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北平无战事

大陆剧大陆2014

主演:刘烨,陈宝国,焦晃,倪大红,王庆祥,程煜,廖凡,董勇,沈佳妮,祖峰,李晨,王凯,王劲松,姜瑞佳,陈丽娜,谢钢,高鑫,孙之鸿,马少骅,毕彦君,韩青,曹卫宇,刘奕君,罗京民,王一楠,杨新鸣,岳旸,王永泉,刘钧,白玉,赵达,赵小锐,冯晖,曹磊,许敏,匡牧野,胡春勇,马岩,李克伟,刘凌志,赵志军,啜二勇,李泽章,李培明,魏伟,刘红星,苗克,金丰,朱子墨,徐熙涵,善亭,王宏,张陆,冯启龙,廖亮,李靖,张震,郭东岳,贺德光,溟溟龙,孙伟峰,陈宏钊,徐恒华,李路遥,文月明,李泽锋,林晓凡

导演:孔笙,李雪

 剧照

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2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3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4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5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6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3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4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5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6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7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8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9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3 05:06

详细剧情

  1948年,国共两党的搏杀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国统区政经体制混乱失控,物价飞涨,贪官横行,国民政府的统治早就危如累卵,大厦将倾。与此同时,另一头国民党空军笕桥航校上校教官方孟敖(刘烨 饰)正因违抗军令接受审判。方出身于富庶世家,他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经理方步亭(王庆祥 饰)的公子,而另一个身份则是我党潜伏在国军中的地下党员。方经蒋经国干涉,得以免罪转到国防部预备干部局,随后参与“孔雀东南飞”行动调查北平分行的舞弊行为。身处时代的乱流当中,一面有来自国军内部的猜忌和调查,一面有来自同僚的暗算和倾轧,更有战火当前纷繁迭出的险状。方和所有地下工作者们以其赤血丹心铸就了新中国崛起的基石……
  本片根据刘和平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黄仁宇的《北平无战事》


安娜堡的冬夜悠长沉寂,令人逃不脱回忆。
34岁的黄仁宇初到此时,身份是尴尬的密歇根大学本科新生,每天要与比自己年龄小上一半的美国青年一同学习生活。更为困窘的是,由于缺乏任何资助,黄仁宇必须靠打工才能得以维持生计,他当过收货员、洗碗工、电梯服务生,还调过酒、除过草、绘过工程图,这些经历大都不甚愉快。
这位曾经的国民党上尉、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副官,在安娜堡的漫漫冬夜里,躺在略显局促的宿舍中,会回想起什么?

他会想起1944年在缅甸,自己驾驶吉普车穿过敌军炮火时的细微体验:喉咙瞬间变干、四肢顿觉无力、听力像扩音器音量一样忽大忽小。
他会想起在孟拱河谷看到的那具日兵尸体:倒栽葱的姿态俯卧在河里,右手还以残余的本能企图护住中弹的喉咙,从他身上搜出了一张地图和一本日英字典。黄仁宇很快意识到,死者和自己是多么相近:同样的年龄,类似的教育背景,努力温习着英语,若不是出生在黄海的另一边,他可能和自己一起在那个清爽的四月清晨,看河谷里的蝴蝶翩翩飞舞,感受空气中的野花香味。
他会想起抗战胜利后在上海,那个叫辛妮的女生:身材娇小,皮肤白净,圣约翰大学毕业。一天她偷溜进自己的营房,脸上挂着纵容的微笑,喃喃地说:“如果你想要,可以啊”。只是当她提到“婚姻”这个字眼时,孟拱河的冷冽突然贯穿心中,黄仁宇的所有狂野期待一刹消失了。
他会想起1946年在东北,亲眼目睹林彪用人海战术狙击国民党的军队:将成千上万士兵密集在狭窄的前线,令对手屠杀到精疲力竭,战役结束后,铁轨旁和田野里散布着无数尸体。

作为曾经的国民党员,回忆对于黄仁宇不单是一杯冬夜聊以独酌的清酒,即便是远在大洋彼岸,即便是面对友善单纯的美国人,他也需要对历史有所交代:为什么国民党和蒋介石把美国政府援助的二十亿美元花了个一干二净,还是将中国大陆崩盘式地输给了共产党?如果不是因为贪污和无能,失了民意,失了天意,还可能是什么?
也许仅是出于历史学家的视角,也许的确夹杂着些许对自我过往的辩白,黄仁宇坚持认为不应把中国现代史归结为简单的好人战胜恶人的道德教训。他曾担任郑洞国、朱世明等国民党上层将领的副官,也与田汉、廖沫沙等共产党人有过密切的交集,对于这些人物他都心怀钦佩。正因自身曾如此深地介入这段历史,黄仁宇愈发觉得道德的有无不是划分两大敌对政党的因素。如果要提道德,不过由于有两套道德标准,个人很难从中抉择。每个政党都有其黑暗面,被其本身极尽淡化,以为不过是危机时不可避免的微小过失,但在敌对阵营看来,却是蓄意的恶毒。
黄仁宇倾向于将国民党的运动称之为“壮观的失败”,蒋介石的政府更多依赖人类的意志,而非组织的效率,带领一个前现代的庞大村落结合体,成功抵御了日本这一现代一流强权的全面入侵。只是八年抗战耗尽了意志,组织更是备受质疑,国民党政权丧志了一切自保的能力。而共产党和毛泽东在国家统一的遮蔽下,用更坚定的信念和手段掀起了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赋予了中国全新的下层结构。面对这一结构性变革所激发出的原生力量,美国给予国民党的大笔援助和现代化装备显得无足轻重,甚至令其更为头重脚轻,引向溃败。
黄仁宇相信依历史的眼光,只有当国民党所经历的困难完全浮现,而各种替代方案又已用尽时,共产党的激进措施才会显出其意义。在他眼中,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是伟人,用方式不一却同样执着的勇气处理着历史加诸其身上的艰困处境:“一方在过时的社会价值中努力挤出最后一滴可用之物,另一方则采取‘辩证的即兴创作’,常常利用人类的邪恶天性,企图打造出理想的社会。”

《北平无战事》编剧刘和平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两个观点。第一,虽然该剧处处与反贪腐有关,很顺应当下的政治气候,但自己不愿称其为“反腐剧”,反腐就把它说小了,第二,该剧原想叫《最后的王朝》,与《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凑成三部曲,但刘和平转念一想:“《最后的王朝》表面上是把这戏说大了,其实反而把它说小了。我就撕开一个小口子,1948年到1949年1月,北平无战事,但是改朝换代了,原因在哪儿?”
原因在哪儿?身处其时的人们有着更深的困惑。《北平无战事》最后一集,方孟敖、方孟韦两兄弟带着崔婶来到崔中石坟前,不远处是马汉三埋下的金条,再几步外是曾可达的墓碑,方孟伟不由问:“我们这些人都在干些什么,我们干的这些事都是什么事?”方孟敖略一沉吟:“有些事情,现在想不明白,以后能想明白,有些事情现在想不明白,也后也想不明白。”
48年末到49年初,黄仁宇在南京,效力于国民党国防部二厅。49年5月,他没有随成群公务员和家属退居台湾,而是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经香港赴横滨,为国民党驻日代表团工作。当然,这份工作注定不会长久。他带着与方家兄弟相同的困惑飘洋过海,在安娜堡的寒夜里,在开往哈佛东亚研究所的高速上,在英国剑桥古镇的漫步中,不倦思索着。直至30多年后,黄仁宇在自己的回忆录《黄河青山》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若有幸活到今天,看罢《北平无战事》,大抵不会反对称其《最后的王朝》吧。因为民国三十八年的年鉴,何尝不是“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呢?

