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2011

犯罪片韩国2011

主演:朴勇宇,柳承龙,成东日,朱进模,成志娄,金汝珍,朴秉恩

导演:李圭满

播放地址

 剧照

孩子们2011 剧照 NO.1孩子们2011 剧照 NO.2孩子们2011 剧照 NO.3孩子们2011 剧照 NO.4孩子们2011 剧照 NO.5孩子们2011 剧照 NO.6孩子们2011 剧照 NO.13孩子们2011 剧照 NO.14孩子们2011 剧照 NO.15孩子们2011 剧照 NO.16孩子们2011 剧照 NO.17孩子们2011 剧照 NO.18孩子们2011 剧照 NO.19孩子们201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7 20:06

详细剧情

1991年3月26日,韩国大邱。就读于城西小学的5个男孩子结伴上山,从此一去不回。该事件引起轩然大波,虽然警方出动上万搜查人员,却始终一无所获,孩子们的下落成为一个难以破解的谜团。4年后的一天,风光无限的电视制作人姜志胜因涉嫌造假而被总部流放至偏远的大邱,孤高气傲的他发 现当地的人们依然关注那起已为很多人遗忘的“青蛙少年失踪案”。为了早日翻身,姜志胜与一直关注此案的黄教授携手,沉疴多年的案件似乎有了新的转机……   本片改编自发生在1991年韩国大邱的真实案件,该案件被称为“青蛙少年失踪事件”,是韩国三大未解谜案之一,失踪少年的尸体于2002年发现。另外两起案件已被拍摄为影片《杀人回忆》和《那家伙的声音》。

 长篇影评

 1 ) 让人无力的冰冷和绝望

如果你碰巧看过另外一部犯罪惊悚片《杀人回忆》,那么一定能在看这部电影时体会到一种相似的基调——冰冷和绝望。 事实上,这部《孩子们》与《杀人回忆》所描述的案件不无关联,它们连同《那家伙的声音》中提到的李炯浩被诱拐事件并称为“韩国三大未解谜案”。而这起“青蛙少年失踪案”当属三起案件中性质最恶劣,影响最大的一件,当时在韩国也引起不小的轰动,据说全国发动了将近32万的警力,可惜,仍然毫无所获。 这部影片就在20年后的今天为我们打开了这本尘封数年的卷宗。 五个无辜孩子的生命,止于那个阳光明媚的季节。 我们并没有从影片里得到对案发当天情况的过多描述,而是从之后十几年人们寻求真相的艰辛过程中,才逐渐拼凑出一些零星的碎片。导演用了很多低角度的视角,来拍摄孩子们在山里中穿行的脚步,或许正是这种局部化的表现手法,才加重了这部电影所透出的寒气,告诉人们这是一个没人能说得清的事实:案发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在山里中嬉戏玩耍,发生了一些事情,最后演变成一堆堆白骨和一件件腐烂的衣物,以及十多年来人们对真相不断的搜寻。 当然,世界上总不乏正义人士为那些黎民百姓出头。黄某,一个大学教授;姜某,一个犯过错误的电视节目制片人,组成了一个很奇怪的搭档,着手对这起案件进行纯草根的调查。 但是并不是说他们的执着能带来好的结局,当我们伴随着紧张的伴奏,和黄教授一起分析案件,将钟浩的父亲一步步、一秒秒地推理成杀人藏尸案的主谋时,结果却发现我们大家都错了,凶手另有其人。而将作为受害者的父母嫁祸为凶手,这种冒险的行为也遭到了所有受害人家属的不满,黄某因为一意孤行,使自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善意的起点却导致自己的被动,这本身就让人很绝望。在观众的眼里,其实黄某的行为完全可以理解,当任何人的思维陷入一个死胡同时,如果发现了哪怕一点点零星的光亮,那么势必会设想沿着这条“出路”顺利成章的走下去。只是,在那种情况下,那些父母们已经伤不起了。 导演似乎是刻意安排的,在案情有了眉目的时候,往往剧情会急转直下,将所有人的情绪猛地拖入谷底。无独有偶,数年后,黄某也因为自身的偏执,使女儿陷入了危险,而且,与“宰牛男”的肉搏完,得到恶狠狠的一句“大叔,你有证据吗”,同样也让姜某陷入了无助和绝望,如今的他变得和当年的黄某一样,被愤怒冲击了头脑,做出了自认为理智的判断,殊不知,这根本就是他们脑子中的一个假想敌,仅仅凭借几个疑点就试图把嫌疑犯逼成罪犯绳之以法,后果可想而知。 结尾,钟浩的母亲看完孩子的遗骨后,含着泪对姜某哭诉:“即使是听一句,哪里有当妈妈的认不出自己孩子声音的!”随之,道出了编造谎言希望唤起警方关注的真相。这其中又透露了多少无奈和辛酸,看来,影片不仅对警方的破案能力提出了异议,更是对执法人员的不负责任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起事件其实也是有人祸的因素在里面的。 根据韩国刑事诉讼法第249条规定,死刑犯的诉讼期限为15年。这起发生在1991年的案件,如今,早已过了这个期限。真相至今没有大白,罪魁祸首仍然逍遥在法外。 这注定不会是一部让人看完之后感觉畅快淋漓的电影,但是会传达给我们一个信号,其实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尊重,而同时,不论我们的命运有多么不济,生活总会像钟浩背后飘扬着的红色斗篷一样,永远以某种方式继续着。

