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追凶国语

悬疑片意大利,德国,法国2017

主演:托尼·塞尔维洛,阿莱西奥·博尼,洛伦佐·里凯尔米,让·雷诺,加拉泰亚·兰齐,米雪拉·塞尚,卢克雷西亚·圭多内,丹妮拉·皮耶萨,雅各波·奥尔莫·安蒂诺里,玛丽娜·奥奇奥诺

导演:多纳托·卡瑞西

播放地址

 剧照

迷雾追凶国语 剧照 NO.1迷雾追凶国语 剧照 NO.2迷雾追凶国语 剧照 NO.3迷雾追凶国语 剧照 NO.4迷雾追凶国语 剧照 NO.5迷雾追凶国语 剧照 NO.6迷雾追凶国语 剧照 NO.13迷雾追凶国语 剧照 NO.14迷雾追凶国语 剧照 NO.15迷雾追凶国语 剧照 NO.16迷雾追凶国语 剧照 NO.17
更新时间:2024-05-20 00:06

详细剧情

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镇上,大雾引发了一场交通事故,失事司机就是前来调查少女失踪案的警探沃格尔(托尼·塞尔维洛 饰),中学老师马提尼(阿莱西奥·博尼 饰)是他锁定的嫌犯。在心理医生弗洛里斯(让·雷诺 饰演)的疏导下,沃格尔缓缓道出幕后真相,一场酝酿已久的更大阴谋也逐渐显露真容。   改编自畅销全球的惊悚小说《雾中的女孩》。

 长篇影评

 1 ) 消失的被害人[猫]

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21年4月某期。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

多纳托·卡瑞西这位意大利作家,把自己的畅销书《雾中的女孩》改编为同名电影(译名为《迷雾追凶》),影片的完成度很高,实属半路出家的外行里的佼佼者,这一部电影的成功,使他接下来还能继续拍悬疑片《迷宫中的人》。

那么《迷雾追凶》好在哪里呢?导演显然阅片量很大,会拍摄不少漂亮的镜头并组合起来灵活运用,也懂得用光影制造悬疑氛围,这是技术准备成熟。影片更妙的还是环环相扣、几度反转的悬疑故事背后那些人心状态。导演拍自己写的小说,是名副其实的胸有成竹,可以像调配材料一样打破叙事又重组故事,对人物和场景有很具体、丰富的构想,而请到托尼·塞尔维洛饰演侦探就好像蛋糕上铺了一层新鲜奶油,使电影散发魅力。

意大利老牌影星塞尔维洛在《绝美之城》里饰演过一位聪慧刻薄、纸醉金迷的资深评论记者,他沉溺于虚荣浮华间却能慢慢找回初心的老顽童形象,散发着与罗马城气质相配的老而俏的魅力。《迷雾追凶》里的他,几乎是把他在此片的特殊气质搬了过来,使侦探这种大家都熟悉的职业形象有了新的艺术加工可能——他虚荣,自负,最关心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利用媒体炒作一个案件,找个莫须有的嫌疑人定罪,搞个大新闻,娱乐观众从而自我满足。

他这个特质,容易制造冤假错案,最后成了案件关键。脸带褐斑的红发少女失踪,除了她日渐憔悴的母亲和忏悔自责的父亲,对她和家人有些注意的邻居,在这个宗教狂热的意大利小镇,其实没有太多人真正关心她的死活。虚荣侦探不关心,吃人血馒头的媒体不关心,真凶当然也不可能关心,人们只是看热闹不怕事大地关心被抓到的凶手是谁,被害人从他们脑中消失了。涉案人员中,心思最缜密的,不是看起来样样事握在手中的潇洒老侦探,而是那位看起来在家在外都窝窝囊囊的教师,但无论是他在课堂上关于犯罪小说的讲演,还是他曾经学过戏剧的经历,都在电影后半截令我们发现它们皆为伏笔。

无论是凶手动念作案的缘由,罪行实施成功的条件,还是他最终败露的原因,通通都是“虚荣”,影片反复提醒观众,“魔鬼最大的愚蠢是虚荣”。虚荣的人,能从虚荣的角度推测魔鬼的心思,一个案子能牵出一串陈年老案,并在观众眼前显形,还是因为“虚荣”。作家拍电影的特点出现了,他会有非常明确的主题,所有人物、事件都是为了呈现主题,这个主题往往是关于人性的,贴近我们自身。观众永远欢迎新鲜有趣的悬疑片,亦是人性。

