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第五季

欧美剧美国2019

主演:安德鲁·斯科特,麦莉·赛勒斯,安东尼·麦凯,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托弗·戈瑞斯,戴姆森·伊德瑞斯,妮可·贝哈瑞,庞·克莱门捷夫,安格瑞·赖斯,麦蒂森·达文波特,林路迪,格雷格·克列克,莫尼卡·辛西娅·布朗,约旦·卡洛斯,克里斯塔·克拉克,莫妮卡·杜兰,朱利安·费罗,丹尼尔·英格斯,苏珊·波尔法,钱睿博,安布林·拉齐亚,弗朗西斯·肖托·道格拉斯

导演:詹姆斯·哈维斯

 剧照

黑镜第五季 剧照 NO.1黑镜第五季 剧照 NO.2黑镜第五季 剧照 NO.3黑镜第五季 剧照 NO.4黑镜第五季 剧照 NO.5黑镜第五季 剧照 NO.6黑镜第五季 剧照 NO.13黑镜第五季 剧照 NO.14黑镜第五季 剧照 NO.15黑镜第五季 剧照 NO.16黑镜第五季 剧照 NO.17黑镜第五季 剧照 NO.18黑镜第五季 剧照 NO.19黑镜第五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0 20:06

详细剧情

你我早该想到会有这一天。《黑镜》三则全新故事,6月5日隆重上线。

 长篇影评

 1 ) 有关这一季黑镜的个人思考(纯粹个人观点)

对我个人而言,这一季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第一集引发了我对未来婚恋关系的思考,这也是我有所思考的地方。现代社会每个人真的能和一个人相爱终老吗?或许一部分能终老,但不得不说很少一部分能够相爱终老。毕竟很多人现在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者未来想要什么就在社会和家庭压力下草草结婚。当自己后悔又不想破坏家庭时,一种开放的婚姻关系是不是一条新的出路?或者就算是感情很好的夫妻,有时候是不是也需要一些适当新鲜感,让这段感情充满活力。当然,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伦理问题,比如在游戏中的恋爱算不算出轨或者说这样会不会产生社会秩序混乱等等,黑镜只是引发大家的思考,并不是要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在维护家庭和婚姻的前提下开放,我觉得这个思考很有必要。

第二季引发了我对罪犯刻板印象的思考,虽然这集可能是说开车不要玩儿手机或者使用科技产品不要无法自拔等等,但我感受最深的是人们对待那场绑架案的态度。公司里面的那个女人冷漠、骑自行车的青少年知道有生命危险还要凑热闹发动态接受采访、警察和谈判员都非常“熟练”地与莫娘交手。真正能够理解罪犯的,反而是被绑架的受害者和千里之外的鲍尔。他们看到了罪犯内心的柔弱点和善良,反过去想帮助这个罪犯。如果说这个罪犯真的很坏,那他为什么在临死之前,想到的只是帮助一位One Night Stand的母亲解除内心的挣扎和自责呢?人性很复杂,虽然不能说罪犯是好人,但他们由于被这个头衔恶化,被当作无恶不作的人。但实际上,许多许多都是由于内心的创伤淤积下的心理问题的结果。预防人民犯罪的一个很有效的方式是让大众了解这个罪犯的心理,为大众提供相关的比较好的心理疏导和有效的解决方法。而不是让大家面对问题束手无策,头一热就走上了违法的道路。

第三集引发了我对自我的思考。虽然说影片的具体内容是放在麦粒饰演的一名歌手身上,但其实这是不是大家每天的状态。为了生活,为了吃饭,被囚禁在无形的牢笼之中,说别人想听的话,做别人喜欢的事。我们是不是就像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让其他人从我们这儿得到想要的一切,但是忽略了自己得到了什么。人生真的很多,应该活出自己的个性。虽然确实现实的存在让我们有所保留,但能不保留的时候就应该活出自我。不爽的时候,就要大声对生活说go fxxk yourself!!!

 2 ) 没有达到黑镜的预期

黑镜刚出的时候,记得当时彻底打动我的安利slogen是“英剧中的《世界奇妙物语》”。看了,爽了。作为一个30年的老IP,《世界奇妙物语》到最近十年才出现反转套路,创意枯竭,而《黑镜》才短短第五季就已经开始走过去的老路了,或许只能说从前的日子变得慢吧。

不说别人,作为完整的在第一时间追完黑镜全系列的路人,我对黑镜的预期还是蛮高的,不论是讨论个人抉择还是人性善恶,不论是从社科角度还是自然科学角度,黑镜总是有那么几集毫不生硬的让人从门缝中窥见自己的未来,重新思索这条时间线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再立足当下谨慎抉择。

按照这个预期,第一集对我来说是惊艳的。这种对于欲望与爱的探讨相当透彻。虽然剧情无非是灵与肉,但是切入点既用到了政治正确的LGBT,也用到了科幻主题的拐杖。作为资深隐宅,见识过同人创造力的强大,能够理解视纸片人如老婆的幸福,也对VR外设中高潮的阿宅见怪不怪,深知和二次元老婆发生关系对某些人是怎样的极致诱惑。而不管一个人怎么相信柏拉图式的爱情,现实的人类依然需要性爱来增进彼此的感情。这就出现了资源的矛盾点,到底要如何分配精力。剧情节奏很好,从起初的混沌,到最后终于分清困扰的都是欲望,就像基友的一句话,这无非就是A片,没什么大不了的,并没有大多数人认为的精神出轨(曾经和大瓶子、阿肥讨论过,他们一致认为精神出轨就是决定和另外一个人在一起)。水到渠成,happy ending。虽然没有太多惊喜,但是多个方面砸中我的人设,除了二次元老婆太刺眼,绝大部分观感极佳。