 2 ) 抛开真实事件,其实凶手就在影片里!

本来也是因为对真实的悬案很好奇,看了几部电影,关于孩子们,本来肯定没有结局的。但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很可怕的是凶手也许就在那群孩子里…
开始怀疑的是那个教授,一直说奇怪的话,而且故意避开他母亲和父亲的反常理由,直到记者在发现尸骨时揭穿他,觉得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研究人性的课题。
后来过了好多年发现尸体的时候又觉得一直以来查案的钓鱼的警官有些奇怪,当时记者先去找的法医老爷爷,法医最后说本来是可以破案的,但是找不到匹配的凶器,想不出他用的什么…然后他去找警官警官直接说是用饼干什么的给孩子然后当时他带记者去钓鱼说一定有什么吸引了他们,镜头回放到孩子们走在河边有人给他们看钓到的鱼,然后他说那个人我见过总来钓鱼,我很纳闷法医都不知道他怎么知道?当然他也没提到凶器,我觉得可能是他第六感又来了……因为后来记者说你见过他觉得是为什么不抓他?他说脑袋想但不一定那么做,我想可能是他没有孩子,不能感同身受,对这件事已不再抱希望。这个对比从后来嫌疑人拐记者女儿记者突然从迷茫到爆发去追那个人直接质问他的反应可以看出来,是感同身受了。
最后记者听警官说到那个人,就开始去追查,甚至去了他家里看见照片,小孩喜欢的游戏卡片,绑着孩子们的系法,关键就在这里,这个男的看外表也就30上下的年龄,记者当年25岁以上,过了20年成为中年大叔,所以对峙的时候他台词很少却对愤怒的记者嘲笑的大声说了一句大叔~也就是说凶手当年只有10岁不到!仔细想想具体丢了几个孩子没人知道,并不是全村所有孩子都丢了,而是去报案的才算丢失,也就是说其中一个孩子可能回来或者并不是这个村子的孩子互相认识一起玩都是可能的,说到这不知你们是否想到当时出村子的时候他们几个不是一起出的,一开始镜头给那个披着红披风的男孩儿,这是在强调他,打一开始就在他身上下了伏笔,大家可以往回看,往山里走的那条路上才有孩子们在一起的镜头,当时最大的那个孩子问他跑什么?旁边的说他怕披风会掉下来说会死,他叫住红披风男孩过去做了一件事:把红披风给他系了个结在身上!他当时就是那样的习惯,而且后来在屠宰场,那两个员工说现在杀牛都用电了,说那个嫌疑犯还喜欢用工具,同事说听他说是觉得老方法好!老方法?不就是他原来杀死同伴那种亲自下手的感觉么…
我要说的就是这样。其实证据还在,他家里盒子里面的小孩的旧物应该是那几个孩子的,还有后来有一幕他妻子独自在家看新闻的画面只有一句新闻:某某学校两名学生又丢了…说明他又做案了而且他喜欢留纪念品,那个盒子里很可能有证物。
当然一切都是因为电影猜测,真实事件肯定不是这样。愿孩子们安息吧,如果我说的不对就当我多想了,呵呵