 2 ) 分享一下我那不靠谱的推理

看完谜案追凶,寓意倒是看得明明白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不过故事到底讲的是个啥一点头脑都没有,然后翻了翻豆瓣和知乎评论,还是看不懂的样子。算了,自己上吧。

正文开始(最好是看过电影再看哦):

剧中一共出现9个主要剧情人物:被害人、警察、教师、心理医生、偷拍男孩、时髦的女记者1、轮椅上的女记者2、被害人父亲、被害人的漂亮的的好朋友。(感谢知乎小伙伴的提醒)但是我们要注意,我们确保真实且连贯的剧情只有警察与心理医生之间的谈话。就连新闻报道也不一定属实。

首先,捋一下每个人的剧情点:

1.被害人:1非常非常爱猫;2半年前的夏天在海边遇上一个男孩子奥利维。

2.警察:1本来应该先收到一本日记,实际上到后面女记者2才给他;2利用舆论,制造凶手;3挖录像带时有人跑过(声音形式);4面对心理医生时最先称什么都不记得,其实什么都记得。

3.教师:1为什么别人看到他的车后下意识要跑而不是辩解清白?2为什么在手腕上写下o?3为什么杀害女孩是药物注射?4教师原先没有胡子,后来听妻子的才留了出来;5半年前搬来小镇。

4.心理医生:1一定是30年前的雾人;2为什么警察出车祸后找心理医生看病?3为什么一下子就注意到警察衣服上的污点是血迹?

5.男孩(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他身上的细节有点过于多了):1为什么在祝福行动中拿走一只猫玩偶?2每周二找心理医生咨询;3养蝎子;4因为偷拍情侣被抓过;5一年前搬来小镇。

6.记者1:1私下找教师想一起搞警察;2准确的埋伏在破酒店的屋子里突击采访警察

7.记者2:警察从她这里了解到雾人的信息,并答应给她一个真相。

8.被害人父亲和被害人的好朋友:父亲打电话骚扰这个女孩(女孩接起后就挂掉),导致女孩不再接陌生电话。

这些人的关系图:男孩是中心人物呀

主要人物关系图

其次,我的推理结果是女孩已经身亡,凶手是男孩。

1.教师不是凶手:1导演在最后暗示女孩是被药物杀害,但是教师没有手段获取足量药物;2他的手机号是陌生号码,给被害人好朋友打电话不接才发的短信,这是偶然,不可能提前放入他的计划中,所以警察的关于教师就是想让人怀疑他自己的推论不成立;3车上有猫毛,说明还是与被害人有关系,比如还没留胡子的他和被害人在海边见过,来到小镇后两人继续见面;4为什么当替罪羊:金钱。两人见面被男孩偷拍到,不想破坏自己家庭;5录像带是他和记者1后来在搞警察上达成一致,录像带中的女孩可能是记者1扮演(记者1还让人在林子里暗中观察,好提前去酒店埋伏);5为什么在手腕写下o:maybe纪念被害人吧

2.凶手是男孩:1可以获得抗精神药物、蝎子毒液;2时时刻刻偷拍女孩,了解周围邻居作息、女孩作息行程和习惯;3父亲家暴,他也有精神问题,并被医生引导;4;他去祝福行动中拿玩偶时警察分析过一段凶手心理(其实按照这个节奏走,男孩肯定是凶手,但后面引出录像把注意力转移走了):

3.警察最后杀没杀教师:我认为没杀,一切为了给医生下套。真实情况时已经抓到男孩,审问之后返回小镇抓30年前的一代雾人医生。他以车祸后记忆缺失为理由去见医生,讲述失踪案时故意说错凶手,表现自己愚蠢和冲动,让医生放松,逐渐露出马脚。医生是男孩的心理医生,知道一些内幕。也许就是医生在治疗男孩中给他埋下成为二代雾人的种子,不然男孩为什么会同样选红发雀斑女孩进行跟踪?

4医生:在警察说完只钓一种鱼的渔夫可能就知道自己露陷了,于是回家车都没往车库里停,先看看妻子,后看看战利品,等待被捕。

大家一起来交流呀,里面混杂着一些我的想象,还是不够严谨。这部电影非常烧脑,剧情和真相要专门捋才行,但是讽刺和寓意却十分浅显易懂。该费脑的地方费脑,该让人体会的地方容易理解。很难得了。

 3 ) 关于凶手的推测

先给结论:教授是凶手,心理医生是迷雾人。

为什么教授是凶手:如果我们假设心理医生是凶手,那么他应该有7缕头发(几个失踪女孩 可以看最后警察开的发布会的背景板一共有7个女孩),而实际心理医生只有6缕头发,所以矛盾(反证法)。

