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娃儿

剧情片大陆2021

主演:李九霄,黄米依,余皑磊,沙宝亮,姚橹

导演:那嘉佐

播放地址

 剧照

街娃儿 剧照 NO.1街娃儿 剧照 NO.2街娃儿 剧照 NO.3街娃儿 剧照 NO.4街娃儿 剧照 NO.5街娃儿 剧照 NO.6街娃儿 剧照 NO.13街娃儿 剧照 NO.14街娃儿 剧照 NO.15街娃儿 剧照 NO.16街娃儿 剧照 NO.17街娃儿 剧照 NO.18街娃儿 剧照 NO.19街娃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2 10:06

详细剧情

  在潮湿、静谧的山城烟火里,“街娃儿”东子(李九霄 饰)艰难谋生。日子在流血和受伤间慢慢熬过,可东子毕竟有两份难以割舍的寄托:一份是对固执的父亲的照顾,一份是对纹身店老板九儿(黄米依 饰)的朦胧感情。东子竭力在世事繁杂中活出自己的畅快,但也无法逃开父亲、九儿、希军、四哥等人物造成的爱恨牵缠……

 长篇影评

 1 ) 写给《街娃儿》就算告别吧

写给《街娃儿》

娃儿之前叫《狂徒》,2017年上影节创投上,第一次在那么多人面前聊这个称不上故事的故事,虎哥在台下,胡子还没白,我初生牛犊,骄傲得什么都不为,想起来都害臊,那年我28岁。一转场,电影拍完,它改了名字,因为后来上剪辑台,觉得自己连同角色跟"狂"不再相干,名字是一位川籍导演起的,虎哥发微信给我说:街娃儿,怎么样?我猜,虎哥一定用一句话概括了这群人,川籍导演脱口而出。我想,街是很多人的世界,娃儿是不完全成熟的性命,回:就它了。

2019年6月1号杀青,儿童节跟娃儿也配套。

再一转场,它要面世,距杀青已过四年,距提笔写过去了七八年,实话实说,时间太长,我对它已经没有太多感觉了,那些曾大半夜内心咆哮、感念、不安、反刍的碎片,自鸣得意的两三万字,以及跟这部电影有关的一切生活经验,现在看,什么都不算,又什么都算。

我有一两年真的很烦它,盼着结束,有时又觉得沉浸在一件漫长的事儿里,时间过得慢点也挺好,我还专注在电影里,那些生存的琐碎也就不算什么了,好像就是这样一路逃避过来的。

电影是一个既要又要的东西,它生产方式的特性,总让人"较劲",同时学着平衡,然后自洽,突然矛盾,不断接近真我。几年来从跟街娃儿的角色共生,到完全跳出来看待他们,细胞新陈代谢,机能和习惯改变,时间流逝,世界变化多端,陡然会自责做的事情毫无意义。

去电影节时,会羞愧解释,这是我29岁拍的,无关我现在,努力跟它划清界限,因为这么多年以后,看街娃儿,真像我的某位故人拍的,满了,劲儿使大了,过于严肃了。再低头想,没事儿,我那时候就是满,就是劲儿大,就是不幽默,惭愧,却无法返回。

它的确是我不可回避的人生,甚至称不上故事:一个穿花衬衫的瘸子爱他的青梅竹马,为了她能屈能伸,他有个傻弟弟,老是进退两难,为了活下去玩命,傻弟弟有个爹,总抱着个骨灰坛子,看什么都不顺眼,有个给人纹眉刺字的女人,还有个对她念念不忘的前夫,有只飞蛾以为路灯是火,有个甲虫像王八似的翻了盖儿,路灯总是挡着星星,有一条江,一旦过去了就再也不想回来了,但没人过得去。

