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执事第三季

动漫日本2014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1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2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3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4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5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6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13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14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15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16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17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18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19黑执事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9 05:06

详细剧情

时值19世纪,在英国名门贵族凡多姆海伍家,有一位神秘、优雅、十全十美的执事,他就是“黑执事” 塞巴斯蒂安。虽然塞巴斯蒂安总是淡淡地说: “我只是一名执事罢了”,但举止、知识、品味、料理、武术等等没有任何事能难得倒他!塞巴斯蒂安的主人,是年仅12岁就位居凡多姆海伍家族的当主——夏尔。夏尔不仅只花了短短3年的时间,就让凡多姆公司成为英国最大的零食玩具制造商,更在台面下为女王执行秘密任务,因此又被称为“邪恶贵族”!塞巴斯蒂安除了负责照顾谢尔的日常生活起居之外,还得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仆们收拾善后。最重要的是,塞巴斯蒂安必须因应谢尔各种任性的要求,优雅达成不可能的任务!“身为 凡多姆海恩家的执事,怎能连这点小事也办不到?”为了主人夏尔,塞巴斯蒂安将尽心服侍、实现主人所有的愿望。

 长篇影评

 1 ) 黑镜第三季第二集的解析 有剧透

我原本以为已经不用再更新了,因为上一次更新之后真的有好多人不理解,再者早上看见有人在说黑镜系列要表达的内容的问题,遂再啰嗦两句。

这一集中Cooper是通过游戏设备激发他的臆想,影射出内心的种种想法。而我们无法通过剧中表现的所有内容自圆其说,总需要我们臆想一部分来满足我们解读,这些臆想自然影也射出了我们内心的想法。最终Cooper觉得自己回家了,可是他真的回去了么?我们觉得自己看懂了,可是我们真的看懂了么?(这个问号是永远存在的)所以想到这我觉得这就是这一集的意图旨在于让我们深陷寻找一种标准,而忽略了这个世界是没有什么标准的,错与对,白与黑,真实与虚假,这些都是人类为了满足我们的认知而形成的,并不是世界本身的。

再者,《黑镜》系列一直讲的都是对人类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的反思,这种问题不一定都是科技运用带来的。运用的超前科技是一种叙事的手段,科幻感让让观众看着叙事不那么冲击和讽刺,可这些都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的世界中。

难道我们的理解能力真的止步于看完一个小时应该给妈妈打个电话吗?

那下次台词变成爸爸怎么办,爷爷奶奶怎么办。

2016年11月3日08:59:59

相关:
第一集
第四集
第六集
----------------------------------------------------------------------------------------------------------------------------------

应该是写到尽头了,我很喜欢探究一些问题更本质的一些东西,最后一篇过度解读也好,理解偏差也罢,总算有一个结尾。知乎上赞越来越多,昨天也看到这篇在豆瓣上了电影的首页,还是挺高兴的,这些离不开与大家的讨论和支持。谢谢大家让我有不厌其烦看了无数遍的动力。

感谢每一个人无私奉献你们的思想。

最终篇:解释一切。

关于黑镜S03,我们真的看懂第二集了么?

本文建立在对剧中各种解析基础之上,请先对剧中情节一定了解之后食用。我尽量用简短的文字来表达。

通过这几天与大家的讨论,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真的看懂第二集了么?

随着对剧情细节的不断挖掘,出现了一些与我们推断不符但不容忽视的“bug”。比如Cooper在刚进入白房间之后黑色箱子不断变化位置的箱子,拍照时墙上的时间。同时也提出诸多质疑,手机到底关没关?监控器是不是真的?Cooper到底死没死?这些问题似乎都成为了我们“看懂”第二集的关键,我们希望我们可以解释清楚这些问题的,这样我们就能区分出虚拟和现实。

当我们这样去想时,我们与Cooper是一样的。

剧中的Cooper在游戏中映射出自己内心的主观臆想,逐渐无法区分虚拟和现实。作为观众我们在观看影片中不也是一样么?在我们极力的想去看懂,看清晰的过程中,就已经加入了我们的主观臆想。在探究剧中种种细节的同时,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拼凑线索获取真相,甚至为了“真相”我们会选择性忽略。正是因为太多的线索可以延伸出太多的观点,才让我们无法分辨是否是“正确”,其实大多是符合我们内心臆想的,我们就会觉得正确。我们深陷其中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我们是陷入在相对于我们存在的虚拟世界中。而衡量我们存在的标准——时间,在那个虚拟世界中已经不是衡量单位了。相信那些不合常理的线索也不是bug,而是使我们陷入的手段。

想到这里,倒觉得那些解析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反而是对所谓的现实中有了更多的反思。

还是那句话:

我们最终要判断的,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才是虚拟?可是,我们判断的出来么?

感谢《黑镜》

感谢大家愿意与我分享你们的想法

2016年10月31日11:25:43
----------------------------------------------------------------------------------------------------------------------------------

更新一条细思极恐,放在最后。
2016年10月30日13:02:53

----------------------------------------------------------------------------------------------------------------------------------

更新几条在豆瓣知乎上讨论出来的,感谢大家愿意和我分享你们的看法。

1、英式写法是mum,Sonja的台词中也是mum,在早上看见Cooper母亲来电话时候也说过You're so American.美式的写法是mom,所以Cooper用的是mom。所以mum,mushroom,也算一个小彩蛋吧。
2、斋藤穿的外套与剧中开头Cooper穿的是同款不同色。
3、在楼上小屋里,Cooper将父亲的失忆想象到了自己的身上,并且认为这是Katie操作不当造成的,也与前面植入mushroom时质疑Katie是否有能力呼应。
4、剧中Cooper的意识也是逐渐延伸扩大的,首先是从自身的动作拍照开始,接下来是在白屋子内的实验,然后换了一个房间,又换了一个楼,最后又回到了大洋彼岸的家里,意识逐渐加深。
5、有人问到这一集究竟讲了什么?首先今年VR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热点,而这种虚拟科技的终极无非就是让使用者觉得越来越真实,在虚拟的真实中体验到真正的现实无法体验的东西。(现在热播的《西部世界》也是这个套路。)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新的领域。从游戏角度,单一的游戏剧情已经无法满足所有玩家,如何能使每一位玩家满意,那只有加入玩家不同的真实经历,才会让玩家觉得更加真实。剧中就阐述了现实中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但在游戏中可以被唤醒的内心世界,而我们能否承受住这种虚拟真实?
种种细节包括人性,亲情都是基于这之上的,如果没有这些那岂不是成了科教片?