 2 ) 《北平无战事》主要人物技能

曾可达:单车练拳打电话!

方孟敖:红酒可乐点雪茄!

梁经纶:背诗打字熬通宵!

崔中石:汇款做账温儒雅!



谢木兰:撅嘴卖萌不回家!

何孝钰:地下学联馍片炸!

程小云:唱戏做饭当小妈!

叶碧玉:吴侬软语泡好茶!


徐铁英:声声反腐钱照拿!

何其沧:谈判美国强施压!

谢培东:运筹帷幄潜伏深!

方步亭:全身而退事洞察!


马汉山:游走江湖老行家!

王蒲忱:抽烟咳嗽再说吧!

孙朝忠:高冷腹黑面瘫脸!

方孟韦:制服诱惑帅警察!

 3 ) 【方孟韦】他们的国 他的家

我们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有的人,只修自身,如徐铁英。
有的人,心怀国民,如曾可达,如方孟敖。
有的人,向往以经济平天下,如梁经纶,如方步亭,如何其沧。
然而,有的人,他们知道报国是信仰,然而依然心怀家人,保齐家园,如方孟韦。

乱世中,前三种人有很多。然而在乱世中,那三种人所做的,不过都是徒劳,——建丰同志的徒劳,曾可达的徒劳,方孟敖的徒劳。在一切的徒劳之后,只能留下一声叹息。或者如建丰同志一样,说“我们失败了”。或者如可达同志一样,在辽阔的机场蓝天下,了结自身。或者如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一样,只能为了和平驾着飞机听从派遣,飞离心中向往的方向。

无论是上述那种,都让人空留余恨。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大厦将倾,任何一己之力都无法改变。我们只能感慨,只能遗憾。
北平无战事

但是,乱世中如方孟韦,他清醒地知道国将不国,也清醒地了解家人的背景信仰,更清醒地明白自己无法改变这一切。于是,他在职责之内保护学生、敬重为国家奔走的勇士,同时,他执着于家人,隐忍着自己的情感,只为护家人周全。也许,在那个甘洒热血写春秋的时代,太多的人为了信仰和梦想而向前冲,而只有如同孟韦这样的白月光一样的男子,他竭尽全力站在原地,知世故而不世故,懂报国而不只报国,爱家人却又全心护家人。

《北平无战事》里最常说的,就是“花常好 月常圆 人长寿”。然而,纵观全剧,花并不常好,月也无常圆,人更未长寿。而孟韦,他却站在远离国仇之外的地方,用一己之力,维护全家安然,为的只是心中的“花常好 月常圆 人长寿”。
方孟韦

我们一直说,孟韦是小白杨,孟韦是白月光。

在父子亲情上,在岗位职责上,他就如同小白杨一样站在最贫瘠的大地之上,为了家庭的健全,为了尽人子的孝道,离开兄长陪伴父亲,安慰父亲的心灵,成为维系父亲与兄长之间的纽带。在兄长离家在外的日子里,照顾父亲的情绪,听从父亲的安排,进三青团,进警察局,进警备司令部。在战火连天不休的情况下,以一己之力尽力保全学子、进步人士。曾记否,本剧一开始,更深露重之下,他站在爱国师生面前,制止了军队警察的前进。那满腔的爱国热情,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其实比“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这样的字句更加震颤人心,他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什么是尽力而为的报国热忱。

而在兄弟情义上,他就如同白月光一样,照亮了方孟敖归家的路。如果说方孟敖对父亲还有怨怼,那么,这润物细无声的白月光,就用一箱箱的烟酒、一滴滴的泪水,一颦一笑间的深情,静静地照亮了路,让方孟敖认清了归家的门。即便如此,他也不是只贪恋兄友弟恭场面的“兄控”,他大闹五人小组,他帮助兄长对抗马汉山,他在机场上对兄长说我知道你们的身份愿意为你们赴汤蹈火。他基于家园的爱,让他有了更加广阔的胸怀。

而儿女情长方面,让无数观众心碎。这么温暖这么正直这么痴心的他,却从未获得木兰表妹的青睐。我们一边怪木兰“没头脑”,一边感慨为何自己从未遇到如斯深情之人。他对木兰的爱,是青梅竹马之情,更是惺惺相惜之情——两个从小失去母亲一起长大的孩子,如无意外,真的应该是相知相守相爱的吧。然而,木兰的生命中,出现了“逼格”更高的梁教授,他张嘴家国闭口天下,五四之后的进步的女青年,肯定喜欢这种类型的吧。而孟韦,尽管爱国,但是为了家他过于隐忍,从不把爱国热情宣之于口,在小姑娘眼里,必然不如梁教授啊!所以,我们看到了孟韦的求之不得,我们为他的泪而流泪,为他的失去而伤悲。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啊,生活一直在欺骗我们的白月光,然而他从不怨怼。他用最温暖的笑容照料崔叔的儿女,他用最真挚的眼泪书写给崔婶的信函,他用最强硬的态度对待辜负他家庭的各色人等。他是如此敞亮,在他面前,所有阴暗都不值一提。

剧中的人各有特色,然而,我记住的、心疼的,却只有这棵小白杨。

如果说,他们是为了国,而孟韦,却是为了家。家国天下,没有家哪里来的国。为了家而生存为了家而改变的他,如同那些为了国而战斗的人们一样,都是乱世中最催人泪下的感动。
————————
而在这一切之后,我想说说演员王凯先生的演技。

由于对国产剧的误解,我是最近才刚刚看完《北平无战事》。而之所以看本剧,也是因为《琅琊榜》和《伪装者》之后,我想认识王凯塑造的更多的角色。

真的无法想象啊,同样是民国制服,同样是民国时期的青年,明诚和方孟韦,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两种风格啊!明诚的狡黠机敏千人千面形象荡然无存,方孟韦就是那样澄澈正直善良温暖的小白杨。一个眼神中告诉你我很牛、我很聪明、别惹我,一个眼神中告诉你我很萌、我很纯净、来惹我。甚至是阿诚和孟韦都有过的哭戏,都是不同的感觉。阿诚遭遇大姐离世明台远离的时候,流着泪的眼睛充满了沧桑,一看就是报国多年隐忍多年的特工之泪。而孟韦的每一滴泪,都让我们感觉,天下不公,党国不仁,才让这么多情善良的好青年遭遇这么多无奈之事!
明诚

我一直认为,好的演员,能够让你忘记他的名字只记得他的角色名字。喜欢王凯如我,却从未因看他的任何作品而出戏过。看琅琊榜的时候,我会说靖王、景琰宝宝;看伪装者的时候我会说阿诚哥哥;看北平无战事的时候我会说我们家孟韦。只有好的演员,才能让你忘记他的姓名啊!

