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师

动漫大陆2013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山海师 剧照 NO.1山海师 剧照 NO.2山海师 剧照 NO.3山海师 剧照 NO.4山海师 剧照 NO.5山海师 剧照 NO.6山海师 剧照 NO.13山海师 剧照 NO.14山海师 剧照 NO.15山海师 剧照 NO.16山海师 剧照 NO.17山海师 剧照 NO.18山海师 剧照 NO.19山海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00

详细剧情

山海师是狼烟无言创作的一部漫画作品。一部神魔治愈漫画,以《山海经》题材为元素蓝本。

 长篇影评

 1 ) 海上没有钢琴师

晚上重看了《海上钢琴师》,才发现多年前我根本没有看懂这个片子。

海上钢琴师,豆瓣9.2

曾经我以为海上钢琴师指的是1900,重看我才明白海上钢琴师原来就是小号手Max,因为小号手就是1900—— 1900是小号手虚拟出来的一个想象中的自己。

左:1900;右:小号手Max

关于这一点其实讨论得并不少,有赞同有反对,我个人是倾向于赞同的,原因如下:

一、开场。

旁白说:只要你有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不会被人忘记。

这里其实就隐藏着许多信息: 1、叙述者有一个好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是小号手对观众说的,实际上也是导演对观众说的) 2、这个好故事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也可以是半真半假的,它只需要「好」就行; 3、不希望被忘记是目的,制造好故事则是手段——对小号手来说是如此,对导演来说也是如此。

二、唱片碎片。

店铺老板问,唱片的碎片是谁放进钢琴的。小号手说是自己。 在1900的故事里,唱片是被1900亲自掰碎扔进垃圾桶的,虽然小号手当时在旁偷看,但他并没有充足的动机去把一张被毁掉的唱片保存下来,尤其是保存在钢琴中而不是自己身边(若是作为纪念物应该自己留着),所以合理推测,事实上,唱片是1900把它丢进了垃圾桶后,却又舍不得,最后自己捡起来藏进钢琴里的。 包括前面小号在老板那里意外发现1900的唱片,想要偷走,被老板发现,情急之下他说出1900的唱片是由1900亲自毁的。

还有小号手在开头吹出1900在唱片里弹奏的钢琴曲,那首钢琴曲录制的时候是1900根据在船上遇到的女神半即兴发挥的,录完后唱片马上就被1900自己销毁了,那么他又是怎么知道这首曲目如何演奏的呢? 还有店铺老板最后把小号还给小号手并且对他说「好故事比小号值钱」等等。

这些细节,其实都在侧面表明店铺老板也明白了: 小号手就是1900。 1900是踏上美国大陆之前的小号手,小号手则是踏上美国大陆被毁掉的1900。

三、四手联弹。

在1900弹钢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四手联弹的画面。 按照常规理解,这是导演在通过画面暗示1900琴技出众,一个顶俩。 但是大家不妨再回忆一次1900第一次跟小号手弹琴时的画面:

可以很轻松地感受到整个画面是很梦幻、很不真实的,而且在1900弹琴的时候,小号手是坐在1900身旁的。 再结合来看后面1900四手联弹的画面:

某种程度上,这确实也可以证明: 1900就是小号手想象出来的自己—— 弹钢琴的是他,吹小号的也是他。 弹钢琴的他活在「故事」中:意气风发、西装革履;吹小号的他陷在「生活」中:一贫如洗、捉襟见肘。 在小号手的想象中,自己的一生从来没有走下过轮船;但是实际上,小号手可能只是无法面对自己走下轮船后现实与憧憬的落差,所以他必须创造一个「从来没有走下过船的自己」来安慰自己对命运的无奈无力。

「第一个看到美国的人,每艘船上都会有这么一个人, 别以为这只是凑巧或者幻想,这是命运。那一瞬间早已印刻在他们的生命之中。」

小号手的想象,在故事层面象征着他对自己过去纯洁的精神世界的怀念,但是它也在宏观层面,控诉着现实世界对于「人」的毁灭, 而这个现实世界是什么? 答: 是美国。 是美国梦。 ——这是小号手上船下船一系列行为的支撑。

