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韩国剧韩国2020

主演:薛仁雅 金宰英 赵胤熙

导演:内详

 剧照

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1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2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3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4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5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6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13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14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15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16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17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18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19爱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5:06

详细剧情

该剧是讲述为了达成梦想而努力却没有实现梦想的普通人的人生重启剧,也是再次热爱满是挫折的人生并寻找微小却确实的幸福的“小确幸”电视剧   薛仁雅饰演金清儿,她是一个放弃了恋爱和结婚,连续8年准备考公

 长篇影评

 1 ) 我也来说说作家这个点。

其实作家人并不差,只是太过于理智了以至于深陷感情的人完全无法理解一个理智的人的冷漠。
1.我也同意有人说的放瑞典音乐正是解释的开始。因为一个人真正的面对的现实及其感受是写不出来的,只能去面对和感受。尤其作者的下场是痛苦的,你读到别人写的痛苦也不能完全感受别人的痛苦,你读了别人写的现实下场也不一定就是你自己的。毕竟文字是有限的。作者自我陶醉在音乐中正是在感受着自己的那份别人无法体会的自己的痛苦。也是告诉他们,重要的不是那些瑞典语言或者小说,而是真实的现实,以及那种感觉。当他们让他写出结尾时,作者反复说了,他做不到。因为痛苦需要被感知,而不是能写出来。作者说过那只是小说,人物是虚构,结束就结束了,以及最后说的,想想你自己为什么想这些愚蠢的问题,就是想告诉他们,他们在临死前为何执意去追求虚构里的结局,甚至强迫作者给予他们一个结局。这难道不是人们的害怕吗?他们关注死后的结局远远大于对自己生命的关注,以及对于他们而言,死后,一切就是不存在,就是虚构的了。作者不谈小说,不谈结局,是在更高的层面用心良苦的启示他们,他们面对的死亡远远比他们死后的情况或者别人的事对于他们更重要。去面对他们真实的生活与感受,去重视自己的生命吧。
2.作者用乌龟来解释这个道理,就好比乌龟就像小说一样,你永远也无法超越乌龟,只能更加接近,但是在现实中,你可以不考虑牵扯,去超越乌龟,就是说,小说即使写了作者的痛苦或者其他的感受也只能是接近最真实的感受,文字便是牵扯,你永远滞后于作者的感受以及对死亡的认识,而你大可以自己在现实中去感受,甚至感受到比作者更丰富的感受,更大的认识,而不是在小说中寻求答案,但是那种痛苦的感受或者真正对于死亡的感受确实很难用语言解释的,所以也是作者没办法给他们写结尾的,也是一个好的作者不愿意写的。作者鼓励他们自己在现实中感受。那么既然无法解释怎么办呢,没关系,好在有些无限大于其他无限,你的感受也许比我的更丰富,所以我不害怕自己的感受没办法解释的清楚了。其实到此为止,作者很好的给了女主他认为很透彻的解释,可是那俩完全不理解作者的寓意和用心。
3.作者谈到怜悯和进化过程中忽略个体的副作用以及突变的失败品。怜悯就如同善意的谎言,人们为了安慰一个临终的或者伤心地人而遮蔽事实用谎言来令他们好受一些,可是作者不愿意,这是作者对于尊重的理解,人们有权利有必要面对真实以及感受真实,而不是被庇佑于别人对他的同情与怜悯。这是对于一个生命的尊重。也就是说,那些安慰人的说什么与耶稣同在或者说什么你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或者你的过去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对未来是有影响的这些话,对于一个即将死去的你,都只是安慰剂,他们无益于你对生命的感受,反而令你忽略自己而逃避在对自己死后其他事物的发展中。因为死亡就是你的终结,后面的东西已经与你无关。你懂得这个道理就是死亡最真实的感受,你需要在痛苦中领悟。人们就是这样忽略一个人的尊严与作为个体生命所应有的(这里不知道用什么词,自由?该有的感受?神性?)。突变的失败品,就好理解了。就是在这种生命进程的转折或者遇到不同的环境时并没有做出个体正确的结果。而是被执念与谎言所包围所蒙蔽,没有对于环境真实的感受。
4.为什么说停留在被诊断的那个年龄呢?因为在死亡之前我们关于未来的看法及感受都是正确的,但被诊断后,我们却依然停留在原来正确现在却错误的看法与感受上——相信以后自己的一切与现在一样同样拥有意义,但其实对于个体确实是没意义的。而人们正是不愿意揭穿这样的事实而开始了善意的谎言,为他们编织了自己的意义。也就是说,以后是什么样的对于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已经终结了,不存在了。
5.电车问题,可能作者正是要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为什么不写结局:不写结局就是不作为,没有安慰剂,却不会忽略个体的尊严与应有的,可能还会激发成功的突变——对于死亡最真实的感受与认识。而写了结局也许会令那些即将死去的人没有经历应有的痛苦与醒悟而安详的死去,但这样安详的死去却是杀死了生命个体的尊严或者正确的突变。电车问题不一定非得和人命挂钩,也可以表达其他的两难选择,这里便是。
6.细胞来自于细胞,生命来自于生命。这个重点是后一句吧。你的生命过程以及生命应有的感受只能由你自己的生命去完成。我的小说以及我写出的结局没办法给予。只有你的生命能赋予自己生命应有的生命。
7.另外我私自认为作者之所以讨厌美国人以及美国就是因为美国人总是活在善意的谎言与欺骗中并且傲慢到理解不了更深刻的哲学。而作者恰恰是一个不愿意当假好人的人。
8.其实有一点要提的就是女主执意去追寻小说的结果也是有放心不下父母以及男朋友的原因。所以没有得到答案会很愤怒绝望,自己无法解除对父母的担心,这从后面也能看出端倪。但作者想纠正的是,自己的死亡是大于别人去承受痛苦这件事的。如果大家都这样面对自己的死亡。也许更多的不是痛苦,而是感悟。
9.现实中很多这样的例子,你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人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片中作者在我看来也并不坏,反倒是那个最尊重个体生命而用心良苦却使了好心做了坏人的人。而我也觉得自己明明理解了却用文字很难表述这个作者的用意。而你们读这段文字也只能理解到我的理解一样。
越写越乱了。我觉得大概就是这样子,如果哪里不对还是希望一起探讨。

 2 ) The Fault in Our Stars

PS:想用影片名当评论名,是因为这个名字太妙了,并且也很好听。

多年前,第N次刷完《大话西游》后特别有感觉地浓重忧伤了几日,并写下了一篇名叫“爱情故事”的影评,那篇评些什么内容我现在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结尾处我对为此伤心了几日的自己写下了:从未谈过恋爱的人反而最喜欢对恋爱指手画脚。看来,我又要忍不住指手画脚一次了 。
 
