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锯惊魂8:竖锯

喜剧片美国2017

主演:马特·帕斯摩尔,托宾·贝尔,考乐姆·吉斯·雷尼,汉娜·艾米莉·安德森,克雷·班奈特,劳拉·范德沃特,保罗·布朗斯坦,曼德拉·范·皮布尔斯,布列塔尼·艾伦,乔赛亚·布莱克,爱德华·拉特尔,迈克·布瓦韦尔

导演:迈克尔·斯派瑞,彼得·斯派瑞

播放地址

 剧照

电锯惊魂8:竖锯 剧照 NO.1电锯惊魂8:竖锯 剧照 NO.2电锯惊魂8:竖锯 剧照 NO.3电锯惊魂8:竖锯 剧照 NO.4电锯惊魂8:竖锯 剧照 NO.5电锯惊魂8:竖锯 剧照 NO.6电锯惊魂8:竖锯 剧照 NO.13电锯惊魂8:竖锯 剧照 NO.14电锯惊魂8:竖锯 剧照 NO.15电锯惊魂8:竖锯 剧照 NO.16电锯惊魂8:竖锯 剧照 NO.17电锯惊魂8:竖锯 剧照 NO.18电锯惊魂8:竖锯 剧照 NO.19电锯惊魂8:竖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8 15:06

详细剧情

远离尘嚣的一座封闭谷仓内,安娜(劳拉·范德沃特 Laura Vandervoort 饰)、赖安(保罗·布朗斯坦 Paul Braunstein 饰)、米奇(曼德拉·范·皮布尔斯 Mandela Van Peebles 饰)和卡莉(布列塔尼·艾伦 Brittany Allen 饰)从昏迷中醒来。他们的头部被奇怪的装置束缚,颈上的铁链连接着安装了圆锯的铁门。在竖锯的指示下,他们将经历一场场痛彻骨髓的生死考验,并在死神的屠刀面前低头认罪。  繁华都市中,以各种方式惨死的尸体接连出现,共同特征全部指向了拼图杀人案的制造者——本该在十年前死去的竖锯约翰·克莱默(托宾·贝尔 Tobin Bell 饰)。竖锯不死,给予背德者以至痛的责罚和审判……

 长篇影评

 1 ) 平庸的视听语言,这个系列那些潜在的经典元素早已消失。

当电影片头狮门影业那高大上的LOGO出现时,随即响起的就是一个变奏版的Hello Zepp高潮,然后便是扭曲影业经典的螺丝拧紧画面,看到这,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时隔7年之后,这个最成功的恐怖片系列终于回来了。 然而当看到第一幕的追逐戏时,就隐约开始觉得画风怎么不对,好像这个在当初的预告片里就已经透出些许端倪 —— 格局大了,道具不锈钢了,主角变好看了,连比利的发型都梳的堪比成功人士。转念一想当年的SAW是个什么样子,大概映入脑海的是锈迹斑斑的游戏道具和电视机,永远像黑天一样的昏黄光线,不知什么时候会响起的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以及那无时无刻不在晃动的镜头。 SAW是最成功的一个恐怖片系列,这是无法质疑的事实,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经典因素集大成的结果,可能有人被它挑战感官极限的游戏设计所吸引,有人被它烧脑的非线叙事所吸引,作为一名影视从业者,它吸引我的除了这些,还有就是一脉相承的,只属于这个系列的视听风格 —— 从SAW1反转时的蒙太奇开始,这个系列就一直基于这点不断将这个炫酷的风格发扬光大,跳帧剪辑,无缝转场,犀利的快节奏剪辑配合查尔斯克劳泽的打击乐在本人看来简直比喷血浆毁器官来的更为过瘾。然而从第五部开始,这些由温子仁和鲍斯曼打下的镜头底子开始被渐渐遗忘,到了第七部已经荡然无存,在系列终结七年之后再度回归,原本以为这对前目的地的兄弟导演会注意到这个系列一直沿用的视听精髓,可惜的是,可能是时间太久了,他们真的忘了,或者原本就像大多数观影的路人一样,根本就没有注意到。 在这部重启之作里,百分之九十的镜头均为稳定镜头,固定机位占了大篇幅比重,这如何能体现出SAW主题里那直指人心的绝望感,如何带给观众无处不在的危机感和代入感?实则竖锯的剧本和故事虽不能说非常出色,但是已达到系列指标,如果在视听技术上再下功夫,或者鲍斯曼回来继续执导,恐怕口碑会再上一个台阶。 本部的剪辑师依然是这个系列的御用剪辑凯文·格劳特,可能是他在执导了两部扑街续集,当了背锅侠以后,为了发泄被制片方贬职的不满,抑或是斯派瑞兄弟的镜头语言太过学院派,没有温子仁的狂野和反常规,导致他没有发挥风格的空间,就连最后大反转时的蒙太奇处理的相比之前都一塌糊涂,切碎的Zepp Eight配乐加上电视剧的傻瓜正反打镜头简直让人怀疑看了一部山寨版的SAW。 无论如何,这是一次平庸的重启,而话说回来,时代在发展,我们无法奢求在数码智能时代还能看到一部后工业风格浓重,到处充斥着脏旧感的恐怖片,这不是导演的错,不是狮门的错,而是属于电锯惊魂的那个时代再也没法找回来了。