 3 ) 关于这部电影的新论点,大神们速度进来~~~~

本人是今天上午才第一次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看了一些分析以及评论。都觉得是屠宰场男或者是钟浩家人所为。
接下来我讲讲我的看法,先将影片时间倒退,到一开始的地方,小钟浩披着红披风一路奔跑,说披风碰着地就会死去,那么这一说法是如何灌输进小钟浩的脑中的呢?我们暂且把这个放在一边,影片放映至3分45秒时,有一个小朋友跑过去帮钟浩将披风系紧,说这样披风就掉不下来了,当时导演给了捆绑手法的一个特写....这个捆绑的小孩儿叫元吉,也是受害者之一。接下来有一个人被轻描淡写的带过了一下,影片放映至一小时13分50秒时,钟浩的父亲和元吉的父亲在小饭馆喝酒,有一个青年让元吉的父亲少喝点酒,他叫元石,是元吉的哥哥,元吉的爸爸说他现在不是听老婆唠叨,而是听孩子们唠叨..这个时间是2001年之前(因为钟浩的父亲当时说自己得癌症了,死于2001年),那么孩子们能唠叨证明已经有独立的想法了,最起码也是7岁以上.因为韩国规定说男18岁以上就可以结婚,就是说这位哥哥至少25岁以上,..那么10年前1991年孩子们失踪,这位哥哥15岁,年龄有差,那我们再看看韩国兵役法,其法规定男子在20岁至30岁必须服兵役,兵役等级分为5级:
5级已经是得过严重疾病但可独立生活者,短期军事理论培训
4级是身体较健康可尝试1年的简单军事训练
3级是22个月,身体受过伤但恢复良好,可执行军事任务
2级是26个月,是基本现役
1级是3年,是身体状况特别好而且本身从事相关行业者,一般为空军和海军。
根据影片介绍捆绑手法是水手经常用的..在尸体旁也找到了一些子弹....
好了,我就说到这里,接下来你们猜...因为我也是推测的,所以不能妄下评论....不喜勿喷!~~

 4 ) 你不懂(大剧透,慎入)

本来不想看的。
我知道这故事难有结局。
没看过《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没有结局的故事,没有答案的谜题,没有审判的义愤——这三个电影注定是导演愤怒而内敛的叹息。
电影的主角是一个以收视率为目标的电视剧制作人(PD),只关心自己节目的收视率,从一开始就与搜索孩子的电视直播节目争播出时间——他站在监视器后面,对这个大规模的搜索嗤之以鼻,冷漠而嘲弄;四年后,他为了赚取观众的眼泪,使自己的节目获奖而造假,因此被电视公司管理层“流放”到了卧龙山这个“偏远的”山村,这个悲剧的始发地,进入这些个被他嘲弄的,没有同情,只有利用价值的悲痛的父母亲中间。他不懂为人父母的心,不懂孩子被无缘无故夺取的父母的纠结与痛苦。
但是,他为了自己的仕途又是极其认真的。他要制作一个东山再起的纪录片——靠找出凶手,靠解开他“能”解开的谜题。
于是他发现了男配角,警察与同行都不相信的大学教授黄某。
在剧中,黄某的每次出场,一言一行,无不气质出众、风度迷人、态度稳重。他引经据典,指出证据,他提出失踪儿童之一的钟浩父母为凶手。他向PD,也向所有的观众指出钟浩母亲的异常;他与PD去钟浩家拜访,认定钟浩的父亲掩藏着什么秘密。
被利欲熏心的PD虽以记者的习惯提出了一点怀疑,但很快就被雄辩的黄某征服——其实,在他的物质心中,他应该巴不得钟浩的父母就是凶手吧!