传说中死亡和爱情是艺术创作永恒不灭的母题,又有传说,一流的电影是由二流的剧本三流的故事产生的,剧本太好的话留给导演和演员的空间就不太多了。那么,这个让我“哭晕在办公室”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构成的呢:
 
癌症女孩A生活在一个由药物和医院组成的世界中,但除去这点致命伤,她有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以及比很多同龄女孩更聪慧敏锐的头脑,她对世界没有人云亦云的想法,爱看书爱思考,喜欢独处,但没有文艺青年的酸腐味道,其实她的生活在我这个外人看来已经好过世上千千万万身体健康的行尸走肉了。过于理性的头脑使她随时处于迎接死亡的戒备状态。直到某一天她在很不情愿参加的癌症互助会上邂逅阳光男孩B。男孩崇拜英雄,害怕死后被遗忘,有着干净的笑容,看见A的第一眼就朝A放电,但看电影时不用任何暗示作为观众你明白这个人绝对不是谁都放电的,他有点喜欢她,第一眼就有点喜欢。
一向孤冷的A还以少有的微笑,这时你会明白貌似A也不反感B,甚至偏好感,这对于没有打算向外界敞开心胸的A而言很难得。在互助会上B讲述了自己害怕死后被遗忘的忧虑,A从未在互助会上发言,但为了回应B她第一次开口了:总有一天谁都会消失,每个人都会被遗忘,哪怕是伟大如莫扎特,若干年后也没有人会专门留下来为了记住他,更别说在座的各位了,所以如果恐惧这点,最好趁早将其抛之脑后,因为其余人都是这么做的。
 
A说完后B还以难以捉摸的笑容,不一定是认同A的说法,要知道这样的恐惧并不是旁人三言两语就能够消除的。但B似乎很享受听A讲话,不管内容是什么。之后的故事,也许按照诸君的期望发展,只是置换到两具将死之躯上面,很多都进行得很缓慢或者根本无法顺利开展,他们当了很久的朋友才有一个非恋人式的拥抱,以及很久很久以后才有了第一个KISS。但是他们喜欢四目相对,喜欢对着对方的眼睛谈话,喜欢倾听对方的喜好和需求,把对方的兴趣爱好当做自己的一样对待。
 
A的愿望在13岁那年为了迪斯尼被用掉,然而她现在有了更想要实现的愿望却没办法实现,B在与A交流的过程中熟知了A与那本爱不释手的小说的情缘,在鄙视A轻易用掉愿望的同时已经打定主意把自己的愿望送给A并陪同她去荷兰完成心愿,尽管中间因为身体缘故又出现一些波折,最终二人以及A的母亲三人一同前往荷兰,在见到作家的前一晚两人终于互诉衷肠决定以情侣身份相处并度过了心醉的一夜。
 
无奈A见到向往已久的作家后与自己想象的大相径庭,颓废作家不肯告知故事的结局,并责怪A太过较真,说一本书完了故事也就完了,故事里的人物也不需要继续他们的命运,还抛出一个无限比另一个无限大这样的“谬论”惹恼了A,A失望而归,毕竟这是支撑一个绝症患者的故事,而她亲眼见证了这个故事的缔造者将它捏碎。B一路追赶,生怕A为此更难受一个劲儿地说:没关系没关系,我可以为你写一个更棒地故事,你不要难过。
 
然后,二人走到一个廊椅上坐下,这时候A的情绪已然平复了许多,B在此之前都一直扮演着A的小太阳的角色,一直一直温暖着A,但是B选择在这个时候告诉A:我的腿又开始萎缩了,我只是一直没敢告诉你。这时候的B露出了片中第一次的绝望的神情,我猜,他起初只是单纯地想要借此来平衡A的失落,因为心细如他明白安慰一个人最好地办法不是一个劲儿的说不要难过不要难过没什么大不了的。而是告诉她我曾经或者现在比你的状况还要糟糕,也许世界对你不公平,但是我要让你感觉到我们俩是一样的,我对于你而言是公平的,如果我能有幸成为你的全世界,那世界的不公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想象一下中情花毒的小龙女,杨过的方法是我也中吧,想象一下大仇在胸无法释怀的不幸福的萧大哥吧,阿朱的方式是我死换你幸福。但是现实是B并没有他想象地那样强大,他还没来得及用自己的伤痛换取A的公平,他自己就已经开始倾斜了。
 
电影也从这个时候开始转换角色,B的伤痛开始由A接管,因为他们已经正式相爱了,而A事实上远比B要强大,后面的故事有点悲伤了。A开始病发,住院,坐轮椅,又开始更加害怕被遗忘,B说:我知道这很幼稚,但我一直期待自己成为一个英雄,身负一个伟大的故事,会被刊登在报纸上,我本该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A告诉他:你本来就与众不同,你总是痴迷于让人们记住你。我觉得你很特别,难道这还不够吗。你认为要过有意义的人生,要每个人都记住你、爱你,但你猜怎么着,这就是你的人生,你只能得到这些,我、你的家人、你能面对的世界,就是这些。如果这些于你还不够,那我很抱歉,你至少不是两手空空。因为我爱你,我会记得你。
 
这席话对B好像很受用,我猜依然不是这些话本身有多么能带给他力量,二是说这些话的人是A,这就能够带给他力量。他总是愿意聆听她的每一句话,愿意发自内心地崇拜她,一个少年他崇拜比自己还要小的少女。不是带着痴迷的崇拜,而是用爱她的方式来崇拜。很难想象的一种关系,我从未见识过的一种关系。据说,人在经历真正的爱情的时候整个灵魂会升得无限高,他会释放身体里所有的善意来对待他所面对的世界,并且心甘情愿。
 
之后,B想出了一个他能够接受死亡的最不坏的方法——预演葬礼,他要求A和好朋友C分别写悼词给他,然后他们三在教堂里一起出席了有当事人参加的葬礼。眼盲的C笑嘻嘻说了一大堆损友的话最后严肃地说道:如果未来的某天我能够安装电子眼重见光明,我一定会拒绝,因为我不想看到一个没有你的世界。
 
A的悼词:B是我此生灾星下的恋人,我们的爱情故事如史诗般荡气回肠。我没有办法开口诉说,只要讲起,我便要被淹没在泪水之中……
 
八天之后,B走了,A在葬礼上没有念此前准备好的话,而是说了许许多多安慰活人的假话,因为A渐渐明白,葬礼不是办给死人的,是用来安慰活人的,B坚持要预演葬礼,是因为真正的葬礼根本不属于他。作家突然出现在B的葬礼上,并试图解释A此前对小说的疑问,无奈A此刻沉浸在B的离去的巨大悲痛之中,加之本身厌恶作家,不留情面地把作家赶走了。C来找A,二人相互安慰,C告诉A,B真的很在乎她,每次一提起她就一个劲儿地说个没完。这个片段让我想起知乎的一个问答,问:一个男生什么时候才算真正喜欢上一个女生。最好的一个答案是:他做任何事都会想起要是她在就好了。
 
