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

大陆剧大陆2011

主演:黄志忠,张丰毅,柯蓝,李玥,刘小宁,谭凯,岳红,徐永革,李欣凌,柯志凌,大冢匡将

导演:董亚春,杨军

 剧照

中国远征军 剧照 NO.1中国远征军 剧照 NO.2中国远征军 剧照 NO.3中国远征军 剧照 NO.4中国远征军 剧照 NO.5中国远征军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12-20 15:09

详细剧情

  讲述的是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中、美、英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中国远征军上校韩绍功和谢孝彰同赴缅甸作战,先后经历了中、英联军缅北大溃败、经历了戴安澜等我军将士的重大牺牲,也经历了中国远征军反攻缅北和滇西的伟大胜利。该剧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太平洋战场上的中、缅、印战区为背景,以韩家三代人的命运为主线,将国际战场、中国大后方、敌占区和国共两党的抗战壮举联为一体,再现了国共两党团结抵御外侮的全民抗战的壮丽图景。

 长篇影评

 1 ) 历历在目又泪目

2020年12月为了国殇墓园专门去了腾冲,疫情期间还需要预约,去了三天国殇墓园包括12.13国家公祭日当天。后来自驾走了一段滇缅公路,从腾冲出发经过松山战场、滇缅公路、老虎嘴、惠通桥、707界碑,经过限速20左手塌方右手悬崖的旧滇缅公路,每隔不到五百米就是一个连续急转弯,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到达707界碑。

回来后专门找了这部剧来看,虽然跟史实有些出入(比如强化了共党的作用),部分情节有明显的模式化,但作为普及片还是要给五星。

松山战场

惠通桥

1.国军两次入缅,实际情况只会更惨烈

军事重地松山,在战时几乎整座山都被日军挖空了,里面全是弹药和足够两年的补给(现场军人解说语)。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历时95天,每天都冲锋,都死很多人。山头不大,现在是松山战役纪念馆,满是坑道。我去的时候没什么人,跳下坑道顺着一直走(不要学我),可以直面感受到国军的猫耳洞,仰攻多么多么难,国军的坑道多么劣势,面对日军上下六层的堡垒如何被压着打。而且武器还不占优势,体力也不占优势,日军拼刺刀技术在当时是明显优于国军的。就是拼命,一条命一条命地拼,一个团一个团地去拼。

松山有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山坡,插个牌子写着“肉搏山”,

“……过后清理战场,敌我双方缠斗撕咬,死在一起的士兵就有62对,阵地上被咬掉的耳朵、被抠出的眼珠和被扯出的肠子随处可见,除了尸体还是尸体,后人将此山头改名为‘肉搏山’”。

肉搏山

当年这里有62具敌我抱着缠打撕咬尸首难分的尸体,看着那个山坡眼泪立刻就下来了,小日本王八蛋!剧里有这个情节,实际情况是打完仗后是腾冲百姓去收尸的,目睹了这一幕记录了下来。

建议去实地的人去坑道里待一会,想想当时的战况,战争的残酷会瞬间奔袭而来躲都躲不开。腾冲市内的来凤山也是遍布坑道的战场遗址,最近的坑道距离来凤寺只有三十米,不能更多了,就打了几百上千条人命。

2.很多人猎奇的野人山

滇西抗战博物馆(国殇墓园内)对野人山也比较客观的描述,它没什么神秘的,就是一座有瘴气、有毒虫、无食物、有猎人族存在的环境恶劣的丛林。猎人族是主要是克钦人,现在没有了,博物馆里有克钦族的一些日用品展示,还有说明了他们有猎人头的风俗。后来美军修路也修到了野人山,博物馆里有照片。

杜聿明带了四万人进山送死,这不是天灾,完完全全是人祸。老蒋和杜聿明这个锅背得实实的。之前看到有史料里为杜聿明开脱,说他是老蒋的嫡系,必须要完全听蒋的话,老蒋让他回国就得回国。军队不是私人团伙,杜聿明如果把军队带到印度整修完毕再回来给蒋打仗,跟队伍都死在野人山里这两个选项让老蒋选,你觉得蒋会选哪个?对未来情况的判断失误,就是将领的死刑。杜聿明就应该上军事法庭!

3.滇缅公路

电视剧里对这块描述不多,其实整个战役都是围绕整条公路展开。当年也是云南集全省妇孺之力修建的石子公路。为什么是妇孺呢?因为男人都去前线打仗了。现有的图片上好多背着婴儿的妇女,七八岁的幼童在那里敲石头,如果你觉得难以置信,那再想想松山战役里13岁的娃娃兵吧!

石子路当年号称“搓板路”,开起来就像行驶在搓衣板上那般颠簸,噪音极大。现在的汽车抗震都做得很好了,还是限速20不能开快,想想当年的卡车吧,还有随之奋斗的南洋机工。现在滇缅公路在国内仍存,国家在部分危险的地方拓宽了道路,就是往山里多砸点空间出来,面对悬崖那侧建个混凝土路挡。很多地方现在还是有塌方,开车要小心。

4.埋着远征军的国殇墓园

现存三千多墓碑,是腾冲百姓在文革中一块块保存下来的。当年的国军尸体限于条件是一起焚烧的,然后按照人名分成八千多份,每个墓碑里埋一份骨灰。有的墓碑上还有后人祭祀的痕迹,插个太阳灯的莲花,不舍昼夜在诵经超度。

在墓园里看到一个花圈,是一位已百岁尚健在的老兵献上的,给他的军长及兄弟们。老兵尚在,心有安慰,希望他过得平安健康。

国殇墓园

安息!