第二集,毁天灭地级别的无聊狗血剧情,编剧都没有想清楚就胡乱碰瓷道德困境。单独拉个对比就知道这一集的地位,前几季讲社交软件的不少,现在记得的,好评差评打分的人在囧途,按照社交网络复活亲人的“重生之阳光单面人”,都有很强的倾向,科技只是一个工具,人只会通过它更清晰的认识自我,了解我们从何而来,该向哪去。而这一集除了自责以外,完全就是在抱怨人们对社交软件的沉迷,对于如何沉迷,只说有个部门专门刺激人分泌多巴胺。中间剧情不细说了,前一秒大哥还得意洋洋的炫耀自己上帝视角,下一秒就开始抱怨说自己要引退。警方绕了特么一大圈,最后找到一个绝佳的狙击点,恰好把男主和黑哥们儿串成一条线,是小虎队听多了吗?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狙击手也是流弊到不行,这么近的距离,瞄八百遍都打不中,长官没给他大嘴巴子,还让他试来试去的。要知道,胁迫这种戏非常老套,黑镜第一季第一集就是靠胁迫让首相干了🐖,现在都让人津津乐道。相比之下,这一集想说啥?更矛盾的是让男主提最后一个要求,是帮着失心疯阿妈拿到女儿的社交墓碑,也就是社交软件还是有用咧。这种剧情就仿佛在煞有介事的和你说,告诉你一个秘密。你提起性质一探究竟,结果对方告诉你,拿锤子砸手会骨折。。。这集唯一的收获,用一个小时记了个单词persona。

第三集,毒鸡汤之real me。这一段最后在说啥呢?《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仿佛看到了那些通过压榨童星价值的丑恶家长嘴脸。而靓妹路人的用途呢?大概就是想说不管哪个国家都有nc粉,老爸是《性爱自修室》的水管工,认了一会儿。后面的剧情就是过家家了。爱使力·吐由于电池问题全部返厂销毁,你家这台八百年不开,还有的是电,不愧是天选之人;出bug了不是重启,而是看到一块红就二话不说就delete,是不喜欢暖色调吗?你刚出来,发现你家对面站着个奇装异服的人,你从边上过去,那人就趁你家门关上的时候进你家了,精彩~姐妹俩明显的调虎离山,熊哥智商突然下线,当然了,姐姐又酷又美,换我也喜欢盯着她(哈?逃出来的对话就更莫名其妙了,半年没说话的姐妹,妹妹第一句话就:“Jack,你有舞台经验吗?”(等等,我错过了什么?)然后就被警察追,第二集仿佛残疾人的警察好像要为自己证明一样各种干练。然后就是最后一个中指,爱使力变成爱使力法肯哦,摆脱甜心教主人设,化身愤怒朋克。

插一段题外话:四月番忍痛弃了骨头社的周年大作《Carole & Tuesday》。虽然丢死爹大小姐的艺术家脾气我等凡人实在看不懂,不过人家世界观设定还是相当硬核。未来的火星殖民时代,AI取代人工作曲,DJ取代各种明星,相比一片为了玩票,追求高级却晦涩难听的高山流水大师,叫好叫座的下里巴人更有市场,很现实。在姑妈眉飞色舞的模仿Jobs推荐爱使力eternal的时候,说实话我还是感觉eternal更有市场,其实完全可以继续运作。你看人家FIR,踢了Faye,还能借尸还魂,顶着撕X压力,发行新砖,nba真应该找他们绝杀,都有一颗big heart。

说回到主题,镜子对于中国人是个常用比喻,有以人为鉴,有以史为鉴,黑镜则往往在赛博朋克的气氛渲染中,以科技为鉴,以未来为鉴,最终照的都是人自己。从中往往能看到趋利避害的本能是人进化的动力,也能成为人的束缚。嗜痛嗜丧,浮躁肤浅,物欲横流,党同伐异,是人性弱点,也是人类社会的B面。既要出人意料,又要情理之中,这个限定的确不好想,只是希望宁缺毋滥吧。如果下次还是因为题目难,就按照老师教的,写个“解”,然后通篇抄满公式,怕不会再因为过去考得不错,或者字体好看拿个同情的55分咯。

 3 ) 【S5E1】出轨的边缘经不起试探

闷骚男沉迷体感游戏携手老友勇攀全垒打

闺中妇折中开放关系愿者上钩久旱逢甘露

「生死搏击」讲述的是在出轨边缘试探的故事,个人觉得,讲的还不错。上面的横批是「他好我也好」。

故事不难理解,男主Danny婚后生活平静如水,生日时曾经的老友送了一个曾经两人一度沉迷的游戏「生死搏击」作为礼物,而后男主在游戏中意外体会到了生活中不曾体验的激情与刺激,也曾几度断舍离,却总是剪不断理还乱,最终终向妻子坦白,却协商出双赢的open relationship plan。

游戏开场明明是正常的KO。

几经磨练......