C还问A见到作家没有,说B曾给作家写了一封信,这时A才想起早已经把作家试图给她的信揉碎。A回到车里找到褶皱的信纸,打开读到B写给作家求助的信:我是如此好的人却写不好字,你是如此糟糕的人却能写出好句子。我要求你帮我写一封悼词给A,因为我文笔不好……你不必担心她是否比你聪明,因为你清楚她就是。她风趣而不刻薄,我爱她.这世上你没办法选择不受伤害,但你可以选择被谁伤害。
 
最后,故事在B的信中结束了,B直到死后都还依然在给A力量,给她延续生命一个最好的理由,那就是:不要忘记他,不要忘记他们的岁月,那里尽是美好。
 
这大概印证了福克纳的《野棕榈》里的那句话“她不在了,一半的记忆也已不存在。如果我不在了,那么所有的记忆也将不在了。是的,他想,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
 
 
我从小迷恋各种故事,正如直到现在号称喜欢电影的我也仍然停留在它是否是一个好故事的层面。我想我能与故事们相处自如,如同活生生的人一样,我与它们分别相处之后,它们之中有些能伤害我,有些能给我力量,有些让我大开眼界,有些让我很快遗忘。而我发现我喜欢的是那些不一定有完美的结局却一定能在很多很多细节上面触动我灵魂的真善美的故事。A和B的故事讲完了,现在我想谈谈它。谈谈我得到的,或者说我想得到的。
 
如果把这个故事定性成一个典型的爱情故事,那它是合格的,作为由大银幕来讲述的爱情故事,它更是做足了全套功夫。男女主角爱情角逐的时空都是被设定好的:泰坦尼克只有三天,空间只在一艘船上;都敏俊离开地球只剩下一个月的时日,空间只在俩人的家中。同理A和B亦是如此,同样的境遇很容易心心相惜,这样的恋爱很水到渠成,或者说很容易上手。相对封闭的空间+极其有限的倒数的时间+全心全意为对方着想的男女主=合格的浪漫爱情。
 
那么除此之外这个故事也具备了太多非典型的因素。我想这些才是创作者想要与观众互动和摩擦的焦点,爱情,只是一种载体。玄机隐藏在其中。
 
 
被遗忘
记得谁曾经说过:人们在惧怕死亡的成分中至少有一半是恐惧被世界彻底遗忘。在A与B第一次碰面的时候,B就很坦然地说出了自己的恐惧,可以还原一下B当时的话:我十八岁成了半机械人,半条退没了,但我一直想成为不平凡的人,我想要很多人记住我,我不想被遗忘。
很轻松地语调讲述沉重的经历,越是满不在乎其实越在乎。我想他当时主要是想说给A听,让A第一时间了解他,对他也产生一点兴趣。很顺利地,A对此作出了回应。告知他不必自寻烦恼,因为每个人都会被遗忘,这是全人类共同地命运,并不只是针对他个人。这是他们第一次交流。
但是通过这次交流,银幕外的我们能够思考的就太多了,因为我坚信这是个普适的并且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它并不会因为导演借着A的三言两语就能够让所有和B有一样恐惧的观众释怀。A的答案只是千万种之一,或许我们跟B一样爱听她讲,但并不能轻易地被它说服。B在留给A的信中说他在A生病进入IUC的时候偷偷潜入病房望着虽然病重却仍然活生生的A,想象了一下没有他们俩的世界。他觉得是没有办法接受的。
 
其实这一点上,我比较倾向于B的感受,我觉得害怕被遗忘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恐惧,尤其是当你知道死神随时都会将自己带走的时候。走后的世界是你没有办法知晓的。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谁的消失都是微不足道的。而存在唯有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才是有意义的。我们消失了,我们的意义也就消失了,就像我们从来没有来过一样。正是因为如此,某种意义上,所有的苟延馋喘都好过于彻底消失。
 
公平
如果你是这样想的:我不认为爱情里面有绝对的公平,如果真的爱,就不会计较谁付出得更多。这话我耳朵都要起茧子了,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是啊,谈恋爱的时候不计较,分手后慢慢算账。总觉得,一份有诚意的恋爱关系中,公平也许是最必不可缺的一环了,它是保证二人能走多远的基石。如果恋爱关系中长期存在不公,这份感情到崩盘时大多会酿成惨剧或者永远不能磨灭的伤害。

如果你没办法界定什么是公平,那我想也许你会明白什么是不公平。豆瓣上曾有这样一条广播大概能浇我心中之块垒:

“ 中国情侣没有交流,有的是听和服从、哄和被哄、发嗲和撒娇、指责或批评、抱怨与开解、倾听和安慰。没有交流,没有两个对等的人深度地对话,不,连浅显的对话都没有。因为除了琐碎,没什么可聊的。”
 
也许很多观众都把这部片子或者这个故事当做千千万万小清新爱情故事一样一带而过,并没有认为它有多么特别。但它对我而言很有意义,是因为它呈现了我所能想象的最好的恋爱的模样。A和B的相处方式是我最向往的一种。在这种关系中我充分地体会到了怜悯、尊重、公平、理性和诗意。而这些往往在很多别的恋爱关系中是被遗忘或者舍弃了的。直到最后他们都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这段关系的平衡,仔细打理夹杂在其中的尘埃,他们仿佛是两个找到同一件绝世珍宝的收藏家。
真正的爱情,不是相互占有,而是我能拿出多少东西给对方,而该自己保留的我绝对不会舍弃:自尊、独处的时光、及时表达意见的权利…..有了这些我才能继续更好地和你相爱。
这里有一段A和B的对话时全片所有的我喜欢的片段中最最喜欢的一段,也是最能够表达这段关系中珍贵的地方。
当A得知自己原本能够去荷兰却因为身体缘故只能被困在家中绝望时,她打给B说自己家的后花园有一座小时候爸爸搭给她的秋千,大概因为身体缘故她不能使用它。
这时候B调笑说:那我要来看看这泪之秋千了。
A苦笑
B:我明白你的意思,这真是个悲伤的秋千架。我希望你明白,即使你跟我保持距离,我对你的深情也丝毫不减。一切试图让我幸免于你的努力都是白费。(这男的哪里文笔差,简直就是诗人)
A:你看,我喜欢你,我喜欢和你一起度过的时光。但我不能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B:为什么?
A:因为我不想伤害你。
B:我不介意。
A:你不明白的。
B:我明白。我知道你在说什么。我说,我不在乎。能被你伤害是我的荣幸。
A:嘿,B,我是颗手榴弹,有一天我会爆炸,当我醒来我会摧毁我周遭的一切。我觉得我有义务减少伤亡人数。
B笑:你颗手榴弹。
B知道无法用言语让A信服他的决心,那就行动好了,要知道“最好的告白是长久的陪伴。”
看了片子的人会明白这段美妙在哪里,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死亡
一直以来作家海明威给世人的印象随着他的“硬汉原型”深入人心,但他又被施泰因称作“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在我眼中,迷惘跟某种柔软有关。至少是硬的反面。迷惘不是一种清闲的徜徉,而是一种焦虑的徘徊,它意味着灵魂的飘忽不定和一声叹息。海明威在目睹或者经历了一切人间悲惨剧之后在家书中写道:死亡,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最后,这位二十世纪爵士时代的经典硬汉用猎枪自绝于世了。
想想无数场战争中、天灾人祸中,有多少死亡变成一件很简单的事。简单到他们只是数字中的一员,连代表他们的符号都是群体化的。
说回影片,这部片子另一个让我欣赏之处,就在于,它所要讨论的问题在逐渐升级,由小到大。它始终在引导我们跟随这群患癌者一起思考用怎样的姿态来面对死亡会更好一点。如果说B是对于被遗忘的恐惧。那么A却是对于自己消失的影响的担忧,换句话说她更加恐惧被遗忘。A在13岁的时候差一点撒手人寰,她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但她和父母的关系仍然有些冷漠,因为妈妈说了一句:我从此就不再是母亲了。A一直耿耿于怀,她害怕母亲将自己遗忘,害怕自己的离去等于自己从未来过。当母亲告诉她,伤痛肯定是会有的,但是人能够带着伤痛活下去,并且自己永远是她的母亲。A才像小孩一样和妈妈真正讲和。
常听人评价一次自杀事件都会以这样的语句:他就这样轻易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谎言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听我说,没有人能轻易地死亡。无论何时,死亡都是一件无比沉重的事件。它意味着我不再能够与这个世界互动,也不再有可能性。我爱的、我恨的、我不屑的、我参与的不参与的,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它是一场世界上最隆重的告别仪式。你说,死亡怎么可能是一件简单的事。
 