 2 ) 识来路,知归途

装备悬殊在战争中无限放大,弱者以胜强,往往付出惨痛代价,所以同古12天的坚守是大捷,野人山遍地的白骨是形势的无奈,以9000人为代价的腾冲光复是全胜,含泪看完的电视剧,我在想,我们连面对真实历史都不忍,当初的人们是秉持着怎样的信仰坚持的

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慷慨啊我华夏好儿郎,举大旗,杀暴敌。抛头颅,洒热血,一身军装护国门安宁。

“远征军的英魂,莫要走远,青花岗的女人是好女人,快来投胎吧,二十年后还当远征军,还杀日本鬼子”

人民若有记忆,记得亲,记得痛

国家若有记忆,识来路,知归途

 3 ) 没有那么差

这部剧算是差强人意吧。后面场面确实有些粗制滥造。三星给埋在异国他乡的忠魂,一星给编剧导演演员及所有的工作人员。 这段历史不该被埋没,我也常看到大多数人都拿这部剧和团长比,说实话,我是爱团长胜于远征军,但是中国远征军也不像评论里那么差。 同古会战,野人山撤退,蓝姆迦集训,密支那战役,甚至于只言片语提到的豫湘桂大溃败都有提及。我始终觉得它有它的闪光之处。 我常把它和团长结合看,相对微观和相对宏观的展现方式。 也可能是我历史不好,团长第一遍我根本就没搞懂时间线,后来自己查资料才看懂(太笨辽。。。)。看了这部剧突然间豁然开朗了。从缅甸撤退到第二次入缅……所以我对这部剧是持有欣赏的态度的。毕竟关于远征军的电视剧不算多,不是优品,这趁得上合格,所以想看的不要打退堂鼓啊。

最后要说的是罗星的爱情,好多人对加这一段感情戏直呼尴尬。我倒是很喜欢这段故事。虽然她与韩绍功并无结果,就像妹妹说的那样,他是一个既宿命又悲情的男人。

“祈求上帝给子弹都装上天使般的眼睛

让它不要伤害到你,不要伤害到你的同伴兄弟”

好可爱善良的女孩!这该是多少战火纷飞的战士心里人儿的缩影。

 4 ) 简要评价

好多年前看过,一直有点印象,才出来那时候几乎所有的省级卫视和市级电视台都放过这片。感觉剧情比较狗血,也有别的抗日神剧的那种做作。有的情节也不科学,不符合那时候的时代背景,剧中很多镜头我敢说至少要等到80年代的部队里才有那个说法。白瞎了那么宏观、这么大气磅礴的剧名,结果按理说本来应该出现在剧中的相关历史人物,要么就是没有出现,在剧中出现了的历史人物,其饰演者的气质又严重违背了那个历史人物本人的气质,比如张丰毅饰演孙将军就完全不科学,有点大跌眼镜。唯一演得比较对劲的地方,就是在野人山最后放逃兵那一段,这一段我觉得细思极恐,因为它暗示了初代金三角毒枭的由来。

 5 ) 丫也太假了吧。

    刚看了20分钟,两段文戏和一场战斗戏。第一眼看上去就有种小品的感觉,或者情景喜剧之类的感觉——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呢?
   琢磨琢磨,发现几个原因
    1.做旧均匀,场景服饰虽然故意做旧,涂污,但很均匀,一看就是假的,还达不到a货的档次,也就是粗仿。它让我想起刚学ps的时候,做的那种“老照片”。均匀的加了一层噪点,非常的光滑明净。
    2.景别基本集中在中近景,近景和特写一个接一个。一场恶战下来,画框里最多同时出现过10来个人。《亮剑》也这样,但人家好歹还知道把镜头切快点,各种角度乱晃,粉饰一下,给你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你忘记镜头里没几个人。偏偏本剧还爱用七八米高的机位缓缓扫过战场,或者给个七八秒的固定镜头,难道是为了告诉观众,看,我这布景不错吧,横店的;看,我们专门做了几个瓦砾堆呢,花了三千多块。
    3..对战斗场面的表现非常儿童化,四条步枪和一只冲锋枪就挡住了日军的装甲汽车、掷弹筒和步兵炮,至少歼灭了三五十个敌人。。。过家家一样。为了表现对日军的仇恨,在战火中,还给我军一初级指挥官设计了一段内心镜头——居然是日军残杀同胞的历史镜头。连过家家也不如。
   
    但最终的最重要的最牛逼的,是用光。 那光线既不是白天也不是晚上,也不是阳光也不是月光也不是火光,而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摄像灯光。 武林外传、家有儿女、所有的话剧,都是这样的光线啊。导演啊,您是为了告诉观众,您租了好几盏昂贵的牛逼的灯吗?不但能照亮室内,还能照亮半条街呢。
    好了我知道了,我没有在看网络DV。


 6 ) 远征将士,谁能忘记!

