人,坚强的母亲,隐忍的父亲,我们生活里似乎总不缺少这样的角色,这些气质渐渐融入了我们的民族性格当中,而这正是我的头三十年一直努力想要摆脱的一种枷锁,可是直到现在好像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无功,那种深沉的厚重似乎已经刻进了骨骼,每次一回到故乡,就感觉那个拼命想要斩断却永远藕断丝连的根,又一次重新滋长,再次陷入了一种可怕的轮回里无法自拔。不知道我们究竟从哪里继承来那种通过感动自己绑架别人的基因,一边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假装乐在其中,一边又无时无刻不在束缚着彼此的手脚,但却没有人互相问一句:你快乐吗?

是啊,爸妈,你们快乐吗?那些被掠夺走的时光终究再也无法挽回,被抢劫走的青春也没有人能够弥补。我们都知道,你们太害怕,害怕我们会重蹈你们几十年前的覆辙,才会把全部的爱撕成一点一滴,洒落在你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言语中,生怕我们感受不到,你们就用这种方式呵护着今天看似来之不易的幸福。但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这一切终究都是时代赐予的啊,又岂是我们小心翼翼就能躲得过去的呢?

所以,爸妈,我宁愿此刻的你们都是真正的快乐,而不是为了我们苦中作乐。就像「四个春天」里的老两口,就算孩子们不在身边,也可以那样在街头拉着手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而我们,也不需要什么感动中国,只需要快乐中国,可就是快乐这两个字,对于这个民族怎么就这么难呢?

这正是我看完「四个春天」后所感受到的,在简单的感动背后,是导演对这片土地和上面的人深沉的爱,他不自觉地将一个民族性格的养成拨开了给你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用心去思考这个问题,这片土地才会真的有希望,生活在这上面的人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7 ) 《四个春天》:用爱雕刻时光

素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4年的拍摄时间、250多小时的影片素材、1年零8个月的后期剪辑……使得这部即将登陆全国院线上映的纪录片呈现出完全不同于其他院线影片的独特气质,然而如果你热爱生活、相信真情,就会发现任何对这部纪录片的溢美之词都实至名归。

一、对生活的真诚凝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诗意”

众多优秀的电影导演如伊文思、安东尼奥尼、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小川绅介都曾强调在影片创作实践中对生命的凝视和倾听的重要性,只有用心灵去观察生活、摒弃虚伪空洞的陈词滥调才能拍摄出真正的艺术影像。《四个春天》无疑就是一部用真诚的眼睛去凝视故乡的人和风景的影片,正是由于这样的创作理念,才使得影片可以透过深情质朴的镜头捕捉到个体生命的生动气韵和自然风物的美好变幻。

(一)切近平视的拍摄视角和客观的人间观察

由于是拍摄自己的父母和熟悉的故乡,《四个春天》获得了纪录片创作中最难能可贵的拍摄视角,儿子目光的深情凝视使得观众可以最近距离地走近两位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而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使得导演陆庆屹的父母在镜头前毫无压力,自由本真地呈现原初的生活状态。

深情切近的拍摄姿态使得影片成功捕捉到了一家人四年间在小镇生活中的无数美好细节和暖心时刻。摄影机镜头自由欢快地游走在这个充满爱的小院里,两位老人相濡以沫的幸福生活和故乡小镇的和谐温情被真诚的创作者如实地记录在这份家庭影像上。更难能可贵的是,导演并没有因为是拍摄熟悉的家人和生活就过多地介入自己的个人感受。相反,导演选择了冷静节制的影像处理方式,通过如实还原生活中的自然片段给观者留下由自己经验去填补的感受空间。因此,在《四个春天》里很少看到人物的特写镜头和刻意的情感渲染,即使在后半段姐姐去世的悲伤段落,导演也依然选择使用中近景镜头去记录一家人生离死别的痛心时刻。

