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2011

剧情片大陆2011

主演:倪大红 / 梅婷 / 奇道 / 高群书

导演:刘杰

播放地址

 剧照

透析2011 剧照 NO.1透析2011 剧照 NO.2透析2011 剧照 NO.3透析2011 剧照 NO.4透析2011 剧照 NO.5透析2011 剧照 NO.6透析2011 剧照 NO.13透析2011 剧照 NO.14透析2011 剧照 NO.15透析2011 剧照 NO.16透析2011 剧照 NO.17透析2011 剧照 NO.18透析2011 剧照 NO.19透析201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17:59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一九九七年,中国的一个北方小城。邱武因为偷窃两辆汽车被一审判处死刑,这个案件的主审法官,田法官的女儿刚刚在一起车祸中丧生,而肇事车辆是一辆被盗的汽车。邱武试图通过捐献自己的一个肾脏来获得从轻判处的机会,而富商李总的绝症也将因为这个肾脏而得以治愈。但是,李总最终发现,唯一让他能够顺利得到肾脏的方式其实是在邱武被执行死刑之后。刑场上,田法官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长篇影评

 1 ) 只是因为评论字数不够才跑来写影评的一条不正经影评。

从普通群众心理来讲,田法官在电影前半部分的行为是让人有些反感的。 电影反复强调,田法官是一个“老法官”了,也因为如此,长年累月的经验让他对律法的行使更加规范化,甚至在群众眼中是刻板、僵硬的,是不讲人性情理的,所以也有了老张嘴里的那句“他们都觉得是你活该”。 刑场叫停这一场可以说是电影最重要的画面,让人惊异,仔细品味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我想他不会不知道这一声叫停份量有多重,责任有多大。支撑他的是什么?我想有一部分,就是群众眼中的刻板、僵硬。因为新的刑法在十月一日执行,因为他是十月一日早上給死刑犯看的判决书,所以他认为这是他程序中的失职。 其实我到最后,也没有明白,田法官最后这一决定,是出于规范化多些,还是人性化多些。电影在拍摄牢狱画面时,两次给到了相同的镜头。牢狱廊中,墙面左边写的是人性化,右边是规范化,中间是严格执法。法官是什么?我想,法官是天秤,左右就如牢狱廊中的黑底白字那样,不该过度偏向。法官要维护的,更不是单单只眼下那一条人命,而是整个法律体系。程序之内,有法可依;程序之外,在体系未完善前,也只能无奈。

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员,所以我不对新旧刑法作出评论。

 2 ) 党的政策亚克西

电影的主线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97年10月1日刑法修订正式实施前后,在此前因盗窃两辆车依照旧刑法判处死刑的主人公在新修订开始实施的清晨接到了判决书,而依据新的修订他罪不致死,所以刑场上,行刑的枪已经抵住他的头之后,执行却被叫停了。叫停的主检查官是个一丝不苟遵循法律的男人,他的一丝不苟在别人眼里算做不近人情,所以女儿的死被别人说做报应,而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会遭遇别人报复性的对待,在来自权、钱、亲情等各个方向的重压下,他还是不顾一切地挽救一条生命。这样的两个男人,加上因不理解丈夫而变得寡言的妻子,穷苦的犯人的亲属,想要犯人肾脏做手术的医生律师民企老板,各种犯人和执法人员,共同构成了纠缠的中国式人际关系。当影片慢慢把这个人际关系网络铺陈开来的时候,作为不得不在这个网络中挣扎的观众都会有思有想吧。
片中的笑点是ZF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抓狗的城管大人什么模样自不必多说了,警察在面对法院人员和城管人员冲突时避开锋芒跑去泡茶,法院领导在面对一条生命的时候冲口说出的是自己的面子问题。。。这一切,好象过了这么多年都没怎么改变。。。比较惊讶的是这片子竟然已经通过了审查拿到了放映权。。。尽管有十几段更加直白的戏被删掉了,但还是多少算做前进了,革命的道路上些许牺牲在所难免,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在银幕上看到各种真实。

PS.推个看片时想到的记录片《最后的晚餐》,说的是死刑犯的最后一餐,值得一看。

 3 ) 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人只能活得这样的难。

我一直都很想看的片,因为倪大红十年前凭此片在金马得了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因为题材、剧情等一系列你懂的原因无法上映,今天偶然发现网上已经可以在线看了,看下来是我非常喜欢的片,不急不赶的节奏,写实并很难触碰的剧情,老戏骨倪大红和梅婷的精湛演技。听说是删除了很多片段才能播出,但我觉得也不影响本片的故事主心骨和流畅性。如果要用一句话点评此片,我觉得应该是: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人只能活得这样的难。