“有些无穷比别的无穷更大”
这是我还没想好的部分,不说了。在我这儿,这部片子的角色相当于《怦然心动》的续集,我承认我是在持续亢奋的状态下看完的,并且我很有很久没有这样和一部电影触电了,我很喜欢,不管你怎么想。

 3 ) 原来,葬礼不是为了逝者而举办,而是为了生者。

唐培里侬(Don Pérignon)修士发明了香槟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快来!我正在品尝星星!
——《星运里的错 The fault in our star》

环顾周围,似乎总有这样一类人,不管生老病死、病痛缠身,还是遭遇磨难、挫折不断,笑容始终挂在他们的脸上,乐观仿佛是他们天生的技能,他们的身上从来不缺乏所谓的正能量。这个故事的男主角,一个失去左腿的癌症患者,就是这样一个男孩。

这个故事,从头到尾看完的过程中,我的眼眶里总是不自觉的流出眼泪。流泪并不是因为悲伤,也不是因为感动,而是被故事中面临短暂人生里无穷尽的磨难的人所鼓舞,并借此想到了自己所经历的那几次生离死别。

故事中男女主角是17、8岁的癌症患者,病患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由此发生了关于∞的故事。他们的人生也许只是0和1之间那些无穷尽的小数,我们的人生也许是0和2、0和10、0和100之间的∞,假设每个人的生命长度是一个不尽相同的定值,那从0到这个定值之间,我们将以怎样的态度活着,我们能创造出多少∞,我们以怎样柔软的心去感知世界的美好、感谢收获的爱,在忍受悲伤、伤害的同时,学会阅读自己,从而读懂人生。

在找到这些答案之前,我脑海里不断涌现出我所经历过的三次葬礼。

4岁时我经历过人生第一次葬礼,那时候的我哪里懂得什么生死之别,我懵懂的眼里看到的是哭啼的大人们,和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外婆。我甚至有点懊恼,因为我的第一次旅行刚刚开始,就被葬礼赶回了家乡。

22岁时我经历了第二次。 大学时期的前女朋友因为煤气中毒、意外去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除了错愕,还有一点点的难过,但更多的是对无常的人生的第一次亲身感触。生命说来就来,要走的时候也不会有预告。我以为我不会在葬礼上哭,但当我看着缓缓推入焚化炉中的曾经笑面如花的人一动不动的躺在那里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永远的失去。我突然不受控制的哭起来,眼泪怎么都止不住,持续了很久很久。

28岁的时候,我的父亲遭遇了一个看起来很荒谬的交通事故,就这样毫无征兆的离开了我。听到噩耗,我一路开着飞车赶回了老家,一下车脚就软了,噗通一声跪下,一直爬着,穿过痛哭的人们,爬到了父亲身边。父亲的嘴微微开着,仿佛有话要和我说。我摸了摸父亲冰冷僵硬的手背,知道这双有力的大手再也无法搭上我的肩头了。跪在父亲身边,我说不出话,也流不出泪,脑子里全是从小到大父亲留给我的记忆,直到次年清明,给父亲上过香,下山后我喝醉了,自己一个人躲在卫生间里一边吐,一边大声嚎啕,吐出来的黄胆水和眼泪混合在一起,说不清的苦。父亲的离去,终于让我明白,我今后的人生里没有了任何的靠山,我是时候长大了。

看到电影里最终的葬礼,我在故事里的两位年轻人身上,看到了一些答案,这些答案在隐约中、从内心深处在影响我,并印证着一直以来我坚信的一些东西,这种感觉,仿佛一股暖流从弥漫空气中渗入我的毛孔,进入腹腔,在心房汇聚,把原本冰冷的东西软化,融合,冷热交替带来的雨水最终上升至心湖,喷涌而出。

如果你和我一样,看到电影的最后的最后,眼泪第五次甚至更多的流下来,恭喜你,你读到了一个好故事,这个故事,柔软但有力,痛苦但不悲伤。

原来,葬礼不是为了逝者而举办,而是为了生者。

葬礼上你不会记得逝者的任何不好,而是不断的怀念TA的好,并以此作为自己继续活着、并期待活得更好的动力。

原来生活带来悲痛,不是为了让我们沉缅,而是让我们学会乐观。

“If you want the rainbow, you have to deal with the rain”.

