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战警4

科幻片美国2014

主演:乔尔·金纳曼,加里·奥德曼,迈克尔·基顿,艾比·考尼什,杰基·厄尔·哈利,迈克尔·肯尼斯·威廉姆斯,詹妮弗·艾莉,杰伊·巴鲁切尔,玛丽安娜·琼-巴普蒂斯特,塞缪尔·杰克逊,埃美·加西亚,道格拉斯·尤巴斯基,约翰·保罗·卢腾,帕特里克·加洛,克里斯·柯林斯,丹尼尔·卡什,扎克·格雷尼尔,斯图尔特·阿诺特

导演:何塞·帕迪里亚

播放地址

 剧照

机械战警4 剧照 NO.1机械战警4 剧照 NO.2机械战警4 剧照 NO.3机械战警4 剧照 NO.4机械战警4 剧照 NO.5机械战警4 剧照 NO.6机械战警4 剧照 NO.13机械战警4 剧照 NO.14机械战警4 剧照 NO.15机械战警4 剧照 NO.16机械战警4 剧照 NO.17机械战警4 剧照 NO.18机械战警4 剧照 NO.19机械战警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20:38

详细剧情

  2028年,专事军火开发的机器人公司Omni Corp.生产了大量装备精良的机械战警,他们被投入到维和和惩治犯罪等行动中,取得显著的效果。罪犯横行的底特律市,嫉恶如仇、正义感十足的警察亚历克斯·墨菲(乔尔·金纳曼 Joel Kinnaman 饰)遭到仇家暗算,身体受到毁灭性破坏。借助于Omni公司天才博士丹尼特·诺顿(加里·奥德曼 Gary Oldman 饰)最前沿的技术,墨菲以机械战警的形态复活。数轮严格的测试表明,墨菲足以承担起维护社会治安的重任,他的口碑在民众中直线飙升,而墨菲的妻子克拉拉(艾比·考尼什 Abbie Cornish 饰)和儿子大卫却再难从他身上感觉亲人的温暖。  感知到妻儿的痛苦,墨菲决心向策划杀害自己的犯罪头子展开反击……

 长篇影评

 1 ) 我想知道它的枪放在哪里?

我想知道它的枪放在什么地方?儿时经典,在第一部中,这位牛叉的机器它的枪放在大腿外侧的暗格里,每当使用,大腿外侧的暗格双门伴随着机械声朝两边打开,手枪被推出,然后它顺势上手,转两下,然后警告或射击!帅呆了!为嘛这位黑仔没有延续这招牌式的动作,很遗憾,算个大败笔!还好,它依然叫墨菲!

 2 ) 还差一件土豪金

道听途说的剧透:本片主要讲述了一位致力于打击黑恶势力的警察遭到犯罪分子的报复,结果被炸得身体支离破碎,连肾都找不到了……一觉醒来看到湖中仙女,哦不对,是德古拉伯爵,问他丢了的是金身还是银身,诚实的主角表示自己只想要回自己的肉身,于是伯爵(其实应该是博士)为了奖励他的诚实,决定给他一个黑色的机械身体。主角在心里默默的咒骂,妈的谁告诉我只要说实话他就会把金的和银的都给我来着。

好莱坞电影在“植入中国元素以便多从中国骗点票房”这件事情上向来都有极高的热情。只不过美国佬理解的中国元素跟我们想的总是不太一样。于是除了几部动画片还过得去之外,大部分都味道不对,去年的钢铁侠3已经近乎是恶心的程度了。同样一身铁皮的机械战警也不甘为人后,为了讨好中国观众也拿出了极大诚意——片中角色们反复强调机械战警是在中国组装的,好像这是件多重要的事情一样。其实你把片中的“中国”换成韩国、越南、马来西亚都对剧情没有任何影响。不知道是哪个天才想出的这条“中国元素”,我猜他一定相信中国那么多人买腰果手机都是为了支持民族企业富[哔]康吧。

那天夕阳下的奔跑,随着主角的脚步,镜头里捎带着展示了一下中国代工厂的工作环境。绝大多数观众肯定会不自觉的想到iphone的组装。与手机类似,机械战警也告别了单一颜色时代,有了“东北银”和“高级黑”两种造型,可惜少了中国人最喜闻乐见的“土豪金”。老美要真想植入中国元素,还不如从这儿入手。顺便,我觉得以后机械战警可以和恐龙战队搞一下合作,站在一块儿就是5S和5C。

