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响亮的声音

欧美剧美国2019

主演:罗素·克劳,娜奥米·沃茨,塞思·麦克法兰,安娜贝拉·沃丽丝,西耶娜·米勒,西蒙·迈克伯尼,阿莱卡萨·帕拉迪诺,乔什·斯坦伯,麦肯齐·阿斯丁,露西·欧文,苏珊·波尔法,珍娜·莉·格林,约翰·哈林顿·布兰德,乔西·查尔斯,艾莫里·科恩,罗德·麦克拉兰,帕奇·德拉奇,大卫·惠伦,巴里·沃森,欧妮卡·戴,盖伊·博伊德,尼古拉斯·J·科尔曼,蒂莫西·布斯菲尔德,乔什·赫尔曼,杰米·杰克逊,约翰·芬,茱莉·塞尔达,乔什·麦克德米特,约翰·鲁,尼古拉斯·巴迪

导演:卡莉·斯考格兰德,杰雷米·波德斯瓦,斯科特·Z·本恩斯,斯蒂芬·弗雷斯

 剧照

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1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2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3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4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5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6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13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14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15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16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17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18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19最响亮的声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01

详细剧情

娜奥米·沃茨加盟Showtime聚焦“福斯新闻网”前CEO罗杰·艾尔斯新剧,饰演前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格雷琴·卡尔森。罗素·克劳将饰演艾尔斯。剧集改编自加布里埃尔·谢尔曼撰写的艾尔斯传记《房间里最响亮的声音》,讲述艾尔斯2017年5月去世前最后十年的生活,包括卡尔森和福克斯新闻的其他女性对他提出的性骚扰指控,这些指控最终导致艾尔斯于2016年从福克斯新闻网辞职。汤姆·麦卡锡([聚焦])将与谢尔曼共同操刀首集剧本。

 长篇影评

 1 ) 真实人物有时候比虚构更复杂

刚看过贾樟柯王小帅,我感念他们检索、观照、反思中国社会变迁的艺术理想,但无法避免一个巨大的遗憾:他们或许有最好的泥巴,但最终仍然没办法捏成人形。相比之下,美国Showtime电影频道最新的七集系列剧《最响亮的声音》(The Loudest Voice, 2019)的确可以作为他们参考的教材。

系列剧的主角、福克斯新闻频道的创办人Roger Ailes繁荣昌盛于一个貌似简单的美国社会,但其性格构成高度复杂。仅从刚播出过的前两集看,他凝聚的特点就已经包括霸凌者、性骚扰者、血友病患者、妄想症患者、厌女症患者、种族歧视者、劳工阶层的子弟、保守派的斗犬、政治密室的智囊、倡导欢度圣诞节等在内的基督教理念的卫士,同时他慧眼识才,特别容易亲近,个人魅力十足,对部属极为忠诚和关爱。

Roger Ailes对1990年代的美国媒体市场具备非凡的洞察力,他处理复杂局面的手腕也让人惊叹,这些在第一集中就得以表现,细致严谨。Ailes为默多克打工,而老板身边围绕着一群说澳大利亚口音英语、深得信任的宠臣,应对他们的难度超过攀爬蜀道,稍有不慎就会坠入万丈。他以媒体经理人和表演艺术家的双重才华琢磨出一系列招法,每一次艰难险阻都能过关。当然最终还是因为默多克大资本家的判断力和事业心给了Ailes取胜的机会,即使这意味着砍掉自己的左膀右臂。默多克相信Ailes的能力,压力之下的毫不动摇最终促成福克斯新闻频道成为旗下的媒体帝国里最挣钱、影响最大的板块。

澳大利亚演员Russel Crowe出演美国人Roger Ailes给这部剧提供了额外的趣味。

* * * * * * * * * * * * * * * * * * * *

到目前为止,邓文迪仍然是第一代华人中打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佼佼者。其他人或许有可能进入超级跨国集团董事会的会议室,但怎么也不可能进入董事长的卧室。电影频道Showtime的7集系列剧《最响亮的声音》(The Loudest Voice)目前播到了第4集,邓文迪第3集中的戏份比较多,她喜欢刚刚出现在全国政治舞台上的米歇尔·奥巴马、视之为“非洲裔杰奎琳”。邓文迪的新移民身份、全球化倡导者的思路和略偏左的政治理念与福克斯新闻网总裁Roger Ailes格格不入,他在这一集中早于特朗普好几年喊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

