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八百年

记录片大陆2023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1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2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3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4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5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6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13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14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15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16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17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18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19楚国八百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8 20:08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值得一看的楚国文化纪录片

    看国家:一个国家崛起的路很艰难,需要数代君主的努力,需要无数百姓的艰苦奋斗。但是国家由盛转衰也很容易,一个能力不足的君主,几个重大战略决策的失误。一件事情想办好很难很难,但是想破坏却很简单。楚国在属于它的时代不敌秦国,但国家灭亡,百姓仍然得以保全,同属华夏儿女。而当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若在国际竞争中败落,我们尚且不如秦国治下的山东六国百姓。所以,希望每一个人努力奋斗,希望祖国文明富强。
    之前看了大秦帝国第一部,之后又看了楚国八百年。只能说,上天给每一个人的机会都是公平的,秦国抓住了机会,锐意改革,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楚国取得一定成就之后,贵族耽于享乐,不放弃手中的权利,改革始终无法彻底展开。那么楚国灭亡,秦国一统天下,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看文化:上高中的时候学习孔子,看到课文上讲孔子“克己复礼”,希望恢复周公的礼乐制度,心中一直迷惑不解,孔子为何要恢复一个古老的旧时代的制度呢。。看了这部纪录片,了解到春秋时代的贵族对于礼乐制度的遵从,对个人道德水平的要求之高。有些理解何谓礼崩乐坏,孔夫子为何如此希冀恢复周礼。孔子感叹当时的人们道德滑坡,今世之人依然感叹道德滑坡。不知是否数千年来国人道德水平呈直线下降趋势,那何时会跌入谷底呢。
    成王时期,楚国受蛮夷文化影响,不遵从礼制,深受礼乐文化熏陶的宋襄公打不过楚国。然而历史车轮滚滚前进,当楚国全盘接受中原文化,受严格贵族教养的楚怀王又被张仪和秦王欺骗。从个人来讲,我们都喜欢一个君子一个严格遵循道德礼制的人。然而面对严格的竞争环境,利益至上,抛弃规则束缚的人却往往能够赢得胜利。
    楚国以凤凰为图腾,灿烂恣睢,自由奔放。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片中楚国的青铜器、漆器、丝织技术,也令人极为叹服。希望有时间可以去博物馆实地参观浏览一番。
    片中对于法家文化的一些论述不敢苟同。。
    

    下面是分集剧情介绍:
一、初生
  楚人是炎帝火师祝融的后代,被强大的商朝驱逐至江汉平原一带,与当地蛮族杂居,学习他们的文化,同时保留着自己身上的文化记忆,形成了深具南方特色的自身文化。
  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原之民,但中原人的后代视楚人为蛮族,击败楚人,逼其上供,楚人深以为耻。

二、觉醒
  与周边蛮族的不断战争,使楚国的战斗力不断增强,楚人的尚武精神愈发强烈。至楚武王弑兄上位,改分封为县制,三次出征伐随。前两次均以失败而告终,武王总结了失败教训,改进兵器和战法,采用车兵作战,最终战胜随国,使随国臣服。
  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铜矿资源铜绿山落入楚国手中。手中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勇猛的兵士,先进的武器,逐渐征服了周边小国。对中原形成新月形包围之势,迫使周王正式承认楚国,被征服地区名正言顺成为楚国囊中之物。

三、受挫
  楚成王率领楚国征服周边诸多小国,渴望问鼎中原。但由于楚国长期受南方夷族文化影响,不遵从礼制约束,不重血缘亲族宗法。成王为抢夺息侯之妻,灭亡息国;攻破邓国,杀害自己的亲舅舅—邓国国君……楚国并不遵从中原的礼仪文化,被中原国家视为仇敌,欲团结起来抵抗楚国。
  齐国实力强大,齐桓公作为霸主,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团结中原诸国,组成联军,来到楚国边境。楚国惧于联军的强大实力,派大夫屈完前来议和。面对管仲的质问,屈完承认了不向周王室纳贡的错误,但认为周昭王之死与楚国无关。出于礼制的约束,齐国出兵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楚国遵守礼制的规则,向周王室纳贡,并非是为了灭亡楚国。且楚国实力强大,在达到目的之后,齐桓公退兵。经此一役,齐桓公霸主的声望达到顶点。楚成王称霸的梦想受挫。
  后齐桓公去世,中原诸国群龙无首。宋国国君宋襄公希望接过尊王攘夷的大旗,成为下一任霸主。但宋襄公作为一个从小受到严格贵族教育的国君,完全遵守礼制,不欲在楚军渡河之时乘人之危,终至战败。襄公受伤,受到列国嘲笑,郁郁而终。
 春秋中期以前,大家仍按礼的规则生活。但楚国深受夷族文化影响,完全不受礼的束缚,只以效率和利益为目标。楚国的做法,也影响了中原诸国。礼制仍有名,但已被渐渐破坏。追逐优雅的礼仪文化慢慢转向追逐效率的竞争文化。
成王以为称霸唾手可得,但北方的晋国实力日益增强,也渴望成为新一任霸主。城濮之战爆发,晋文公表面为遵守昔日承诺,退避三舍,其实是为了缩短晋军补给线,诱敌深入。楚军主帅见敌军后退,盲目追击,两国交战时,晋军以虎皮蒙战马,楚军受惊,战阵散乱,大败而归。击败了实力强大的楚国,晋文公成为新一任霸主。楚文王死在自己儿子商尘的剑下。
 晋文公以诈术战胜敌人,谋略之风日益盛行。

