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的鸟

记录片法国2001

主演:雅克·贝汉

导演:雅克·贝汉,雅克·克鲁奥德,米歇尔·德巴

 剧照

迁徙的鸟 剧照 NO.1迁徙的鸟 剧照 NO.2迁徙的鸟 剧照 NO.3迁徙的鸟 剧照 NO.4迁徙的鸟 剧照 NO.5迁徙的鸟 剧照 NO.6迁徙的鸟 剧照 NO.13迁徙的鸟 剧照 NO.14迁徙的鸟 剧照 NO.15迁徙的鸟 剧照 NO.16迁徙的鸟 剧照 NO.17迁徙的鸟 剧照 NO.18迁徙的鸟 剧照 NO.19迁徙的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02

详细剧情

  当鸟儿用羽翼去实现梦想,翱翔在我们永远无法凭借自身企及的天空,人类又该赋予他们怎样的赞叹呢?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雅克·贝汉以这样一句话带我们踏上了鸟与梦飞行之旅。毫无疑问,[迁徙的鸟]直接界定了世界顶级纪录片“获取真实”的标准——前后共600多人参与拍摄,历时3年多、耗资4000多万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录胶片长达460多公里。这部动用了17个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的电影甫一出世,就引起轰动。短短三个星期内就有250多万法国人为它走进影院,飞越1200公里的大天鹅对生命的坚持,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的沙丘鹤、在冰天雪地下与海鸦对抗到底的企鹅……尽管当中也有失败气馁,也有悬崖边的木头木脑,也有来自人类贪欲的窥视。  除了简单的说明,整部影片不再有言语。本片的主角是憨态可掬,形态各异的鸟。他们带我们飞过大海,飞过雪原,飞过高山;他们用振动的羽翼向我们诠释飞翔,诠释执着,诠释温情,诠释生命。

 长篇影评

 1 ) 太美了!

    看过2篇,用Emule下的,画面很清晰。
    看第一遍时,电脑声卡出了问题,即使是默片,我也完完整整地看完了。
    看第二遍,能听到声音了。感觉几近完美。
    可以肯定,每一幅截图都可以参加摄影大赛。





 

 2 )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

《迁徙的鸟》是由著名法国大导演雅克·贝汉执导的一部非常出色、评价极高的自然纪录片。它直接界定了世界顶级纪录片获取真实的标准前后共600多人参与拍摄,历时3年多、耗资4000多万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录胶片长达460多公里。丹顶鹤的优雅,鹦鹉的聪慧,大雁的忍耐,天鹅的缱绻,企鹅的母子情深,白隼古怪的黑孩子,还有那红眼睛水鸟扇着短翅膀在水上奔跑的滑稽都在这部片子里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

该片采用了超科技空中拍摄系统摄制,全程追纵候鸟南迁北徙的壮举,带领观众体验候鸟迁居的艰辛过程,同时也捕捉各式各样候鸟的奇趣生态,既益智又生动。摄制组在镜头下孵蛋,使得刚出生的鸟儿不畏惧镜头,待到他们迁徙时,就会和摄像机一起翱翔,使得拍摄更加真实自然。

导演在时间、空间和故事结构上都做了巧妙的构思和编排,在成千上万种候鸟中选取一隅,围绕为完成归来的承诺,迁徙是一场生命搏斗的主题从危机故事和承诺的故事两个方面讲述了候鸟在时空编织的经纬中迁徙所遭遇的种种。

这部纪录片的音乐唱片还获得了奥斯卡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提名、法国电影凯萨奖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开篇是澳洲音乐鬼才NickCave贡献的一首温暖而略带感伤的情歌,混入鸟群展翅的声音,导演请音像师用迷你麦克风和便携式集音器专门录制不同鸟类的飞行声音做底本制作了片中的音乐,未加修饰却与钢琴之声浑然一体。还有由艺术摇滚大师RobertWyatt带来的大气而凝重的大地的主人,其后的器乐作品中,时而以北欧民歌清亮悠远的气质加深候鸟们归来的优雅意象,时而以紧张的管弦乐合奏描绘迷途于工业污染烟雾中的候鸟们,进而用福音合唱赞颂鸟类飞越海洋荒漠,森林河流,冰川山谷的壮丽景象。

 3 ) 关于鸟类为何会迁徙?