影片上映前,新版这一身“高级黑”引发了不少争议,不少影迷觉得是在抄袭蝙蝠侠。这个我觉得未免有点反应过度了,颜色一样很正常嘛,钢铁侠里的MK1和战争机器都是跟老版机械战警一样的“东北银”,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当然本片跟蝙蝠侠在其他方面还是有不少瓜葛的,老版蝙蝠侠的扮演者和诺兰版里的戈登警长都加盟了本片,而且片中底特律的“犯罪之城”的形象也跟哥谭市有点像。

与上一部同步引进(事实上本片只能算是准同步,比北美还是晚了半个月)的好莱坞电影《一触即发》相比,本片的存在感要强出不少。虽然二者都是经典电影系列的翻拍或重启,但曾被改编成热播动画的机械战警显然群众基础要更胜一筹,更重要的是本片拥有天朝善良观众们最喜闻乐见的爆米花商业片的标准卖相:科幻设定、酷炫机器人、火爆打斗场面(其实也还好)——如此讨好的题材抓一下春节档的余温还是能有一番作为的,起码不会像《一触即发》那样,处在一个《私人订制》这样的神作扎堆的档期,却还是没能让人眼前一亮。

可惜正如上面提到的,本片的动作场面其实真的只是还好而已。主要就三场,一是与纯机器人的比试,再来是找当时炸丢了自己的肾的犯罪团伙报仇,最后是大决战。三场的节奏都比较快,让人感觉意犹未尽。不过最致命的问题是场面拍的不够大。主角顶着这么一身酷炫的造型,观众们都期待着他跟大反派的对决能毁掉半个底特律。现在的好莱坞爆米花大片,不拆个伦敦眼什么的,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结果本片的动作风格也就是加强版的警匪枪战片而已,虽然不是不好看,但显然会让我这种品味比较庸俗的观众觉得不够过瘾。

本片的剧情其实大体上跟老版也差不多,观众也没指望看出什么新花样来,所以导演自然也没花大力气去把它做得多峰回路转。本片文戏方面较吸引人的其实是看导演和编剧如何在新的技术水平下将机械战警的设定更细致化、合理化。机械战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是介于人和机器人之间的。老版的由于是主角已经死透了以后才被改造的,所以一开始就表现的更偏向机器人一些。而本片的主角在片中大部分时候,其实思维方式跟正常人都没有区别,但他又会受到体内计算机系统的影响。主角表现出完全的机器人行为方式是因为博士控制了他脑内多巴胺的分泌。

这部电影主要想表达的是人性战胜机器的控制从而觉醒,而我看到机械战警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那里却产生了相反的感觉。用这样的技术手段去对任何一个普通的人类进行控制,其实也能产生一样的结果。所以科幻片里常常预言的未来人和机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了,也许不是因为机器的智慧逆天的迈进了一大步,而是因为人类退了一步。

另一处是主角与一干纯机器人和那个带着机械外骨骼的佣兵的比赛。博士关于主角占上风的解释我非常喜欢:主角先用他的大脑对战局进行判断,制定好战术之后再加载系统内置的攻击程序,于是无往不利。其实我们人的身体也是差不多的运作原理。所谓“孰能生巧”,我们通过一遍遍的训练,让自己的身体记录下一些特定的动作,于是这些动作成了保存在潜意识里的“技能”。当我们的大脑对当前环境做出一定的判断之后,接下来不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思考怎么应对,而是直接加载已经习得的“技能”去解决眼前的问题。