四、称霸
  城濮之战楚国失败后,国内矛盾日益严重。商尘12年后逝世,留给庄王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面对权臣,刚即位的楚庄王三年来沉溺声色,以静制动。终于,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邻国庸国联合西边蛮族发动叛乱,庄王决定率军亲征,一举灭掉庸国,也趁此机会掌握楚国大权。
  庄王在率军攻打楚国与周王室交界处的少数民族白濮,胜利之后在漯河之滨举行阅兵。周天子惊恐交加,派大臣王孙曼前往楚军大营一探虚实。寒暄过后,庄王问九鼎之重,意在问周王室实力。王孙满回答九鼎之重不可称量,意指王权至高无上。庄王不满,称只要把楚国兵戟上的铜勾都折下来,就足够铸成九鼎。王孙满说道:能否拥有天下的统治权,在德不在鼎。王孙满的话使楚王充分意识到,自成王以来,楚国实力强大,为何不能称霸天下,周王室日趋,为何还能得到中原诸国的拥戴。只因楚国没有雄厚的文化根基,只以武力不能使天下人降幅。一个国家的强大是多方面的,不只需要雄厚的武力,更需要令人心悦诚服的文化力量。
  期思陂——中国古代最早的水利工程,孙叔傲主持。庄王破格提拔孙叔敖为令尹,孙叔敖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并且施行了很多惠民措施,楚国经济繁荣。庄王参照中原法律,制定了楚国的法律,还号召楚国贵族学习中原文化。楚国击败陈国、郑国后,饶恕了他们的国君,使中原诸国感受到了楚国对周礼的遵循。楚国对晋国的邲之战中,依循周礼,救助逃跑的晋军,充分展示了大国风度。战争结束后,庄王反对建造京观,他曾提出:武有七德,即一个国家动用武力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炫耀武功,而是为了制止暴力、防止战争、保障强大、巩固胜利、稳定社会、团结人民和发展经济。晋国士兵是为国家尽忠而死,怎么能用他们的尸体铸造京观,炫耀武功呢。武字是由止和戈两字合成的,真正的消灭暴乱,是永远停止动用武力,止戈为武,这才是真正的武功。庄王对武力的见解,标志着楚国文化走在了华夏文化的前列。
  庄王虽有才干,但没有建立一系列制度,来维系他的政策。致使庄王去世后,继承人软弱,老臣争权夺利,楚国的霸业名存实亡。

五:歧途
  楚国申公巫臣在政治斗争中失利,逃亡晋国。其政敌子产趁机杀其全家。巫臣悲愤之下向晋国提出一条计策,扶持楚国东面的吴国。吴王寿梦正渴望学习中原文化,巫臣教给吴王治国之道,并帮助训练吴军,教会他们车战之法。吴国本是蛮夷之族,掌握了中原的先进技术后,更如虎添翼,数次率兵攻打楚国。子产疲于奔命,
  楚灵王通过发动宫廷政变上位,即位之后,因晋楚两国各有内忧,订立弥兵之盟,换来百年和平。因为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楚国国力迅速发展,和平加速了财富的积累。灵王并没有关注民生百姓,而是建造了一座极其华美的章华台。楚灵王耽于享乐,对灵王不满的楚国贵族趁灵王带兵在外,发动叛变,灵王众叛亲离,自缢而死。
  秦女本是太子之妻,楚平王因秦女甚美,夺之。大臣费无忌离间平王与太子,平王听信其言,太子被迫逃离楚国。费无忌诬陷伍子胥父亲伍奢与太子谋反,伍奢全家被杀,只有伍子胥一人逃离,奔向吴国。