候鸟为什么要迁徙,目前有3种不同的观点: ①鸟类起源于南方,由于大陆板块自南向北漂移,许多鸟类被带到了北方,于是由它们返回南方老家的种种尝试便形成了鸟类迁徙的习性。 ②鸟类起源于高纬度地区,第四纪冰川自北向南的入侵,迫使鸟类向南方迁徙,待到夏季冰川退却,使鸟类能定期地往复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从而形成了迁徙的行为。 ③鸟类起源于南方的热带森林,种群的大量繁殖造成了对食物需求量的增加,因此生态压力使得某些鸟类在夏季向北方冰川退却的地扩散,而当冰川来临时再回到南方越冬,久久之,便形成了定期迁徙的行为。 相比较而言,第一种观点有些疑点。因为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明显的大陆板块移动早在鸟类出现以前就已完成。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都有一些证据。但第三种观点比较符合现代生态学思想,似乎更为合理一些。

 4 ) 与梦飞行

 刚才接到琪琪短信:
“亲爱的肖班,我前天专访《鸟的迁徙》的导演!!我激动死啦!!”
“你很牛X, 雅克.贝汉,你应该告诉他,我曾经说没有看过《鸟与梦飞行》的生命是残缺的”
“哈哈哈 我就是这么跟他说的!!他让我跟你说他很感谢你的赞誉,还说我应该感到很庆幸我的生命中有这样一位老师!!”
“其实还该告诉他我九十岁的奶奶我都给她放过这部片,她感觉还不错。”

现在大家孜孜以求考公务员,似乎那是最高的人生理想,我(就连我!)最近也建议我很欣赏的一个小女孩考公务员
当琐屑的生活渐渐湮没理想主义的光亮
我回想起琪琪当初勇敢地从检察院辞职,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与梦飞行...
对了,琪琪的网名就叫“飞小鸟”

                                                           

 5 ) 它们的路途

这是观天者的梦想,每年秋天,都有数十亿只亚洲和欧洲的鸟受到体内本能的驱使而振翼飞起,因为变短的白昼,减少的食物及恶劣的天气都告诉它们严峻的日子即将来临.部分迁徙的鸟类在短暂的旅行后变落脚停栖.另外一些则翱翔数千公里.坚忍的飞越东半球东西走向的山脉与荒凉的沙漠,或者避开这些地区飞行,许多最后抵达非洲或冰冷南极洲的边缘.当大自然的节奏移转,活下来的候鸟会飞回北方返回,循环再度开始.这种迁徙行为是最近一次冰期的气候与陆块变动而产生的,至尽已经进行了至少1万5000年.
究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鸟要进行如此坚信的旅程?大多数是为了追寻较长的白昼,丰富的食物和温和的天气.最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的旅行方式:凭借着体内的磁罗盘,以及星辰,山脉和河流等外界指标,它们就能找到方向,而且往往是在朦胧的夜色中.它们甚至经历行为上与生理上的改变,包括饮食和新陈代谢的变化.
虽然系放和追踪研究可以找出基本的,可绘制在地图上迁徙路线,但大多数侯鸟在飞行时是呈一道宽阔的横幅,而不是狭窄的长幅:同时飞行线路可能会绕圈,漫游,转弯或跳跃,也可能在环境压力下有所改变.以全球暖化为例,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环境条件所造成的效应,已经影响到某些鸟类迁徙的时间与地点.不过大体的迁徙模式早已经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


全球鸟类迁飞区:根据迁徙水鸟种群年度迁飞的方式,全世界划分为三个鸟类迁飞区:
南北美洲迁飞区
非洲 - 欧洲迁飞区
亚洲 - 太平洋迁飞区



1:西半球上从北美到南美

数十亿只鸟在每年的迁徙迁途中掠过天空,追寻着永无止境的夏季.而美洲的这块大陆仿佛是专为候鸟准备的:北方的春季美丽富饶,而在秋季南下的路线上,沿途可清楚看见食物充足的海岸线.河流和南北走向的山脉.这些山脉的上升气流可以让鸟儿搭一趟顺风车,小至蜂鸟,大至老鹰,这些鸟组成带状或波浪状的队伍.凭借着他们由细致羽毛和中空骨骼构成的翅膀,在暂时性的航线上展开长达4万公里的旅程,这无疑是自然界最动人的表演之一.



