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魂

综艺大陆2023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黄河魂 剧照 NO.1黄河魂 剧照 NO.2黄河魂 剧照 NO.3黄河魂 剧照 NO.4黄河魂 剧照 NO.5黄河魂 剧照 NO.6黄河魂 剧照 NO.13黄河魂 剧照 NO.14黄河魂 剧照 NO.15黄河魂 剧照 NO.16黄河魂 剧照 NO.17黄河魂 剧照 NO.18黄河魂 剧照 NO.19黄河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17:58

详细剧情

       通过沉浸式、综艺化、数字化的方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古今呼应,把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神话传说、发明创造、衣食住行、民风民俗、绝活技艺、多彩艺术展现出来,探寻中华文明之源,砥砺民族精神之魂。

 长篇影评

 1 ) 忍不住泪流满面,冲动想去黄河看看

总是不敢正视那段被欺凌的近代史,不敢或者不忍看南京大屠杀。我想我是比较脆弱的人,不能理解人类历史上的种种非理性的残忍。

打开电视,CCTV6 刚好在播,被一种干净的气息吸引。其实,我很少看有日本鬼子的片子。因为,从小这样的爱国教育实在太多了。而这个片子,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从一个老外的视角来看那个时代中国人价值观。

老美眼里,生命高于一切。军人的职责是有限的。而在中国军人的价值体系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强调的是牺牲精神。

任何时候,这种为了信仰的舍弃生命的的壮举总能让我落泪。我忍不住为这些人,心痛,为他们的勇气所感染。只是,现在我所拥有的只是迷失的信仰,和挣扎的自我。

有时候,很鄙视现在的自己,很向往那段红色革命的岁月。只是当生活回归平静,战争远离我们,我们记忆填充着所有模糊的仇恨的感觉,也随着岁月越来越淡化了。无疑,我们是最幸运的幸运儿。

只是,直到今天,我也不想去圆明园那儿静坐片刻,我的心难以平衡。历史不是公平的。历史是不公平的。在那段多灾多难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的先辈,他们忍受了多少不该承受的悲情。哎,文明,是多么惨重的代价。

现代人,总想梦回唐朝,大兴土木,正如西安城景观规划。只是,回到空荡荡的城楼,却找不到当年镇守的义士。空悲切啊!

扯的离电影有点远,接着影评来说,这部电影让我感动的泪点是:当普通老百姓面对国乱当头时,即使是世代血债,也能够团结起来,抵御外敌。

怎么让我有个罪恶的想法,如果当初,中国没有被侵略,中国也会自动打开国门,学习来个君主立宪来着。

今天的中国,强调和平。对于深受战乱之苦的民族来说,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意义非凡。

我不想看,中国可以说不,为什么中国可以说不之类的书,我认为,现在的中国还没有精力去指点江山,鼓捣全球娱乐。今天的中国,刚刚睡醒的雄狮,面对混乱的丛林法则,生存和发展从来没有变的简单。

 2 ) 黄河绝恋

电影开头是一段老年欧文的独白,几张黑白照片在手中出现:“每个人一生都有最难忘的时候,我最难忘的是五十多年前,在中国的一些日子,那片饱受战火的土地,那些最无畏的战士,那些窑洞和黄土地,那些东方的古庙,还有那条世界著名的黄水河。”为什么要以欧文的口吻来回忆这个故事呢?我想是因为他们的不同,欧文不懂中国人为什么要以生命去换尊严,欧文不了解中国那片黄土地上的文化和信仰,欧文不明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在日本人面前是什么模样,欧文所信奉的日内瓦公约,那些规则条例在当时的战争里就是一张废纸,是因为不同才印象深刻吧,才明白那些反差,那些暴行,那些中国人,那些信仰。

《黄河绝恋》不见得讲了多么令人动容的爱情,我所记得的是看电影时交织的捧腹大笑和沉默低咒,好像是还没笑完,下一幕就把血淋淋的暴行摆在你面前;还没把绝望看到底,下一幕又让你看到战争下人们的乐观与希望。

