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往事1984

剧情片美国,意大利1984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詹姆斯·伍兹,伊丽莎白·麦戈文,乔·佩西,波特·杨,塔斯黛·韦尔德,特里特·威廉斯,丹尼·爱罗,理查德·布赖特,詹姆斯·海登,威廉·弗西斯,达兰妮·弗鲁格,拉里·拉普,理查德·弗让吉,罗伯特·哈珀,詹妮弗·康纳利

导演:赛尔乔·莱昂内

播放地址

 剧照

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1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2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3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4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5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6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13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14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15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16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17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18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19美国往事198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4 15:06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影史上那著名的电话铃声——对《美国往事》开头的分析

看过《美国往事》的人想必会对影片开头那段刺耳的电话铃声印象深刻,可能许多人再看这段的时候会以为影片卡了。

     这段电话铃声长达4分钟之久,其中伴随了多个场面的调度。这段铃声导演精心安排,使用了多种电影语言,这些巧妙地设计造就了影史上这经典的电话铃声!

     下面我将深入解读这段电话铃声的寓意和导演想表达的思想。

 

     《美国往事》是一个关于友情与背叛的故事,面条、麦克斯等一群小伙伴从小在纽约长大并形成了自己的小团体。在禁酒令废止那天,靠卖私酒发家的他们在麦克斯的鼓动下决定去抢劫联邦储备银行,而之前有过牢狱生涯的面条不想看着兄弟走上绝路,于是他私下报警想逼麦克斯停手。最后警察与麦克斯等人火拼,几个兄弟全部被杀,带着深深地负罪感的面条从此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地方和心爱的姑娘,远走他乡。

    整个电影的大部分是用倒叙的方式进行。在影片开始后几分钟,疲倦的面条走进一家鸦片店吸大烟。

   在报纸上看到黑帮火拼的报道,他陷入深深地内疚之中。

 

电话铃声在这时突然响起,面条被惊得一坐而起。

 

 

 

神不守舍的面条难以平复自己的负罪感,旁边的人递来大烟给被电话铃声吓到的面条,面条倒在床上抽着大烟,看着昏黄的灯光,陷入回忆之中。。。(电话铃声一直在响)

 

 

镜头缓缓移向灯光,利用灯光,导演完成了一次出色的转场!

 

镜头拉远,烟馆的灯已经变成街上的一盏灯。这是面条的回忆场景。转场完成。

 

 

景别变大,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枪战之后的现场,路上躺着的是面条兄弟的尸体。

注意,这时铃声一直在刺耳的响!

 

 

尸体上的名牌。铃声还在响。。。。

 

 

画面一切,再次转场,这次是在大家庆祝禁酒令被废的欢庆会上,棺材上写着“禁酒令”

铃声还在响!

 

 

 

面条离开众人走向一个房间。

铃声还在响,这时肯定许多观众开始疑惑甚至厌烦了这刺耳的电话铃声,这铃声究竟是哪儿来的?

还是烟馆里的电话铃声吗??

 

 

面条来到房间里,这时声源终于出现了。铃声在响

 

 

一只手入画,接起电话。这时我们会如释重负的以为,这回电话铃声该停下了吧。。

但是,还在响!!

 

 

原来,这不是一个打进来的电话。一只手入画开始拨号,这是个打出去的电话,打给谁呢???

电话铃声还在响。。。。。

 

 

一个特写给打电话的人,是面条。

他打给谁呢??

电话铃声还在响。

 

 

画面再次一切,转场完成。

电话铃声的来源终于出现!!名牌上写着,哈罗兰警长。原来这是面条打给警察局的。

电话铃声还在响。

 

 

一只手接起电话,电话铃声停止。

 

 

面条再次惊坐起来!!!

 

 

好了,整个段落介绍完毕。

     这段段落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这个长长的电话铃声,导演运用“声音”这一电影语言成功地在几个场景中完成了切换。

     开头第一个转场是靠灯光完成的,这时电话铃声来源是烟馆。

     到了面条回忆的镜头,铃声一直在响,这时我们想当然以为这个铃声还是烟馆里的。但是,剧情进行了好久,电话铃声始终不停,这时导演就成功的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大家都会想知道这个铃声从哪儿来,怎么停止。

    当第一个电话出现时,观众又会想当然的以为这就是那个发出讨厌声音的电话,但是导演又卖了一个关子!

    当最后镜头打给警长的电话时,真相才大白!!!

 

    整个段落都酣畅淋漓,导演成功的将记忆中的铃声和现实中的铃声衔接起来,利用铃声这一个纽带抽丝剥茧般将整个故事背景呈现出来,真可谓是大师手笔,非同凡响!!

 

   从寓意上看,其实铃声从哪儿传来并不重要,这个铃声是面条打给警察告密的电话铃,是这个铃声出卖了他的兄弟,从而让面条背上了沉重的罪恶感!这段刺耳的铃声在面条的脑海中一直在响,响彻了他的整个后半生。

   所有观众在这段中肯定会被这4分钟的铃声搞得闹心,其实这正是面条的感受,这刺耳的铃声对于他来说,永远在响!

   正是由于有这一段不光从拍摄手法上看而且从人物心理上看都堪称完美的阐释,才造就了这一影史上的一个经典教材!!

   让我们再次重温《美国往事》,再次体会那震撼的电话铃声吧!!!!

 2 ) 细节大盘点

来自于公众号火烧风的个人空间

第三遍看《美国往事》,整理了下影片中那些精致的细节。没有什么,这只是一个《美国往事》的“脑残粉”所做的一点微小工作。

先概括下《美国往事》各种细节的最大特点:凡是重要的情节,都不会在影片中突然出现。在该情节前面,必有暗示或隐喻,预示该情节的发生。所以,《美国往事》中的各种细节遥相呼应,极富对称美。同时,该片也有了这样一种意味,即未来只是过去的复现,只不过以各种变化了的形式。

下面来具体盘点影片中的各种细节。

1.在影片开始和结尾均出现了中国皮影戏的镜头,有“人生如梦”的意味。

2. 面条回到旧地,看到墓园搬迁,一具棺材正被吊车吊起。此镜头极富象征意味,棺材代表着那些尘封的往事,如今它们又要一一揭开。

3. 面条给莫胖带回座钟钥匙,照应三十五年前面条取走储物柜钥匙的情节(储物柜钥匙和座钟钥匙绑在一起的)。钟表这个意象在本片中反复出现,无需赘言,钟表代表时间和这时间中的无限长叹。

4. 面条在莫胖家看到这张老照片,这张照片起了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囊括了面条的所有好兄弟。