就变成了无法描述的剧情。

首先,Danny是否仍旧爱着他的妻子Theo?试图给男主Danny找寻各寻求刺激的理由,最后最能说服我的还是「他爱,却不再想要她了」,婚后生活的平淡,工作的乏味,磨灭了他和妻子Theo的「爱意」,剩下维系这段关系的仅仅是「责任&关怀」。

「试探」的开始的确非男主本愿,是来自Karl的撩拨,但是也正因他自己无法割舍这段「禁忌愉悦」,才几经戒断,却愈是深陷其中。不得不承认,投射到所爱的游戏角色,还可以享受鱼水之欢,怎会不流连忘返。

其次,Danny和Karl之间是否来电?答案是肯定的。Karl自然不用多说,Danny在生日当晚依旧忍不住线上和Karl互动下,也是不言而喻,对于Danny更多的是不愿意戳破这层窗户纸,因为他认为这会对他本来的、不愿放弃的生活,产生崩坏式的影响。同时有几个细节也可以证明。

Danny和Karl的几次对视都有种溢于友情的feeling。

生日晚宴三人对手戏,眼神的特写也十分出色,Danny对于Theo和Karl都是闪躲,而Karl则是掩盖不住的欲望。

Danny线上的喜悦和线下的「持续性tired」,对比明显。

Karl的线上体验,感觉已经Really HIGH。

最后两人在老地方YEAR亲测是否有感觉,Karl的那句NOPE中,感觉塞满了谎言。

而Danny在听到Karl回答后,那一个闪躲的眼神,是大写的「出乎意料」。

最后,三个人最后的「美丽新世界」。此时脑海中响起的是“1, 2, 3,Peter, Paul & Mary......”,来自Britney Spears的热单「3」。Theo在两人的结婚纪念日时,曾经说出Commitment的重要性,既然你已经做出承诺,那么就必须要舍弃一定的诱惑。

故事的最后,在每年的生日这一天,两人会交换礼物。Theo将「体感游戏-生死搏击」交给Danny,去线上真正地去爽一把,而Danny会将自己的戒指和戒指盒交给Theo,Theo会将两人「承诺象征」的戒指,放好在戒指盒,然后画一个美美的妆,去大千世界,来一个干柴烈火的邂逅。

戒指装在戒指盒这个动作,感觉别有韵味。像是暂时将「两个人的承诺」冰封起来,各自舒爽,然后解封之后,回到原来生活的模样。但是,尝过了「合理化偷腥」之后的他们,会忍住做一只一年只能开一次荤的猫么?


1.Karl的手机是上下折叠的,非常cool。

2.两个人「断舍离」之后的倚栏独望,挺有意思。

 4 ) 《黑镜》S5:与其“泯然众人”,不如“另起炉灶”

上周,《黑镜》S5上线了,相比起三、四季以及去年底推出的实验作品《潘达斯奈基》,第五季似乎格外“低调”……

在Netflix接手《黑镜》这个优质IP后,集数虽然扩充到了每季6集,但评价却持续走低。无论是观看前的期待值还是观看后的实际感受,第五季的“尴尬”都不让人奇怪。

我看这季的心情是一条“上升线”:第一集蛮失望,第二集挺良好,第三集更多是兴奋,所以我才把原本拟定的标题《泯然众人矣》改成了现在这个——

《黑镜》S5本质上是一部好剧,但它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该叫“黑镜”,以Netflix今时今日的实力,完全可以重新打造一个系列,这样既不用永远活在channel 4原版英剧的阴影下,又可以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关于这点碎碎念,我就在简析完三集后,留到最后说吧。

《生死搏击》(Striking Vipers)

丹尼和卡尔是一对“好基友”,在他们的世界里有最纯粹的快乐,最喜爱的游戏,和最简单的生活……有好兄弟、好哥们的朋友们都懂。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1年后。

丹尼早已和爱人西奥结婚生子,过上了寡淡的中产生活。就在又一个无趣的生日派对上,老朋友卡尔带来了最新款的VR模拟游戏《生死搏击X》。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游戏又是TCKR公司的产品,看来Netflix铁了心要在“黑镜宇宙”的设定上深耕细作下去了。

关于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我去年年初写的剧评 《黑镜》S4E6“黑色博物馆”:永远欲求不满才是人类 中的最后一段。

简单来说,从第三季开始,网飞就一直在或明或暗地塑造“黑镜世界”中的技术大牛公司TCKR SYSTEM,其地位绝不逊色于《生化危机》系列中的保护伞公司。

言归正传,如今两位好伙伴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丹尼表面上生活优渥、幸福美满,但精神层面却极度空虚,因为从早到晚、从里到外都充斥着无聊的话题,和年轻时单纯的愉悦比起来相去甚远;

卡尔貌似过着更自由的生活,酷炫的工作,火辣的小女友,但当他说出一个同龄好友明白的梗、女友只能搜索“罗德曼是谁”时,就会发现他和丹尼有着同样的困扰。

在如此前提下,两人玩起了他们酷爱的格斗游戏,卡尔的本命角色依然是性感的罗克赛特,而丹尼则是亚裔格斗家兰斯……接下去就是以“格斗”之名进行的无数次没羞没臊的啪啪啪了……