Roger Ailes担心邓文迪的枕头风左右老板默多克的思路,从而影响到福克斯毫不动摇地坚持右倾的发展方向,他开始全力削弱对方,就跟他此前阻止默多克身边包括长子Lachlan在内的亲信干扰日常运作一样。他如果能够成功地抵制新闻集团的太子,他也能限制妻子。Ailes双拳出击,一方面寻找邓文迪出轨的证据,另一方面设法传播她与中国情报部门的联系。前者比较成功,后者则引起比较多的争议。

稍后,Ailes再进一步,直接从默多克处获得承诺,他负责的事情无需老板操心。Ailes维护个人尊严、政治理念和管理权限的抗争相继取得成功,默多克从亲信、儿子到妻子一让再让,老一辈资产阶级企业家的智慧得以彰显。Ailes打拼下的事业终究还是姓默多克。

 2 ) 希望更远的历史里,会给他更客观的评价

Roger Ailes是一个被低估的媒体天才,碍于他的极右翼政治倾向、由于他的性骚扰污点。

其实,几部片结合起来看,可以拼接一个更真实力的roger ailes。同时这几部片,或许能让国人更加理解为什么Donald Trump有那么稳固的票仓和沉默的支持者。

片单如下:

America’s Great Divide: From Obama to Trump 这部片子对Obama的评价还比较公允,Obama是民主党推出的极具辨识性、演讲能力、新鲜感的牌,比较之下Clinton 和 Biden,实在是too boring。Obama是拿出来选举的一张好牌,但是他的执政能力,确实平平。

Get Me Roger Stone Roger Stone 跟Roger Ailes一样是个天才,英雄出少年,20几岁,已经是Nixon的核心幕僚。我还看了Roger Stone的书Stone's Rules,全书很一般,像一本金句集锦,或者Tips大全。

Divide and Conquer: The Story of Roger Ailes 请了一堆对Roger有意见的人,来回顾和评价Roger,可想而知画风。

还有Roger Stone 和 Roger Ailes打造的和Obama一样有辨识性、演讲能力的候选人Trump,这部The Making of Trump 。可以去看到他们的选举策略,他们的媒介策略,人设策略等等,都是顶级的。

最后就是这部 The Loudest Voice.

--------------------------------------------------------------------------

一方面,当然佩服Gretchen Carlson和Megyn Kelly的站出来;另一方面,也非常感慨她们离开Fox和Roger Ailes之后的职业生涯。Gretchen Carlson在职业方面已经完全“Me too化”,没有自己的正经节目了,只为反性骚扰相关的发声存在,包括Bombshell 和 在Ted上的发声(我认同为沉默的受害女性发声是巨大的价值,但是反感它变成了Gretchen唯一的价值)。而Megyn Kelly作为fox的当红炸子鸡(感叹下她真的好美),转投MSNBC之后,收视率并不理想,没有得到续约,包括自己在podcast上的音频也表现很是一般。这两位主持人,都是作为成年人,选择了容忍了多年的性骚扰,而不是当即离开的。Gretchen Carlson是在Roger Ailes让fox没有选择与她续约后,才公开性骚扰事件并打官司;而Megyn Kelly则是选择了加入Gretchen Carlson的me too战争。她们都可以早早选择主动离开,投靠CNN 或者 MSNBC,离开这个老色鬼,但是都没有,所以她们都不傻,都看到了fox无可取代的流量价值和节目运营能力。

fox成立的时候,CNN已经是第一大有线新闻台,有几千万的订阅。roger ailes在几年内就干过了CNN,并成为默多克的现金牛,流量能力+流量变现能力一流(题外话:无论在Succession 还是 这部The Loudest Voice里,默多克的两个儿子都显得平庸)。同时,它还成为了Donald Trump的胜选核心媒介,在腾讯视频、爱奇艺造造偶像艺人的时候,fox在造总统。

这就跟大家都说字节跳动价值观有问题,是个奶头乐经济;美国也说fox价值观有问题,女主持人穿短裙和艳色,喜欢跟嘉宾撕逼——可是人就是这样,喜欢drama、娱乐、美色。嗯,就是喜欢!大部分民族和人民,不可能跟日耳曼似的,包豪斯、中性、非消费主义。

纣王喜欢酒池肉林,爱泼斯坦也建了SEX SLAVE ISLAND。人性就是要survive,白左的绝对字游和闽煮没有未来。而且白左也不是傻子,不过是为了选票而已,在遏制中国的问题上,从来都是强硬的,不讲什么众生平等。

所以Donal的粗鄙real风,就相当讨喜。—— 嘿,我不是完美的,但是我不伪善。

人民实在厌倦了政府和政客的伪善。

Biden赢,是Covid19的天之助。但是,当选之后,并不会 heal 两党的裂痕,人民的分裂不可逆。期待4年之后的大选,Republicans打算推出谁呢?

