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西四季

记录片英国2016

主演:约翰·伯格,Ben Lerner,Colin MacCabe,Christopher Roth,Akshi Singh,蒂尔达·斯文顿

导演:Bartek Dziadosz,Colin MacCabe,Christopher Roth,蒂尔达·斯文顿

播放地址

 剧照

昆西四季 剧照 NO.1昆西四季 剧照 NO.2昆西四季 剧照 NO.3昆西四季 剧照 NO.4昆西四季 剧照 NO.5昆西四季 剧照 NO.6昆西四季 剧照 NO.13昆西四季 剧照 NO.14昆西四季 剧照 NO.15昆西四季 剧照 NO.16昆西四季 剧照 NO.17昆西四季 剧照 NO.18昆西四季 剧照 NO.19昆西四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02

详细剧情

  梁文道称:“约翰•伯格是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传人,一手是投入公共领域的锋锐评论,另一手则是深沉内向的虚构创作。”约翰•伯格于今年1月离世,使得这部纪录片成为他晚年生活弥足珍贵的记录影像。  影片由四部风格迥异的短片构成,串联起一年四季。以约翰·伯格生前所居住过的小镇昆西为背景,用平实的故事以及诗一般的画面,为约翰·伯格褪去艺术家和名人的光环,还原成一位普通的老人,真诚质朴。小村庄中的居民也各有故事。导演也用更多历史影像穿插融合在老人的生活中,给人以诗的穿越感和遐想的空间,是一部非常优美的纪录片。

 长篇影评

 1 ) 会听会看会思考——《昆西四季》

会听会看会思考——《昆西四季》

今天聊聊电影《昆西四季》。

片名The Seasons in Quincy: Four Portraits of John Berger (2016),别名约翰·伯格四季肖像(台)。

本片是一部英国传记纪录片,影片于2016年2月13日在第66届柏林电影节上首映,拍摄记录了英国艺术批评家、作家约翰·伯格最后的一段时间。

约翰·伯格(John Berger)出生于1926年11月5日,2017年1月2日去世。他是当代英国艺术评论家、作家、画家、编剧,被誉为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传人。

上世纪70年代,他凭借一部《观看之道》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西方美学的认知,1973年之后便在阿尔卑斯山脚下法国南部小镇昆西定居长达40余年。

本片与传统意义的纪录片有较大不同,并没有简单的记录主人公生活经历,而是选取了他生活中的几段重要经历。

《昆西四季》由四部短片组成,四部短片之间相互独立又有关联,分别是《聆听之道》(Ways of Listening)《春》(Spring)《政治之歌》(A Song for Politics)和《收获》(Harvest),由蒂尔达·斯文顿、英国影视文化学者柯林·麦凯布、克里斯托弗·罗斯和巴泰克·茲耶多斯执导。

第一篇章《聆听之道》。

从篇名就在致敬约翰·伯格最为著名的纪录片《观看之道》。约翰·伯格当初成名就是靠着那部极富颠覆性的《观看之道》。

纪录片《观看之道》于1972年在BBC播出,通过质疑视觉图像背后隐藏的艺术形态问题,批判传统西方文化和美学。约翰·伯格凭借独到的观察力,从全新角度解读欧洲传统油画,对艺术史去神秘化,剖析艺术、艺术家和政治的关系,分析观看行为本身的意义与歧义。这些观点完全推翻了以往的艺术解读,拉近了普通人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令人耳目一新。

约翰·伯格说:“如果我是一位讲故事的人,那是因为我懂得聆听。”《聆听之道》拍摄于冬季,用对话和聆听的方式开始讨论,这种开篇方式也挺符合老人家的“道”。

第二篇《春》。

如同篇名,讲述的就是春天里的故事。

春天里万物复苏,在本段约翰·伯格探讨了人与动物的关系。约翰·伯格将观察对象转移到动物身上,在随笔《为何凝视动物》(Why Look at Animals?)中写到:“动物看人时,眼神既专注又警惕。它看其他种类的动物,当然也可能如此。动物并非在看人时才有这种眼神。但是唯有人类才能在动物的眼神中体会到这种熟悉感。其他的动物会被这样的眼神所震慑,人类则在回应这眼神时体认到了自身存在。”