电影中小男孩救欧文的那一幕很具有喜剧性,“上帝!”——小男孩出现了,再一声“上帝!”——小男孩来救他了。小男孩和欧文相视大笑,是无知与劫后余生的相逢。下一幕是小男孩和黄牛以及意料之外的飞机的合照,是戏剧性的反转,炮弹炸响了这片土地,战争过后只剩他的腼腆微笑,战争的残酷是让你知道此刻在你面前笑的人下一秒就会死去。

欧文被黑子和他的“天使”救了,此后便是一段遇见与失去的旅程。红肚兜问题之后,黑子吹响了那段悲壮哀伤的曲调,是怀念逝去的爱人吧。五十年后,欧文站在黄河边,又吹起了那段曲调,是怀念逝去的爱着的人吧——小男孩,安洁,黑子,爷爷,三炮,寨主还有不知在何处的花花——那些无畏的战士。

之后到达军分区的路程,在现在看来似乎都覆着暖色调,因为之后的血淋淋实在是触目惊心。遍地流淌的血液,被刺刀刺死的老人,被活活烧成黑炭的妇女,被磨子碾成肉碎的婴儿,成片成堆毫无反击之力的被机枪扫射而死的老百姓,历者红了眼流了泪,那无以复加的悲伤,隔着屏幕也流淌入观者的眼里,甚至于写这些文字时都有心痛的感觉。为什么要谈中国人的勇敢,尊严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因着这份苦痛太大太重,即使反复咀嚼也难以消退滋味,所以当时境况下的每一滴坚持,每一份抗击都显得太难能可贵。

欧文的“不明白”到“明白”也带领着观众从“不明白”走向“明白”。为什么安洁总将手榴弹捆在身上?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的尊严和贞洁可以被日本鬼子随意践踏,此时生命不会是最被看重的东西,那种绝望可以让安洁把死亡当作最后的希望。欧文抱着痛哭的安洁时说:“你必须好好活下去,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勇气,我们都会走过这个困难的时代,将来你还有孩子,像你一样美。”我想那时欧文已懂得了抗日战争的意义,永远不止是规定时间的“服役期”而已,黑子和安洁等人,远不只是作为一个“军人”存在,而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存在,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了民族的希望为了子孙后代而存在。

安洁在汹涌黄河边张开手臂闭上眼微笑的场景,十分美,十分浪漫,像是一幕长长的怀想,淌着希望。我想起在鬼子屠村的后一幕,转向老年欧文的时代,他重新来到那个村庄,小孩子欢笑着跑过车旁,大声叫着“爷爷好,阿姨好”,是希望和光明的气息。如欧文所说,我们都会走过这个困难的时代,而如今我们走过了。我愿意将《黄河绝恋》这部影片看作是一个回忆历史,传递希望的故事,过去已然是痛苦绝望的,然而身处其中的人民却未失去希望,依然饱怀着勇气、乐观和希望。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痛苦,每个人也都会有或大或小的绝望,只是相信那些困难终会过去,在汹涌的黄河之下变成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而未来的大门敞开。

 3 ) 战争,爱!

我觉得当安结张开双手站在壶口瀑布的那一刻,说实话比泰坦尼克号里的张开双手的那一幕更经典,更让我感动!

战争带给我们的是苦难,是灾难,但是战争把在那一点一滴的爱更能体现的淋漓尽致!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去爱着。当看着西方主流文化中讨论人性,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相互猜忌,相互利用,勾心斗角,感觉很有道理,但是没有爱,一切都没有用。羡慕那个年代,羡慕那种感觉,用我们东方独特的视觉去诠释人性。人性固然有弱点,但人性更是强点,那就是爱!!!与生俱来的,不可阻挡的,当我们拥有爱的时候,我们就会不惧一切。特别是电影到了最后渡口决战的时候,把之前铺垫的全集中表现出来了!父亲对女儿的爱,为了乡亲可以苟且偷生,为了女儿壮烈牺牲。花花,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懂什么?!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在爸爸面前,把嘴唇咬出血来,强忍住不哭!就算死也不哭!最重要的是欧文和安洁的爱,电影的主旋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就算文化不同,也能感受到强烈的爱。多么美好的时代。

强烈建议大家多看看此类电影,有助于我们的三观培养和成长。当看到欧文把照片一张一张放入黄河之中,看到最后一张安洁张开双手微笑照片放入水中的时候,我一个大男人都哭了!