六、劫难
  伍子胥来到吴国后,帮助公子光策划宫廷政变,杀死吴王僚。公子光即位,即吴王阖闾。伍子胥为吴王献上疲楚之计,楚军疲于奔命。伍子胥看准时机,率大军奇袭楚国攻破楚国国都,史称“吴军入郢”。申包胥向秦国求援,跪在宫殿外哭泣七天七夜,秦王被申包胥的忠诚所感动,派遣大军帮助楚国。吴军陷入持久战,后勤补给不足,楚人反攻势头猛烈,吴军撤退。
  楚昭王吸取教训,出台了一些惠民措施,反对吏治腐败,与民休息,采取无为而治的思想。楚昭、惠王时代,楚国国力日渐恢复。楚国的老庄哲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越国灭亡吴国,楚国国力日益上扬。宣王、威王也励精图治,对内休养生息、对外不主动发动战争但一旦时机成熟也会迅速出兵。楚国灭亡蔡国、杞国,打败越国、齐国,向西深入巴蜀,版图既为广大,成为当世第一强国。通过南线丝绸之路,楚国与中亚、欧洲进行了深入的经济交流。楚国文化开放包容,海纳百川,且风格既为独特,既吸收了当时的中原文化,又有所突破。楚国国力达到极盛。
  但是,楚国国内封君尾大不掉,且奢侈春风,严重影响了王权集中和楚国发展。成为楚国的重大隐患。

第七集 变革
  春秋至战国时代,从国君至民众人人以功利为上,道德滑坡严重。
  楚悼王父亲楚声王被行刺在街道上,据怀疑是封君手下死士所为。楚悼王热切希望一位极具才干的大臣辅佐自己。吴起来到楚国,受到楚悼王重用,被任命为令尹。吴起采用铁血手腕,规定封君世袭不能超过三代,三代之后没收其土地和爵禄。并将封君派往楚国边远地区开发土地。
  楚悼王病逝,吴起被射杀于楚悼王尸首之上,然而许多贵族因触犯丽兵之罪,也惨被灭族。吴起为楚国做了最后一点贡献。商鞅变法的成功与吴起变法的失败,原因之一在于秦楚两国不同的文化氛围。法家文化比较实际,严刑峻法。秦国国民具有虎狼一样的性格,比较适应法家文化,且商鞅改革重军功、政治。楚国多水,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比较尊重人性,国民较为散漫,与法家文化不适应,且吴起变法更重经济。
  春秋时代的主题是著书立说,春秋时代的战争更像是一种贵族间的游戏,时间较短,杀戮不多,人们讲究荣誉、尊严,遵守规则。然而战国时代的主题为改革,诸国之间战乱纷争,都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渴望变强。

第八集
  楚怀王即位,屈原在他的支持下开展变法。唯才是举,制定法令。但变法受到贵族势力的反抗,怀王听取谗言,疏远屈原,变法终止。战国晚期,山东六国为抵抗秦国,采合纵之势,因楚国实力最为强大,楚怀王被推举为纵长。但怀王因长久以来与秦国的友好关系,不愿大举出兵,只是做做样子,合纵联军各怀心事,以撤退收场。楚怀王的国际威望大为受损。
  张仪以六百里土地欺骗怀王与齐国断交,怀王上当,勃然大怒,草率出兵,楚军于丹阳之战大败。之后楚军连连败退,失去数座城池。楚国不得不与秦国议和,秦国要求楚怀王亲赴秦国议和,迎娶秦国公主。怀王深受贵族礼乐教育,坚信秦国世代贵族,不会做出有违诚信之事。但怀王又一次受到欺骗,被扣押在秦国。秦国想借怀王谋取利益,割让楚国城池,但楚怀王坚守住了作为国君的尊严,秦国所图成空。后楚怀王在咸阳郁郁而终。楚国国都沦陷,屈原悲愤自尽,投汨罗江而亡。楚国不断被秦国蚕食,终被灭国。
  汉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承袭秦国,文化制度源自楚国。楚国的文化依然保留下来,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一部分。楚国的刺绣、漆器、青铜器等,依然流传至今,被今人发扬光大。

 2 ) 叨叨一下关于楚国崇拜凤凰这事

中原以龙为尊,楚国以凤为尊。中原墓葬头朝北脚朝南,楚国贵族的墓葬头朝东方。加上楚国人尊凤贬虎的观念,确确可以看到一个更古老版本的华夏文明。

私以为,在龙之前,我们的先民应该是崇拜凤,凤之前,应该是虎。

先说龙:

中原民族以龙为尊,直至今日自称龙的传人,实际上跟龙这种已经灭绝的古生物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关系。有关系的是天上的苍龙星座。也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为什么关注这些星星?为了吃饭!