2019年,我尽量把我相信的拍出来,再用记忆和印象去检验他们,他们很烂,很灿烂。

至此,要感念很多人,为娃儿付出过心思、体力,乃至瞩目过或侧目过它的长辈、恩师、同僚和战友。

无论我对娃儿有多不满意,或对创作方法多抱憾,我都不可否认它跟我一路作伴至今,身无分文时劝自己:没事,它姓狂。终于在我狂心顿歇时,它要跟大家见面,也要跟我告别。

我记得勘景的一天晚上,我们在一个三岔路口看到一只三条腿的狗,它好奇地注视我们,我猜,它可能在想这几个傻X,举着个黑盒子对着路灯瞎比划什么呢,我看见它,开始尾随,它走进了一条长满青苔的巷子,然后从黑暗里冲出来狂吠,如同我们,如同我,如同瘸子,傻弟弟,女人,前夫,可能在它捍卫的黑暗里,有一堆被我们叫做垃圾的东西,却是它的一切,是无用之用。我当时想到电影里的人物关系,赶紧写下:"你走过我刺眼的命运,成了我的绿水青山"。我把当年写的作为寄语,在离别时对街娃儿说,算恰当。娃儿给过我一股力量,陪我走过很长一段路,那鼓力量随时间消解,直到我可以由衷微笑分别,成了我的无用之用,又何必意义。

2023.5.18 嘉佐 写于官宣前

 2 ) 街娃儿 济南路演 6.14

导演有趣又真诚 很希望和观众交流 倾听观众思考 解答观众疑问 —————————————————— 我和导演那嘉佐的对话 问题一: 我:在我看来,这个影片里除了四哥是一个恶人之外,其他的人物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都可以说是平凡的苦命人。 那导:其实我并没有去刻意去让一个角色拥有绝对的善恶。 问题二: 我:“东子”这个角色,为父亲筹钱救命时幻想过绑架欠债人的女儿,用鞭炮绑起来,威胁欠债人,但是最后却是带着欠债人女儿看了一场鞭炮,然后把摩托车卖了去筹钱。这里是不是表达“四哥”和“希军”作为前辈给到小辈的一些影响,但是最终还是要小一辈也就是“东子”自己选择。 那导:在这里想说老一辈人确实想给我们一些经验,但是最终还是要我们自己选,而且老一辈人的一些认知,也不是那么完全正确。未来还是要自己做选择,有自己的认知。 问题三: (这个是我听上一个发言人问题之后,结合我自己的一些经历,还有《街娃儿》这个电影突然表达的) 我:关于上一个观众提到《街娃儿》里有一些套路化得内容,我想表示:文艺作品是对社会尖锐问题的叙述与扩展,电影对此的运用不能被绝对地称为模式化。 —————————————————— 关于文艺作品套路化: 我们目前的文艺作品 对于社会矛盾或社会尖锐问题 大部分仅存在于叙述阶段 并没有进行扩展 所以我们才会觉得 如今文艺作品套路化明显 充满无力感 影视作品更是如此 在此 希望我们的文艺作品 能够突破舒适圈 戒掉“单一重复”的“通病” 产生真正的“影响力”价值

 3 ) 街娃儿》导演那嘉佐:我写剧本是为了逃避现实,拍电影是为了较劲 - 散场通道|AfterCine - 电台节目

057|《街娃儿》导演那嘉佐:我写剧本是为了逃避现实,拍电影是为了较劲 - 散场通道|AfterCine - 电台节目 - 网易云音乐 (163.com)