往返太平洋沿岸
由于气候温和,许多太平洋的原生鸟类不会进行迁徙,就算迁徙也不会太远.不过南北往返的鸟类会利用汹涌的海岸洋流,其中含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和鱼.像这样的海岸线,再加上太阳和星星也可以提供视觉导引,让鸟儿得以维持在飞行路线上.

湿地野鸟
滨鸟和涉禽是迁徙距离最长的旅行大师.在各种鹤类当中,以沙丘鹤(又名加拿大鹤)数量最多,大约在60万只左右.迁徙路径最远的鹤则是小沙丘鹤,它们在北极地区各处繁殖,南下过冬时最远可达墨西哥北部.但有的不会飞那么远,有些沙丘鹤飞到德州就停下来了.繁殖期间,族群会分散开来以充分利用它们的栖息地区域,但是在中继站,例如内布拉斯加州的普拉特河,它们会大量聚集---有些加入了中继站的鸟群,甚至偏离了它们原本的飞行路线1500公里之远.

北极地区--来自北国的旅者
在一个夏天24小时都出太阳的地方,生活挺不错的;对于在此繁殖的水鸟而言,这是一块富饶的土地.但北极酷寒的冬天会让大多数鸟儿往南迁徙,有的只是短程飞行,有的则会飞到远方的南美洲,非洲,甚至澳洲.

雁子来了
许多水禽以冻原为家,其中黒雁筑巢的地方几乎可达它们分布范围的最北端.从育空河三角洲开始加入数千同伴的行列,在阿拉斯加的伊则姆贝克泻湖狼吞虎咽的吃着它们的主食大叶藻;可能是全球变暖的缘故,如今有些黒雁会在这里度过整个冬天,大多数黒雁会乘着顺风,在太平洋上连续飞行将近5000公里到下加利福尼亚半岛,这趟辛苦的旅程有时会让黒雁的体重减轻三分之一.由于大叶藻的栖地收到威胁,黒雁的生存也陷入了困境.

草原与平原
美加边界的大草原和壶洞地区是侯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也是水禽的主要繁殖地.滨鸟在北半球最常利用的内陆中继站之一是堪萨斯州昔安弟弟上的湿地.美国大平原和密西西比河谷共同供养了横越北美大陆的众多鸟类.

辽阔的北方森林
从阿拉斯加到纽芬兰的北方森林有大片的雪杉林,桦木林和酸沼池,这里也是滨鸟,数以百计的水禽,以及北美将近三分之一的鸣禽的繁殖地.但是人类不断破坏这片孕育生命的栖地,过去这30年来,光是在加拿大就有24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危机四伏
迁徙时一件危险的事,鸟儿在途中可能被吃掉,被射杀,被风猛吹,或是迷路----然后因为疲累或饥饿死亡.工业和农业污染也会造成损害,而城市中明亮的光线也会干扰鸟的飞行,造成惊人的死伤.据估计每年都有超过1亿只迷失方向的鸟因撞上高楼的窗户而死.

墨西哥湾的停留
有些鸟无力飞越宽1000公里的墨西哥湾,于是它们会沿着中美洲的陆地南下,再经由墨西哥湾的海岸线回返.但是其它的鸟,包括50种以上的鸣禽,会选择飞越墨西哥湾,趁顺风时展翅飞翔.

绕圈飞行
为了运用最有利的风向和食物来源,鸟类的飞行路线可能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称为环状迁徙,例如它们可能在大西洋上空转往南方,到了墨西哥湾上空再转往北方.许多鸟类已各自演化出这项策略.

避寒圣地
宜人的天气与充足的食物,诱使在北方温带地区繁殖的鸟类前来墨西哥,西印度群岛或是中南美洲过冬,这些新热带区侯鸟的祖先原本可能生活在南方,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后为了减少竞争才往北方扩散.

进入亚马逊
尽管森林砍伐的情形非常严重,这个环境依然供养了全世界种类最多的留鸟族群之一,这里的鸟都已经特化,在雨林里各自拥有生态位.相对而言只有击少数侯鸟在此过冬,也许是因为它们无法与适应良好的本地鸟类竞争.亚马逊的鸟类本身也可能有一些迁徙行为,但目前对这方面的了解还相当匮乏.

