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千秋

剧情片美国1931

主演:理查德·迪克斯,艾琳·邓恩,埃斯特尔·泰勒,南斯·奥尼尔

导演:韦斯利·鲁格尔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壮志千秋 剧照 NO.1壮志千秋 剧照 NO.2壮志千秋 剧照 NO.3壮志千秋 剧照 NO.4壮志千秋 剧照 NO.5壮志千秋 剧照 NO.6壮志千秋 剧照 NO.13壮志千秋 剧照 NO.14壮志千秋 剧照 NO.15壮志千秋 剧照 NO.16壮志千秋 剧照 NO.17壮志千秋 剧照 NO.18壮志千秋 剧照 NO.19壮志千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9 20:09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燕西(理查德·迪克斯 Richard Dix 饰)带着妻子莎布拉(艾琳·邓恩 Irene Dunne 饰)千里昭昭来到了广袤而又荒芜的俄克纳马拉,心里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希望能够在这里做出一番建树。  俄克纳马拉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和险峻,然而,夫妻两人同心协力,慢慢改善和建立着他们的家园。在日子渐渐稳定的过程中,在当地生活的牧场主们感到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侵犯,他们常常会找燕西的麻烦,却又被燕西用智慧巧妙的化解。燕西十分同情在当地生活的印第安土著,与此同时,嫉恶如仇的燕西亦对压迫和剥削原住民的资本家们充满了仇恨,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矛盾渐渐尖锐起来。

 长篇影评

 1 ) 《壮志千秋》--为主旋律而塑造的“完美”牛仔

奥斯卡影史上的第一部西部片,完美结合了俄克拉荷马州的发展史和西部牛仔个体的狂野气质,扑面而来的主旋律气息虽然让人神魂颠倒,但男主角的精彩表演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影片剧情比较跳跃,为了适应大环境下的城市发展的历史潮流刻意放大了小人物的理想,而在那场轰轰烈烈的“大州崛起”进程中保守欺凌的印第安人戏份却被减少到最低,甚至成为了有梦想的美国人的装饰物,这点是难以被认同的。

1889年哈里逊总统允许白人定居在原印第安人居住地——辽阔的奥克拉河,200英亩土地任人占有,富人和穷人全蜂拥而至聚集在边境线上,等待着4月22日中午开始的枪声。影片的开场场面极其宏伟,数不清的人或者单枪匹马或是举家乘坐马车跃跃欲试的聚集在边境线上,或是试探他人看好的地盘,或是畅想自己要开展的事业。此刻的杨西英俊潇洒的骑在马上,每个人向他致意的动作已经证明了此人远非池中物。之后枪响后的镜头在那个年代当属经典,无数匹马策马奔腾,人们在马上姿态万千令人忍不住发笑:有的忙着揍不听话的小孩、有的和竞争对手赛跑、有的只剩下一匹拉着碎掉了的马车奔跑的马、有的连竞争这么激烈的事情也要搞得像野餐一般悠闲。然而强悍如斯的杨西也未能抢到心爱的占地,妖娆而狡黠的美女狄西李抢走了那块地。

这个开场交代的内容极为丰富:曾经在这片土地自由生活的印第安人处处被侮辱被轻视,他们的沉默很快被各色美国梦的豪言壮语所淹没;这片土地是法律赐予白人的,人们都沉浸在自己以及国家的未来繁盛之中,家庭此刻和一个男人驾驶的马车没有区别;狄西李明显在向杨西调情,让人期待他们可能会有婚外情或者彼此欣赏;很多人都是直接带着家庭策马狂奔,而杨西完全沉浸在独自享乐的狂喜之中,这也预示着他的家庭为了这个自由的男人所不得不付出的牺牲。土地的荒凉与人们的激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时毁灭与创造仅是一线之隔。

杨西的过去从未清楚提到,但从他的身手和黑白两道通吃的作风以及长辈对他的看法,想必他从前应当过及其彪悍又有侠义之心的悍匪,后来娶妻生子办起了报社。他锄强扶弱,好打抱不平,身手矫健气度不凡,出口成章演讲热情,塑造了一个极富魅力男女老少皆可视为偶像的优秀坏男人。且最重要的是他的发型实在潮爆了,放到英国这绝对要往腐片上发展。然而这个男人却对美色无爱对家庭绝对忠贞,生性狂野只好开疆扩土,喜欢在不同的地方短居打江山,极有成吉思汗的架势,打江山却不守江山,享受的是最开始从艰难困苦到一展抱负的惊险过程。于女人而言,这样的男人是危险而魅力的;于妻子而言,这样的丈夫是不负责任且自私的;于朋友而言,这样的男人是不可多得的良师佳友。他时刻走道义之道,行侠义之事,迈豪迈之步,言豪情之语,他的一生为上帝和祖国开疆辟土创造奉献,直到死都是上帝的好臣子,祖国的好人民。

然而一个人白到了极致,看上去也同样发黑。他的家庭完全要跟着他的理想而奔波,他的想法丝毫不接受家人的想法和心情,他的妻子几乎将一生用在了等待之中,所得到的仅仅只有在奥克拉河创建报社的最初五年。一句“妻子和母亲,完美的女性。你好宝贝,我是那么的爱你”就让一个女人倾尽一生为之奉献,这是多么自大的男性世界所能接受的审美观!影片用豪言壮语美化了创业时的艰辛、用服装的日益精美掩藏了独守空阁的孤独寂寞、用事业的成功雕琢了女人等待不知死活的丈夫的孤苦心情、用儿女展现在众人脸上的笑容取代了多年养育的烦恼,女人啊,在这部影片里沦为彻彻底底的陪衬,如果不能成为丈夫的贤内助,便都是愚蠢命苦的女人,片中除了女主角之外的女人皆是如此。