01:05 - “街娃儿”应该怎么读? 01:50 - 导演那嘉佐眼中的本片是什么样的? 04:20 - 剧透线 04:30 - 本片的故事是否包含着导演本人的自我投射? 06:25 - 导演那嘉佐被骗子制片人骗走15万奖金的经历 07:40 - 本片的反高潮结局是如何构思的? 09:50 - 本片被删减掉的结局 11:20 - 本片的人物关系是如何构思的? 15:05 - 九儿(黄米依饰)与四哥(沙宝亮饰)的前史 16:55 - 九儿(黄米依饰)最后为何回到贞武? 18:50 - 九儿(黄米依饰)离开贞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0:05 - 本片的最后一镜是怎么设计的? 20:50 - 本片最初设想的各个人物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24:30 - 粉色头发的女孩与耍蝴蝶刀的男孩的隐藏故事线 25:55 - 本片为何要加入旁白? 28:25 - 本片中东子(李九霄饰)的旁白为何是导演那嘉佐本人来配音的? 32:10 - 本片中旁白的写作是如何从吉他演奏中获得灵感? 34:05 - 哪些导演影响了本片导演那嘉佐? 36:15 - 本片中的黑色幽默情节是如何设计的? 38:00 - 美术的学习经验如何影响了导演那嘉佐的创作观念? 39:00 - 本片的全景深设计是如何构思的? 39:25 - 安德烈巴赞如何影响导演那嘉佐的创作? 41:55 - 青年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启用年轻的主创团队,是否会有经验匮乏的顾虑? 44:50 - 片中的两个时间节点(2004年、2010年)是如何选择的? 46:05 - 片头洒向长江的骨灰是谁的? 46:20 - 2010年的故事还有哪些没来得及拍的情节? 47:40 - 如果再拍一遍,导演会怎么处理结局? 48:50 - 本片的故事为何发生在重庆? 52:40 - 导演那嘉佐如何在重庆重构现实空间? 54:30 - 本片的角色都想要逃离的是什么? 57:20 - 从《街娃儿》的“不知道”到《伶仃》的“有道理”。那嘉佐是否有所改变? 58:15 - 导演那嘉佐对本片的不满? 58:35 - 那嘉佐的第一部长片中为何就展现出了剧烈的挣扎? 60:50 - 导演那嘉佐是如何与演员们一起创作出各个角色的? 62:10 - 本片主演李九霄是如何融入“东子”这个角色的? 63:25 - 本片主演沙宝亮是如何理解“四哥”这个角色的? 63:45 - 本片主演黄米依带给“九儿”这个角色的改变 64:30 - 那嘉佐如何邀请到姚橹出演本片? 65:05 - 那嘉佐如何邀请到余皑磊出演本片? 66:35 - 本片从19年拍摄、21年亮相电影节到23年上映,为何等待如此漫长? 68:50 - 那嘉佐的片场工作方式是什么样的? 72:50 - 本片的剧本创作经历是怎样的? 75:15 - 本片拍摄中“被电影之神眷顾”的时刻 78:40 - 那嘉佐是如何为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找到资方的? 81:10 - 本片是如何走到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 82:45 - 那嘉佐的戛纳之旅体验如何? 84:55 - 今天的那嘉佐如何评价当年的那嘉佐的导演工作? 86:20 - 那嘉佐的下一部电影进行到那个阶段了? 87:50 - 本片的各个外语片名都有哪些玄机?

 4 ) 无

很开心可以在电影上映前夕获得观影的机会,在一个工作日的晚上,看了一个比较悲伤的文艺电影。记忆深刻的是片头漫长到让人眩晕的水浪,是长江水使他被困在小城,也是长江水给了他家乡的依靠感;喜欢那些夜晚昏黄摇曳的灯光、散不尽的雾气凌晨街头的清冷组成的小城感;喜欢电影里窗户的光影感,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的世界同时也被窗户困在屋内,又或是痛苦的砸碎玻璃却还没勇气了结生命。最喜欢的是电影里琐碎的镜头,用小木棒逗趣蜗牛,可以看到一个不算善良的人偶现的童趣,也看到了一个人的多面性。电影里的人有恶的、狠绝的一面,也有柔软的温暖的那一片。电影看完更多的是无语凝噎的怅然,如果当时问我观后感,我大概率会说其实我没有看懂,也不理解电影中这些人的爱与恨不理解他们的选择,但是我似乎看到了那无形的命运之手,和被扼住咽喉的人们的挣扎。“长在街上,野草一样”

 5 ) 专访导演那嘉佐∶李九霄很干净,沙宝亮演戏了?

采访:笑意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曾经那些没有离开家乡的人都怎么样了?

二十一世纪初的他们是否奔赴了自己的心之所向......