PS:近距离观看游戏的主旨编剧也忘了,一个没编出来,老头往游戏者脑袋上扣水桶这段戏尴尬的一比。

说白了电锯系列只适合那种晃来晃去或者脏了吧唧的镜头风格,搞成大卫芬奇那种强迫症似的干净利索的灯光和机位,实在不合适。电锯的反转蒙太奇为啥给人一种揭秘过瘾的感觉?一是剧本这么设计的,二是电锯的剧情基本和配乐是踩着节奏剪辑的,这在电影里是反常规的操作。

 2 ) 约翰放过医生的原因

因为医生的失误,弄混了约翰的X光片.可能让约翰误诊,或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所以约翰将他抓过来进行游戏,让他更能反省,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的死亡

但是在游戏开始时,因为约翰的麻醉用量没有控制好,处于昏迷的医生,被约翰误判以为已经清醒了过来(约翰很自信哦),开始了游戏

而医生醒来的稍微晚了一些.被链条拖动才醒过来处于半懵逼状态,错过了游戏规则的介绍,甚至后面安娜大喊提醒他,还是无果,直接整个背部撞上刀片.第一关可能就会GG

约翰开始意识到问题所在,游戏设计出现的问题,导致参与者的死亡,只是一种失误,这不是约翰的初衷,同样是因为失误导致的死亡,约翰给了自己一次机会,也选择给了医生一次机会.拿来把你,臭小子跟我一起玩.