新版的一点值得称道的地方是把老版的一些小细节也重新呈现了。老版当中我印象很深的是中间插播的关于区域动荡的电视新闻和大摇大摆的玩具与汽车广告(该片广告植入的强硬程度快赶上《报告老板》里的“手机[哔]宝”了,在今天看来粗糙的有点滑稽了)。当年的区域动荡是由于冷战,而四十年过去了,我们遗憾的发现,情况完全没有改善,大美利坚实在功不可没,也是得益于此,当年的老梗还可以继续用。萨缪尔杰克逊的那档新闻节目绝对是全片亮点,本片导演最值得称赞的一点就是他抓住了原版的这一点细节进行了打磨,去掉了原本的生硬感,使得新版的新闻节目部分与主线剧情结合的更加平滑。虽然萨缪尔杰克逊跟大部分主角都没有对手戏,但怎么看都觉得少了这部分电影就不完整了。到了结尾时,我甚至还有点错觉,就是我看的其实就是一档新闻节目,而前面的关于机械战警的故事只不过是在新闻里插播的纪实影像。

一看到萨缪尔杰克逊我就忍不住想引用基神的名言,对着屏幕里的他大吼“say my name”,导演果然没让我失望,最后的那一声“哔”效果实在太妙了。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跟我一样,对机械战警的了解是从动画片开始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先有的电影(对我来说类似情况的还有《变相怪杰》和《黑衣人》)。小时候看机械战警的真人电影大体上没什么感觉,不过似乎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后来长大了再看才觉得,这么暴力的电影怎么能给小朋友看呢,看了根本把持不住啊。与之相比,新版的血腥程度有所降低,口味稍重的地方也就是主角裸露的大脑和内脏。为了分级方便,好莱坞电影里真人肢体受损害的场景会尽量避免,但是不会流血的机器就无所谓了。于是本片主角秉承T800、擎天柱等前辈的教诲,不辱使命的搞断了自己一只胳膊。还是那句话,我们要像爱护紫龙的眼睛一样爱护机器人的胳膊。

最后,上面提到的把机械战警弄成“土豪金”,倒也不是我信口胡说。小时候我家附近有个杂货店,那时候杂货店都卖玩具,有不少还是主要靠卖玩具。那家店在一进门最显眼的地方摆了一个大概三四十公分高的金色的机械战警的玩具。我每次从那儿走都要朝那儿看看,就为了看看那个玩具。我是买不起,估计那么大的东西对当时大部分小孩来说都太奢侈,所以那东西一直没人买,我也因此得以饱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眼福。我想说不定那些终究舍不得自己肾脏的年轻人再过个几年就会像我想那玩具一样回想现在的手机了。

 3 ) 真是太被低估的一部良心IP重启软科幻大作

整个故事的概念上正好是应了如今赛博朋克2077的景:科技公司将会因为技术,金钱,人们的生活依赖,逐步取代政府,操控媒体,成为新世界的霸主。只要他们打造出一个群众乐于看到的“英雄”形象,他们就能成为神。

来自巴西的导演José Padilla曾经执导过《精英部队》两部曲,后来更是靠指导网飞《毒枭》第一季大放异彩。他在这部中型商业片中展现出的实力可谓方方面面,不仅整个故事的格局,节奏,冲突,包括在表演,镜头语言上都处处彰显用心。

故事中段一场Robocop初次回家探望妻儿的戏,用一段带着八音盒元素和不谐和音旋律的配乐,配合一个利用父子二人极端身高差的全景镜头,精炼的表达出了从人到机器的转变后,与家人的割裂。

Joel Kinnaman在本片中的表演也很富有层次,虽然这并不是一个什么富有深度的人物,但在变成Robocop之前,主角Alex短短两段戏,警局里上司对峙,回家后和老婆亲热,这种最最最常见的,塑造铁汉柔情的戏里,你却能感受到这个角色相比其他同类警探,与众不同的丰满气质。要不是重温了这部,Joel的形象在我脑海里差点都要因为网飞的《副本》定型为面瘫卖肉型男了。

此外,这部戏的阵容也称得上是众星捧月了。Gary Oldman虽然演的是他最拿手的角色,但他在表现那种面上努力维持体面,内心饱受良知谴责的矛盾感,绝对要比他在蝙蝠侠大战超人里那种Typical的表演饱满的多。这让他每一次在和Micheal Keaton这个精明的商人对垒时,你能体会到近乎于看主角遭受磨难的代入感。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妈惹法克侠Samuel L.Jackson扮演的电视台主持更是全片最大的亮点之一。首先他的种族,就为这个身为媒体喉舌的角色增加了很强的反讽意味。你以为是黑人就意味着反歧视先锋?你以为和政府唱反调的媒体就一定是正义的化身?不过都是资本的傀儡罢了。最后结局他要是反过来倒打一耙可能会更有趣,就像现实中的Fox News,看到盟友大势已去还是得及时换边站才对。