而且正是因为那繁华诱人、无边无际的美国,在小号手下船后的日子里,给他带来了无边无际的噩梦,导致他贫困潦倒得不得不去边变卖自己最重要的小号——那像他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所以他才要编造1900不曾下船的谎言: 他内心深处根本面对不了自己下船后的生活,更加无法接受自己的美国梦已经泡汤。 他编造1900的谎言,不是为了骗人,而是在怀念、在惋惜、在痛苦—— 怀念过去的欧洲;惋惜曾经的净土;痛苦现在的自己。

也正是因此,在破船上,1900跟小号手分别的时候,1900跟他说了那个「天堂手臂」的故事:1900说上帝在名册上会找不到他的名字,说他的左手被炸飞,说他只剩下两只右手——找不到名字是指他本来就是虚构的;只剩下两只右手指他没法再弹琴了——他成了小号手,「不健全」的小号手。 你们看,小号手关于1900的故事里的细节多有趣: 1900的手臂是被炮火炸飞的;来找1900斗琴的声称自己是是爵士乐的发明人,斗琴失败后1900对他说「f**k jazz」以示自己对爵士乐的轻蔑(爵士乐是很有美国精神的);

1900终生不曾离开的轮船,是往返于欧美之间的(船上还飘扬的大不列颠的旗帜),最后阻止1900下船的,也是高楼林立、无边无际的「美国」,实际上也意指他终生不曾踏上美国的土地……… 讲到这一点,其实就要讲到《海上钢琴师》实际上是一个「反战色彩」甚至是「反美色彩」非常浓郁的电影。 虽然我个人特别不喜欢把电影跟政治混为一谈,但是这一点确实是本片创作的一个核心要点。 最显而易见的,是电影中人物行动的时间线: 1900(1900出生)- 1914-1918(一战)-1924(小号手登船)- 1929-1933(美国经济大萧条)-1933(小号手离船,跟1900分别)- 1939-1945(二战)-1945年后(小号手去店铺典当小号)

根据这个时间线,我们可以推测出: 一战、经济大萧条、二战…… 美国社会的大事件,小号手都经历了个遍。 只是没想到,经历了这一切的他,最后竟然只能去典当自己最后的家产,他身上什么都没了,不论是金钱还是梦想,什么都没有了,就像那条1900不肯下来的轮船—— 那条在故事里被炸得渣都不剩的大轮船。

如1900所述,「反正对别人来说,我也不存在」。

不存在的1900,难道不正是小号手无法维持的精神乐土吗? 如大家所见,爆炸的邮轮也不仅是小号手被爆炸毁掉的全部理想。 更是在20世纪上半叶,无数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因为追随「美国梦」而被戳破的全部泡沫。 这是一个残酷的故事。 但是这个残酷的故事,原本似乎有一个残酷得并不算彻底的结尾: 原版电影的结尾,小号手走出店铺,迎面是有一个女人走来的。

关于这个女人的猜想,我相信如果这个电影一共有一万个观众,这一万个观众都会希望她是1900的女神,是小号手即将改变人生的转折,是千千万万平凡人落魄生活里的一线光明与希望。(似乎这也算暗示1900就是小号手的一个细节?)

但是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国内上映的删减版在电影结尾去掉了这个模糊存在的女人。

小号手走了。 带着他的小号和故事,再度走进了前面那个漫无边际的城市,一如他第一次踏上美洲大陆。

那是又一个「不知今夕何夕」的远方。 我并没有去求证这样的改变是否是真实的,因为我觉得这二者都是很有意味的处理: 前者浪漫; 后者真实。 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我倒觉得如果真的删减版做了这个改变,未尝不好。 因为,如果最后海上的女孩最后没有出现,没有那一线稻草般的救赎,也许更意味着「海上钢琴师」的故事已经真正尘封: 海上已没有钢琴师。 海下也没有。 天才已归于沉寂,世人亦归于庸俗。 也许这样,倒反而更能让观众深刻地意识到什么是沧海桑田,什么是人间易逝—— 年轻的朋友啊, 不要迷恋远方, 远方, 有远方的绝望。