迁徙性猛禽以最优雅的姿态翱翔千里.游隼会沿着海岸和内陆的水道上空飞行,各个大陆都是它们的家.如同它们的名字一样,许多游隼的确会云游四海,一些会从加拿大的巴芬岛飞到阿根廷的彭巴草原,然后再回去,回程时还会路过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东缘,其他的可能会先在加勒比海河墨西哥湾猎物丰富的海岸线地带逗留一番,到春天时再经德州北上.

钓鱼去
在秘鲁和智利外海,涌升流会将丰富的食物带到海面上来.在非圣婴年期间猎物丰富的时候,鸟类会和渔民竞争,因此总有一些鸟被网子或钓鱼线困住,因而受伤或死亡.

从巴塔哥尼亚出发
在南半球这里,季节与北方相反,因此鸟类迁徙的方向也相反,它们是从南方温带地区的繁殖地出发,前往南回归线附近,甚至是迟到以北的地点过冬.参与过这场南国迁徙的鸟类超过250种.

我国位于亚太迁飞区,水鸟的迁飞方向主要是南北方向,具体划分为中亚 - 印度迁飞区,东亚 - 澳大利亚迁飞区,西太平洋迁飞区/


2:到非洲去

北方的生活
西伯利亚的北极地区气候严峻,但在富含湿地的北极沿海岸其实充满蓬勃的生命,西伯利亚的海岸冻原是亚洲唯一未遭到破坏的冻原,滋养着大约50种鸟类,大多数是有蹼足的,包括五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鸟类.这里大多数的侯鸟都按照明确的路线迁徙,从东北方的地点往西南方移动,最远可达到非洲.而最近数十年来,随着全球暖化,温带鸟类额分布范围逐渐北移.有些鸟下蛋和迁徙的时程也配合着昆虫数量高峰期的改变而修正,无法配合环境变迁做调试的鸟类则面临了残酷的未来.

大集合
死海谷地是世上最大的侯鸟聚集地,多达10亿只鸟在飞越欧非或亚非之间的沙漠之后筋疲力尽.在红海附近歇脚补充精力.

空中伏击
旅途中会有意外,一只侯鸟可能会是其他侯鸟的威胁.每年夏末,埃莉氏隼都会在地中海上空乘着北风盘旋.它们会从空中猎食飞往非洲途中胖嘟嘟的鸣禽.在一季中,2万只隼可能杀死1000万只鸣禽,埃莉氏隼会将夏天的繁殖时间延迟至比其他鸟类晚,以便充分利用这些移动的食物来源.

最巨大的障碍
每年大约有500万只侯鸟要飞越绵延2200公里的撒哈拉沙漠,这是鸟类迁徙中最可怕的自然障碍.在克服地中海或亚洲和阿拉伯的沙漠后,大多数的鸟会经由食物和水量充足的西部或中央走廊地带飞越撒哈拉,并且在较高而凉爽的高度飞行.

翱翔的猛禽
由于不适应长程的海上飞行,大多数猛禽通常取道狭窄水域的上空.每年有超过10万只蜂鹰以长长的直线飞越直布罗陀海峡,往来于欧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点.另外据记录有大约85万只从较东边出发的鸟飞越红海迁徙.同样的,欧洲猛禽之中最擅长远距离飞行的小乌雕经由博斯普鲁斯海峡,黎凡特和苏伊士运河往返欧洲与非洲南部.自德国开始最后飞抵莫桑比克南部的马多布附近.

陆鸟的迁徙
分布广泛的家燕是预告春天来临的侯鸟,在有大量昆虫的地方最为兴盛.它们在欧亚大陆,北非和北美繁殖,寻踪远达各大陆的最南端.家燕能够以农场和其他人类开发过的土地为家,大规模的禽舍可以容纳数百万只家燕.此外,阿拉斯加的穗鸄族群分布范围自最后一次冰期以来就是从欧洲向北方和东方迁移到了目前的地方.尽管现在离家较近处就有了合适的冬季栖地,但它们仍在遗传因素的驱使下,沿着祖先的路线飞到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全程约2万1000公里.

南飞过冬
前往非洲的冬季侯鸟潮数量上无与伦比,多达185种,约45亿只侯鸟会进行这趟旅程.如果它们顺利通过撒哈拉沙漠,许多会在萨赫勒的疏林草原与草原歇脚,而且会算准了在雨季后昆虫繁盛时节抵达.干旱时期,由于昆虫稀少,鸟类以沼泽与河谷的浆果为食,在继续南飞后,它们会散开来,分头寻找其他侯鸟外以移空出来的地方,大多会避开住满留鸟的森林.