10年了,医生容貌没有一点儿变化,抓起来切片研究一下吧

属于约翰的游戏从第七季结束就是彻底的结束了,

一个谨记初衷的门徒的没有

 3 ) 竖锯竞走十年了

《电锯惊魂》这个系列对我来说就是大学记忆了,那个时候差不多刚喜欢上电影,先是在舍友的推荐下看了第五部还是多少部的,对开场那个手砍膀子的片段印象极为深刻。然后学医的大家都说看这种血腥暴力的片子可以练练我们医学生的胆子,如今这类恐怖片看多了都快成我一大癖好了,看到这种血腥暴力的场面就浑身酸爽,这大概也是这类题材影片的一大魅力吧。
        后来一口气补完了前面几部,当时还天真的以为是不是这种cult片没有蓝光资源啊怕血腥的东西太高清了比较恶心或者是穿帮呢。显然让我喜欢上这个系列的无疑还属最最经典的第一部了,这部作品也是华裔导演温子仁的成名之作,看了一下豆瓣履历还很有可能是个长片处女作,也兼任了编剧,不得不佩服温导的鬼才。而推荐这部电影最好的推荐语就是你去看就好了,结尾的反转绝对是惊掉你的下巴,反正在这里我就不剧透了,还没看过的小伙伴赶紧上车,你会发现比起那些血腥的东西剧情的巧妙才是第一部成为黑马的重要原因。
        是的,要想一部恐怖片出彩,光做好那些表面上的血腥的或是吓人的只是一方面,而在恐怖背后能不能提供一个有趣的故事做支撑以及其背后值得人们思考的东西才是更重要的。《电锯惊魂》火了之后,狮门影业当然不会放过这么一颗摇钱树,于是,每年万圣节看《电锯》成了那几年的传统。只是2到7部到底说了个啥,我好像都记不太清了。究其原因,倒不是说温导不再做导演而是以制片的身份参与其中,而是由于第一部太经典,随后几部的剧情其实就是照着第一部的类型公式去套。来一场几人参与的竖锯游戏,每一轮游戏展示一个杀人机器,每一轮死一人,反正那些玩游戏的人肯定会有作死的,反正他们就能那么刚刚好按照竖锯的推测去做各种傻事啊。最后一定要搞一个大反转,换汤不换药,看多了就会觉得那些反转越来越设计越来越套路。但人家坚持下来了,再加上那首燃爆了的还经常被各种综艺拿来用的主题曲,《电锯惊魂》已然变成了一座情怀。
        这可不,我还纳了闷,为啥明明第七部的结尾已经和第一部的开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呼应,过了几年之后你跟我说这个系列又™出第八部了,实在是佩服好莱坞编剧们的脑洞啊。而且竖锯其实很早就死了,后面其实也一直是他的追随者在做事,于是我们也能很大胆的断言这一部也一定是这样。
        所以后面看到竖锯老爷爷又冒出来的时候虽然我震惊了一下,但我知道别急别急,最后肯定™有反转,毕竟竖锯竞走十年了啊,你清醒一点。果不其然,阿尔法凝胶这种黑科技是不存在的(《王牌特工2:黄金圈》的梗)。
        至于怎样个反转法,我就不剧透了。这系列已经够套路了,我要是再剧透,那还有个啥观影乐趣了。
        而关于竖锯这种人设可以引发的一些思考,感觉和最近几起“高铁挡门”事件有了一定程度的照应,有时候我们也想能有个戴猪头面具的老爷爷把这些无视规则的人抓起来玩个游戏。是的,这也是《电锯惊魂》呈现的价值观,或者说引领大众思考,当执法机构出于各种原因,或是腐败疏漏,或是无法做出让民众信服的裁决的时候,当那些“刘鑫”们、“翟欣欣”们、“教科书式的老赖”们和“辱母者”们等等越来越多的时候,可否有这样一位竖锯凌驾于执法机构之上充当上帝的角色,让他们在游戏中经受肉体的折磨,拷问自己的灵魂,因为最基本的道德其实已经无法带给他们精神上的自责,否则他们很有可能以后过的比谁都好。尤其是越来越多这样事例出现之后,整个社会上的风气会不会就学坏到一落千丈?
        《电锯惊魂》的出现,尤其是其作为恐怖片的设定,片尾一定会是竖锯得逞。越来越觉得这其实是电影带给人们的某种美好展望,如果人们在打破规则之前能够意识到竖锯的存在,会不会克制一点呢?只是现实中谁会有这样的能力、精力以及时间、财力做这些事情呢?就算有,也一定是执法机构第一个消灭的对象吧。
        所以说竖锯的本质是像蝙蝠侠那样的恐吓坏人的超级英雄吧?这样一来,我们再看看那个骑车的小人偶啊会不会突然觉得好可爱啊,那位叫约翰·克莱默的老爷爷好慈祥啊,死于癌症让人好惋惜啊。
        这都什么变态心理了。