————————————————

公众号:宋雯婷(ID:swtstory)

有提问欢迎来微博找我,搜:宋雯婷sweety

公号后台发送电影关键字如《我不是药神》获得相关电影评论、发送演员名字关键字如「章子怡」「姚晨」获得演技或相关评论。

微信扫码或搜索公众号名字即可关注。

 2 ) 海上钢琴师

1、All that city you just couldn't see an end to it.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

2、The end? Please? Can you please just show me where it ends?
尽头在哪里?可以给我看看尽头么?

3、It was all very final on that gangway and I was grant too in my over coat. I cut quite a figure, and I was getting off, guaranteed. That wasn't the problem.
当年,我踏上跳板,不觉得困难。我穿上大衣,很神气,自觉一表人才,有决心,有把握,有信心。

4、It wasn't what I saw that stopped me, Max, it was what I didn't see. Do you understand that? What I didn't see.
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

5、In all that sprawling city, there was everything except an end. There was no end.
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

6、What I did not see was where the whole thing came to an end, the end of the world.
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尽头。

7、Take a piano, hmm? The keys begin, the keys end. You know there are 88 of them. Nobody can tell you different. They are not infinite
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错不了,并不是无限的。

8、You are infinite. And on those keys, the music that you can make is infinite.
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

9、I like that. That I can live by.
我喜欢那样,我应付得来。

10、You get me up on that gangway and you rill out in front of me a keyboard of millions of keys, 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
走过跳板,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

11、That's the truth, Max, they never end.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
事实如此,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

12、And if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 then on that keyboard there is no music you can play.
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

 3 ) 一个自己无法掌握的梦,是一个别人吹起却总觉得要破灭的泡沫

1900一个数字,一个年份,也是一个或许莫须有的人的名字。1900这个人真的存在吗?那个一生都在船上,从来没有触碰到过陆地的天才钢琴师。 我在想,如果我是1900,我会不会下船,会不会去找那个一见钟情的姑娘。说真的,我并不能确定自己的答案,因为这真的是一件难以下决定的事情,如果真的在想了很多很多的未来以后。 如果下了船,未来是否真会像他们描述的那样美好?名扬天下,然后呢?定期的在某些满是观众的剧场表演?每隔一阵子的灌制一张录音盘?然后呢?买一座房子,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然后呢?找到那个自己爱上的姑娘,结婚,生个孩子?然后呢?慢慢的老去吗?如果那样,自己真的会开心吗? 或者,下了船,会是更可怕的事情。名噪一时只是短暂的,音乐只是陆地上的人们生活的很小的一部分,有太多的东西可以供他们去消遣。那么,到了陆地上的我又算是什么?一个钢琴家?谁知道那陆地上有多少个钢琴家,又会有多少个其它这样那样的家。 而船上不一样。我出生在这里,熟悉这船,每个角落,每个起伏和动荡的节奏,都是我所熟悉的。还有那个大厅,那架钢琴,它们是我所能够主宰的,我在那里,我就是它的灵魂。在船上,观众是过客,我是这里的主人,他们一批一批的来了又走,而我总是在这里,而且已经熟悉了这里的一切,所有的习惯都依赖于这船。 下了船,会怎样?一个自己无法掌握的梦,是一个别人吹起却总觉得要破灭的泡沫。而留下来,我知道将会有什么,那些都是我所熟悉的,那个住的小船舱,那个吃饭的餐厅,那个欢乐的大厅,还有那架钢琴,那钢琴上的88个按键,我都无比的熟悉。留下来挺好的,为何要下船呢? 如果那船永远不会沉,我想,如果我是1900,我也是不会选择下船的。至于那个姑娘,为何非得下船才行呢,如果真的属于我,为何不能一起在这船上,如果不属于我,那么,我何不留在这船上等待,属于我的那个她。