可是,哪怕是我在说这些剧集的时候忘记了他的姓名只记得方孟韦是我的白月光,但是冷静下来,我还是感谢演员王凯,给予我们这么好的,白月光。

 4 ) 从《北平无战事》看官场生态

看完53集电视连续剧《北平无战事》,人物的设定确实很有意思,试举几个例子:谢木兰,代表那年头的热血青年,满门子心思都是追求进步,为了“进步”,甚至不惜与家庭决裂。多少让人想起韦君宜,这个曾经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当年也是逃离殷实温暖的家庭,放弃去法国留学的机会,非要去往延安;再比如,方步亭行长,留学美国的经济学博士,回来担任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精明能干,却不想介入政治,他明白:在官僚集团掌控的财政系统里,他学的那套金融知识毫无回天之力,也明白共产党也不会要他。因此,解放军进城之后,他选择了离开。他代表一类美式精英学者。

不过,俺觉得最可玩味的角色还是曾可达和马汉山。这两人代表了不同的官僚升迁途径,而结果却是一样悲催。

曾可达是电视剧里的“电话狂魔”,少将军衔,一有事就拨通二号专线,请示大BOSS建丰同志(就是蒋经国啦)。在方家二公子方孟伟大闹五人小组时,可以看出曾可达的家庭背景:江西农家子弟,三年前还是一个副官,三年后突然成了将军,家里还有父母、兄弟,都在农村,每个月都要把自己的一半薪水寄给家乡的父母。位居高位,他并不贪,还是新生活运动的支持者,能不开风扇就不开风扇,能不喝茶就不喝茶。他还是一位体恤下级的上级,不管是他派出去盯梢的人还是他的副官,他都以诚相待。他是曾文正公的拥趸,跟蒋家父子一样喜欢曾国藩,可以说他是一个“儒官”。

曾可达是有背景的,他的背景就是蒋经国。但是他最大的弱点也是没有背景,在“五人小组”里,徐铁英代表中统,王 XX代表中央银行,也就是最大的财团孔宋两家,XX代表的国家民政局背后也是军统的背景,曾可达显得势单力薄,所有人都盯着他,把烫手山芋扔给他,他却明白自己根本做不了主,只能一遍一遍请示大BOSS,蒋经国强则他强,蒋经国弱则他弱。因此,在蒋经国宣布币制改革失败后,他选择了自杀,也算是报答建丰同志的知遇之恩。

曾可达是落寞的,死之前连一个说话的人没有。他很干净,只服从于一个人,中国有句老话叫“水至清则无鱼“,在浑浊的官场,曾可达这样的人也许能得到上级赏识并委以重用,但是结局一定不会太好。
反观马汉山。马汉山是这个剧里最难杀掉的人,一开始的五人调查小组就盯上了他,关了放放了关,直到转到南京才把他杀了。马汉山的出身应该也不怎么好,他的民调局副局长的位置都是靠“送“出来的,边送边傍上了军统这颗大树,也算有钱有背景了。这人非常懂的为官之道,为官之道是什么,就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就是想方设法把领导伺候好喽。从方孟敖一到北平他的种种安排就能看出这点。

他敛财却不惜才,最后他的全部家产也仅仅一盒金条。用他的话说,他的财产都送人了。升官,送;调人,送;遇到棘手事,送;维护关系,送……他用金钱和利益把自己与权势集团紧紧绑在了一起。反腐,要抓他,因为他是最没有背景最直接最容易被抓的人;但是又不能杀他,他知晓很多秘密,尤其在崔中石死了之后,知道详情的只有他一人,反腐只能从他那儿打开缺口。在多派的政治纷争中,他成为一颗扳倒对手的重要棋子。

他代表另外另一类靠钱和秘密走近权力中枢的官员。这类官员,貌似有钱,实际上敛去的大部分钱都用来孝敬上级,如果不是掌握核心机密,可以作为党派斗争的有利匕首,这类官员通常不会活的太久。
剧里最牛的角色算是孔家了,成千上万百姓饿着肚子,它的一张调粮单就可以引得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和第四军团火并;一个电话就可以让五人小组解散;“蒋青天“在上海打老虎的失败也是因为查到孔令侃就查不下去了。

 皇亲国戚不可怕,掌握了财政命脉的皇亲国戚才可怕!

 5 ) 书到用时方恨少:《北平无战事》诗词典故不完全评析

《北平无战事》现已收官,精彩故事看得过瘾,满满的诗词歌赋也震得人发颤。不得不说剧中这帮角色果然是上层人物,懂经济识政事,斗得起智也玩得转人脉,就连谈吐都是诗词文赋雅致相间。无怪乎有网友戏言:北平为何无战事,因为人们都在开诗词会。
一边看剧一边背诗词是观众从《北平无战事》中找到的附加乐趣,能不时地在人前甩出一句“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也是“北平粉”们的必备技能,当然,只会说萨特是不够的,现盘点剧中出现的部分诗词,让您也能不时拽上一句。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方步亭 何其沧
语出自辛弃疾的《鹧鸪天》。这首词作于作者晚年,上阙描写抗击金兵、“壮岁旌旗拥万夫”的铮铮岁月,下阙转而叙写壮志未酬后的落寞凄凉。剧中方 步亭与何其沧相对而坐回忆着学生年代对这篇词的英文翻译,遥想当年出外求学,一心为国,而今一腔经国韬略,不如换得东家种树农书,路荒遗叹,难挽狂澜时的 无奈,令人唏嘘。

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何其沧
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为孔子编成《春秋》后的一句感叹,大意是《春秋》一书必然会引来争议,有人会赞誉,但也有人会因此怪罪他。剧中何其 沧作为国府经济顾问,在市面商品囤积且没有资金储备的情况下被要求制定币值改革方案,何其沧面对着已力不从心的政府和一份必然会失败的方案感叹道:我现在 开始读《春秋》了,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曾可达
语出自《后汉书》。《后汉书》志第十三〈五行志一•谣〉顺帝之末,京都童谣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案顺帝即世,孝质短祚,大将军梁冀贪树疏幼,以为己功,专国号令,以赡其私。太尉李固以为清河王雅性聪明,敦诗悦礼,加又属亲,立长则顺,置善则固。而冀建白太后,策免固,徵蠡吾侯,遂即至尊。固是日幽毙于狱,暴尸道路,而太尉胡广封安乐乡侯、司徒赵戒厨亭侯、司空袁汤安国亭侯云。
大意为刚直如弓弦之人,最后却惨死路边,而迂回如钩者,却反而可以封侯拜相。愤愤之言,由剧中忠心不二为党国、事事都要汇报建丰同志的曾可达说出,更显出世道之不公。曾可达在币值改革失败后饮弹自尽,人物命运更添一层悲怆。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方孟敖评方步亭
语出自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为评价西晋阮籍之语。大意是阮籍若不猖狂谁会识得,他出门大笑一声大江似可横流。剧中方孟敖将这句话送给自己的父亲方步亭,相似的黑暗年代,共同的胸中块垒,其精神之高远可见一斑。

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不怨飘瓦
--何其沧
语出自《庄子•达生》,大意是复仇者不会把刺他的剑折断,纵使被瓦砸伤,也不会怨恨瓦片本身。剧中何其沧用这句话劝说情绪激动的方孟敖,大家之风范令人敬服,而这种通达理性的处世观,也是现代战争剧的思考立点。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方步亭
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高明的《琵琶记》曾有出现,后被其他作品多次引用,表达真心不得应有回报之意。剧中方步亭曾有此叹,对时局之失望无需赘言。
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北京城里的官柳,裹上一身秋了吧
--曾可达评方孟敖
闻一多留学美国时创作的《太阳吟》是一首热情激昂的诗歌,而他本人,也成为了追求美好的一个象征。剧中,闻一多被暗杀一事作为背景事件出现,而 他的这首《太阳吟》,也成了曾可达评价方孟敖的一个隐喻。方孟敖一路奋战就像是在追逐太阳,当它的慈光普照大地,家乡也仿佛在天上一般。

我的丰功伟绩,值得浇铸于青铜器上,铭刻于大理石上,镌于木板上,永世长存,等我的这些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纪亦即到来
--方孟敖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的一段名言,剧终时方孟敖的一句慨叹。其实《北平无战事》中的每个人都是堂吉诃德,为着他们的信念而向着“风车”执着前行,只不过,当历史的高墙闭合后,能有多少人的名字真正被铭记于永世之石上?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曾可达
出自苏轼《留侯论》。木兰死时建丰同志借此劝慰经纶。 经纶一身血,哭得梨花带雨。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梁经伦
出自太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梁教授用我太祖诗词来攻克文青MM孝钰!