如果说有不好的地方的话,电影的有些细节处理的不是很到位,但一点也不影响电影的价值!

感谢冯导,感谢安静,感谢为这电影付出的人,给我们一场爱的教育!!

 4 ) 《黄河绝恋》主动的“他者”

“‘黄脸的看客’被感动了,他们可能会在某一时刻效仿‘黑色的忠仆’——这正是以“白色英雄”为主角的电影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01

  对《黄河绝恋》,我已经写过一篇影评了,之所以再写,自然是因为“傲娇六公主”前几天突然更改了节目单,重又推出了这部影片。

  不过,“六公主”虽然“傲娇”,但和上次推出《上甘岭》不同,这次可谓“谄美心切”,所以引致物议汹汹。

  这点小心思,大家都看出来了。

  一部电影,可以被拿来“谄”,足见这部电影本身也是有点儿“谄”的。

  当然,我这里无疑苛责冯小宁导演,因为这更多的是一种“时代的印记”——在八十年代以来形成的失败主义氛围中,“谄美”、“谄西方”,在文化精英的圈子里庶几可以算是一种先进文化了。《黄河绝恋》公映后迭获大奖,好评如潮,也证明了这一点。

  02

  这段时间,有许多网友告诉我,这部电影看了以后感觉不舒服、很别扭,但说不出为什么。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尽管这是一部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电影,但中国人自己在影片中却成了没有主体性的“他者”,是被观看、被评述、被阐释的对象。

  因此,任何一个有着最起码自我意识的中国人,看了都会觉得不舒服,但如果你是一个美国人,你就会觉得很舒服了。

  无疑,也会有一些人,觉得能够被美国人凝视是一种荣耀,他们就不会觉得不舒服,反而会感到窃喜。

  类似这样视角的电影还有很多。

  比如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也是美国人在看;陆川的《南京!南京》,则是日本人在看。中国人在这些电影中都是“他者”,中国则是一种“异域的奇观”!

  03

  《黄河绝恋》一开始,就是年逾古稀的前美军飞行员欧文,在万米高空的客机上凝视和沉思,无疑他是故事的讲述者,是具有“自我”和主体性的人。

  故事正是沿着欧文的回忆展开的。接下来的镜头就是年轻的欧文驾驶战斗机飞越中国万里长城,欧文在空中俯瞰中国大地。

而观众第一次看到宁静饰演的安洁,正是通过欧文的眼睛。

昏迷中的欧文缓缓睁开了双眼,由朦胧而清晰地逐渐看到了一位八路军女战士的倩影,她就是安洁。

  显然,冯小宁不想让观众有任何误解——是的,是美国人在看,中国人在这部电影中是被观看的对象。

  有无知者为冯小宁在九十年代就愿意在电影中表现“八路”而感激涕零,但他不明白,此时“八路”已经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权利,只有美国人的阐释与表达才是有效的,也正因为如此,影片中的“八路”是按照美国价值观和口味被仔细阉割、腌制过的,与真实的八路军已相去甚远。

  04

  也许有人会问:看与被看,“自我”和“他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很重要!