导演是成功的,他叙述的带入感很强。看的时候,作为观众,我想:是吗?当时确实应该是有这样的证据吧?那警察有查过这对有问题的父母吗?现实中的警察也像电影里的警察一样,对这么明显的证据视而不见吗?应该,就是他们吧?!

接下来的一幕里,隆重的,宿命的,又混乱的镜头语言下,着装隆重的黄教授带着警察与记者团来到了钟浩家。
在黄某的指挥下,工人们一点点粉碎着这对不幸父母的自尊与内心。疑点逐渐排除,笃定的黄教授风度翩翩的外表终于被焦躁所代替,最后,露出了他追求荣誉名声的偏执真面目。他疯狂了。
PD看穿了黄,他觉悟了。而黄却还执迷不悟,导演为他设计的最后的电话,成功的流露出一个小人的可悲。
然后,PD离开了。当他触摸到自己新生女儿的小手时,泪水沾湿了他的眼睛。或许,直到此时,他才终于理解了为人父母的心情,才真正感到了悔恨,对被伤害的钟浩父母的深深的愧疚。

我们都犯了一个名为傲慢的罪。当我与黄某与PD产生共鸣的时候,我就成了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的混蛋。

时间再过去十年,正如现实中故事的发生,孩子们的遗体偶然间被发现。PD赶回了村庄见证此刻。
现实到此为止。
后面这段我不是很喜欢,但是作为一个电影或许必须有始有终。
我觉得对于孩子们,当然仍然不能算是结局;而对于主线,也就是男主角的心理历程,却给了一个完结:当女儿失踪的时候,当PD与观众们可能会永远失去女儿的时候,这个曾经冷漠嘲弄的男人,一定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苦,这不再只是同情,只是愧疚,他彷徨无助的表情与眼神,他找到女儿之后升腾起的愤怒——他已经变成了父母们的一员,他终于算是懂了。
他冲了过去,以受害者父母代言的身份,直面凶手。然而凶手非常强大,你以为一个大男人能够主持正义了,结果他只不过也是是差点丧命,令人联想到当年那些孩子的生命如嫩枝般轻易折断。
“你没有证据,你已经过了诉讼时限。”
是的,我认为这凶手的强大,其实是一个隐喻——残忍的命案却因为15年的诉说时限已过,杀人犯就能逍遥法外,不是凶手强大,而是法律体制的无情很强大!

 5 ) 避开魔兽

第一次听见“青蛙少年失踪事件”是在韩剧《信号》里,当然,作为影视作品的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会有很大的改编成分,《孩子们》亦然。

在电影里,没有展示新闻里提到的诡异的叠罗汉发现现场,也没有提到那个在发现尸体当天的神秘匿名电话,甚至孩子们当天去捉的也不是青蛙,而是娃娃鱼。虽然整个案件,从孩子们失踪到尸体被发现了长达11年,在2006年,本案的诉讼时效就已经过期,也就是说,从那之后即便是抓到了凶手,从法律层面来讲,他也不会因为五个少年的死被绳之以法。如今,诉讼时效过期已经又过了十三年。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个案子已经算是尘埃落定,这就是民间追索的全部意义。

那个当年办过京畿道杀人案件的警察据说在退休之后还依然关注着那个案子,世界上所有的人可能都把这几个少年的死遗忘了,但是父母却永远不会,经手人也很难放下,这就是为什么警察大叔说他确定了这个凶手,但是他的理智让他放他走了。可是,真的将他绳之以法,代价是另一场犯罪。在法律和正义的盲区,人们到底该怎么寻找真相。在我看来,影片谈论的更多的是这个空间,以及通过这个事件展示的人性之复杂。