《街娃儿》以北上广的迁徙潮为背景,故事聚焦于2000年初。一群想离开却没有离开家乡的年轻人,依托最真实的市井面貌,一步步深入该类人群的内心世界,探讨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和生命体验。

它曾经是“狂徒”,经过岁月荏苒与沉淀,它变成了“街娃儿”。

《街娃儿》是由那嘉佐导演执导的一部长片。影片由管虎监制、梁静担任总制片人,作为新生代导演那嘉佐先生的处女作,它是中国大陆唯一一部入围第74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官方单元的“一种关注”单元影片,备受瞩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街娃儿》会与中国的观众见面,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下是抛开书本记者对那嘉佐先生的采访:

您好,首次来到戛纳的心情如何? 那嘉佐:心情很好,因为戛纳天气很晴朗,就是有点热。

您的影片入围戛纳,有什么想说的? 那嘉佐:很感激戛纳电影节给我这个机会,我是一个新人嘛,第一次拍,然后就起点这么高,我还挺意外的。

《街娃儿》这部影片的故事核心很独特,当初创作它的原因是什么? 那嘉佐:因为可能源自于我对自己的一种假设,假如没有学艺术的话,我会是那种在街上瞎晃的人,跟我电影里的人差不多这种状态。那我在想,如果类似于我的人生的另外一个走向,就开始写这个部落以及故事内容。

《街娃儿》从剧本到剧本主题上都很精良,您能否具体说一下创作历程? 那嘉佐:可以。剧本创作大概两年多,从2015年开始写,然后2017年夏天参加了上海电影节的创投。有幸认识了我的监制和我的总制片人,管虎导演与梁静女士。在他们的鼓励下才拍了这个电影。

大概是什么时候杀青的电影? 那嘉佐:是2019年杀青的这部电影,2019年总共拍了51天。

从创作到拍摄再到入围电影节,这个过程十分艰辛。对于首次入围电影节,您有什么感想吗? 那嘉佐:作为新人来讲,我是很意外的,同时也很惊喜,非常感谢这次机会让我来到这里。

当初为什么想到拍摄《街娃儿》的故事? 那嘉佐:文字于我对自己的是一种假设,假如我没有学艺术,我希望就像那些孩子那样游荡,然后出现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然后就写了这个故事。

作为伯乐,管虎导演对《街娃儿》这部作品是不是也做出了一些指导呢? 那嘉佐:在作品上,他不会给你讲具体要如何做,而是让你自己去体验,他会点到为止,剩下的需要自己去感悟。因为我相信虎哥一点点走到现在,他也能理解我的想法。填鸭式的灌输大多年轻人都不喜欢,他也没有这样指导过我。基本都是话到此处、点到为止,剩下的需要自己领悟。

您和管虎导演交流有没有记忆深刻的事情? 那嘉佐:包括在影片的调性、剪辑以及演员合作方面都有过交流,也不只是作品,还有人生的方方面面吧!管虎导演在我人生迷茫的时候,他会告诉我电影是一条正道,文艺再造要立于苍生,这个是让我很受益匪浅的事情。

从“狂徒”到“街娃儿”影片名称经历了更改,里面有什么故事能否和我们分享? 那嘉佐:因为从20多岁的时候,我那个状态还比较年轻,难免目中无人,所以当时起名叫狂徒,会有向上顶的那么一种力量。现在我三十多岁,经历五年之后,反而那个东西逐渐就越来越弱了。街娃儿这个名字就用了话音,他其实说的就是不想在一个相对悲观的故事里有一个悲观的色彩。我还是想给它一点稍微俏皮的名字,所以用四川话翻译叫街(gai)娃儿,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个群体。

所以这个故事是根据您的以往经验而创作的吗?在选择演员时是如何考虑的? 那嘉佐:不是基于我个人的视角。我是觉得每个人都有跟我角色接近了一部分的特质,另外一点有很多戏剧上的处理,包括表演的处理,都是他们给我在选择演员上的提供。比如说九霄的干净,黄米依她可以特别接地气,也可以有仙气。宝哥是一个深藏不露的,然后姚橹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如果没有一个特别厚重的岁月的沉淀是达不到的。磊哥第一时间就知道我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就能体现出来。 我首先会从形象上进行考虑然后再接触,接触的时候聊的内容就和剧本没什么关系了,聊一聊其他的事情,基本就定下来了。

男主角对女主角还是有些想象,有点对于像母亲那样的感觉。他们之间的关系您如何看待?以及他们的角色您是如何塑造的? 那嘉佐:我没有特别想往母亲的方向走,因为我想往姐姐的方向走,我甚至没有想到爱情。其实当你聊到爱情的时候,我觉得只是在说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和他们发生的事情。我觉得人物和人之间真正的关系其实没有任何定义可遵循的。

