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两日情

爱情片法国2012

主演:朱丽·德尔比,克里斯·洛克,布雷迪·史密斯,文森特·加洛,阿丽克西亚·兰道,

导演:朱丽·德尔比,

 剧照

纽约两日情 剧照 NO.1纽约两日情 剧照 NO.2纽约两日情 剧照 NO.3纽约两日情 剧照 NO.4纽约两日情 剧照 NO.5纽约两日情 剧照 NO.6纽约两日情 剧照 NO.13纽约两日情 剧照 NO.14纽约两日情 剧照 NO.15纽约两日情 剧照 NO.16纽约两日情 剧照 NO.17纽约两日情 剧照 NO.18纽约两日情 剧照 NO.19纽约两日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5 00:11

详细剧情

玛丽昂是一位职业摄影师,目前,她与做电台主持人的男友明格斯过着同居的生活,同时,与他们住在一起的还有两个孩子和一只猫,那两个孩子分别来自于玛丽昂和明格斯的上一段感情。虽然是这样特殊的四口之家,但这对情侣的生活过的平静又充实,玛丽昂甚至开始策划起属于自己的摄影展来,没想到,正是这展览打破了她原有的宁静生活。听说女儿要在异国举办个展,玛丽昂的父亲带着她的妹妹以及妹妹的男友立刻踏上了通往纽约的旅程,他们丝毫没有想过,这突如其来而又莽撞的行为会给玛丽昂添多大的麻烦。果不其然,自从三人来到纽约并闹出各种笑话后,玛丽昂和明格斯之间的关系开始急转直下,在顾及亲人感受的同时,玛丽昂能否挽回这段珍贵的感情呢?

 长篇影评

 1 ) 很2很文艺

  我对美国跟法国的文化没有没什么深入研究。电影里很多亮点笑点吐槽点我都没看懂。但是我就喜欢这样的片子。culture shock也好,法国的低俗喜剧也罢,我喜欢这样的温馨味道。反正看到最后,有没有看懂,我都笑过去了。谁叫我被电影里各种萌点萌到了。

  电影的前半部分是小美国被法国一家亲各种调戏。男主角在电台节目上吐槽,我一直以为法国人是浪漫的,高贵的。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但那个藏香肠会卖萌的老爹,神经质爱裸体的妹妹以及品行不端的前男友兼妹妹男朋友。连女朋友也开始由文艺青年彻底变成一个会在公共场合跟妹妹打成一团的二货。看着这班2b青年欢乐多,叫mingul的美国黑人竭斯底地向奥巴马崩溃了。
  后半段是女摄影家关于灵魂的文艺探索。vicent的出现很惊喜。这一段寻找被vicent藏在内裤里的灵魂的血泪史,很2也很文艺。
  然后还是毫无意外地大团圆结局。特别喜欢男主跑到城堡下大喊,我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奥巴马!culture shock依然在,老爹依然萌。故事的最后女主的妹妹跟公园的警察叔叔搭上了,两人飞到巴黎,不知道又会擦出什么样的情。

  吵吵闹闹,喜剧收场。很多细节都让我觉得温馨,例如法国两姐妹给lulu换尿片的情节,例如女主在出租车上听男主的电台节目然后醋意大发而后给他买牛仔裤,例如那只圆得像只球的黑猫,例如女主给后来诞生的小奥巴马讲关于她诞生的故事……
  有时候我就想像女主那样,时不时地神经质,爱着自己的萌老爹,跟和自己一样神经质的妹妹拌嘴,与相爱的人创造一个小奥巴马,过2得很文艺或者文艺得很2的生活,给自己的孩子讲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这样的人生不是很美么。

  电影很法国。喜欢这样2得欢乐的法国人

 2 ) To Marie.....

     
        未看过《巴黎两日情》,估计就是片中提到的那个ex 杰克。

     片尾提到的To Marie,导演纪念自己的母亲,在《before Sunset》里面见过,在2009年去世了。

     如果当娱乐电影来看,不是很丰富的娱乐元素,不过作为一部作者电影,我觉得仍然是成功的,和我们周围的家庭何其相似,没有想象中的其乐融融,姐妹之间不停的吵架,谎言,和男朋友的矛盾等等。

     岁月催人老,Julie也一样,我不喜欢赵雅芝潘迎紫这些艺人,不是说不喜欢她们吧,我总是觉得到了这个年纪,就有这个年纪的样子,不要欺骗自己,也不要欺骗观众,与其看到银幕上不老的神话,倒不如让观众和自己都面对现实。

      所以我无比期待《before midnight》,因为人身就是各种的不如意,衰老,青春不再,皱纹越来越多,发际线越来越靠后,皮肤松弛,有小肚子,这才是真实的人生,而不是骗青春少艾的过家家电影电视剧。

     电影的最后还是大团圆啦,就连天天吵架的妹妹都找到好归宿,一下子又好莱坞了。喜欢Julie父亲的表演,男人的天性好色真的是一辈子都改不掉了。


    