3:飞越东亚
人类得知鸟类有迁徙飞行路线,是源自于对水鸟的观察,因为它们对传统的飞行路线始终奉行不渝.在俄罗斯冻原上繁殖的小天鹅在夏末时会经由可与其的路线到荷兰或英国的度冬季去,最东边族群则到中国.而且到达的日期往往和前一年相同
由于人口的急速增加,东亚的飞行路线可能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鸟类迁徙区.这条飞行路线起于阿拉斯加赫西伯利亚的北极地区,经东亚直下到纽澳,途径20多个国家和大段的太平洋海面.行经过这些空域的大多是滨鸟和海鸟,包括一般认为是全程无休从阿拉斯加直飞到新西兰的斑尾塍鹬.

栖地消失
在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竞争中,鸟类经常是输家.在亚洲,人类的发展已经使四分之一的鸟种受到威胁或数量减少,而且这个趋势还没有停止的迹象.南韩的新万锦湿地是重要的水鸟中继站,如今可能变成农地,俄罗斯的石油勘探以及中国长江地区的水坝增建计划都已经威胁到西伯利亚东部白鹤群的繁殖与越冬地点.

无法飞行时的避难处
窝瓦河三角洲是许多水鸟在换羽期间的藏身处.大多数的鸟类会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换羽,但水鸟不同,它们的飞羽会一次大量掉落,使它们无法飞行且容易收到攻击.它们的适应方式使在7月间迁徙到窝瓦河没有捕食者的地区换羽,等待新的羽毛长出,并且在冬天来临再度出发之前痛快的进食.


艰巨的任务
巍峨的喜马拉雅山阻挡不了坚决的斑头雁,它们以9000公尺的惊人飞行高度直接越过高山,大多数是到印度去.许多其他的鸟类选择支线,也就是绕过山脉的较长路线.

迷途之家
对于在雾中迷路或被吹离路线的侯鸟而言,岬角或台湾这类岛屿是求之不得的落脚处.在太平阳沿岸迷路的鸟也可能到日本的知床国立公园或新滨的鸟类保护区,中国的长江口或香港的米浦沼泽避难.

来自海岸与沼泽
飞行距离最长,最坚守固有路线的侯鸟中包括许多滨鸟和涉禽.以白鹤为例,飞往南非要经历长达1万公里的旅程.它们大多采行经由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四海谷底的东边路线,避开辽阔水域;也有较少数经由直布罗陀海峡向南飞.现在还有一些会停留在欧洲,在垃圾对和稻田中觅食.濒临绝种的白鹤也会分采不同的线路,数量很少的西部白鹤群在伊朗过冬,数量超过2500只的东部白鹤则是在中国的鄱阳湖地区.

纽澳的流浪者
在澳洲和新西兰的陆鸟中只有不到15%是真正的侯鸟,且它们大多往北飞到新几内亚或印尼,区域的鸟则只在当地进行短程飞行,找寻气候最不干燥的地方.北半球的极地鸟类有超过35种会往南飞到澳洲,也有许多海鸟会从南极洲往北飞,避开寒冷的冬天.


4:浩瀚汪洋
地球上到处都是水,但只有极少数的侯鸟会进行海洋飞行.这些主要是海鸟和滨鸟,它们会在惊人的长途旅行中环游世界或往返于南北极之间,一趟下来可能长达好几个月.严酷的气候或陆上的障碍可能会迫使它们采取波浪状而非支线的飞行模式,而鸟儿也会调整路线,以寻找能提供助力的风或是丰盛的食物.
虽然难以想象,但一只北极燕鸥来回迁徙一趟,移动距离可能会长达4万公里--几乎相当于地球的圆周,是世界上最长的迁徙路径.随着秋天脚步的逐渐接近它们位于高纬度地区的繁殖地,许多大西洋的北极燕鸥族群会沿着非洲西海岸往南飞,,前往南极洲享受该地最温暖的月份.至于燕鸥接下来的行踪,目前仍无法确知.有些燕鸥为了在穧冰退去之时觅食,可能会以迂回的路线绕行整个南极洲,直到它们准备好展开北上的旅途为止.