所以当知道杨西宁愿在离家庭近在咫尺的油田开心的开采油田也不愿和家人团聚的时候,我才明白它的优秀完全因为它想要传达出“人人为国是光荣、匪徒改正一家挺”的观念。建国之初相信许多国家都有过这种热血沸腾的人民,有过这种不遗余力的洗脑。为他人、祖国、上帝奉献是好人,那么他给家庭带来的灾难又有谁来论功过?没有了父亲的引导,母亲既要打理报社赚钱养家又要照看一双儿女,最后女儿成了绿茶婊为了钱嫁给了比她妈年纪都大的老头,而儿子默默爱上了自己一直鄙视的印第安人。影片为了展现一个女人所“必须”进行的牺牲时甚至丝毫不考虑剧情过渡和人物心理活动,硬生生的让女人前几秒还因为过去的教育和信仰不理解丈夫的“公家心”和“博爱心”,下一秒却成了摒弃种族偏见自由散养儿女的绝佳政治家,简直对女性的“无私奉献”和“理解支持“意淫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影片在种族偏见上的展现十分微妙:全片唯一一个黑人小男孩为了追随他心目中的英雄杨西先生不惜偷偷从南方旧居中跑出来跟随杨西,然而在奥克拉河定居后,一次抢匪来袭,小男孩去找杨西的儿子不幸被子弹射中,杨西从他身边走过却没有听见他的呼救声,当他死后,杨西一家留给他的仅仅是女主人的震惊和男主人抱着他的一个背影。看似是很MAN的无声悼念,实际上黑人奴隶的地位并不比印第安人高多少。因为印第安酋长的女儿卢比也只能成为他家的女仆,最终嫁给了杨西的儿子。这何尝不是白人们自以为是的施舍?在掠夺了他们的土地屠杀了他们的子民践踏了他们的尊严后用接受这些“卑贱种族“来展现自己的博大胸怀,实在是可笑。可以反省,但不可以说教。而唯一一个犹太人虽然极富经商头脑,却也要经过美国人杨西的保护方能成事,美式傲慢可见一斑。

影片的时代局限性显而易见,但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俄克拉荷马州历史的完美宣传片,西部精神与历史的结合让它既肩负责任感又不失野性,壮志一出千秋不灭,长江后浪推前浪吧。

 2 ) 第4届奥斯卡《壮志千秋》:看看美国当初的西部大开发是啥样的

1931年,美国经济进一步萧条,电影业也随之恶化,许多电影院纷纷关闭,电影从业人员也大量失业。整个好莱坞经营困难,人心惶惶。但是为了掩盖经济不景气的现实,好莱坞举行了自创办四年以来最盛大的一次奥斯卡颁奖典礼,甚至还请来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参加。

本届最佳影片奖授予《壮志千秋》。该片从现在的眼光看比较拖沓冗长,但他所宣扬的开拓精神在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都喜欢男主人公杨西扶弱斗强的行为,所以上座率颇高,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也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的美国西部片,并为西部片后来的兴盛起了带头和推动作用。

第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壮志千秋CIMARRON

从现在的眼光看,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镜头。

第一个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抢地运动的镜头。枪声一响,那真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万马奔腾、尘土飞扬...大批白人狂热的奔向本属于印第安人的西部家园,土地被肆意占有,而且是合法的哦。当时西部大开发的狂热程度可见一斑。

第二个印象最深的镜头就是狗血剧的结尾,真的太出人意料了。多年不见的杨西最终沦落为流浪汉,并在熊熊大火中结束了自己奋斗的一生,他梦寐以求的西部理想也华为灰烬...呜呼哀哉

----从第历届奥斯卡开始,做值得收藏的专栏自媒体。欢迎关注‘看电影聊世界’并留言。

 3 ) 革命的最大敌人是成功

今日看书看到这么一句话,觉得很有意思:革命最大的敌人就是革命的成功(The greatest enemy of a revolution is its success)。这里说的是互联网,一个人按照某个革命性思潮出来的人(说他是草根英雄也好,网络英雄也好),一旦他获得了造就,就会转化成了新一轮革命的对象。出于生存战略,他必须去弄出新的事端来,去延续他当初掀起的风暴,不然他就完了。因为他只会这个玩法。

奥巴马在竞选当中,总是喜欢用“运动”这个词。当他当上总统后,他仍然说“Our movement”. 有时候不由让人纳闷: what movement? 他的“运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竞选完了,他还在“运动”,因为他不能停,他必须把他的竞选对手转化成AIG, GM, 等等。美国这个国家,我个人的感觉是民主党适合去创业,共和党适合去经营。

我们人有的天生是革命者、创业者,他能破坏或创造,但是他不能守成。这句话或许可以解释切·格瓦拉为什么会在功成名就的时候跑出去从头再来,一再“输出革命”。我看过一部关于这个州牛仔英雄Yancey的老电影Cimmaron(中译:壮志千秋),上面的Yancey也是,在俄克拉荷马跑马圈地的那阵子,他跑到一个地方,从头做起,把一个小镇给整得像模像样。等一家人都已经适应后,他又懈怠了,再次出走,不知所终。后来发现他其实就在附近,但就是不露面,最后他救了个人,死了。死时没有人知道他当初的辉煌。这是个悲剧,但也是一境界,不是所有人都能能看着自己一手造就的事业旁落,自己去隐退的。