(二)深情质朴镜头下的坚韧生命力量

导演陆庆屹对父母最崇敬的地方就是两位老人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那种面对各种生活困境却依然“强韧,又柔软的精神力量”在《四个春天》中最显著的体现便是一家人贯穿全片的歌声,大家时常会在饭桌旁、山间小路上随时哼唱起欢乐的山歌,擅长各种乐器的父亲更是常与母亲在庭院里开心地合奏。

音乐的力量不仅带给父母一个个明媚的春天也支撑一家人最终走过了姐姐患病、离世的艰难时光,两位老人并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所击垮,春天燕子归来时我们再次在父亲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天台上的花次第盛开,一家人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歌声又开始出现在这个可爱的院落里。

“坚韧而温柔的人,会对生活怀有感恩之心。”在陆庆屹深情质朴的镜头下,父母丰裕的生命力量被一点一滴地汇聚起来,最终形成了整部影片宝贵的精神气质。陆庆屹曾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诗意。”影片中的“诗意”既体现在导演父母对生活、子女、艺术和自然的热爱上,更存在于人们在面对生命易逝和人生苦厄后依然能够继续乐观坚强地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中。

(三) 时间、空间作为重要角色

除了生动可爱的人物形象,在《四个春天》中另一类重要的角色便是时间和空间。片名“四个春天”就简明地点出了影片所记录的时间切片,全片的整体叙事结构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在这四个不同春日光景中发生的故事。大地回春、柳树新枝、刺梨发芽、燕子归来、万物生长等季节轮回中的风物变幻成为了影片的重点呈现对象,在这四年间的时光流变中出现了众多反复重复的日常场景,人与时间的关系及对自然变化的依恋便无声地通过镜头语言表达出来。

《四个春天》还使用了中国古典美学传统中的“观物取象”和“赋比兴”手法来进行主题表达和电影剪辑,如姐姐在影片中的第一次出场以及孩子们过年归家的场景便与春日燕子归巢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几次“燕子归巢”与“游子返乡”不仅是串联起故乡“四个春天”的重要时间符号,也是形象表述和有效承载子女与父母之间亲密关系的情感元素。

此外,位于黔南地区的故乡小镇独山也是作者镜头的深情凝视对象。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时光》中曾写道:“一部成功的电影,风景的质感必须要能够让人充满回忆和诗意联想。”在《四个春天》中,家中小院的天井、故乡的野山和平静的水塘等场景多次作为人物活动的重要空间出现在影片中,美丽家乡的自然风光不仅倾注着导演对这片土地和风景的情感,更是感染观众、唤起人们对故乡思念的重要因素。

将时间和空间作为重要角色,使得《四个春天》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回归现象学叙事的纪录片,它通过仰观俯察的观物方式让影像呈现出一种本真的生命质感,并与影片热爱自然和生命的主题完美地实现了契合。

二、现代性语境下的心灵救赎

《四个春天》对父母生活和故乡风物的本真呈现让观众暂时忘却了现代都市里的喧嚣生活,获得了一种人与世界和谐统一的难得生命体验。在这个世界里,父亲、母亲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并乐在其中,劳动不再是现代社会使人异化的生存手段,而是重新成为了目的和自由、幸福的显现。燕子是“四个春天”接连到访故乡小镇的使者,使用机械钟表和数字计量时间和季节的现代方式被影片摒弃,让生命回归到了久违的自然节奏和律动之中。

因此影片之所以能够在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唤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情的主要原因无疑在于成功用记录影像的方式暂时缓解了现代性语境下人类的心灵危机。海德格尔曾说,“都市社会面临着堕入一种毁灭性的错误的危险。”在这个“欣赏和劳动脱节,手段与目的脱节,努力与报酬脱节”(《审美教育书简》席勒)的由众多无生命部分组成的机械生活世界里,人类被永远束缚在整体中一个孤零零的断片上,每个人都把自己变成了冰冷机器上一个断片。对于处于无“家”可归状态的现代人的这种巨大矛盾困境,海德格尔寄希望于精神“还乡”,席勒则主张回到“审美的王国”实现心灵救赎,在那里人类摆脱了一切束缚,从各种物质和精神压力中解放出来,并恢复了遭到近代文化和技术时代割裂的人性的完整和自由。