按照本集里《生死搏击X》展现的“技术成熟度”来看(只能在简单场景里进行交互体验),这应该是TCKR早期的产品,时间节点也要早于S3E4的《 圣朱尼佩洛》。

而这种可以格斗也可以“开车”的无禁忌游戏,到最后肯定会沦为大型“车展”,卡尔在苦劝丹尼“回心转意”时的话也说明了这一点——只要你想得到,该玩的都能玩。

卡尔和丹尼的问题在于,他们所渴望的、逃避的不仅仅是“肉体欢愉”那么廉价的享受,而是一种真正“灵肉合一”的极致合拍体验:在灵魂上,他们早已是最佳拍档,现在《生死搏击X》则解决了肉体上的壁障,使得他们之间的“串联”可以畅通无阻。

之后两人在线下的“验证行为”也为此结论提供了作证。

一旦脱离了游戏中彼此赏心悦目的肉体,丹尼和卡尔的现实之吻也就失去了感觉,因为他们本质上并非同性恋。

无论如何,和好哥们之间的“生命大和谐”对丹尼来说,终究是对妻子西奥的一种精神出轨……在本集结束时,大家达成了新的共识

既然大家都被沉闷的生活压地喘不过气,何不各退一步,给彼此多一些自由空间呢?于是,曾经最无趣的生日派对,成了丹尼、西奥、卡尔最期待的“保留节目”。

尽管这一集的完成度不错,但我觉得实在太平庸了,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同宗同源的《黑镜》S3E4《圣朱尼佩洛》能够完爆《生死搏击》

并非“生死、时代、记忆、安乐死、永生”等主题就要高于“友情、爱情、婚姻、性、中年危机”,而是说,不管是悬念设置、层次叠加等技法,还是主题诠释程度等意志表达,平铺直叙、缺乏纵深空间的《生死搏击》都显得缺乏亮点。

《生活碎片》(Smithereens)

本集是第五季中评价最高的一集,这也不难理解,因为《生活碎片》在精神主旨和印象气质上都是本季中最“黑镜”的。

与此同时,“莫娘”安德鲁·斯科特的精彩表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加分项。

特别是克里斯托弗(克里斯)得知自己只是劫持了“生活碎片”的实习生杰登后,那种抓狂、愤懑、无处发泄的颤颠意味,极富层次感,甚至让我想到了去年“卷福”本尼迪克特在《梅尔罗斯》中的表演(嗯,在“神夏”戏外你们还是可以凑对的)。

之所以说本集很“黑镜”,是因为它以现实为背景,处处显露出“信息时代”的高效和“机械”

在克里斯要求找“生活碎片”创始人比利·鲍尔对话时,COO佩妮洛普、法务部唐、分析部西奈尔迅速调出了克里斯的信息,并很快把他归结为“高智商低收入”的易怒危险分子,并拟定了相应对策。

无独有偶,在现场的谈判专家大卫也从克里斯的身份定位上,有理有据地分析了他的动机,“他渴望被关注”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贴标签”是社会上公认的最迅捷有效了解一个人的方式,而且准确率很高,在看到结尾前,观众或许都会认同他们的想法……

还有全程的“现场网络直播”,我们肯定也不会陌生。

两个意外出现在“持枪劫持案”现场的小年轻,是“高度参与网络热点事件千万网民”的一个缩影。

只要你打开网络看到这件事,你就是参与该事件的一份子,区别只在于你的回应方式,究竟是沉默无语,还是表达观点,亦或是借机煽风点火。

而这种参与还有可能直接影响事件的走向,比如克里斯一句安慰杰登“枪是假的”被泄露,直接导致了对峙进一步激化。

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大数据时代”下,“人不再有秘密”的现实了——在劫持案发生后不久,“生活碎片”技术部就找到了克里斯的账号,还侵入了他的车载系统,轻松监听到了车里的情况。

无论是美国FBI的厄内斯托,还是英国警司格蕾丝,他们所掌握的消息都及不上一家企业,这种不意外的对比,进一步加剧了其中的“反差刺激感”。

更直观的是比利·鲍尔决心自己找到克里斯时的一句话: “我这个位置唯一的好处,就是我偶尔能够进入上帝模式。”

只要你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过人的痕迹,你就将无所遁形——这不是危言耸听的恫吓,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克里斯想说的东西很简单:三年前,他开车载着未婚妻塔姆辛回家,路况极好的夜路实在太无聊了,于是自己顺势瞄了一眼手机,结果与酒驾司机一同酿成了车祸……三年了,克里斯始终认为是自己当初的“网瘾”害死了塔姆辛。

克里斯确实懂的比普通人更多,他明白“生活碎片”是有意被设计成让用户上瘾,不但挤占人们的碎片时间,最终还会把人们的所有时间都撕成碎片。

“我当初设计这款应用时不是这样!我也不想它变得像如今这般令人成瘾!可我不知道该如何去阻止……”

比利的回应并不意外,这从他一头扎入与世隔绝的“10天静默修行”行为就能明白……可“时代巨轮前进的速度和方向,从来不会因为推动它的人的意志而改变”。

本集最大的悬念在于“克里斯究竟有何意图?”我一度以为他是想痛骂“生活碎片”这款应用罪该万死,又或者是借机向所有人控诉沉溺网络害人害己,甚至于是不希望悲剧再次发生,通过牺牲自己来促成对方设计一个“防沉迷模式”……结果什么都不是。

“我不在乎你的想法,我只想把我的想法说出来。”克里斯要的,仅仅是想找比利把话说出来,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都不愿引发关注——替丧女母亲海莉要来女儿社交账户的密码,不过是最微不足道的顺手而为罢了。