再次感谢大家。

2016年10月30日11:45:51

----------------------------------------------------------------------------------------------------------------------------------

首先,这个游戏的宗旨不在于恐怖,而是在于将现实的东西加到虚拟世界中,让人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的世界,让虚拟更加真实。


其次有一个关键的框架,就是Cooper进入虚拟的现实时间是5点38分,后面虚拟的内容发生在5点38分的0.04秒内,下面开始剧透。

----------------------------------------------------------------------------------------------------------------------------------

Cooper是一个热爱冒险无所畏惧的大男孩儿,在飞机上颠簸他觉得像过山车,旅途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挑战各种极限运动。同样,他也不怕蜘蛛。

在旅途寂寞中,约到了Sonja,在酒吧调侃以后二人便不可描述。第二天一早,在Sonja家中发现了很多恐怖游戏,而她的真实目的也一点点显现。先是Cooper银行卡被黑,但不想给mum打电话所以又回去找炮友想打工赚路费回家,给她看了赚钱APP,Sonja看到报酬四颗星的斋藤游戏公司便怂恿Copper快去啊,过了这村没这店了,还让他留点纪念回来。(当然,不管Sonja是不是抱有目的的已经不重要了)

终于来到了鬼子的游戏公司,热情Katie接待了男主,一路上男主看到各种新奇特黑科技,到了小白屋,手机要关机哦!高潮开始:
1、手机没有被真正的关机,在飞机上Cooper关机与这里Katie关机姿势不一样。

2、5点34分进到房间内坐下看合同,5点35分Cooper发现没有签字页。

3、注意Katie回来的时间,仍然是5点35分。(中间拍照环节一会儿叙述)

4、5点37分,注射mushroom(去掉中间是不是就是mum?),开始摆放小卡片。

为什么叫mushroom,除了像mum以外,Cooper在飞机玩的游戏也类似“吃蘑菇”

5、5点38分,机器开始,mum来电话了。

现在跳到最后,5点38分mum的电话,Cooper的猝死,Katie说他坚持了0.04秒。



到目前为止,这些经历,都是在现实世界中发生的,剩下的部分就是0.04秒里面的故事。
我们接着上述第5点继续说5点38分里的0.04秒,在这里开始加入他之前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意识。
1、进入虚拟世界后,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Sonja说的拍照的事情,他想拍照发出去,可惜没有机会,Katie回来的太快了,并且他认为有监控,即使对箱子很好奇,他也怕得不到那份钱。破绽就是,他看见设备说的话与“Sonja”是一样的,其实就是一种想象,时间发生在他认为时间里:5点39分。

2、在监控里看见了Cooper打地鼠,监控时间是5点39分和5点40分,与墙上时间一致。

3、见到了斋藤,斋藤的白衣服和杂志上一样,并且一开始super fun都不懂得斋藤后来说英语越来越6,开始了新的游戏。
而真实的斋藤,最后是黑衣服的

4、进入了《哈莱克魅影》的宅子,也是以前玩过的,Sonja也跟他提过。

5、看到了与约会酒吧同名的故事名称。

6、看到了蜘蛛,同时表明并不是怕。

7、看到了墙上的画里面房子的等亮了,进公司看到的海报。

8、公司中有人制作的游戏人物。

9、高中阴影与蜘蛛的结合。

10、但是进入虚拟中并不代表完全丧失自己的意识,他看见了Sonja,并认为是来救他的,但他又开始加入现实经历,并开始阴谋论,浮想联翩了,最后将Sonja的面具撕下来了,是他之前看到的骷髅。

11、Cooper丧失了思想能力,只剩下潜意识,完全被虚拟所占领。

12、喊出了关键词,退出了宅子。

直到最后,一路回家,他将老年痴呆的症状想象到了mum身上。

整个这0.04秒就是Cooper的虚拟更加真实的过程,就像盗梦空间里一样,不能用现实世界来造梦,那样有可能分不清现实与梦境。

至于0.04秒为什么在虚拟中那么久,我的理解是,有时候趴桌子睡了五分钟,可是感觉睡着了很久很久,不是么?

而我们最终要判断的,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才是虚拟?可是,我们判断的出来么?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年10月25日22:54:07



-----------------------------------------------细思极恐就是我-----------------------------------------------

我现在只想笑,先让我笑一会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看完铺天盖地的解析,是不是有一种豁然开朗朗乾坤的感觉呢?现在我来实力打脸。要耐心看仔细哦~

注意看黑色箱子的位置。
这三张图看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吧?以第一张笔记本为参照物,可知箱子和笔记本是平行放置的。而根据上面的观点,现在都是在现实当中。


要注射mushroom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katie的位置,不是面对copper,而是在他的侧面。


注射完毕,摆放小卡片,箱子依旧平行于笔记本。


OK,一个俯视画面,一闪而过,可是!箱子位置变了,不再与笔记本垂直了!


摆完回去,箱子又平行了!!!


打开笔记本,箱子又不平行了!


开始启动,箱子依旧不平行。


启动过程中,箱子又平行了!


mushroom启动完毕,箱子依旧不平行的状态。觉得在意识中箱子是不平行的?



结尾处,我们以为的现实中,箱子依旧不平行。

是的,我也懵了。就像之前说的。

而我们最终要判断的,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才是虚拟?可是,我们判断的出来么?