此外,不同于其他类型影片被人为建构和操控的虚构影像,记录影像复制现实的独特能力也被格里尔逊、安德烈·巴赞、克拉考尔等众多电影理论家视为“对现代性中人类状况的一种深刻救赎”。通过复归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所言的“辛辣,珍贵和具体”的事物直接经验,记录片得以通过拍摄具体的“生活世界”而与被重新编码的拼贴、虚假的后现代拟像和媒介景观实现了成功的对抗。

因此,《四个春天》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重返自然规律的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对于纯洁本真的人性、充满爱的人际关系的温暖呈现,让人们重新看到了一种“完整性”和“无限的潜能”,而父亲、母亲对艺术的挚爱更是让异化、分裂的现代人重新通向自由之境,进入审美王国,并实现了内在统一。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极具象征意味,同时也是蕴含着导演最深切情感和奠定影片整体基调之处。姐姐死后,去山上的墓地陪伴女儿成为了老两口的日常生活,他们在女儿的坟边种上了土豆、辣椒等作物,让曾经荒芜哀伤的空旷之地开始出现了勃勃的绿色生机。在第四个春天的细雨中父亲、母亲撑着伞望向远山,再次携手唱起了那首熟悉的《青年友谊圆舞曲》。

同一个镜头画面中“生”与“死”两种视觉元素对比强烈地并置其中,在一个原本象征着死亡的空间场景中我们却被画面右边两位老人的身影所深深感染:在时光流逝的生命残酷中父亲和母亲互相扶持一路走过,他们维持着自己生命的尊严,并始终保有向上的力量。“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上》)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也在《四个春天》娓娓道来的影像叙事中得到了最终的体现,影片结尾以一组家庭影像日记的快速蒙太奇剪辑记述了父母的最新生活,他们快乐地在天台上吹着蒲公英、演奏起新的乐器……歌声再次回旋荡漾在故乡充满希望的春天里,歌颂着幸福的时光。

(本文首发于“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微信公众号,作者徐立虹)

 8 ) 采访 | 陆庆屹:“人需要去凝视自己的生活”

7月西宁FIRST,我和饭叔在索菲特大堂聊了半小时,采访内容收录在当日场刊里。聊完午饭时间也到了,饭叔请我去吃青海酸奶,哉哟。

Q:除了片尾处全片没有采用配乐,父母的歌声点缀其间。父母对歌唱的热爱与他们乐天知命的性格的形成不无联系。导演怎么理解这一点?

陆庆屹:其实我觉得跟地域文化有关系。在西南地区,一方面山里人喜欢唱歌,喜欢呐喊,人们的表达就是用很自然的方式,有时候两个人会站在山头上通过大喊来沟通。还有就是少数民族喜欢唱歌,他们一般是农忙半年,闲下半年来娱乐,而唱歌也是一种娱乐方式。我父母不是一个独特的例子,他们就是在那个地域环境下产生的一个代表。只是他们的性格会让他们对歌声更投入,会喜欢抒情。

Q:在繁多的生活素材中找到影片结构不是一件易事,听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您几乎足不出户进行剪辑工作,这个结构最终是怎么找到的?

陆庆屹:最开始,就是想记录整个独山的社会生态和环境的变迁——在时间影响下的变化。 因为我离开家太久,总是在试图找童年的影子,所以看到这些东西,我都会尽量记录一下。一开始决定剪纪录片之后,我也是想要描绘小县城的状况,还有我的亲戚、家族、街坊,把这些都放到影片里去,但后来发现这样做一个片子体量不够,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规模。所以最后还是集中在某一个清晰的时间线上去讲述。

素材非常多,所以必须舍弃一部分,像类型化的、会影响观感的章节就暂时不去考虑。我有考虑以后再剪一版和现在不一样的片子,有可能是人文介绍的片子,但也很难去找线条找架构。我现在有这个想法,因为素材里面有很多风俗以后可能就没有了,包括一些生活方式很“田园”,它不是“田园牧歌”式的,而是那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农业社会最后的写照。我挺感动的是我们家那边的农民,他们可能会觉得累,但没有人觉得生活苦,而是把劳作当作日常。他们有时候挺乐观的,在洗菜洗着就开始唱山歌。