其次,开头提到进出小镇的只有一条路,而心理医生是住在小镇外面的,由开头他从外面开进小镇可证,所以这也能排除他是凶手。

再其次,医生是因为心脏病后面也就不能犯案了,当然最后他的重温,可能会为他后面再次犯罪埋下伏笔。

再再其次,影片不停的提到《超市爆炸案》也是为影片的讽刺“媒体、律师”主题伏笔,如果单纯的医生是凶手,那么影片主题过于单薄,医生更多的是一个悬疑收尾的作用。

 4 ) 《迷雾追凶》简评

电影《迷雾追凶》静悄悄地上映了。这是一部悬疑片。

近几年,欧洲的悬疑犯罪片有不少被引进了,而且多数都有较高的评价。或许是趁着这样的风头,这部《迷雾追凶》被引进了。

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去年到今年,有好几部意大利电影上映了。这部电影在制作上有个特点,就是导演就是原著小说的作者。

这是一部悬疑片,在构造谜团氛围,有意识让观众误入歧途方面,确实是用心的。首先,小镇的浓厚的保守主义的宗教氛围,很容易把观误导到宗教神秘主义之中;而后,探长和老师的较量,又把观众带向另外的地方。知道最后,真相才出来。

虽然这是一部犯罪片,讲破案的,但是其中对于当下社会中,舆论被诱导到案件的侦办过程中,利用舆论来对付施压嫌犯或者是警方的现象,也有一定的反映和讽刺。在某种方面算是伦理片。

关于最后的凶手,是心理医生还是老师,有不同的看法,我倾向于是心理医生。不过如果是这样,则在片中的交代就有些太唐突了,没有一定的铺垫。如果老师是罪犯,那么警探为何要毁掉录像带?也许影片就是要给观众留下一点自己思考的空间。

总体来说,这部影片还行,7.5分可以有。

 5 ) 在做出判断之前,每个人的内心已有了答案

偶然参加了一次观景活动,看到了这部影片,大概是因为前半部分节奏有些慢,导致豆瓣评分不高,但看下来却是一部超出预期的惊喜之作。抛开片中各种象征隐喻和案情推理本身,导演明显有着更大的野心。真相到底是什么?很多时候,真相恰恰是最不重要的事情。就好像老探长只想要抓住凶手,至于他是谁并不重要;教授只想要一笔钱,至于怎么得到并不重要;心理医生只想满足自己的猎杀欲望,至于受害着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媒体只想要收视率至于内容并不重要;父母只想要听话懂事的孩子,至于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不重要;大众想要的是完美的受害着,至于他有怎么的经历并不重要。你看,其实在做出判断之前,每个人的内心早其实就有了答案。

 6 ) 精彩的剧情和演技!

《迷雾追凶》咋看起来是案中案,查一个案件带出30年前杀6个女孩连环杀手“迷雾人”的案件,但细细推敲,其实是一个案件,前面花90%时间叙述的“安娜失踪案”,完全就是为破后面“迷雾人”案件探长精心设计的,, , 首先亮观点:安娜没有死,在她闺蜜哪里。理由:1、开始时提到安娜有个最好的闺蜜,而且有照片;2、男孩偷拍安娜时,她正跟闺蜜亲切交谈;3、探长刮胡子时,有安娜跟闺蜜的照片;4、安娜老爸提到个羞耻的事,偷偷给闺蜜打过电话,探长立即让他住口,并且忘掉他说过的这个事。5、这么亲近重要的线索,探长居然一次没找闺蜜问话。 基于以上事实推断,安娜其实从头到尾跟闺蜜在一起。进而判断,探长一早就设了“安娜失踪”这个局,为了查30年前的“迷雾人” 如果以上成立,那么就好办了。教授、轮椅记者和探长都是一个团队在演戏,所以教授的被冤枉,到记者提供录像证明有“迷雾人”让教授脱罪都是安排好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个“假设的安娜失踪案”,轰出30年前的“迷雾人”。 轮椅记者说“迷雾人”30年前杀了6个女孩,片尾医生的6束头发证明了这一点,并没有包含安娜在内。 而安娜又符合“迷雾人”的偏好:16~24岁,红头发, 雀斑。显然为什么选安娜扮演“失踪人”,正因为她符合这个特征。明显对着“迷雾人”来的。 安娜不是教授杀的,教授夫人说教授23号那天出去一整天“晚上才回到家”,而探长描述教授绑架安娜的过程是在深夜,而且深夜里安娜叫了6声猫 ,教授叫了2声,探长拍掌都能引来邻居微观的小镇,这深夜的8声叫喊显然会有人听见。所以,探长描述教授绑架安娜的内容显然是谎言。 探长跟医生的谈话,从一开始就有所指,“你以为是外面的人,其实魔鬼就潜伏在身边”。“魔鬼最大的罪过是虚荣”,“邪恶的事情不炫耀就没意义了”,关于O的设计,其实跟上面的话都是“心理暗示”,因为怀疑医生,但又没证据,只能通过一轮表演,外加谈话的心理暗示,让“迷雾人”去看他的虚荣,从而破案。 那么是怎么发现医生的嫌疑呢?首先是轮椅记者30年的研究认为“迷雾人”就是本地人,而且还没死,没离开。然后探长一开始跟医生谈话时,就说到医生在这里生活了多久“将近40年,过几个月就退休了”,用排除法,在一个小镇里,很容易就怀疑到医生。 但没证据,于是上演了一部大戏,把医生引出来,而且通过心理暗示,把“罪犯的虚荣”(证据)引出来。 最后,扮演医生的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杀手里昂,演技炉火纯青已入化景,电影十分精彩。