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但不属于我。
--梁经伦
出自何处不详,有人说与《廊桥遗梦》有关,也有人说是萨特的诗。夹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梁教授无奈放弃自己的爱情。可达同志接了句「经纶同志,以后少看萨特,有时间多读读曾文正公」。

天上风吹云破,
月照我们两个,
问你去年时,
为何闭门深躲?
“谁躲?谁躲?
那是去年的我。”
剧中何其沧念给木兰听的,很温馨。胡适的一首词。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朱自清先生去世时,北平的学生在北平民事委员会前静坐集体背诵。出自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美极。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春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梁经纶 何孝钰
语出自现代诗人陈梦家的《一朵野花》,借野花来表达对理想执着的追求。剧中梁经纶与何孝钰合颂此诗,理想之外,爱情之不可兼得也于诗句间诉说,因为“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浪漫情诗什么的 都跟“梁经纶”有关。

  白絮似的雪花漫天飞扬,
  银色的黎明静谧得没有一点声响;
  我无意间打开湛蓝的日记本,
  一簇紫红色的花瓣散落在桌上。

  哦,花瓣儿已经没有往日的馨芳,
  可我记忆的花朵却依旧这样鲜亮。
  火红的队旗在风前哗啦啦飘荡,
  我们远足来到青翠的田野山岗……

  今天,在这个童话般瑰丽的雪朝,
  这簇花瓣也显得特别明丽辉煌。
  它撩起我心中无限美好的情思,
  心头激荡起热烈向往的波浪——

  雪花雪花,你快化作融融春水,
  让晶莹的小溪闪动灿烂的阳光。
  阳光里我们像千万只快乐的小鸟,
  在绿色的天地里尽情地歌唱飞翔……
片尾曲《雪 朝》源自樊发稼诗作。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寄东鲁二稚子》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游览金陵(今南京)时因思念东鲁兖州(今山东济宁)家中的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而创作的诗篇。剧中地下中共党员崔中石一对儿女平阳和儿子伯禽名字源自此诗。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方孟敖与谢襄理密谈,离开时走在其身后想起《背影》。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方步亭
《晋书•列传三十九》记载: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方孟敖
出自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卞之琳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想念;却还得故意装做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梁教授泡妞秘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已亥杂诗》
建丰同志与可达同志共勉

月印万川:
禅宗玄觉禅师在《永嘉证道歌》中说:“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合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水月之喻,被概括为“月印万川”。
它与华严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思想相似。太空一月映现在众多江海湖泊中可以看到无数月,无数月终归来源于一月。同一本体显现为形形色色的事物,千差万殊的事物的本质又同一。
月印万川的这个梗出了好几次。 比如很帅的张月印同志, 还有曾可达送杯具那次,在竹林里说,蓝党是太阳,红党是月亮。月光照得无处不在,一盆水能让月亮现形。 暗示着天下无人不通共的朴素道理。

何其沧问梁经纶:“你知道什么是白发如新吗?”
这里用“白头如新”标注:
白头如新,出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 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
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西汉时期,邹阳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入死囚牢,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信表明忠心。他列举了荆轲、卞和、李斯等事例,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双方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到老了还是像刚认识一样。梁孝王深受感动并释放了他。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
- ---曾国藩
曾国藩攻破南京后威镇天下,功高盖主,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他举湘军起事,自立为王的最佳时机。否则兔死狗烹,朝廷对曾国藩轻则将罢免其军权,重则亦可能暗下毒手。因而这个时候也是曾国藩对称帝一事感到最犹豫最彷徨的时候,此时王闿运再度向他提出此事,他没有像以往那样怒不可扼,严词拒绝,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而沉思的结果就是他写下那句著名的诗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出自于曾国藩的辩言。

体用不二、心物不二、能质不二、天人不二。
这是张月印给严春明打紧急电话用的梗。 (熊十力主要的哲学观点)
百度:他所谓“体”是“心体”、“性体”,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宇宙万物之本根及其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道德的本体和道德的主体。所谓“体用不二”,也就是肯定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是为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重新寻找“人生本质”和“宇宙本体”。熊氏认为,吾人与天地万物所同具的仁心本体,内蕴着极大的力量,可以创造出、生化出整个人文世界。他高扬了仁心本体刚健、创生的特质,实际上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去面对世界,创造世界,同时又主张不被人们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和人文建制所异化、所遮蔽,以致忘却、沦丧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基。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中央党部党通局主任徐铁英被撤职时与国防部预备干部局曾可达督查的谈话。出自《诗经•小雅•棠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有永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每有良朋,烝也无戎。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肥生。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浮云散明月照人来,团圆美满今朝最。
清浅池塘鸳鸯戏水 ,红裳翠盖并蒂莲开,
双双对对恩恩爱爱 ,这园风儿向着好花吹 ,柔情蜜意满人间。
【月圆花好】剧中多次出现的歌曲,方孟敖唱过,崔中石点过,全剧最后的镜头是:在这首歌曲中,方孟敖驾机飞往台湾。这本是电影《西厢记》的插曲,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范烟桥作词,严华作曲,周璇演唱。这首歌旖旎缠绵,正是当时最流行的“靡靡之音”,如今也常常被影视剧作为营造年代气氛的标志型音乐。这首歌被周璇唱红后,有多人翻唱过,其中有名的歌手包括邓丽君和奚秀兰。 在《北平无战事》中,这首歌几乎起这主题歌的作用,本剧的曾用名《明月照人1948》就来自它的歌词。它不但适合营造一时一地的怀旧气氛,甚至也有种云开雾散、改朝换代的隐喻感,为编剧刘和平钟爱。

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 ……殷商可以借鉴的教训并不远,就是前一代的夏朝。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淮南子•原道训》
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方孟敖带队去干仗抢粮,故意留下俩小兄弟,两人却执意同去,方说"好,岂因祸福避趋之"来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诗中名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子产:“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方虽只说了下句,当联想上句,正是情怀所在。

 6 ) 小白兔吃猫饼干《民国末年的学运神话》

一旦提到民国学运,最常见的印象莫过于“爱国、进步”的学生走上街头,一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犯我主权,二抗议美帝国主义犯我主权,三抗议北洋政府卖国,四抗议国民政府卖国、独裁、打內战。民国学生爱闹腾是个事实,但实际上,在民国前期,学生闹腾绝大多数都只是为自己的利益,放全国政治的层面上看纯属鸡毛蒜皮,称不得爱国学运。到后来,学生爱闹腾、大学相对自由这个特征才被政治派別利用,从学生运动演变为运动学生。
 
我想说的也只是这一时期的学运,原因很简单,正是这一时期的学生,在许多自由派知识分子那里,背上了为GD煽动、利用的骂名,常被要求对历史负责。


学运为GD利用(更准确地说,叫做学生为GD运动),确有其事,我否认不了。尤其是沈崇事件那一系列反美运动,可谓把国民政府狠狠地往绝境踹了一脚。但GD为什么能轻松自如地发动学运?真的只是因为大学独立,学生傻逼而已?
 