若说动物是最原始的隐喻,那是因为人和动物之间的基本关系是隐喻性的。

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转移到不同阶级人类之间同样适用,虽然春天充满生的气息,在这个篇章的讨论中却包含着大量对立和消亡。

《为何凝视动物》原文可参考这里。

http://6tt.co/rDsP

第三篇《政治之歌》。

这个篇章就直白地多了,这个篇章中一群左翼青年来到约翰·伯格住所聚集在一起,热烈的讨论当下政治局势,就像夏天一样热烈。大家热烈的表达各自激进的政治主张,唾弃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画面中不断穿插底层人士辛勤劳作画面,宛如一片火红的力量。

约翰·伯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黑豹运动,积极表达自己的革命意愿。

其实我觉得这种纸上谈兵也只能是口嗨,任何时候社会制度都要和当时的生产力相适应,谁都知道共产主义好,但生产力完全达不到的时候就强行实施,只能步子太大劈了叉。如果革命失败,更容易给敌人落下口实,成为资本家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

第四篇《收获》。

秋季到了,这是收获的季节。整部影片在一片萧条皑皑白雪中开启,在一片轻快明媚阳光中落幕,十分圆满。

纪录片表面记录昆西的四季,实则也是约翰·伯格的四季。春华秋实,约翰·伯格的思想也开枝散叶,得以开花结果。

能够从他人思想中汲取有益元素,那么本片效果也就达到了。只要思想能够流传,创作者也就成了永恒。

会听会看会思考,

能讲能做能启发。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2 ) A Seventh Man

in the monopolistic religions, i mean,there is this notion of Heaven and Hell.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but these two categories. And it's worth asking the question are the following. It's in Hell where solidarity is important,not in Heaven,isn't it?

“在道德观念强烈的宗教里,有天堂和地域的概念。会有不同的表述,但是就这两个类别。有个值得一问的问题就是,在地域里,团结才重要,而不是在天堂,对吗?”

喜欢Tilda 读的声音

The Seventh (A hetedik)

Attila József

If you set out in this world,

better be born seven times.

Once, in a house on fire,

once, in a freezing flood,

once, in a wild madhouse,

once, in a field of ripe wheat,

once, in an empty cloister,

and once among pigs in sty.

Six babes crying, not enough:

you yourself must be the seventh.

When you must fight to survive,

let your enemy see seven.

One, away from work on Sunday,

one, starting his work on Monday,

one, who teaches without payment,

one, who learned to swim by drowning,

one, who is the seed of a forest,

and one, whom wild forefathers protect,

but all their tricks are not enough:

you yourself must be the seventh

 3 ) Note

1.The way of watching and listening to animals.

2.Storytelling about politics(actually everything)(2008 fake 《New York Times 》,which was an excellent program calls for our hope of Utopians—— looking forward to change that into reality.)

3.People are intended to forget. ( All the malicious and cruel stuffs cause by politicians or us humans)

4.Excess of information that isn’t organized will becomes noise.(Answer to opinion 3)

5.Peace in countryside——Marginal areas——closer to nature and origin.

6.Intellectual and homeland? One or another? Has that ever exist?

7.Maybe joining in Party is an access to me to wake up my responsibility to this time. It won’t be worshipping, but critical thinking and motivation to make changes.(In a way——another angle. Not compromise. )

8.I’m little addicted to Mysticism recently.

9.“Each lion was a lion, and each fox was a fox.”——John Berger

10.“If you set out in this world, better be born seven times. Once in the house on fire, once in a freezing flood, once in a wild madhouse, once in a field of ripe wheat, once in an empty cloister, and once among pigs in sty. Six babes crying, not enough. You yourself must be the seventh. When you must fight to survive, let your enemies see seven. One, away from work on Sunday. One starting his work on Monday, one who teaches without payment, one who learned to swim by drowning, one who is the seed of a forest, and one whom wild forefathers protect. But all their tricks are not enough, you yourself must be the seventh.”——John Berger