-------------------------------------------------------------------

一些有意思的话

The viewers Ailes was trying to attract did not want television to tell them what happened in the world. They wanted television to tell them how to think about what happened in the world—the news itself would be secondary.

Today television news is watched more often-than people read newspapers-than people read or gather any form of communication. The memo explained why: 'People are lazy. With television you just sit-watch-listen. The thinking is done for you.

有线电视台只在乎一件事:细分市场。我们需要争取的是少数热情的人的忠诚,根据我们的受众对症下药,而这些是更容易买我们账的人。在政治上,这叫做“挖掘扩大基本数”。

1. It's better to be infamous than never be famous at all.

2. Politics is a show business for ugly people.

3. A man is not finished when he's defeated. He's only finished when he quits.

4. They always return to the scene of the crime.

5. The media is two things. They're either evil or the are lazy, or they're both. And if you understand that,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6. Hate is a more powerful motivator than love.

Attitude is everything. You live in your own mind. If you believe you’re a victim, you're a victim. If you believe you’ll succeed—you will. Negative people make positive people sick. Management relies on positive people for all progress.

how valuable and how important being American.this is my responsibility

 3 ) 正义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刷完了《最响亮的声音》这部美剧。这部剧主要讲述了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新闻部主管罗杰艾尔斯人生最后十年发生的事。本剧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甚至于在这部剧播出之后,由于收视率很高,这部剧又被改编成了一部电影,叫《爆炸新闻》。

罗杰艾尔斯是一位优秀的资深新闻媒体人,他有能力,有野心,但他同时也有很多缺点,他自私,他阴险狡诈,他假公济私,他道貌岸然,他衣冠禽兽。他运营新闻媒体,却仍然无法摆正他的心态,用媒体的影响力干预政治。在电视台的管理上,他有他的独到之处,但他利用权威,不停地对下属进行性骚扰和性侵犯,他甚至于会使用性虐待的手段让下属屈从;但可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他的妻子一直无条件的相信他的人品。他的东窗事发,是由于一位女主播的反抗,起诉了他,最终让大众看清了他的真面目。

这部剧的好看之处在于它能很立体的展现一个人,而不是仅仅是拘泥于一点。它让观众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有优点有弱点,有善良也有邪恶的一个人。这部剧也很好的还原了美国的几大新闻事件,也展现了美国的政治和新闻媒体之间的关系。在这部剧里也可以看到有关美国政坛和商业媒体的一些八卦和故事。

 4 ) 年度最佳:天下苦白左久矣!

安德烈·布勒东描画的梦中情人很有力量:

我的丈夫有死睡的犀牛般的身胚
我的丈夫有火山口和一条钢鞭般的嘴
有滚烫机床般的牙齿
讲着古堡和揩拭过的步枪般的语言

看到这样的诗句,谁会闯入你的脑海?

会不会是罗素·克劳:

男人中的男人

最近,犀牛般的身胚和钢鞭般的嘴化为滚滚肥肉,发生了什么?

出演《最响亮的声音》,角斗士疯狂增肥60磅,以符合福克斯新闻创始人罗杰·艾尔斯的外形:

传媒大佬

敬业精神、精湛的演技 、实力雄厚的编导,成就了这部年度最佳:

听到侍者说“节日快乐”,艾尔斯毫不含糊地回了一句“圣诞快乐”。

圣诞快乐

很多中国观众或许很奇怪,肥佬啥毛病,这么钻字眼?