5. 面条和莫胖叙旧时的两句对白,平淡而沧桑。

6. 黛博拉的第一次出场,谷仓里跳舞的画面。平凡的谷仓却宛如仙境。这是面条眼里的黛博拉,一位遥隔云端的仙子,美却无法接近。

7. 面条去追赶黛博拉,被他的兄弟们拦住,要他去干一票生意。这是个隐喻,在此后面条和黛博拉的爱情之路上,他的黑帮兄弟始终是一种阻碍。

8. 面条被黛博拉数落了一顿,黯然地照镜子。他的兄弟们也跟着来照镜子。再次强调这种阻碍关系。

9. 小男孩照完镜子离开时,没提防旁边又是面镜子,他差点撞到镜子上面。愣了几秒后,他若有所思地走开。这种细节导演是如何想到?此处是艺术中典型的“你觉得它好,但又说不出好在哪里”。妙不可言,无法分析。

10. 麦克斯的第一次出场,坐在马车上面,而他未来的几个伙伴在下面看着。这暗示着麦克斯将来在团伙中的领导地位,和他高人一等的心机手段。

11. 面条在厕所里看的书是《Martin Eden》,该书情节隐喻着他和黛博拉的爱情。

12. 麦克斯和面条的对话暗示着他知道面条偷窥黛博拉换衣服的事。这暗示着麦克斯和黛博拉可能早已认识,甚至麦克斯或许也在追求黛博拉。为后面麦克斯偷窥面条和黛博拉接吻的情节作伏笔。

13. 面条抢夺麦克斯的一只手表。这只手表会在影片结尾处再次出现。

14. 麦克斯和面条敲诈勒索警察,随后麦克斯去和卖淫女佩姬享受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被敲诈的警察恶毒地说道:“他永远直不起来。”这只是警察无心的气话,但它却预示了麦克斯此后在性方面的隐疾。

15. 面条和佩姬做完爱后,麦克斯又去和佩姬做。面条在帐篷外面百无聊赖地等着麦克斯。然后他往街上望去,他看到了什么?他看到了黛博拉!这是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切换。敏感的观众在这里就能预感到黛博拉和麦克斯在影片后面必将发生故事。

16. 面条和黛博拉在谷仓私会。黛博拉把身旁的果子拨开,示意努得尔斯挨着她坐下。结果面条坐到了她对面。充分体现了面条初恋时的心态:面对女神,又想接近,又不敢。

17. 麦克斯在外面叫喊,打断了面条和黛博拉的幽会。黛博拉幽怨而讽刺地说:“快去,你妈妈叫你呢!”黛博拉已经意识到因为面条的这些江湖兄弟,两人很难最终走到一起。而且,考虑到黛博拉和麦克斯可能原本就认识,黛博拉大概也知道麦克斯是在故意妨碍她和面条的交往。

19. 打完架后,伤痕累累的面条去请求黛博拉开门。黛博拉把门锁上了,和她此前给面条留门形成鲜明对比。黛博拉已经意识到,两人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黛博拉的心门开始向面条关闭。

20. 面条和麦克斯一起掉入水里,面条没看到麦克斯浮出水面,开始焦急地呼喊。其实麦克斯已经偷偷地爬上船。把面条戏耍够以后,麦克斯从船上探出头来,说:“没有我,你怎么办?”

这是十多年后麦克斯那场毒计的缩影:麦克斯诈死,然后“金蝉脱壳”,正如他此刻偷偷地溜上船。而面条在害死朋友的悔恨中逃亡,在三十五年没有麦克斯的日子里,过着浑浑噩噩、行尸走肉的生活。

21. 面条的团伙赚到第一笔钱,小男孩打开箱子。开箱子的镜头在影片里共出现三次,刚好对应影片里的三个时间点:1921年,1933年,1968年。

22. 存放箱子时,广播里在播报到水牛城的列车,十二年后,面条逃亡时也是买了去水牛城的车票。

23. 麦克斯对于如何取用箱子里的钱,作了细密的规定。面条一脸不屑,大概在想:“大家都是兄弟,有必要把规矩定这么麻烦吗?”不过最后,他带着几分迁就和戏谑的表情,仍然说了“同意”。这里演员的表演十分传神。

24. 把存钱的箱子放到储物柜后,大家离开时,小男孩又折回来拉了下柜门,看锁紧没有。他大概还是第一次存这么多钱。小孩子心态显露无遗。

25. 1922年的美国城市,几个古惑仔走过空荡荡的街道,一个小男孩在前面跳着舞,为这寂寥的场景平添了几分灵动和生气。个人认为这是本影片中最有意境的画面。

26. 小男孩死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滑倒了。”完全不落俗套。

27. 很多人也许没注意到,在面条冲上去刀捅“臭虫”前,麦克斯是想上去和“臭虫”拼命的,只是被面条抢先了一步。麦克斯少年时其实挺有血性。

28. 面条因杀人进了监狱,他的几个兄弟前来送别。高墙下几个小小的身影,远远地看着囚车。这镜头反映出面条入狱时孤寂忧伤的心情。

29. “阴谋家”麦克斯觉醒的时刻到了!他看着关押面条的囚车,若有所思。注意这里的一串镜头切换。“你们中最年轻和最强壮的必将倒在剑下”并不是麦克斯看到的内容,而是1968年面条看到的墓室上方的话。

但通过连续三个镜头切换,这句话正暗示出麦克斯心中所想。看着面条入狱,麦克斯感到黑道生活是难得善终的。他思考着自己未来的路。

30. 1933年,成年后的麦克斯第一次出场。一副老谋深算、踌躇满志的样子。影片后面也经常出现他叼雪茄烟的镜头。

31. 麦克斯用一辆灵车来接刚出狱的面条,车身上喷的字很有意思,透着股黑色幽默。

32. 麦克斯指着车上装死的妓女对面条说,这个女人死于吸毒过量,才26岁。而从影片前面出现过的墓碑可以看出,那两个被麦克斯害死的兄弟,其死亡年龄也是26岁。

33. 当面条在灵车里和妓女翻云覆雨时,麦克斯对旁边惊讶的路人甲说:“在棺材里又活过来了,常有这种事。”这正是麦克斯那条诈死毒计的预兆。

34. 出狱后的面条在酒吧里和阔别了十二年的黛博拉聊天,莫胖指挥乐队演奏起了十二年前黛博拉在谷仓里练舞时的那支曲子。这首曲子承载着面条和黛博拉两人共同的美好回忆。可以说,莫胖一直在默默支持着面条,也在尽力撮合着努得尔斯和黛博拉。

35. 面条和黛博拉的交谈,再一次被麦克斯打断。黛博拉同十二年前一样,讽刺道:“快去啊,你妈妈在叫你呢。”