不“进步”的学生为数不少。以“学潮大本营”中央大学为例,1944年12月,一些处于GD地下党外围的左翼学生组织“救亡会”,他们的活动开场白还没讲完,就被“特务学生喊打着”将其主席赶下了台。有趣的是,里头一名左翼学生当时已经为自己做了“准备被抓进集中营经受残酷考验”的“最坏打算”,等了4个月后,反倒是GD跟他联系,让他去了解放区。
 
国民党太废柴?并非如此,最晚在1942年,中统就已经拟定了一个中央大学潜伏的地下党名单,但基本只能采取盯防手段-----一些以荣誉军人身分保送入学的宪兵对此亦有贡献。实在认为威胁太大,他们就采取绑架之类不法手段。其中缘由很简单:GD尚为合法,身为地下党员并非罪名。
 

从抗战开始,到1947年7月颁布动员戡乱令之前,国统区拥有合法身分的GD一直以地下组织、外围组织的形式向学校发展,这只是为了不引起政府同学生的警惕。有点类似于今天的五毛,做五毛,歌功颂德,当然“合法”极了,却仍要隐瞒身分,并不是因为一暴露就会被暴民拉去迫害,而是因为一公开,蛊惑力就没那么强了。
 

尽管有合法身分,从抗战到协商谈判时期,都未见GD在学运中建立绝对优势。如果说抗战时期国府有抗日这层合法性保庇,那么,在抗战胜利后的一年內,这种局面仍是没有改变的。
 
1946年1月,因为屏山机场事件和白尔丁事件,中央大学学生决计走上街头,抗议英法侵犯主权。后来,这个游行又被塞进另一个议题——促进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后人一般认为,后一个议题是GD安插的,而国府则希望将议题引向前者,反正爱国基本等于爱政府,排斥英法也不碍国府什么事。
 

1946年2月,爱国学运再次上演,这次是因张莘夫遇害而激发的反苏运动。由于太不“进步”,GD方面干脆指称是三青团强制动员的,还有“打手在(动员游行的会议)门口持棍叫嚣”。然而,根据国府留下的档案,他们起初是想制止这次游行的,但发现“制止恐不可能”,才“善为引导,避免正面攻击苏联”。吴铁城、陈立夫给蒋介石的报告也说“学校中反G空气之浓厚,出于自然,故只能使其减少反苏成分”。当时,苏联站队尚未确定,国府采取这样的策略,符合它的战略利益。
 
至于GD方面的说辞,也未必就一定是全在撒谎。虽然总被认为就是国民党的附属组织,三青团却并未做到对国民党的令行禁止,党团之间甚至会互相拆台,争抢新人。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更是决定将三青团划归政府,担任训练青年之任务,不直接受党领导。因此,国府出于利益想要制止的游行,三青团出于爱国主义而过激鼓动,并非毫无可能------并且,当时有能力代表、组织学生的系科代表大会确实为三青团占相对多数;王世杰也称有党、团中一部分人在暗中鼓励学运。
 

党团之间如此,党在学校的活动也十分疏松,师生加入国民党,没有什么光荣可言,更不需要竞争,都是有人来拉,就看在朋友、同乡面子填个表了事。结果,入党是入党,跟积极参加党的活动,维护党的形象、利益,完全是两回事。
 
即使是这样疏松的党团活动,仗著执政身分的优势,也足以使学运掌控权不至拱手让人了。可是,二.二二反苏也是中央大学发起,五.二零反饥饿反独裁反內战也是中央大学发起,期间不过一年余,学生至于性情如此大变吗?对此的合理解释很简单,还是在国民党六大,决议从此党部不进大学,以尊重学术自由。
 
从此以后,国民党作为执政党,在大学里只能秘密活动;而GD却利用1947年7月前这段时间,大肆发展下线----不要忘了,它本来就是以外围组织到大学行事的,许多左翼学生加入了这类组织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是GD指挥的人。于是,抗战胜利后的校內两党竞争,等于专业选手吊打业余新人,此消彼长可想而知。
 
要掌控学运,先得掌控学生组织,自身组织成熟者自然占得先机。连进入动员戡乱时期的1947年11月,GD的外围组织照样同亲国府的学生组织在自治会选举现场上演全武行。军警真正能够进入校园抓地下党员,得等到1948年4月颁布特种刑事法庭的组织条例和审判条例,真到中央大学抓人,又是7月后才有的事了。在这南京政府的最后半年时光里,且不要说国府能多大程度做到肃清GD形形色色的外围组织,它也无暇在校园里建起亲自己的组织来,就算学校里“反G空气”如二.二二时一般浓厚,也断发不出与“进步学生”同等量级的声音来。
 
这就是民国末年特殊的学运环境。如果国民党继续将党部设在大学,还在学校里开党课,鼓吹入党光荣而不是被校长教授们的“学业为重勿谈政治”抢了风头,澄清党团间明白的隶属关系,严肃党的纪律,不叫郑集这样公然的“右倾的牌子,左倾的思想”混杂党內;如果一开始就实行党禁,最起码藉著二.二二的民意,禁止跟外国势力勾结、分裂祖国的组织活动;如果全国人民都懂得对武装叛乱的暴力团伙绝对不可留情,1946年就进入戡乱动员状态……结果学运还是闹成那个样子,再说学生都是随便受煽动的傻逼才较合理一些吧。