所以这不是我爸妈的特殊的现象。但是我爸上大学的时候就参加军乐队,他会很多乐器,所以他的音乐熏陶是从大学就开始的。他喜欢唱那种苏联的进行曲,比较有劲儿的旺盛的。我妈喜欢唱比较抒情、缠绵,人生哲理一点的歌。我爸比较喜欢唱宣言那种的,还有意大利歌剧选段。

Q:电影名叫《四个春天》,电影的内容也是这个家庭在四个春天里发生的故事,那必然要有详有略。导演如何做内容的取舍?

陆庆屹:因为我是一个情绪比较稳定的人,我在生活当中,对于别人的生活,或者我眼见到的生活的参与感不是那么强。在我的观察里,大多数人也都是这样,对于生活看到的大多数是片段,很少有对每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有欲望。大多数情况下人都是生活的过客。

我希望这部片子不要过分代入个人情绪 ,不想渲染太强烈的感情,所以我在悲喜两头都有抑制。我希望让观众用自己的经验来填这个留白,这样可能比直接把所有事情讲清楚更好。但也没有什么事情,主要就是生活片段、情绪这些,最主要是对生活有态度。我对我爸妈最崇敬的地方,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我这辈子从来没听过爸妈对生活说过一点抱怨的话。我还是想把这种既强韧,又柔软的精神力量,呈现出来做某种参考。

Q:片中有一个段落,将父亲和姐姐拍的视频剪辑到正片里,这个尝试听上去挺冒险的,但是最终效果非常好。导演是怎么想到这个方式的?

陆庆屹:我姐姐走后那一年,我爸包括我妈经常会把以前的东西拿回来看。一种气氛一直笼罩着这个家庭,那种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是很强烈的。我虽然拍了4年,但呈现的是将近20年的家庭变化,每个人都会面对这些东西。如果记录下来,我觉得我活的时间会更充足,因为会有这些东西让我体验当时的状态。当时有很多东西不是我拍的,但是他们记录下来让我在脑中填补这段生活,这对我来说很幸福。

我爸是天生的记录者,对什么事物都会观察,对世间万物都会怜爱。对于发生的事情会有一些感叹。有句话我印象特别深,我爸妈和我姐出去玩儿回来,我姐和我妈走在前面聊天,我爸总会说“归家的路”。我听到这句话心就变得柔软了,很感动。我有时候觉得不可思议,隔了五十多年,我爸都能指着照片记住那些同学的名字。虽然你感觉他在片里存在感没有我妈强,但其实他是饱含深情的。他很少跟人交往,但每个交往就会记得很深。

Q:纪录片拍摄要求客观性,拍摄者从生活的参与者转变为观察者。以这个视角介入日常生活,是否会发现一些从前忽视的细节?

陆庆屹:这个肯定是的。你能够把当时时光记下来,重现,一遍又一遍看,肯定会发现忽略的细节很多。我之所以对外参与度不高,是因为在家里的参与度太高了。我们几乎是无话不说,包括银行卡都随便乱用,家人之间没有任何阻碍。

我也没有觉得自己变成一个彻底客观的记录者。因为我在拍他们,对他们来说也没有特别之处。我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抽离感,没有完全跳脱出来。只是我在做这件事情,他们知道,仅此而已。

Q:但是后几年可以看出来您入镜次数降低了?

陆庆屹:电影不是你的热情就能支撑起来的。当我想要做一部结构完整的片子,不止剪辑上,画面上也要提升,它能帮你讲述你的片子。后两年,我就开始买电影方面的书来看,从里面吸取了一些经验,结合我以前平面的那种拍摄意识,就需要一点时间来改变和磨合。最后的很多镜头,都是之前抓不到的,因为那个时候没有预判性。

Q:您之前有提到纪录片的空间意识,您能再具体聊聊吗?