不仅故事,视效和动作场面也十分可圈可点。作为一部中型制作的科幻片,导演显然懂得怎么把好刚用在刀刃上。Robocop从始至终的机械质感都很写实,很有沉甸甸的金属重量感。上面唯一的有机组织(人脸,手)也丝毫看不出什么合成痕迹,不像如今好多漫威电影都在省钱捣糨糊。

枪战在创意设计上也都富有战术思考,最后一场打二足战斗机甲充分利用了体型差异,很有意思。虽说能看出每场枪战都在想着办法省钱,短小精悍,但好在分散在全片各处,量多,配合优秀的节奏,不算特别过瘾但也不至于失望乏味。

总的来说,作为一部看起来玩不出什么花样的经典老IP重启,我认为本片实在是已经很让人惊喜了。除了最后结尾有些过于理想圆满,实在挑不出啥毛病。不知为何当年在国内国外都是票房和评价如此中规中矩,是因为没有足够震撼的大场面?还是因为剧情冒犯了高傲自大的美国人?这个问题还挺值得多仔细玩味玩味的

 4 ) 机械战警

这是在淘宝3.8节用3.8元淘到的去电院影看的3D大片,果然,科幻大片还是在电影院看着有感觉。有点明白为什么《地心引力》评分有那么高了——就算剧情再怎么差(或者说跟本没情节),但是能在电影院里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它确实算是成功的。
 
淘宝这个38节,搞了个3.8块的电影和3.8块的KTV,一开始以为是假的,所以抢KTV时,没用心,后来觉得确有其事时,再去抢KTV时已经没有了。所以抢电影票时,还好,挺顺利的,随便就能抢到好几张,就是可供选择的电影太少了,好像就四部的样子,《霍比特人》没有,还好有《机械战警》。本以为是2D的,去电影院时才知道就这场竟然是3D的,还不需要像以前团购那样还要加3D的钱,所以非常满意,希望淘宝以后多来点这样的活动。

废话多了,言归正专。前几天就打算把上个世纪的《机械战警》三部曲看了的,正打算下第一部时,好像竟然有3个G那个大,打了退堂鼓,毕竟那都是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心想效果也不怎么好吧。今天看这一部,应该是那第一部的重拍版吧,剧情上来说,还行吧,有点曲折,但也不算完美,最后那一段,机器人之父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算销毁墨菲,但博士救了墨菲,于是墨菲就去把那个老总干掉,这一段总觉得有点怪异,总觉得这位机械战警的行为有点过了,光去报私仇去了。

不管如何,整部电影看着还是蛮来劲的,超智能化的机械战警设定得超牛,那几场打击犯罪、揪除腐败和报仇的戏,看着都挺爽的。8分可能有点高,但毕竟是我喜欢的科幻片,还是要支持下的。
 
而上个世纪的那三部曲,有时候也还是看看吧。

 5 ) 灵与肉

剧透,慎入。

画面中,警察亚历克斯•墨菲遭受汽车爆炸后被改造成机器人,解除掉钢铁四肢之后,仅剩下可以呼吸的肺,供给血液的心脏和可以思考的大脑。那场面,还真的有点令人窒息。尤其是天才博士丹尼特•诺顿打开他的头盖骨进行手术时的场面,真是延续了美国电影一贯写实的作风,很难说是尊重科学还是故意恶心。坐在我身边的女孩子们都纷纷取下了眼镜或者低了低头,有些不适的症状。这个时候,作为一个看到大脑模型竟然有点莫名兴奋的学心理学的人,竟有种看课堂教学片的感觉。很多年前,我就看过一个真实的手术纪录片,打开人的头盖骨,刺激不同的区域,旁边有个人一直在问,what are you feeling……

好了,我当然不是来炫耀自己有多么变态的。

在整个过程中,忽略掉酷炫的科技展示,一直令我回味和深思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人为什么称其为人呢?什么样的情况下人就消亡了呢?是不是可以说,人就等同于他的大脑,等同于他的大脑所表现出来的自由意志?而这自由意志,究竟支配了什么?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手或者是脚,甚至是腿,他还是人吗?想一想,肯定是的,顶多是一个有些残缺的人。没了身体呢?有点恐怖,但还不能说他不是人,或者说,他仍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那么把人的身体消减到什么程度,人作为人的那个核心特征会消失?就是其他人不再把他看作是一个人?