 7 ) 从曾可达的自杀谈起——《北平无战事》观后感

在北平南苑机场,曾可达没有选择回南京,而是选择了举枪自杀。我以为,这部剧其实到这里已完全结束,剩下的无非是借方孟敖之口,点评了这一切就是场堂吉诃德式的闹剧,而这场闹剧背后的操控者就是蒋介石,其他人不过是被其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牵线木偶。 人治的大方向——领导 一个人治的社会,大方向注定就是领导决定的。这个决定,有两层意思:明面的意思,领导的思想是权威的,不可违抗的,说往东,哪怕是错的,那也是对的,这个大家结合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应该很好理解;暗面的意思,则是要搞清楚领导也是人,他是有七情六欲的,他是有家庭背景的,不是说当了皇帝就能畅所欲言为所欲为,所以能影响和干涉领导的力量不可忽视,而这个力量,可能是领导小时候的奶妈,也可能是领导最喜欢的太监,也可能是领导最中意的妃子,也可能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大臣等等,而在现实中,往往是诸多类似此类力量的综合体。 当时的领导,并非蒋经国,而是蒋介石。所以,这个大方向是蒋介石决定的。电视剧的剧情错综复杂,但我以为,蒋介石所定的大方向就是“孔雀东南飞”。 在剧中,共方对孔雀东南飞的解释:傅作义是这只孔雀,往东可以飞东北,支持辽沈战场,往南可以飞徐州,支持淮海战场,所以要把这只孔雀喂饱了,让它在原地呆着哪也别去。 而事实的真相是,孔雀不过是北平分行的那些硬通货(黄金白银等),东南就是那个宝岛台湾。焦仲卿(方孟敖)是让孔雀能飞起来的关键人物(开飞机),梁经纶则是搜刮这只孔雀的关键人物(币制改革)。 蒋介石从没把傅作义当自己人看,否则也不会在其身边安插个陈继承(蒋的忠实粉丝);而李宗仁副总统,是蒋在党内最大政敌,其在北平其实是被架空的,后来选总统,蒋想内定孙科(孙中山之子),结果却是李宗仁被选上去了。所以,蒋介石一开始就很清楚,东北一丢,北平肯定保不了,划江而治是其首选方案。他关心的不是丢掉的大好河山,而是未来发展军事力量必需的经费(金银财宝),所以蒋经国要搞币制改革,蒋介石是赞成的,而且他也很清楚,币制改革救不了经济(剧中何其沧、方步亭都以为领导不知道,其实领导心里那是雪亮的),但币制改革可以进一步搜刮民脂民膏,这才是其支持币制改革的真正原因。 另外国母宋美龄背后的孔宋家族是不能得罪的,毕竟自己家里人管钱比外人强,所以反腐只能杀个马汉山这样的喽啰做做样子,若是让马汉山在公开场合(剧中是在机场)爆家丑,那是万万不可的,所以我印象中,剧中蒋介石就打了不超过3次电话,唯独机场狠狠地训李宇清私放马汉山是印象最深的。 可惜,和现实生活一样,大多数人是无法明白领导的大方向究竟是什么的。因为领导不可能同下属掏心窝,有些话,有些事,压根都不能在台面上讲的。所以说伴君如伴虎,老虎很凶猛,跟着它可以狐假虎威;但老虎经常打盹,一个经常打盹的动物,你很难判断它下一步要做什么。所以千万不要轻易给领导下弱智的结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游戏规则下能摸爬滚打到领导那个位置的人,什么人什么事在他那都明镜似的,但领导往往轻易不表态,一表态那都是不可逆转的。 人治的小方向——下属 在人治的社会,下属是最难做的。尤其当今社会的体制往往是集体领导,决策机构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常委班子或者一个老板亲友团(家族企业或股份制企业),做下属的,有时不明就里可能就犯了死罪(比如剧中的曾可达,建丰同志彻底抛弃了他,可惜他到死还没明白是为什么,后面再展开讲)。 但是,不要小看下属的力量,很多时候,下属有时也会影响到领导的大方向。一个黑天鹅事件,可能让领导的如意算盘分崩瓦解也是可能的。所以,下属是小方向,而领导最怕这些小方向拧成一股绳,也就是所谓的结党,那就不好控制了。故历代君王,使用最多的手段就是制衡。 下属NO.1 建丰同志 蒋经国,也就是剧中那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建丰同志,用方孟敖最后的评价,这是个孝子。但在我看来,一个“孝”字只能解释一半,另一半,则应是一个“睿”字。 蒋经国,一个深受苏共及西方思想熏陶的人,拥有许多超时代的想法和观念,我不怀疑他真的想通过币制改革挽救民国频临崩塌的经济,所以才会有梁经纶、曾可达那些思想进步者死心塌地追随。但蒋经国也很清楚,自己虽然名义上是太子,但后妈宋美玲因为有美国那层关系,一直支持前台的孔、宋家族,与蒋氏兄弟过不去(蒋经国、蒋纬国)。而其父亲蒋介石,是个搞制衡的高手。所以,蒋经国想到了建立自己的政治力量,明面的是国防部预备干部局,暗面的是铁血救国会。既懂经济,也懂政治,而且还非常懂妥协(CC派突施杀招暴露梁经纶杀谢木兰,蒋经国默许了),这是个非常睿智的人。而编剧对蒋经国的评价,实际上剧中不止一次有暗示,蒋经国的偶像是曾文正公——那个控制着湘军有大好机会造反却不造反的曾国藩。 蒋经国很懂得哪里是雷池,哪里是高压线。 比如说铁血救国会,历史上没有这个组织的官方记载。这个组织其实就是在结党。前面讲了,领导最怕结党。当CC派将拟出的名单给蒋介石看后,蒋经国就已经知道自己在父亲心中的位置微妙了,所以后来,他只与王蒲臣保持联系(因为王蒲臣是个人精,不会走漏风声),最后是站在道义角度,与曾可达交了个底,说失败了,我们不要再见面了。 在币制改革加反腐上,蒋经国涉及到扬子公司的事一直都非常谨慎,包括历史上他跑去上海,首先也只是动了杜月笙,没敢动孔令侃,但被杜月笙激了将,所以才把矛盾激化,与后妈美玲的势力直接过招,但最终选择了妥协。蒋经国很清楚,在父亲那里,后妈比自己的价值要大,美国那层关系不说,单单就是这些年宋氏那些七大姑八大妈建立的商业王国,实际就是蒋介石的党产加私产。所以蒋经国很聪明,不拿鸡蛋去碰石头,而是学曾文正公屡败屡战韬光养晦(蒋介石死后,蒋经国对国民党对台湾的再造工程是影响深远的,所以有人将其与邓小平相提并论)。 所以在我看来,蒋经国的孝是表面功夫,睿才是真实写照。他想把事做好,但也深知,把事做好非一朝一夕。当年曾文正公虽然知道发展洋务,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振兴中华,但在当时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下,根本是无法做到,所以他力挺李鸿章这个洋务派,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而李鸿章重用了一个人——袁世凯,清朝恰恰就是亡在了袁世凯手里。 下属NO.2 曾可达 与建丰同志形成鲜明对比的下属就是可达同志。 曾可达,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农民出身,无背景无后台。其实这没所谓,有时派系斗争起来,大家都喜欢拉拢这种背景干净的;但农民出身,骨子里就是农民的世界观,这也就注定了曾可达的悲剧结局。 在曾可达的眼中,贪腐集团是坏蛋,建丰同志是救世主(铁血救国会老大嘛),所以在曾可达眼中,建丰同志那就是神,神也就意味着不可能失败的,且这个神又是正义的化身,而从小听的那些故事中,正义永远都是战胜邪恶的,比如秦桧的像跪在岳王庙前,可惜他忘了那是秦桧寿终正寝数百年以后的事。所以当他电话里听到建丰同志宣布失败的消息,心中的那个理想世界彻底崩溃了,再听到神抛弃了他,于是连活下去的信心也没有了。 曾可达也动辄讲曾文正公,但可惜他只读到曾文正公的“忠”,却没读懂曾文正公的“睿”。所以他一辈子都誓死跟随建丰同志,建丰同志说往东,他绝不往西,这也恰是其年纪轻轻官居高位的原因。在剧中,蒋经国不止一次想培养曾可达形成独立思考有主见的能力,最后一次就是关于方孟敖和梁经纶的处理问题上。当时方孟敖擅自在南苑机场起飞,梁经纶当徐铁英面针砭了国民党当局,还被蒋介石的亲信听到。