有些海鸟非常适应海洋生活,甚至只在繁殖期间才到陆地.漂泊信天翁是翼展最长的鸟,可达3-4米.它们乘着风在浪头之间滑翔,一生大约有70%的时间在海面上度过.介于繁殖之间,它们的飞行距离可能超过3万公里,包括每次数百公里的觅食旅程.很少有信天翁会进入北大西洋,因为它们可能会受困在平静的无风带,但是在世界末日般的南方海域----风吼浪啸的南纬四十五度和六十度之间的那片怒海,一年内它们能乘着狂风绕地球数圈.

看它们扇动翅膀划破风暴飞越跳动奔腾的浪尖,火一样燃烧的石头,斑斓森林还有温柔沙漠,看地图上密布整个地球的迁徙线路,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初生的亚成鸟刚长齐飞羽,在月光下奔跑到起飞的山岬开始生命里第一次史诗般的旅程,也许在它们展开翅膀之前,头脑里就已经有了星图,山脉和太阳的方向.侯鸟从远古时代就开始迁徙,从未改变过古老的旅行规则,每年来回于出生地和越冬地.没有疆界,没有国籍,它们唯一真正的根系就在它们学会飞行的地方

 6 ) 雅克·贝汉离世,《天堂电影院》里的“托托”走了

4月22日清晨(巴黎时间21日),雅克·贝汉,这个希望在镜头里容纳每一个生命的呼吸,始终关注着地球命运的电影大师去世了,享年80岁。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斯人已逝,那些关于生命的影像,就是雅克·贝汉留给世界最珍贵的礼物。

Jacques Perrin

生命的礼赞

“你如果真正喜欢一件事,你每天、每时、每刻、每秒都期待这件美好的事情出现,当它在你的等待中终于出现的时候,你的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雅克·贝汉

文/摸鱼暴龙兽

公众号:抛开书本

在很多普通观众的记忆里,雅克·贝汉就是《天堂电影院》中视电影为生命的托托,或者是《放牛班的春天》里的指挥家。

他自己也说,托托的成长经历和自己很像。

阿尔弗雷多去世了,托托很难过

《放牛班的春天》

“小时候为了方便照顾,父母便时常将自己带去剧院。一开始,自己并没有觉得是为此而生,但有一次看见演员们的演出,便爱上了这份事业。”

对许多影迷而言,雅克·贝汉的名字就代表了纪录片领域的巅峰水准

用胶片为观众记录下极致的自然奇观,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师。

鲜有人知,出生于戏剧世家的雅克·贝汉六岁就开始参演电影,十五岁登台表演,创下一出剧目连演四百场的佳绩,二十五岁凭借《半个男人》,一举拿下威尼斯影帝

《半个男人》剧照

手提箱女郎 La ragazza con la valigia (1961)

二十九岁,演员事业如日中天时却转战幕后,成为一名制片人

第一部参与制作的电影《焦点新闻》就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五年后担任制片的《高歌胜利》再度获此殊荣。

他说,希望能在电影里活够一千次。

于是从九十年代开始,他再次拥有了全新的身份——纪录片制作人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就像他说的:“如果最后世界上只剩下人类,那就糟透了。

雅克·贝汉(1941.7.13~2022.4.21)

如果世界上只有人类,就糟透了

在观众对于现代电影已经变得麻木不仁,并被现代电影浓郁的脂粉气和铜臭味熏昏之时,高天之上刮来了一缕清风——《迁徙的鸟》

影片的拍摄过程像是一场修行。

雅克筹划两年,拍摄四年,横跨七大洲,动用了17位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支科学考察队,30个电影摄影师,观众仿佛透过一只鸟的眼睛目睹了史诗级的迁徙。

涉足175个自然景地,拍摄了460公里长的胶片素材,平均每天有600人参与工作,飞行了15000小时,甚至历经七次事故,最终交织成这首94分钟的大自然赞美诗。

其实这些还不算什么,拍摄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让飞行器接近鸟类

雅克·贝汉听说鸟类会在破壳而出的瞬间会将第一眼看到的生物当成父母,于是他在法国诺曼底建起鸟类训练基地。

从一颗蛋开始,让它们从出生开始就与摄影机和飞行器为伴,成了专业的“鸟演员”