按美国惯例,圣诞节总统一家会签一张全家福贺卡送给美国人民,然而,在文化多元、政治正确的氛围中,当了8年总统的侯赛因改变了这一传统,侯赛因一家的贺卡都是节日快乐而非圣诞快乐,以示对不过圣诞节的群体的尊重。

这种忌讳事实上构成了一种反向歧视。

同情弱者的政治正确本身是个好东西,但任何事物过犹不及。如果不问青红皂白,我弱我有理,我黑(绿)我正确,政治正确就成了新的暴君和牢笼。

主宰欧美政坛、媒体、大学、影视业的碧池,几十年前都是纽约、巴黎街头的嬉皮士、瘾君子、败类,他们对愚昧、毒品、极端伊斯兰、难民的态度,就是对自身的态度:

现代文化不比原始文化更先进高级,不同的文化并无优劣高低之分;被一种文化当作异常或病态的行为在另一特定文化体系内具有特定价值。(《菊与刀》的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毒品合法化已无法满足白左、女权的胃口,赫芬顿邮报的女编Emily McCombs号召女性联合起来杀光男人:

变态

正常的世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右翼泛滥,左翼必然抬头。反之亦然。

艾尔斯28岁就开始担任尼克松总统的媒体顾问,是保守派天才的战略家、操盘手和右翼媒体的半壁江山,犀利、深邃、强硬。

1996年罗杰·艾尔斯和默多克创办狐狸台,为的就是“公正与平衡”,与CNN、MSNBC针锋相对,吸引沉默的大多数,定位精准:

定位

才高八斗,性情暴烈、独裁,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决策和权威,默多克、邓文迪不行,默多克的密友、儿子更不行:

暴君

天下苦白左久矣!

在政治正确的汪洋大海中,狐狸台一枝独秀:911石破天惊,狐狸台迅速崛起,2008年侯赛因当选总统,政治正确走火入魔,白宫对狐狸台恨之入骨:

我们将用待敌之道来对待它们。

狐狸台越战越勇,成为盈利数十亿美元的新闻帝国,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狐狸台连续32个月成为全美观看人数最多的有线电视网……

如果就此以为《最响亮的声音》是共和党、保守派的宣传片,可就大错特错了。

为了“公正与平衡”,编导不遗余力地展示罗杰·艾尔斯新闻理念的负面因素(难道CNN就是好东西?),对其性骚扰下属更是火力全开,细腻入微地呈现受害者的屈辱和纠结,剪切凌厉,制作水平很高:

性骚扰

性骚扰

艾尔斯恬不知耻地告诉美国小姐、主播卡尔森:我觉得我们早就应该发生不可描述的关系,那样的话,你好我也好。

2016年7月,丑闻缠身的艾尔斯辞职;2017年5月18日,77岁的艾尔斯不慎跌倒,整个人都不好了。

CNN评论员喜大普奔:

罗杰·艾尔斯死了。哇。我要为每个被他虐待、骚扰、占便宜和不公正地开除的人带去诚挚的问候。

“最响亮的声音”一语双关:狐狸台为保守派和被遗忘的人们发出了最响亮的声音,职场性骚扰的受害者也发出了怒吼:

前2集绝佳,后面逐渐失去了平衡,完全围绕性骚扰展开,不够全面、立体。

评价罗杰·艾尔斯,评价任何人,要想做到客观、公正,都应参考古老的东方智慧:

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5 ) 新闻背后的那些不为人所知的秘密

每天我们都通过传媒了解这个世界,我们所了解的世界真是这样的吗?《房间里最响亮的声音》给我们揭开了美国传媒界的冰山一角,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没有任何传媒能完全保持中立,只是做的巧妙和赤裸裸的区别而已,那些光鲜亮丽的角色,其背后隐藏着不可为人所知的甚至是极其丑陋的秘密.......

作为一部传记片,难免流于沉闷繁琐,但本片却拍的非常精彩,从剧本到表演都牢牢的抓住了观众的眼球,特别是男主的表演,把罗杰这个右翼分子、偏执狂、肥佬......表现的活灵活现,加之剧本主要写了罗杰去世前十年,这十年正是美国经济开始走下坡路、政治转向的时期,很多人物、事件在大众的脑海里记忆尤新,罗杰参与或幕后导演的许多事件的揭密,让观者对当今美国政坛有了更多的视角,更增加了片子的吸引力。

