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尽头

战争片英国2017

主演:山姆·克拉弗林,阿萨·巴特菲尔德,斯蒂芬·格拉汉姆,保罗·贝坦尼

导演:索尔·迪勃

播放地址

 剧照

旅程尽头 剧照 NO.1旅程尽头 剧照 NO.2旅程尽头 剧照 NO.3旅程尽头 剧照 NO.4旅程尽头 剧照 NO.5旅程尽头 剧照 NO.6旅程尽头 剧照 NO.13旅程尽头 剧照 NO.14旅程尽头 剧照 NO.15旅程尽头 剧照 NO.16旅程尽头 剧照 NO.17旅程尽头 剧照 NO.18旅程尽头 剧照 NO.19旅程尽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22:31

详细剧情

1918年3月,厌战的斯坦诺普上尉带领C连前往法国北部的前线战壕参与战斗,德军的进攻迫在眉睫,军官们和随军厨师通过讨论食物和战前生活来分散注意力,而斯坦诺普则持续酗酒意图驱除不可避免的恐惧。一个刚刚结束训练的新军罗利对自己的首次任务十分兴奋,不过他的上司却是斯坦诺普——他的前校舍监督员以及他姐姐的爱慕对象。每个人都陷入不安的情绪中,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攻击越来越接近。

 长篇影评

 1 ) 一部充满遗憾的英国战争片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没有查任何资料。结果在看得过程中,我一直以为这是一部由一个很年轻的导演拍出来的处女作。因为它急于讲太多东西,导致重点含糊不清,中途节奏拖沓,而且整体立意也没多少新意。工作日晚上去看,就会后悔自己怎么没有回家睡觉。

但实际上,它的导演索尔·迪勃已导演了7部作品,其中包括2008年云集了拉尔夫·费因斯,夏洛特·兰普林等一众好演员的《公爵夫人》,这部电影在豆瓣上有近4万人看过,评分只有6.8。这一次的《旅程终点》悲剧又重演了,这部集结了阿萨·巴特菲尔德和山姆·克拉弗林这样的新生力量,和保罗·贝坦尼,托比·琼斯这样的演技派的电影,却在剧作上拖了后腿。

影片如《敦刻尔克》一样将背景设置在了二战的另一个著名的时刻——德军的春季攻势。德军花了三个月时间攻下了英军的战壕,期间死亡人数达到了数万,而之后英军反攻夺回战线,整个过程死亡人数超过了一百万。群体的死亡,这是典型的战争片语境,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一开场就让断臂残肢充斥镜头,诺兰的《敦刻尔克》靠着镜头语言的冲击力让观众坐立不安。战争片就是要靠死亡把观众拉到当时的那个特殊而极端的时期,接下来才好探讨一些更深入的东西,当然,那得是更有追求一些的战争片才行。比如人性(《烈日灼人2》),比如体制的荒谬(《第二十二条军规》)。

《旅程终点》走的没那么远。这是一部典型的,双线并行的战争片。浮在明面上的情节线,是一个男孩冲着他心目中的英雄上了战场,结果丧失了纯真,也送了命的故事。而隐而不发,却人人都能看出的主题线,是战争残酷,把所有斯文,天真,浪荡,一并撕碎。这两条线之间,还掺杂了一些零碎的想法,如视下层军士的生命为草芥的司令员,谈及让十余人送命的作战计划的同时,心心念念的是当晚新鲜的鱼肉。

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在于它的设定——出身富贵的温柔少年如何被战争强暴,丧失了纯真。阿萨·巴特菲尔德饰演的少年中尉和山姆·克拉弗林饰演的大三岁的年轻军官本该互为镜象,体现都是这同一个东西。但电影中鲜少出现两人之间的联系。比较出彩的一幕发生在满心憧憬的少年中尉突然抬头看到了他崇拜的兄长式人物突然出现,却判若两人,疲惫不堪时,眼神惊慌;而军官的眼神中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内容——他必须打起精神来应付危机四伏的现在,可却又忍不住要跌入甜蜜的回忆之中。