不要责怪这样的我,我不矫情,我不文艺,我也不是所谓的正能量大师,我只希望任何时候保持对世界敏锐的感触,以最柔软的触手、用受伤害的代价,去收获人生最宝贵的经历、去爱值得爱的人、去做让我开心的事,去真正的承担起,生命的责任。

最后想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或者经历。但如果谁能从我的经历、我的文字中读懂我想表达的一些东西,我要说,谢谢你,这是我坚持精彩的活着、坚持写字,坚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影响世界的,最佳赞许。

比大帅
2014年8月29日

 4 ) 我们没有错,都是星星惹的祸

有的时候,在对的时候,遇到一部对的电影,这是个很幸运的事。比如这次,哪怕是分项给分,也认真考虑过了,还是毫不犹豫地每一项都给了十分,想不出什么能给这部片扣分的地方。音乐?棒棒的。画面?美美的。导演?很佩服他讲故事的能力。故事?一部绝症片能拍成这样,足矣。表演?谢琳伍德蕾还用多说么,真是两个人的表演撑起了一整台戏。
有的时候,在对的时候,遇到对的人,是个很幸运的事。比如片里的Hazel和Gus。
有时有点不理解这部片的片名,其实我觉得《无比美妙的痛苦》还更好呢。看到有人给这部电影起了这样的名字,觉得也是醉了,于是就借用来作我这篇影评的标题吧。
其实吧,觉得把谢琳最近的另一部片《the spectacular now》放到这部片作为片名也是挺合适的。
好喜欢海报上的那句,they don't have forever, they only have each other.
 
 
也许有人会说,才18岁的小屁孩,懂什么爱情。是啊,我也不懂,但我也看得出,他们两个是真心相爱的。
也是极其偶像剧式的相遇,两个人撞在一起,然后这一撞,便撞出了火花。

看着这一对,就会想到《怦然心动》里的那段,“有些人沦为平庸浅薄,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可不经意间,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从此以后,其他人就不过是匆匆浮云。”

相信女主也是跟我们一样,在男主很臭屁地叼着烟的时候开始喜欢上他的吧。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子阳光的少年。“把致命的东西放进你口中,却不给他伤害你的力量”。我不知道这是他一贯的做法用来给自己战胜癌症的勇气呢,还是又一个高明的泡妞手段呢。anyway,他赢了,他成功地让女主也让我们就这样沦陷了。
let me see...好吧,接下来的第二次见面呢,是为了让她帮忙安慰自己的好基友。看着他把自己曾经的奖杯送给基友来当发泄的工具,好么,想说如果我是女的,一定马上就爱上他了。
幽默,勇敢,阳光,坚强,不羁,对这种人我一向都没啥抵抗力(那个,我不是gay啊哈哈别误会)

跟着他,永远都会有惊喜。

他可以很自信地在第一次见面就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你看,哪怕大家都看得出来你们两人的品味实在是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每次接电话都很夸张地叫你的全名,但你听着就是很舒服很幸福。
他可以突然打电话过来跟你说,我跟你最喜欢的多次写信却一次也没有回复的作家通上信了。
他可以带着花带着难吃的三明治在你家门口等你带你去野餐,然后告诉你,他把他唯一一个愿望用在了你身上,你临死前唯一的心愿就这样有了着落。
你已经病得很重了,你跟他说,我们还是做朋友吧,因为你怕会伤害他。你说你是手雷,总有一天会爆炸,你需要尽可能地减少附带伤亡。他却能跟你说,即使你跟我保持距离,我对你的深情也丝毫不减。一切试图让我幸免于你的努力都是白费。他说,我不在乎,能被你伤害是我的荣幸。姑娘们啊,遇到嘴那么甜的男人就嫁了吧!这简直就是诗人啊。摆着这么臭屁的表情说出这么拽的一番话,爱死这段了。
你也会突然发现,他穿上西装是那么的帅。后来你知道知道,人家为了跟你的约会,把自己特地做的最好的西服,用来做寿衣的西服穿上了,你也不知道,这时候应该是什么心情才好。

最后在安妮日记的感染下,你终于决定了,癌症?管它呢,老娘要把握好最后这段最美的时光,别的?不想那么多了。于是你们开始了甜蜜的生活。
你们一起去蛋洗那个伤了他基友的女生家。看着他对着走出来的家长不慌不忙地说,你女儿做了不对的事,我们是来复仇的。虽然我们三个人只有四只眼睛五只腿还有2.5副好的肺,但我们还有两打鸡蛋,我劝你还是回屋躲躲吧。
哈哈,这就是你当初爱上他的原因吧。

但你不知道,他已经时日无多了。有时看着他阳光的笑脸,你会突然忘了,他也是个跟你一样的癌症患者啊。
你发现他也是会害怕的,你开始害怕每一个深夜里的电话。听着他自怨自艾的话你终于忍不住怒了,对啊,谁在乎会不会给世人遗忘,我们拥有彼此,还不够么?用韩寒的说法,有的时候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头来,只要有一个,也就足够了。
你也许是第一次遇到这么个希望参加自己的葬礼的人吧。你们两个,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两个人,对着他阳光的笑脸开始讲你们准备好的悼词,但是却泣不成声。
你说,我们两人有着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抱歉我无法讲诉我们两人的故事,因为你怕会给泪水淹没。你很希望你们能拥有更多的时间,但是你们没有。你也无法说出自己有多感激,多感激他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你知道了永远的意义。

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一到十级的疼痛,哪怕在自己快要死的时候,你也只是比出了9级的手势,人家都说你很勇敢,他们不知道,你的十级是留给这一天的。留给自己最深爱的人。
你最终还是没把准备好的悼词念出来,因为你突然明白,葬礼不是为死人准备的,而是为活着的人准备的。你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到了生命最后的他依然是那么阳光,坚强,幽默。在骗谁呢?如果你是他,你也会舍不得走的把,因为你们有着太多的美好。

最后你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他为你写的悼词,他留下的最后一番话。
他说
You don't get to choose if you get hurt in this world, but you do have a say in who hurts you. I like my choices. I hope she likes hers.
Okey?他问你。
Okey!你回答。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早,有的人晚,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你能做的就是把他放在心上,以爱之名,接着好好活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便再啰嗦几句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很害怕看悲剧,尤其是晚上睡觉前。还记得当时看了一部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是难过得睡不着。所以这部期待了很久的电影就一直给压在了硬盘里不敢去动。昨晚终于忍不住了才打开来看。要说人真是作啊,明知自己受不了这种片,还是看了,不出意外地难过了好一阵才慢慢睡去。
也不知道该不该庆幸自己还年轻,还能给这种片子虐得死去活来。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越来越那么弱了,曾经看泰坦尼克号,那些年的时候还给同学批冷血呢,自从某次看老友记第一次留下眼泪后这种心情就再也收不住了。
看这部片的时候整个人的状态是这样的,嘴角几乎一直都是保持着一个上扬的弧度的,但眼睛却一直是湿润的,尤其是后半段。也不知道该欣慰地笑呢,还是难过地掉眼泪嗯。
其实一直不太习惯去写一些很认真的影评,觉得自己最适合写的还是吐槽。但是对于这部片,总觉得不写有点对不起自己。真的是,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看的最有感触的一部电影了。当然了,也是跟最近一直在看美剧没什么时间看电影有关。
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很感谢能遇到这么一部电影。