当这起事件尘埃落定时,绝大多数人都只是看一眼消息,睁眼,闭眼,然后生活继续……《生活碎片》表面上没有企图,便是它最大的企图。

《瑞秋、杰克与阿什莉替身》(Rachel, Jack and Ashley Too)

与不少钟爱第二集的人不同,我反而更喜欢第三集,并觉得觉得这是第五季中最好的一集。

一定程度上,这源于我对该集的低预期:刚开始,我以为它只是想简单“讽刺一番偶像经济,以及对人工智能的渗透与反思”等老生常谈……

可看到后来我发现这集并没有那么肤浅,甚至于看第二遍时有了更多的收获。

本集有两条故事线,明面上的主角,分别是崇拜偶像的女孩瑞秋和苦恼伪装的歌手艾什莉,但实际上,在这两条线中真正的掌权者,是分别处于一暗一明的“大人”高金斯和凯瑟琳。

高金斯是个满脑子只想着“灭鼠事业”的技术狂,相对的,他对周围其他的事情都不太上心,妻子死后,他往往只是伪装出一种关心女儿的样子。

开着一辆浮夸的灭鼠车招摇过市让女儿尴尬,对她们的嘘寒问暖更多停留在口头上,当瑞秋与假装丢了艾什莉替身的杰克大吵大闹时,他也只是木然地说着“你们别吵了”……

我并没有苛责高金斯的意思,毕竟这样的父亲实在太多了……我想说的是,正是由于父亲在两个女儿最关键的成长期成了单亲爸爸,才助长她们形成了各自的性格缺陷。

和高金斯的“无为而治”相比,凯瑟琳——流行偶像歌手艾什莉·奥的姑妈、抚养者、导师、经纪人——则站在了另一个极端,她渴望控制艾什莉的一切。

艾什莉真正想唱的,是那种口吐脏字的偏黑暗系的摇滚乐,但凯瑟琳绝不会让她想法成真,因为艾什莉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青春靓丽形象、节奏明快主题积极的歌曲,才更具备收割粉丝的“吸金力”。

为此,凯瑟琳长期给艾什莉下迷幻药,在两人翻脸时更是干脆让她陷入药物昏迷,并在六个月后以读取脑波的方式推出新专辑……

这一波高超的“技术营销+苦情营销”下来,新专辑绝对大爆啊~

有意思的是,高金斯和凯瑟琳两人某种层面上都想控制大脑——区别在于,高金斯一心想模拟老鼠的大脑,以人造电子鼠来控制鼠患;

而凯瑟琳则一心想掌握艾什莉的大脑,一劳永逸地打造出听话的、可持续的赚钱机器。

这集最妙的一幕是:当瑞秋的艾什莉替身被新闻意外激活出故障后,杰克通过老爹用来模拟老鼠大脑的系统尝试修复,并意外把“防火墙”限制器去掉,从而让艾什莉的意识在艾什莉替身上“复活”了。

这儿就不必去深究其合理性了,只需知道市面上的艾什莉替身已被大规模销毁,因为这个“玩具”不仅有声音模拟软件还拷贝了艾什莉的大脑……两条故事线在此开始交织在一起。

在两姐妹“营救、护送”艾什莉的时候,凯瑟琳正隆重地推出“永恒艾什莉”,一个以艾什莉为蓝本的没有死角的全息艺人。

从初音未来、洛天依,到迈克尔·杰克逊、邓丽君等等,无论是虚拟歌手还是过世巨星,全息影像打造的艺人已经走入了我们的世界……凯瑟琳那句 “放下他们的破手机,全部抬头看”还真有底气说(该台词还和第二集克里斯那句吐槽形成了一个“现卦”)。

在我看来,本集除了对技术应用/滥用的反思外,更有趣的看点是三个女孩的个性和落点。

这也与他们的家长息息相关:控制欲极强的凯瑟琳,培养出了愤世嫉俗的叛逆者艾什莉;无法与女儿交心的高金斯,则养育了存在社交障碍的杰克和瑞秋,只不过杰克年长,她把感情寄托在母亲喜欢的朋克摇滚上,瑞秋年幼,被光鲜亮丽的偶像艾什莉俘虏。

特别是瑞秋,她前后一共说了三次“我是你的铁粉”:

第一次是初见艾什莉替身时,第二次是艾什莉替身“觉醒”时,第三次则是见到卧床的艾什莉真人时——与其说瑞秋“无脑”,不如说她分不清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坚持做艾什莉的铁杆迷妹”是最简单易执行的准则。

当其他粉丝看到艾什莉的真面目落荒而逃时,瑞秋却可以试着去喜欢“新事物”,也算是真正的粉丝了。

当然,这也和她们有过共同经历有关……

最终,艾什莉和杰克开始在酒吧演出,唱那些宣泄不满与愤怒情绪的摇滚,她们也找到了最适合各自的位置:叛逆者艾什莉引领,踟蹰者杰克跟随,迷茫者瑞秋做单纯的迷妹。

这并不是最好的结局,却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幕。

《瑞秋、杰克与阿什莉替身》本身很好,但可惜的是,这种好并不是“黑镜式”的好,于是就得说到我最后的想法了。

Netflix的野心和困局

网飞显然很重视《黑镜》这个香饽饽,从拍摄密度和实际质量来看,“新《黑镜》”都可以算是他们寄予厚望的拳头剧集之一。

同时,网飞还在积极拓展“黑镜宇宙”,除了第一集继续扩充TCKR的商业版图外,第二、第三集更是直接接入了现实时间线

克里斯作案的时间地点,是2018年的伦敦。

高金斯在鼓捣电老鼠的时候,电视上报道了中国禁收“洋垃圾”的相关新闻,以此推测也就是2018年前后。

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平行宇宙正在悄然形成……网飞显然是想模糊现实与虚幻的界限,来增加剧集中的真实感,这种思路没错,毕竟:黑镜的本质是媒介,是屏幕,技术是用来实现聚焦欲望的工具,只要有人类感官存在的地方,就肯定有人心等待着被连接、被收买、被控制。