罗杰.艾尔斯一手打造的福克斯新闻,从一开始就以保守派的看门狗自诩,其新闻节目中充斥了断章取义、阴谋论甚至赤裸裸的谎言,这也正是罗杰.艾尔斯的风格,虽然罗杰.艾尔斯在2017年因性丑闻被迫辞职,十个月后死去,但福克斯言新闻已经深深的打上了他的烙印,最近福克斯新闻在莫雷事件后对NBA球星詹姆斯的恶毒攻击上就表现的淋漓尽致,罗杰.艾尔斯的幽灵一直在福克斯新闻、在美国的新闻界徘徊,那个胖子一直还在。

 6 ) 每个公关人都应该看一下这部剧

每个市场公关的从业人员,都在绞尽脑汁做一件事,那就是为品牌/产品制造“最响亮的声音”。

如果你始终不得其法的话,不妨看下前两天刚刚完结的美剧《最响亮的声音》。

这部剧改编自加布里埃尔·谢尔曼撰写的《房间里最响亮的声音》,它取材自真人真事,主要讲述了传媒大佬罗杰·艾尔斯最后的十年人生。(不知道这个人的话,可自行搜索)

《最响亮的声音》最大的噱头应该是围绕在罗杰·艾尔斯身上的性丑闻事件。

不过,出于职业的原因,自己完全是把它当作营销教科书来看的。整部剧7集看下来,基本上每集都能学上几招推广策略,告诉你如何在大爆炸的信息中,让更多人听到自己的声音。

追剧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罗杰·艾尔斯特别擅长引导大众舆论的方向,感觉即便他成不了一名资深媒体人,也能成为一名优秀广告人。

记得,罗杰刚到福克斯电视台,在一次节目企划会上,大家讨论应该如何从CNN和MSNBC那里争取用户。

罗杰提了一个问题“我们的观众是谁”,就像很多甲方会说的一样,其他人表示“所有人”,以尽可能争取更多的受众,也就是消费者。

而罗杰则持不同意见,表示有线电视只在乎一件事,那就是商机。

这句话不假,在接下来的很多年,罗杰为福克斯新闻创造了数以万计的收入,他完全是把新闻当成一个产品在卖,而他自己就是那个产品经理。

当然,他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不仅提出了问题,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指出福克斯新闻的机会在“保守派”身上。

他运用反向思维,表示其他电视台都在“争夺”自由派,福克斯新闻只需要“争取”另一半就行了。针对那些容易买账的受众,编排节目,以获得少数热情人的忠诚。

而在招募主播方面,他也是思路清奇,会找那些拥有演员特质的人。看试镜录像带的时候,他会关掉声音,看主播的肢体和表情动作。

考核的唯一标准就是,能不能吸引大家去看。

至于新闻的公平性,他根本不在乎。

一档对话节目,邀请来的嘉宾观点突出态度强势,主播有点hold不住,解决的方式是换一个嘉宾,然后让制片人帮主播写稿。

他的目的就是,把福克斯新闻打造成一个最具看点的电视台。

即便在911这样的灾难面前,他也在想着怎么提高收视率。

新闻的标题一定要大且鲜明,让观众感受到“America at war”的讯息。

当时的整个社交情绪是恐慌的,那就顺着大家的心思来,不间断播出诸如航班停飞之类的信息。

甚至那些在北塔跳楼的人,也要在第一时间播出来。

既然有这样一个保守派的领导,福克斯新闻自然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更像是罗杰·艾尔斯个人性格的延伸。