 5 ) 痛苦要求被感受到

我讨厌情感专栏作家,他们痴迷于给读者解决疑难杂症,仿佛能感知到世间所有痛苦。到最后,他们不得不借助想象,编一些高难问题来自问自答。 当然,感情的困惑,人人都有。可是,一个人的痛苦,其他人可以移位思考,却无法代为承受。 也有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很多问题的产生,其实不过是希望痛苦能被感受到,提问者想要的,根本不是阿猫还是阿狗来解答。包括一些影视作品所表达的,时下从国外接力到国内的冰桶挑战,它们的出发点一样,痛苦要求被感受到,哪怕它们是一种奢望的表现。 《星运里的错》,老掉牙的绝症题材。说它老掉牙,因为观众都知道,不是A死就是B亡,大限摆在那。但,这部电影不只有插曲个不停的小清新,我以为它会放一堆梁静茹《会呼吸的痛》之类的歌;它也不完全依靠演员外形所取胜,譬如加斯·范·桑特拍摄同类题材《悸动的心》,总之,还是拍出了一些新意,秒杀韩国白血病影视剧。 影片塑造了两个不太一样的主人公,他们没有把痛苦绝望或坚强奋发写在脸上,不走极端,也不灌心灵鸡汤。去掉那个氧气瓶,去掉那段机械腿,他们根本就不像奄奄一息的癌症病人。身为非正常人,他们却拥有着比正常人还强大的健全人格,知道关怀朋友,善待身边人。把他们中的一个敲碎,把这段感情砸碎,那么,这就是一个高明的悲剧。 作为小清新风格的片子,《星运里的错》调子明亮鲜艳,台词通透。比如那个双目失明的朋友,他和女朋友说了数以万次的“永远”,一转眼,承诺就踩成了满地碎片。多数人在许下承诺时,并不知道承诺意味着什么。片中配角人物也鲜有悲戚戚的,不说双方家长的通情达理。就说《无比美妙的痛苦》的作者,他先是充当了女主角的精神寄托,紧接着变成了面目可憎的混账人物,也是一处妙笔。 经过海量影视剧的洗礼,许多观众变得讨厌俗套,因为俗套意味着不新鲜,陈腔滥调。可事实上,俗套不可怕,俗套最有效。“孩子,你可以选择放手”,这是我们熟悉的煽情方式,效果也很奏效,真实但略显俗套。 《星运里的错》做的最好地方就是它会让你暂时忘记这是一部绝症题材,开导失恋朋友、坐飞机去旅行,细节真实有趣,没有抽离于现实,更不会让观众也置身于压抑的ICU。别的先不说,能在跨国旅行发现彼此依然搭调投缘的情侣,他们不能在一起,简直没有天理。与此同时,影片也跟观众开了个小玩笑。所有人都注意到,女主人公突然病发,又达成了愿望,好像做好了一切赴死准备。岂不料,剧情突然急转直下,俗套以另外一种面目出现了,但观众早已原谅这一切。 死亡并不是终结,这是《星运里的错》要说的。无论谁先走,主人公都相信,彼此出现在对方的生命里是有意义的。不是说,恋人走了,余者就失去了爱人的资格。同样的,女儿走了,母亲就失去了作为母亲的意义。影片极力想要打破这些陈旧观点,提倡一种坦然、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死亡得让生者更好的前行,每个人存在于世上都是有意义的。 在很多电影里,绝症的出现和意义,那也不过是为了强化爱情消逝的痛苦。《星运里的错》很好地平衡了二者的关系。因为爱情的出现,他们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因为生命的终结,他们的爱情更加无法被遗忘。 作为一部面向年轻族群的电影,《星运里的错》有许多小花招,比如先前有朋友热议过,如何在电影里表现发手机短信。因为手机不仅是虚拟的社交网络,同时还侵入到现实生活中,它跟电脑一样(片中出现了众多的看片镜头),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高的时间比重。影片就用了有趣的字体形式,还能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像阿姆斯特丹的突然成行),这些文字内容不仅减少了冗余的镜头,也令演员的表演更加完整。【中国新闻周刊】

 6 ) 关于爱,关于恐惧。

17年写的影评,当时还没怎么用过豆瓣,发在QQ空间,写的倒是像从译者那篇译后记里面摘出来的一样。现在发上来,留个纪念。

好久以前啦

爱与恐惧

花两天时间,又读完了一遍星运,总觉得该交一篇东西,把思绪整理一下。

想了很久从什么地方写起,最后还是想到天才作家兼半职业希望消灭家彼得·范·豪滕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对Hazel和Augustus说的:“这世上只有两种感情,爱与恐惧。”那我们就来聊聊,聊聊爱,还有恐惧。

(P.S. 无比美妙的痛苦这里指Peter·Van·Houton彼得·范·滕豪所写的的小说,星运指John·Green所写的小说The Fault in Our Stars.Augustus即Augustus Waters 奥古斯塔斯·沃特斯,Hazel即Hazel·Grace·Lancaste 海蓁·格雷斯·兰卡斯特)

1.恐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恐惧,讲得浅一点,可能是晚上怕黑在关灯之后立即一溜烟地跑走;稍微深一点,可能是害怕生活中的孤独;但倘若讲得再透彻些,我们可能就会得到一个Augustus式的回答:我害怕被遗忘。”这不仅是Augustus最深的恐惧,也是整个人类群族最本真的恐惧,因为害怕被遗忘,人类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修筑起金字塔,长城,在看似广袤无际实则对于宇宙来讲微不足道的地球上拼命地进行物质层面的创造,想要在时间潮流的起落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然而Hazel对于这一切早已在对于《无比美妙的痛苦》一书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解读中获得了答案,她说道:“总有一天,整个人类,不会有一个人留下来,记住任何人的存在,记住人类所做过的任何事情。………到头来全是徒劳。有机体产生最初的意思之前,时间就已经存在;意识消亡之后,时间依然长存,人类无法避免,注定要被遗忘……”这是Hazel第一次见到Augustus时的独白,也是她从彼得·范·豪滕所写的书中获得的终极启示,明明谁都能想到这一切,而每个人却又在拼命地否认这一切。

Hazel的恐惧又是什么,比起Augustus的崇高情怀,小Hazel惧怕的却是最贴近生活的东西,他害怕的是身边的人因为自己的离去而被伤害。“比起16岁就因癌症而挂掉的小孩,更糟的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在16岁就因癌症挂掉。”Hazel害怕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因为自己的离去受到伤害,所以她“轻盈地行走于世间,不留下一点痕迹。”