从文化和心理的角度来说,看与被看的关系,很容易转化成精神上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

  正如在今日世界,游客总是从发达地区流向不发达地区一样,主体地位、观看的权利、阐释的权利,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偏好影响“他者”的权利,往往是专属于强者的。

  贫困地区的人民,没有能力出国旅游,所以他们只能“被看”,被描述,只能做“他者”而不能做“自我”。

  05

  从15世纪后期开始,西方挟坚船利炮在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展开了历时近500年的殖民扩张运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制造了进步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二元对立的殖民主义话语。

  这套话语曾经被当作现代性的真理推广到全世界,八十年代之后,又被中国知识精英全盘接受,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保持了警惕。

  在这套话语中,美洲和非洲的原住民,即印第安人和黑人,被贬为“野蛮人”,与欧洲的“文明人”形成对照;中国,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也被描述成“落后“的代表。

  “西方”和“东方”以对照的形式存在,西方把自己定义为“进步“的一方,是他们创造了历史,改变了世界,而把东方看作是“落后”、停滞的一方。

  在这套话语中,西方把自己放置在现代化的制高点上,俯瞰处于前现代社会的东方各国光怪陆离的文化风俗。

西方文明把自己看作人类现代文明的主体(观看者),把东方文明客体化、对象化(被看者),西方就在这种居高临下的俯瞰中,收获自己的文明“优胜”所带来的欣快感。

好莱坞有许多电影都是这套话语的形象阐释。好莱坞的西部片,反映到非洲、到中东、到美洲、甚至到外星探险的电影,都是这套路子。

  诸如《夺宝奇兵》、《与狼共舞》、《人猿泰山》乃至《金刚》、《阿凡达》等等,大家略加联想,就不难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之处。

《黄河绝恋》的问题,就在于主动地去迎合西方的这套话语。

  作为中国的著名导演,冯小宁没有去争夺观看的权利、阐释的权利,而是把这些权利洗得干干净净放在盘子里,以单膝下跪的方式双手奉送到美国飞行员欧文面前。

  为了防止出现破绽,安洁、黑子、三炮、安寨主、黑子的父亲等等都恰到好处死到了黄河里或黄河岸边,这确保了回忆和阐释的权利专属于欧文。

  06

  欧文果然看到了他想看的东西——

  黑子,八路军的一位班长。勇敢、深沉、英俊,具备一个中国军人所可能具备的全部优秀品格。但影片赋予他的最大“优点”则是,看到美丽的中国女性投入白人的怀抱,却毫不嫉妒,反而顾而乐之,与有荣焉。

  并且,在欧文和安洁深吻的时候,黑子还通情达理地把目光转向别处。

  三炮,这位安寨主的管家,果然和第五代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中国男性一样,是性无能的。

三炮对女性有强烈的欲望,甚至隔着一道山梁,都能嗅到她们身上的“骚味”,但他的身体完全不支持他的欲望,所以他就彻底变态了,靠把自己打扮得花花绿绿来获得一种无法满足的满足,甚至在被日军活埋的时候,他还哼着淫荡的小曲。

  安寨主和黑子的父亲都太老了。

  结果,在这些人中,只有美军飞行员欧文是唯一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完整的古希腊意义上的男性,所以只有他才有资格把最美丽的中国姑娘拥入怀中。

  举凡欧文不想看,或无法理解,或可能会觉得不舒服的事物,如党、民兵、武工队、妇救会、老支书、儿童团,等等,都没有出现。

  冯小宁导演,真是相当贴心。

  07

  当然,西方是不会浪费被他们垄断的观看权、阐释权的,正如我前面说过的那样,他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权力,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偏好影响“他者”,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塑造“他者”的价值观。

  什么价值观呢?

  这种价值观就是:凡是对白人忠诚、依恋,愿意为保护白人去死的人,都是崇高、伟大的,反之则是卑劣、渺小的。

  在电影《金刚》中,就连大猩猩金刚也陷入了对白人女性的迷恋而不能自拔,它爱的是如此深沉和义无反顾,以至于为了她愿意和整个美国空军作战。

  1933年,鲁迅先生发表了杂文《电影的教训》,其中有这样一段——

“银幕上现出白色兵们打仗,白色老爷发财,白色小姐结婚,白色英雄探险,令看客佩服,羡慕,恐怖,自己觉得做不到。但当白色英雄探险非洲时,却常有黑色的忠仆来给他开路,服役,拚命,替死,使主子安然的回家;待到他豫备第二次探险时,忠仆不可再得,便又记起了死者,脸色一沉,银幕上就现出一个他记忆上的黑色的面貌。黄脸的看客也大抵在微光中把脸色一沉:他们被感动了。”

“黄脸的看客”被感动了,他们可能会在某一时刻效仿“黑色的忠仆”——这正是以“白色英雄”为主角的电影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如果我们把这段文字中的“白色英雄”换成“欧文”,把“黑色的忠仆”换成“黑子和安洁”,不也是毫无违和感吗?