他攻击奥巴马、煽动种族情绪、鼓吹阴谋论,与其说福克斯新闻是一个电视台,还不如说它是一个舆论组织。

而且在制造新闻上面,罗杰·艾尔斯也很有一手。

自己所居住的加里森,当地的一家报纸有自由派的倾向,他看不顺眼直接收购过来。

挑选了一个价值观一致的稚嫩主编,报道当地“社区重新划分”的事件。然后,捏造一些虚假情况,并打出“维护私有财产”的口号,鼓动当地人反对这个政策。

而这个新闻,被福克斯跟进后,变成了佐证ACRON滥用职权的线索,并在社交媒体上产生了很多负面声音。最后其他电视台陆续跟进,并引起了纽约时报的关注和评论。

最后,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取消了对ACRON的资助。

然而实际情况是,他根本也不关心这些。他只在乎福克斯新闻的收视率,抨击他的对立面“自由派”,以及保护自己个人的利益不受侵犯而已。

而起初,加布里埃尔·谢尔曼在写这本“最响亮的声音”时,也被罗杰·艾尔斯百般阻挠。他找人跟踪加布里埃尔·谢尔曼,甚至雇佣了一个团队,撰写诽谤新闻进行人身攻击。

即便是面对各种性骚扰的指控,他也有着自己的策略。

告诉自己的团队,把受害者的近照找出来,让大家瞧瞧那些没有姿色的老妇女。

针对指控自己的主力格蕾琴,罗杰·艾尔斯则吩咐手下人,搜集她的信用卡账单,看她是否吸毒,寻找她上过的男人/女人,并让福克斯的女员工为自己辩护。

不过,这种没有底线的方式,最终遭到了反噬,福克斯不得不把他解雇。

被开除10个月后,罗杰·艾尔斯在浴室里摔了一跤,导致了脑损伤,8天后不治而亡。

撇开他的一些下流做法,罗杰·艾尔斯真的深谙推广之道,知道观众究竟想看什么。这也是为什么,他能成为三位美国总统(尼克松、里根以及老布什)的竞选顾问。

他从0到1创造了福克斯新闻的奇迹,更让其连续14年保持着全美收视率第一的位置。

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右翼分子、偏执狂、胖子,有时候,实在不得不让人佩服。

最后,费脑子的人就是容易吃甜的啊!

 7 ) 非专业影评 - 忠于事实的职场剧怎样才能 “大快人心” ?

这海报设计的,你品,你细细品

“什么,你还在追求大快人心的结局?”

“出门左转看《药神》去吧。”

是的,我是个层次不高的非专业观影人,刷完该剧后心里堵得慌,总觉得这样的结局虽然符合事实,但太压抑了。“恶人”没有得到法律的严惩,一直追求“道歉”的受害者放弃了诉讼拿钱走人,默多克保住了FOX新闻台不倒,真是无比现实,无比残酷啊。

自我疏通了半个下午,恩,想通了,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至少每个人的利益得到最大化。格雷琴斗垮了性侵自己的上司,让他身败名裂,自己还拿到了新闻集团2000万美金的赔偿(封口费),其实封不封口还有多少关系,大众该知道的都知道了。权势遮天的罗杰·艾尔斯不仅被赶出FOX新闻,还身败名裂再也爬不起来。商人默多克用4000万遣散了不受自己控制的头号功臣,保住了声誉危机下的 FOX新闻台,很划算。如果没有性侵丑闻这档子事儿,想干掉艾尔斯得花掉更大的成本。罗杰·艾尔斯一边,即便格雷琴不撤诉,他被关进监狱,很快也会被保外就医放出来。

格雷琴做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实际上搞垮了对手,还从对手的对手那里拿到巨额补偿。

所以,这就是现实世界里的最好结局。不一定非要“口头道歉”,不一定非要分出“是非黑白”,有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有人得到了胜利的奖赏,有人付出了一点代价但保住了局势的稳态。复杂的利益格局经过骚乱后快速恢复正常。

事实上格雷琴的做法也很有学习价值——身处弱势,如何保护自己?

罗素克劳是真的可盐可油啊

① 不着急拼个你死我活,甚至还保持微笑,私下却搜集了20多个小时的录音证据。

② 悄悄搭建了强悍的律师后援团。团队专业,高效,总能给格雷琴提供最现实最有利的建议。

③ 法律诉讼+新闻曝光双管齐下,而且精准挑选了最不利于对手的时机。(大选前两周,给对手的对手提供了绝佳的攻击素材。)

④ 战争打响前,先争取到了丈夫的无条件支持。后期无论舆论如何对自己不利,至少都有丈夫的力挺。

⑤ 战争打响后,把小孩送到外地由婆婆照看,最大化减少媒体对孩子的伤害。

⑥ 耐心够大。不急于获胜,也不急于”和解“,而是耐心等。等到越来越多受害者站出来,等到对手自乱阵脚,等到对手的对手迫于无奈弃卒保车。

平心而论,”反派“罗杰·艾尔斯是个能力很强的人,甚至可以作为职场“典范”来学习。

大哥会上直接骂老员工和默多克互相玩蛋蛋

他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迅速在盘根错节的 FOX电台站稳脚跟,踢开老板身边的一个个宠臣们,大权独揽,6个月就从无到有打造了 ”后起之秀“ FOX新闻台。甚至面对太子党和老板夫人的挑衅也毫不手软,一个个将对手击溃,最后,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很难被替代掉的人,在大众心中,FOX=罗杰,罗杰=FOX,大家甚至忘了 FOX 背后的真正老板是默多克。这样强悍的能力,试问有几个打工仔能做到?