最大的矛盾是,什么事儿更重要对于每个人定义的不同。人人都更关注自己的事情,生死是大事,如果这生死是别人的,那同样是小事。警察着急去投票害怕被上司责备于是在案发第一时间并没有出动寻找,在发现尸体的山上,为了不被舆论影响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另一名警察草率地下了“被冻死”的结论,这就像《杀人回忆》中警察通过动用武力屈打成招,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工作”,而对于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回家,做饭吃饭照顾孩子。你也不能简单地定义这些人是道德感缺失,没有同情心,毕竟,感同身受实难做到。警察们看惯了太多的生生死死,他们关心的不是家长们的悲痛、孩子们无辜去世,更关心自己会不会因为这件事生活受到什么影响。这个案子可能没有那么神秘,但是如果没有电执念依然会难以破案。很多悬案其实并不悬,悬在当年的技术受限,也悬在办案人、经手人的疏忽大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同样地,电视人关心的是收视率,至于自己拍摄的感动他人的画面是怎么来的,有没有人因此受到伤害不是他们关心的,而片中黄教授关心的是怎么能不能通过这件事造成轰动效应,一朝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大家去破案,都是出于自己的目的,只有父母,才是这个事件中真正关心生命的人,但是他们能力有限,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破案找到孩子。于是,家长们对媒体和教授就有些微妙了,他们想通过媒体获得关注,通过撒谎继续获得警方的支持找下去,看起来都是为了一件事,但是实则每个人的关注点都不同。

片中的高潮是姜pd和黄教授怀疑是某位家长谋杀了孩子们并且埋尸家中,从这个乌龙事件之后,姜pd有了实质的转变,当然,也因为他做了父亲之后通过和自己孩子的互动中,多少能感受到父母失去孩子的痛苦。这个事情看起来是全面的负面意义,已经饱受伤害的家长还被污蔑,但是并非如此,当法律的诉讼时效已过,没有任何制约可以严惩这个凶手的时候,持续关注是一种方式。任何在镁光灯下拍到播出去被看到,对于找到孩子找到凶手这件事来说,都是机会。

与《杀人回忆》一样,未解之谜片中预设了一个凶手,但是我们知道事实上肯定不是如此。尽管警察和姜PD都认定了屠宰男是凶手,但是这只是电影的剧情,并不是真实案件的真相。

或许有天这个案子会真相大白,或许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答案。

当回身在去看《孩子们》的时候,唯一能发出的感慨就是,保护好你的孩子,他们很脆弱。在明亮的日光之下,依然有野兽潜伏,我们或许认不出他们的真面目,但是上帝还是给了他们生存的权利。

如果做不到和恶龙缠斗,最好的办法就是尽你最大的能力,避开它们。

 6 ) 凶手不该出现

如果最后主人公没有和杀人犯有正面接触,这将是一部悬疑营造上接近《杀人回忆》的经典。导演最后的这一步棋下得意图过于明显,一下子断了棋路。电影中大学教授怀疑是孩子家长自己杀了孩子时,电影剧情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高潮悚然而来。孩子家长突然要和大学教授一起去厕所的行动确实引人怀疑,教授分析时也颇有道理。导演错就错在展现了家长的视角,这让整部电影视角开始趋于混乱。本来是男主人公视角,再加上家长视角(男主人公无法体验),让电影的感观上开始不客观起来。作为韩国的三大谜案之一,这个一群孩子在选举日突然失踪的案件太让人激动了,它天生就应该成为一部电影。导演为凶手塑造的形象明显受到《杀人回忆》影响,凶手不强壮反而肤白貌美,颇有书生气。这的确能够造成反差,但电影最后凶手的视角又插进了本已经混乱的故事里,彻底把这么一锅好食糟蹋了。

 7 ) 韩国电影《孩子们》

故事讲的是一个精神异常的钟浩爸杀了自己的女儿,又想杀人,但不想杀自己的儿子,就叫钟浩跑,不然会死(1.40分),注意跑的时候那披风上的结!(2.52分)钟浩爸出厂了,一秒的镜头。(53.22分)钟浩爸说下班才出厂,明显是撒谎!(5.14分)最先是钟活妈打电话给东弼妈,问几个小孩,那时还很早,因为钟浩妈知道钟浩爸要杀人了。可能她听到钟浩爸叫钟浩跑的话(怀疑的,没有镜头证明)!(63.29分)挖地板,抽粪抽到一双女孩鞋,因为是他姐姐的,五具白骨好解释!基因相对也能想通了。没挖到是转移到山上去了。(39.58分)老奶奶说的意思是他儿子杀了两个小孩子。这样就更能证明大女儿给他杀了。(91.54)法医说的正系法,很少人会,但明显钟浩爸会。后来杀牛的钟浩也会。(93分)吴元吉头上的伤跟杀牛一样,钟浩比他爸聪明,他杀牛来替代杀人。记者的女孩没事就证明钟浩不杀人了。但杀牛时的那眼神证明他内心的痕苦!还有很我细节就不一一说了,相信你再去看一次就会更明白。