曾可达向蒋经国汇报这两件事,本来内心是想帮方、梁两人求情,但听到建丰同志要严惩两人,一时语塞,电话挂断后,冒出两句话:“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从这两句话看,他是非常认可方、梁两人的。但是,他在数次联系不上建丰同志的情况下,与蒋介石的亲信表了态,这个态却是严惩方、梁。他哪里知道这其实是建丰同志对他的最后一次考验,也正是这次考验,让蒋经国决定放弃此人。后来王蒲臣与曾可达交了底,方、梁两人都是建丰同志“孔雀东南飞”计划的核心人物,应该是要保护,怎么能严惩呢。最后有意思的是,方孟敖由傅作义编个谎话无罪释放,梁经纶则陪同何其沧跑美国去了。 在剧集后期,谢木兰明明是学生,却被当地下党给杀了。这个事蒋经国是默许的,而且特意讲明不能让曾可达知道,结果徐铁英故意讲出来挑拨曾可达与王蒲臣关系,曾可达果然中招,义愤填膺。因为在他的价值观里,对永远是对,错永远就是错,没有中间状态,没有特定情况。反观同样是铁血救国会的王蒲臣与孙朝忠,前者虽然一开始也被徐铁英那张铁血救国会的名单搞蒙,但很快镇定下来,明白木已成舟,只能亡羊补牢,将损失降到最小;而后者则顺风使舵,成为了徐铁英的帮凶。 还有,在曾可达的世界里,非黑即白,爱憎分明。所以在五人调查小组时,他对马汉山的态度非常差,一开始连座位都不给。崔中石被杀,其实是蒋经国下令孙朝忠秘密枪决的,目的是把方孟敖是不是共党的事变成笔糊涂账,但曾可达始终认为这是徐铁英干的,认为其是杀人灭口掩盖其贪腐的罪证。再比如在对待孙秘书问题上,徐铁英是明知孙秘书是间谍,都故意装傻还事事重用,反之曾可达虽然知道孙秘书是其铁血救国会的同志,因为之前发生的种种矛盾,反处处排挤。 整个剧中,曾可达可以说是最辛苦最努力的人,又是深更半夜骑自行车联络特务工作,又是早餐的馒头都让给下属吃,又是在发粮现场旁的玉米地跑来跑去给建丰同志做现场直播,结果却吃力不讨好,落个被领导抛弃,“死路边”的下场。这其实是很多“出身不好往上爬,一心一意为党国,下场却都不咋的”官员之真实写照。平心而论,曾可达是碰到个好领导,蒋经国虽然是利用他,但显然也有心栽培,可惜恨铁不成钢,烂泥扶不上墙。 曾可达,他注定不是一个人的悲剧。 下属NO.3 徐铁英 这部戏里,最出彩的肯定是马汉三,但真正演最到位的还是陈宝国饰演的徐铁英。 徐铁英,其实就是CC系老大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的缩影。陈氏兄弟的叔叔陈其美,是孙中山时代的革命先驱(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了),他对蒋介石有知遇之恩(蒋介石是靠他入道的),而且和蒋介石是拜把兄弟。蒋介石栽培陈氏兄弟,既是感恩,也是扶植自己势力,而陈氏兄弟也很清楚,所以只效忠于蒋介石。 如果说孔宋是蒋经国在商界的对手,陈氏兄弟则是政界的对手。徐铁英敢理出那份铁血救国会的名单,还敢在上面分座次定忠贤,底气在哪里,就一个词——忠君。领导最怕下属有秘密,同样也最喜欢有下属告诉他一些他不知道的秘密。为什么徐铁英敢那么明目张胆地贪,为什么明知孙秘书是蒋经国安插的眼线也敢事事明示任其汇报,为什么明着同陈继承站队对抗币制改革,原因只有一个,他很清楚,只要自己做好这个“忠”字,谁来动他领导都会保。所以后来他被撤职调回南京,很多观众以为他也要步马汉山后尘,其实这都是“曾可达”世界观在作怪——坏人、腐败分子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 徐铁英为什么能成为政坛不倒翁,道理很龌蹉,即便有些人不喜欢听,但几千年的历史就是这么过来的,由不得你我。前面讲了,蒋领导的大方向很明确,保住党产、私产,那么用什么人来保呢?如果用个清廉刚正不阿的,非但不会保,反会同你讲“君轻民重”,甚至还要你救百姓于水深火热,最后就搞得和曾可达一样,军粮都帮你卖了;如果用个正直的也配合你干事的,那就搞不好是个共党发展的间谍,比如谢襄理、崔中石,帮你洗钱还只拿死工资,日子过得一贫如洗,但你干了什么他那都如实汇报给周副主席,没准哪天还登报给美国人看。所以你只能找个贪的但醒目能干事的。贪好啊,他贪了,一是不可能还去通共,二是也怕被当反腐典型枪毙,所以必定死心塌地效忠你。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他贪小头,你拿大头,睁只眼闭只眼,相安无事。所以这个人,非徐铁英莫属。 讲到这里,顺带也讲讲马汉山。其实,马汉山和徐铁英是一类人,但为什么马汉山被崩了呢。因为马汉山没做好这个“忠”字。剧情后期,马汉山选择了往铁血救国会站队,一是给王蒲臣留下了贪腐的文字证据,二是在南苑机场大放阙词,当然他绝不会天真认为,这些个毛孩子后面的建丰同志能救他,而是他没打算活了。或者应该这么说,他悟出了佛教讲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自己一心求死无欲无求,昧着良心干了一辈子坏事,突然想做回好人了。如果有天堂,他应该可以去;但人世间,他就是领导反贪腐用来杀的那只鸡,不过却吓不到猴,也只能吓些鸡而已。 下属NO.4 王蒲臣 这个老烟鬼,我只能用人精来形容。很巧的是,剧中也说他熟读曾文正公。 曾国藩是人治社会为官的模范。他可以放任其九弟贪腐敛财,以放松慈禧怀疑其有二心的警惕;他可以放弃自己的湘军,而扶植李鸿章搞出个淮军;他可以把同左宗棠的关系处理得张弛有度,表面斗给领导看热闹,本质却是惺惺相惜。(“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这是左宗棠晚年写给曾国藩的挽幛。) 王蒲臣,明面是保密局毛人凤的人(毛人凤前任是有名的特务头子戴笠,空难挂掉了),暗面是蒋经国铁血救国会的人,所以是双面间谍。剧中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徐铁英突然使杀招,要公开梁经纶身份,并杀害谢木兰,王蒲臣在几部电话机前犹豫,不知是该同毛人凤还是建丰同志联系。为什么犹豫呢?因为他打电话的目的是要拖个下水的一起来担责。最终他还是先选择了毛局长,电话接通了,毛局长亲切的称呼蒲臣同志,结果一听是个烫手山芋,立马来了句“信号不好,听不到声音”继而挂掉了。如果换曾可达,我敢想象他会继续拨过去,然后问“现在信号如何,能听到了吧”。王蒲臣当然清楚毛人凤在躲这趟浑水,所以只好给蒋经国同志去电话,而且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我首先想到的是拖毛局长下水,可惜人家不接招(信号不好没联系上),第二层意思是这个事人家党通局就是要生米煮熟饭,我也只能将错就错,但不敢自己一个人做这个主,所以请建丰同志表个态。水平,这就是水平。因为做有些性质的工作,犯错是不可避免的,遇到突发情况如何既把这个错犯了,还能拖个下水的甚至还能帮你免责的,这就要水平了。 剧中好些次,王蒲臣一面要迎合陈继承、徐铁英,一面又要帮曾可达、方孟敖,但其两边都不偏袒,但两边好像都有偏袒,所以哪边都拿他没辙。搞得后来徐铁英这样的老江湖,都评价其“很会做人”,“铁血救国会”的名单也只同他交了底,拉拢之意是非常明显。 剧集最后,飞机即将起飞,徐铁英和孙朝忠还没赶到,王蒲臣要求方孟敖再等等,下机去找徐、孙二人,结果方孟敖因为谢木兰的事嫉恨徐铁英、孙朝忠,直接架机走人。剧情本身,当然是希望让这些坏人得到点坏报,迎合下百姓心中的“曾可达世界观”,但其实也反应出,王蒲臣这个做人已达到如此境界——“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我知道,当他们想其他办法回台湾后,王与徐、孙两人必定能成为莫逆之交(人与人的真实关系好坏,与权势钱财无关。) 不知不觉就写了近六千字的观后感,确实是有感而发。从《雍正王朝》到《大明1566》再到今天的《北平无战事》,刘和平编剧的作品,人物及剧情多是虚构,但其精髓却非常符合史实与人性,每次看完,都能引发我很多思考。 谨以此文,表达我对刘和平先生的崇敬之心。