平心而论,《黑镜》第五季并不差,其最大的“原罪”,是它延续了channel 4的原始IP……可英剧和美剧,真的有不少差异。

英国人在剧作方面天生自带三分“仙气”,这种独特气质,源于大英几百年戏剧创作表演底蕴下来的积累和沉淀,而反映在剧集中的,则是一种相对更疏离、冷静、客观的立场,从容不迫乃至于“性冷淡式”的腔调,即便是玩黑色幽默,也往往带着闷骚又理智的狡黠

相比之下,美剧的特点在于类型丰富、直率坦白,在创作“黑镜式”的故事时却难免会带有粗糙感与说教意味……可我们对于《黑镜》的印象都是由前两季打下的,自然而然也带上了英式的基调和底色。

所以,第五季中评价最好的是最具“英剧气质”的第二集,而我个人很喜欢的第三集却不受宠——因为这是个喧嚣热闹的美式故事,“黑镜主题元素”不过是它一部分实现途径罢了。

既然Netflix有这个财力、人力、能力和野心,索性不如另起炉灶,重新打造一个“类黑镜式”的新剧,跳出原版英剧的影子。从三到五季持续走低的评价来看,固守《黑镜》这个IP已经弊大于利了,何不趁势放大家一个“自由”呢?……当然,按照网飞目前的表现,这大概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吧。

【也欢迎关注我的公号“有爱评论区”~】

 5 ) 伤《黑镜》

英国《黑镜》,剧独三集。黑镜生二年,未尝携大牌,以讽、以冽,一鸣惊人。 NetFlix异焉,买版权,即年年播之,并自为其名。其名气因宣传、大制作加盟,引全球观众广而观之。 自是披挂设定立就,注水其集数,收益皆有可观者。众人奇之,稍稍会员平台。 NetFlix利其然也,年利润,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后从权游还家,于NetFlix见之,观四季。其剧,不能称前时之闻。 后五季,还自网络,复见剧众,曰“泯然众剧矣。” 剧众曰:黑镜之妙哉,受之剧组耗费设计也。其受之后天也,初于众剧远矣。卒之为众剧,则其受于制作者不至也。 若无能力当止,亦是止损之法。而今神剧之名已名不副实,着实悲矣。

 6 ) 当《黑镜》沦为宣教和鸡汤

(文/杨时旸)

几乎毫无争议,《黑镜》第五季彻底坍塌了。即便再死忠的粉丝,第五季播出之前有再高的期待,看到目前这样的水准都无法再找到什么辩护的理由。三个故事,一步一个台阶地稳步下坠,直至粉身碎骨。《黑镜》曾经的成功原因是明确的,它以科技异化作为切入点,以探讨人心异化作为目的地,而科技变异与人心变异到底是哪一个催生出了另一个,则是更深邃的谜,就是这一切成就了这个系列的经典之味,而这味道在第五季中都变得极其稀薄。

如果说,这三个故事中还有哪里残留了一点点“黑镜DNA”,那么可能第一集中的浓度稍稍高一些。深度虚拟现实的电子游戏,可以让人们穿越进游戏内部,直接成为游戏中的角色,意外的,这让两位男主角暴露或者说重启了自己都不曾知晓的深层欲望。当那两个多年好友在各自家中戴上小小的仪器开始游戏的一刻,我们看见了《黑镜》曾经数度出现过的经典桥段,但很快,这架势就松懈下来,变成了探讨婚姻、情感、性爱、厌倦与拯救,说到底,这个故事不过是从别样的角度为婚姻抓痒。它将就着挠到了一些痒处,模糊地碰到一些痛处,但总体而言也不过就是不疼不痒。这其中因为人物种族的设定,因为涉及性取向的探讨,让这个故事在当下这个愈发保守势力回潮,价值观狭隘的世界中,像一次小声的拷问,但看到最后,却发现,那些拷问不过都是我们作为《黑镜》迷一厢情愿地自我投射,远不是作者的本意,作者写作这个故事之初,似乎就是想说说婚姻中那些众所周知又无从解决的一声声叹息,不过是因为我们事先知道这是《黑镜》,所以,我们都预设了一些期盼,觉得它不会就这样堕入俗套,一定是用俗套松弛人们的心智,然后总会突然斜刺一刀凌厉地扎进血肉,但那一刀终究没有出现,它就这样默默的结束了。等到了第二个故事走到终点,人们连先前的那点期盼都没了,可能所有粉丝都开始疑惑,这是什么?一则警方发布的宣教软文吗?提醒每个人开车不要玩手机?而到了第三个故事,就变得更加尴尬,偶像和粉丝的胜利大逃亡,联手击败恶毒的阿姨,重新找回自我——劣质童话的现代变形,陈旧的鸡汤,最致命的是,这故事中连《黑镜》中最经典的黑科技段位都不可想象地下降,一个AI小娃娃,造型还不如中国电视购物中的那些监督孩子写作业的山寨机器人。这犯的着镶上黑镜的名头吗?整体看下来,倒是第二集中,男主角安德鲁·斯科特那一段癫狂的,神经质的,搅拌着忏悔,指责,控诉和悲悯的叫嚷独白更令人印象深刻。所以说,《黑镜》第五季更像是不自信的现实主义或者没入门的软科幻练笔。