Hazel利用充裕的时间来思考死亡,在书中彼得·范·腾豪无疑是作为上帝的隐喻而存在的,Hazel说“这是我拥有的最接近与圣经的东西。”,而彼得本人对于死亡的理解又如何?在无比美妙的痛苦一书中对于安娜,即自己逝去的小女儿的描绘中我们略微能窥得一二,他在失去小女儿的悲痛中将死亡看作是有限的生命体所将迎接的必然的结果,生命在此终结,意识从此消亡,而我们只是“紧紧攀附在意识这艘货柜床底的藤壶。”在迎接Augustus的离去之前,Hazel对于生命的解读即仅限于此,和彼得一样,或许他们害怕的不是遗忘本身或痛苦本身,而是这些事物带来的意义的扭曲堕落乃至丧失,是痛苦中那种绝对非人的虚无感。

不论是Hazel还是Augustus,对于自己的恐惧,他们都选择了接受,Hazel被人爱得深沉却又不广泛,她希望自己离去后受到伤害的人能少些,Augustus则在与Hazel的交往中学会了接受终将被遗忘的事实。

下面再来想想,你的恐惧又是什么?小时候我有一阵子痴迷于看各种未知生物的节目和书,即着迷于它们身上的神秘色彩,又对于人们传出的骇人传闻产生发自内心的恐惧,每每独自一人,哪怕是只和别人隔着一堵墙,我的脑子就不住地开始脑补那些“奇异生物”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情景,然后开始陷入无边的恐惧之中不能动弹。

没有人能拒绝恐惧,也没有人能避免恐惧,我们能做的,和Hazel与Augustus一样,面对自己的恐惧,接受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2.爱

Augustus为什么最终会爱上上小小的Hazel?这是一直以来困扰我的问题之一。Augustus,也可以译做奥古斯都,即拉丁语中罗马帝国第一任君主屋大维(Gaius Octavius Augustus)的名字,和罗马贵族一样,Augustus有着同样高贵的情怀,当同龄人沉醉于社交生活时,作为癌症病人的他,早已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如何被铭记,如何在时间的洪流中留下自己存在的痕迹?这些问题困扰着Augustus从未离去,直到遇到Hazel,他惊奇的发现世上竟有人对于这些问题从本质上与自己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不可避免的沦陷。

有时候,爱是以Isaac的“Always”(永远)的形式存在的,而有时候,爱是以“Okay”(好吧)的形式存在的。作为罗马贵族的Augustus身上散发出的奇妙魅力(身材好,脸蛋棒)让Hazel从第一次见到就心动不已,而当Augustus褪去身上的光环,变成在癌症折磨下苦苦支撑的邻家男孩Gus时,所流露出的细腻深情却是真正打动Hazel的东西。

“如果我们在世上留下的痕迹难免是伤疤,那就选择你深爱的人来伤害你吧。”Augustus在最后的信中写道:“我留下了自己的伤疤。”作为晚期癌症患者的Hazel与Augustus,或许早在心中明白了自己的结局——给自己身边的人留下伤疤,却依旧在爱的魔力面前卸下了盔甲,即使最后仍给对方留下了伤疤,不论我们在世上最后留下的是伤疤还是吻痕,你没法选择不受伤害,“但对于选择谁来伤害你,你自己却的确有几分发言权。”

Hazel与Augustus的爱情是又一个韩剧式的癌症爱情故事吗,难道只有死亡才能让最后的爱情升华成为“永远”吗?并不是。事实上,每个春心萌动的少男少女,都会经历光彩四射,怦然心动的爱情,每一个在我们记忆中面貌模糊的过路人,都一定又着刻骨铭心的回忆。

宇宙之大,人类之所不能及;时间之长久,人类之所不能述。我们此时此刻及过往所做的一切,在时间的摧残中,最终都会归于灰烬,而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所为的“意义”,也将在其相对于宇宙时间的无限中,显得如此渺小与苍白。我们所在的空间,所能感受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因为无穷太大,所以有限之意义全无。

但有限虽然不能与宇宙时间之“无限”相比,终究不是虚无。

1与2之间,有1.2、1.112、1.1112………有无穷数字,若是将我们所处的一刻与下一刻比作是“1”与“2”一样的节点,那我们在这或短至一秒、或长至一生的时间里,又该拿什么来成就我们的意义,成就我们的“永远”?

唯有爱。

也许因为死亡或是岁月,那些我们珍视的人与事,那些我们记忆中宝贵的瞬间,都将变得物是人非,面目不清,也许到了最后我们将变得一无所有,徒然叹息。

但是总有那么一刻,那一分,那一秒,定然定然有真心之托,定然有长久之诺,定然有什么与天地相通、与宇宙呼应、在无尽的时间与空间中留下遥远的回响。而那些或短或长的瞬间,定会是永不会磨灭的“永远”。

正如威廉·布莱克写道:“在一粒沙中看见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到天堂。将无限握在掌中,于刹那中得见永恒。”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青春,有限的生命之中,找到你我的“Always”。

最后附上艾米莉·狄金森的《冬日的午后》

《无比美妙的痛苦》的书名即来于此

冬日的下午

冬日的下午往往有一种

斜落下来的幽光,

压迫着我们,那重量如同

大教堂中的琴响。

它给我们以神圣的创伤;

我们找不到斑痕。

只有内心所引起的变化,

将它的意义蕴存。

没有人能够使它感悟;

它是绝望的烙印,

一种无比美妙的痛苦,

借大气传给我们。

当它来时,四野都倾听,

阴影全屏住呼吸;

当去时,远得像我们遥望死亡的距离。

 7 ) 都是命运的错

看完电影我都没能明白,为什么叫星运里的错,直到看到提问有了回答才明白:

原著书名取自莎士比亚的剧作《凯撒大帝》里的一句话:The fault, dear Brutus, is not in our stars, / But in ourselves, that we are underlings.译文:"要是我们受制于人,亲爱的勃鲁脱斯,那错处并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原作者用The Fault in Our Stars 这个名字表示无法同意莎翁的观点。。。有时命运就是弄人。(via @thyroid-free )

我才明白这一切的意思,其实都是命运的错。
(真希望这个翻译名能改下。)

后半段简直哭的一塌糊涂,我看到有评论说没get到哭点,感觉有点假,还有一个说,这个是富家男女的爱情过家家,还不如暮光之城。没get到哭点的,我还挺理解的,现实主义,就像其实泰坦尼克号很多人为之流泪,但也未必是真的啊,看问题的点不一样而已。可是说富家男女过家家的那个,你看电影了吗?比不比得过暮光之城我不知道,但是女主富有的话,就不会在想去荷兰的时候,妈妈说没有钱了吧,就不会动用男主的wish(国外有一个组织,叫许愿精灵,就是满足癌症小孩一个愿望,女主选择了去迪斯尼还被男主嘲笑了)了吧,拜托请你看电影之后再说话好吗?