 4 ) 给每一步都踩在云朵上的一九零零

不知为什么,他留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那个在风中形销骨立的样子。

不是穿着礼服演奏,不是坐在滚动的钢琴前滑过大厅,不是那个站在废墟当中仰头看着他的朋友,谈着关于两只右臂的问题。

他其实孤独的站在雾中,四周空无一物,他戴着帽子,穿马夹,站在那里,安静的,忧伤的,让心灵从他的眼睛里流淌出来……

他望着你,但其实他看的并不是你,他朝你微笑,可那笑也不是为你,可是,他却一瞬间就了解的你的所思所感。他哼着钢琴,手放在那些并不存在的琴键上,那段关于你的乐章就从他的眼睛流淌出来…是的,就是他的眼睛贯穿始终的目光,一如他那样久久的站立于浓雾之中,一如他的忧伤像雾一样环绕在他的四周,一如他的孤独像皎洁的珍珠一样在夜里发出光茫……

他注定了就是孤立于世的,给你执笔的权利,你也不会往他身上加一点点俗世的幸福,因为他已经如此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人生,像一部完整的作品,无法再被添加或删剪,即使是他如稀世珍宝般无法被复制的遗憾,以及象牙般光洁无暇的纯望,都是他翅膀上的羽毛,被他细细梳理。

他还是走了,从一开始就被他目光注定的孤独离去,在十九世纪的石板路上,在永远无法消散的浓雾的包围中,转过他的目光,转过他侧脸留下的弧线,一步一步,没有再留恋的,轻轻踏上云端……

城市太大,没有尽头……他说。
我再也不去陆地了……他说...

 5 ) 我们都是宅男

常常,你可以听到一个北京人说,“我们”的故宫、国贸、天安门怎样怎样,听到一个上海人说,“我们”的东方之珠、新天地、外滩怎样怎样,或者另一个城市的人自豪的讲起“我们”的那么广阔的空间,仿佛一个城市都是他的世界。而实际上,我们往往舍不得在国贸的商场买一件衣服,舍不得在新天地吃一顿有品味的饭,在故宫、外滩也只是照照相,向亲朋证明到过这些地方。而我们真实生活的空间还是那些正付着按揭的小屋、那快要被拆迁的胡同、弄堂。在这点上,我们或许没有《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看的更加清楚,他一生生活在邮轮上,他不愿离开一个让他感到安定自由、无忧无虑的空间,他永远没有踏上陆地,开启他的“远大前程”,在我们看来,他是自闭的,但是,他也是最清醒的,在最后无比绚烂的死亡中,他走的孤独而坦然。

1900来到这个世界就显得孤独,被轻生父母遗弃于邮轮,幸运的是被豪放而粗鲁的锅炉工丹尼收养,并给他起了个长而古怪的名字。于是,1900在这艘邮轮的传奇故事开始了,他渐渐开始长大,渐渐开始观察外面的世界,终于,一种叫音乐的东西触动了他的心弦,一位叫钢琴的淑女成为他的恋人。关于他究竟从哪里学会了钢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几年内两度成为孤儿的他终于获得了他一生不会抛弃,也不会抛弃于他的音乐。此后,他伴随着邮轮在世界游历,他在头等舱以调皮的表演施展着才华,在下等舱他以更天才的表演施放着能量,期间有外界的诱惑,有外界的挑衅,他都在一阵阵短暂的波澜后重新扎根于他生长的这艘邮轮,哪怕一段隐约萌发的爱情也只是让他心潮更澎湃了些,挣扎更剧烈了些,他还是爱那船,还是爱那台钢琴,或者更准确的说他还是对上岸后的世界感到恐惧。