 4 ) John Berger相关(1) 昆西四季

1 Ways of Listening 约翰·伯格去世后,《昆西四季》成为了他最后的记录。这部纪录片和作家本身都涉及了太宽泛的议题,难以真正去评论它。更何况他似乎是老套过时了,青年们不再认为做他的粉丝是一件”高级”的事,反倒是女演员蒂尔达成为了影片的卖点。 目前看到的评论都是比较通俗稳妥的做法:根据影片中出现的线索寻找到相应的伯格的书籍和思想,譬如第一部分Ways of Listening显然对应Ways of Seeing,第二部分Spring当中的动物则是Why Look at Animals?事实上影片中随处可见的美妙句子,在官方网站上都已作整理,满满当当的约翰伯格语录集。 这样的纪录片难免学究气,观众也不免掉书袋,但其实影片呈现了一个更为世俗、脱离了艺术评论家身份的老年约翰·伯格。 晚年的伯格,可以从Bento’s Sketchbook (《班托的素描簿》)读出。这是伯格生前写的最后一本书,Bento是斯宾诺莎的名,斯宾诺莎除了做哲学之外也喜好绘画,然而流传下来的著作中独缺素描簿。伯格一直惦念这本素描簿,晚年时他以隔时空想象对话,作出这一本与斯宾诺莎”合作”的素描簿。 我在意于Tilda提及此书时说:the imagined reverie of Benedic Spinoza, lens grinder, philosopher, and fellow radical humanist. And this particular book feels so personal, so completely, roundly about John and the way his mind works that it contributes him to anyone who reads it. ——磨镜片的人之后才是哲学家,相信斯宾诺莎和伯格在身份认同中都会优先选择前者。 《昆西四季》的题目揭示了最重要的地点:法国阿尔卑斯山脚的小村庄昆西,伯格自1973年起一直”隐居”于此。影片当中对于昆西风光的描绘给观众提供的代入感多是优美惬意,而我们可以回过头在《班托的素描簿》里寻找伯格在昆西时的心境。 伯格讲了一个很俗套的故事。他去图书馆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然而馆藏的两本都被借走了。他在图书馆里想着:这个人口六万的郊区图书馆,有四千人是图书馆会员,每人每次可以借走四本书。那么,今天有谁在家里读着《卡拉马佐夫兄弟》?他们互相认识吗?他们是第一次读还是重读呢?如果我和他们在市场上、面包店里相遇,我们会否会心一笑、认出彼此? ——伯格以此说明”共情”在故事当中的重要性,故事当中的某一部分变成了自己情感中的东西。 回过头来讲《昆西四季》里最先让人动容的地方,是伯格谈起自己的父亲。蒂尔达和伯格同样生于伦敦,同样生于11月5日,但间隔了34年。他们也都有一个经历过战争的父亲,这父亲也都不愿意同子女谈及战争的伤痛,但是:history cannot have its tongue cut out. 伯格讲自己的父亲如何切苹果:”先削皮,然后等分成四瓣……哦不对,是先等分成四瓣,然后挖去核,再削皮。” ——尽管伯格已经年迈了,但他讲起父亲时依旧仿佛是受庇护的,眼里泪光闪闪。——而我相信每一个观影者此时都在想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如何切苹果,是先削皮还是先对半分开,想他们把苹果递过来的姿势。 (3.5 我试了一下那种切苹果的方法,果然好不习惯~)

 5 ) 昆西四季

在群里种草的传记片,不同的拍摄班底用散文诗般的短片桥接John Berger的生命片段。

冬天的木屋内,他与同日出生的Tilda在昏暗的吊灯下削着苹果聊起各自的父亲,战争和历史的沉默。想起之前看《四个春天》,过场间穿插着的也是枯枝和鸟,屋檐和猫,远山未融的雪和雾。乡下的农场里,年轻人向他问起政治和暴动,他说,十岁的牛已经年老,二十年寿命的马也已经高龄,可对于农民而言,死去的总被新生的不断替代,十年寿命的羊总是生生不息,所以羊群的寿命总比牧羊犬长久。九十分钟的电影定格在驾驶摩托逐渐远去的背影里。