陆庆屹:我后面基本上就是固定镜头。但固定镜头里面有它那种内在的洞视,可能是一个非常微小的点在动,你才能感觉到空间的厚度。比如站在水渠上那个镜头,如果没有上面的树枝,这个镜头也没有意思,就是因为上面有那个树枝也在微风里微微晃动,才和它产生一个空间对应的视觉感。

我越到后期拍特写越少,觉得不应该放大人物本身的情绪,而是更应该体现他在生活中的状态。有些细微的东西不需要你那么清晰地去看到。人都很聪明,有那种敏感。除非你要拍强烈的情绪,你再去拍特写。有些选择和我拍那么多年照片有关系,会有一个本能的选择,一个画面里的松紧度是很重要的,这个意识我认为是应该有的。

Q:您的电影在后半段多采用固定机位,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侯孝贤导演。您之前在提到创作动机的时候,也说到是侯孝贤导演的一句话鼓舞了您。您是否受到他的影响?

陆庆屹:我自己觉得那个时候没受他到影响,可能更多的是成濑巳喜男。可能有一些吧,但是也不像。从影像的表达来说,影响我最大的是小津安二郎。他需要的也是一个客观的视角,然后里面的人自己在发生一些事情,他是一个很近很近观察的角色。到后期我可能更倾向于这样。但我不会拍夸张一点的镜头。早期会,比如说我想强调熏腊肉的烟,然后会贴近一点。但后来我会越来越远,这是一种自然的变化,我也没有刻意,就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Q:您曾说过“每个普通的家庭都有它的诗意”,想请您进一步阐述一下您的创作理念或者主题。

陆庆屹:我觉得人需要去凝视自己的生活。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产物,人应该爱自然,这个自然不止是世间产生的,包括时间带给你的变化。人应该接受它,就是再烂的状况中,你可以愤怒可以怎样,但你应该知道所有的这些事情的发生是必然的。


【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诗意》:6月我对饭叔的线上采访。

 短评

纪录片直击穷山恶水黑社会是一种力量,记录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一种力量。我们的家庭叙事中很少见到这样豁达与乐观的父母辈,他们对生活中具体的一餐一饭一花一草一事一物真心好奇,真心感恩,真心享受。父亲无论遇到什么事,都笑着说“好玩得很”,看见红亮腊肠慨叹一句“安逸”,看燕子筑巢,看荆条发芽,吹一支蒲公英,这些不是文艺青年的摆拍,是来自真实生活中的点滴情趣,它本应是生活的本意,只是长久地被尘埃覆盖。这其中也有死亡和告别,甚至是最惨痛的那一种,但即便如此也是透亮的。这两位老人没有被时光钝化,没有被窘迫打垮,没有抱怨没有唉声叹气,过好每一天,生命都有界限与终点,所以意义是什么?不过就是盼树叶返绿,等燕子复归的这个过程。

6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看哭了。倒不是说这片子拍得多么惊世(当然导演本来就是一枚文艺大叔&很棒的图片摄影爱好者,对影像有很强的敏感度,拍出一份质朴的诗意),主要是这对老人家太令我羡慕和感动了,这就是中国家庭最缺失的爱的教育啊,小时候梦想中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他们将岁月的苦难化为财富(生活能力极强,除彼此不依附任何人,对一切事物尤其文化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展现出超乎常人的乐观、豁达、坚韧与感染力,拍成连续剧我都愿意看。古稀老父自己拍DV学剪辑和后期太可爱了,十八般乐器唱歌书法才艺简直不要太多!姐姐病逝,但她还在他们身边。老照片和家庭录像有效拓展了背景信息量,同时也很抓人。个别处剪辑可以再精炼一下,但总体来说作为非专业出身处女作,扎扎实实不炫技,已经给我太多感动和余味了。

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四个春天最打动我的,一是这对老夫妻在花式劳动与自娱自乐中所创造的自洽晚景,二是人与在地食物、在地环境、在地习俗的民族志关系,三是这个家庭在改开时代的大国流散中体现出的难得的内聚力,二老日常拾掇姐姐坟头的段落真的很戳心。

13分钟前
  • 胡子(胡续冬)
  • 力荐

日本有《人生果实》,韩国有《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我们也终于有《四个春天》了。辛波斯卡写“就让那些从未找到幸福爱情的人,不断去说世上没有这种东西,这信念会让他们活得较轻松死得较无憾”——是真的没错,毕竟平成的我们要上哪里去找一个会五六种乐器、会唱歌会跳华尔兹、会书法会视频剪辑、会修家具修电器、会种菜会养蜂、会做家务还超关心我的爱人啊!!!