 短评

首先,千万不能抱着《杀人回忆》的期待去看这个。拍得还好吧,毕竟是真实事件改编,想说的都说到了,反而没什么惊喜。有点抒情过度,在悬念上却没太真正下功夫,有点拍可惜了。

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MB 我们这的苦事情估计还要多

6分钟前
  • 凉白开
  • 还行

凶手,还没抓到

10分钟前
  • 冲浪小子Z
  • 推荐

屠宰工人真的都具备杀人的潜质!故弄玄虚的所谓悬疑,冗长的前半段是逗观众玩的,全国媒体和警察被导演+教授破案而牵着鼻子走,后半段是警察知道凶手也破不了案。片子几度使我昏昏欲睡,完全没有看《杀人回忆》时的惊心动魄。

12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还行

题材是真的很感兴趣,但没有看“杀人回忆”那种一直很紧张的悬疑感

15分钟前
  • 木头人
  • 推荐

时间就像泥土之上的层层落叶,掩盖着一段令人无法释怀的伤痛。

18分钟前
  • 还行

前一半时间里面真的被那个黄教授所提出的理论给迷住了

22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至少比《那家伙的声音》强多了,拿这片子和《杀人回忆》比是不公平的,《杀人回忆》是现象级的。作为类型片本片相当值得一看。至此,韩国三大迷案改编电影都看完了。

24分钟前
  • 闲人
  • 推荐

虽然整部电影有点拖沓,前后脱节过度,但是对于叙事和镜头描写来说,做得还算不错。改编于1991年成为韩国三大悬案的5名少年失踪真实事件,但相信我,如果去看下当年报道合辑,更精彩!

26分钟前
  • 马普尔老姐
  • 推荐

不行

30分钟前
  • 八水水
  • 较差

看的胸闷,情感被带入的一点不差~

32分钟前
  • 臭臭
  • 推荐

这个悲剧性悬案的魅力和话题性远大于电影本身,重演悲剧更多的是那些受害者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仅仅的陈述事实和事件的影响,影片的切入点让人有点失望。凶手算是找到了,却依旧逍遥法外,让人心有不干啊。★★★☆

3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凶手也在看···

37分钟前
  • 虚拟人物。
  • 还行

那天之后,红色的披风再也没有飘起来过。

4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虽然破案过程更逼真,确实比嫌疑人X身份更靠谱,一路也看得鸡皮疙瘩四起,现实意义也更大,可对我来说确实没什么震撼啊。

44分钟前
  • 王稷和泡泡
  • 还行

《青蛙少年失踪事件》(2011)作为当代韩国三大悬案(《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里唯一有“结果”的一部,破案过程不是重点,韩国公选制度背景,孩子丢失后家长被怀疑的心理,等待制造轰动新闻的猎奇媒体,貌似科学实际上以唯心的方式破案的教授,这一切对五个失童家庭造成的影响才发人深省。

4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韩国三大未解谜案之一,较《杀人回忆》,还是有所差距。前半部十分出彩,也颇为吸引人,但因为过于煽情以至于其后故事悬念性不强,结尾处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值得商榷。或许是因为真实故事改编缘故有所限制,如若似《杀人回忆》般的开放式结局,我想会提升很多。★★★☆

51分钟前
  • Q。
  • 推荐

泪奔TAT

54分钟前
  • 宫廷阉割师大人
  • 推荐

韩国有不少离奇的案子,有生之年希望能知道真相。

58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推荐

不要动不动就拿《杀人回忆》出来吓唬人,至少本片要比《那家伙的声音》要好很多,即使知道没有希望,也无法放弃对孩子生的那份渴望令人动容

1小时前
  • 桃色響尾蛇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