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特派员

战争片美国1940

主演:乔尔·麦克雷,拉雷恩·黛,赫伯特·马歇尔,乔治·桑德斯,艾尔伯特·贝瑟曼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播放地址

 剧照

海外特派员 剧照 NO.1海外特派员 剧照 NO.2海外特派员 剧照 NO.3海外特派员 剧照 NO.4海外特派员 剧照 NO.5海外特派员 剧照 NO.6海外特派员 剧照 NO.13海外特派员 剧照 NO.14海外特派员 剧照 NO.15海外特派员 剧照 NO.16海外特派员 剧照 NO.17海外特派员 剧照 NO.18海外特派员 剧照 NO.19海外特派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19:22

详细剧情

  二战时期,乔尼·琼斯是一位被派往欧洲的美国战地记者。在荷兰,他被卷进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刺杀阴谋,这一阴谋也和被绑架的荷兰外交官以及间谋们及切想得到手的一份情报有关……

 长篇影评

 1 ) 怎么就找不到好的中文字幕呢?

射手网上下载的那个字幕太不给力了。







看到最后时。







字幕时间整整提前了五分钟。

 2 ) 希治閣的「政治宣傳片」

     《海外特派員》是希治閣由英國本土轉移至美國片廠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是《蝴蝶夢》(Rebecca),同樣於1940年上映,同樣雙雙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提名 (最後是《蝴蝶夢》獲獎,惜希治閣的最佳導演獎失落於約翰福特手上),亦同樣有 George Sanders 當配角,但往往談起希氏的傑作,就少了《海》片的份兒。引頸以待了數年,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於二月推出了藍光碟,終於能一睹高清化了的《海》,戲迷亦多一個機會欣賞這齣被待薄了多年的大師級作品。

      時值二次大戰前期,納粹德軍已經入侵波蘭,影片上映前夕更開始炮轟英國,遠在大西洋另一方的美國仍然只是置身事外。《海》片常常被歸類為政治宣傳電影 (propaganda film),或許更貼切的形容,應是一齣訊息電影 (message film):就是叫美國觀眾不要再隔岸觀火,把和平掛在口邊,該是時候正視歐洲的邪惡,挺身而出。當然,到了珍珠港事件,美國已經不能袖手旁觀。不是要事後孔明,而是欣賞希治閣在有效地傳遞訊息之餘,更把片子拍成一部緊張刺激的懸疑片,「緊張大師」之名當之無愧。

      故事圍繞記者 John Jones (Joel McCrea) 因自把自為的性格受老闆賞析,被派去歐洲當海外特派員,尋找歐洲戰事的內幕消息,更被改名換姓為 Huntley Haverstock。派駐倫敦時,首先遇上對戰況三緘其口的荷蘭外交大使 Van Meer (Albert Bassermann),及和平組織的首領 Stephen Fisher (Herbert Marshall),並對 Fisher 的女兒 Carol (Laraine Day) 一見鐘情。在阿姆斯特丹的一次會議前,Van Meer 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暗殺,John 在追尋行凶者時重遇 Carol,聯同同行記者 Ffolliott (George Sanders) 展開跟蹤。

      毫不意外地,John 捲入了這場政治戰爭的旋渦中。他深入虎穴,發現了被殺的是 Van Meer 的替身;更招致殺身之禍,敵人派了刺客 Rowley (Edmund Gwenn) 暗殺他,可謂危機四伏。當中 Van Meer 在雨中被刺殺一幕已是影史經典:在上梯級中途被假扮記者的刺客槍殺,正面中槍與滾下梯級的鏡頭,甚有《波特金號戰艦》的影子;主角追尋兇手時的俯瞰鏡頭,只見張開的一把把黑色雨傘,兩人左穿右插,騎單車的途人無辜地捱了一顆子彈。希治閣把影像與剪接靈活運用,簡單的行刺事件,精彩的場景調度,把動感化作緊張刺激的一幕。在靜態的場景中,同樣能令觀眾替主角捏一把汗。經典場面之一,發生在犯人們藏匿的風車之內,主角潛入時衣擺挾在轉動中的齒輪中,壞蛋們又近在咫尺。以上已被重覆至爛透的橋段,在希氐手上卻令人非常受落。