 7 ) 到底谁是凶手?

首先说下这部电影的题材还是不错的,教授,心理医生,男孩都有嫌疑,撑起了整部悬疑影片,然后包括影片中出现的记者、警探、教授围绕【真相并不重要】这个逻辑展开。给片子打了四星是因为我觉得有不少漏洞或者说是牵强的东西,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哈欢迎讨论

1、开头心理医生开车从小镇外面进入小镇到回来睡在旁边的女人到底是谁?那副床头照里有啥?看不清

2、女孩父亲去警局说他对女孩闺蜜有兴趣是不是只是为了衬托警探对真相没兴趣只是为了女孩案的名利

3、女孩父亲和教授碰面时拿着斧子是干什么用的?

4、女孩闺蜜是非常好的朋友,为什么女孩失踪她一点都不沮丧

5、男孩暗恋女孩,拿走玩偶,拍教授,特别是养的蝎子,是不是作者给他安排嫌疑的一个工具

6、教授的O是不是有点牵强?为了纪念?为了虚荣?好像都大可不必吧

7、教授如果绑回的女孩为什么车上没有DNA?

8、女孩书包的那个房子为啥床头挂了这么多猫的照片?

教授,心理医生,男孩都有嫌疑,但我更偏向于教授,因为他讲课时提到了杀人为了金钱那段,动机就像警探说的那样也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他在拿斧子的女孩父亲路过后重重的喘了一口气,这个我觉得作者在暗示什么。至于心理医生可能性稍小,虽然是雾人实锤,但是他不是镇上人,影片提到警长拍手邻居都会注意到,女孩几分钟就失踪大概率是摸清邻居们规律的镇上人所为,而且他心脏病加手臂生理因素可能也导致他没办法继续作案,相反,我觉得他是男孩的心理医生,可能会引导男孩成为他,作者结尾稍显仓促,但是重看一遍细节会明朗不少,整体这种略偏开放性的结局可能也正衬托了那句【真相并不重要】,每个人的心里有住着一个魔鬼吧...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短评

作家把自己的小说拍成电影,这个完成度可以哒,镜头语言还是蛮丰富的,一点都不闷。把侦破转向媒体秀场这个人心角度,受害者倒被架空了,我反正不大看过这个角度。演员有塞尔维洛老爷耍帅即可。

2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推荐

看睡了两次,原著小说作者自己拍的电影处女作。其实这个文本还有点意思,就讲一个傻逼老警察,办案手法只会依靠媒体造势替自己查案,职业生涯曾造过著名冤假错案,一小镇文学教授盯上了这个老傻逼,自导自演女孩失踪案,然后等着被老傻逼“冤枉”来索取国家赔偿(其实这种主动求冤枉然后索要赔偿的案子很多,但很少有人自己犯案,一般都是去顶罪)。应该说剧情铺垫上充分展示了老警察是多蠢,它催眠的主要原因就是这点上不加节制,其次这片废戏也过多(老警察看个录像带也要展示拿录像带进办公室打开录像机的全过程,编导脑子有病吗),最后还揭示一下让雷诺的心理医生是连环案真凶,拜托,连环案真凶这事也没铺垫啊谁会关心?直愣愣的扔出来这个包袱是想吓死谁?全片处理的压抑、沉闷,但是装罪犯来换国家赔偿这种事有什么新鲜的?而且为赔偿还真杀人?

