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魔鬼同行

恐怖片其它2019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科尔·豪瑟,莱丝莉·比伯,亚当·戈德堡,劳伦斯·菲什伯恩,娜塔利娅·雷耶斯,彼得·费辛利,巴里·佩珀,小克利夫顿·克林斯,泰特·弗莱彻,萨拉·明妮奇,基思·雅各,里比·希利斯,卢斯·雷恩斯,克里斯蒂安·塔潘,玛丽·瓦根曼,汉克·罗杰森,Tony Herbert,沙维尔·德克里

导演:杰森·卡贝尔

播放地址

 剧照

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1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2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3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4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5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6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13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14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15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16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17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18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19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03

详细剧情

  尼古拉斯·凯奇将出演[与魔随行](Running With the Devil,暂译),影片卡司还包括劳伦斯·菲什伯恩、莱丝莉·比伯、巴里·佩珀、亚当·戈德堡、小克利夫顿·克林斯、科尔·豪瑟、彼得·费辛利。贾森·坎贝尔自编自导。影片围绕贩毒团伙从美国往加拿大运输可卡因的故事展开。巴里·佩珀扮演贩毒头目,凯奇饰演头目信任的人,菲什伯恩饰演一个贩毒者。影片本周将在墨西哥展开拍摄。

 长篇影评

 1 ) 爱尔兰的暴力与和平实现的路径造成的悲剧

故事内容背景深厚,但可惜影片把这个厚重的背景抛在了一边,大谈美国的世界观。爱尔兰发生的流血和暴力显然和美国人没什么关系,他们不愿意被卷入这样的是非里,但却拿着这些事情大谈人类和平,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放着那些血腥不管,却在和一个深受苦难的人讲和平,这怎么样看都是一种变态。皮特的演技稚嫩,也许是因为他没有把握人物的内心,感觉这个角色不适合他,福特倒是不错,演得也到位,老成持重,投入,所以三星。

 2 ) 这部电影让我第一次对哈里森福特有了厌恶的感觉......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当然有爱、恨、情、仇,这才叫人生。

哈里森福特在本片中的生活单纯幸福,可是思想上难免有一些幼稚乏味。比如在搭档犯了错,已成既成事实,自己想办法照顾一下本是人之常情——当然也要给犯错的人足够的教训。哈里森福特这么做了以后竟然内疚得要呕吐,足见他从小就是一个事事听话的乖小孩。我想也许他身上只有光明面,没有阴暗面。 当然,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光明、温情的一面是很动人的。

单纯很好,可是单纯到不懂人情世故,只知道按照上面教给自己的去做,单纯到用自己的世界观强加到别人身上,那不是智力不足,就是被严重洗脑了。

就像卡尔维诺在《分成两半的子爵》里面表达的一样,身上只有阳光一面的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当然身上只有阴暗面的人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二者的适当融合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像哈里森福特在本片这样,其实在思维能力上有些弱智。

皮特年轻时候果然“惊如天人”,以前只注意到他演《12猴子》和《偷拐抢骗》里的神经质男人很传神,最近发现这家伙年轻时候演的帅哥简直演到极致——快要帅到跟我一样帅的程度了;-) 皮特在此片中的所作所为,我不支持,但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万事皆有因果。到最后皮特临走前中枪,我只觉得无比遗憾。

还有,此片中爱尔兰的英语发音果然很怪,一听就是“乡毋宁”的口音,呵呵。

(另,此文中的观点适合男性,女生还是做乖乖女比较好。)

 3 ) 911事件前后美国对恐怖分子的态度截然不同

  最近一不小心看了两部美国拍摄的关于“恐怖分子”的电影,一部是拍摄于911事件前的《与魔鬼同行》;一部就是针对911事件后民众对恐怖活动的反应,由罗伯特雷德福执导的《狮入羊口》。很明显的是,由于911事件,美国对恐怖分子的观念在事件前后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态度,光从电影的拍摄角度和情感就能完全体现出来。