      結尾飛機墜海的一幕,沒有電腦特技的幫助,反而使特效的安排顯得處處精密,這是電影人的創意:墜海一刻,一個主觀的機艙視角,海水沖破玻璃湧入機長室;眾人在海上掙扎,爬上載浮載沈的飛機殘骸,預演了四年後希治閣回英國接拍的《救生艇》(Lifeboat, 1944)。今時今日看似兒戲的特效,卻有說不出的震撼真實感。

     《蝴蝶夢》有的是深層的心理描寫,主角丈夫已死的前妻如何在大宅「陰魂不散」,一切是心魔作祟,但就是少了希氏的英式幽默。在《海》的危難處境縱使是真實地存在,卻常常在細節幽人一默:男主角為逃避敵人,身穿浴衣翻過酒店外牆,走入女主角的浴室!又或拷問人質的方法,是用強光及爵士樂?男女主角的愛情線,秉持希氏在英國的懸疑喜劇的一貫作風,如《國防大機密》,體現了「冤家宜結不宜解」的道理。

      希治閣的電影,處處匠心獨運。他深知觀眾需要甚麼,亦不滿足於此,《海》片甚至被納粹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 Joseph Goebbels 推崇為「政治宣傳片」中的傑作。希治閣的電影是懸疑的藝術,他是掌握著娛樂與技藝平衡的大師,《海外特派員》是一部小佳作,不妨作希治閣的入門電影來欣賞。

原文:http://oscarkit316.blogspot.hk/2014/03/foreign-correspondent-1940.html

 3 ) 真正富有魅力的人

在20世纪30年代,赫伯特•马歇尔出演了许多流行和受好评的好莱坞电影后,进入20世纪40年代,在英国和北美,成功的戏剧、电影事业,令他成为一名不可多得的好莱坞领先人物,并开始从浪漫优雅的男主角转变为人物角色个性化表演。


        1940年,赫伯特•马歇尔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再度合作,出演《海外特派员》(Foreign Correspondent)里政客斯蒂文•费雪(Stephen Fisher)。按照希区柯克的叙事视角,女主夹在两位男士之间,年老的恶人不是年迈的丈夫,便是她的父亲。他们的特性是知道自身的邪恶并追求自我毁灭的恶人。因此当Bart以女主的父亲身份,出现在希区柯克的镜头之上,十有八九便是恶人。无论他表现得怎样高尚和体面,对女儿如何慈祥和体贴,男主寻上门那一刻,原本并不单一的费雪先生,呈现出谜一样的思绪。底牌他是反方,悬疑之处为什么?他的选择,以及他是否会动摇信念?
         无疑费雪气定神闲的喂着自家的狗,商讨如何让污浊的事情远离家宅,Bart脸上展现出的笑容,就仿佛刚刚脱下染血的白丝绒手套般,优雅而冷酷。似乎他是坚定不移的,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正方打出了“女儿牌”。这位断然拒绝同盟者拉女儿下水的父亲又会如何应付呢?这场戏不亚于此片的“风车戏”。Bart饰演费雪,表面看似质疑,其实是掩饰内心的不安;拨电话确定女儿被绑架后,依旧镇定自若,甚至带着家常事,长辈对晚辈的“儿戏”,表示“别开玩笑”式的询问。在正方摊牌那一刻,他妥协,给予正方答案时,那种谨慎、不情愿的神态,不仅欺骗了正方,也欺骗了观众。然后,倒带再看刚才这段,写纸条戏码,全然是“一切尽在掌握”的狡猾宣告。
         这位费雪先生真的是恶人吗?在接下来三场戏,给予否定的答案。第一场是对于骗子的指责,灯光打在他的脸上,他是否存在良心的谴责?第二场是对女儿的坦白心声,他的选择因为他国籍所决定,他是德国人,他告诉女儿她一半是英国人,她有选择。第三场是自我牺牲,为其他人得以求生。结尾处,这位真正富有魅力的人的牺牲,赋予影片大团圆结局。同时,一种潜在的悲苦滋味,让故事回味无穷。他是爱国的,他以他的方式为国家奋斗,他确实受到良心的谴责,所以他才会说:“公开场合为恶比为善还难!”费雪结束生命的最后几秒镜头,是思考、决定、毅然、茫然,其中还夹杂着其他……Bart让这个角色,感人。



 4 ) 爱情发展太快阴谋发现得太容易

女主人公漂亮。胖子女郎还真不是盖的。

荷兰风车内部好复杂啊。这段风车内部的历险还不错,特别是在下楼梯那里进退两难时。。。

其他的方面就一般了。难道是那时候的英语语调不同,听起来怪怪的。

 5 ) 心目中希区柯克电影的最高峰

荷兰外交官被强灯严刑逼问,他看着目之所及却皆为敌人,声泪俱下“你不是来救我的吗?为什么?为什么?”