一个箱子的方向就打乱了整个逻辑。欢迎更多的阴谋论来解释~~~

看来《黑镜》并没有让我们失望,可以,这很黑镜。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年10月30日13:02:53

 2 ) E06——达摩克利斯之“蜂”

第六集真是一个好故事,节奏感也很好,起承转合一气呵成,所以决定单独写一篇。

科技一直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无论是被用于制作成枪炮的火药,还是被用作制作原子弹的核裂变,诞生之初并非为了杀人的目的,本可以用于造福全人类的事业,后来的利用方式也证明了确实可以如此,然而它们却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甚至可以这样断言,科技,是一个曾经落下并且将来还可能会继续落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曾经有一个断言称,蜜蜂消失的那天,便是地球上生物灭亡的日子,因为蜜蜂传播了地球上大部分的花粉,而没有花粉传播的过程,大部分植物都将会绝种,而依靠摄取植物的动物也会次第死亡,最后人类也无法幸免。第六集把背景设在蜜蜂行将灭绝的未来,人类造出机械蜜蜂取代真正的蜜蜂来维持地球生态,这个背景真是极其有趣,也使后来主管不肯关闭这个机械蜂系统变得很合理,因为没有了蜜蜂,生态是真的会崩溃啊。

人类如此依赖这项科技,而它又是如此完美:不仅可以传粉,还可以建设蜂巢,然后自我繁殖,简直完美地模拟了原生蜂的一切,并且又全自动化,几乎不需要人的管理,然而这危机就隐藏在这几乎完美的机械蜂自我管理里面——技术主管连着向警察说了两次几乎不可能,也就是说全部破解的可能,是两个可能的概率相成,从概率上来说几乎微不足道,可是经验丰富的BOSS女警还是敏锐地指出:那么你的意思还是有可能对吧?技术主管一时竟无法反驳。

然而情节如果只是停留在机械蜂按照网络舆论杀人的设定,那么这片子也就有些平庸了,并不值得我单独写一篇。当技术女警破解了文档并试图找到始作俑者的时候,片子变得极其精彩,这么天才的罪犯怎么会犯那种让女警惊呼“他搞砸了”的错误?这个疑问不仅出现在boss女警的脑中,也出现在我们心里。待国家安全局华裔胖子的按下确认键,谜底揭晓,起承转合,编剧真是太棒了。

你本以为探讨的是民意有无权利去杀掉自己讨厌的人,或者是人言可畏,却发现最后成了对乌合之众随意评判别人恶语相加的暴民的审判。

你与恶龙搏斗时,要小心变成恶龙,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尼采

当你随意hashtag别人去死时,你本身也就成了恶的一部分,无人可以幸免,这就是黑镜的魅力之一,在别的影片里一定会被努力挽救的人,才黑镜里都会死,而且,还是38万人,也只有黑镜敢于这么玩,真是残酷又柔情。

最后技术女警假死尾随天才罪犯消失在街拐角,影片戛然而止,到底是天才犯罪伏法,还是技术女警又一次落入了罪犯的圈套,我真是太爱这种留白和悬念了。

 3 ) 第二集终极玩家——细思恐极

      黑镜系列很多都是可以当做恐怖片来看的,最有意思的是剧中的故事和人设以及剧情的走向,这一切都让你觉得这是有些许超前但却并不遥远的未来,剧中的一切都有可能真真实实地发生。于是,细思恐极。
      这次第三季第二集的内容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我在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惊讶于一次又一次的幻境套叠,惊讶于Cooper最后的死亡。但在后来细刷之后,我觉得Cooper没死,但是他已经深陷在潜意识的漩涡里再也出不来了,换句话说,Cooper在意识层面上自己杀了自己。
      Cooper每一次从觉得自己恐惧中脱离,实际上都是在向意识更深的恐惧层面进发。首先他受游戏程序的影响开始进入程序,结合现实体验和虚拟世界的时间是5点38分。但是他扭曲意识,挖掘内心,最开始虚构的场景是他偷拍箱子内容。他内心恐惧的层次由此深入,依次出现,分别是:
      1.他想偷拍但害怕被发现。幻境为:Katie出错,他趁机偷拍箱子内容,成功发送。可是,他险些被发现,KatieKatie很谨慎,虽然出去了但是回来得非常的快(墙上时间不到一分钟)。他也很厉害,动作很快,没被发现。(这里明显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他自己游历了很多地方,在这个阶段,自视甚高。)
      2.他发现这个游戏模拟出来的事物很立体有真实感,有点害怕。幻境为:Katie控制游戏影响他的大脑,让他看到的那个小松鼠越来越立体真实。但是,这个时候,他还可以保留自己的触觉,而且那个松鼠是有些卡通的,游戏也是那个他很小的时候就玩过的打地鼠。所以,他虽然担心害怕但却有有些兴奋,有些期待。
      3.他以前玩过这个公司的一款惊悚游戏,他害怕他们会利用这种技术做恐怖游戏。幻境为:他得到进一步测试游戏的机会,还见到了日本人老板。那个日本人表现出对恐怖的痴迷和执着。于是,游戏的真实版本就是那个幽灵游戏的升级版,或者说真人3D体验版。甚至为了效果带他来到了全实景的恐怖城堡。在这里,他依次见到了小蜘蛛,高中恶霸Cosplay版和两者的结合体。虽然慢慢地进入到他的童年阴影级别了,但是他仍然没有失去对自身的完全控制。这些都更加恐怖,也都越来越吓到他,可他也很快就意识到是假的了,恐惧感也随之消失。
      4.他开始害怕这种虚拟能力,怀疑公司的目的,怀疑Sonja的目的。幻境为:Sonja出现,说出这家公司这项技术是非法的,且暗示为此已经死过人了。之后,Cooper否认了这种假设,但是却在Sonja的黑化上失去全部控制,失去了对场景真实性的判断能力。之后,意识反抗崩塌,恢复了Katie和他的通话,恐惧感再次加深,安慰自己之前的搏斗都是假象。
      5.他害怕Katie不顾及他的死活,强行进行游戏。幻境为:他在Katie的指引下,准备离开游戏,回到真实世界,却发现Katie是骗他的。他没有见到自己以为的母亲上吊的景象,而是发现游戏失去控制,自己失去了记忆,变得和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一样,不认识自己了。在这里,开始进入他的潜意识(潜意识通常和我们自己以为的意识不一样)。他进入几乎崩溃的地步,再一次反抗,意识自我安慰之前的一切都是虚构,自己就是在那个日本人的办公室里,成功退出可以回家了。
      6.他离开家那么长时间,有很大部分是担心自己还要再一次面对父亲痴呆症的情况。幻境为:他安然回到家,母亲一切安好,却已经不认得他了。和父亲一模一样,至此,来到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崩溃出现,很想像从噩梦中醒来一样,醒来发现,自己还坐在那个最初的白色办公室里。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为了逃避最深处的恐惧,他认为自己是在手机电话打过来的时候干扰了信号而死去了。
     至于,Cooper的死是最后的幻境,有很多原因。比如,来的那个日本人从里到外一身黑,这是日本人和西方人在葬礼上才会有的装扮,不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比如,Katie最后写下的记录是0.04秒,这个时间不可能说出完整的单词的,人类做不到。比如,最后的话是“CALLED MOM”,Cooper这种美国人才会用Mom,英国人用Mum。故事发生在英国,Katie明显在英国生活了很久,最开始见到Cooper的时候还叫错了名字,而且发音有鼻音。所以,Katie应该写Mum,而不是Mom。
    我觉得,一步一步进入内心深处最恐惧的所在,却无法面对,为了逃避不惜死亡很顺理成章。而且,最恐怖之处就在此,Cooper永远无法离开那个幻境世界了。现实中的人以为他还在游戏里,可是他已经在游戏里从意识上杀死了自己,自己认为自己死了,放弃意识了。最引人深思的也在此,我们对于真实的判断是大脑对各种感官信号的判断,那么如果大脑被欺骗了呢?如果大脑知道被欺骗也无法自救呢?那什么才是真实?换句话说,我们活着的这个世界会不会就是一个梦而已?
    如果不是,那技术的飞速发展会不会带我们去一个类似的世界?我也不知道。这就是黑镜的魅力吧。不断地抛问题给看客,又傲娇地总是给出最黑的回答。