就像影片中的墨菲,原本属于他的身体只剩下了没有头盖骨的大脑,就是那些沟沟回回,和装在胸腔容器中的肺和心脏,那么他还算是一个人吗?就像影片中无数次被人提到的问题:他到底是人还是机器?我在想,留下肺和心脏,也许仅仅是出于逻辑性的考虑——我们都认可这样一个事实:没有心跳和呼吸,人是不能存活下来的。而且只孤零零留下头颅,惊悚的程度会加倍。他最终被保留下来,并仍然被当作一个人对待,最核心的特征在于他还有大脑和一张完好无损的脸。的确,脸很重要,因为一张脸,我们相互接纳,彼此信耐,因为一张脸,人与人之间保持着独立。

我们如此尊重大脑,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墨菲的大脑里被载入了电脑的程序,让他可以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按照机器人的模式行事,根绝判断条件作出快速的决策,毫不拖泥带水。诺顿博士说,这套程序可以让墨菲完全执行程序的指令,并且让他自己觉得那是他自己的决策。多么巧妙的逻辑!我想说,也许上帝也是这么想的。可人类不允许这么做,没有人愿意承认人类是没有自由意志的,不管条件多么恶劣,最终干涉了人类的自由意志,那就是行不通。所以大Boss巧妙地避开了这个会招致非议的问题:不,是让机器人觉得自己是墨菲。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不一样吗?最终究竟是谁控制了谁?

人类的大脑,机器的身体,没关系,只要控制权仍然在人的大脑里。身体,只不过是工具而已,只要大脑还没有被毁坏,一切都可重头再来。肉体是没办法再生,换一堆钢铁,还是不难。你看到二元论与一元论的矛盾还是合体?人要抛掉这副臭皮囊的心情是多么矛盾而复杂。抛掉则抛掉了,却仍然缺少不了与这个客观世界接触的媒介。人需要一个东西,肉体也好,工具也罢。意识脱离不了这工具,不是肉体,便是别的。

那么大脑又是什么呢?一套思维的方式?准确解决问题的能力?——真的是这样吗?那么脱离物质的大脑无非是一堆程序,计算机也可以做到,而且更精确。但我们不这么认为,人工智能做得再智能,仍然不是智能。缺少什么?情感。这或许是个很好的结论。机器人缺少情感,缺少体察喜怒哀乐的能力。我们如此珍惜的情感,往往把人引入歧途。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期待着别的东西。当墨菲越过设定的程序,用人类的意识控制了身体之后,我们感觉他真的活过来了——能控制他沉重、敏捷、坚强的铁甲之躯的,不是精确的程序,而是灵活的自由意志,他似乎再次拥有了灵魂,他的身体再次成为一个整体。诺顿博士的眼睛里放出光彩。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战无不胜的,人类的自由意志。或者说,这就是某种叫做奇迹的东西的来源。偏差,情感,出其不意的非理性行为,不受控制的行为错乱,这似乎才是我们最珍惜的东西。

没有肉体,仍然可以拥有灵魂。只要自由意志还在。这就是美国人。极端的完美主义者,必须从上帝的手上逃脱,必须反抗和不受控制。永远在追求着更精确更完美,却又永远在反抗着更精确和更完美。他们创造着一个科技的社会,却向往着最本质的人性的回归。