大概生命总是轮回,“如果你将来到这个世界,那你最好出生七次。一次在着火的房子,一次在结冰的洪水,一次在疯狂的精神病院,一次在成熟的麦田,一次在荒无人烟的修道院,一次置身于猪圈的猪群间。六个婴儿都在啼哭,可你必须成为第七人。当你为生存而战时,让你的敌人看到这七个人。一个周日远离工作,一个周一开始工作,一个无偿教书,一个通过溺水学会游泳,一个做森林的种子,一个受自然先祖的庇护,但仅有这些手段还不够,你必须是那第七个人…。”

btw,认识他的时候才知道,某个冬天里他已经动身去了方舟,希望仍路上的我们在生活里也能保持炙热和真实,一起庆祝每个值得坦荡的日子。

 6 ) 一点感想

知道这部纪录片,是因为《观看之道》。看完《观看之道》后,对约翰·伯格深表佩服,于是顺藤摸瓜地找到了这部片子。在看之前,我就知道我自己一定会喜欢的,有思想的艺术家再加上优美的自然风光,我没有理由不喜欢。

片中有许多我很受启发的话,印象最深的是其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农村生活闭塞,远没有城市生活精彩,但人所不知的是,乡野一年四季风光不同,广阔而值得探索,自然对我来说,是最贴近本真,最具有无穷乐趣的地方,更别说可以吃上自己亲手种的蔬菜瓜果,我很欣赏《瓦尔登湖》作者的精神,但真正想过的还是这种悠然惬意的半隐居生活,但这基本上都是功成名就之后才会去选择和能拥有的,念此,只能羡慕。

这个片子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不过我关注的重点总是乡居生活,中毒太深。有些东西我也不太懂,如讲政治那一块。被约翰·伯格对他父亲的回忆和对妻子的深深爱意感动。

我希望我能坚持去看他写的书😂。

 7 ) 四季觀影筆記 Four Notes of John Berger

Random Notes taken during the screening at 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
One week before Christmas they met in Quincy
he looked at her for at least two minutes before speaking
she listened to his childhood stories attentively and asked questions
peeling apples in the character of his perished father
just like her father who lost his leg to the tank
or maybe, from falling off the ladder
History cannot have its tongue cut off
those flushed away shall come back

-2-
Each lion was a lion, and each fox was a fox.
Why looking at animals
because a ten-year-old cow is already old
because a goat outlives its owner
because we are naked before the gaze of cats and dogs
Can animals comprehend death?

-3-
Play a political song on the radio of art
against the dictating voice on the psychopath
Hop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optimism
truth are most easily told in silence
Ideas worship people without judging
disease possess people without explaining
The War would be over
if we stay in bed all day long
It is in hell that solidarity is important
not in heaven

-4-
They are something from our farm,
but not from our farm
Fragile I would say
it is fragile
They are the most beautiful present I have ever received
Six eggs concealed in a thatched box wrapped with green ribbons
where the blue becomes bluer
and the yellow yellower

 短评

一部激发灵感的纪录片——画面,音乐,真的都很美,内容也属优质。但可能就是淡淡的,什么也留不下吧。Tilda的出镜有时真的是一个出戏和自恋的符号扔在那,也许大部分观众还是爱的。

4分钟前
  • 12
  • 推荐

fabulous view of image

7分钟前
  • 力荐

Sheffield doc / fest Essay film it not doc actually...the most excited part is Q&A section just saw Tilda so close.

12分钟前
  • 挲丌
  • 力荐

有一句台词叫“这里总有存在的意义”,很荣幸啊。感觉受到了鼓励。伟大的日常教会我们太多了,我很庆幸学到了些皮毛。刚意识到,我们被资本裹挟是从出生开始的,而非进城的那一刻。

16分钟前
  • 到里斯本看海
  • 力荐

如今看依旧是温暖安心踏实的感觉,即便他已逝世。

17分钟前
  • ichbinluz
  • 推荐

用四個不同形式的短片展現昆西四季不同的面向。tilda控制欲這麼強,導演可能更適合她。

21分钟前
  • Ume
  • 推荐

犹记得他谈起父亲时眼角的湿润。这是每一个人子无法抗拒的。

26分钟前
  • 沉和🌈
  • 推荐

蒂尔达念白:如果你将来到这个世界,那你最好出生七次。一次在着火的房子里,一次在冰冷的洪水中,一次在疯狂的精神病院里,一次在成熟的麦田中,一次在无人的修道院里,一次在猪圈的猪中间。这六次出生的婴儿都会哭泣,但这不够,你自己必须成为第七人。当你必须战斗才能生存,让你的敌人看到这七个人