  安洁为了救欧文而自沉黄河,又感动了多少人?又有多少女大学生从此把嫁给一个白人视为一种崇高?

只是鲁迅先生看到的,还可以说是白人的话语霸权甚至意淫,但我们所看到的,却是一种主动的投怀送抱,乃至倒贴了。

  08

  西方发明了这套话语,自封进步与文明,把非西方标定为落后与野蛮,目的是为了论证自己统治世界的正当性。

中国文化精英,主动迎合这套话语,为的又是什么呢?

  我深信,总有一天,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时期的电影,提起来就会令我们羞愧满面,它标示了一个民族在某一特定时期精神世界瓦解之后所形成的废墟的深度和广度。

  09

  这些年来,我批评了不少电影。

  今天早晨,一位老朋友,著名编剧汪海林提醒我:“郭老师,影片怎么分析都可以,有些是当时的电影观念的问题,但,冯小宁导演是个非常爱国,非常有正义感的导演 ,希望您了解。”

非常感谢汪海林老师的提醒!

  我也愿意借这个机会澄清一个本来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立场——

  我对所有的中国电影导演,都心存敬意,我深知拍一部电影很不容易。我的评论,只针对作品,尤其是大家习焉不察的部分,希望能够推动中国电影进步,即便涉及到导演,也是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加以讨论的,至于作为具体个人的导演、编剧或其他电影人,我无意对他们做出任何评论。

 5 ) 小人物的信天游

看过几百部电影,没有一部能拥有《红河谷》这样的力量,看一遍哭一遍。也因此一直不敢看此后的《黄河绝恋》,怕的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终于还是看了。感觉不如当年看《红》那么强烈,虽然《黄》其实是更成熟的作品。可能部分原因是遥远的青藏高原带给我的震撼总要强过汉文化圈内的黄土高原。《黄》中套路的东西比较多,散发着较浓的主旋律电影的味道,或多或少的用民族共性淹没了人物个性,用民族情绪消解了现实理性,在对人物的塑造上存在着某种意念化的平面性。但是,依然落泪,直至泪流满面。或许因为我始终的英雄主义情结,更因为音乐的力量不能抵抗,直抵人心。

《红》里面那段悠扬的藏族旋律,和宁静含笑带泪唱响的藏歌,多年来一直是我心里最无法忘怀的音乐之一。而《黄》里面则是高亢的信天游。那个扯着嗓子唱信天游的二炮也成为最让人难忘的角色,其感染力远远胜过几个主角。

二炮的形象是中国传统电影语言里标准的反派兼丑角,油亮的头发,龇牙咧嘴,腰杆从来没直过,穿翠绿绣花绸裤子。这人平日里想来不会干什么好事,从小花花对他的态度里就可以猜到。但是他的猥琐、可恶背后,始终膨胀着一个娶媳妇的美好愿望,这代表对生命和温暖的渴望与热爱。二炮的表达方式就是信天游,他唱响信天游的时候会显出与外表反差极大的可爱与质朴,会让你相信不管他是个什么货色,他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连带他的自私、狭隘、胆怯、欺软怕硬其实都是我们身上共有的弱点。

我们很多人和二炮一样,听不进什么大义、理想,面对死亡也管不住害怕。艺术塑造的英雄们的无畏和尊严,到了民间常常变成好死不如赖活。但是二炮让我们看到,人心底最深处有一种最简单最质朴最直接的东西,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和耀眼的光芒。他颤抖着烧着了草房报警,被鬼子活埋时一直拼命吼着信天游,依然是黄土高原上响彻了千百年的哥哥妹妹。我觉得直到此时,二炮也没有摇身变成视死如归的英雄,因为没有理想支撑他坚信“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如果有可能,他依然愿意苟且地活下去。这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物。在他身上一直不变的仍然是对活着、娶媳妇、生孩子、过日子的渴望与热爱,一旦这种可能被践踏被剥夺,那他是可以豁出命去的。在他卑微猥琐的生命的最后一刻,激荡着北方男人的血性,中国民众的大俗追求在那一刻得到了古典主义的净化。