切·格瓦拉和Yancey的一生都是悲剧,他们自己成了个英雄。而这世上另外一些人,却会抓着自己的基业不肯放手,依旧用旧的规则,去经营被自己攻下来的秩序,于是这世上便有了文革。

 4 ) 真正震撼的史诗电影

看了豆瓣的评分和评价,很失望,评分太低,评论太浅。
在我看来,这是可以和《美国往事》相比的史诗电影。有些方面,如细节、人物塑造或许不如,但在文化、历史、场面等地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更别提这只是1931年的电影。
看这部电影,就如同读一部欧美名著一样。
首先通过文字提示,将背景交代清楚,然后大场面、摇臂、移动镜头、镜头切换更是清晰流畅。
因为年代跨度大(40年),片中的布景、服装等细节做的很认真,能够很明确地辨别。
开场后第一个室内戏,通过服装和语言等场面调度,可以知道这是一个传统的美国大家庭,讲求规矩体面,大家长是杨西的母亲,一个因循守旧的人,而杨西则代表美国年轻人,一个律师和办报人,一个充满激情的人。通过语言就揭示了冲突所在,并以杨西的离去结束。
接下来用几个叠画表现杨西和妻子赶路的情景,远景、全景、近景多机位切换,画面干净又不枯燥。
杨西和妻子乘着马车进入人们聚集地,一个将来的市中心。先从中央轴线给这个满是帐篷和车马的聚集地两个俯视的远景。然后给杨西和妻子中景,用移动小全俯视角表现杨西看到的两边赌场、商店和酒吧等,表现小镇的初始,以及以后会出场的人物。
这里给出第一个矛盾,就是杨西和恶霸xx的冲突。杨西进入酒吧和xx在吧台相遇,给两人一个正面近景,一个左侧中景。xx因为利益关系杀害了前任报社编辑,而杨西作为新来的报人以及对正义的追求势要追查凶手。这样,大的历史西部的发展落到了观众可着眼的矛盾上,吸引人看下去。
小镇慢慢建设起来,杨西的报社也开张了。杨西与xx 的冲突作为线索贯穿其中,先是xx在街上开枪调戏杨西,杨西用神枪法打掉xx 的耳环还以颜色。接着xx欺辱犹太商贩,杨西再次挺身而出保护犹太商贩,这里恶霸xx的凶狠无理、杨西的正义魅力、以及犹太商贩的软弱自卑,都表现的淋漓尽致,非常精彩。而犹太商贩作为贯穿全片的主要配角之一,这个亮相也是很有效率。
小镇第一次礼拜邀请杨西主持。杨西的演说非常精彩,令人振奋,充满魅力的表演,正义而富有感染力的台词,短短几句话已经让美国精神深入人心。此外,这里的机位也比较多,杨西演讲时的小全、中景、近景各种切换表现杨西魅力,而正面远景(将所有观众包含其中)、杨西身后过肩镜头、妻子和观众崇拜激动的反应镜头,更是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但演讲除了宣扬美国精神(正能量)和展现杨西个人魅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叙事功能。原来杨西在这里诈称要说出杀害前报社编辑的凶手,做贼心虚的xx开枪射击,早有准备的杨西开枪射杀xx,为小镇除去了这颗毒瘤。这场戏开场前渲染杨西和妻子的紧张气氛,开场是表现杨西的正义,然后冲突忽然展开并迅速升级,电光火石之间杨西已经除去恶霸xx,的确是十分好看的一场戏。
小镇的发展非常迅速,一个镜头切换帐篷已经变成一排排房屋。如同玩《模拟人生》等沙盘游戏,看一个城市是如何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起来就已经很让人感兴趣。更何况这时又来了第二个事件,强盗来袭。这是电影的事件,同时也是整个美国西部发展的大背景,以小见大,又关注这个“小”中的人物和感情,正是史诗片的做法。这个强盗并不是冷冰冰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在最初杨西来西部的路上强盗就出场过,他是和杨西共患难过的老朋友,当时杨西对强盗xx说不要来这个小镇,强盗答应说”好的,除非你邀请我。”强盗来袭,要守卫妻儿以及小镇的杨西只得挺身而出,枪法神准的他歼灭了所有强盗。强盗说了两句话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喽啰说的”哦,杨西在这儿“,他一脸沮丧和懊恼,另一句是强盗xx临死前对杨西说的”sorry,你并没有邀请我“。杨西拯救了小镇成了英雄,然而他杀死了自己的朋友,他是悲伤的。通过之前不到1分钟的铺垫,这里3分钟左右精彩的枪战毫不突兀且人物鲜明,情感很能感染人。
不断的变化总能让人心动,这是时间和历史的魔力。几年后,“西部大开发”又开始了,无聊的杨西不顾妻子的劝阻,投身冒险的热潮。五年后,杨西的报社在妻子的打理下形势良好,因为思念丈夫,报社的社长和总编的名字始终是杨西,而杨西的儿子和女儿也长大了。杨西回来了,受到小镇居民的热烈欢迎,作为这个小镇的开创者之一和英雄, 这是应该的。这时另一个冲突展开了,是小镇居民与妓女xx 的冲突,也是美国大背景中不公正的社会秩序(妇女权益问题)暗藏的黑暗与冲突。小镇居民认为xx有罪,要审判他。恰巧回来的杨西,也是代表美国文明与正义的杨西,来到法庭来为xx辩护。通过杨西的对妓女xx悲惨遭遇的陈述,对妇女不公正待遇和有缺陷社会秩序的指控,对公平与光明的慨叹,妓女xx最终被判无罪。这段戏吸引人的首先是这个冲突,而这个冲突即妓女xx的不公正待遇,这是强烈的,具有自然的吸引人的力量,观众期待着看到杨西拯救xx。然后法庭上的辩论也很精彩,因为这是有关文明的进程,道德和伦理的范畴,关乎每个人,并且又是真实的历史。而公诉人的形象塑造也很成功,矮胖的身躯,蛮横的语言,走路好像是跳着的。