    
   

 4 ) 黑镜第三季第五集随笔

看了第五集,继续五星好评! 每一部剧从不同角度都可以有很多讨论的东西,浅谈一些我的感受。

片中的芯片代表着权威对普通人的思想统治,让你视觉听觉嗅觉都不再是自己的。那么问题来了,现实中的我们就真的拥有自主意识吗?

这个世界的规则是少数人建立的,真正的话语权也实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都只是按游戏规则出牌的普通玩家而已。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对事物的基本判断,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包括各种形式的媒体。媒体对我们思想的控制和MASS对军队的控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片子用芯片具象化的这个概念。和剧中不同,你看到听到闻到的确实是客观的,但是你大脑对事物做出的判断,什么美什么丑,什么好什么坏,什么高大上什么低俗恶心,这些大部分都是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就像这个社会对胖子的歧视,对黑人的歧视,对同性恋的歧视等等。为什么片中村民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指认凶手是roaches?就好像我们习惯性的认为会偷懒的是胖子,有暴力倾向的是黑人,恐怖分子是穆斯林一样的道理。获取信息的成本再低,也不代表我们就可以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

另一方面,坚持真相,并为此站在大众对立面的成本代价是巨大的。就像剧中男主在恢复自我意识后,又不得不选择放弃一样。举世皆浊你还是否想独清,众人皆醉你还是否想独醒?

美丽的谎言和残酷的真相,海市蜃楼的欢愉和真实的痛苦,该怎么选?

以上,欢迎讨论,也欢迎到我的主页看第三季其他集的随笔!

 5 ) 《黑镜子:急转直下》|我们有没有做错事的权利?




     《黑镜子》在奈飞接手后,一次性放出了六集,剧迷简直有些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尽管换了东家,但原班人马还是让这部剧保持了其一本正经的大开脑洞,讽刺科技与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风格。还是像以前一样,一集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个主题。第一集《急转直下》,直面的是现代社会,社交网络给人带来的异化、大数据的暴力面、社会分层的残忍以及更为重要的问题“我们有没有做错事的权利?”
 
社交网络:我们的生活意义就是晒旅行自拍和美食?
 


     从微信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开始,正如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强调的,媒介的形式会影响承载的信息内容。微信让以前QQ空间和人人网的日志成为遥远的过去,很少有人会像以前那样,精心的用长文表达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配上精心挑选的图片和音乐。多数人都不会再发超过一百字的状态,于是图片成为最重要的载体,图片中最能展示自己生活的可能就是自拍了。为了显得自己是个热爱生活并且生活丰富的人,绝大多数人都选择晒各种自己旅行的照片,自己吃美食的照片,自己孩子的照片……总之,就是要自己显得不仅过着好生活,还要让人觉得自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好人,喜欢生活中的各种美好。有时候自己真的有些反感,可是随便向周围人一提,得到的更多的是大家的冷嘲热讽,说自己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确,因为晒旅行、晒美食、晒健身、晒孩子、晒幸福都太政治正确了。Living well ,being good, the wonderful可能是我们能追求的所有价值,人家在晒,说明人家过得好,你其实也想晒,只不过没东西晒而已。但这个问题细想起来,为什么政治正确的东西有时候我们会反感呢?我想可以我们有时候会跳出来,好的生活就是去旅行、去吃美食的窠臼,我们会想,这就是真正的好生活吗?这种生活是不是就是将以前被批评的享乐主义装点的高大上一些。即使不提这个古老的命题上的争论,各种晒同样的幸福,给人造成的审美上的疲劳,也说明我们可能不仅需要追求好生活,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对于好生活的理解。我们想看到真正的对于生活的感受,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好生活”。不过更讽刺的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向女主一样,晒了美美的早餐,但其实并不好吃。很多人晒的照片,可能根本不是自己的好生活。这点,不是比享乐主义和单调的好生活更讽刺吗?
 