我认为二炮被活埋的这段,构成了电影的最高潮。用生命唱出的信天游一声声透人骨碎人心。而后面三位主角视死如归抢渡黄河的情节又落入了英雄化模式化的俗套,尤其是那段异国恋情因为太刻意安排显出文艺腔的单薄来。我相信,不是英雄而是无数二炮那样的小人物构成了我们民族的主体,也正是小人物对生的本能热爱让我们的民族一代代顽强地延续下来,就像热辣辣的信天游一样,生生不息。

 6 ) 宁静的前世今生

我在中学时代印象最深的电影。时隔五年又看,还是被惹哭了,眼泪流进脖子里去了。我觉得《黄河绝恋》的音乐完全能称得上是中国内地电影音乐最美的收获,而宁静也贡献出了她从影以来最美的表演,还有那个汉奸走狗兼信天游歌手三炮,也是国内电影尤其主旋律电影里罕见的精彩人物,风采完全盖过了长得像孙悟空的飞行员男主角。至于其它,乏善可陈,所有的日本鬼子都像是纸扎的。
看电影的时候我还忍不住怀疑,难道这个宁静真的和《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游泳池边的那个大屁股是一个人?甚至和后来娱乐圈里的那个大秃头也是一个人?

 短评

没看完,我娘催我睡觉了。这片你们许多人都感动了,我却觉得超喜感。配乐非常美妙,堪称经典。别的等我明天看完了再评。宁静那时候还挺漂亮,男主角一般,三炮很出彩儿。

6分钟前
  • Irgendwann
  • 还行

用商业类型片的叙事技巧来包装“民族记忆”和“革命记忆”。八路军女兵和美国飞虎团男性的爱情故事,在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轰轰烈烈地展开,提供了一种异性感情和异国感情相互重叠的浪漫传奇,另一方面也试图证明中国革命历史和谱写中国革命历史的军人,业已被目睹这一历史流变的外国人所见证和认同。宁静在黄河壶口瀑布边张开双臂的画面,带着一种悲壮的美;三炮唱着信天游被活埋的画面,带着一种无言的悲

9分钟前
  • 莱尼圆
  • 还行

宁静在河边儿伸胳膊那个动作我在壶口瀑布玩儿的时候效颦了一下,我说,黄河绝恋,但是某男说,不,黄河大侠。

11分钟前
  • 某四
  • 推荐

格局其实很小,剧情也略显单薄,但朴实无华的情感表达却是真挚且厚重的,无论是宁静在壶口瀑布前的经典pose,还是金鸡百花颁奖礼多年沿用的《夕阳山顶》,都是毫无疑问的经典中的经典。

15分钟前
  • 英国病人
  • 推荐

2020.10.31和老张一起又看了一遍,把曾经标的五星改成了四星,算是童年记忆加持吧【每看必哭

20分钟前
  • 毛栗老弟弟
  • 推荐

1.抛开故事不谈,就电影拍摄制作而言,比起豆瓣和IMDb评分都更高点的《红河谷》,反倒是《黄河绝恋》让我相对满意些。2.1996年保罗·克塞在拍摄《红河谷》期间与合作拍摄的女演员宁静相识,1997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1998年儿子雷纳出生。(所以《黄河绝恋》中算夫妻俩扮演战乱中相爱的情侣恋人。)2005年爆出两人离婚的消息,2011年宁静才首度承认与保罗·克塞离婚。3.爱奇艺与腾讯视频的在线版本英语对白无中字、汉语对白有英字,西瓜视频倒是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中文字幕。