接下来进入石油时期(1907年),小镇或者说这座城市已经起了高楼、电车还有汽车。百万富翁到处都是,而英雄的先行者杨西,作为坚守良心的代价,财富并无太大变化。以致他的女儿唐娜都心生埋怨。而杨西的儿子爱上了印第安人姑娘,对印第安人歧视的杨西妻子并不同意,但杨西却是支持的。杨西正在竞选州长,没有金钱的他,只靠他的日报评论,即使从前有多大的贡献,似乎也是没有可能竞选成功。这时之前的那个公诉人,现在的财团首脑,来贿赂杨西,说可以帮助杨西成为州长,但杨西成为州长后要出台政策掠夺印第安人的石油份额。杨西拒绝了,并告诉他一定会将政府压迫印度安人的真相刊登出来。这是对政府的反叛,杨西的妻子不同意杨西这么做,但是杨西坚持刊发,他要为美国的信誉负责,而不是政府里几个腐败的官员。文章刊发了,引起剧烈反响和全国的支持。当然,杨西没有成为州长。这里可以看出电影对美国物质主义和竞选中腐败的反对,对平等和公平的歌颂。
1929年,40年过去了。杨西的妻子成为了联邦议员,代表着成功的美国妇女形象,俄克拉荷马州的上层阶级和华盛顿来的议员一起举办了祝贺宴会,杨西妻子可谓功成名就。然而令人好奇的是,杨西去哪里了?杨西的妻子都可以成为联邦议员,杨西完全可以成为总统。但是杨西在哪里?
宴会后杨西妻子和众官员去参观油田,油田发生一起事故,一个流浪汉“老杨西”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一颗炸弹,阻止了一场大爆炸,拯救了整个油田和所有人的生命。杨西妻子听到“老杨西”的名字,急忙赶去,不错,正是杨西。杨西完全是一个又老又脏的流浪汉了,他说:”宝贝,我爱你。“杨西死去。全剧终。
最后的结局实在太过仓促,又过于巧合,让所有观众都意料不到。这不是英雄史诗电影吗?大可以让杨克再次成功归来皆大欢喜结尾。我觉得,或许是有些巧合,但这个结尾却是很好的,完整了整部电影的内涵和体验。
要说仓促,电影在最后片段中对杨克妻子却花了大篇幅的呈现,表现她的成功、她的优雅、她的受人尊敬,当然还有她对杨克的思念。这些都让观众对杨克的结局充满期待。但在最后1分钟,杨克出人意料地死了,以一个老流浪汉的身份。所以我不认为是剧组仓促,应该是有意为之。有话说当不知道电影如何结尾时,就给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结局。如果按观众的期待给一个成功的happy ending,不但无聊无意义,也降低了整部电影营造的厚重感。这部电影当然是有承载的,反映美国发展的历史,展现美国人的精神——开拓、冒险、理性、文明,展现遇到的困难历史的阻力,展现美国的罪恶——社会秩序的不公平、物质主义的罪恶肮脏。因此,这部电影的结尾绝不能是平平无奇的happy ending.
只是,杨西的结果到底体现了什么,我猜不到。作为开拓者,难道不是安乐地老去,看着自己奋斗终身的果实欣慰而唏嘘吗?为什么会去做流浪汉。有评论说”革命者最大的敌人是革命成功“,这有道理,或许也能解释,但我觉的与整部电影不符。这不是个人传记,探求个人的冒险心理,而是一部国家史诗,但杨西的行为很难和这个国家史诗联系起来。是说国家对开拓者的抛弃吗?当权者对杨西的报复?还是讲发展的罪恶?前后矛盾,有些勉强。还有评论是对杨西这个人最后的结局持贬义的,说革命者只会革命(冒险),否则宁愿去流浪,颇有联系中国十年浩劫的架势。通过电影产生联想没问题,但套在杨西身上我觉得难以接受。杨西作为美国文明的代表,有见识有文化,而当时又是在发展时期不至于无险可冒,他会因为这个去做流浪汉吗?这是对杨西的诋毁。我宁愿相信他因为老去的失落而像海明威一样吞枪自尽,尽管仍然不符合之前杨西塑造的形象(一个理性、自制、理想的英雄)。
所以,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导演在没有好的结局时硬凑的点子。虽然不合理,但仍然好过平淡无奇的happy ending,至少让大家疑惑,进而思考。如果我是导演,我会这么做的。没有好结尾,就找个最想不到的结尾。
ps:片中对人物的塑造或许流于表面化,没有探究内心(比起现代一些心理电影)。但从角色身份各异,性格鲜明来看,人物塑造是很成功的。如杨西的大家长母亲、黑人奴仆、犹太商人、口吃印刷工、妓女xx(很漂亮)、强盗xx、恶霸xx、妻子、曾祖签署过独立宣言的女人(虚荣肤浅)。当然,是标签化的,但并不是生硬的标签化,而是联系角色身份、历史背景通过各种细节表现出来的,这种标签化是成功的。杨西妻子尽管戏份很多,但反而个性不明显,基本上是衬托杨西出现的,略遗憾。