36. 面条强奸卡罗尔,是在同伴的催促下强行上阵的。面条表面上是个强势主动的男性,但他实质上非常被动。

37. 面条强奸卡罗尔时,镜头给了麦克斯一个面部特写。麦克斯的表情难以描述。

38. 面条对麦克斯“黑吃黑”的行为不满,一怒之下把汽车开下了河。照应年少时两人一起落入水中的情节。

39. 卡罗尔进入酒吧时的画面。构图富丽堂皇,富有对称美。

40. 面条和黛博拉约会时的对白:

41. 两人吃饭时的情景。面条虽然很有钱了,但本质上仍是社会底层人士,他不懂上流社会的规矩,也不会像黛博拉那样用法语点餐,于是只能点和黛博拉一样的。包括后面点酒时,他也只能叫侍者自己看着办。

42. 面条告密的那个夜晚,麦克斯冷眼旁观,暗中操纵着一切。他好整以暇地把面条挂反的电话放好。

43. 面条为了阻止麦克斯疯狂的计划,向警方告密了。然后从他下面这句话可以看出,如果麦克斯进监狱了,他也会设法跟着进去。

44. 有一次,面条和麦克斯发生争执时,面条曾对麦克斯说过:“哪天你想甩掉我时,就给我说声。”而在麦克斯将要施行他的毒计的那个夜晚,麦克斯确实对面条说了。但面条完全没听出来麦克斯的弦外之意。

45. 1968年,黛博拉已是好莱坞的著名演员。在下面这张颁给她的奖状上,写着“岁月不会枯萎她的容颜”。黛博拉的获奖作品是莎翁所写的《Antony and Cleopatra》,该作品中的Antony,是一个为爱痴狂的盖世英雄,这一点和努得尔斯有些相似;而Cleopatra,这位在历史上以美艳著称的埃及艳后,也当得起“岁月不会枯萎她的容颜”这个评价。所以,Antony和Cleopatra,面条和黛博拉,这两对人物之间构成了一组对应。

46. 面条看到黛博拉和麦克斯的儿子大卫时,瞬间明白了一切。那几十秒的表情变化,演员的表演堪称经典。

47. 老年麦克斯的第一次出场,他站在幕布后面,一个神秘莫测的阴谋家形象。

48. 麦克斯掏出一只老旧的手表,这只手表代表着他和面条的相识。四十多年来他一直保存着。然后麦克斯说出了和当年相似的对白。

49. 片尾,1968年的面条走在街上,一群狂欢的人坐在车里喧哗而过,正如片头,1933年面条的兄弟惨死的那个夜晚。同时,《God Bless America》的歌曲再次响起。尽显这一出“美国梦”的伤感和颓败。

50. 影片将结束时,回到1933年的场景,皮影戏再次出现,照应开头,《美国往事》这一出人生的戏也将宣告结束。

51. 1933年,面条因为自己的告密行为害死了他的三个兄弟。他不知道这是麦克斯的一条毒计。在痛苦自责中,他只能靠吸食鸦片来逃避现实。影片最后定格在他吸毒后的诡异微笑。

最后说一句: 《美国往事》,这部1984年上映的影片,一个奥斯卡奖项都没拿到。但我不觉得这是《美国往事》的遗憾,这实际上是奥斯卡的遗憾。时间流逝,奥斯卡还会评出一届又一届,其中的很多获奖影片会很快淡出人们的记忆。但《美国往事》这样一部艺术杰作,将永远不会被遗忘。

 3 ) 两个女人

我知道这是一部男人不得不看的电影,里面的热血,情谊,背叛,理想,现实似乎很远,却也很近。
我花了七个小时看了两遍,却觉得什么都说不出来,很糟糕。
作为女性观众,撇开所有的故事不谈,我只想说一下这部电影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Max和Noodles的女人carol 和deborah。

在noodles和deborah的最后的一顿晚餐上,deborah说:"so I had to got where i am going, to the top"noodles回答说:"now you sound just like maxi, you both are too like, thats why you hated each other so much"。deborah和maxi是一样的人,他们都是有理想就会不择手段去达到的人。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noodles。noodles跟他们相反,他是人性所有面中情感的化身,他的所有行为都是被自己的感情所驱使。比如noodles替他的朋友多米尼克出头,甚至不顾对手是警察,使自己身陷囹圄十二年。max在这当中却只是躲在车后面,什么都没有做,因为他知道后果,他有自己的目标,他不能让自己因为一时冲动要帮朋友报仇而被抓。再比如noodles对deborah施暴的那一段,因为deborah为了实现理想要离开,noodles以为,这么多年后的重逢两人终于可以终成眷属,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对方的理想,deborah有更大的野心。悲伤和愤怒驱使着他男人的本能,他没有办法在心里上征服她,只能选择肉体占有她,于是他不顾她的意愿,在车上对她施暴。后来又懊悔不已,沉沦多日。这种感情至上的性情是deborah和max所没有的,而且这些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为了他们达到理想的障碍,于是两人都因此先后抛弃了noodles,也关上了自己人性的阀门。deborah是所有男人心中的女神,不光是noodles的,也是max的。对于maxi这样有野心的人来说,征服deborah这种人人心中的女神无疑是对自己的一种证明,尤其是当deborah倾心于在自己心中超级懦弱胆小的noodles,肯定是不能忍的。但是他不会向noodles一样,喜欢什么就直接奋不顾身的去追求,他知道deborah想要什么。deborah在练舞房给noodles念圣经,她说he is all together lovable, but he will always be a punk, so he will never be my lover, what a shame."deborah追求的是名誉,她不会甘心自己的情人是一个街头小混混,这就是为什么她和noodles有这么纠缠的感情却没有在一起。直到多年以后,中年的deborah一生未嫁却有了她自己的情人,就是秘书长贝利,也就是后来事业有成的maxi。max不再是当年那个小混混,他有权有势有钱了以后,才去征服女神,他不做没有把我冲动的事,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征服傲气的deborah。deborah对noodles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她只是喜欢他身上的那种特质,那是一种她自己缺少的人性,那种为了感情奋不顾身的热血和激情。这也是maxi为什么在这么多人人,独独看中noodles的原因,因为noodles是他们两人的对立面,善良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她不承认自己爱的是noodles,她只说了you are the only one that I ever cared。其实我觉得她也不是真的爱noodles,她从心底里其实有点看不起noodles。max曾经打断了两次Deborah和noodles的对话,一次是deborah和noodles的第一次亲热,noodles听到max在叫他,和deborah说"that's max."deborah摆出了很不屑的表情说"that's who it was, go on run, your mother is calling you."第一次,noodles转身去找max了,留下deborah站在那里直直的看着。然而max却觉得noodles这种为了女人就可以放弃大好机会的行为很不屑,即使那个女人是deborah。第二次就是在noodles和deborah久别重逢的那天晚上,两人正在有点暧昧的叙旧,max再次打断了他们,他和第一次一样,叫了两声noodles。Noodles还是和上次一样,犹豫的回头,deborah仍旧调侃他说;"go ahead, your mother is calling yo." 但是这一次,她没有等noodles走她就转身离开了,因为她知道noodles会和上次一样跑过去找max,因为noodles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一幕中导演还特意刻画了max的眼神,那种想要征服的占有欲。这两幕淋漓地展现了max的boss的气场,noodles与之相比只是一个“听话”的随从。甚至在自己最深爱的女人面前,即使被她嘲笑“your mother is calling you.”noodles也没有对max动过火气。鉴于deborah的野心,她最后会选择谁可想而知。