蓓蓓的电影世界:http://blog.sina.com.cn/bblovesmovies
  
  《与魔鬼同行》的北爱尔兰恐怖分子由布拉德皮特扮演,我必须很花痴也很负责的说布拉德皮特演的法兰基·马奎尔是我见过的最帅的恐怖分子!而且这个恐怖分子一点不恐怖,除了在面对敌人,仇人面前杀人不眨眼以外,他也有他自己爱的人,尊重的人,并且愿意保护的人。虽然我对于北爱尔兰的共和党之战的历史不了解,但是布拉德皮特成为共和党恐怖分子之一也有其历史原因在其中。一个八岁的孩子亲眼见到蒙面人冲进自己的家里枪杀了父亲,这个对于幼小心灵的孩童造成的伤害是一辈子的。所以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内心充满了复仇和憎恨。《与魔鬼同行》把一个恐怖分子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孤胆英雄”的角色,而这种带点同情与浪漫的描写恐怖分子的方式自从911事件后,就再也不复存在。
  
  《狮入羊口》讲述的就是911事件后,面对美国与伊拉克的战争,民众从大学,媒体和政客三方面提出的怀疑与观点。这部片子就是不同身份,代表不同观点的人之间的对话,政客与记者的对话,大学教授与学生的对话,而这些对话的内涵和主题完全把电影提到了任何商业情感片无法比拟的高度,在这些对国家,社会,政治,战争,人文和道德提出质疑,表示怀疑的赤裸裸的现实下,任何小众的情啊爱啊都显得微不足道。其实我并不赞同豆瓣上某些影评批评此片说只是提出了现如今存在的各种当今政局,道德和社会问题,却没有给到答案。而我认为不仅是导演,甚至每一个生活在当代的人都没有权利和完全的信心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我觉得罗伯特雷德福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敢于把这些问题能够通过他自己擅长的方式和能够发挥力量的领域展现出来。这也算是这一部分好莱坞商业电影人能够为社会做出的一点贡献和给到的一点舆论力量。所以看完此片,我对参与此片演出的罗伯特雷德福,汤姆克鲁斯,梅丽尔斯特里普等其他演员有了钦佩之心。我觉得他们虽然是商业电影人,靠着电影事业在吃饭,但是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影响去做一些对得起这个国家,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愿意用公众人物的形象去质疑一些不正常的政治和道德现象。而我也更能从此片里感受到美国的舆论自由和公众话语权。这是我们无法做到的。
  言归正传,虽然此片有着很高的道德评价,但是此片仅仅是从民众的角度来阐述对恐怖分子的态度。而对于恐怖分子,他们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残忍的代名词,仿佛他们俨然变成魔鬼的替身,没有血肉之躯,以及普遍人类该有的情感与善良。911后对于有恐怖分子的电影,我们对他们的感觉就只有一个字:怕。再也无法从美国电影里找到对恐怖分子人性化的描述和展示。这就是911事件带给美国的影响,极端而又至情至理。