这部剧的 “伟大”(对不起我阅片量有限) ,罗素克劳和耐奥米的精湛演出自然功不可没,但编剧和导演对主角的立体刻画更值得称赞:“反派”也有自己正能量的一面,不仅工作能力强,还是个坚定的爱国分子。尤其是在 911 恐怖袭击事件中发挥了稳定民心的作用。影片没有将 “反派” 的正面形象一味抹杀,将他刻画成十恶不赦的混蛋,反而表现出了人性的复杂,一个极端右翼保守党派的爱国人士,随着权利的增长,从自信走向自大,迷失在自己构建的 “权利帝国” 里,走向自我毁灭。

值得一提的是,取材于同一个故事的电影《爆炸新闻》也在2019年上映了,据说叙述角度很不一样但同样精彩,我已经花人民币5元购买了资源,撸完或许会再写一篇对比影评,就看观后感了,毕竟有感才有动力分析。

再聊5块钱的。

国产(台湾)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评价也很高啊,而且也是10集迷你剧的形式,且登录了腾讯视频。不知道有多少同学看了这部剧,总之我还是挺期待刷一下的。去年大火的《陈情令》、《庆余年》我也看了一部分,其实制作的真还可以,尤其是后者,虽然节奏慢,但加1.5倍速后相当爽,有玩游戏打通关的感觉。《长安十二时辰》就更不用说了,故事设定和画面堪称去年国产最佳,虽然后半部分有点拖沓,但咱们有倍速不是?还有《都挺好》我还没看,落后了,没事,找机会补上。

似乎吐槽国产剧的声音从未断过,我也不想强行洗白。但肉眼可见制作实力确有进步,但题材还是太单一,远没有达到美剧那种不同类型遍地开花的地步,所以国产剧的受众就会变得非常有限。要么是谍战剧,要么就是套着古装壳子的偶像剧,再或者是套着职场剧壳子的爱情剧。要么···对不起我阅片量有限。

回到题目,忠于事实的影视剧能不能大快人心?

我觉得能,但需要更理性,且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观众。像我这种反应慢的很可能就给看郁闷了,需要好半天才能回过味来。现实是,很多当下最火热的 APP 之所以能成功,就是靠 “偏好算法” 不断给用户喂奶。直接给结论,直接给快感,不需要用户独立思考。也就是所谓的 “奶嘴理论”。说到这儿推荐大家关注B 站上一个迅速崛起的财经类 UP主——DannyData 小丹尼。(哈哈,相信很多人会以为我要说的是 “巫师”,但我保证小丹尼能帮你打开一个不同于巫师的财经世界,即便同一主题,也同样精彩。)

好了,本来想写个短评发泄一下就算了,没想到越写越长,最后假模假样的理性深刻起来了,可见写日记的害处,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谨遵姜文导演的嘱托:

少写日记,好好生活。

“正经人谁写日记呀,下贱~”

 短评

算是最近美剧里面比较有内容的,但是叙事不是很好,不太能带动人,对这个事情感兴趣的人接受度还好,路人很难跟。

5分钟前
  • 纯Jun
  • 还行

应该译成《最吵闹的声音》

9分钟前
  • ZX
  • 力荐

The Newsroom是理想,此剧是现实。

13分钟前
  • 九月五的酒
  • 推荐

在美国总统竞选史中扮有重要角色的人物,甚至间接影响美国近代史的小丑,是一部比较有发挥空间的题材,压缩在六集之类,六个阶段的个人传记编年史,是为浪费。沦为毫无悬念的个人话痨,侵权,但又无权势野心的糟老头子。差点认不不出来男主角,也许因为艾美奖男主角提名才是让大部分人知道这部剧的存在。

17分钟前
  • 我到河北省来
  • 较差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21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原来以为是为了写一个坚持新闻独立,新闻自由的传记,像华盛顿邮报一样,但从第一集开始就让我震惊,抱着美好的期待,却看到很多糟粕。当然我指的是剧中个人。当然Roger扮演者罗素克劳真的很敬业了,如果不是事前有些了解完全看不出来是他所演。