      大数据的暴力:我们的评价体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看完这一集,出门的小路上,一个外卖小哥后面很没好意在背后超我喊,“唉,唉!”,让我靠边,我当时确实很生气,想着如果真有剧中打分机制的话,可以教训一下这种不讲礼貌的人。事实上,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存在各种打分机制,各种消费类型的APP几乎都有这个功能,也确实给予了生活很多便利。现在去陌生的地方都会看一下网站上的评分来选择吃住。整个评价系统确实用大数据积累了很多信息,同时让信息以有效的方式服务日常生活。如果真的设计出剧中的评分体系,并且评分体系能运用到各种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很多很好的作用。中学时,班上总有坏学生,他们欺负同学惹老师生气,我当时就会想着,如果我当了地球统治者,就把这些人发配到月球去。有了这个评分系统,我就可以让这些人远离我。那些生活中其他各种令人讨厌的人,我也可以想办法惩罚他,而不用付出过多的成本,仅仅手指一划。这个时候,等于将权力赋予每个人,我不需要当地球的统治者,就可以达到我的目的,这简直是最民主的制度发明。可是问题来自于大数据的暴力,大数据可能提供很多信息,但它不能提供个人的独特经历,当所有人都以一个数据为标识时,每个人的独特经历就成为暴力的对象。女主在剧中本来是一个分数不错的人,几个阴差阳错的细节就让她分数降低,即使在路上都没人愿意载她,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会遇到坏运气,因此大数据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将暴力施向你。不仅如此,如果大数据是一种权力的话,那么权力最可能的问题就是资源占有带来的不平等,女主的朋友娜奥米可以请最顶级的数据分析公司给自己打造最精细的数据提升计划。这指向了此剧批判的阶级分化与隔绝。
 
        阶级分层:我们面临了越来越精致的分化与隔绝


    以前总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如果现实真的如思想家所说的,社会是如此的不平等,那么为什么那些穷人不反抗呢?为什么会有那么残忍的奴隶制,采邑制……各种制,后来我才明白,其实多数情况下,不平等的系统都是很精致的,而且在不断精致化。我们会发现修养、礼貌、好身材、努力程度等等这些我们认为是对的东西,成为判断人是否是应该取得好生活的标准。于是,我们就像女主一样,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生活,需要尽可能的提升自己,用上层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要自己做橄榄酱才是热爱生活,在她眼里甚至在多数人眼中,女主是那个积极上进的人,与她形成对比的是,她那个只知道打游戏,对别人的态度和自己的分数不怎么在乎的弟弟。他弟弟是不努力的卢瑟。生活中我们经常这样想别人,也这么想自己。正是这种想法,让这个不平等的社会显得是如此合理,以至于我们想要的就是努力过的和那些上层人一样,而不是去改编不平等的结构。现实可怕的就是资本的再生产,娜奥米因为自己本身资源占有的优势,她有更多的时间去关心自己的身材,她可以找一个同样多金的老公,甚至在剧中的终极评价体系内,通过数据分析公司提供的出色项目规划,她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分数。而女主尽管已经做到了她那个位置能做到的绝大多数事情。但可能因为很小的几件事情,就断送了她整个规划。这可能就是现实最讽刺和让人难以接受的吧,更可怕的是,现实往往更加残酷吧。
 
               “我们有做错事的权利吗?”:后现代的意义在于解构和反思政治正确


    无论是好的生活是否只能是朋友圈中的照片,还是大数据给人提供了最平等的权力,抑或是社会精致分层的策略,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指向一个更加宏达而抽象的问题,“我们有做错事的权利吗?”旅行、美食、健身、甚至是看书、看剧、看电影,所有的这些政治正确的事情就一定要被做吗?在社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热爱生活,懂礼貌,积极健康,善待别人吗?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拼命努力往上爬,过上“上层人”所过的生活吗?可能很多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事实上我们从小到大都教育几乎都是这样的。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修身齐家,还是西方启蒙以来的强调的个人努力,所有的都指向很多“现代价值”,而现代价值中,过好生活,做好人,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就是政治正确,你很难有理由的反对。但世界永远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我们要追求美好,美好给我们带来秩序,带来享受,带来幸福,带来快乐,但有时候我们不想美好,我知道要讲道理,我知道要努力,我知道要讲礼貌,我知道不能说F word,但是我就想说,即使不完美,即使是错的,我知道这是我想做的,这才让我感觉到我活着,让我感觉到真正的价值。有时候,我们知道美,我们知道对,我们知道我们应该的一切,但值得感谢的是,我们应该有不这么做的权利,我可以不这么做。所有后现代的理论给人的意义不正是在这里。但可怕的和让人痛苦的是,这永远是两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一味的坚持做错的事情,可能过不上好生活,可能被现代体系认为是卢瑟,也可能被人认为是现代体系通过更复杂更精致的方式合法化不平等,让更多的人不去竞争,醉生梦死。这可能是人类永恒的困惑和悲剧吧!

 6 ) 「San Junipero」的哲学思索:生和死、选择和意义、爱和自由

别人在讨论结局是不是happy ending,我则只想聊聊剧里的3个哲学思索:

1. 生和死
2. 选择和意义
3. 爱和自由

--------------没有事实,只有诠释----------------

1)生和死:永恒的生命 vs 永久的死去

每个人在出生之后,都拥有这么一个选择:活着or死去。

正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写过的这句经典:"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

加缪也曾以这样一段话开始讲述《西西弗斯的神话》:"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生活是否值得过,这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余的……都在其次……必须首先给出回答。"

活着的人现在之所以还活着,一部分是其主动选择了活着,另一部分则是其并未意识到自己可以作出生死选择而被动的活着。

而剧中的人物,比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多了一次生命的选择——不仅在出生后可以选择活着或死去,在其生命结束前还可以作另一次选择:永生or永死。

如果你是剧中的人物,拥有永生永死的选择权,你会如何选择?……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停下几秒钟想想另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生命,还会有死亡吗?

我们从不认为石头有生命,所以我们也从不曾忧虑石头的死亡。那是否可以这么认为:死亡存在的前提,是生命的存在?换言之:要先有生命之后才有所谓死亡。

如果我们接受这个观点:死亡的存在以生命的存在为前提,那么:既然生命都已经逝去,又何来永恒的死亡(永死)需要忧虑呢?!

再反过来追问:如果没有死亡,还存在生命吗?