 4 ) 只为纠正一个硬伤

即将行刑的当日,恰逢新刑法开始生效,按新法,犯人的罪不足死刑。
这是错误的,这里跟大家讲下刑法的溯及力。
我国刑法关于刑法的溯及力,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重点第三条)

1、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即修订后的刑法没有溯及力。对于这种情况,不能以修订后的刑法规定为犯罪为由而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2、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但修订后的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修订后的刑法,即修订后的刑法具有溯及力。   

3、当时的法律和修订后的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照修订后的刑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原则上按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即修订后的刑法不具有溯及力。但是,如果修订后的刑法处刑较轻的,则应适用修订后的刑法,即修订后的刑法具有溯及力。

本片中提到要重新定罪的问题,前提必须是该犯罪没有经过审判或者判决还未确定。该片在新刑法生效日,都已经要押赴去刑场了,证明判决已经生效,不存在这个前提,所以刑法溯及力从旧兼从轻不适用于本片的情形。

 5 ) 现代的祭祀

透析什么?
第一层是治疗肾病,但到最后我们也不知道李总的肾病好了没有。
第二层是透析理性。院长愤愤嘶吼一句,你业务都做到哪里去了,英文字幕里赫赫然“professionality”,但在此之前没人能否认:倪大红上是片子里最有professionality的。这货是什么,现代社会里,职业化的倾向越来越重,随之而来的必然慢慢要抹去人情,最大化理性。守死法律,不得变通。一变通,法官就是在依照非法律的观念行事,而从来没有人赋予了他这样的权力。
法律当然是这样的怪物,别说人情了,人命也不能改变它。但最后,倪大红叫停了枪,实际他不需要这么做,枪毙秦武不存在任何问题。但他还是叫停了,为什么。
他也是个人,看着另一个人死得有点悬,害怕了。理性有时不像人的属性,太冷漠。
太少人真正嗜血,人们都是为了杀戮之外的事情杀戮。但他还是以理性为名,讲求完美的程序正当。
若秦武最终死,一部分人终究要怪上法律。那些死在上一法律与下一法律之间的人到底是为何而死?为什么瞬间之隔,时针不过走过了普普通通的一秒钟,当当当十月一号了,同样的行为却得到了那么不同的结果?
导演或也在引着人们想这个问题,法律究竟救了多少人,又害了多少人。为什么有人要去背负法律变更时期不明不白的死亡。为什么?
是或为现代的祭祀,小记一番。

 6 ) 透析观后~

我比较喜欢看电影,只有有时间都会去看,电影和一个很不错的艺术形式,一部好的影片给人身历其境的感觉,反映了一些真实的侧面。同时又能放松心情。
本片不是很活跃,相对沉闷。
影片整体节奏较慢且通篇没有背景音乐,表现出严肃的氛围。对于现实社会的一些侧面进行的深入的刻画。最大的感受是观影中心态很平静,在这个浮躁的现实社会中,冷静的想一些问题。
本片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主线围绕(金钱,生命,法律),刻画了主人公一个“普通”的法官,现实中的许多无奈,女儿出事的无奈,因为自己的狗和执法人员动口角的无奈,等等。整个电影给人比较压抑的感觉,应该和没有音乐有关。表现了很现实的问题。
结局还算完美,但是有些强加上去的意味!
观后可以让观众有一些回味与思考!

 7 )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本子立不住吗?

第一点,梅婷和律师劝邱武家属捐肾,为什么一定要置邱武与死地呢?如果邱武活下来,也可以自愿捐肾啊,如果以这个为条件跟邱武家属谈,不是更好接受吗?自己的心理负担也没那么重啊……这样一来,律师可以全力帮邱武辩护,如果邱武没有死刑,自愿捐肾,梅婷给钱;如果死刑,再拿走肾,给钱。两条路都可以好好走嘛。

第二点,城管抓狗,我一开始以为城管抓走狗是要打死呢,结果人家只是暂时带走,三天之内办好狗证就能拿回来,这TM有什么好抢的?抓紧时间办好证领回来就是了,偏偏要节外生枝,气不气人……城管那句话也是混账,诛心了,谁都忍不了。

第三点,律师得到二审死刑的消息后,没有跟法官确认行刑时间就安排好了医院、专家,这是脑子进水了?不过律师的智商一直不怎么在线就是了。

第四点,我愣是没看懂田法官的操作,既然坚持判死刑,二审判决都下来了,为什么不尽快安排呢?他不知道国庆后新刑法会生效?剧中一直没解释,只能认为是他疏忽了。

 短评

一种平实的塑造力

2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力荐

表演節奏上有點問題,但仍舊是部非常好的作品!《透析》絕對無愧於時代!在普遍利用“人道”“人性”做幌子的電影時代,劉傑具備著某一種純粹與真摯!看戲如看人,全片全無音樂,結尾處我卻感到比哭泣還要莊嚴的力量!