在我们看来,1900是孤僻的,是自闭的,是需要“治疗”的,就如他的好友迈克斯所做的一样,一再劝说他去广阔天地,或许在迈克斯眼中,在帮他灌制唱片的商人眼中,他们都是在帮助1900,都是在治疗一颗孤独的灵魂。1900似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宅男,只是他的宅子显得更大些,但是大不过岸上的世界,或许其实他的宅子更小,只是钢琴上的88个琴键,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而满足。正如片子最后,他对迈克斯所说,“你知道琴上88个键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琴键是有限的,但你是无限的,在这些键上所能创造出来的音乐,那才是无限的,这个我喜欢,也是我愿意做的,但是在舷梯上,摆在我面前的琴键有成千上万,永远也数不完的琴键”,“而在这个无限大的键盘上,你根本就无法去演奏”,“天呢,你没有看见那些街道吗?有上千条!你怎么去选择那一个?”。这几句话充满了哲理,我认为原著作者巴里科和电影导演托纳多雷讲述这样一个梦幻的故事,不仅仅是为了制造一种很“文艺”的调调,而是阐述某种人生哲理。实际上,和1900对无限的恐惧相反,现代人正是在追逐着无限,我们贪大,贪全,贪广,房子要住大的,哪怕被每月的房贷压的生活质量下降;交际圈要交广些,哪怕每天疲于奔命于并不让自己愉快的应酬;旅游要走遍世界,哪怕其实只是疲惫的赶着在一个又一个景点的人群中拍照;炒股也有“不涨到翻倍不痛快”,哪怕每天被指数折磨的大喜大悲。还是看看这个“宅男”1900,反观自己,其实我们都是宅男,我们都是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生活,我们总有个无形或有形的圈子,但是似乎“开疆扩土”是人的本能,我们总是希望这个世界更大些,更广些。其实,并不是因为你走遍了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你的世界便扩展到了整个城市,哪怕真的这样,你也只是有了个城市这样一个更大的宅子。所以,1900不贪求太多,他一生都在一艘船上生活,这是有限的;但是他一生都有音乐相伴快乐的生活,这是无限的,快乐而自在的生活才是无限的。正如我们拼命拓展的交际网永远是有限的,但是和其中几个真正的知己在一起的快乐才是无限的。

1900在邮轮上有自己的快乐,也伴随着一些悲伤,但是,快乐从来不是仅仅以空间的广度来评判的,就如你有一笔钱,可以买大房子简装修,也可以买小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精装修(当然,精装修的意义不是买一堆豪华家俱的堆砌)。1900选择在一个相对狭小的世界里精心构筑他的世界,安逸而愉快。而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小小的快乐永远是“有病”的,就如我们如果看到一个人沉溺于数学而废寝忘食,会认为他是一个科学怪人,为他随时可能的英年早逝而悲哀;如果看到一个人长期执着的在农村搞什么社会试验而履受挫折,会认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他干些“不实际”的事情而悲哀。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总是很自恋,常常看到他人沉浸于一些比较“独特”的事物而不问世事而感到“悲哀”,而对他们表示不解和“同情”,特别当这些人甚至为之折寿或是如1900那样“找死”后,更是如此。其实,生活方式本来没有定义,其实想想,1900在一艘船上就活的那么滋润,一些人一天到晚在屋子里闷头看武侠小说、漫画书就那么快活,我们这些号称精神健康,性格乐观的人却常常无名的不停唠叨“真郁闷”,这时的我们是不是会突然感到一丝沮丧,而对宅男们有些羡慕,同时意识到,其实我们都不过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有喜有乐的宅男。 欢迎关注公众号:关于电影两三事,ID:aboutfilms

 6 ) 每个人都有自己幸福的所在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高中时期,那时候是老师专门放来激励我们的,现在想起来满满的回忆。

1900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天才,所以他能够无师自通,他一生没有下过船,不知道船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当水手养父身死和他生命中的女神出现时,他开始对外面的世界好奇,想要融入正常人的世界时,他意外的发现那里的一切都好陌生,他完全不能接受,他没有见过川流不息的马路,没有见过高楼大厦,这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所以最后他选择回到船上,弹奏着,弹奏着,直到沉没……

唯一欣慰的是他的朋友将他的曲子保留了下来,让世人听到了他的音乐,他的故事!

1900就是属于那艘船的,他自由奔放,不受限制,他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也许你觉得他应该到大都市里演奏,那样他会生活的很好,也不会那样无声无息的死去,但是对于1900来说,那艘船是他的全部世界,只有在那里他才心安 ,所以那艘船,那片大海,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去处!