 4 ) 时隔8年,惊喜回归

在《电锯惊魂7》哥登医生的一句“game over”之后,我们已经有8年再没见过这个系列的身影,许久不见,甚是想念。

然而今年的万圣节档期,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大作非强势归来的《电锯惊魂8》莫属,让人兴奋的是,因为时差的关系,香港地区的上映时间是比北美要早的

所以作为电锯铁粉,我终于有机会为SAW系列补一张电影票了。

不设退换哦

许多观众映后都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虽然没有第一部那么震撼,但不过不失,甚至还有很大的惊喜。”

到底是什么惊喜呢?今天就来推荐这部万圣节大餐。

I want to play a game,again ——


以下情节和画面涉及少量剧透,但基本都是预告片内容

故事发生在第一部的十年之后,以一场警匪追逐戏展开。

一位手持不知名遥控器的男子在被警方包围后威胁道:“快叫XX警官来,否则还有4个人会死!”

白警官和黑警官随即赶到现场,在与该名男子的交涉中发现,他似乎受到了某种胁迫,不得不替某人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

还没等他们开枪,男子已经摁下了按钮。

于此同时,市郊外的一间谷物仓库房里,新一轮的死亡游戏开始了它的启动倒计时。

竖锯归来了!

从这里开始,影片分裂出两条叙事线。

一条当然是该系列影片的特色:惊险绝望的Game。

这次的第一关是锯齿墙游戏,5个互相不认识的人在密室中醒来,发现自己头戴铁桶,脖子上被拷着铁链,时间一到,铁链就会慢慢收缩,把游戏者拉向锯齿墙......

既然是游戏,那么竖锯就会给你活着的机会,这一次,你得以血献祭,不出血,就得死。

第二个游戏,是夺命上吊绳+拷问针筒。五人之中,有一人被注射了慢性毒药,如果不及时注射解药,会暴毙而亡。

铁链正慢慢把大家吊上天花板,如果不尽快找出那个中毒的人,且把针筒内的液体注射到TA体内的话,所有人都会被吊死。

而眼前的3支针筒,只有一支是解药,其余的,都是致命的毒药。

接下来,TA们依次经历了割腿陷阱、刀锋谷仓、人体绞肉机等游戏,血腥程度爆表,依旧充满了绝望的呐喊和呼救,人性之间的黑暗博弈在电锯娃娃billy的推动下愈发激烈。

每一轮游戏结束都有人狗带,不把自己的一切都豁出去,就活不下来。

谁能成为最后的幸存者呢?

第二条线,是警方的追捕线。

纽约市区,不断出现死相极其恐怖的尸体。

它们或被悬挂在中心公园的大树上,或是被注射入致命的金属液体,或是被刀片割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死法,都与上面游戏设计得一模一样。看来是游戏失败者的尸体,被凶手用来向警方示威了。

警官们找来法医洛根医生协助调查,发现这些案件都与10年前电锯老头约翰·克莱默的作案手法相似。

有人在模仿竖锯进行杀人?

死者身上有同样的作案标记:拼图碎片

这时,警方把怀疑的对象瞄准了洛根医生的助理埃莉诺

因为她经常浏览电锯门徒的交流网站,并且仿照原作私下制作了许多克莱默当年用于折磨人的道具。

只因为想收藏?警方是肯定不信的。

埃莉诺有充足的作案动机

但此时,洛根医生却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了嵌入在死者皮肤表层的U盘。

“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U盘里的音频内容,居然是以约翰·克莱默的声音读出来的。

更让人震惊的是,他还在死者的指甲中,发现了约翰·克莱默的DNA。

一时间,所有的媒体和社会舆论都炸开了锅,电锯杀人魔约翰·克莱默居然没有死?

警官们明显是不相信的,为了堵住悠悠之口,他们决定开馆验尸。

而棺材打开后的结果,则引发了一场更大的舆论风暴......