不可否认,《黑镜》诞生之初,以一种极具开创性的方式令人震惊地亮相,如今回头分析,那时的《黑镜》为什么吸引人?是因为在此刻,我们在人类史上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被我们亲手创造出来的科技慢慢蚕食,逐渐吞没的恐惧,但是这种恐惧长久地没有被有效地表达,更多的作品都流于表面,但是《黑镜》截然不同,它冷硬又凛冽,看似荒诞不经,有时耸人听闻,但所传递出的恐惧却如此精准,如此不容辩驳,它把那些我们一直意会但不知如何言传的内容编织成了转合有序的故事,让我们所有想象中的一切恐惧得以赋型。当然,这一切还伴随着大尺度,重口味,毫不节制的嘲讽,没有顾忌的揭露,鞭辟入里的反思,它以大胆、锋利夺得先声,以深刻的人文关怀铺底。

《黑镜》只属于这个时代,科技以肉眼可见的方式和速度扭曲自身,加速异化,它们被发明的初衷很快就被背离,从一种对于人类的解放与协助变成了对人类的监视与奴役,这一切我们随时可以感知,从伟大的发明到异化的怪物之间的距离被愈发缩短,我们还未曾来得及欢呼,就已经开始哀嚎,从这个角度去看,同样聚焦此类主题的科幻剧《真实的人类》也好,《西部世界》也罢,都有着相似的精神指向,但是后面的两部剧创造的是一个完成时态的未来世界的设定,有一套已经可以自我运转的机制,而《黑镜》不同,它的美妙和力度在于它讲述的故事与我们当下正身处的世界相切,它呈现我们的今生,也呈现向前一步的来世,而那向前一步就是悬崖边沿,《黑镜》让我们抽离到半空,俯瞰自己摇摇欲坠的前夜,混杂着快感、刺激和极度恐惧的一瞬,那是预言和寓言的化学反应。但是,我们要知道,那样的创作高度是注定不可能持久的。如今,科技对于人心的啃噬和对人性的侵扰,无论形态还是可能的方向,其实种类有限,各种幻化、变形之后,我们也大都可以掌握其宗,再往后写,注定就都是套路,而套路之后,当故事不再引人入胜就沦为宣教。警世恒言一旦脱离了故事本身,总会让人徒生厌烦。

从差不多两年前,剧迷们就开始抱怨《黑镜》的质量滑坡,但客观地讲,直到上一季还是不错的,无论末日危机中只用一只机械狗塑造紧张感的创意,还是被困于监狱里的那场循环囚禁的报应,至少在科技的想象力和人性结合的层面上都是没问题,故事本身的冷峻黑暗色调也秉持着初期的水准,但是到了如今的第五季,一切的确难以维系,科技的想象力疲软,探讨的社会问题又如此老生常谈,刺痛人心的锐度和人文关怀的温度都不可逆转地下降,或许,它应该早一点结束了,趁着它本身还留有神剧的余温。

(本文首发《北京青年报》,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短评

英國人討厭美國佬不是沒理由的...

7分钟前
  • Kei
  • 还行

ep1:你老公去游戏里做0了

11分钟前
  • 推荐

黑镜的自我毁灭就是最大的讽刺。2>1>>3。VR同性,科技成瘾,电子偶像。

12分钟前
  • 乍暖
  • 还行

第一集这啥虎扑步行街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女人怎么办?先给好兄弟爽一把…?(´・Д・)」?

14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硬凹科技感,洗碗机、折叠屏手机、VR体感游戏,事实上一无是处,充满廉价感。我寻思你一个格斗游戏,为什么要模拟出男人变成女人做爱的快感,这情节岛国AV屡见不鲜。

18分钟前
  • 噗赤
  • 较差

这季给的分也太低了吧?三个故事每一个都保持了很高的水准。科技掰弯直男,再一次思考虚拟与现实模糊不清时我们会如何生活;第二个故事很深刻,让我联想到之前看过的一片文章说到,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讲,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组成人口普查时的那个数字而已,没有人在意你(表白下莫娘的演技,让这个故事完全的令人信服)。三个故事极度贴合现实,而现实的人性才最值得我们深思。

21分钟前
  • 苏打囝囝
  • 力荐

好看,就是好看。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不要跟我讲什么前几季的 bullshit,你比比市面上一水垃圾电视剧,再看看这是什么水平。

25分钟前
  • 菠萝君
  • 力荐

黑人演员的比重明显增加了很多,只拍三集还是让黑镜的水准稍微高一点。第一集,新时代的《断背山》怎么写,为什么男人会沉迷于游戏?比《月光男孩》精彩多了!第二集,发生在当代的故事,才是真的细思极恐。所有人都在碎片化的社交网络下被监控……会有人给你点赞,但是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第三集,明星是经纪公司的文化产物,怎么才能勇敢做自己,会唱歌跳舞打篮球的蔡徐坤2会有人买吗?