6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透析,一语双关,既是肾病的治疗方法,也是对世情的”透“和对法律的”析“。绝对是中国特色的故事,换肾与死刑的奇妙纠结,残酷与荒诞的离奇纠缠,冰冷写实之下,是审视与反思。看到这部影片,是2013年我的观影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8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就这个题材,这个角度敢拍,且看且珍惜

11分钟前
  • 豆友1174140
  • 推荐

犹如一个原始记录的窗口 带着平实的叙述 质朴的镜头 平静的情绪 简洁的情节 以最令人信服的方式回顾了这个敏感而真实的案例故事 在当年刑法修订案颁布的前后 有人惆怅烦恼 有人牺牲奉献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法制建设的变迁与进步 回顾并不是为了批判或者控诉 而是为了能够从过去十年的司法前进中看到希望

14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这电影放今天应该难过审。

16分钟前
  • momo
  • 推荐

非常好,不愧是刘杰个人最满意的作品。在个人权力以“人情”名义被放大的法治环境之中,法与情的矛盾更有张力也更令人无奈。法官、城管、警察共处一室私利纠葛的一场戏堪称神来之笔。这部之后刘杰本来想拍公检法三部曲,但“审查太累了,我不想再惹他们”,《碧罗雪山》之后转拍《青春派》。

1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精细绵密

23分钟前
  • 木头诶
  • 力荐

2010年第47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刘杰 / 高山,并提名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刘杰、最佳男主角-倪大红。—— 导演阐述:2007年1月1日,最高法院收回了死刑复核权。这个新闻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年轻人因为偷窃两辆汽车而被判处死刑。如果我们在今天相对宽松的死刑标准之下回顾十年前的这件事,我们是否会感到震惊?在这部电影中,我希望能够引起人们更多的关于其背后的生与死的哲学思考。我希望人们能够从过去十年的司法前进中看到希望。努力让十年后的我们不再震惊。影片中,我聚焦于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看待生死的态度。——《透析》幕后趣闻:https://yule.sohu.com/20100330/n271194733.shtml —— 透析(dialysis)是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2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油管

31分钟前
  • boks
  • 推荐

【先锋光芒·纪忆】在医学中,透析被用来代替因肾衰竭而丧失功能的肾,俗称“洗肾”。片名与片子构成互文关系,法官的人生困境,囚犯的内心罪责,富豪的肉体病灶,统统需要“透析”。留白恰到好处,针对“新旧刑法”做出了制度询问,难怪刘杰说这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一部。

34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我喜欢奇道

38分钟前
  • 爱窝窝
  • 推荐

刘杰“法与情”第二部。相较上部更现实也更普世,塑造了一个执拗的、不合群的、看似只讲法条不通人情的法官。倪大红演的入木三分,一众配角也都出彩,尤其那个因为盗窃汽车就被判处死刑的年轻人,刻满了沉默不语的绝望。

43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7.8 聚焦法治灰色地带,严打、人情、贿赂、看守所、买卖器官等,缺点在于可以为了配合现实主义苦逼感,似乎故意拖节奏,人物表演太闷蛋刻意。不过这么个题材搞了个一分钟营救式刑场叫停,太刺激,看得我精神一振。真心寒啊,影片都快结束了,才有电影角色想起来“怎么说也是条人命啊。”

44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刘杰直指社会弊端,这个社会“肾”坏了,需要靠“透析”来维持。这个“透析”就是老田这样的“一根筋”,但是治标不治本,不换“肾脏”迟早要完。权贵操纵着法律的灰色空间,为了一个肾脏甚至不惜草菅人命,这里虽然给了压抑的年代一个光明的尾巴,但是真的会想到那些更暗无天日的时刻,比如zzx的肾哪去了?

45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居然全片逆光拍摄!奇特!梅婷这么好的外形和演技总是挑苦情戏,看着心疼。

47分钟前
  • daangel
  • 推荐

52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主旋律中求生存,刘杰三部作品涉及的同一主题:法。在一个缺乏“法”的国度讲法,怎么看都有讽刺的意味。人物基本全部面瘫,鲜有表情变化。几次爆发很好看,监狱里的戏很拖沓!

53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浓浓的基斯洛夫斯基调调。应该是部高清,能看出噪点……表演普遍过火,另外摄影很讲究,但是几个运动镜头着实跟影片极静的风格不搭。想想基斯洛夫斯基的《No End》吧,这部戏对中国法庭、监狱的呈现和对“新刑法”卡点的讨论无疑是十分勇猛且重要的。

5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摄影构图极好,编剧很棒。不介入、无配乐非常赞。

56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