     

 3 ) 每个人都有戏

挺好的,周末晚上看的电影。

从法国人的角度看纽约,看美国。其实也挺好的。奔跑的部分,感觉有罗拉快跑的德国电影的感觉。

冲突和节奏都不错,就是最开始的黑人小哥有点出戏。感觉也是new yorker了。这个和白人女主角,倒是没特别多的“白人女约会黑人男”的梗,但是有很多吐槽法国人的梗。。。。。真是的。。。。。


那个妹妹漂亮啊,跟苏菲玛索似得,但是性格真的就是。。。太作太绿茶了。


另外那个老爷爷挺可爱的。哈哈。经历了这么多。

 4 ) "D like dick, U like uterus, P like penis..."

电影刚开始时,我差点儿相信这片子是Woody Allen导的,脑细胞不停旋转,使劲儿回忆电影海报上导演的名字。

Marion的家人出场之后,我在心里骂了不下二十遍:“法国人都特么是2B吗?都特么是f*cking jerks?”

然后又不禁想起Le Divorce里面的2B美国人... 是不是在这找回来了?

很多种族笑话、政治笑话,一旦脱离的语境就不好笑了。
Marion: "D like dick, U like uterus, P like penis—no, I'm not being rude! I'm just spelling my name!"

片中很多纽约街头的景象,让我想起曾经在那里度过的愉快的一周,还有遇到的那些可爱的New Yorkers。

 5 ) 紐約二日情(2 Days in New York,2012)

1、紐約二日情(2 Days in New York,2012)故事主體上真正的「衝突」不是兩國家庭所帶來的文化、習慣、觀念、生活態度的那種扞格衝突,那不過是情節的戲劇性與喜劇性元素設置;故事內核真正嚴肅的衝突,在於故事人物所有行為都與其內心的「愛」產生了衝突,失去了協調與平衡,進而舉止表現才會如此東倒西歪、滑稽又焦慮——愛一個風騷的妹妹,愛一個癲狂的父親,愛一個一板一眼的男友,以及愛其總是搗蛋添亂的孩子,同時還有自愛的需求。這群人的相處中如若沒有愛,那麼不相往來、分道揚鑣是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哪來這麼多摩擦而生笑料呢?

2、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有兩大主線:一、男主角把家事(私)在主持的廣播節目中放送(公);二,女主角把每一段感情中的合照與感受(私)作成事業與展覽(公)。這兩大主線都是兜售自己的靈魂,呼應電影主題:化引浮士德——打契約販賣靈魂。

 6 ) 纽约两日情

1. 中央公园的橡树精灵 总觉得在哪里也看过.

2. 感谢她.

3. 6:30开始的纽约快进拍摄 好评!

4. E as Estrogen.

5. 美绝… NB某件nyc主题短袖类似采样.

6. Pain is inevitable,suffering is optional,Pizza is mustable!

7. 之前还在讨论泰囧. 这个可不可以叫做 美囧.

8. 女主的夜晚画展 重要的剧情吧.

9. 买走灵魂的 文森特·加洛 还真有其人.

10. 男主最后对着obama才说出自己内心真意.

11. 鸟屎 哈哈哈!

 7 ) Julie Delpy自带的一颗星

误打误撞又看了上下系列的第二部
julie的美丽看过就会明白
与塔图和玛丽昂不同的、美国化的法国女人气质
不知道法国人怎么看她
但我想美国男人应该是无比受用
这样一个真实存在着的、浪漫与生活并存的女人
可不是最佳伴侣?

但是故事走到最后却叫人失望了
脱线的爸爸和妹妹扰乱了整个剧情(大概这也是编剧的本意)
文化的隔阂终究可以因为爱而化解
不出彩却也没有黯淡的主题
加上一点大尺度的玩笑
周末的晚上就着薯片笑完看完早点睡觉迎接下一个工作日是再好不过

 8 ) Context乃笑点之母

       美国人再开放,也理解不了法国人的外向;法国人再保守,也理解不了美国人的内向。于是,一场堪比十二只猫抢毛球的闹剧就此爆发。

    如果你能熟练操作英语、法语两门语言,观影前务必调整心态,切莫入戏太深,不然走出电影院的刹那,你的脑子里一定有二十四只猫抢毛球。

    法国女人Marion带着儿子,和纽约的广播电台主持人Mingus、Mingus非常有“第一黑哥特”潜质的闺女、一只吐毛球的猫,开始了愉快的同居生活——直到有一天,Marion的老爸、妹妹、前男友兼妹妹现任男友前来探亲,两人半道出家的爱情,迎来了Culture Shock的深切考验。

    在内衣里塞满香肠、奶酪作礼物而被海关滞留的老爹;在警察局前抽叶子而被遣返的双任法国男友;在生人面前一丝不挂、动辄和姐姐打作一团的法国妹子,一老两小将法式交际、法式诙谐表现得淋漓尽致。结果不出所料,Marion和Mingus的关系出现危机——Marion作为艺术家,更加坚定地在个人展览上拍卖自己的灵魂;Mingus作为黑人文青,把情绪尽数流露给奥巴马的人像。