再来说说carol,为什么我说她是这部戏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女人,因为max利用了她的感情,才能实施他的瞒天过海的大计划。carol的出场很戏剧性,她和deborah的女神圣洁的形象不同,她被定为为一个骚货。她在认识max之前是一个为了钱可以出卖色相的女人。她勾结别人抢她自己老公的钻石,为了不被怀疑还抓住noodles说rape me造成被施暴的假象。noodles是被血性支配的人,在四个人当中,只有他会在抢劫过程中放下防备去强奸一个女人。后来carol又偶遇四人,四个男人蒙着脸拖了裤子让她猜强奸她的是谁,她那种不卑不吭又带点挑逗的表情,足以说明这个女人阅人无数,而且那股风骚劲儿是很多男人没法抵挡的。她选了max,这四个人中的大boss,这本没什么,只是她爱错了人,她爱上了一个没有爱能力的人,或者说这个男人根本不会因为为任何女人分心。noodles虽然强奸了这个女人,但那只是出于本能,他对这种女人是不屑的,他心里只想着他的女神。而max却利用了这个女人对他的倾心,满足了自己男人占有欲的需求。他究竟有没哟爱过carol不得而知,但carol对他来说绝对不是必需品,他可以随时对她大吼大叫把她赶走,也可以在想要的时候呼之即来。他不是最有权的也不是最有钱的,但是carol在此后就一直不离不弃的跟着他。carol在车上对noodles说了一句话:"noodles we never like each other, we put up with each other for max's sake". 他们两个不喜欢彼此,就和max和deporah不喜欢彼此一样,他们两个本是一类人。都是感情至上的动物。carol为了救max的命,不惜把他送进监狱,她所作所想都只是想要自己的爱人赖活下去。可惜这份感情却被max利用了,max一直给她灌输noodles胆小得恨不得警察把他抓进监狱可以避免抢银行的想法,让她想到了把max关进监狱来阻止他去“送死”。从她后来的回忆中,她把max的一心想死归结为他家庭的精神病史,迟暮后的她眼神木讷,再也不似当年的鲜活充满张力。相比noodles她是幸运的,她的悲伤只是死去了爱人。而她永远不会知道,她的爱人根本就不在乎她,并且设计了她,在诈死之后也没有再想过要去找她。至少她拥有的还有回忆。就像deborah在化妆室里劝noodles不要去周六的party一样,她说"we are both getting old, all we have left now are memories, if you go to that party on satuaday night, you won't have those anymore." 她不想让noodles见到max 以及max和她的儿子,她是在保护noodles,不想让他知道残忍的真相。在noodles见到max儿子david的时候,那张酷似年少时候max的脸,以及那似笑非笑的表情,他应该已经明白了。max和deborah叫他david,就是noodles的名字,印证了我前面说的,noodles在max和deborah心中的地位。他们心里仅有的温存善良的一面。

导演的人物设置是讽刺的。deborah是理想,另所有男人渴望而不可及,然而这个女神本身却是如此的现实,她不在乎感情,追求的只是名利。carol是现实,是一个用钱就可以买来的骚货,但这个女人的感情却是真挚的,纯洁的,是无论花多少钱也换不来的。可笑的是,大多数人心心念念的理想都是不真实的女神,却少有人看看身边真实却又傻得可怜的女人。