最早被咱祖先关注的是其中的“心宿”,也叫“大火星”(其实有三颗星星,组成一个心字),就是那个时代的北极星。因为它正好在“春分”那天黄昏日落之后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秋分”那天在日落同时隐没于西方地平线,所以刚好吻合一整个农业周期!靠观测它来决定啥时候春种啥时候秋收,妥妥的!所以私以为叫大火星这个名字应该也是源于当时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种地之前要放火烧地,然后烧完的草木灰做肥料,种一年后易地而种,所以华夏的地盘越来越大= =。)。而所谓“七月流火”,就是大火星从正南偏西流了,意味着夏去秋来。那时候大火星就是整个天空最重要的C位明星!我们要根据它来确定春种秋收的时间~

这个大火记时起码陶唐就开始用了,到殷商已经相沿成习,商朝的岁首就是从大火星出现作为一年之始的,所以“商主大火”说的就是大火星,不是商人喜欢复古崇拜火。后来斗转星移,大火星出来的越来越晚,就改用隔壁房星做北极星,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又用了尾星,后来整个苍龙诸宿都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视为大辰(大辰就是跟农耕有关的重要星象)。连绵蜿蜒的整条苍龙因此首位全具,成为观象授时的依据,被称为“龙星记时”。所以我们这个以食为天的大吃货农耕民族以龙作为图腾真的是非常可以理解了。所以为什么崇拜龙?为了吃饭!

BTW,后来周易里说的啥“潜龙勿用”、“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见龙在田”“或跃在渊”“群龙无首”被人拿来卜卦算命了,其实古代占星学并不是扯淡,后人不知道祖先干这事到底什么意思故作神秘瞎解释才变成了扯淡。“见龙在田”俗称“二月二龙抬头”,就是初春龙角(角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飞龙在天”是仲夏,“潜龙在渊”是隆冬,“亢龙有悔”是初秋龙开始头向下........

再说凤:

先民学会看星星之前,或者甚至学会农耕之前,四季更替起码已经是有了。哪怕采集狩猎不愁吃,过冬这事还是要认真筹备的,不然冻死饿死不是开玩笑。所以私以为更早的纪年的方法是鸟~候鸟回来了就是春来的标志,候鸟飞走了,就是入冬的标志,所以新石器时代,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祖先应该是崇拜鸟的(我也崇拜,候鸟的生物钟和基因自带的GPS太牛逼了)。

而在鸟里面挑了“凤”为尊,应该是晚一些的事,因为凤是最显眼最漂亮的鸟(个人怀疑这玩意的来源就是红腹锦鸡之类的东西),也因为凤有风的意思,因为崇拜鸟的先民后来又发现四季风向不同。于是不用伸着脖子等鸟了。那时候每个部落的中心地带会有一根杆子,叫“表”,顶上插一根长的鸟尾巴毛(凤毛?),杆子的影子方向可以告知一日之中时间,鸟毛往哪个方向飞说明了风向也就是目前的季节(没鸟毛的时候那杆子叫“中”,下面有十个刻度,话说这玩意还是夸父族发明的,后来改进了一下叫日晷)。后来有冶金了就用铜做个鸟插在杆子顶上测风向(这方法到现在很多地方房顶上还在用)因为鸟有两个脚,加上中间的杆子,那玩意又是用来记时的,时=日之寸,所以不明真相的后人管那玩意叫“三足金乌”。

楚人崇拜凤,说明他们被商人驱逐南迁的时候可能有大火记时,但龙星记时是后来的事了,他们错过了中原文化后来的发展部分。中原墓葬头朝北脚朝南,楚国贵族的墓葬头朝东方。也是同理,最开始一直是以东为尊太阳升起的方向嘛~直到星象观测已经成熟到确切知道太阳永远在我们的南边,才改以南为尊,楚国又错过了信息更新。

最后说虎:

虎崇拜应该是旧石器时代的事了,或者也有可能是新时期时代的后人对祖先的想象。因为私以为这个形象一定和西王母有关。起码的山海经描述的时代,崇拜鸟的各族或耕或牧或半耕半牧民的人民在秋收时还是要盛大祭祀祖先西王母的。他们还记得曾经自己的祖先从西方来,吃肉。所以给了西王母一个“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盛”的形象。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从西方跟随动物大迁徙向东方移动,那时候中原气候温和,有大量的野生牛羊鹿可以吃,但后来气候变迁,中原变成湿热沼泽,生态巨变,牛羊等大型野生动物无法适应湿热向北迁徙,部分人跟着动物们北迁成了后来的北方游牧民族,部分人留下来开始努力适应新的生态系统和新的食物(私以为神农尝百草应该就是源自这个漫长的困难时期的记忆)。总之几千年之后,刀耕火种,圈养鸟类吃蛋,驯化牛羊吃奶,主食谷物的后人,已经没有办法想象祖先们茹毛饮血的生活,所以对此记忆传承有疑惑的后人才认为祖奶奶西王母是“豹尾虎齿”,又给了她一个他们这个年代首领流行的装扮:“戴盛”(鸟毛做的头饰,参考美洲印第安人)。

而楚国人尊凤贬虎的观念应该是因为商入侵之前(没错,私以为商是外族入侵)整个中原文化正处于母系向父系转化的变化过程。男权正在向上颠覆女权,而代表母系权威的“虎”则成了标志性打击对象。不过千年后凤又成了代表女性的标志,龙代表男性,这个还蛮讽刺的。

 3 ) 几点总结和思考

很喜欢这样的历史纪录片,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增加了几点思考。

一是强人政治,楚武王,楚文王,楚庄王等等这些贤明的君主共同努力造就了楚国广阔的疆土,富足的经济基础,强大的国力。然而一代雄主过世,所有这些繁荣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衰落。除了地利之便,物产资源之富,从意识层面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人才选拔制度等各项制度的完善才更能确保国家长盛不衰。

二是对于周礼和礼乐文化的理解。之前课本上总说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但是对于这个礼到底代表了什么确是毫无认知的。宋襄公的行为令今人耻笑,但这种行为背后的骑士一样的贵族精神却令人不屑一顾。历史永远是胜利者书写的,尊重规则,遵循周礼,因为失败,而被看成是不懂变通,如果宋楚之战宋国获胜,那可能又是另一种描写方式了。相较而言,秦国最终崛起所倚靠的一种功利主义文化,纵横诡辩这些,才是今人更加熟悉以及认同的东西。对于我而言,看到周礼之中没有不宣而战,讲究诚信,以及郑国在晋楚之间被攻打一百多次都没有被灭国这些事实感到震惊。然而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这些美好的品质或是文化最终都会被精致的功利主义所取代。

三是对于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之的理解。建立一个国家,开疆拓土,需要尚武精神,但是若需要治理一个国家,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很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往往是被中原文化同化之后失去了血性,贵族阶级耽于享乐,比如北魏,比如金,比如西夏。但是若是不被同化,缺乏文化根基,比如元朝,则根本不能进行长久的统治。尚武野蛮的民族经常能够征服正统的中原政权,最后却往往容易被中原文明征服,即低端文明被高端文明同化。

四是对历史人物的新理解。在我印象中,楚怀王是一个听信谗言,不辨忠奸的昏庸君主。但同时,他在被秦拘留咸阳的三年中,始终没有向秦国屈服,割让楚国的土地。这个事实,一下子让这个历史人物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变得立体起来。我们看到的历史史实,始终是冰山一角,对于普通人,无暇也没有必要去了解全部的情况,往往造成很多的误解。

似乎还有一些感想未写尽。饿了,吃晚饭去了。

 4 ) 大家都有落魄与通达的时候

历史本身很有趣,因为在不同时空的人,和我们很遥远,可是看着这些王侯与百姓,和我们一样在生命中落魄和腾达,会觉得很有共鸣。

史学家总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好像我们讲“人会出生,然后死亡。”这是一样一样的,大道至简,就是因为傻子也知道,我现在活着,但是可能闭上眼睛就不会再活着了。

聪明人和傻子有区别,我觉得重点是细化的能力,说天下也好,说生死也好,都不接地气,不接地气就对生活没有指导意义。傻子们欺上媚下,鄙视链大行其道,“你可别弄脏了我的地毯”,聪明人会简单的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群之间,只是分工不同,并无高低贵贱,就像聪明人和傻子这两个名词一样,我的定义就是理解上的差异,无高低贵贱,可事实上,褒义词与贬义词已经带有感情色彩,除开了爱人间的调笑,傻瓜谁都不爱听。