您对于这些角色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塑造这样一群人? 那嘉佐:因为我一直认为市场的趋势都是不同的片段,就等你去见到一个朋友,然后什么时间见过他一次,十年后又见到他一次。那你对这个朋友这一生的认知只有这两次,你其实就会拿这两次来代表他的一生说给别人听吗?所以我是认为当人面对别人是一面,面对自己是一面,然后面对不同的人就是另一面。 比如九霄面对宝哥那个角色,宝亮老师面对九霄的角色的时候,他完全是两面的。包括从方言上来说,他跟沙宝亮老师说话的时候,角色说话的时候说的其实是长沙的普通话,就是家乡话。因为他们有过一个过去,两个人不断聊天那一场。那一刻其实与我的设定是反了的,其实是他再说给自己听,所以在方言上我们也是有很多的考虑。

最后一幕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他在迷雾中的船上,就是您在考虑最后一幕的时候,您是怎么考虑的? 那嘉佐:我觉得这个世界在发生的事情或者人生,在为人所经历的这一切,或者就是当我们生命失去的时候,其实你的那个意识如果能飞向宇宙,我觉得那是一种绝对的超人。 对我来讲我希望给的多一点,就我不希望只是一个笑,或者只是某一种平静或者哭泣或者暴怒,我觉得情绪从来没有单一的,其实都是叠加的。

关于您的一些个人经历,之前您也有拍过很多小短片,您能否和我们讲述一下您的经历? 那嘉佐:我自己会有一些想法想做出来试试看,然后就拍了一些偏实验性的,没那么叙事。但有过一个相对叙事一点的,可能现在还存世的就是那个相对叙述一点的黑白短片,因为其他的那些短片我都放在硬盘里头就丢了。

您之前是美术出身,是什么契机想到去做电影? 那嘉佐:其实最开始,我是没想做电影的。我高中是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而且我九岁就开始画画,没考上美院,但我考上电影学院,然后就去上了,上到大二就退学。然后就开始自己创作,跟人接触跟人家交流,到处去转。

有没有什么喜欢的导演或者作品可以分享? 那嘉佐:其实还挺多的,导演的话是迈克·李,但是我和他的距离太远了。还有就是管虎导演真的是对我人生有帮助的。影片作品的话《菊次郎的夏天》我也很喜欢,喜欢的作品挺多的。我也很喜欢力量型的导演,就是能够感到他那个能量的过程。

那您自己的风格您觉得会像哪些人? 那嘉佐:我觉得都不像吧,我觉得他们也没有像谁。就我不太想定义我的风格,因为刚第一步,也不太适合现在有结论。我觉得可能后面还会变化吧!

您后期有没有什么拍摄的题材,能否透露一下? 那嘉佐:我正在准备一个年轻人的故事,然后是关于欲望和梦想的。目前也是正在做剧本,现在《街娃儿》拿到了龙标,应该以后会和大家见面吧!我们也很期待这个作品能够和国内的观众见面!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6 ) 南北方青年怎样面对现实困境:从《乌海》与《街娃儿》的差异谈去

【6.16长沙粉丝场】

【主题 - 】影片关于青年的困境抉择

【摄影美术 A 】场景布光造型花了硬功夫

【音乐 A 】配乐牛逼 氛围营造增益 听说片尾曲也是导演原创 那要真的就太牛了 生命张扬的风格统一

【叙事 A-】前半段叙事节奏轻快 不拖泥带水 剧作强悍 五个人物 十组关系 善用对比叙事 至少双组碰撞 常常隐去过程 并以结果领先观众

后半段节奏渐强 借独白叙述方式得以玩一些鞭炮要账等操纵游戏(当时以为被炸死了吓一跳😮)同时也强化了人物塑造 另外 燕子 芭蕉 江水等意象清新不浮躁 结尾超现实空间也蛮有趣

但死亡撞车的并线偶然 (突然想到《爱的那点性事》结局)削弱了影片的现实表达 连同造型像更为戏剧化的方向行进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抵达了艺术现实的平衡