跟注重叙事与科普的传统电视专题纪录片不同,雅克·贝汉始终秉持从生物的视角看生物的艺术理念。

为了捕捉最鸟类生命最朴实的真面目,第一年他们不拍摄,只是跟随候鸟到出飞,直到鸟对他们熟视无睹。

于是在第二年的迁徙之路上,摄影师从滑翔机里把特制的候鸟模型伸出驾驶舱外,微型摄影机就藏在模型中。

“鸟演员”们就挨着这些熟悉的道具的“实景演出”。

在这段辛苦又感动的四年里,雅克不禁感叹:“我们把摄影师送上了天,才发现原来鸟类看到的世界那么真实自然,是我们人类没办法用肉眼看见的一个世界,它们活的是这么美好,它们在两千米的高空上活着,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非常兴奋。

作为艺术家,他用法兰西人的浪漫与爱奏响了一曲挑动生命之弦的合奏。

作为导演,他对拍摄技术革新的贡献,为其赢得了“上帝之眼”的美誉。

作为地球的子民,对生命的礼赞便是观众“天·地·人”三部曲(《迁徙的鸟》、《微观世界》、《喜马拉雅》)发出的共同心声。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

为什么要拍《微观世界》?雅克·贝汉说:“我们应该更多地用其他生命的角度去尊重它们。我们需要时间去认识和理解其他生物的重要性。”

在BBC与Discovery频道的纪录片中,故事往往从一个悬念出发,延伸出某个动物主角的成长线。

但这部描绘关昆虫与微生物世界的纪录片没有完整的故事线或明显的主题,没有旁白,没有字幕,全靠画面本身来叙述。

,时长03:00

当蜜蜂采花、蚂蚁搬家、甲虫大战、蝴蝶出蛹、蜘蛛缠猎、蜗牛拥抱、孑孓出水等场面逐一"粉墨登场"时,所有人都在感叹大自然的奥妙

同样值得被大家记住的是雅克·贝汉和他的制作团队。

昆虫们所发出的声音经过处理后被放大

从前期筹备到电影上映历时15载,其间花费的大量精力和经费自不必多言,光是研制专用的摄影器材,雅克与他的团队就用了两年功夫。

为了呈现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极致画面,摄制组在温暖湿润的法国南部搭设巨大的摄影棚,建造特殊的生态圈,培养微观世界中的“演员”。

二十年的心血最后被精雕细刻成73分钟的影像,微观世界经过放大的镜头重现在银幕上,竟是如此宏大,那么神奇,那么迷人。

大家都说《微观世界》就是“后花园里的侏罗纪公园”

看过了天上飞的鸟地上爬的虫,年过花甲的雅克一头扎进了海里。

与陆地世界不同,浩瀚神秘的海洋世界绝非人类所能掌控,鱼群的聚散,潮汐的回溯,再加上极端的海上天气,一切皆是变数。

雅克·贝汉希望该片能让人们正视经济和资源的协调问题,以及让孩子看到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选择拍摄对象、反复打磨剧本、精心设计分镜头、提前规划时间和路线、选择拍摄对象、与专家沟通,然后进入漫长的等待。

雅克的每一部纪录片都是为了大银幕而生的。

他追求震撼人心的艺术奇观,要在夜晚的深海打起足以照亮整个飞机场的光,一场有关迁徙与狩猎的“海洋盛宴”一拍就是三年。

12个摄制组,70艘船,全球54个拍摄点,耗资5亿打造的《海洋》成为史上最昂贵的纪录片。

为了拍摄《地球四季》,他携300多人的团队辗转8个国家中的100多个拍摄地点进行取材,就算年事已高,雅克仍心系自然。

在他看来,世界上如果有一天再没有鸟儿的叫声,该是多么可悲和遗憾。

无论是千万年如一日地固守着迁徙航程的候鸟,还是不知疲倦地囤积着食物的蚂蚁,它们既不比出海捕猎的海鸥来得更高贵,也不比行走在雪山垭口,用盐巴向远方村落交换大麦的人类商队更为低贱。

在雅克·贝汉的镜头中,我们理应怀着同样的情感、尊重与关怀,去看待每一个为生存而奔波的生命,哪怕是一只推粪球的屎壳郎

※参考:

「1」「1」雅克•贝汉专题|只有疯子,才拍得出这样的电影!,广图纪录片中心,豆瓣,2021-03-16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短评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影片里每一个镜头都令人心旷神怡,对于生活在都市我看到这部电影如同置身梦境。。从没这样仔细的观察过鸟类的飞行,是如此的美丽轻盈。对于大自然的壮阔,对于生命的神奇,通过迁徙的鸟可见一斑。。。