说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在生活中我分别从白领,大老板,小老板,还有农村的打工仔的嘴中听说过,我觉得这些人的想法是可持续的,从资本角度上讲,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未来也许哥们儿还有利用价值;从我的臆想中,这句话的内核含有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一样会生存与毁灭,会困厄与通达,会喜怒与哀乐,这便是天地不仁的平等。楚国八百年,辉煌时问鼎中原,一度拥有最繁盛的文明,最尚武的将军,最时尚的匠人,与最多的藏书,后来为秦所灭。

《楚国八百年》,被评价为优秀的纪录片,我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是真好,就想些评价说点什么,反复观看后,《楚国八百年》里值得商榷的地方还有很多,他只是讲了一个七分真三分假的故事。这三分假如果没注意,那么拥有很好的教化意义,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建设美丽新中国;如果注意了,那么或许会有点生气——这个历史人物功盖千秋,如今竟被这么低级的构陷。

以吴起其人为例,纪录片将其刻画为一个“精密计算的机器”,一切以个人功名为上。可是他这么聪明,最后殉葬楚王得到了功名了嘛?连生命都丢了。吴起杀妻,是为了求功名杀之,还是若不亲手杀妻,则有人杀其妻呢?又或者若不杀妻,则二人皆死呢?一个人的伟大,往往是因为其经得起推敲。

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我充分认知到了八百年的时空广度,这让我有点无从下笔,我这也想要写,那也想要写,可是八百年的时空那么长,怎么可能都写啊?

 5 ) 良政和劣政

楚国留给后代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屈原和楚辞吧。楚辞之美,堪比诗经。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秦国和楚国是不一样的国度。最近看张维迎的演讲,说中国人要有自信,西方的话语体系中的民主和专制是粗暴的划分,真正的政治是良政和劣政的划分。楚国是美,楚文化是美,但是在战国那种已经到不是你灭国,就是我灭国的大争之世,秦国的军国主义更加是能图存扩展的良政。但是这种良政在秦统一之后,本应该是需要革新的,需要再来一场顺应时代的商鞅变法,可惜秦人不甚怜之,最后落得暴秦骂名,最后完成这次变法是汉武帝。
这部纪录片角度立意很好,可惜论证角度粗糙,只有华美的画面感和配乐。结论是谈不上怎么深刻,可惜了好题材。
最近火热是《大秦帝国》其实很不错,可惜我觉得还是没有逃脱大一统的思维,希望二十年后,可以看到一部《春秋大传》或者《战国时代》这样的片子,既能反应秦国的勃勃生机,又能看出楚国的精致华美,又有齐国稷下学宫的思维漰湃,又有纵横家的文韬武略,法学的谋略诡计,儒家的恪守周礼,宋国的承袭商制。
PS:本人申包胥之后,虽然自幼长在吴越之地,但是楚国算是祖先之居吧~

 6 ) 一部野心太大的作品

话分两头的。首先,我个人觉得,我能看到底的片子就算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这真是一部好作品,巧妙地转换语境,强调着楚国兴亡的故事。
这也真是一部野心大过实力的片子。楚国的历史,大概即使再花个8集都未必一定能说明白。视角选的如此之大,前期没什么,后期就开始暴露出短板来。
说这是一部很巧妙的片子,是因为它有着明确的主题与价值观。楚国作为一个从底层屌丝努力奋斗过来出任CEO当上总经理赢取白富美最后死得飘然的家国体系,一定留给你许多喟叹吧?
可是楚国是不是只有这些?黑暗后面隐藏的暗黑版楚国片子不知道为什么刻意省略掉了。整个战国时期楚国做过的坑爹事总之也是一笔带过。前5集大量重复的镜头,看起来颇随意的动画场景,的确是个聪明的拍摄手段。美中不足的是,复原不到位,问题不够一阵见血,导致整部片子看完了很多问题还是一头雾水。所以这可能是个好故事,但算不上一部顶级纪录片。后三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开始发力,赶忙赶慌讲完故事的需求导致了大量楚国末期精彩的历史成了遗珠之憾。如果题目只是叫《楚国800年的政治凝聚力》那么这就没啥好说了。问题你既然是说楚国,就要讲全面一点啊。楚国的巫文化不提。屈原的离骚带过。神女大概是因为怀王过于苦逼以及牵涉到宋玉的关系压根没提。