山姆·克拉弗林 剧照

如果情节能够扣紧这条线发展,也许会成为一部非常特别的战争片。然而导演不知出于何种考虑,让军官在少年中尉来了之后就开始回避他,两人的关系更像是陌生人而非旧识。

唯一能够暗示两人联系的动人画面就是少年中尉第一次执行任务回来,坐在一边烤火,旁边坐着的士兵们叫他过来跟他们一起吃沾汤的面包,近景镜头拍着火光下这帮年轻人脏兮兮的脸。镜头缓缓拉远,我们看到那原本清秀斯文,说话从不高声的男生翘起一条腿,接过别人递来的香烟,抽了一大口……就能恍惚间自己脑补出那个曾热衷于林间漫步的年轻男人是如何在战场上蜕变成一个酗酒,胡子拉碴的陌生人的。

然而导演却将更多笔墨付诸于保罗·贝坦尼饰演的中年军官“叔叔”身上。这位在修罗场依然注重仪表和礼貌,围着一条蓝围巾,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中年男人变成了两个年轻人的救赎者,一个父亲的形象。他接纳了懵懂的少年,给压力山大的军官盖好被子。这个形象在保罗·贝坦尼的演绎下非常,非常有魅力,但他猝不及防的死亡让电影的后半小时更成了一场无法控制的灾难,仿佛导演也像两个年轻人一样丢了主心骨。

虽然中途节奏拖沓,也把一个好题材拍得颇为平庸,但《旅程终点》依然不失为一部用心之作。至少这部电影确实用上了英国人所具备的独特品质:毒舌的幽默,和冷静疏离外表下的丰富情感,拍出了一部颇有英国特色的战争片。

 2 ) 这个评分 - 你们在干什么?

郫县,我太失望了。

这是我在郫县最失望的一次。

就因为我信了你的邪,我拖了三年半才看。

小组消失,粉丝控场,审核机制 – ok, fine, 反正一些人不是你的核心用户,另外一些事情不完全是你的锅。但是,Journey’s End, GCSE和A Levels的可选文本,6.8分?

平庸,乱,没有起承转合,拖沓,没有张力,没有人物塑造,低成本,没有战争场面,太平了,没有高潮,没有情感,没有剧情,Cliché,节奏不好,等等 – 你会用搜索引擎吗?你需要我牵着你的手使用一下搜索引擎么?连日活三百的app都用了,我认为你应该善用互联网?

首先,只要你使用一下互联网 – 这部电影是话剧改编的,based on a play, Based on a Play, bASed On A PLaY, BASED ON A PLAY. 哪个字儿不认识?没有不认识的吧?我也想看,我也爱看,他扔两亿刀炸坦克给我看,但他不。需。要。他作为话剧,没有一处有情节,需要它用视效来讲。他如果为了吸引你来看而花了两亿刀炸坦克,我反而会觉得恶心。

第二,没有剧情。一个小时四十分钟,你第一幕通过新来的军官的眼睛认识了一整个连的军官,连长和一名军官明显是ptsd患者,同僚军官和你畅想后方畅想战后,第二幕开头就知道了英国人的任务是什么 – 要生擒德国人,第二幕后段主要角色就在生擒德国人的时候死了一个了,第三幕你的视角直接被杀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这些剧情还不够吗?

你不是不知道有没有剧情:你只是想看宏观叙事。Say it. 低级军官的畅想,中级军官的痛苦,军士受到的鼓励,军士的牺牲,对上级军官的挑战与奚落,对你来说不算剧情么?你只想看哪儿哪儿哪儿横尸遍野了,只想看德国人和英国人的strategy是什么,只想看谁谁谁占了谁谁谁在哪儿哪儿哪儿的地,谁谁谁又夺回了在哪儿哪儿哪儿的地,谁谁谁用了坦克,谁谁谁被芥子气攻击了,谁谁谁占了上风,谁谁谁快输了 – 你只想看这些,是不是?

没有高潮,没有情感,没有张力。全片头脑最清晰最亲切的低级军官Osborne死的时候不算高潮么?Osborne死后Stanhope对上校的挑战与嘲讽没有张力吗?Stanhope与Raleigh的爆发没有张力吗?Osborne死前对妻子的评价与烧掉了的信没有情感吗?Raleigh死前终于和Stanhope回到了first name basis上没有情感吗?你看了吗?