2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6/10。导演的空间调度非常失败,尤其是高潮没有强调黄河的汹涌、欧文一伙与河岸的距离,快靠岸的情况下安洁的牺牲显得毫无价值,此外迫降的飞机能摧毁岗楼却被悬崖边一截枯木拦住、黑子壮烈地拉响手榴弹后跃起堵机枪,堪称喜剧。用长命锁的道具指代被炸上天的放牛娃、红叶庙宇的和平场景转换为烧杀淫掠的暴行闪回,这些庸常的对比手法远不如狗腿子呼唤山那头的情歌有力量,几次呼唤从猥琐、可怜到烧屋报信被活埋的悲壮形象渐次升华。东方主义的叙事成为一种内在的缺憾,欧文扮演了西方救世主,要求象征东方女性的黄河/安洁被爱和被献身,美国人摘梨、八路军挂钱以及美国人说八路军的肚兜时髦,虽然表现了文化的冲突,但欧文假借投降营救花花平衡了保卫国家和尊重生命的职责冲突后,黑子最终要认同西方的价值观,东方的价值才会发扬,中国才会迎来胜利。

28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小时候觉得那个年代的片子都很烦就没看,心里还是喜欢红河谷多一点。昨天上午CCTV6又在放,认真看了一下,好好看啊。。。。。。虽然战争场面寒碜了点╮(╯_╰)╭我还以为这种应该是小说改编的,结果不是哇。

32分钟前
  • sibir
  • 力荐

透过铁达尼里老罗斯的蓝眼睛看到的是催人泪下的萍水相逢之爱,老欧文的蓝眼睛却无声诉说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别无选择的悲壮。配乐很中国,画面很中国,或许只有通过这样中国的视角,方能最好诠释--我们并不谴责残酷,我们只用生命换来尊严,那最后一句话,是“值得”。

34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中国的铁达尼号...在我心目中相当有地位,冯小宁导演的三部,红河谷 紫日和 黄河绝恋,我都超喜欢!宁静在壶口瀑布举起双手的那个画面,太美了.镜头的艺术,冯导当年很犀利~~!!

38分钟前
  • ###疼
  • 推荐

冯小宁拍这种片子最感人 比如前作红河谷 近年来的举起手来那种不适合冯小宁 这部黄河绝恋 很感人 又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永远的抗日!

42分钟前
  • 李小庫
  • 力荐

记得小时后看到活人被土埋的那一幕还做了好几天噩梦

44分钟前
  • 盔酱兮
  • 推荐

安琪是个很美丽的名字,宁静手里的手榴弹赋予了它更坚贞的内涵,那段伤痛岁月如同那些美丽的旧相片随着黄河的澎湃而悄然流逝。

46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推荐

宁静在黄河边敞开双臂的那一幕属实绝美。冯小宁战争三部曲之二,关于黄土地与日本侵略者,不如《红河谷》,男主和宁静在拍这部时已经结婚了,整个剧情就像是“我是你欲盖弥彰的温柔理想”,宿命般的结局,国人定要为了大义而“殉葬”,有意思的是对西方的生命至上和东方尊严至上价值观的探讨,模糊化的台词和语境莫名很难看出冯小宁的个人倾向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还是宁死不屈。

47分钟前
  • 茗政.
  • 还行

非常喜欢!!!!小时候跟爹妈一起看的,一辈子都忘不了

49分钟前
  • 凹凸曼|㍿
  • 力荐

宁静跟她帅气的老公~~

54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抗战三部曲随便拿一部出来,现在的青年导演恐怕片长小于三个小时都做不下来。

57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冯小宁就喜欢弄大场面,可往往除了大场面其他的方面都很流俗,比如此片~~

1小时前
  • 战国客
  • 还行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之二

1小时前
  • adele885
  • 力荐

宁静张开双手背后是壶口瀑布那里,我也被打动了,虽然知道用意明显,但确实感染人。片子里多处地方不符合逻辑,比如欧文抢了辆卡车那里,为何要把机枪放进车里用手枪射击,为何不直接开车走?

1小时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