 5 ) 时代在变,可美国人向往“自由”的壮志千秋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美国“西进运动”时期,那个时期的美国涌现了一大批西部“开拓者”。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美国的这段历史略有了解,便想结合影片讲一讲这批“开拓者”所留下的精神,对当今美国人的影响。

“开拓精神”

影片的开头,一群人骑着马、驾着车,飞奔向美国尚未开发的西部,他们怀揣着梦想,去找寻一片“无主之地”,在那里插上自己的旗帜,并成为那里的“国王”。

这样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发生。在其它国家,“旧贵族”掌握着土地,其他人如果想要得到土地,要么遵从“旧贵族”的游戏规则,要么采用暴力手段成为“新贵族”。然而处于“西进运动”时期的美国人,只需要“开拓精神”与一面旗帜便可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尽管这片土地或许曾属于印第安人。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些拥有“开拓精神”的美国人得到了自己的土地,并亲手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个属于美利坚合众国的“州”应运而生。时至今日,北美大陆之上早已没有了可以开拓的土地,但“开拓精神”却传承了下来,这种精神支持着许多美国人推动国家的建设,而这种“开拓精神”正是来源于美国人对“自由”向往。

“文明”与“英雄主义”

电影的主人公扬西就是他们中的一份子,他放弃家业,怀揣着“开拓精神”,拖家带口来到美国西部创建属于自己新的事业。此时的美国西部虽然有很多机会,但也充满危险,许多土匪与地痞盯上了这帮“西部开拓者”的腰包,这些人里就包括扬西的朋友。有趣的是,这帮土匪与地痞和“西部开拓者”们一样,都是打着“自由”的旗号,只是他们把枪口对准了“自己人”,于是他们和印第安人一样,被打上了“野蛮人”的烙印。扬西作为一个“文明”的开拓者,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百发百中的枪法打死了地痞,赶跑了土匪,尽管这些人里面有他曾经的朋友,但扬西毅然决然,并成为了全镇人的英雄。

美国人在创建“文明”时,总会遇到来自“野蛮”的阻力,所以美国人渴望“英雄”,渴望一个可以与他们站在一起的“英雄”,去帮着他们击退“野蛮”,创建“文明”。那时的美国,像扬西这样的英雄有无数个,经过他们的努力,这帮“野蛮”的不法分子和印第安文明一起消失在了“西进运动”的浪潮下。

时至今日,土匪和印第安人早已不能对美国人够成威胁,但美国人依旧渴望“英雄”,因为他们始终渴望“自由”与“文明”。

“信仰”与“包容”

除了创造财富,“西进运动”中的开拓者们还不忘完善自己的精神生活。美国人的祖先是欧洲人,欧洲人大都信奉上帝,但不同国家与民zu的人对上帝的理解不同,因此产生了“新教”、“犹太教”、“天主教”、“东正教”等等不同的zong教,这些来自不同zong教的人为了宣布自己的正统地位,互相辩论甚至残杀,却始终也分不出个对错。

可当这些欧洲人的后代来到北美大陆之后,他们突然变得团结起来,他们手牵着手共同创造财富。电影中,来自不同民族有着不同信仰的人们共聚一堂,听着主人公扬西的布道,并慷慨解囊为一个还没有建成的教堂捐款。此时的美国人们急需团结一心共创家园,也急需一个精神支柱,在幸福生活面前,“上帝”究竟是什么样的已不再重要,属于祖辈的隔阂已不再重要。

时至今日,"May God bless you."已成为了美国历任总统的口头禅,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其实和"Good luck."没有区别,但这句话却蕴含着“包容”的力量,这代表美国政府尊重每一个人的信仰,也支持美国人拥有信仰,信仰在美国已不再是一种“枷锁”,而是一种“自由”。

“zhong族qi视”和“xing别qi视”

尽管美国人不像他们的祖辈因为“信仰”自相残杀,但他们却瞄上了与他们不同肤色的人。那时的美国人大多是白人,他们自诩是“文明人”,hei人和印第安人在他们眼里,和那些抢他们钱的土匪没有区别。男主扬西看似是一个没有qi视别人的“文明人”,但当hei人家丁想要和扬西参加布道活动时,扬西却用花言巧语将他支走,当印第安人参加布道活动时,扬西也用花言巧语剥夺了他们捐款的权利。虽然扬西会对hei人家丁的死悲伤,会为失去土地的印第安人说话,但他骨子里却是蔑视他们的。

再有就是扬西对他妻子的态度,扬西虽然口口声声说他爱他的妻子,但是他却总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抛妻弃子。突然跑出去五年对妻子孩子不管不顾,一回来就站在了妻子的对立面,去帮一个妓女打官司,在扬西为妓女打官司的过程中,他不仅可以熟练地说出这位妓女的生平往事,还能说出邻居大姐的少年回忆,这不得不让我怀疑扬西可能跟镇上的许多女性都有不正当系。