    剧中高潮迭起、笑点不断,法语台词与英语对白交相呼应,制造着一个又一个荒唐却靠谱的矛盾。这种开文化玩笑的幽默,却都基于context之上。这就像10年挪威的Very Cold Trip——在巴黎草草上映、提前下线。倘若不了解法国、抑或不了解美国,便无法理解两军交战中的戏仿。Delpy是个才女,化干戈为玉帛被她诠释得波澜不惊。只有淡然地去面对,或是真正在这种文化冲突中吃过苦,才能如此巧妙地找到一个制衡,那便是在这两种语境撞击中产生的新生命。

    影片明亮的色调下,却充斥着无力的黑幽默——第一个黑哥特女孩、拍卖灵魂、艺术作品的起哄式升值……所有这些,都在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前,偃旗息鼓。

    生命是美好的。然而,新生命的诞生,能否平息纷争呢?大概Marion和Mingus的孩子,会把两种文化的碰撞带上更高的层面吧?期待着这种高潮,也期待着Two Days in Anywhere。
 

 短评

德尔佩自己走进了死胡同,过于迷恋这种在短时间内主要由台词构成的故事。这次故事搬到纽约, 说的是美法两国的文化差异以及一个女人在她生活转折点的迷失。其实是个很简单的事,德尔佩却依然固执想要找出升华点,结果只是各种牵强和夸张。不过电影还是足够爆笑可看的。

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法国人和美国人不同的文化差异 又略带点文艺小清新!

8分钟前
  • benlovingmusic
  • 推荐

Deply才女,以及电梯那段《泰囧》就是抄的这里吧。

10分钟前
  • 樱桃小阮子
  • 推荐

有了2 Days in Paris,就难免会觉得这部套路雷同。比较喜欢后三分之一,尤其是夜晚玛丽安走在街上的那部分。话痨依旧,只是台词稍差强人意,Delpy要成为女版伍迪艾伦也不错。她妹妹好美.

13分钟前
  • 还行

Julie Delpy两部

17分钟前
  • Fitzzzzzz
  • 还行

很有意思,因为Julie Delpy去看的,基本符合预期,有看推手和喜宴的感觉,只是不那么压抑。

19分钟前
  • 夏雨荷
  • 推荐

讲得是美法两国文化差异,但又不同于常见的美式喜剧,带点小文艺的味道,别有一番风味,而且结尾还收于小感动

2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我还挺喜欢这样的怪笑点

27分钟前
  • 龙猫
  • 推荐

看了10分钟就开始double check是不是woody allen的新片 把欧洲人嘲笑的体无完肤 这就是为什么我那么热爱new yorkers

29分钟前
  • vivienous
  • 力荐

delpy有朝法国woody allen发展的趋势

33分钟前
  • max
  • 力荐

法国人和美国人生活方式和语言不通是前半段的主要细节,对邻居撒谎说的癌症,电台有小姑娘打电话过来调情,出卖自己的灵魂,还有那时不时出来一下的性暗示,和大麻的情节都挺有意思的

37分钟前
  • mark
  • 还行

我猜这片子非常搞笑的一点就是谁都不像谁,法国人不像法国人,美国黑人不像美国黑人,你从来没见过一个戴着伍迪·艾伦眼镜的克里斯·洛克,也不敢想茱莉德尔佩会变成这个样子。另外,有些点子真得棒。海报太烂了。

41分钟前
  • 张小强
  • 推荐

女主唠唠叨叨唠唠叨叨,让人崩溃

42分钟前
  • 高光光
  • 还行

Julie Delpy作为法国人还真是把法国黑出翔了,故事确实很伍迪艾伦,只不过Julie Delpy比他更加话唠,小笑点和各种意外的情节让整个观影过程让人很愉快,女主老爸真的还挺可爱的。

45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太欢乐!!法国人法国人!!

50分钟前
  • 推荐

家庭闹剧,戏剧过了,这种喜剧给我马戏团的感觉,更多的是表演秀。德尔佩自导自编自演,明显话唠一个,情节好扯,有点杂有点乱,期待她的新作《爱在午夜降临前》。

55分钟前
  • 许多多
  • 还行

披着法国人皮肤的神经质

56分钟前
  • 猪当当
  • 还行

Julie Deply wishes to thank all scientists from biologists to anthropologists to everyone working on space travel and future space colonization. 光这句就要加星~ Aleksia Landeau大赞!可惜你明明是水瓶座~ ╭(╯^╰)╮

60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笑点真密集阿转瞬即逝,不过delpy还是那个的crazy bitch我很高兴哈哈

1小时前
  • 十万
  • 推荐

无聊的话痨有点太烦了,但文森特加洛收买灵魂的一段还算是亮点

1小时前
  • kylegun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