这么看来就不愧是有戛纳面相的电影 值得每个青年影人学习

【表演 A-】演员表演每位都演绎的相当精彩 台词生活化 整体在强造型中又极为松弛 这大概是川渝电影给我的独特感受

如果非要拉一个排名 那可能是:姚橹 余皑磊 沙宝亮 黄米依 李九霄

街娃儿奔跑的狰狞表情 作为一种定格情绪留在观众心里 以面部符号呈递着导演想表达的生命力 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方式 但很快 第二天醒来 脑海里就只有这个表情了哈哈

【表达 B-】

说起青年抉择 不由得想起另一部《乌海》两部影片 一个北方青年 一个南方青年 面对生活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南方青年洒脱热血有冲劲拿得起放得下

北方青年压抑隐忍一步步失控走向绝境

街娃儿传递了逆境中的洒脱和生命力

乌海却呈递了极度真实的窒息现实

作为北方人 真实的感受到了这种差异

街娃儿那种压抑现实下的尊严和清醒 就算装逼 也不用嘴巴 用行动告诉你 让人充满敬意

不妨可以讨论这个话题 南北方青年 面对现实困境 真就有如此大的差异吗

银幕呈现和背后映射的现实 电影内外 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它关乎我们该怎么样关心并书写当下的生活

最后谢谢导演签名 :)笑脸很酷 加油 未来可期

 7 ) 那嘉佐加油

那嘉佐是我附中时的师兄,后来他去了北电我去了央美,我也在坚持创作,这两年看到了他作品。附中时他很有血性,弹吉他、玩滑板、画画、打架、追女孩。后来考上北电后将这些能量释放在了艺术上。搞艺术创作的人都知道近五年来大环境是压力大的,致敬我身边每一位还在坚持创作的人,我们都自命不凡,我们都被社会毒打,但是我们不会屈服,继续创作!

 短评

过多的抒情与画外音,让影片痛感不足,空有抒情。但抒情又太多,反而自我削弱了。

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一开始节奏还能挺住,后半段完全垮掉了(但据看过另外一个版本的人说,过审版剪掉了很多)中国的街头小混混为什么都说自己想去远方?不能做一个热爱故乡、深刻理解附近性的消失的小混混吗?——像香港以前古惑仔就很少说自己向往什么远方,这种差异真蛮好玩的。

9分钟前
  • 江声走
  • 较差

营造了一种“新现实主义悬浮”,悬浮虚无的人物和情感,假装疼痛的青春和人生。Ps.青年导演请放过重庆吧

14分钟前
  • 大金牙呀!
  • 较差

西南和霓虹夜景看太多了实在无法再有新鲜感 但新导演讲内心世界真的很符合年轻人的情绪 整体还有待提升 几个段落尤其最后拍的很出彩

17分钟前
  • 十二辰子
  • 还行

出来以后才知道四哥是沙宝亮的人只有我吗 怪不得那么爱唱KTV

21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

國片照例不打分,特別是看了前面的評分以後,就更不敢打了。

24分钟前
  • 陈凭轩
  • 还行

有点太照顾观众了,旁白很多,而且承担解释性的功能和串联剪辑逻辑的功能,戏是不顺的,靠的是剪辑来拯救。导演是反类型的路子,摄影和配乐都走的很情绪化,明明是在弱化强戏剧的类型元素和套路,但另一方面又过于照顾观众,没有把他的创作理念执行彻底。片子整体上很不错,属于今年卧虎单元那些外语片的平均水准。

2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无意扫射,但是这部片子就是典型北电导演系或者摄影系的作品。视听语言无可挑剔,但是故事核心松散莫名。有这么好的技术多拍点真正打动人心的故事,处女作就开始炫技。

31分钟前
  • 江未
  • 较差

中国年轻人的表达空间太匮乏了,想要挣脱什么,却又死死陷在险隘的青春感伤中。很难看。

36分钟前
  • 唐朝
  • 较差

摄影是OK的,无意义也是OK的,故事有点差强人意。

41分钟前
  • 稀罕叫啥叫啥
  • 很差

那嘉佐毫无疑问是一个有才华有野心的导演,但是很可惜,他选错了题材。在现在的环境里,他不可能拍出一个川渝版的古惑仔,所以大家在这部片子里只看到了压抑和绝望,却没有看到酣畅淋漓的发泄。