在扬西眼中,妻子只是属于他的附属品,其他人zhong的人只配获得他的同情。时至今日,“zhong族qi视”与“xing别qi视”在美国依旧屡见不鲜,当年的美国是由一帮白zhong男人建立的,他们骨子里的优越感是在追寻“文明”与“自由”时留下的,而这种优越感也遗传给了他们的下一代,这或许就是“美国式自由”的代价吧。

“言论自由”与“进步”

尽管扬西有着属于他的局限性,但他作为一位报纸主编,可谓嫉恶如仇。他发表的社论,都蕴含着“进步”的思想,初到小镇时勇敢揭露当地地痞的恶行,在印第安人受到压迫时勇敢地站出来为他们说话,或许扬西在发表这些言论时,是站在了一个“优越者”的角度来说话,但这并不妨碍这些言论得掷地有声。

时至今日,依然有无数像扬西这样敢于说话的人,默默影响着美国社会的发展。影片结尾,扬西的妻子成为了美国联邦议员,他的儿子也迎娶了一位印第安姑娘,这便是“言论自由”给一个国家所创造的动力。

“zi本主义”

扬西的结局很悲惨,他始终不愿与有钱人同流合污,变为了一个流浪汉,最后为了保护石油工人被炸死了,他的女儿为了更好的生活也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很多的有钱人。

这是导演留给当今美国人的一个思考,当时代变迁,往日的“英雄”已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社会的主流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变成了“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究竟是对是错?

这个导演在1931年留下的问题至今没有答案,但当年美国“开拓者”们所留下的精神对当今美国人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我很认同我国对这部电影的译名,尽管由于时代变迁,像扬西这样的美国“开拓者”早已不复存在,但他们向往自由的壮志已然千秋。

 6 ) 壮志千秋

韦斯利.拉格尔斯导演的这部影片曾获得第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三项金像奖,也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西部片,是雷电华早期的代表作。 在美国西部开拓时期主人公辛马龙携妻从东部来到俄克纳马拉。在土地肥沃矿业丰富的大草原上定居,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改善了生存环境。但是也因侵犯了牧场主的利益而经常发生纠纷和格斗,强盗土匪的不断袭扰也使他们寝食不安。辛马龙见义勇为劫富济贪,尤其同情当地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为了维护东部移民和印第安人的社会权益,他组织亲友开发油田,并办起声张正义扬善惩恶的报纸。这一切使敌对势力对辛马龙更加仇视,不幸的是一次油田失火事故中辛马龙的血肉之躯和他毕生为之奋斗的“西部理想”都化为灰烬。影片以辽阔无艰的俄克纳马拉大草原为背景,通过辛马龙的奋斗生涯展示了印第安文化和西部的变迁,赞扬了主人公的正义感和献身品德褒扬了西部开发精神。

 7 ) 永远是个很长的时间

内容复述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英雄的故事。Yancey与妻子Sabra不顾家人反对,带着孩子离开优渥的家庭,前往当时还是不毛之地的Osage,创立了唯尊上帝和美国法律的报纸。一晃四十年过去,小镇变成了州,妻子也满头白发,沧海桑田,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无法寥寥几句讲完,也无法再静下心慢慢讲述。被匪盗抢劫,与混混发生冲突,包括后来Yancey两次杳无音讯的再次离家,这部电影并不单单是讲述Yancey——这位为前报社记者、印第安、黑人、犹太人、正义、家人、甚至油井毫不相干的人可以挺身而出的英雄,这部电影更多的是讲述Sabra——“妻子与母亲”,是报社辉煌40年的顶梁,是小镇变州的见证,是Yancey可以在外奋斗的支柱。Yancey最后没有当选州长甚至没有安享晚年,令人唏嘘,但新建成的州雕像是对Yancey最大的肯定。

心得体会

这部电影给了我看完《活着》之后的感觉,那种经历一切但无法言表、全部化作一声笑的淡然或无奈。虽然对美国西部无感,但是却被这部电影所传递的历史观所感染——“这世界就是他这样的人建成的,像我这样的人只能来往在上面”——绝大多数人都想成为英雄成就一番伟业,但其中又有大部分人要么被时间磨平了棱角,要么费劲毕生心血也没有一点起色,终究落入历史的尘埃中。不否认,你我都是普通人。

恩格斯告诉我们: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是的,你我都是普通人,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永远是个很长的时间,也许我们活着的时候不会,但将来的一天一定会被人所记起,就像我今天所写的这篇影评,一定会在未来某个时刻被某个人所看到。

经典语录

①大家会记得Yancey的,他是大西南历史的一部分,这世界就是他这样的人建成的,像我这样的人只能来往在上面

②永远是个很长的时间,也许我活着的时候你不会,但将来的一天你翻阅从前的报纸时,看到这篇文章会为它而感到高兴的

 8 ) 生活在别处,哪哪都是路——《壮志千秋》

如果你——

父母是帝都的文化精英,自己是腾讯公司的总裁,妻子是奶粉妹妹,怀了二胎,大儿子思蒜快要上学了……

你会不会——

不顾家人反对,跑去贵州的八线城市定居;

放弃你的通讯帝国,到荒野中重新开办小公司再创业;

抛开思想成见,让儿子思蒜和在汕头刷盘子的非洲小妹结婚;

不顾舆论的牵制,为一个臭名昭著的冤妇打官司;

无视政治环境,宁可被批成‘叛国’也要掺和‘达赖’、‘维稳’等民族问题;

揭发官商勾结非法买卖地皮;

置生死与度外,参军去藏南和海参崴打仗;

退役了之后放弃军功、隐姓埋名,年近古稀还去大庆挖石油当铁人……

你会不会?