同样,对我们而言,我们从不曾认为石头有所谓的死亡,故而也不会认为石头存在生命。那是否可以认为:生命的存在,同样要以死亡的存在未前提?换言之:生命和死亡相互为其存在的前提,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

如果我们接受生命和死亡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那么:San Junipero里没有死亡,其中的生活又何谈是「永生」?

故此,基于以上日常语义层面对生死的理解,「永死」和「永生」都不存在。更准确一点:永恒的"生命"或永久的"死亡",其并不是我们日常语义层面的生命或死亡,它们只是一种「存在」,一种无所谓生死的存在,一如石头。

让我们来看看,剧中人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或者说编剧想通过剧中人给我们传递怎样的回答。

剧里的人,死前拥有两个选择:
-Option 1: Pass(Just Gone,永久的死亡)
-Option 2: Pass Over(活在云端San Junipero,永恒的生命)

面对Option 1和Option 2——永死 vs 永生,剧中人物如何选择?

- Richard(Kelly的丈夫)选择了「永死」

- Yorkie希望选择「永生」,在自己努力和他人的帮助下,最后成功选择「永生」

- Yorkie的父母希望让自己的女儿被动选择「永死」

- Kelly先是因丈夫Richard选择「永死」而伤心,自己后来却又拒绝Yorkie一起「永生」的邀请,最后她却再次改变决定,幡然决然地选择「永生」

他们为何作出这样截然不同或前后矛盾的选择?——意义!

---------------------------------------------------------

2)选择和意义:你如何定义意义,决定你作出怎样的选择。

我们选择,源于我们相信。而我们之所以相信,之所以拥有这样的信念,源于自己对生命意义的定义。剧中的人作出其生死的选择,也是源于其所持有的信念,以及这些信念背后,他们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义:

-Richard拒绝在云端永生,因为他有自己的信念——How can I spend eternity in this fucking graveyard, when she (他深爱的女儿) missed out, how can I?。他有自己坚信的事情,也有自己拒绝相信的事情。而云端的永恒生命,却是他所拒绝相信的众多事情之一。( He had his viewpoint. There were things he believed and things he did'nt believe in, and this place was on of them. Wouldn't even visit, take the trial run.--by Kelly) 他对生命意义的定义,在于其所爱的人。一个没有他所爱的人的世界,生活不具有意义。他拒绝过没有(他相信的)意义的生活。

-Yorkie在体验San Junipero的云端生活之真实后,毫不犹豫的选择死后pass over至云端永生,而非just gone永死。她在得知Kelly的丈夫拒绝接受「永生」时,吃惊的问:why? why wouldn't anyone take it? (一个从21岁就瘫痪成植物人、在病床上生活整整四十多年的人,对"感觉"无比真实的五彩世界的即刻沉迷,并不难以想象和理解。)她对生活意义的定义,是能够"真实"感知和体验。San Junipero的生活足够真实,对她而言就具有意义。

-Yorkie的父母为何拒绝其女儿Pass Over至云端?因为他们是虔诚的教徒,他们相信人死后有灵魂,生活的全部意义是让灵魂生活在天堂,而不是活在云端San Junipero。(人死后还有什么?你相信灵魂吗?)

-Kelly先是希望丈夫选择永生,后又拒绝Yorkie的永生邀请,最后终又选择永生。

她的转变源于什么?她相信什么?她所认为的值得过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Kelly不相信灵魂或天堂,她只相信存在。她说:I wish I could believe that he (其丈夫Richard) is with our daughter now(在天堂重聚), but I don't. I believe they're nowhere. Just Gone(只是不再存在)。

她最初希望丈夫死后能够选择Pass over永生,源于她和丈夫之间的「爱」——牵绊、承诺、厌倦、渴望、欢笑、牺牲和彼此付出——the bond, the commitment, the boredom, the yearning, the laughter, the love of it…the fucking love, you just cannot know!…every thing we sacrificed, the years I gave him, the years he gives me。

她拒绝Yorkie永生的邀请,又何尝不是源于相同的信念:who can ever make sense of forever? ——她反问,How can I spend eternity in this fucking graveyard, when he (他深爱的丈夫) missed out, how can I? 在一个找不到feeling的世界,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有何意义?

她最终幡然决定pass over和Yorkie在San Junipero永生,也是基于相同的信念——她和Yorkie之间的「爱」。

---------------------------------------------------------

3)爱和自由:人性的起源——逃避自由

萨特认为,我们人类生而是自由的,并注定是自由的。
很多人会反对这样的观点,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感受到种种约束的人们。他们认为:生活更像是一个不断挣脱束缚走向自由的过程。

自由和束缚真的如同白天黑夜般不可共存吗?
从人类的现实状况来看,恰恰相反——它们于人类而言,注定是永恒的共存。

永生(如剧中Yorkie对forever的定义:however long you want) ,意味着有足够的时间、资源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这可以说是最大程度的自由。
而Richard和Kelly都拒绝永恒的生命,拒绝这种最大程度的自由。Why?
他们的回答是:因为在这种「永恒」和「自由」里没有「爱」——牵绊、承诺、厌倦、渴望、欢笑、牺牲和彼此付出……

他们的选择,不正是「对束缚的自投罗网」和「对自由的逃避拒绝」吗?
然而,跳出剧情,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爱、恨、情、仇——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生活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人性humanity的唯一起源。