 7 ) ::《海上钢琴师》的哲学反思::

  【1】 “我”和世界
  
  
  人只有在自己的外面才能看到本体的自己。
  
  “我”是一个人。
  “我”在世界之中,“我”又在世界之外。
  “我”在世界之中,所以我能感受世界。
  “我”在世界之外,所以我能观察世界。
  
  1900是一个人。
  1900在世界之中,1900又在世界之外。
  他听不到大海的声音,因为大海已内化成了他的“我”。
  他能洞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因为他的“生活”在周围一切事物之外。
  
  距离、间隙产生认识。
  “我”和世界是有间的。
  而“我”和“我”是无间的。

微信公众号:xizhicat
  
  
  
  
  【2】 存在与非存在
  
  
  作为生命的人,1900存在于世界之中。
  作为社会的人,1900仍存在于世界之中。
  
  但他没有国籍,他没有身份。
  世界不承认他的存在。
  
  有时候,展示就是存在。
  不向世人展现,世人就不知道它的存在。
  
  它就是黑格尔所谓的“优美的灵魂”
  它是超人的,它“存在”于世上,却不向世界展示。
  世界不承认它的“存在”。
  死亡就是“优美的灵魂”最后的命运。
  
  对于世界,对于未来
  它,不“存在”。
  
  
  
  【3】 有限和无限
  
  
  琴键有限,却可以承载无限的灵感。
  船身有限,却可以展现无限的世界。
  
  言有尽而意无穷。
  
  用有限的载体创造无限的意象,那是智者能做到的。
  而在无限的世界中划分出无限个完美的有限,
  那是“上帝”最伟大的创造。
  
  
  
  
  
  【4】 选择与自由
  
  
  能够选择,说明你是自由的。
  但是,你的自由是有限的——你的自由仅在选项范围之内。
  
  TO BE OR NOT TO BE?
  1900面临两个选择。
  
  在船上,他能掌握自己的生命的轨迹。
  在岸上,他还要面临若干个“子选择”,任何一个选择都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害怕失去自由——控制自己生命方式的自由。
  所以,他选择了待在船上。
  
  人唯一不能离开的东西,是他自己。
  当船已经变成他自己的时候。
  他已无法离开……
  
  
  
  
  
  【5】 现代与后现代
  
  1900——[一个新的世纪]。
  弗吉尼亚号——[1900的世界]——[一个新世纪的世界]。
  
  1900的命运就是20世纪命运。
  1900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死了,
  以工业文明为代表的20世纪社会已经死了。
  
  20世纪死了——这正是后现代主义的观点。
  当人们还在赞美科学与理性,享受科学理性带给我们的便利的时候,
  两次世界大战带着工业文明衍生出的武器把人类个体炸了个粉碎。
  
  1900在旋梯上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害怕?
  他害怕的不是他说看到的(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
  而是看不到的(工业文明的)尽头!
  
  所以,他回来了。
  宁愿过看得见尽头的生活。
  
  1900的命运可能就是我们的命运。
  
  
  
  【6】 还想说:
  
  
  
  《海上钢琴师》是典型的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影片,其反工业文明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价值观)的倾向非常的明显。
  
  1900的成长方式绝对是后现代的:他通过报纸和周围人营造的虚拟媒介环境认识世界,他的世界是真实与非真实的混合。在后现代的社会的文化沙漠中,缺乏的不是概念,而是一个概念的意义太多,使他原本的意义失去了意义,就像“妈妈”可能是一匹马……
  
  而以REGULATION(如以福特生产线为代表的大批量生产)和MONEY(拜金主义价值观)等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几乎被1900都FUCK了个遍……
  
  
  
  
  