因为这个片子给了人很高的期待,最后反而有点小失望。希望我在看一部纪录片的时候能够从尽量客观公正的视角对待历史,而不是出于某种倾向的删改。楚人的斗争的确叫人动容,楚国的崛起也让人热血沸腾,但是……这浓浓的政治即视感实在叫人觉得别扭。下次可以把题目改小一点,改专一点,要不,再拍个第二季把没讲清楚的内容都讲一讲。

 7 ) 不要太较真,它是二月河的路子。

之前在电视看到CCVT上放楚国纪录片,感觉不错。就在官网上找来看,一天看完挺带感的。
整体来说,楚国八百年与其说用历史角度,不如说是用时间角度。没有较强的专业性,反而饱满了感情和文学色彩。所以更像一部小说似的叙述。

水墨画风格还是不错的,当然可以说降低成本的。楚国的兴衰白描般的勾勒出来。

通过一些人物的政治斗争与各国战事兴衰相连来讲述的方式很不错。楚才吴用两个例子,一个屈巫,一个伍子胥。我很惋惜吴起的命运,不过此人的执行力可以牺牲至亲实在丧心病狂。自己死时也要带走七十余家的贵族,好毒的遗计,三国中唯贾文和堪比肩。我也惋惜屈原,显然楚怀王不明白国家的病根何在。

说到贵族封君都只谋私利,亡国时大抵如此,比如明末,比如民国。自私自利之辈从未中断过,关键是如何保证人才处在关键的位置上。庸才当道必然落后。

中间还请的一些教授,但是教授基本是讲述一个既定的结论,像读书一样。并不是提出新的观点,这就是说它不是专业的那种。

另外,把老子归为楚国人,虽然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陈国人表示老子是陈国的。陈国灭亡几年后老子也升仙而去了,再者老子去过郢城吗?楚王来问过道吗?把老庄文化归为楚国代表,实在看不出。这和把刘邦归为楚人一样显得牵强附会。

拿去改改可以当湖北的宣传片。

 8 ) 礼坏乐崩的时代

       春秋战国是一个礼坏乐崩,周王室衰微,维持政治秩序的宗法和礼仪也衰落了,天下大乱,秩序从礼法变为了强力,谁更加强大谁就更加能维持秩序,产生了霸主,乃至最后大一统的结局。
       强力是乱的结局,在政治学上是如此,比如民国时期就非常典型,当天下大乱,人民需要安定,就会出现强力的人物来稳定局面,各种人都想争夺,最后胜出的是那个最强力,也最不择手段的。
        在片子里也可以看出一种“优胜劣汰”的观念,宋襄公遵守礼仪而失败,引起其他人更加不顾周礼,最终只能是巧取豪夺。越是有着恶劣环境的国家,越是尚武,越是有着力量,最后强大的国家,都不是传统中原国家,如楚、吴越、秦。
       大一统的原因耐人寻味,梁老师说是各个诸侯国太大了,都有实力吞并他国,我想这是一个原因。而周王室的衰微原因值得探讨,也许是因为刚开始分封的太多了,像法国,国王至少占据着巴黎,这是一片很大的地方,当然,从这个原因看,“太大”使中央无法控制地方,也是一个原因,但太大又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开始分封这么大?为什么非常相信宗族?欧洲不相信吗?是因为刚开始周文王带的人太多了?是否与早期民族、部族形态有关?
       从楚国发迹史看来,刚开始一个方50里的小村,慢慢吞并才成为了大国。大一统的原因应该从民族环境来看,中国很早就产生了华夏的观念,一个统一的结构已经放在那里了,不像欧洲,各种民族纷乱,除了法国可能是比较早形成的,其他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观念,而法国也是欧洲统一集权比较明显的,只是开始国王没有力量吞并贵族。中国有一个大统一的中原,而又有楚、秦这样的边缘国家,自认为是华夏一员,还有外部少数民族的纷扰,这种民族态势,使得维持一个稳定政治结构不容易,既有边缘的渴望加入,又有外部的侵袭,统一与争夺孕育于其中。
      所以,大一统可能与民族形态、部族形态有关。

      梁老师还说,如果最后是楚国统一中国,情况会大不一样,片子里也说楚国统一可能不同。但我觉得其实楚国的中原化程度也很高,最多也就是文化上宽容一点。
       但关键是楚国不可能统一,因为在当时的竞争规则之下,只有最集权、最机器化的国家能够成功,就如德国、苏联一样,用极权主义将国家打造成战争机器,能够获得军事上的成功。所以,楚国统一,只是一个臆想。而楚国为什么不能像秦国那样改革呢?楚国最早设置了县制,但封君很多,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吧,这使得改革极为困难。