 4 ) 平淡的小品

8岁那年,弗兰基亲眼目睹父亲被破门而出的枪手射杀,死在餐桌上。成年以后,他加入了IRA,并成为里面杰出的基层指挥员,在历次行动中给英国军警重大的杀伤,成为了重点通缉目标。一次精心安排的突袭后,弗兰基等人在北爱已经失去了立足之地,被迫去了美国。
在同乡会的帮助下,弗兰基借住在爱尔兰裔警官汤姆家里。弗兰基长得帅,说话又好听,汤姆一家超喜欢他住在这里的,孩子们也喜欢他。就这样,弗兰基一边打工一边暗中通过组织搞钱搞装备,准备回国大干一场。表面上,他是一个努力上进的新移民,汤姆也没有察觉他有何不同。
但是,购买装备的过程中遭遇了黑吃黑。弗兰基之前将大量现金藏在汤姆家里,遭到了军火商手下的入户搜查。恰好,这一切被准备回家放松一下的汤姆夫妻撞破。要不是弗兰基及时赶到,汤姆夫妻可能要遭遇不测。
弗兰基之后去找军火商理论,惊讶地得知自己的战友被其绑架,弗兰基被毒打一顿后放回,让他带着钱去赎人。此时,汤姆凭借警察的嗅觉,意识到沙发、床垫都被划开,这些人肯定是在找什么东西。他在房间里一通摸索,找到了弗兰基藏在地板下的money和passport,知道了他的身份。
弗兰基回家之后,被汤姆抓走,汤姆觉得关在美国监狱总比回英国送死强。弗兰基半路逃脱,还射伤了汤姆即将退休的同事艾迪,跑路了。
弗兰基只身闯入龙潭虎穴,团灭军火商。而汤姆也接洽到了FBI和英国特工,他意识到英国人肯定不会留汤姆活口,所以他必须抢先找到弗兰基。通过同乡会,汤姆找到了弗兰基的踪迹。一通追踪,上了汤弗兰基的贼船。在小船上,两人开始互相伤害,汤姆受了轻微的枪伤,而弗兰基狠狠的中了一枪,似乎很要命,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确实也不是太精彩的故事,虽然我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另外,上学那会总对皮特有点偏见,认为他演技不行行走江湖就靠一张pretty face,其实,他真得出演了非常多精彩的影片,尤其是90年代,有很多神作,演技绝对是杠杠的。

 5 ) 不是这俩帅哥影迷的话不推荐看

影片开始时风景如画,音乐悠扬。正当观众放松身心,沉浸在这安详美好的氛围之中时,突然,枪声打破了宁静,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在这部电影中,爱尔兰共和军是情有可原的;英国政府的嘴脸是令人生厌的,他们毫无诚意, 滥杀无辜,所作所为一点也不比恐怖分子高尚。看来真不能怪美国人反华,支持这独那独,他们对自己的同宗兄弟英国人也未见得多友善。当然,本片上映于1997年,911事件发生之前。有人说经历911之后美国对恐怖分子绝不会再是这种态度。不过,我想,同为白人基督徒的北爱尔兰帅哥美女总比头缠白布信奉安拉的拉登式大叔容易认同一些。

谁是片名中提到的“魔鬼”?影片的隐喻十分明显。魔鬼显然不是布拉德·皮特所扮演的外表俊美纯真却手上沾满鲜血的爱尔兰共和军成员。是“冤冤相报何时了”的仇恨吗?然而这事却不能用相逢一笑泯恩仇来解决。皮特对哈里森·福特扮演的美国警察说:“这不是美国式故事,不会有大团圆结局。”然而美国人还是一贯地天真:“你放下枪,不会有人死。”我要是皮特就回他一句:“这事不是由我而起,也不会因我而终。”不过,最后,仍然是一个美国式结局。

作为商业片,不算特别好看。如果不是哈里森·福特和布拉德·皮特的影迷,估计会觉得比较闷。皮特开始的大胡子造型比较惊悚,还好很快就刮去胡子恢复了帅哥面目。努力学爱尔兰口音这点比较有趣。福特的很多戏感觉是冲着老牌影星的份上硬加进去的。皮特单枪匹马抢导弹那一段身手太帅了。不过情节上最大的问题是:皮特为什么要住在福特家里?爱尔兰共和军也不像是穷成那样,如果给皮特单独租个房子住,整个故事就不会发生了……

我的博客:http://myfairland.net/the-devils-own/

 6 ) 推荐

对我胃口的电影。据说电影剧本失误了(失误了是这水平啊?!不想理他们了...摔~),皮特和福特都跟剧组闹得很不愉快,这倒是有点印证了电影里皮特反复强调的“这不是美国故事,是爱尔兰故事”,电影内外都是。皮特当时33岁,真是天使一样的杀手,把最好的年华留在电影里了。如果有个槽点,就是最后结尾好像是没办法把故事继续下去了才让皮特躺着中枪...