 4 ) 别扭同志Max

看完觉得有点散,给了三星,一看总分9分,有点纳闷,看到有网友提出Max是同志一说,这才将所有看似松散的情节全部串在了一起,于是又加了一星。 观影时觉得Max对Noodles情谊有点不正常,但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影片拍得有点厚重,又花了不少心思为Max的疯狂布迷魂阵,让人很难往“偏”了想。 迷魂阵一: 少年Max下面被重重踢过,看得观众都不禁为他担心。Noodles拥有过的女人Max总要去沾染,还算计兄弟,于是轻易就有了Max性功能不正常导致他心理扭曲的推论。Max的孩子的出镜了推翻了Max性功能不正常的猜想,但影片也没剩几分钟了,观众也就错过了论证Max是同志猜想的最佳时机。那一脚除了为影片踢了个迷魂阵外,仅仅只捎带让Max痛了一下。 迷魂阵二: 影片接近尾声时,老年卡洛儿向Noodles透露Max很怕像父亲一样因精神病发作而自杀。这就让即将出场的Max儿子推翻Max性无能的猜想后,观众对于疯狂Max的猜想又有了一个新的落脚点:Max有可能遗传了父亲的病,这让疯狂Max又一次成功地掩护了同志Max。影片还在继续,观众草草猜想一番后继续观影。 下面括号里的这段可以当我是想多了。 (如果再看深一点,稍微想像一下,其实可以是这样:Max的父亲和Max一样有着同性恋倾向,因此遭受巨大痛苦而导致了精神病发作。怎样证实这个猜想呢?从Max的母亲那里。Max的母亲第一次见到Noodles问他是谁时语气不怎么客气,可能是因为紧张他和儿子的关系太近而走了他父亲的老路。当然,一位生活在底层的单亲母亲教育出了一位了不起的阿飞,不能奢望她说话会客客气气的,但Max的母亲完全可以和莫胖的父亲一样做个没有台词的人肉背景,要知道主角Noodles的父母连做人肉背景的机会都没得。当然影片中的人设并不是都有重要作用,比如Max的人追查Noodles到中国戏院,打断了一对恋人的甜蜜游戏,三个跑龙套的在此对峙了一会儿,这一段我没法看懂。基于此,Max的母亲第一次的粗鲁照面也可能没有多大深意。) 迷魂阵三:少年Max曾破坏过Noodles和黛博拉的好事,青年Max看不得Noodles和黛博拉在一起聊天,最后黛博拉成了Max的情人。一般都会认为Max爱黛博拉,嫉妒Noodles,所以才算计他。这可算是影片最大的迷魂阵了,Max和黛博拉在一起原因还可能是这样:Max无法与Noodles在一起,就与Noodles最爱的人在一起,一来解决了情敌问题,二来两人占有同一个女人,两人也是间接发了关系,三来,如果Noodles关注了黛博拉,即使不想也会顺带关注Max。当然光看黛博拉无法说明Max是同志,但如果将影片中的其它三个女人结合起看,那就确实能说明Max是同志。 第一个女人佩吉,两人先后与她发生了关系,这让我想到了雄性动物之间性行为的一种说法:发生了性行为的雄性彼此残留了对方的精液,分开后短时间内与雌性再次发生性行为,未与雌性直接发生性行为的雄性能间接使雌性受孕。 佩吉像个轻佻的妓女,他们与她发生关系,很正常。但如果Max喜欢Noodles,这次经历在同志Max心里却并不会那么平常,这给了他一种接近爱人的方式:不能直接与Noodles发生关系,可以通过女人间接与他发生关系。 第二个女人卡洛儿,卡洛儿先是被蒙面的Noodles占有,后来爱上了Max,Max接受了她,除了是想间接与Noodles发生关系外,还将自己当作吞噬细胞吞噬了Noodles身边的女人,卡洛儿又给了Max一种消灭情敌的方式。 补充一:在四人与卡洛儿第二次见面时,卡洛儿和Max抱在了一起,在Max的控制下,两人抱着抱着就抱到坐在桌上的Noodles身上去了。此时Max和Noodles隔着卡洛儿相对,Max即使不是有意这么做那也很有可能是他的潜意识行为。 与卡洛儿勾搭上Max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轻松地赢了这场爱情保卫战,但第二天他发狂了,因为在Max“牺牲”自己的同时,不解风情的Noodles与黛博拉混在了一起。 补充二:卡洛儿知道Max爱的是Noodles,所以卡洛儿要Noodles“陷害”Max入狱时才有了那样的对话。“我们彼此都不喜欢对方,但是为了Max,我们要联合起来为Max做点什么。”这是将Noodles当作情敌才会说的话。“如果你不想离开Max,你也可以将自己送进去。”她在成全他俩。 第三个女人伊芙,伊芙只被Noodles占有过,但最后被Max派人杀了。吞噬不了的女人,消灭之一了百了。 补充:Max总是明目张胆地醋意大发,“伊芙让你变得胆小了。”“去陪你的伊芙吧。” 在Max发狂这个问题上,我粗略地揣度下Max对于同性恋的认知。一个成功的阿飞及议员,没人会认为他有严重的精神障碍吧?排除掉精神障碍,Max发狂的原因就是他混乱的感情认知。年轻的Max并不认可同性恋,但无奈感情是真实的,这混乱导致了他的焦虑,发狂。 揣度年轻的Max不认可同性恋,除了因为他容易发狂外,还有两点:一点是Max35年一直都在关注着Noodles,但一次也没有找他,除了愧疚外还有是无法面对自己的感情;另一点是年老的Max涂指甲油,按理说老年人看透了世事,不注重形式了,老人涂指甲油只能说明他的感情太强烈,太压抑,现在找到了缓解的途径,这是基情燃烧的岁月欠他的。 另外每次Max“发狂”,都是面临着“失去”挚爱的威胁,完全是Noodles要退伙逼的,男人之间除了一起闯江湖外,那个年代还有什么更为亲密的相处借口吗?从少年时他们就因为前程问题大吵小闹不断,在无法和Noodles继续打拼的情况下,除了让Noodles因愧疚而永远记得他外,没有更好的解释。 与警察发生枪战后Max派人疯狂找Noodles,他为什么这么疯狂地找Noodles?为什么35年内Max一直都掌握着Noodles的行踪却一次都没有打扰他?除了因为爱他不想失去他才这么疯狂地找他外不可能因为愧疚吧。35年内,Noodles每天都在怀念着他“害死”的兄弟,Noodles终于可以将Max放置于女人之前,Max还能祈求更多吗?Noodles不是同志,即使是,在1968年之前的美国,两人能无所畏惧光明正大地生活在一起吗? 为什么Max拿走了所有的钱,不给Noodles留一分?此刻Max还未找到Noodles,俗话说没钱寸步难行,Noodles没钱买私家车,只能买车票,也就是这时Noodles暴露了自己的行踪。再者如果Noodles有钱又有闲,会没有女人跟他吗? 还有一些细节暗示: 暗示一:Max的儿子和Noodles一样也叫大卫。愧疚吗?兄弟情吗?No,Max害死了两位兄弟,他如果愧疚,他的儿子应该叫“小派公鸡眼”。 暗示二:按时间推算他们是1968年再一次重逢的,石墙事件发生在1969年,巧合还是有意?巧合那就没得说了,若有意安排,那就意味着美国未解放同志年代的同志往事。