 6 ) 没到位的正剧 和 跑偏了的科幻

       无论是旧版还是新版,Robcop都不是单纯的科幻爆米花片。尽管针对人与机械命题的探讨并没有那么透彻,但不得不承认它是这个系列的主题——这一点足够把它和大部分超级英雄片区别开来。儿时记忆中的Robcop系列阴暗晦涩的毫不做作,同样的风格多多少少被带进了这一版续作,暗色系的机械设计,偏多的室内戏,苦情的人物关系,等等等等,故此在风格上也能加分些许。然而一心二用的编剧既想要突出对生产力发展路上人与机器的主从关系的不断探讨,又想兼顾对美帝霸权、势利、物质至上的国家品性的尖刻讽刺,结果是落了个两头不讨好。为了阐述这两点,电影中分别运用了两条线索。Robcop、他的妻儿以及博士负责人与机器的辩证探讨;军火商及其狗腿还有脱口秀主持人负责国家强权的针砭。

 7 ) 什么才能定义为人

 对我口味! 动作酷炫拽,全程虽然1-2个笑点,但引人深思,有些地方很值得回味的,难得的不是以笑点,或者仅仅动作特效得5分的片。而且喜欢这种简约叙事,好几个地方都觉得换成其他片子要展开,而此片就巧妙的跳过,无断层,利索,喜欢 。   一向喜欢动作科幻类的视觉大片,从视觉动作上,个人评分高于钢铁侠。留下印象的,一个是robocop被肢解的场面,一个是黑暗中剿匪,那一道红光的战斗。 而IM3 留下的只有各个部位飞过来的情景。 其实第一人称视角,面部UI 的制作,也觉得要比IM里面第三人称看tony好些。最后打机器人,不是合金装备么==! 而从开始到结束,打斗戏还是挺过瘾的,也可能和万达音效有关,每次开枪身临其境   干净利落的点,比如一开始妻子在犹豫是否要答应改造,只是说我要了解所有的,你们能把他变成什么样,而后就跳到3个月以后,省去了妻子答应与否,以及对robocop 的描述。还有最后一家人重逢,没有给镜头拥抱等等,只是关上门,很好,不罗嗦,很多东西都不言自明。   关于引人思考的,感觉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不是说这片子是最引人思考的,是它最对我口味,不过于深奥、隐藏,需要看别人影评或者再看第二遍才能懂。而且,也不是在说教,是引人思考,而不是传达表达观点。   比如,什么才能定义为人,怎样才是machine, 大boss 说的,它是个像墨菲的机器,所以合法(另外女的说,他是人,被改造,不合法? 具体的忘记了 )。 还有后面的,what's bigger than hero? 还有,machine 没有偏见,能公平,是吗? 如果machine 背后控制的人呐? 少数人才掌握真相,可以肆意改造人,我们被欺瞒的时候怎么办?   其实虽然看前已经知道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一开始汽车爆炸,墨菲被切掉电源,被抽掉情感,对孩子冷漠,不理妻子,朋友jackal(?or Jack),还是挺揪心的。   总之是难得的好片,本来动作就够5星了,为其带来的思考加一星吧。