6分钟前
  • bay135
  • 力荐

属于最顶级的自然类纪录片。拍摄难度极高,制作精良,解说辅助展示而非说明。| 陷入油泥中为同伴抛弃的红雁,被猎人打断的迁徙,遭螃蟹围歼的折翼鸟,从北极飞至南极的北极燕,成功破笼而出的蓝金刚鹦鹉。PS:不建议下CiNEFiLE组压制版,英语解说口音过重,不如听雅克·贝汉的法语解说。(9.5/10)

1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在大城市里呆久了只偶尔会看见天空盘旋的南飞的候鸟。回想起以前小时候在乡下人家房梁上捅鸟窝的情景,掉下来8只小麻雀(因为小时候大人说捅麻雀会长雀斑,我不信就去捅了)然后大鸟飞回来了,好几只在场院屋檐外面冲着我叫,我用竹竿把小鸟顶到屋檐上面,希望大鸟能把他带走,但最后那些大鸟飞走了

14分钟前
  • ZHANGWANHE
  • 力荐

1.仅仅只从配乐都能看出导演的用心,更何况那些真实拍摄的每一个镜头。2.一次回归,便是一个承诺的实现,影片细心的表达。3.纪录片中的文艺片。4.我渴望成为一只可以自由翱翔的飞鸟,只是我是否会忘记那沿途美丽的风景?

1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应当感谢人类,这种心胸狭窄历史短暂而丑陋的暴发户物种,还没有在他们那些“神圣的领空”上也拉起铁丝网,尿上国旗。而陆地上那些没有翅膀的生物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万里长城永不倒”,还好我是只飞鸟。

19分钟前
  • 宇宙真理猪大肠
  • 力荐

看到一只红雁陷到油泥里被同伴抛弃的时候 心痛了一下

23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导演,可不可以给我安排个角色在里面?”“你演个鸟。”

2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据说拍摄鸟儿迁徙的飞行器只能坐两个人,除了飞行员,导演没办法,就只能让摄影师上去了,拍完之后回来,大家团团将摄影师围住,问他那是什么样的感觉?摄影师只是哭,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32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迁徙的鸟,自然界的和谐之美,在它们身上得到奇妙诠释。可恶的是,某些人类不安好心的介入,破坏了这些可爱的生命缔造的平衡,让这场美好的旅程有了难以忘怀的污点!

3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镜头化身为鸟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to be by your side

39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这部纪录片堪称伟大。从未从如此近的角度观察鸟的飞行!摄制团队背后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在大银幕上震撼的画面里,在悠扬的旋律和空灵的歌声中,看到了鸟的迁徙跋涉成千上万英里,看到弱肉强食的残酷自然规律,看到人类对生态禽类的破坏和干扰,看到一曲生命的礼赞!

40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比起之后的那部海洋来说,内容有点单调了,毕竟鸟类的种类没有海洋生态丰富,在旁白上相当克制,如果能有些故事性可能会好看一点

42分钟前
  • 菠萝
  • 还行

对不起.我又哭了.当鸟飞过大地的时候,配上那音乐..

43分钟前
  • 寂地
  • 推荐

极品老帅哥,当今记录片也只能看他的了

48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力荐

震撼 完美的记录片!极少旁白 意味深远 原声生动 配乐很好!镜头和拍摄手法 就不说有多震撼了。。。其实 得6*的关键在于 导演把一部“动物世界” 活生生拍成了艺术品 拍成了一部出色的默片电影。。。

49分钟前
  • 周鱼
  • 力荐

最美的飞翔。

5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動物比人類更能讓我感到生命的真實和感動。嘿,鳥兒們。

58分钟前
  • 还行

我若是鸟,宁愿死在自然界,死在自己的命数里。不叫人类中止自己的命运,不叫双足深埋污染废区无法起飞。宁愿喂老鹰、遭雪埋、在冲不破的浓雾里迷失坠地。

59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推荐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历时四年,跨越七大洲40多个国家,消耗460公里胶片,动用450多人,其中包括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科学考察队。这一切都是为了捕捉鸟在无尽长空翱翔时的千姿百态。能把一部科教性质的影片拍得如此完美,如同一首优雅的抒情诗,一支美和力的芭蕾作品,堪称奇迹。

1小时前
  • stknight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