5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很差

上联:连环杀手心脏病发退隐江湖扮心理医生,下联:中学教师照猫画虎布局杀人骗国家赔偿,横批:警察媒体推波助澜

8分钟前
  • BGD
  • 推荐

节奏把握的不好导致反转缺乏力度

13分钟前
  • CathShero
  • 还行

魔鬼最大的罪恶是虚荣,疯狂想起南大碎尸案(因为一直觉得该案凶手和片中凶手设定一致)。节奏实在缓慢,剧情偏爱故弄玄虚。Jean Reno又会法语又会意大利语太厉害了!看到一半终于缓缓认出男主是《绝美之城》的老头男主。帅大叔Alessio Boni剃胡须前像皮尔洛剃胡须后像Vincent Cassel。欧美文艺片的小镇追凶模式真是常见啊。(国内则是小城犯罪模式= =)

14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还是很惊喜的,觉得节奏刚好。很迷文学元素的悬疑片,果然有小说支撑的片子故事架构上有够丰富的。另外前半截一直在出戏,怎么看托尼老爷子都是绝美之城里的花老头。

15分钟前
  • 囍弗斯
  • 推荐

悬疑小说作家的电影长片处女作,从推广自己的小说角度来说,效果可以了。有着Jean Reno特出这种直接泄底的casting,最后反转闪回解说时还能制造了点惊喜也是不易。就是前面节奏慢剧情散,不知道是想拍社会讽刺功力不够,还是单纯铺线铺不好,Vogel换个人演我都撑不过前半部。

19分钟前
  • \t^h/
  • 还行

小说作者自己拍上了……然让·雷诺出演就是泄底啊……想到暗流……

23分钟前
  • Mumu
  • 还行

"魔鬼最愚蠢的罪就是虚荣"这句话适合侦探和叫兽如果不是侦探踩界式的破案方式叫兽也不会利用他来达到自己名利双收可是蠢在不看日记还要寄给侦探且在手腕刻○赤裸裸的把证据展示给侦探看 气的侦探剁了他结尾点明心理医生即是30年前的"雾人"只钓一种鱼即只钟爱红发雀斑美少女这种人渣居然还是心理医生 他才该看病吧

28分钟前
  • 漫漫云端
  • 还行

7/10分。故事不错,就是有点故弄玄虚。节奏上太慢了,没惊悚起来,更偏剧情片。影片前半段跑偏严重,前一小时剪掉一半丝毫不会影响后续剧情发展。故事本身的转折不错,但重要转折的地方总觉得差点劲儿,没有让人恍然大悟的感觉。最后让雷诺那段结尾倒是不错。

33分钟前
  • Alec
  • 还行

@UCI cinema B 过半后开始发力,结尾处的Toni Servillo和让·雷诺简直惊掉了我的眼镜。

37分钟前
  • scholarschwein
  • 推荐

还是有点意思, 就是这叙事搞得有点乱

41分钟前
  • 豆友1174140
  • 推荐

同类可看《不可饶恕》、《高度怀疑》和《理查德的哀歌》,相似的题材,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

45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推荐

欧洲片真是能把任何题材都拍闷啊。关键点没看懂:为什么把警察引到现场就证明清白了?

46分钟前
  • 横丫肠
  • 还行

最后直接呈现暗示心理医生犯罪的画面与证据,推翻之前所有的论断以及证据,没有过渡,太突兀了。

48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6.5分。悬疑气氛设置得很不错,封闭的小镇中的绑架犯,这样的设计还是很抓人的。但可惜讲着讲着就走偏了,中段我还以为是《狩猎》,最后竟然反转失败。但无论是当年的雾人,还是如今的教授,为了情节推进都有大量的逻辑漏洞,导致整体的观感快速下降。

49分钟前
  • Riobluemoon
  • 还行

故事其实真不错,结局也是留了个意外…但是作者大大你自己拍,把节奏放这么慢是为了得瑟?

51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作者自己当导演改编自己的作品也是厉害,片子属于反推理的概念,最后的逆转还可以,甚至还照应了中心句:魔鬼最愚蠢的罪行是自负。但是前面拉拉杂杂拍了一大堆实在是看不出目的的剧情,而且最后的逆转没有铺垫也是硬伤。

54分钟前
  • 女巫
  • 还行

媒体爆料,公权栽赃,文学联想,论如何最高效益地消费罪案。即便最后直接抖出真相,依旧能营造开放结局,也算厉害

58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节奏太拖沓了,理解比较困难…警探无辜也不无辜,一群愚民…心理医生是雾人,教师借机模仿并且嫁祸…

59分钟前
  • ~黄瓜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