16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劳作、闲聊、歌唱、出游山野、病、死、丧葬、祭祖、告别......人可以活得这样真实、坦然、艰苦中富有尊严、有大自然和艺术伴随、有美——艺术就是人的表达。

20分钟前
  • 锦瑟
  • 力荐

最喜欢父亲兴高采烈地说“今年燕子又来了”,母亲:“我喊你爸少高兴一点,到时候这些燕子一走,心又灰几天。”

23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导演一家人,一直有保存和记录家庭影像的传统(片中最早出现的素材是1997年),加上知识分子的文艺情趣,人物鲜活不拘谨,张口都能来上一段曲——已经有中国家庭很少见的乐观达然一面。尤其是导演确立了要创作的想法以后,对摄影拍摄的思考(机位、角度、构图),也令电影不乏美感。《四个春天》是家庭录像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度,所能做到的极佳案例。甚至对比《日常对话》,它来得更加随心所欲。父亲姐姐拍摄的素材(印象最深一段是父亲配了《水边的阿狄丽娜》),参与到电影成片当中,也仿若李珞《河流与我的父亲》的实践版。第三个春天的沉默,晦暗与情感凝重,也道出了生之多艰。中国人很少能记住三代以上的亲属,但对于从小陪伴,日常成长的亲人,一旦割舍道别,难免会有切肤之痛,正如每天春节,归家的燕子,总能唤醒相似的生命记忆。

24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一年多前冬天刚刚开始的时候,在饭叔那里看过一小段粗剪的片子,当时已很感动,感觉饭叔的爸爸妈妈真是一对极难得的父母,这难得不是说他们对子女的爱,而是他们生命中无时无刻不充盈的艺术的氛围,对自然的醒目的观看。那时尤其觉得饭叔妈妈像是地母一般的存在。昨晚第一次看完全片,却觉得爸爸的形象在影片里更丰富了起来,站在山坡上和在电脑前歌唱的那一幕太动人了。整个影片的节奏其实非常清楚,也很紧凑,虽然它看起来像是年复一年的碎片,但周而复始之中流变产生,第一年春天营造的是过年气氛,第二年春天则着重在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第三年亲人逝去与回想,第四年缓慢的复苏,如同深冰的河流,在又一年春天终于裂开新的裂缝。人生的意义,老年的爱情与相伴,生活的辛苦与诗意在这里凸显。

27分钟前
  • 沈书枝
  • 力荐

真挚的记录,有一对普通老人能遇到的欢乐:香肠熏得好,燕子回巢,邻人送来腊梅苗,「闹热」。也有一个中国家庭能遇到的悲痛,这些我的祖辈也有,但十多年来一直被大家刻意回避掉了。片子叙述极为简洁朴素,没有任何刻意的技巧。凝练了日常生活的韵味,又高于日常生活,这个家庭的生活自有旋律,就像那些餐桌边、山野里、病榻上、坟前、旧视频里响起的歌声。

28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之前已经看过不同剪辑版本,以为会麻木,但看到放映的最终版,还是忍不住泪崩。这对父母实在太独特了,他们的日常生活透露出鲜活的诗意,也让我看到婚姻可以如此融洽。片中他们时不时唱起歌来,还有音乐、舞蹈和大自然的滋润,极有生活质地。开头收尾都很好,丧歌和击鼓声十分震撼,看完后余味悠长。