 8 ) 拉拉分

老版我不太记得了,新版看完也不太记得了。
但这部片子不差,起码我还记得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的感受。
主演是谁?
是诺顿博士。
他是知识分子,一个理想者。人在于自己的心,也就是大脑。这是他在对一个吉他手音乐家用他那双机械手弹奏吉他时说的话。于是,下面的片子内容就是这个理念的实验内容。所以博士没有对墨菲的大脑做彻底的改造,他希望保留墨菲的自我意识,让他完成博士心中的那个理念。是一场实验,冒险吗?不,机器是可控的,这时的墨菲不在是一个完整的人,他是“机器中的人”是可控的。
效果是不错的,墨菲醒来后以为自己只是穿上了机械外甲,i can feel,有这句话就足够了,于是他抓狂了,跑啊跑啊,但被强制关机了。
诺顿是导师,是知识分子,是哲学家,他在说服墨菲,他用极端的行为,在墨菲面前肢解了墨菲的机械身体,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法,告诉墨菲,他是谁,他不是只有身体而已,他还有他的大脑,而这点也是诺顿博士的最终意图,这点诺顿博士告诉了墨菲,墨菲被说服了。
墨菲被说服了,他不是什么特别的人,他只是普通的人,在知识分子或者智者的语言下,他只有臣服。
另一个实验,是任务执行度,墨菲失败了,但诺顿博士倒没什么太激动,因为这在他的预估范围内。这点又一次点出了导演的意图,情感,人的特点,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但情感有时候会误事,虽然整个事件并不是单纯的,诺顿修改了墨菲大脑中信息处理的部分,在执行任务的程序时,如果墨菲没有反对,那么这个时候执行的就是电脑计算出的程序,这个时候,墨菲还是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人吗?
理性是什么?执行任务的时候,计算出最优的计划,最好的执行力,果断直接,不是最好的吗?而这最优的东西人脑能计算出比电脑计算出更好的计划吗?
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墨菲,诺顿博士至始至终没有剥夺墨菲作为人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和最终的尊严。
另一个问题,也是关乎理性。
墨菲在下载全部犯罪记录的时候出问题了。醒来之后的墨菲突然冷漠了,各项生理指标恢复稳定状态。这点一般人以为是墨菲的大脑出了问题。其实不然,这点正是墨菲的脑子没出问题。此时墨菲的脑子被理性压制住了,他一直在说来不及了,是的,时间有限,要控制罪犯,不能感情用事,要理性行事,不耽误一分一秒。
于是开工后的墨菲只谈工作,不谈感情,诺顿博士这点倒是没预料到,所以他也在观察。
不过,墨菲的感情被妻子唤醒了,这点到时要值得注意,人的思维是受环境影响的,他在工作的时候被理性控制,而妻子出现的时候,情感又占了上风。于是他为了儿子为了家庭,他要复仇。此处,有一个亮点出现了,这点我很欣赏导演。没什么曲折,顺利便捷,没有大起大落,很快,利用网络,利用自己的机械战甲,墨菲很快找到了凶手,实施了复仇。诺顿其实很欣赏此时的墨菲,因为墨菲体现了作为自由意志的人的权利和人的尊严。
而事情出现了变化,所以说,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墨菲杀了警察,公司老板受经济驱使要杀了墨菲,这个时候笑话出现了,墨菲是机器还是人?答案是墨菲是人,杀人是犯法的。墨菲执行了法律。
此处与老版的差别在于强调人的自由意志,老版是用一个机巧化解了矛盾,在程序与人情间作了调和,实际上还是维护了程序,降低了人的尊严和地位,新版是墨菲自己开了枪,是自己自由意志的抉择,张扬人的个性和尊严,虽然程序是必须的,但经过斗争后,占上风的必须是人性。
诺顿博士并没有妥协,他表面上答应老板的要求,然后立刻去解救墨菲。他还是个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人员。老版怎么样,我不记得了。
即使处于观察的设定之下,墨菲的身份具有实验性,这点影片类似纪录片的风格,极其真实的叙述就更明显感受出来。山缪队长的话具有煽动性,但并不是导演的真实观点,他只是认为媒体会这么讲。
所以,我的观点是这部电影就像一部虚构的实验。实验什么是人?你以为即使你坚持了自我坚持了在机械战甲的身体之上有一个自我的大脑你就是人了吗?媒体,经济,政治,你怎么看别人,别人怎么看你,人从来就是复杂的存在,不是仅仅自己的身体,自由不仅仅是主宰自己的身体,在复杂的社会关系里,人与自由怎样才能实现?

ps:墨菲执行任务就像 被观察的试验品,冷静,平常,克制,仔细。这点我很欣赏导演。

 短评

illusion of the free will。这个铁甲威龙过于人类了,而且动作场面很一般,老版cyber-punk调调的粗犷爆裂换成了好莱坞流水线的复制粘贴精工细活,塞进了不少情感纠结,有点烦。好在愤青导演的反体制情怀还在,来自第三世界的富士康版铁甲威龙设定还算有情趣,虽远比不上原版,好歹加一星感情分

6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基本没什么新东西,除了人或机器的老旧命题外,无非多了点后911的咸淡。最悲哀的是,这么多年来,还是没有人关心一下这个可怜蛋的性生活。

10分钟前
  • viennavirus
  • 还行

这种片子能看到2D IMAX真是痛哭流涕 感觉男主的个性依旧跟老版一样不够突出 不过ROBOCOP本身就具有符号化的意义 脱了战衣的男主老让我想起素子姐姐顿觉得好弱好惹人疼爱>< PS:配乐好可爱!PPS:这片里有蝙蝠侠有罗夏还有复联 世界观真的好宏大啊~【揍