我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想关于生命的问题,但是脑细胞真的不太够用,我记得我曾经在看过《活着》后说,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但是后来看到了更多事更多报道,又有了很多看法,如果活着是一种痛苦,活着还是一种幸福吗?这电影里女主苦恼的她死后爱她的人怎么办,所以开始她并不想接受男主的爱,因为她怕男主在她死后痛苦,她的父母已经要承受这份痛苦了,何必要多一个男主呢?这些都是关于生命的问题,关于命运的问题。

当女主终于对男主承认了爱,终于在一起时,男主却告诉她,也许他要在他之前走了,这让我想到了《天使之城》,挺讽刺的不是吗?女主要开始学会怎么承受这些,怎么帮助男主度过要离开的日子。直到,她的母亲告诉她,她已经做好了没有她之后的生活准备,女主才终于释然,她最想要的是让家人快乐。

这里有很多值得称道的点,男主让朋友摔坏的奖杯,男主带朋友去摔鸡蛋,男主怕被遗忘,提前的葬礼,提前的悼词,男主留给女主的悼词。这些不仅仅是关于爱,关于生命的思考,我觉得有些地方和泰坦尼克号有点像,活着的人怎么去承受爱人死去的痛苦。

对于他们来说那些可以计数的时光,是我们我们无法体会的,几个月、几天,就要和这个世界说byebye,过的每一天也许就是最后一天,那些治疗的痛苦,那些恐惧,那些留下的十级的疼痛,也是我们无法知晓的。但是他们又不可以轻易放弃,爱他们的人已经付出了很多,治疗的金钱,那些紧张,那些感情,那些心痛,他们只有努力再努力的活着, 多活一天就是对爱他们的人最好的报答。

这些都是谁的错呢,不是他们的,是命运的错。

 短评

这个小清新的片子成功的关键是原小说的对白底子不错,加之俩刚出道的小年轻出演,女主老道有演技,男主青涩很本真,他俩充满知性和幽默的言语交流让人很享受,必须承认我还是很吃这一套的。【Cine Times】

7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0和1之间的数是无限, 0和2之间的数也是无限。但是这两个无限是一样多的,请不要打罗素(我错了 其实是康托尔 by 2019/2/16)的脸谢谢。

8分钟前
  • 推荐

好剧本啊 几处转折都挺神的

11分钟前
  • 羚羊的灵魂
  • 推荐

在巴西电影院里看这种片子,太违和了!本来已经沉浸在悲哀里,几近哭泣,莫名其妙巴西人笑了!这么感动的场面他们笑了!

12分钟前
  • Iris
  • 还行

梵高写给提莫的信里提到:“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他的火,我快步走过去,生怕慢一点他就会被淹没 在岁月的尘埃里。对的人只要遇到了,无论何时,就是最好的时光

17分钟前
  • LU-9009
  • 力荐

爱情和生命一样不可辜负。

22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An "okay" movie that's about people who are not okay trying to be okay by telling each other "okay", and it's okay to be okay

25分钟前
  • 石狩川
  • 推荐

The book is not bad, but the movie is a little bit disappointing to say the least. And all the teenage girls sitting around me were ugly crying…Jesus…Are their ex boyfriends all dead?

29分钟前
  • Sophie Z
  • 还行

不是有绝症就韩剧了,内核不同。gus太迷人,生来自带高兴劲儿的自信,完全年长后我的菜。你预想像个童话,现实却是有点混蛋也不文艺,甚至没人在意。但是啊,爱情是件多美好的事,证明你曾经活过。OST很赞,把心里的秘密都哭了出来。数月前我在阿姆斯特丹时也是这种心情,一定要带爱人回去一次。

32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这是最近几年来看过的最好的青春片了。好美的爱情。女主表现出了比同龄男生更细腻的感情和对生活的洞见,但男主的热情活力还是感染了她并带给她快乐和希望。这本来是个俗套的故事,可是癌症的背景让这个故事的情节和台词都更加动人。每个人都好脆弱,却也都坚强勇敢。

33分钟前
  • 网兜妮妮
  • 力荐

John Green 这部小说本来就是给青少年用来书立正确价值观的,比如不抽烟什么,挺好。催泪也是种手段,目的达到就可以。(最大的感叹是:Gus 的性格太讨人喜欢了,感觉这种性格的少年只会出现在50、60年代的美国农村)

37分钟前
  • Jin
  • 还行

“这世上你没办法选择不受伤害,但你可以选择被谁伤害。”享受生活里不完美的完美。“有的无穷大于另外一些无穷”

39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7.7。影院的观众比女主角哭的还厉害。男主角就像冬日里的暖阳,黑暗中的黎明。从互助会见面直到去世都是阳光、积极面对人生的那种。上天眷顾他,送了他一颗永恒的“星"。但是又对他不公平,没让他被永远记住。You are the sun in darkness, but doesn't belong to the night. 二刷中字觉得其实不错。

44分钟前
  • LoVe
  • 推荐

很遗憾,这部电影讲的是患癌青少年的点点滴滴,而不是某些人希望的阿姆斯特丹风情片。濒临死亡的人,一句告白、一个亲吻、一次做爱,都是奢侈。不要因为韩剧玩烂了白血病就贬低白血病,也不要因为自己无法理解就妄加评断一部电影、一个城市、一个人群。对将死之人要求戏剧冲突,真是荒唐可笑。

45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不谈抄袭的问题,光是同样的故事和人设,这部电影拍的要比小红花好的多

48分钟前
  • 意中人
  • 力荐

John Green笔下的少女总是有着充满隐喻式的智慧。深夜一个人在电影院看得哭成狗,旁边的少女担忧的问我"Are you alright",我不知道如何解释哭成狗的奇怪心理活动,只好说I once had a lover died from cancer然后逃跑一样回了家。我曾从十级疼痛里看见死亡,这片子除了爱情都很好。

51分钟前
  • mr.x
  • 推荐

后半段全场几乎是在啜泣声中度过的,伤感与美好并存,在彻心扉的十级疼痛中充满感恩,充满爱。地球上任何一个有少女心的人(无论年龄)都会毫无费力地被男主的角色俘虏,谢表妹直接展现了她影后级演技。今年最美的小片之一。She's not loved widely, but loved deeply.

55分钟前
  • 望潮
  • 推荐

"I fell in love the way you fall asleep: slowly, and then all at once."后面一直流眼泪都觉得自己恶心。最终成片打破了此前对于选角的疑虑。这从来就不是一本少年苦情的癌症病历,而是最简单少女纯情的爱情手记。加上EdSheeran+Birdy+Grouplove+Lykke Li的原声,就那么痴痴笨笨的爱一场吧。

60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推荐

痛苦需要被感知。影片里印象最深的台词应该是“我们三个人有五条腿四只眼睛和2.5套肺”。然而这个世界上谁又不是残缺的呢,只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最完整的存在。明明知道很快很快的要说再见,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都还是想回光返照一样的去过那些剩下的寥寥的时间。

1小时前
  • Stubborn
  • 力荐

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想哭的点,是不是觉得很假很不符合逻辑。难道是我太冷漠?

1小时前
  • 臭鱼头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