 7 ) 丧歌高唱

(文/杨时旸)
    当蜜蜂绝迹之后,人类只能存活四年。多年以来,这个假说大张旗鼓地传播,应和着人类对于灭世的恐惧。很多人把这句惊人的预言安插在爱因斯坦的名下,但实际上,令人失望的是,并没有证据证明爱因斯坦曾做出过这样的判定。这句话,裹挟着科学的外衣,和其他那些神秘而不可验证的古语一样,只是对于人类集体无意识中恐惧的一种回应。
   《黑镜》第三季第六集《全网公敌》展现了一种“后蜜蜂灭绝时代”的景象。那个世界中,人类没有灭绝于饥馑,而是死于人性之恶。在这个故事中,“蜜蜂灭绝”隐喻了文化和文明上的崩塌,那是一种道德和人性中的精神饥荒。
    为了维系世界的正常运转,政府和科技公司合作制造了人工智能蜜蜂,这些有着金属身体和智慧头脑的微小昆虫,安静地在不同的角落兀自繁衍,它们隐秘但无所不在,能被所有人看到,但又被所有人忽视。当然,也有人从最初就担心,这些漫天飞舞的小东西会成为一个个窥私的摄像头,但无人能证实这些,更重要的是,这几乎是人们可以担忧的极限了。但最终,这些生物远远超越了人们的想象,成为了杀人武器。
    这个故事作为《黑镜》第三季前半季的收尾之作,施暴者最终的结果仍然不得而知,动态的开放性结尾成为了恐惧的延伸,映照着当下看似平静但弥漫着不安的现实。
    “我从来没想过要生活在未来,但我他妈的现在就生活在未来之中。”《全网公敌》中的女主角看着智能蜜蜂自动飞舞着组成公司的logo,这样说道。这是一句自嘲,也是一句诅咒。它意外道破了我们当下的现状。我们生活在一个似真似幻的时代中。从未有一个时代像如今这样,科技成为了新兴的宗教,我们心怀盛大的希冀心甘情愿的臣服于所有张贴着“智能”“云端”“交互”“虚拟现实”等等标签的技术。我们将此称为一种“进步”,从而宣判和嘲讽那些对于这一切抱持距离和发出质疑的人们,那个群体被认为是当下的阿米什人变种——一种注定要被淘汰的顽固守旧派。
    我们对于未来大声欢呼,悄悄忌惮——关于隐私的消失,脱离管控的人工智能,以及虚拟和现实边界的模糊。但这些疑虑抵消不了人类想成为造物主的傲慢。
    急速向前的技术和挥之不去的恐慌之间,滴漏出深切的焦虑,《黑镜》之所以具备如此的吸引力,就是因为它回应着最切身的焦虑感。它懂得欲拒还迎和欲擒故纵,它的讲述方式一点都不炫,反而极力贴合着我们经历过的现实,但呈现的却是业已塌陷的未来。
    《黑镜》从最初开始就秉持着冰冷的审判视角,展览着一切,犹如陈列证据。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反乌托邦题材在当代激起的最经典的回声。
    伴随着“反乌托邦”题材的“大片化”,这个铅灰色的警世恒言的类型日益变得浅薄不堪,它的冷酷情绪被巧妙地剔除,几近沦为青春爱情戏码的陪衬物。在这样的背景下,《黑镜》至少承接着某种正宗的血统,还原了反乌托邦的魂魄——更重要的是,它给这个题材赋予了当代性的崭新可能。
相比于曾经的政治主题,如今的这类题材更多地则牵涉科技和欲望,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更加内化的恐惧。政治是从外部施加于个人暴力,进行管控并要求服从,而科技,则激发出每个人的内部认同,我们欢呼并亲手参与打造牢笼。如果说前者尚有反叛的可能,那后者几乎没有逃逸的孔洞。
  《黑镜》将新季的第一集《急转直下》对准了所有当代人无法离开的社交媒介。当“点赞之交”从言论层面扩展到现实与身体层面的时候,人就被完全物化了。每个人对每个人都要评分,而分数决定一个人的生活际遇,它成为了社交媒体时代的信用记录,关乎人们能否取得衣食住行的资格,关乎能否被允许进入某一个圈层。它足以放大人心中报复性的恶意以及表演性的虚伪。当评价变成审判,所有人都能成为刽子手,而同时,所有人都可能是下一个受害人。
   它跳跃联系着第三集《黑函之舞》中被泄露和操纵的隐私。社交媒介轻而易举地造就出一种吊诡的局面:我们自愿泄露着一切私人化的信息,爱好与行踪,工作与心情,而与此同时,我们还相信隐私的庄严和被保护的可能性。
如果说这两集的内容更像是对于当下现实某种程度的夸张,那么第二集《游戏测试》和第四集《圣朱尼佩洛》则把恐惧抛向了未来。
    虚拟现实几乎不可避免地将接管我们未来的生活。最初,它会以娱乐化的方式与我们发生关系,继而全面统治我们的日常。无论电影还是游戏,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之巅都是最大程度的“身临其境”,从黑白影像发展到如今的3D效果,人们日益想创造一种得以让观众“沉浸”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我们想要彻底剔除现实和虚幻的边界,把“观看”变成“体验”。
    《游戏测试》中那个充满冒险精神的男人被投入了虚拟的情境之后,激发了他深藏的所有恐惧,有最浅层的对于某种动物和昆虫的应激反应,有现实层面的对于一夜情对象盗刷自己信用卡的怀疑,还有一直潜藏在心底的有关父母、有关基因、有关无法挣脱的宿命的根源性恐惧。通常而言,人们觉得,虚拟现实更像是一种高阶而刺激的游戏,人们欢快地开始,忘我地投入,再毫无牵挂地退出,重新还魂到真实生活,但问题在于,虚拟情境一旦超越了某个微妙的界限,那就不再是一场可以随时摆脱的游戏,而变成了一次真实的经历,进而进入个人经验,人们将永远无法退出。从这个意义上讲,真实和虚拟,有时只是头脑中的一次波动,当边界被突破,虚构和真实就无法再被有效甄别,这成为了一次哲学拷问。
    如果说这个故事有关囚禁,那么《圣朱尼佩洛》的故事则有关拯救。但悲剧在于,以治疗为目的开发的意识上传至云端的系统,最终被人类当做终极乐土。而由此,拯救最终仍然沦为困厄。
当人们觉得身体和感知可以分离,那么意识上传就不再是禁忌,当圣朱尼佩洛成为一个游魂聚集的云端,那么我们惯常意义中的现实世界就像个可以被废弃的孤岛。人们在云端得以重逢和相爱,肉身变成了一个过时的介质。从未有一个时代像如今这样,我们一边无尽贪恋肉欲,一边想尽办法取缔肉身,很多人觉得只要意识可以上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轻盈的精灵。但问题在于,当人类都只以意识的方式存在,那么“存在”本身就已经沦为一片虚空。
    相对于这个我们在未来存在方式的故事,第五集《战火英雄》则更加切实的呈现了“偏见”的产生机制。在当下这个文化冲突日益剧烈的时代,《战火英雄》或许是最不科幻,但却最具有拷问性的一个。士兵被植入大脑的模块让“一叶障目”成为现实,它让人们毫无心理障碍地杀戮,让被歪曲的知识畅通无阻。真正阻碍人们作恶的是同理心,但那个模块阻断了感同身受的可能,激发着恶,无论是对那些人以“蟑螂”命名的行为,还是基因排查的论调,都让人想起纳粹。这个故事在提醒人们,科技的进步不一定会导向光明,也可能会沦为帮凶。
    某种程度上说,《黑镜》是科技时代的“七宗罪”的变种,自第一季开始,就流露出庄严的末日审判的调子。它的所有故事都站在了狂欢者的对立面,审慎地处理着这个时代最热门的科技和最热切的期盼。
    正如乐观者认定技术进步会化解一切,悲观者一直预言科技终将反噬人类。《黑镜》是这场欢快合唱中不合时宜的低音,它并非唱衰,只是预警,让人们得以意识到自己的傲慢。但更多的人都觉得,我们奔向奇点的路途是解放人类和解放人性的必然和捷径,即便知道会出现副作用,但相比于盛大的光辉,那零星的灰霾也微不足道。而绝境往往都是由极度膨胀和盲目乐观催生的。
    相比于历史上可怕的过往,科技乌托邦的恐惧在于,它未曾出现过。曾经那些由于失控权力和武力造就的灾难,可以成为今天的镜子,但一个未曾出现过的场景,不可能被人们引以为鉴。所以,《黑镜》式的预言,在很多时候被当做笑话。这是一层更加令人绝望的傲慢。如果这傲慢无限蔓延,总有一天,这些黑色预言会成为谶语和挽歌。
(本文首发腾讯电视剧频道鉴剧科专栏)