《赫伯特马歇尔》一行人坠海后,生还者们拼命爬上飞机残骸,想要喘息,爬上来的马歇尔,看着残骸因为超重将沉海,他默默移动着...沉海自杀了....真的难以想象赫伯特是带着义肢演的这部戏

防空警报鸣起,轰炸的炮火,漆黑的屋内,乔尼琼斯仍没有停下和平演讲....

我想、正是因为那样动荡的年代,这部片才更不应该被看作单纯的反转剧。

这是希区柯克想在那个时期表达的反战☮️的极具深远意义的二战教育片

 6 ) 希胖的爱国主义佳作

为什么这个电影评分较低呢。我看了这么多希胖电影之后,我觉得这个电影是早期佳作呀。完成度很高。比其他如三十九级台阶。贵妇失踪记等更完整,其他早期作品总显得收尾处太急。 而且这部电影是战时所拍,显示了高度的“政治正确”,所以最后弘扬了很高的英国爱国主义情结。非常感动、最后飞机坠落海中求生是很大的场面,这可是1940年的作品这在当时等震撼力丝毫不弱于速度与激情7里面那些飞机上掉车吧。 海水看起来很真实、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拍的。 女主角很美。真喜欢那个年代男士们都风度翩翩 女生们都优雅高贵,比现在满街露大腿 人字拖好多少呀。

 短评

情节很弱,无过渡,太离奇,不够严谨,让人觉得是为了拼凑出一个大片而使力气。我喜欢的是,这是一个新闻故事,有一个追求真相的“九条命”记者,简单而荒谬地把新闻的光彩挥发出。希区柯克的片子看多了,会到特别紧张的时候完全不吸气,因为你知道主角不会死。

4分钟前
  • 今天宜整理房间
  • 还行

120分钟版。很卡通的主旋律,麦克雷比希区柯克后期的很多主角都要有趣,带着一种傻乎乎憨厚却硬要油腔滑调玩世不恭的可爱,撑起了本来有些干瘪的神经喜剧部分。

9分钟前
  • 字母君
  • 推荐

7。据说戈培尔喜欢这片。

10分钟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第一个镜头就是特技摄影,从微缩模型的大楼外侧窗户叠化到室内。这种错误身份追凶类型的冒险片,剧情本身不重要,看点在于每一次惊险场面要拍得精彩。雨中刺杀、风车齿轮、高塔坠楼,都是从视觉上营造惊悚感。98分钟处从三楼跳下,先是用假人掉在底商遮阳棚上,一个镜头摇下接演员扯破遮阳棚跳下。结尾高潮的飞机坠海,海水投影幕布背景和前景真实水浪结合,效果实现得也不错。在奥斯卡特效奖项输给同一年的彩色版《巴格达大盗》。

12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于今看来很一般,犹如话剧。处处情境都很不专业,悉如儿戏:派遣记者似抽筋、媾和会议似郊游,刺杀似杂耍,追凶失踪似过家家,风车窃听似京剧……总体乏味,无甚亮笔。现在看是二星,即便放在名片渐出的40年也不算精致,中庸三星水平。难怪在希胖作品里也籍籍无名。看完较精彩的前半后弃剧。

14分钟前
  • 小重山
  • 较差

剧情与表演都马马虎虎,具有时代特色;精彩的是镜头运作、特效及剪辑

16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因为海斯法典的掣肘(不能提德国等),希区柯克虚构了阴谋国家、和平协会等,让二战的背景显得有些轻飘含混了。故事延续了《三十九级台阶》等国际谍战风格,麦格芬是秘密协议中的神秘条款。元素丰富,一路惊险。雨伞下追逐、风车内躲避、教堂高楼刺杀几场印象深刻,坠机也是厉害,最后一段演讲是后期补拍上去的,也算是希区柯克为祖国尽的绵薄之力,数月之后德国开始轰炸英国。

20分钟前
  • 牛油果豆
  • 推荐

偏重于类型片叙事,二战背景呼之欲出。打飞机戏(literally)真的是脑洞大开了哈哈,希胖偶尔也会爱国一下...