低成本。原作的Stage direction描述得很清楚 – “gloomy tunnels” “damp air” “earth walls” “flames of candle that burn all day” – 这一版哪里没有做到?哪里没有忠于原作?没有按照你的意思炸坦克就是低成本了。

2017年看到PTSD,探讨战争的无效性,把敌人当成活生生的人来看,承认他们的恐惧,看到同志间的情谊,以及得知战争中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待,是在吃饭刮胡子可能确实cliché。但不能因为我们今天看觉得它老调重弹就否认它在1928年的创新性。它贴近真实的感觉,和它对一些事情的揭露,对当时的戏剧来说,一定是走在前沿的。

即便我承认以上这些主题是相当陈旧的了,我觉得我们没有真正探讨的是角色的阶级。你以为(我以为)至少在这种情景下,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没有。公校出来的有钱人家的儿子是摸不着状况的上级军官,他们在fine dining的时候底层军士十个里面能回来四个都算好的。中级军官忍着ptsd的影响不痛不痒地挑战几下上级军官的权威,安抚着下级军士,等回到后方上级军官依然unscathed,而底层军士可能已经不知道在哪儿了。

我觉得如果你说Stanhope演得不好,导致你进入不了剧情,我可以理解,你说Raleigh演得不好,导致你看不下去,我也理解,甚至你说Osborne演得不好,没有那么令你喜欢,所以他死的时候你没什么感觉你也不觉得是高潮,我都不会说什么。但是本子不好?

What

既然说到演得好不好了,我觉得Osborne,Mason和Trotter演得都很精彩 (as they should be), Raleigh和Hibbert还好(尤其是Asa还那么年轻,他deliver得比我想象得好多了),Stanhope我觉得… 技术上他能做的都做了,也做得很不错,但就是… 不动人… 但其他角色绝对能够弥补他的不足。比较惊喜的是上校,Osborne死后他一分多钟的两场戏,那种欲言又止言辞闪烁,我真的觉得他也身不由己,他也动情了,但其实他在本子里可能是相当冷漠的。他把Osborne送出去的时候,在fine dining.

我会幻想平行宇宙中的自己看过一版合成的旅程终点:17年的Osborne,17年的Trotter(就是电影版的),07版的Raleigh(虽然我觉得他现在可能也能很好地pull off Stanhope)和28年的Stanhope (Olivier)。

我们学校当时学的是探长来访和欲望号街车,如果当时我们选的是旅程终点,今天的我会是另一版的我。我也很喜欢探长来访和欲望号街车,但小时候你看的东西,尤其是别人拉着你的手看的东西,就是会给你塑形。

我非常相信现在的和未来的很多中学生会像我们当年看dtt版的哈姆雷特一样看这版旅程终点,不是说30版和15版得不好,而是学校通常喜欢给学生看画面清晰,口音贴近现在的版本。

 3 ) (BACKGROUND INFO)故事背景——Spring Offensive

来源

Spring Offensive ---- Wikipedia

The German Spring Offensive of 1918

German Spring Offensive 1918

Why did the German Spring Offensive of 1918 fail?

Western Front 1918 German

Spring Offensive,春季会战,中文又名皇帝会战,又名Ludendorff Offensive, 德语中又称为鲁登道夫攻势——本次会战由德国元帅鲁登道夫(General Erich Ludendorff)指挥。

此战役是由德国于1918年3月21日开始展开进攻位于西线的英军,战役目的是为了趁美国参战不久、还没有将优势兵力和财力应用在西线之前,德军在西线最后一搏,力图打破自1914年开始的阵地战的僵局(从1917四月加入战争开始,美国在本地进行大规模的军队整备和训练,同时陆陆续续的跨过大西洋向西欧战争运送兵力和军事物资);同时,由于俄国在当时正好退出一战(俄国革命),因此德军在东线有50个师的兵力得到解放,可以使用在西线战场上。

在战事初期,德军的进攻成果非常大,例如在攻势的第一天即推进了255平方公里的领地(由于第一天的进攻成果十分巨大,当时的德皇William II把那一天定为国家公共假日,很多德国人认为战争会很快结束),到4月5号,德军占领了3,100平方公里的领地,并且俘虏了90,000名俘虏(因为防守方主要是英军,所以这里的被俘人员主体也是英军)。