 短评

几年后再看这种题材的东西,真就觉得有点矫情了,人类还没有那么愚蠢。

10分钟前
  • 杂食动物
  • 还行

Black Mirror S03E01食用完毕!日常creepy设定居然展开出如此"温馨浪漫"的结局,不同于channel4的转变,对口味!

11分钟前
  • 银白色的曙光
  • 力荐

社会标准也会有种种魔心,我们总是活在他人的评价当中,费尽心思扮演各种角色用以讨好他人,因为自欺,所以欺人,到头来,你累我也累。真实未必最好,虚伪更觉恶心,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自勉。

16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1】你看 评分 就这么重要 2】有这么牛逼的技术却用在开发恐怖游戏上?!3】可怕的是真正的犯罪者,却以为自己就是正义 4】第二集中的高科技的正确打开方式 5】新世界より 6】送给网络暴民的礼物,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21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就冲这恶心劲,给满分

25分钟前
  • 四是事
  • 力荐

希望所有网民都可以看下第六集…

27分钟前
  • 暖晴
  • 力荐

看完第一集后过来打分真是有点讽刺

31分钟前
  • momo
  • 力荐

1,推荐;2,较差;3,尚可;4,尚可;5,力荐;6,力荐。整季依然当得起五星。

3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刚看了第一集 想想这个朋友圈点赞也搞得很道德绑架的世界啊

37分钟前
  • 餅乾
  • 力荐

好像大家已经不喜欢简简单单叙事的故事了。他们喜欢炫酷的设定,激烈的反转,深奥的立意。而我喜欢第一个故事,剥离掉科幻的皮,故事依然能扎扎实实地触动到我。反观前两季,剥离掉总统日猪这些博眼球,踩单车赚钱的设定,故事本身就很平庸,更多是兜售设定,而这一季,才是在认真地讲故事。

39分钟前
  • 西凉虫
  • 力荐

第一集就炸得小清新们原形毕露。

41分钟前
  • 榕十三
  • 推荐

4 5 6 集真是渐入佳境.其实前两季也有一般般的故事,猛踩第3季的人,能有点基本的判断力吗,好歹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

44分钟前
  • nakedgun
  • 力荐

豆瓣评分众生相甚至比电视剧本身都要精彩。黑镜换了东家,但其实主创还在,所以整部电视剧的情节走向,依然在他的把握之中。电视剧一直在拓宽新领域,好事,譬如第四集,有着极深的文学意义。第三集复刻白熊公园,后劲很足,可惜很多人都没看懂。其余不赘述。总的说来,新一季还是值四星以上的。

48分钟前
  • Mademoiselle B
  • 推荐

我们已然活在了未来,讲真

49分钟前
  • 午夜滴长岛冰茶
  • 力荐

刷完第一集。总以为结尾那段女主能翻盘,打击刺激一下秩序。然而就只是顺流直下了。疯婆子加失败者。小遗憾。水准降落(六集看完,黑镜系列以前的感受是细腻,有些细节带来的震撼,现在流于快餐化平庸化。当然还是可看的短剧。只失去了力量。我排序的话:4=5>2>3>1)6太讨厌不参评

52分钟前
  • 推荐

四五六渐入佳境,一勉强也能看,二跟三什么鬼!抖个机灵就想上来凑数吗!开除镜籍!

53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卖给奶飞之后风格确实变了,第一集尤为明显,把原本藏在语言里的尴尬放大到剧作本身。没有了反转,没有了冷峻,神剧下落到了凡间,成为了普通的科幻脑洞片。但是,这种风格又未必不好——反正都是讽刺,刻意一点又何妨?(第六集就是对只看一集就装逼叫嚣打一星的键盘侠最好的讽刺:)

55分钟前
  • Enigma
  • 推荐

第一集:喜剧片第二集:恐怖片第三集:犯罪片第四集:爱情片第五集:战争片第六集:悬疑片

60分钟前
  • 克莱蒙特
  • 推荐

一如既往的高品质

1小时前
  • Simon Tien
  • 力荐

烂成这样真的太可怕了。。。

1小时前
  • Tuscano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