你要是这么做,那我推荐你去武警总院看看病,只不过花光家产也未必治得好。

可是,有一个人,他的一生就是这么度过的——这是一个不懂得停留的‘狂’人。

从它的中文译名《壮志千秋》可以猜到,这是一部历史正剧;从它的英文原名《Cimarron》可以猜到,这是一部属于西部开拓者的英雄史诗。

可是令我猜不透的是,主角杨西竟然就是一个如上文所述的狂人:他冒险,他绅士,他勇敢;他富有学识,他富有胆识,他富有见识;他不畏惧强人,他不欺凌弱者,他不干涉他人——他对小黑佣友善,他对犹太人拔刀相助,他对印第安人一视同仁——他就是【自由】,是不懂得停歇,不理会边界的自由。

杨西简直是一个完美的男人。而在影片之中,往往会出现一个配角,来与杨西形成对比,从而让观众更明显地意识到杨西的光辉之处:

杨西地位显赫,但并不骄横跋扈。即便是对待地位最为卑下的——被他人当做猴子看待的黑人奴仆,杨西都会给予他最起码的尊重,非但不会拳脚相加,甚至说话的语气都如同对待朋友般温和。也正是杨西的绅士态度,才使得黑仆不远千里跟随杨西而来,又为了寻找小杨西而牺牲。与杨西的温和相对的,是居里克丝太太,她永远将“我的先辈在独立宣言上签过字”这份荣誉挂在嘴边,四十年如一日。目中无人的她势力到了极点,她就是坐享其成的、与杨西这类新贵族相对的老贵族。

杨西健壮强悍,但并不盛气凌人。即便是不毛之地的奥克拉,他的鼎鼎大名也是无人不晓,车夫、劫匪、流氓、妇人……什么人都要敬他三分。杨西没事不惹事,但他有事不怕事,别人一枪打飞他的帽子来挑衅他,他就打爆对方的耳饰来还以颜色。与杨西的内刚外柔相对的,是街上的混混群体,他们不但游手好闲,欺负弱小,还拉帮结伙,杀人放冷枪。最终在布道现场,杨西不光揭发了他们的罪行,还结果了其中的主犯。

杨西前途光明,但他偏要投身未知的荒野。当初《中国好声音》如火如荼的时候,汪峰的一句“你的梦想是什么”也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短语,我们也总能听到选手们给出适当的回答。但是,如果杨西来参加比赛,他怕是难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只要他还活着,他就没有到达终点的一天,就没有停下来的一天——就没有梦想实现的一天。正如剧中所说,“我从未在同一个地方居住超过五年”。与之相对的,杨西的妻子莎布拉,她也是一个勇于开拓的人,当初和丈夫毅然不顾家里的反对来到这不毛之地的是她,但在一段开拓结束之后停驻下来不再前行的也是她。莎布拉是个有梦想的女性,她不软弱,她是女强人。但是杨西已然远远地超出‘为梦想而奋斗’的局限了。在杨西的生命中,没有所谓的梦想,只有无限的探寻与开拓。如果说愚公移山的精神已然使得我们震撼了,但我们想,愚公移完了王屋太行,他也就不会再移了;而杨西,他的开拓是随着生命而存在、永无止境的。如果说世界、宇宙是无限接近无限的,那么杨西的这种开拓精神,就是超越无限的、更加无限的力量。

主旋律也要容得下批评

然而,嫁给杨西的人可倒了血霉了。

这部片子的缺陷在今天看来当然也不少,人物过于理想正面,主旋律意味过于张扬,行为编排夸张,特写镜头常常能照亮主角的美等等,尤其是最后的一段‘我为祖国献石油’,从某些角度看来,简直是毁了全片。但,正是因为《壮志千秋》的优秀,我们才能对其吹毛求疵——怎么就没人批评同时期的《歌女红牡丹》什么的这有问题、那有瑕疵呢?

有人单纯地认为,《壮志千秋》只不过是一部美式主旋律,奥克拉玛州的繁荣仿佛是美国200多年间从无到有再到强盛的缩影,在杨西的身上看到了属于美国的‘梦之开拓人’。但是我更认为,不只是美国,不只是美国人——正是因为有杨西这种永远活在路上的人、永远不把成功当做目标的人、永远向荒芜奔赴的人,才有了人类社会,才有了时空宇宙,才有了‘你我他’这专属于人类的‘智慧’。如果说中国梦的画板是向着已知的二十四字努力奋斗的狼图腾,那《Cimarron》,就恰恰名副其实,是鹰眼中、对永无止境的未知荒原的探求。

 短评

虽有不少缺陷,但那种振奋人心的西部精神,缔造历史缔造神话的情绪洋溢正片。男主人公被刻画成一个wanderlust,正是西部拓殖进取的典范。

5分钟前
  • paracelsus
  • 推荐

3.5。西部拓荒一览,风头男主与花瓶女主正好是两种价值观的代表,但仅仅如此便失于片面,结尾的过于美化可见一斑,但却刚好符合老美的价值观。不过男主身上的探索精神则值得赞赏,骚年们要多学习学习啊