31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推荐

因为对约翰伯格一点都不熟悉,而这部纪录片是以散文式的拍摄手法来完成的,每一部分都由不同的导演去完成,因此总体挺“散”的。开头那几部分看得我有点雨里雾里,但是从他们一批作家围坐在一起聚会开始,电影对我来说渐入佳境。最后面那部分还一度使我落泪。喜欢第七个人的那一段话。

35分钟前
  • 被遗忘的米粒
  • 推荐

金马影展上看了这部纪录片一直没有标记,一晃眼,约翰伯格就90岁生日了,一晃眼,他就悄悄离开了人世。

40分钟前
  • jellyfish
  • 推荐

「Silence can also be incredibly communicative.」「"If you set out in this world, better be born seven times. Once in a house on fire, once in a freezing flood, once in a wild madhouse, once in a field of ripe wheat, once in an empty cloister, and once among pigs in sty. Six babes crying, not enough. You yourself must be the seventh. When you must fight to survive, let your enemies see seven." — The Seventh by Attila József」

41分钟前
  • Q·ian·Sivan
  • 推荐

父辈战后创伤、人与动物面面观、左派议论与人的解放、一场昆西之行。人的思想越复杂、成就越多面,也就越难一言道尽。信息量太大,且毫无前置知识。但当你看到一个人能在对家畜抱有同情的同时,又能平静甚至巨细靡遗地谈论一场记忆中的屠宰,并且并未简单导向素食主义时,你就能管窥其思辨之丰富与立体。

46分钟前
  • Hiina Kapsas
  • 推荐

#SIFF# 四季,四个切入点。风格比较混杂,但每个部分都很有洞察力。(是时候把John Berger的中文译名改回来了吧……伯杰~~~)

51分钟前
  • btr
  • 推荐

看tilda跟约翰伯格唠嗑我能看一天不换台。太享受了。两人聪明又博学的人聊起政治,战争,写作,哲学,父亲,无比的轻松自然而又在某一刻深刻的让人想要掉眼泪。

54分钟前
  • 小猪大侠
  • 推荐

我在梦里见到了我的朋友:“朋友,你是从照片里过来的吗?还是坐火车?”去世前一年的伯格爷爷还兴致大好地教17岁小女孩骑摩托车,既振奋又感动,又想到苏珊奈曼谈老年的时候说的: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人可以走得多远,创造力可以持续多久,为我们树立了如何成长的榜样。

55分钟前
  • 小南玩小南
  • 力荐

siff2017

57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推荐

托曲珍的福看到這麼好的片兒。簡直是某種revelation moment。很好奇怎麼做出來這樣一個片子。真喜歡英國的intellectual氣質。最被夏季那段關於動物的觀點打到:十年壽命的羊,或是二十年的馬,對人類來說其實是不死的,因爲整體沒變,死去的不斷被新生的代替。

1小时前
  • 阝女
  • 力荐

除了对猪的部分有点难以共情,这部纪录片简直看到心里去了。一是形式上的自然灵动,一点也不拘束。二是即便在那么世外桃源的语境里它反而提醒了我伯格身上的战斗性,他始终是在激进运动和思想的前线,而无望几乎是战斗必然的历史前提。最后也是最喜欢看的是他们谈话时肢体语言里掩饰不住的专注和喜悦,都是多好的人多美妙的相遇啊。也可以用法拉奇那句来解释,“共同思考共同反抗,这本身就是一种爱的关系。”

1小时前
  • 57
  • 推荐

伯格描述夜里牛铃响,伯格儿子与Tilda乖巧的儿女围坐在一起边吃覆盆子边纪念逝去的母亲…被感动。地狱才需要团结这句话还真妙!有对影迷夫妇带着婴儿来看,婴儿很乖就咿呀见了几声,一叫爸妈就抱着他跑到最后角落。快结束时镜头扫过昆西宁静的草原、温顺的牛羊时婴儿还笑了一声,祥和的一刻

1小时前
  • 🔥🫧🥯
  • 推荐

温柔到让人心醉 看着蒂尔达切苹果 每个人简单的白描画像 农场里动物们短暂却安详的生活 大家分食红嫩的覆盆子 不知不觉就流泪了

1小时前
  • t0psh1t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