26分钟前
  • einverne
  • 还行

罗素成功地从性感型男转型成一个猥琐中年,素粉简直遭受了一万点暴击伤害。

27分钟前
  • Collier
  • 力荐

制作挺不错,但是播了两集都没有围绕人物讲好一个事件。用了很多的表现手法,渲染气氛也够一流,开始还能沉浸,之后就觉得花里胡哨。主角也过于突出,我说过于突出的意思,是其他角色都因为主角而被强行矮化——惟独主角表达清晰,其他角色都期期艾艾,不成气候,形象也完全立不起来;惟独主角刁钻世故,岂止韦尔奇被他耍,老狐狸默多克都显得呆了……表这样,靠一群垃圾(至少剧中表现如此)是衬托不出能人的。//看完全集,后面讲操纵竞选和骚扰曝光的部分,比前面好看。

28分钟前
  • 子夜
  • 推荐

讲Fox如何成为🇺🇸环球时报的,艾尔斯真的就是美版胡锡进啊

31分钟前
  • BoSo
  • 推荐

罗素克劳是值得拿视帝的水平。

35分钟前
  • 阿五
  • 推荐

火速到达现场为闹米阿姨打call !!!!!!!!

38分钟前
  • 野生动物
  • 力荐

直击新闻暗面,它不再是“理想”“真相”与“透明”的近义词,而等同于“立场”“利益”与“掩盖”。剧集并非用大字报的方式再将逝去之人拉来批斗戏说,反而前半段用近乎粉饰的方式努力探讨了“Roger Ailes”这个名字于社会变革、政局交替和传播更新的意义,因为他明白自己不管理这个国家,而只是经营“小小的、丑陋的电视网”,没有夹缝中求生的勇气,也终究是微软/GE的陪葬品;后半段则借由Gretchen事件和同样优秀的《晨间风云》,在虚实之间,真正地在后#metoo时代完成了(至少是)新闻界乱象的回溯与整理。这近乎是近年来选片随便选的Crowe叔发挥得最强大的一次,他诠释了那种可恨可憎,但也会在某些时候调出惋惜:这位嗅觉敏锐的老头对另种立场的坚持,仍然自有原因。

39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Russell Crowe的扮相让我想到了《副总统》。把这片子和《新闻编辑室》放一起看口味一定很好,一个是希望告知民众真相,一个是希望告知民众他们想知道的。如果说在此之前媒体对于社会影响还遮遮掩掩的话,从FOX开始,新闻不再是以客观报道为天职,真正成为了一种宣传武器吧。个人评价:B+

41分钟前
  • Riobluemoon
  • 力荐

这表演,不该拿个满贯提名吗?没想到罗素克劳年纪这么大了,还是这么敬业。

43分钟前
  • 我不是
  • 推荐

当新闻报道不再公平公正,不惜制造假新闻博取收视率,这还是真正的新闻吗?当媒体人的权力无限扩大,又有什么能够制约他们呢

47分钟前
  • 视影
  • 推荐

这种对戏剧化的处理太老套也太直白了,倒也颇有了几分福克斯新闻的神韵。

4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Showtime年中强音,Russell Crowe感觉直接锁定视帝了

49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想象trump看的时候该有多开心。

52分钟前
  • 椎名伶檎
  • 推荐

聚焦新闻媒体人的传记电视剧本身就不会很有趣,讲政治,新闻,个人生平,商业竞争能有多刺激?不是每个导演都叫大卫芬奇Russell Crowe是在向贝尔靠拢么?来,我们比比谁对自己更狠,看到剧中形象的第一眼就想到贝尔的《副总统》没认出来闹米演的谁,惭愧٩( 'ω' )و

53分钟前
  • 蒙牛莎白
  • 推荐

不太行啊,原以为是《新闻编辑室》那样精彩的群像戏,不料完全是罗素.克劳一力撑起来的个人秀。虽然努力肥胖,在体型上接近原型人物,但罗素一开口就让人出戏,有种“瞧老子给各位看官飙演技”的卖力感。对最后扳倒这个老畜生的性侵丑闻着墨太少,对福克斯台内部生态、氛围、文化、潜规则等的铺垫也不够,格雷琴、梅根凯利这些关键女性人物的存在感和驱动力也过于稀薄,整体不如《爆炸新闻》过瘾,可惜了我闹米女神。

58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