 5 ) 《美国往事》的两个隐含情节

在家的时候,把〈美国往事〉的碟又找出来细细看了一遍,发现了以前没有注意的两个情节,算是导演埋下的伏笔吧,将其记录在此,希望有同样喜欢这部电影的人能够看到。 1、关键词:水牛城 buffalo city 影片前半部分,noodles在三个同伴死去遭人追杀时,到了火车站买了随机的最早一班火车票,目的地是水牛城;看到影片中部的时候,看到他们小时候,挣到帮派第一桶金,去那个银行存箱子的时候,背景音是广播火车时刻,很清晰地听到在播的是buffalo city...... 2、关键词:26 noodles出狱的时候,max开了辆灵车去接他,车里有一个裸女,是max安排陪noodles睡觉而准备的,而noodles上车时,max却故意骗他说这是一具死尸“多么美丽啊,才26岁就死了......"后来有个镜头,noodles去看他那三个朋友的墓碑时,生卒年很清楚地表明除max以外都是26岁就身亡了。 重看电影,虽然发现了这两个伏笔,但是给我最大感触的不仅是导演的深藏不露,还有一种最深切的大彻大悟,一开始看不懂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比如max怎样一步步安排noodles去打了那个电话,并让他下半辈子活在歉疚中的,里面很多镜头都表达的很清楚,可是第一次看的时候,可能因为不那么细心就错过了。实际上导演已经将max一步步筹划地过程尽量不露痕迹地表达得很清楚了。 另外一个新发现,一开始就觉得max对noodles得感情有点不正常,他要么是喜欢noodles,近似于bl,要么就是觉得noodles是自己心目中男性力量的化身,是他无法到达的高度,因此对他又爱又恨,第二次看更加深了我这种感觉,证据如下: 每当noodles跟女人在一起的时候,max总是流露嫉妒的神色,比如noodles和Deborah,以及noodles跟peggy第一次做爱的时候,甚至连noodle在强奸carol的时候,他的脸色都是那么阴沉; 个人浅见:max的性功能可能有问题,少年时期他和noodles在Deborah家被另外一个帮派报复毒打的时候,很明显的看到他的下身受到了很大伤害,跟peggy做爱的时候,也很长时间进不了状态,而凡是跟noodles有关系的女人,他都要染指甚至夺走,peggy是这样,carol是这样,noodles最爱的Deborah最后也成了他的妻子。 还有noodles为了替死去小兄弟报仇,像疯子一般将刀捅向凶手和抓他的警察,那时候max脸上流露的是惊讶和羡慕,他无法为了友情而豁出自己,因为他有野心,不像noodles把友情高于一切而奋不顾身,这点他永远做不到,因此相比noodles,他是自惭形秽的。 对noodles而言,触动他最深的两件事情就是那个小弟临死时,只是说了一句:“i slip(我滑倒了).....”这句让他在下半生都为了兄弟而愿意付出一切,而另外一个他最在乎的人就是Deborah,很多人不能理解他为什么强奸了她,并认为粉碎了所有的美好,而我认为,其实真正被伤害的是noodles本人,如果你是个有经历的男人的话,一定能明白当自己最爱的女人离开自己的时候那种感觉,他的行为我认为是可以理解,出于本性的。 一句话,《美国往事》是部深刻的片子阿,值得好好咀嚼~~~前提是你得有一定的生活经历。 PS:佩服那时制作电影的精致,所有小演员与长大后的成年演员都很相象,气质超级符合,不妨留意一下。 IN ADDITION:2009年12月 重看又发现了两个细节: 1、童年时,noodles在厕所偷看Debra跳舞那段的末尾,Debra明明知道noodles在偷看,还故意脱了衣服露出pp引诱noodles,后画面因为debra爸爸进了厕所,noodles逃出厕所而中止;镜头转场后(电影时间应该也就1分钟左右),noodles透过窗口,透过玻璃隔得很远看到Debra跟人在说话:“抱歉,今天不行,谢谢”;此段画面结束; 第一次看,大家都不会对这个细节留意的,但是由于我是不记得第几遍看了,这段细节在看到后面就凸显出来一个疑点——Debra和谁在说话,谁在约她?她又把他给拒绝了? 2、故事继续,注意,根据电影,下面的情节应该发生在同一天: noodles带领众小弟,先是放火烧了报摊,后来又去酒馆,瞄上一个醉汉,准备偷醉汉的怀表,却由于警察中途出现,被Max中途截去,二人自此打了照面;后来心怀怨气的noodles回了自己家,上了个厕所,跟peggy调情一番后,出门遇到了搬家的max,准备要回怀表,而max早就发现远处走过来的noodles,于是取下马车上的照相机,做出照相的姿势,而noodle此时不甘示弱,顺势弯下腰露出pp(当然是穿裤子的),对准了max的镜头(这段采用了max的主观镜头,画面是倒置的),说:“洗六张."而Max则戏谑地说:“脱下裤子,再洗一张。”noodles很生气,说:“什么意思,再一张?”而这里max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That is a long story.(说来话长)" 结合第一点,我的感觉是,那天在酒馆里看debra跳舞的应该不是noodles一人,max早在认识noodles之前就认识debra了,debra出门后约她的人就是Max;,而且debra脱衣服秀pp的画面max绝对也看到了,因此才会对noodles 说“脱掉裤子,再一张”这样的话。结合后面noodles和debra在跳舞的仓库里读圣经却被max打断并叫走的情节,max绝对很熟悉这个酒馆的结构,偷看多次。 我觉得,最复杂的人应该是max了,毕竟他家有精神病史,呵呵 20160630:时隔多年再度更新 这是我很久以前写的影评了,里面可能有牵强的地方,但当时写的时候没料到有这么大的反响,还是谢谢大家。

20180124:时隔两年再度更新:

近日,读《莱昂内往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是法国影评人、电影学者诺埃尔•森索洛(Noël Simsolo)与《美国往事》导演塞尔吉奥•莱昂内聊生平及创作的访谈,其中提到了电影里Noodles强奸Debra的那场戏,导演的阐述与我当时的观影感受基本没什么区别,有种突然找到论据,能发给大家解释长舒一口气的开心。 电影其实是观众与导演的一场智商角力,在没有任何材料和背景的辅助下,当时满脑空白的我能看懂导演的意图,体会到Noodles的心情实际上颇感荣幸。当然,在评论中也读到了很多影迷对我的质疑(莱昂内坦诚自己的这段戏也被女权主义者大骂),曾经想过去用文字好好解释,但总觉得可能无助于扭转大家的认识,现在,导演现身讲话了,大家可以自己评判了。

最近竹子在做电影脱口秀短视频(现在发现还是画面加评论还可以重新剪辑有意思),基本上内容都会放在自己的微信号astrobamboo里,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哟,么么哒!最新开通视频号:AHTV朱七七