 8 ) 戏为六绝句其二

也知道方孟敖,谢培东们就算活到了解放也不会有好下场。
包括那个提前牺牲了的崔中石。
能熬过反右,熬不过文革。
就算了熬过了文革,七老八十的,说不定还要为自己的身份问题跑这个部门跑那个部门。
最后给你来个“按照国民党起义军官享受副团级待遇”。
你说你图什么?你好好干你的王牌飞行员,讨一个漂亮的学二代当老婆。
你说你图什么?你好好干你的银行襄理,守着你唯一的傻女儿,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
你可以说人被时代裹挟,身不由己。
你却也承认他们义无反顾,做出了自已的选择。
总有人喜欢用后来的事情来倒推前面的事情。你看看三反五反?大跃进?十年?
你面带鄙视,你们这帮一个个一本正经得吹什么牛啊,你们不也搞得一团糟嘛,你们搞的还不如老蒋小蒋呢。
传统文化的回归啊,普世价值的推崇啊。
你跟他们说,他们或许只是摇摇头,不说话。
他们脑子里想的,只是希望平津的老百姓不要没饭吃,东北来的流亡学生不要没地方住。
或许更远大一点,希望在以后这块土地每个老百姓都有自己田地种。
你继续引经据典,这个计划经济,不行。那个控制思想搞专制,通往奴役之路。去跟美国打朝鲜战争,失去了收复台湾的机会,简直愚蠢,不懂国际政治。
你还可以列出许多,主观的,客观的,用心险恶的,外行胡搞的。
但你不知道:
在这块土地上,千百年以来,有很很多多的人,只是想让他变得更美好起来。
方孟敖是这样的人,谢培东是这样的人,崔中石是这样的人。
再往前,瞿恩也是这样的人。
有的人在半路上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有的人遍体鳞伤走到了终点却发现有可能走了不是一个最正确的方向。
但这些真正的勇者,但凡还有最后一口气,也会接着走下去。
所以你没有资格嘲笑他们,也没有资格评价他们。
甚至没有资格替他们惋惜,替他们不值。
“Schopenhauer 说过这样的话: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
正因为近则愈小,而且愈看见缺点和创伤,所以他就和我们一样,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异兽。他仍然是人,不过如此。但也惟其如此,所以他是伟大的人。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短评

不得不承认全剧精髓是徐铁英和马汉山,包括人设和表演。花痴王站长花痴崔中石,喜欢孙秘书喜欢梁复生,喜欢刘五爷和严教授的互动,心疼可达鸭心疼方行长心疼何校长心疼孟伟心疼崔婶。

8分钟前
  • 棉喵
  • 力荐

刘和平说他写北平无战事遵循的原则是:讲共产党的时候理直气壮,说国民党的时候相对客观。历史总是在重演,阳光之下并无新事。

11分钟前
  • Miss自来卷
  • 推荐

导演的锅

14分钟前
  • 饶命大王
  • 推荐

崔中石!!!

17分钟前
  • luoyanjiao
  • 力荐

王牌编剧 + 七大影帝 = 中国第一剧

22分钟前
  • 變革者
  • 力荐

记得当时和一个同学一起看的,看了将近一半儿的时候,他问我:建丰同志是谁啊

27分钟前
  • 闭眼倾听
  • 力荐

这个电视剧会把我的眼睛惯坏的

32分钟前
  • 芦柑喝橙汁
  • 推荐

1.腔势是很浓的,内容是很虚的。2.男性团队创造的女性角色不是热情的智障就是面瘫的圣母,窘。3.崔中石就像是《天龙》里的阿朱,人虽故去但精神笼罩男主。4.浮云散,明月照人来。

35分钟前
  • 宠儿
  • 推荐

有我最爱的编剧刘和平在,还有一大堆我挚爱的大明王朝1566的老演员,又是孔笙导演,没办法不期待不好评。画面漂亮音乐也好,前六集剧本没啥大问题,一堆戏骨飙演技,老中青三代美男简直赏心悦目,目前为止超爱祖峰的崔中石啊!!苏爆了!

36分钟前
  • 色瑟莹
  • 力荐

有很多硬伤,比如反腐虎头蛇尾,比如谍战毫无进展,比如币值改革浅尝辄止,说白了就是好像有千头万绪的线索,也有矛盾交杂的群戏,但仔细想想,故事根本就没发生起来,角色们啥正经事也没干。

38分钟前
  • 朱熠
  • 推荐

曾可达技能:单车练拳打电话!方孟敖技能:雪茄红酒会水吗?王蒲忱技能:抽烟手抖再说吧!梁经纶技能:背诗打字不睡觉!谢木兰技能:瞪眼撅嘴不回家!何孝钰技能:面瘫热饭听谁哒?北平无战事技能:女弱叔萌基佬挂!

42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推荐

谢木兰一出现我就偏头痛,还好紧接着何孝钰一出来我就睡着了。

45分钟前
  • forsee
  • 推荐

我落泪是感动于一个生命明知道徒劳却奋勇向前

47分钟前
  • 卡比巴拉的海
  • 力荐

专业配音控,蒋经国同志。专业接线控,曾可达同志。专业抽烟控,王蒲忱同志。专业旗袍控,方小嫂同志。专业眼镜控,梁经伦同志。专业逗比控,马汉三同志。专业喝茶控,方步亭同志。专业发呆控,何孝钰同志。专业撒娇控,谢木兰同志。专业怀表控,谢襄理同志……孟敖孝钰一对面瘫杰克玛丽苏!

49分钟前
  • 猫了喵的
  • 推荐

祖峰不红,天理难容

50分钟前
  • 小动物值日生
  • 推荐

唯二败笔:男主刘烨,女主沈佳妮。

51分钟前
  • 太元小生
  • 力荐

陈宝国每秒钟都在换表情...【炫技...

52分钟前
  • 寂静猫WISEFAKE
  • 力荐

五年之内,无剧出其左右

55分钟前
  • 气泡水煮鱼
  • 力荐

开播第一天就暴到9分以上,说明豆瓣这小婊砸还是很有人情味的,不止抱美英日的大腿,对内地这样的神级卡司认同度也是很高的~起码亮出了你认真我就买账的态度~但愿内地的影视剧制作方会珍惜观众这样的初心,多出好作品。

57分钟前
  • 碎碎念
  • 推荐

今天才开播,哪来那么高分!画面没说的,跟电影似的,比昨天刚结的《红色》后期得更讲究,但我无论如何看不进去这种大场景大背景大故事式的作品。而且刘烨一出,气场怎么也觉得哪里不对,只见一群大男人在车里唱“浮云散……池塘,清浅,鸳鸯戏水……”一不小心就开脑洞。不好意思偶去2333一下。

1小时前
  • 胡桃园咔嚓女王代表老柴咔了你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