30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E02最后二十分钟完全止不住哭,真心佩服编剧导演还有Andrew Scott我无法形容的演技。相信这集会在我心里比其他这部剧给出的新鲜ideas留存更长的时间,它不是在想象未来,而是在充满共情地观察现在的世界,但同时给出的观感又那么合理地契合这部剧的主题,让我意识到自己其实有那么多甚至不曾知道的情感边界啊。

31分钟前
  • 野人
  • 力荐

2/3的设定基本是老生常谈,说烂不烂、说好不好。1的设定倒是有点意思——VR必然会被用于创造新的“性欲体验”,那么未来是否有可能创造出一种同性恋→泛性恋→虚拟泛性恋的新型情感/婚姻模式?不过拍得也挺一般的。

33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第一集又名:当猎鹰学美国队长退休养老,我觉得阿毛的角色算不上gay,日本漫画里直男幻想有天室友醒来变成女的先给自己爽一下。你们这格斗游戏自由度也忒高了,明明是虚拟角色约炮软件。我看着看着有种美国队长和卡特结婚后却在游戏里偷偷和冬日战士做爱的复杂心情。第二集又名:微博微信出来受死!就…很莫名其妙,人不要被工具所操纵。莫娘的角色像疏于陪伴孩子导致孩子沉迷游戏于是举报马化腾的家长。第三集还行,作为社会兴奋剂,明星为了成为榜样丢掉个性和灵魂,日复一日支撑着人设,“不要丧”“不要表达自我”,这不就是现在我们所处的娱乐时代吗,吸烟对养成系男孩来说是禁忌。故事结局粉丝如愿以偿干死经纪人拯救了明星,感天动地。但我同时看到了《未来学大会》,人人豢养爱豆的结局。

36分钟前
  • Syfannn
  • 还行

熬过无聊的二十分钟,你会看到养眼的亚裔帅哥

38分钟前
  • 自注销
  • 推荐

黑镜第五季第二集#给7.5分。有人说这集讲的是开车不要玩手机,去你妈的。黑镜的使命是,通过黑色幽默讽刺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一集依然有很多的讽刺在,比如生活碎片的那些高级助理,还有智囊团,FBI,看起来都很蠢。比如女儿死去了母亲没法获得她的社交账号密码,比如女警察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开枪最后她开枪了,还有实习生明明是想救他却杀了他,其实他才是凶手可是对方酒驾死亡就被认为全责。比如社交公司创始人到最后没办法控制公司走向,有一个专门部门研究怎么吸引人的注意力。黑镜依然在观察这个时代,科技带给你的影响。也许它的角度没有最开始给我们那种新鲜感,那种创意的刺激,但黑镜一直在践行探讨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仍然是这个时代,第一流的电视剧。

41分钟前
  • 做个普通人
  • 推荐

第一集看他们进入游戏就立马猜到………我是不是太敏感了???第二集真的………莫娘辛苦了…这样的剧情不应该放到哪个情感节目???第三集最后娃娃的刘海儿都变色了啊哈哈哈哈哈哈

44分钟前
  • 十元本元
  • 推荐

还是熟悉的味道!

46分钟前
  • 再来一瓶!
  • 推荐

第二集真好。讽刺辛辣,笑点诡异,结局又让我从大笑坠入难以抑制的悲情,想起了东木老爷子早年的旧作《完美的世界》。在这个“手机黏在手上”,人与人看似随时随地可以“互联”的时代,真相是,普遍的无法建立共情却成为常态。人人渴望着连结,却又形如孤岛。他人的痛苦,不过是网络上一截碎片、一点浮沫,大家抱着吃瓜心态蜂拥而至,消费完毕之后,便抹着嘴散去。互联网教主,兼具一重热衷于灵修和冥想的嬉皮青年身份,这可笑的人设,似乎也隐隐有所指,现实中不乏原型。而谈起自己创造的产物逐渐失控时,那种痛心疾首何其真诚。这无奈的异化,最终该向谁追责?每一片雪花,看起来都那么无辜。

48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S05E01:道德沦丧!老公沉迷网络性爱无法自拔,出轨对象竟是同性儿时好友!(第一季看到现在最烂的一集。)

49分钟前
  • 于连
  • 还行

01 VR,女人的天敌; 02 社交网络老板不社交; 03 少女对抗大姨妈

51分钟前
  • 爱影
  • 推荐

不要随便拍了几部Tech-related就放上Black Mirror的片头然后告诉我们这是黑镜第五季可以吗?

56分钟前
  • 罗皆可
  • 很差

这个评分太可怕了,《黑镜》还是原来的《黑镜》啊,内核一直是探讨科技改变生活的某种可能,个人喜欢这一季和第三季,是立足于美好情感而发散脑洞的生活哲理,不喜欢的反而是最引人注目的总统那集,完全的猎奇与黑化人性。这一季有非常喜欢的一集,因为就在上周我喜欢的一对电竞陈年CP发新糖了,我们都知道他们生活中不可能是真的,但游戏时他们就是有让人澎湃的CP光芒,大家都分得清游戏内外没有困扰,但见识过那种场面是一辈子的回甜。我想这就是《黑镜》带来的欣喜,戳中一些幻想中的情感,那是对现实适度的补偿。

58分钟前
  • 轻风羽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