45分钟前
  • 兔安叽
  • 还行

记录了一种生活状态吧,你来重庆漂泊,我去北上广织梦。有对这城市适者生存和年轻人迁移潮的哀叹,聚焦的是那群选择留在家乡,眺望远方的年轻人,他们都想到达另一个彼岸。旁白应该是为捋顺逻辑和规避审查后配的,和影像上的叙事逻辑有点儿拧巴。

5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真是一部打脸片,男主角的脸,被他打和自打,加起来超一百次了吧。不知道是不是错过了啥,还是被剪掉了啥,开头的2010年奉节,与故事发生的2004毫无关系。置景和时代还原的都不错,故事推进的也给力,与父亲相爱相杀的关系也有说服力。可还是太过于虎头蛇尾,情绪的爆发有些没想明白吧。

55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7.2/ 导演29岁时的处女座,镜头很有呼吸感,属于比较有“野性味道”的学院派作品。落点放在川渝小城的边缘人物身上,“街娃儿”仿佛穿越杂草丛生奔向潮汐江海的野蛮生长。剪辑利落不墨迹,有些诙谐的小设计。透过片子看到一股小人物的冲劲儿和力量。看的沙宝亮参演的第一部作品,意外还不错!KTV那场戏,他一拿麦我好害怕他会唱《暗香》。

56分钟前
  • 臻圣
  • 还行

预期很高,毕竟是入围戛纳一种关注的片子,但看完...对重庆小镇青年审美疲劳了+1。有管虎团队加持,整体制作和质感不错,有的地方还有点像管虎(这些导演选的青年导演都是有点像自己的)。但这样一个题材,没能持续提起一股劲儿,你感受不到街娃儿到底是愤怒、控诉、悲痛还是什么,只有一团虚无,后半段剧情也比较拖和散,给人一种把一个并不够好的剧本用制作规格和后期剪辑努力往上抬的感觉。可能也是因为有大团队保障院线发行,所以一上来先自己束住手脚,说违法的事儿咱们不干,讨债不能动手只能动脑,全片只有很少的暴力元素,温温吞吞,我觉得这点不能全甩锅给神茶。另外,劝新导演还是尽量克制住“献给 待抚慰的心灵”这种文青词藻,放自己心里就行了,不用打到公屏上。演员都很不错,余皑磊李九霄黄米依都是好演员,沙宝亮算是意外惊喜。

5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把毕赣、刁亦男和李霄峰的创作模型丢进ChatGPT,自动生成出来的剧本be like:

1小时前
  • 后自愈
  • 较差

新生代导演拍小混混就和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完全不同了,除了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更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有品位也有才华。

1小时前
  • 天马星
  • 推荐

低配黄秋生、低配陈冠希、低配周迅的低配在一个低配小香港的地方讲了一个低配《黑社会》的故事……巧合多到缺乏逻辑,怀疑这条街上的小混混都是几代单传,根本没什么皇位可以争的,全片最富的沙宝亮也就是海澜之家的水平,为穷得榨不出油的一块地盘拉拉扯扯真的至于吗……

1小时前
  • 惠子
  • 较差

平遥一次,看完无印象,FIRST二次,再降个0.5。制作没话说,所有演员也都是在线的,那嘉佐也有审美的,每个镜头都在精心设计,说起来很难得。但可惜的是整部电影从头到尾看不到人,尤其看不到一个女性(“xxx是我的”)。这种好看是悬浮空洞的,有眼睛没脑子的。

1小时前
  • 圆圆(二次圆)
  • 还行

受不了你们纯爱(找妈)姐弟恋。演技全程在线但是编导水平就到这儿了。如果拍后摇mv或许是个好苗子。在黄米依回来之后走向开始失控。大陆年轻导演能不能别再执着于颓废青年生活状态,执着于奇观,执着于摩托和追车,腻不腻歪。很难不去和魏书钧比较但不如,且不自知男味是《野马分鬃》的四倍。老中青男性失恋自我陶醉合集,没有任何一个男的试图进入对方内心去共情她们的感受,纯粹欲望对象罢了,不如自己意就开始发癫。

1小时前
  • 林不空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