6分钟前
  • Comel
  • 还行

最早獲得奧斯卡獎項的美國西部類型片。美國西行闖業者的不懈探索,守業者的苦心經營,西部俄克拉荷馬的城鎮興起,對婦女、黑人與印第安族裔初步平權的意識覺醒,締造了楊西·克拉萬棱角分明、至善至勇的角色光環,也令電影難逃善惡分明的俗套;主角暮年落寞的自我犧牲,也折射出大蕭條社會的榮華盡逝。

10分钟前
  • 与英雄为敌
  • 推荐

一个永远追逐新生事物又永远为正义公理而斗争的平民英雄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和西部相互成就。无法理解他如何能做到抛却深爱的家人与平静的生活而不停地追逐颠沛流离?想起了切格瓦拉,当然,故事对这种心灵史言之太少。

11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美国铁人王进喜~

14分钟前
  • Over5
  • 还行

第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典型的美国主旋律电影。但我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另外主演理查德·迪克斯和理查德·哈里斯非常像,我还错以为他们是父子呢?名字都很像。

18分钟前
  • 爱德华大夫
  • 推荐

此片奇异地集政治正确与政治不正确于一身:正确在肯定了白人与印第安人通婚、塑造了黑人的忠仆形象、展现了妻子在职业领域的成就;不正确在依旧言语轻视印第安人、只把黑人当仆人、对妻子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一锅大杂烩,展现了一些美国开拓西部的风情,但男主角厉害时太过,落魄时太惨,有失真实感。

21分钟前
  • Calavera
  • 还行

草原辽阔 万马奔腾 来自30年代的开幕3分钟就值得3颗星 其他方面缺陷太多 话说那时候的表演不是用过火形容而是夸张造作 又是一部历史价值大于艺术价值的BP

24分钟前
  • 周鱼
  • 还行

看过片查完资料才意识到这是个虚构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实在是编得不够精细。三颗星给台词和技术成就,一颗星向第一部获奥斯卡奖的西部片致敬。

27分钟前
  • 西木的风
  • 推荐

影片的主角是一匹拴不住的野马,在一个地方很难待过五年,他热心助人,争取印第安人权利,犹太人、苦命的女人都深受其惠,他的妻子在片中的份量似乎超过了他,相对保守的她坚守杨西的报社运营,放任丈夫一味冒险,比重分配值得商榷,伟大被夫妻二人分了流。

32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还行

为占有土地,众多人骑马或驾驶马车蜂拥而上(万马奔腾)的段落,算是本片最让我开眼界的场面了(由此也感觉这部电影放在1931年也算得上是大制作的大片)。看完电影特地查询了下,据说本片并非改编自真人真事,那电影中的部分情节设置就更为我有所不满(比如黑人艾沙亚之死、劫匪基德之死),尤其是结尾,简直就是大败笔!不过,光明伟岸的扬西的蛮多“政治正确”的所作所为还是值得点赞的。电影整体观感还是超过豆瓣7.0评分带来的预期。

3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1990年与狼共舞之前唯一的西部片奥斯卡最佳,雷电华仅有两部最佳之一。今天看来,除了引子部分的倒数撒花抢头地,整体上过于陈旧(主要是燕西角色塑造的太满,争地、护弱、灭匪……每个节点的表现都太高光)、煽情、表演夸张,角色也较套路化,犹太的裁缝和黑人的奴仆。不过挂在屋顶扇扇子一节让人想起大卫里恩。桂河大桥和印度之行都出现“人力风扇”。

38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闷片而已,不想吐槽

42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还行

还好吧西部风光+一场法庭戏都值得看。又见《乱世佳人》式混蛋逻辑:知道去维护印地安人的权利,为什么对剥削黑人就那么心安理得呢。

43分钟前
  • 吐=槽。呢=哦
  • 还行

两星半,在本片59年后才有第二部西部片《不可饶恕》获奥斯卡金像奖,少有的原版远逊于翻拍版的电影。这版留了一个特别恬噪的黑人男仆,结尾也是扬西在井喷时为救人而死,电影塑造人物极度扁平化,几次死人和法庭辩护戏都十分做作,你感受不到男主追求正义的信念,只是单纯感觉他在卖弄。开始的纵马抢地群演挺多,也是少有的非B级早期西部片,和翻拍版一本正经不同,黄金时代的好莱坞还是非常鼓励这种一惊一乍的舞台剧风格。安东尼曼在多年后的翻拍版中结尾处理的好:主角借妻子收到的信件中,表明其战死于一战之中

48分钟前
  • Stardust
  • 较差

第四届 Oscar Best film,史诗 西部。

53分钟前
  • 刘建明
  • 还行

任何年代的西部片都不是我的菜。。。。补片过程真辛苦,口音真心受不了。。。但是开场万马奔腾的情景还是很震撼的

56分钟前
  • 当代社畜
  • 较差

我了个去。。超好的电影。。就是被一个狗血结局搅和了。。。接受不鸟啊。。擦擦擦~~~~看这部电影感觉实在看美国历史一样。超喜欢NANCY这个角色。还有里面的各种配角~~可惜就是最后一个狗血结局!

1小时前
  • bol
  • 力荐

比我想象的好,让我跟着追逐梦想的男人激动,陪着思念丈夫的女人哀怨

1小时前
  • blb
  • 还行

没字幕,看得很晕。1931年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已经很厉害了。

1小时前
  • 无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