太空竹子漫游呓语

 6 ) 爱的旁边是不理解,不理解的背后是证明——致很多人都没看懂的《美国往事》

看了一遍《美国往事》,又看了很多评论,发现很多人对部分关键情节都没有理解,我说两个最重要的地方: 一,最后max真的钻进垃圾搅拌机里死了吗? 答案是NO,是完全肯定的NO,因为那辆搅拌车根本就不存在。 那辆搅拌车只是面条幻想出来的,根本就不存在。 这有一个证据,就是前面那张莫名其妙出现的飞盘。 可能因为吸毒的缘故,面条有时会产生幻觉,前面曾出现了一张莫名其妙的飞盘,让面条进入回忆,很多人看了无数遍都找不到任何对这飞盘的任何解释,导演之所以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他是在暗示,这飞盘是面条幻想出来的,现实中没出现所以也就没必要做出解释。 当面条收到那张邀请函给莫胖看的时候,面条、莫胖和观众可能都误以为有人要杀死他,莫胖当时问面条:这是什么意思?面条回答:它意思是,亲爱的面条,即使你躲到天涯海角,我们也能找到你。它意思是,你准备好吧。莫胖接下来很紧张地问:准备什么?面条回答:这是它唯一没有提到的事。 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桥段,通过开场的追杀戏,故事行径到这里,当莫胖问出“准备什么”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当然地理解成“准备好去死”,这也包括面条,当面条拎着那个装满钱去执行“下一个任务”的行李箱很紧张地赶路时,他担心的也是会被别人杀死,他心里有很多疑问,可突然出现的,并不是手枪中的子弹,而是一张莫名其妙地飞盘。从而面条开始回忆过去,这也是导演在暗示,面条的潜意识告诉了他,接下来的不是暗杀戏,没人要杀他,有的只是来自于过去的羁绊。 请试想一下当时的情况,根本就不可能有人在那种时间那种场合向面条扔一张飞盘。出现一把枪杀死他倒可能是真的,而那张飞盘,只可能是面条的幻想产物。 这种情况下一次出现,就是最后停在max豪宅外的垃圾车。请认真分析一下,就能发现那辆垃圾车也只是一个幻想物,包括最后max走进去的桥段。 首先,那辆垃圾车并不是要暗杀max而开过来的,最后的影像是max自己孤身走进去,而不是冲下来5、6个蒙面人把他拖进去。 然而,在那种盛大的宴会里,名流云集的场合中,在大门外停一辆硕大的垃圾搅拌车(并且还在工作),这现实吗?这不是在中国的居民楼下每天早晨来收垃圾的垃圾车,以当时max那种身份,那种场合,这种车子绝对早就会被保安驱赶走。除非这是max叫过来的。 最后,如果这辆垃圾车是max自己叫过来的,当然也就解释了他为什么能出来后直接走进去(好像知道它停在这里)这另一个疑问,但max在片中有表现出过如此重的自虐情节吗? 有名流自杀会采取“我自己钻进垃圾搅拌车里被搅死”的做法吗?我楼上有把枪,我还可以跳楼,再不济服毒或上吊好了,有哪个人会自己钻进垃圾搅拌车里?他不但要不怕痛,也要认为自己是个垃圾,骄傲的max让自己被钻石砸死我相信的,但会把自己荣耀的一生视为垃圾吗?他在楼上还在对面条说:你来杀死我,你是唯一我愿意来杀死我的人。过了一杯茶的工夫,他就愿意让垃圾搅拌车来杀死他了? 所以,明显就不是max选择了这种死法,请把“有可能”、“好像”这种字眼都给去掉,那“绝对”是面条的幻觉,否则完全不符合逻辑。至于面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幻觉,以及那辆垃圾搅拌车出现的意义,也再为明显不过: 狄波拉之前对面条说:如果你选择这扇门,就连回忆也会不存在。 而最后max走近垃圾搅拌车死掉的画面,就是面条把这35年所有关于max的歉疚和回忆都像送进了这辆车搅拌了一样,最后都破灭,都变成了无意义的垃圾,全都不存在了。这辆垃圾搅拌车,表明了面条的悲伤和绝望。它搅拌“死”max,开走,离开。他虽然没有动手,但在心里杀死了max,至少说是那段回忆。 你要问证据的话,难道还不够醒目吗?那辆垃圾搅拌车的车厢上印着大大的“35”字样,正好就是指面条心怀愧疚的这35年。 这部电影里的数字有时都别有深意。 比如墓碑上,他的昔日同伙都死于26岁,而max接面条出狱时,就给了他一个“26岁死掉”的妓女。这是只有max和面条才知道的暗号,这种巧合有两种可能性: 1,墓碑上的年龄刻字是假的,这是max在暗示面条他没死,这是他叫人刻的。上面的年龄是他叫人想怎么刻就怎么刻。面条从这时可能已经知道了答案。 2,这比较黑暗一点,可能性比较小,就是年龄是真的,而max故意选在这一年牺牲掉他们,让自己金蝉脱壳,并同时暗示面条,自己没死。 二、这是一部讲述了友情和背叛的电影吗? 答案是NO,是更为肯定的NO。 很多人都把这部黑帮片理解为讲述了友情和背叛,那只是没有看懂。它讲述的是爱和封禁。这不是简单替换了两个词语,这是对那种理解的全面否定,因为这部片子,没有讲述背叛。 虽然是黑帮片,但是背景是禁酒令时代。但在那个时代,被封禁掉的何止是酒。导演更想述说的是:被封禁掉的,更多的是爱。 狄波拉对面条,max对面条都不是友情,都是爱。这是很多人都认同的。片中也有大量的暗示。里面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桥段:面条问狄波拉将来的打算时,狄波拉说她想走到顶峰,面条回答,你和max互相不喜欢,是因为你们两个人太像了。 但面条没有明白的是,他们相像的并不只是喜欢达到顶峰,相像的还有对面条的爱。明明是互相不喜欢的两个人,最后讽刺的却变成了情人关系,这就是唯一的维系点。 很多人错误地理解了max背叛了面条,请问这背叛的动机是什么? max害死了同伴,拿走了钱,故意让面条对他心怀愧疚,又抢走了他的女人,动机是什么? 动机是钱吗?很明显,不是。 在钱这件事上,max对面条一向大方。 虽然入狱,但max一向给面条分红。面条出狱时max已经相当发达(这段成长史和面条没一点关系,但面条获得了最大的尊重与最体面的分红),包括在帮会里的地位,甚至在兄弟出生入死的时候,面条去泡女人,去吸毒,max都会在事后给他相等的分红,他为会了钱对面条这样吗? 实际上,后来max还故意在同样的行李箱里装上了钱,在墓地挂上钥匙,把大笔的钱给了面条。 不是为钱,那他为什么要背叛面条? 为了女人? 面条的女人他都不喜欢。 换句话说,他没有任何背叛面条的理由和动机,除非是“由爱生恨”。 max确实是爱面条,但这爱,就像禁酒令一样,被封禁了,他无法言说。如果你要说,“由爱生恨”的“恨”也导致了背叛,那我想说的是,由爱生恨,但max也没选择背叛,他在做的所有事,只是为了“证明”。 很明显,随着黑帮活动的深入,两人的理想产生了分歧。 max的野心和理想都很大,面条却偏向于安逸。 对于面条的爱,max唯一能体现出来的,就是希望两人能一同完成理想。而这理想的分歧,面条对于他理想的反对,让max完全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这也是max唯一会向面条动粗的时候。对于男人之间,如果梦想也无法联系,爱就彻底失去意义。 面条只能选择两件事: 1,让自己死。 这层死有新一层含义。他希望深爱面条的自己死去。他同时也希望面条对于辜负了这样的他而愧疚。 2,去向面条“证明”:自己的理想是正确的。 这不是背叛,这只是证明。 而结果证明:max是对的,不醒悟的,只是面条。max一向要比面条聪明一点。 这不是抢夺,这一切都只是证明。面条曾在max面前,在事业和狄波拉之间,选择了狄波拉。max只是想向面条证明:如果你和我一样与政府勾结,巴结权政,如果你和我一样选择事业,你要的才会得到。 事实上是max对了。 面条选择了狄波拉,但失去了狄波拉。他能做的只是浪漫的晚餐和强奸。 max选择了事业,他得到了面条想得到的一切。 这当然不是背叛,甚至也不是抢夺,他只是在用自己的一生向面条证明:如果你当时能选择和我一样的理想,你要的都能得到。我的理想不是“crazy”,是“正确”的。 max在做的只是这件事,这和背叛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也不是抢夺,只是最“不惜一切”的证明。 面条不肯选的路,max只是证明这行得通。 而当max证明完毕以后,他给面条发了邀请信,面条还不知道自己成为了这样的验收者,他绝望而难过,而此时更绝望和难过的是max,他看到他出现时,希望他能杀死自己。其它的理由,政坛的理由,都是再一次的欺骗(也有稍许可能是真的),只是希望面条能再一次,并换成是“真正”地杀死他。 max说,这次已经是“nothing to lose”。 他曾希望深爱面条的自己能“死一次”。 然后发现的是“更深的爱”,让自己的一生都为了那“证明”而活。证明了自己是“正确”的,但这证明对于自己,对于不认同自己的面条,即使证明了“正确”,也“毫无意义”。所以,他已经“nothing to lose”,因为他什么也没有获得。 要把对面条的爱消除,max觉得只能是“真正的死”,如果这爱在,他一生都沦为了“这证明”的牺牲品。 另外本片中,很多人还有一个误解就是max之前还抢走了被面条上过的carol。 我不知是否翻译的问题,这是另一个很明显的误解。 carol从一开始就知道是面条在那时强奸了她。就像我们能看出一样,carol完全心知肚明。证据就是当四个人并排露出小鸡鸡站着的时候,carol一个一个看过来,对其他三个人都很欣赏,唯独对面条很冷淡,只对他说了一句台词,但这句很显然是关键的台词,carol对面条说:We have already met.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很明显面条和所有别人一样,和carol见面的次数和时间是完全一致的,carol却对他说:我们早已经“met”过了。 这个“met”的含义只能是“我知道我们已经‘做’过了。” 这是唯一的解释,很明显,carol已经认出了他。但是她还是讨厌被强奸的感觉。 出于carol的自尊,她当时当然不能说“我早已经被你强暴过了”。不同于日本的A片,显然carol没有日本女优那种被虐情结,这也是carol对面条最冷漠的原因。所以,面条没有故意抢走carol,实际上carol的心机也蛮深,她只是暗中看中了max,第一次就猜他。max为了面条的面子着想,马上明确地说“no”。而最后carol还是选了唯一的错误答案,说明了这早就不是“竞猜”游戏,只是她的“调情游戏”。 综上所述,这部片子也许全都讲了,但唯一没讲的就是“背叛”,有的只是男人间对梦想的不认同,和被封禁的爱。 面条那句话说对了一半——max的理想不是“crazy”的,但他的证明方法是。 这部片子,从获奖情况看,在当时的年代,可能也是一部被“观念”“封禁”的好片。