2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好长...剧本其实一般般,中段神神叨叨的反转太多了,乱七八糟的,其他技术方面都还不错的尤其前半段,鸟、风车和夜逃酒店都是有趣的,风车里面那场拍得好赞。演员略失败,桑德斯的一张快嘴和老头是亮点,麦克雷存在感好低,女主也不太行。角色确实还挺适合Coop的吧,不过想象不出前半段跟女子爱情线发展由他来演是啥样的...

26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还行

2008-4-23 22:05:32 6/7.7(4411) 希胖好像特别热衷这种题材,可惜个人不好这口

29分钟前
  • 德拉库拉拉
  • 还行

A few interesting moments but full of cheap tricks. Very formulaic and extremely dull.

32分钟前
  • paracelsus
  • 还行

“全世界都陷入黑暗,美国,守住你们的光明”,从坠机开始突然的慷慨激昂,有点宣言意味大于叙事,毕竟希胖初入好莱坞,片子还是要合美国人胃口的嘛。

36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不是一部经典的电影,风车中的那个段落还不错;结尾在海洋上逃生的场面也不错

40分钟前
  • 翟墨子
  • 推荐

佛了,希区柯克也拍“红色”样板戏,美国记者揭露欧洲阴谋,美国船只救援世界落水者。灯火熄灭被黑暗笼罩但美国尚存唯一光明!!!(希胖引以为豪的直升机落水镜头是在泳池里拍的)

43分钟前
  • 邮差总按两次铃
  • 推荐

希胖到好莱坞后的第二部作品,相比处处受到制片人约束的蝴蝶梦,本片创作更加自由。影片如今看来虽然是部商业类型片,有爱情、有谍战,剧情紧凑也不失幽默,但也流露着希胖对战局的担忧和家国的关切之情。片尾的飞机坠海戏,借助幕布等道具拍摄出了令人震撼的效果。赫伯特马歇尔的角色复杂而丰满,效忠自己的国家,但也忏悔战争。Laraine Day太好看了。

48分钟前
  • 莱尼圆
  • 还行

经典Hitchcock情节,惊险、悬疑、爱情、幽默融于一身。好几场戏的拍摄手法可从如今的许多电影中发现其影响力。

53分钟前
  • Marty McFly
  • 还行

原生态镜头剪辑,对见惯如今技术化,现代化镜头剪辑方式来说,不失为全新的体验.另外:故事紧凑,不乏幽默.结尾处:记者对着话筒演讲,灯光却逐渐变暗.暗示着战争的阴云悄然笼罩.

55分钟前
  • 停止的时钟动了
  • 推荐

3.5。1.风车内的戏和高楼谋杀几个场面很容易联想到伟大的迷魂记。阶梯上的伞下追逐一场也很有想法。2.作为希胖离开英国投奔好莱坞后拍摄的第二部影片,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无趣的政治宣传,但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影片里潜藏着希区柯克实打实对祖国和对他妈妈处境的担忧。果然,影片的结尾不幸预言了现实:电影上映不久后,伦敦就遭到了首次轰炸。3.男主在船上向女主求婚的场景,是希区柯克对自己向奥玛求婚场景的搬演。

60分钟前
  • 奥兰少
  • 还行

到了好莱坞,希胖的作品开始华丽了,有暗杀、逐车、飞机坠海等大场面制作,线索是荷兰外交家范米尔的下落,矛盾是打着平和旗号的间谍费雪与他爱上了正义记者的女儿,动作戏较少,惊险度欠缺,悬疑也谈不上,费雪选择舍命救众人,坏人也有爱女之心。

1小时前
  • 醉梦·聊生
  • 还行

精彩紧张的追踪谍战,经典之作, 恩,可能不是我的菜?总觉得悬念尚不够扣人心弦……

1小时前
  • Guruthosriel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