  
  MAX没有把1900打晕然后托下船,他让1900通过完成自己的选择来完成自己人生的意义。这样的剧情设计是后现代的萨特似的。
  
  福柯认为:任何一种话语都是使用者试图向他们施加影响他们思维的权力。而MAX走的时候,没有语言。

 短评

最喜欢的电影,喜欢,不是之一,而是唯一

7分钟前
  • 明珠一颗孙小美
  • 力荐

很多年前看的时候怎么都不懂1900为什么不下船,今天下午重新再看了一遍,居然特别感同身受。其实,我也从来没有下过船。

10分钟前
  • 夏小暖
  • 力荐

给大众看的艺术家电影,很多煽情与细述很不必要,但是很多人喜欢

13分钟前
  • boliang
  • 还行

当一个人习惯了孤独,那么让他融入人群等于杀死他

15分钟前
  • 岁月如歌
  • 力荐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 88 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16分钟前
  • 幕天席地
  • 力荐

某一天我突然明白,他不能离开的不是那艘船,而是那片养育他的精神家园

21分钟前
  • 隆咚锵
  • 力荐

如果我把吉他练熟了,就可以不用买打火机啦

26分钟前
  • 杜边生
  • 力荐

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死亡,他是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人。第一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财富和名气。第二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生命。人们把音乐当成一种比赛,他不在意虚名和输赢。人们想利用他的才华致富,他不愿意让他的音乐离开他。人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问“为什么”,他想活得简单点。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人可以下船,但是不能离开大海。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海,而他的大海是音乐,是钢琴,是那个女孩。

27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对于一个父母不详的孤儿来说,汪洋大海之中只有那艘船是他唯一的依靠,这艘大船已经不仅仅是他能证明自己价值的舞台,更是他的整个世界。离开了大海和大船,他的整个世界便立即崩塌,这便是他完全走不出那艘大船的原因。

31分钟前
  • 事儿妈
  • 推荐

托纳多雷拍了那么多电影归根结底其实只是一部电影: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回忆永存,往昔不再。是一段传奇,但也只是一段从未踏上真正土地的传奇,显得没有根基;镜头运动棒得就像手指抚过琴键流淌出的美妙音乐,不过这片子的成功大半还得记到莫里康尼账上。

3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1998年有两部关于大船的片子,一部以全球票房大热胜出,一部以文艺情怀成为经典,我喜欢后者。

3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尤记得男主在船舱里弹琴,望着甲板上的姑娘,画面、音乐、意境如梦如幻,还有斗琴那一段。但是明明进一步就可以海阔天空,非要退一步万劫不复,孤独着自闭着,害怕离开旧时的生活,无论如何不支持这样的选择。

39分钟前
  • 石头星
  • 推荐

我总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他的懦弱,懦弱得真实。

41分钟前
  • Zuschauerin
  • 推荐

#重看# 4.5;依旧被无敌配乐和质感光晕煽得泪意充盈,tornatore的煽情功力和过于冗余的抒怀一样著名。完全以浪漫写意的方式讲述这块流动空间自20世纪初到二战后的神奇经历,1900是这个“倒霉世纪”的开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一战到二战之间短暂的黄金时间——衣香鬓影的派对狂欢,大爵士乐队呈现的荣光盛世,与Max结尾目睹的昔日锦簇成废墟(“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取回小号消匿在昏黄纽约街道的身影成对比;Max作为见证者和叙述者,旁观角度+多年后闪回的“隔空”转述再添传奇色彩。不愿踏足陆地不仅因为边际无尽,更在于1900正是good old days告罄的标识,锈斑大船和“不存在的人”消失于大海,旧时代结束,第一个喊出“America!”之人的新时代马上来临了。斗琴段落视听精彩,人戏合一。

4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每天睁眼,去面对这个世界都需要勇气。

45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力荐

男主弹钢琴技术和配乐简直可以称得上完美,对于我这种手控来说,福利啊!原来真的有人会一直坚持自己的意志,佩服,再说一遍,里面的配乐真的太美了

46分钟前
  • 愿赌服输
  • 推荐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一艘船 一个近乎偏执的小归宿 只是因为它让我们感到实实在在的安全 不致无枝可依。

49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力荐

我想有些东西只是能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当环境变了,其他的一切都会变。

51分钟前
  • 白日梦小姐
  • 力荐

我就爱他说,fuck the regulations!!

52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又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1900,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

53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