German troops taking an allied trench in 1918

但是,从战略层面上而看,春季会战却是失败的。首先、由于德军指挥层的战略目的不明确——即攻击方向随着会战的状况改变而改变,鲁登道夫在战役规划时期,就拒绝设定最终的占领目标,并且他还特地避开了占领英军所占据的重要的战线——亚眠至阿兹布鲁克一线。

其次、德军因机动力不足、后勤补给差的问题,造成无法快速推进战线,也无法守住在推进中占领的新领地(在进攻初期,德军的战略目标是占领由英军驻守的阿兹布鲁克,但是因为德军没有占领铁路线,鲁登道夫在4月9号选择放弃进攻)。

“We are going like Hell – on and on, day and night. Our baggage is somewhere in the rear and we don’t expect to see it again.” Captain Rudolf Binding.

并且,德军在进攻中,除了俘虏了一定的英军以外,既没有占领有价值的战略要地,也没有成功的摧毁英军和法军的防御(在5月27日,德军展开另一场主要的会战,进攻矛头从英军转向法军,目标是朝着巴黎推进,最后推进到距离巴黎方向只有90公里,也有说是120公里)。之后在6月9日和7月15日又开展了另外两次行动,在7月15日的进攻中,德军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损失下仅仅推进了2英里,但都以失败告终。因此春季会战持续到7月17日即宣告结束。

British Machine gunners 1918

在1918年3月到7月春季会战之间,德军付出了超过10万人的伤亡。与此同时,美军正在以每月30万人的速度抵达欧洲西线战场。

之后在1918年8月收到联军的反攻时——Hundred Days Offensive(百日攻势),德军的防线主体——Hindenburg Line (兴登堡防线)崩溃,进而导致了同年11月份的德军投降。

 4 ) 《旅程终点》有哪些精彩片段?

结局之前:在家中等待的女子,收到在前线封好并寄出的信。读完后,脸上是欣慰的一笑。

此刻,窗外天空正美丽,身边伴着一支黄色的花。她却不知,此刻战场已经尸横遍野,满是戴着毒气面具的敌军。

自此,不会有信件从前线寄出,不会有一封信告诉她亲人和爱人的讯息。她最终会知道故事的结局,但那里到底发生过什么,她无从得知。

 5 ) 崩溃时你能决定谁去死吗

看你们的评论几乎错过这部电影!相当优秀的战争影片,好看!

有人说它平铺直叙,那你开头为什么一直想早点见到英雄连长;你们说没有剧情冲突,那吉米被派往执行任务,你不替他捏把汗么!几近崩溃边缘,依然清晰的执行命令,想想自己能找到吗?

将军说了一句话:抓一个俘虏可能让我们赢得这场战争!整个历史大战役都是无数这些不知道怎么死的无名之辈组成的。比起宏大壮观的大手笔,我更喜欢走进这些卒伍,胆怯、绝望,就像看到自己。

 6 ) 冲着Asa看的 更像戏剧的电影

情感刻画细腻 Sam和Paul撑起整部电影情绪 Asa演技还需磨练 Raleigh之死那段感觉处理有些生硬 还有部分死瞪Sam的眼神感觉有些恨意?虽然这个角色是天真少年 他要演出Jimmy的惧怕 紧张 焦虑 稍显生硬是可以接受的 但总觉过渡不平滑顺畅自然 唉 他的角色死了我固然很伤心难过 但免不了想跟科林的青春誓约里的Victor做比较 还有和他一样童星出身的海默的与敌为伴里的角色 感觉一把他和海默比就差距太大了 算了 不说他啦 这部Asa有很大突破 是他的转型之作之一 期待他未来走得更高更远