 短评

有一种片子,伴随你走过热血沸腾的青春期,在成年后来看却又是另一番感受。在巴西,它叫《上帝之城》,在日本,它叫《大佬》,在韩国,它叫《朋友》,在香港,它叫《古惑仔》,在台湾,它叫《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在大陆,它叫《阳光灿烂的日子》,最早的在美国,叫《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4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力荐

两场强暴戏毕竟是吃不消,男性的传奇之路上似乎最少不得的就是美丽而无人格的女性牺牲品

7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韩国的朋友都是模仿这部

12分钟前
  • 林愈静
  • 力荐

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

16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兄弟如垫背黑一枪,女人如蛋糕揩一块,美国梦一场滑一跤,往事烟一口笑一笑

21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他的一生,是关于几个出生入死的兄弟,和一个美轮美奂的姑娘

24分钟前
  • 击节
  • 力荐

最后黛博拉(Deborah)向面条求情的那段可真够无耻の。

27分钟前
  • 江绪林
  • 推荐

一年多以后,我将它从四星改为了五星,期间未曾多看一遍。

32分钟前
  • 小易甫
  • 力荐

我的爱人是如此英俊,他的皮肤像黄金,他的双颊如香草台,虽然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洗过脸。他的眼睛如鸽子般明亮,他的身躯如同雕刻的象牙,他的双腿象大理石柱般坚实,虽然包裹它们的裤子脏得要死。总而言之他是那样可爱,可惜他永远是个一无所有的小阿飞……所以他永远都不会是我的爱人。真可惜!

33分钟前
  • 尘埃野马
  • 推荐

4个多小时的片长看完估计不少人血条都快空了,然而据说原片得有6个甚至10个小时,但坦率讲你并不觉得有多少冗余的内容,毕竟几乎是一个人的一生浓缩进几个小时内。导演通过1921年1933年1968年整整3条时间线交织用数个鲜活的角色将美国禁酒令那个黑帮风起云涌的枭雄年代描摹得跃然纸上,开头迟迟不间断的电话铃声直接贯穿三条时间线,极为牛逼的叙事操作。如果仔细回忆会发现主要几位女性角色都是先和Noodles发生关系后再和Max发生关系,可见Max一直以来都对Noodles心存嫉妒,可能街头斗殴时那里真的被弄伤了?留下影史惊鸿一瞥的康纳利所饰角色始终都是相对世俗的一方,而亲眼目睹伙伴死在自己怀中的Noodles则至始至终理想主义。国家不幸诗家幸,禁酒令是美国历史上一道沉重的伤疤,却对电影艺术多有滋养。

37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十五岁时,我是《美国往事》里的马克斯,初谙世事的街角英雄。我与同伴共享友情,但一样没尝过女人的滋味。这滋味我后来尝到了,还有,背叛伙伴的滋味。有些病在年轻时候得是好事(但那病是瘟疫不是麻疹!)

39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抱歉,看不进去~~

43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长,长,再长……

47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每当男主角独自出神、音乐响起时,都有种抽离的视角,好像一辈子过完了,再回首当年,似真似幻。这让我想起《百年孤独》的开头,和《你一生的故事》,好像每一个片段中,都能折射出全部的生命。

48分钟前
  • 丹AI🌵
  • 推荐

个人史诗式的黑帮电影,也正如所有黑帮电影一样,拥有着史诗级别的直男癌

53分钟前
  • Rema
  • 推荐

太好看了。我喜欢它的叙事手法,少年、中年、老年穿插在一起,处理得很成熟干练。配乐非常棒。

58分钟前
  • 2013
  • 力荐

时间真是一把无情的杀猪刀,想当初青葱的詹妮弗·康纳利一回头惊艳了多少人

60分钟前
  • 沈书君
  • 力荐

史诗叙事大师笔法,黄昏已近青春已远。而今男人的理想已改变太多。配乐绝佳。

1小时前
  • 小岩菽
  • 推荐

面条的人生。这条人参很长,长达229分钟。

1小时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以前看的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这部电影,电影里太多的内容让自己并不能一下子就可以消化得了。重看这部近四个小时的电影,没有觉得半点枯燥沉闷,好似在翻阅一本浑厚的小说,一生中所有最重要的东西都在里面,值得慢慢回味……★★★★★

1小时前
  • Q。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