       说实在话,最初源于对远征军的关注是因为《父亲的战场》。在去年毕业的时候买了这本书,一直没有去看,今年年假旅游时候带的就是这本书,那天晚上在明堂青旅就着灯光看了一个序章,完全被震撼了。这段中国军队的无比光荣历史,被某些所谓的原因有意无意的差点从我们所认识的伟大的抗战历史上抹去了,这是一段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们感到骄傲为之自豪的历史,鲜为人知的现状,这可不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胆怯的悲哀呢?
       这是一部让我期待已久的电视剧,虽然很多评论都说这部电视剧其实拍得很没有水准,比如枪械方面,冲锋方面等等,当然我不是一个地道的军迷,所以在那些枪械方面我其实也看不出多少的漏洞与比较败笔的装备穿越。我只是觉得这段历史被这样拍的有点出离它本来的面目了,一种以救世主的姿态来解释远征军的传奇,一个虚构的人物来突出这种传奇,掺和了太多我们所理想化的情愫,显然对于完整表现这段历史有些许不利。当然,我想编剧应该考虑到了现在我们这些人的普遍口味,在这种缺少救世主的年代,我们更喜欢看到的就是那些可以理解为有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一次次的出现在我们眼前,不管虚拟与否,举足轻重。当然,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增加深入了解远征军不可或缺的一种兴致盎然。
       讲到于邦战役时候,已经凌晨我却一点睡意也无,看来我也是以一种不能免俗的救世主心态去看这部片了。那些我们现在不曾遇见过的生死之交,让人铭记,大秦的悲情牺牲,让人胸口堵得难受,我们的感情都不单一,能体会到这种失去生死战友的那种出离悲伤的无力感。但是,最悲哀的却不止这些,“在风云动荡的年代,以血报国的战死者们最终却没有光荣起来。”希望这不会是“最终”!

 短评

如果能写的再大些就好了,那段历史应该被记住。戴安澜这个角色从此和别的不一样了~

8分钟前
  • 七月的矢车菊
  • 力荐

草泥马草泥马!!!大秦,杨文,二林,木匠,李克己还有那个让人既爱又恨的谢孝章以及超级有型的戴安澜将军,全尼玛死了!!!编剧你让我泪奔加上撕心裂肺啊!!!国军打完小鬼子真的是累了,不想打了, 想回家娶老婆养孩子多好!唉,党国相争,军民遭殃。最特别的应该是二林,我喜欢他那淳朴憨厚样。

13分钟前
  • 小佩
  • 力荐

冲着忠哥去的,不过实在看不下去

17分钟前
  • 乐叔
  • 还行

黄志忠

18分钟前
  • !nspiration
  • 推荐

什么乱七八糟?新华社的部分有点扯,当时是40年代,对日战场可不只是缅甸吧,怎么新华社就报道缅甸了?远征军部队出现的人物太少了,团长呢?参谋呢?都到哪里了?

20分钟前
  • Rivean
  • 还行

虽然诸多不足,但仍深受感动。

25分钟前
  • 雷霆老姐姐
  • 力荐

广告号称超越团长。。。有空看看→被249养刁了的胃口果然适应不良,一集弃,好不好不予评论,是自己看不下去╮(╯-╰)╭

29分钟前
  • 风待流火
  • 还行

向全体演职员致敬!远征军w5

33分钟前
  • 子荶
  • 力荐

终于看完了!

34分钟前
  • 小信.
  • 推荐

如果直接看这部片子我可能给2星,但不幸的是我先看了几集《远征远征》,对比一下,这部片子真是良心制作了……

35分钟前
  • 鹿小昭
  • 推荐

感觉没啥意思,远征军的历史让人感动,但是电视剧拍得一般。

38分钟前
  • zongzihe
  • 还行

剧情比较烂,战争特效也很差,但历史还是让人感动的

41分钟前
  • isaacyang
  • 推荐

英雄主义群像。

42分钟前
  • 顺子
  • 推荐

国民党军队正面抗敌之力作

45分钟前
  • 海子
  • 推荐

挑剔的观众能给到3星以上,应该都是因为这部剧至少是用主旋律的正面歌颂来表现远征军,内容够全,立意够正。除此之外,从故事到人物塑造,实在没什么可取之处,细节上更是不够严密。为它全面讲述这场战争,加一星。

50分钟前
  • 戏作三昧
  • 还行

何为英雄!!!

55分钟前
  • 不喝水の鱼
  • 推荐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59分钟前
  • 手扶拖拉机斯基
  • 力荐

脑残的军事和历史顾问。

1小时前
  • 安达充的走狗
  • 还行

这破玩意最多给2星。。一星给黄志忠。一星给题材。。

1小时前
  • Trainspoting
  • 推荐

最近很崇拜有文化的军人。。我真的变成爱国热血青年了?。。

1小时前
  • Vic W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