15分钟前
  • 滑溜小姐
  • 推荐

想让每个人物的性格都足够丰富,想要酷炫的动作场面,新版自作聪明让主角一开始就有记忆和情感,结果前一个小时就在无聊的调试机器性能中度过了。更糟糕的是坏人成了一个不存在的影子,英雄的最后一秒营救是为了老婆儿子。糟糕的元素平衡让它的节奏变得一团糟,改编的想法倒是挺符合潮流。★★

1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没看伪3D。真正的科技改变生活。淡化了原版的暴力和讽刺,更专注于思考性的话题(机器取代情感,还是情感操控机器?)。铺垫过长,承载太多,不纯粹。原版用电视节目讽刺新闻媒体,新版进化成新闻导向的政治骚动。帕迪里亚还是把《精英部队》里那套警察腐败带入进来,这是仅有的作者风格。

2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男主冲出实验室边跑边喊“老子的JJ没了啊!!!!!!!!!!!”

21分钟前
  • 某人
  • 还行

比我想象中好看。情节略狗血,企图批判制度好像又没沾到边。还有把人改造成机器实在太不人道了!!那他该怎么做爱呢。。很好奇。。。。

23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还行

跟老版没法比,根本不是一个故事,老版讲的是反大集团反乌托邦,暴力混乱、新闻媒介帝国,新版则是突出控制论与反控制论的问题,捎带了军政内部问题,类似精英部队那种调调,故事还是不错的,动作场面一般,结尾稍弱

26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整个就是创作与制片的纠结矛盾产物,结果最后哪儿都不沾边。可惜了首次主演好莱坞大片的乔尔金纳曼。而且他都没说“Yo”。

2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较差

对于上映以来部分观众所谓科幻质感不强导致观影乏味的言论不敢苟同,恰好相反我个人觉得做的最好的一点就是没把科幻元素用过火,它的设定是如此写实以至于这个故事看上去就像一个并不遥远的人类社会预言。执行任务时的视角切换、火并时快速流畅的镜头剪辑恰到好处的追拍和摇摄,营造出代入感很强的体验

29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推荐

故事固然是逻辑简单,走大片路线的精细化视觉风格没法像范霍文的粗粝为影片注入独特质感,但也是略显生不逢时,晚三年借着America First的东风那还不叫个扶摇直上。

3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不能有任何期待的看了,改变的不是太差,剧本太简单,特效好很多,会拍个几季的节奏。另外一切都是中国血汗工厂代工。

36分钟前
  • Carf
  • 还行

近年来翻拍片里算优秀的,用1987年的设定进行2014年的时事评论。导演有点儿太爱嘲讽哈哈哈哈。

39分钟前
  • helenharris
  • 推荐

上一部还在玩机器科幻,这一部就已经重点刻画人文之情了。时间怎样划过美国主流人群的内心从电影中就看得出来。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需要的却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了。

40分钟前
  • 唐书钰
  • 还行

不那么合格的动作片,但是探讨了关于人性的哲学问题。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41分钟前
  • 马特
  • 推荐

真...难...看...之2, 即便是Gary Oldman也无力回天!

46分钟前
  • 文西
  • 很差

JoelKinnaman有几秒嘴唇颜色特别粉嫩

50分钟前
  • .
  • 推荐

变成机器之后很想知道他会把钱包放哪儿啊,毕竟摩托车是需要加油的。

52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总还差了那么一点点什么,没有老版cult,没cult到点子上。不过有好基友和老婆孩子也算是改变吧,毕竟现在已不是孤胆英雄的时代。大乔很好看,射手加分,身高加分~ 全片最high是实战测试那段。这里Robocop的运算能力赶上POI的machine了。变态如我,总被机器turn me on,黑色哑光太性感

54分钟前
  • 雅典娜
  • 推荐

整部片子的态度其实是很暧昧的,无论是对大企业,对美国,还是对机械性与人性的纠结,都有些语焉不详。虽然萨缪尔·杰克逊的大声疾呼多少点出了主题,但又稍微有些用力过猛。这是一次莫名其妙的翻拍,因为你几乎看不到比上一部有什么突破,或是想突破的地方。动作场面更是弱得很。浪费了乔尔·金纳曼

5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