30分钟前
  • 邓安庆
  • 力荐

共情真的是一种很高级的情感,无论悲喜都如沐春风,是燕子回巢的呢喃,是半亩方塘的春水搅动,是厨房的乒铃乓啷,是迟迟不愿挪步的送别,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噙着的泪,是用DV记录家庭生活的镜头。父亲这一代知识分子拿的起乐器学的来剪辑,即使年纪大了“每天也要为这个家做一件事”,母亲总是囿于厨房但总能笑呵呵地唱起旧曲,还经常地木楞停住想起亡去的姐姐。两位老人鲜活可爱,我也是第一次注意到我有时候竟然会错过这些身边类似的细小美好的东西,我突然懂了离别车站奶奶的驻足,懂了外公每次提前煨好的鸡腿,妈妈微信上时不时的关心和回家爸爸严肃又关切的谈话。冬去春来,花谢花开,蓬勃如朝阳上升,情似春水粼粼,踏着三部舞曲,哼着小歌,等一个一个春天来。

31分钟前
  • 澈南
  • 推荐

时光荏苒,你已不记得毕业照是什么时候拍的。岁月无情,前一秒还说你像八零后,下一秒美好的生命就转瞬即逝。珍惜当下,珍惜眼前,因为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血浓于水,能在茫茫人海中成为家人就是缘分。相聚太难,上一次全家团圆已是1994。不要因为离家太远,而忘记了回家的路。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3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家庭私影像,两个老人的生活态度很棒,特别让人羡慕。这样的故事会让很多感动,是因为,这其中的夫妻关系与生活态度,恰好是很多人不曾有,却又非常向往的。

3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3.5;以本片收官2018堪称完美,散场时邻座一阿姨寥寥一句抓住精髓:“又悲伤又欢乐,人生的悲欢离合啊,全在这里了!”四季时序的轮回暗合生老病死、聚散离合的天道恒常,朴素而真切,挚诚且感人,美轮美奂的空镜与配乐、台词搭配得相得益彰。日常记录琐细如无声细流般徐缓静柔,燕子归去来兮,几度花开花落,那些永远无法预知的悲哀,意识到终将分离的苦涩况味,竟神奇地在古意丧歌中被精准描绘,父母的生存技能和智慧指代了人类繁衍不息的根源。剪辑甚好,对庞杂素材的梳理和采纳都是一种私人的生命体验。

4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我自己的片子,我打五星。。。⁄(⁄ ⁄•⁄ω⁄•⁄ ⁄)⁄

44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放映、观看私影像有什么意义?一部被摄对象既不够典型又不够非典型的纪录片,有什么意义?是借由共享的环境和共享的影像,将个体经验上升为共有经验,以昭人类悲欢并非不相通;是当下性总在蒙蔽我们对生活更宏观的感知与观察,而影像能帮我们完成与当下性的对抗——这其中的秘密是:之于光阴,宏观往往就来自微观之和。前面又没说人话了是吧?好:衡量这部电影是不是好电影,我觉得只需要一个标准,就是你看完有没有拿任意设备去记录日常的冲动。我有,所以我说它是。

48分钟前
  • Ocap
  • 推荐

人无艺术身不贵,不会娱乐是蠢才

49分钟前
  • 笋茶佛
  • 力荐

“每天为家多做一件事” 朴实如自己的父母,宁愿多走两公里去挑井水,也不愿喝便捷的桶装矿泉水…几处泪点,越大越体会家庭的不易,生活的苦与乐,父母知足常乐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带去北京的家乡菜,每次送别的不舍,最戳心。

5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这个片子有多好呢?看完回家,放下包我就抱着我妈哭了一会儿。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坚强,每个爸爸都有自己的忍让。为什么我们总想把自己的日子过程别人眼里的样子,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诗啊。

54分钟前
  • 沈入忘🌟
  • 力荐

很感动。见过太多不幸的家庭,所以对西方的悲剧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我在想如果这样的家庭是社会的主流,那么整个艺术的面貌或许都会发生改变……作品带给人的影响毕竟有限,需要长期积累,而一个活生生的人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更直接,也更深刻。这是我昨天和一个朋友说“养育孩子也是很大的成就”的原因。

59分钟前
  • 远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