 短评

因为有老庄、屈原、项羽这些人的存在,楚国总是令人偏爱,可惜八百年历史最后只剩一声叹息……

6分钟前
  • 天天向上
  • 力荐

煽情过度的历史纪录片,由于是地方台和央视合拍的,所以难免有侧重于讲某地过多的情况而且剧情略有重复,若是精简些更好。但是其中出现的漫画场景、戏剧场面、BGM大赞,很有煽动力。

9分钟前
  • 犬系少女刘七七
  • 推荐

虽然每个论点都可以摆开场子撸起袖子打一场 但是依然是好片子 非虚构也要有情节的典范

11分钟前
  • 北溟鱼
  • 推荐

了解下也好

16分钟前
  • 拣尽寒枝
  • 推荐

惟楚有才

20分钟前
  • 獨孤求敗
  • 力荐

除却一集言楚复中原梦有些矫揉造作之外(整个确实也多少有点),你可以通过它了解中国黄金时代你需要了解的全部。老子、屈原、庄王各路玩家,各路艺术、美术,屈原从这里要走,楚国要亡,死乃是自然的。此马之玄黄。我认为这个黄金时代要好过希腊的黄金时代,甚至要好过任何存在过的黄金时代。看看那个器物,活在这种器物之间的人,什么样的精神和浪漫主义。而且是中国书法之前的一个成熟的书法体系。不过那个时候楚文化也走到头了,如果不因为别的,也是因为——在它的风格里,它的浪漫主义已尝试过所有选择。

21分钟前
  • NVHZ
  • 力荐

南京出差,丹凤街汉庭看。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楚国八百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4分钟前
  • 不散的宴席
  • 力荐

这样的纪录片要多拍

26分钟前
  • 晓东
  • 力荐

兴于文明 亡于文明 被打了一百次的郑人看完了……最后一集有点崩

29分钟前
  • 韵外之致
  • 推荐

很不错的纪录片,三观正得叫人感动啊

34分钟前
  • 九璃
  • 推荐

筚路褴褛,以启山林。看着楚国八百年从子男五十里到第一霸主,熊绎“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开始,楚武王、楚成王爷孙的野蛮,楚庄王的大气,楚文化的瑰丽浪漫豪放形成,再到楚灵王等骄奢,楚悼王和吴起的改革失利,楚怀王被囚,屈原投江。楚国终为野蛮国秦灭,一如当初楚成王教训宋襄公。哀哉

35分钟前
  • 蔼蔼浮浮
  • 推荐

据专门研究楚国法制史的同学说,这里面的砖家都还是比较靠谱的,可以成为国产历史纪录片的新标杆。

38分钟前
  • 王富贵
  • 推荐

差点又泪了,好看。楚与秦一样从边缘小国历数百年辛酸血泪史终于崛起战国称雄。民族的坚韧非数十载可以促就。楚人尚武,才学志士众多,矿产资源丰富冶炼技术先进,经济政治文化软实力逐渐强大,可惜过于倚靠当政楚王的个人能力与德行。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气煞屈原。楚庄王厉害,绝世之才天生王者。

43分钟前
  • OLEO
  • 推荐

好故事

47分钟前
  • 推荐

作为荆楚大地长大的人,这部片子告诉了我很多我以前完全不知道的楚国历史,尤其是楚国前期的历史。整部纪录片感觉拍得挺好的。

49分钟前
  • 非凡小河
  • 力荐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楚人就是有血性和你周公室分庭抗礼,成就自己的气象。楚地学者n、l不分的口音萌萌哒。但是导演你不要在最后一集乱黑我政哥,强行嫁接楚汉,乱开地图炮好不好?来人啊,上朕的《史记》。

54分钟前
  • 蛋挞圆溜溜
  • 推荐

政论片。帝高阳之苗裔兮,以浪漫的笔法讲述那个浪漫的文明。绵延八百年,风雨辉煌,让人扼腕。但它的精神风骨与文化融合,延续至今。读史以明鉴,过往让我们在螺旋上升的历史轮回中保持清醒。

56分钟前
  • Μουσαι
  • 推荐

秦国如火,楚国如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58分钟前
  • 第22条军规
  • 推荐

看到最后一集结束时眼眶都热了。。。

1小时前
  • 相声爱好者
  • 力荐

最後一集哭得嘩啦啦,煽情紀錄片最好看耶!>ω<

1小时前
  • 沉淪。與涅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