 短评

译制片。喜欢不了。

5分钟前
  • BlackBird
  • 推荐

本片唯一的亮点就是皮特那销魂的微笑

7分钟前
  • 曙光普照
  • 还行

布拉德·皮特曾想退出影片拍摄,但因制片方的诉讼威胁而被迫放弃。在1997年2月2日《新闻周刊》的采访中,皮特称本片是一场灾难,影片的拍摄极不负责。皮特认为最终版本糟糕透顶,他当初看好的剧本早已不复存在,于是皮特希望退出,而制片方要求他支付的违约金竟高达6300万美元。

10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较差

另类英雄史诗。在正确的背后,总有些错误在默默被包容着。

13分钟前
  • Volchino
  • 力荐

记得看过。结局有印象。

17分钟前
  • 巨牛侠
  • 还行

当年第一次看到皮特,就被他深深吸引,够帅!所以最后可惜他的死,忘记了他恐怖分子的身份。搞不明白,为啥要到警察家住,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

20分钟前
  • 龙皇
  • 推荐

唉,即使是帅哥也挡不住弱智剧情。

22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用一种通俗的,来源于私人情感与「集体宏观意识」矛盾产生的悲剧赋予当时流行的「国家」/「民族」矛盾之中,最后还是归于两个男人的「父子情」。如今这样的戏剧冲突已经更加泛化为种族或者性别矛盾,而本质上并无区别。

27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2004,伊犁路,DVD。(补登豆瓣)你们贝尔法斯特男孩都是天生硬汉吗?

32分钟前
  • 骑马的丁丁
  • 推荐

2009.9.26于新居,美国就是太平洋警察,管的宽,世界和平管你鸟事......

34分钟前
  • MR.Pain
  • 推荐

两个这么有号召力的演员 剧本却不作美

39分钟前
  • hiphop
  • 还行

这不是美国故事,这是爱尔兰故事,我们都没得选。不管剧情怎么平淡,不管是否基情四溅,我还是觉得皮特跟哈里森福特有种忘年之交的感觉…

40分钟前
  • 缘三
  • 还行

"Don't look for happy endings, Tom. It's not an American story. It's an Irish one. "被大西洋隔开的爱尔兰人,一边目睹家园破碎,一边尽享天伦之乐。北爱流亡者和纽约警察的短暂相逢,曾经情同家人,终究难以共存。

45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还行

看惯了现在的好莱坞电影,看看这样的也挺好的

47分钟前
  • 木头人
  • 推荐

片名虽然叫与魔鬼同行,但是影片大多数的时候都在展现皮特不魔鬼甚至有点孩子气的一面,在皮特射死警察伙伴的那一声枪声,本片的结局注定悲剧的,让我想起了《盗火线》。另,十年前的皮特真是英俊无敌啊,连剧中哈里森4岁的小女儿都要嫁给他,多么让人怜爱的小女孩。

52分钟前
  • 天崖乱步
  • 还行

开篇挺精彩,但到了后来打酱油的人物挺多的,情节的紧凑感也直线下落,爱尔兰风格的配乐不错

55分钟前
  • scheung38
  • 还行

之所以觉得烂,是因为接受不了哈里森和布拉德联手出演的有着这么拉风名字的所谓惊秫动作片,居然通篇都洋溢着暖洋洋的温情,动作场面少得出奇吧?!

59分钟前
  • 无趣
  • 还行

马马虎虎可以看,有点虎头蛇尾

1小时前
  • 亢龙无悔
  • 还行

片子中最出彩的就是小红莓乐队演唱的原声音乐和青涩俊美的布拉德皮特。

1小时前
  • a little mark
  • 还行

西双版纳的第二夜,吃完夜市的傣味,晃着啤酒回酒店。酒店电视在播。在热带静谧安逸慢悠悠的步调中连看好莱坞电影都是罪过,这里只适合补觉、啤酒、牌局和八十年代国产文艺片。

1小时前
  • 沉歌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