1918年春天的战事 最后出现的带防毒面具的德军 唉... 真是丧心病狂啊

 短评

调动一切外在形式以弥补剧作和内在情感上的不足,结果反而令整部片的缺陷昭然若揭。庸而不烂可能是对这类电影比较贴切的评价。

6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把心态变化描绘的很好叻

9分钟前
  • Fal Conde
  • 推荐

真实的战场就是这样的平常和残酷吧

11分钟前
  • 尼奥
  • 推荐

斯坦霍普试图麻痹自己的时候总是有奥斯本这一剂安慰剂,看不到尽头的军队生活里,这位从容的同僚是微弱的希望,象征着他仅仅能盼的一点点未来。吉米则给军营中麻木厌世的斯坦霍普带来的是美好的回忆,这位旧友代表的是他的过往。战争先是剥夺了他的未来,紧接着将过往也一并带走了。一个没有未来和过去的人精神已经亡了。既然精神已经被毁灭,肉体便也不用继续苟延残喘了吧,反正最后一瓶威士忌也喝完了。

15分钟前
  • 留白水族馆
  • 力荐

阴暗的战壕掩体里使人性扭曲的战争史实

18分钟前
  • 天之蓝
  • 推荐

希望全天下的战争片都是反战的,可以塑造英雄人物,但是也多拍拍战争的残酷。

22分钟前
  • 三月对我笑
  • 推荐

评分不高,因为真正的战争场面只有寥寥几分钟,乱糟糟而无序。真正的战争就是这样,人们却期待看到有起承转合的战争场面。关于吃饭的场面比重大,对白频频出现热茶、香槟、威士忌、三明治......最后,这些年轻人,全部埋在战壕的废墟之中。跟着哭了几场,为那些发着抖奔赴死亡的战士们。

27分钟前
  • 五月暖风
  • 力荐

可以说非常致郁了…小惊喜是Asa演技有所提高,Sam有用力过猛嫌疑

32分钟前
  • A L E X
  • 推荐

语焉不详的电影,作为战争片,它的剧本是如此拖沓而且没有张力;作为剧情片,它的人物交代不清而且干瘪苍白。大量的近景拍摄,只能更多的暴露主演Asa演技的短板,他与Sam Claflin 的搭配也完全没有预期的花火。

37分钟前
  • 饮歌
  • 较差

怎么会这么低呢?拍的真的很好啊!战争中所谓英雄的恐惧和无奈,真是算不错了。结尾差一点,四星多,但是视角很独特啊!

38分钟前
  • HD
  • 力荐

漫长的困顿与焦灼。战争对人的侵蚀与损耗。

43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看这样细水长流的战争片真是很考验心理承受能力

44分钟前
  • 蓝色波丽露
  • 还行

战争对人的蚕食,特别苦痛地凿在斯坦霍普三年的变化上。旧友莱利一脸仰望的到来,终究与周遭各色人等一同形成极大的反差,成全了克拉弗林的演绎。虽说本身沉闷,但因为某种情绪的到位,还是看得颇有感触。20171209

4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Jimmy死后那个眼神我觉得Asa的演技有进步了。

52分钟前
  • M A R A
  • 还行

沉闷痛,不需要血腥镜头,一样能够将这三点打进看客内心,这是一部被轻视的电影

56分钟前
  • Putin 547
  • 推荐

相当致郁,评分过低。没有多少战争场面的战争片,体现的是战争对士兵们心灵的摧残。Sam Claflin可能是我注意到过的除了小李子以外最有演技的帅哥,若干场戏看的我揪心无比,这种有深度的角色是最帅的,其他花瓶角色还是少演演比较好。Stephen Graham一直在演喜感人物,这部戏存在感略低了。

59分钟前
  • Jess
  • 力荐

心疼小天使,活生生被丢进这人间炼狱…导演花了大力气来刻画人物的情绪,营造压抑的气氛,战争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人性的主旨绝对传达到了,而且并没用多少战争场面就做到了(宏大的战争完全没有,连战斗都能省就省极其节制,敌军压根都没看见两个),受制于成本,这样无疑聪明又讨巧,不过好使管用…

1小时前
  • 20个小明≯
  • 还行

6.8 常规戏剧改编电影,配乐塞的过满,表演不惊不喜,不过这个剧本还是蛮好的调动了情绪。

1小时前
  • KID Y
  • 还行

旅程终点,便是死亡

1小时前
  • Mia
  • 推荐

也太平了点

1小时前
  • 猫咪建筑师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