其实在早前的SDCC圣地亚哥漫展上公布的一张海报之后,网友们就猜测过在《电锯惊魂8》中,竖锯老伯伯将会回归。

海报中竖锯的扮演者托宾·贝尔被浓重的红黑色彩包围,既像是虔诚的圣教徒,也像是无情的死神。

而在后来公布的演职员表中,主演一栏也出现了托宾·贝尔的名字。

但电锯铁粉们都知道,竖锯这个角色只在系列的前3部中以真人状态出现。此后的系列中,他都只是以音频或者回忆的方式出现,戏份很少。

在《电锯惊魂3》中,我们亲眼目睹了他的死亡;在《电锯惊魂5》中,甚至还再见过一次他的尸体。

可怕的是,他在生前依旧靠自己强大的对人性的预判能力,提前策划了多起惊心动魄的死亡游戏,并培养了好几个忠心耿耿的电锯门徒,让“竖锯”的名号依旧响彻江湖。

让人不禁好奇,这次电锯老伯伯会以什么样的方式重回我们的视线。

可以跟大家透露的是,这是一次迷人且不狗血的回归。

竖锯的两幅面孔

对于电锯迷来说,时隔八年再出续作,来看的就是“情怀”二字,而电影没有错过这个能博得影迷欢心的环节。

这次能看到托宾·贝尔大叔的登场,不管是以怎样的形式,绝对是泪眼婆娑了。(我那场的观众集体发出了惊呼)而且《前目的地》的导演斯派瑞兄弟没有给我们反感的理由,用实实在在的剧作逻辑和细节铺垫去充实剧情,让人物的登场十足合理。

本片的导演斯派瑞兄弟

除此之外,上文提到的五人游戏,都有在借鉴第五部的集体闯关模式,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存活下去。

第一个游戏甚至与“抢钥匙游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只有抢到玻璃盒中的钥匙,才能免遭被断头的厄运

甚至还出现了第一部中阿曼达佩戴的那个死亡头盔,她也是极少数从竖锯游戏下存活的人,后来我们都知道,她成为了电锯门徒。

梦回SAW第一部

当然还少不了经典的Billy娃娃登场,八年了,billy的头发还是没减,走起了朋克摇滚风,帅气了不少。

还有电锯门经典的作案道具:貘猪面具

这些细节满满的致敬,让原作粉丝大呼过瘾,在前七部已经编到不知道再怎么编下去的时候,8的回归可以说是非常振奋粉丝的士气的。

作为铁粉的本人,实在是太怀念电锯系列,被感动到哭。

诚然,这并不是一部多么优秀的恐怖电影,它在剧作思维上缺乏新意,恐怖气氛渲染不足,双线叙事不均衡等问题,都让这部片在专业层面上停留在“也就这样”的评价上。

所以在烂番茄上出现了这样的评分:新鲜度39%,而观众想看率达到了96%

粉丝们的热情是挡不住的,在上周五至周日提前打响的万圣节档期中,《电锯惊魂8》以1600万美元的成绩一举夺魁,虽然不是多么好看的开画成绩,但要知道该片的成本才将将1000万美元,现在已经是稳赚不赔了。

《帝国杂志》的编辑很好地总结了粉丝们的激动:

如果你是《电锯惊魂》系列的粉丝,本片绝对可以改变你的看法,影片的拍摄充满技巧性,不再是向前作那样用廉价的产物来敷衍粉丝。而且,影片最终结局几乎可以惊掉你的下巴。

的确,本片继承了《电锯惊魂》系列一贯优秀的拍摄构思:从不为了反转而反转,一定要在反转中加入想要探讨的命题。

遥想第一部那个教人珍惜生命的“浴血站立”,真的可以列入史上最佳的几个电影结尾之一了。

人活着多半不知感激,但你不会了,永远不会了

第二部打乱时间线的叙事也非常有新意,结尾反复播放的录音带也告诫大家要听从别人的警告,而不能盲目地被利益所迷惑自己清醒的头脑。

迷人的老头

第三部结尾老头用自己的死打开了环环相扣毁灭之门,他教导阿曼达和所有参与游戏的人要懂得宽恕他人以完成自我救赎,但依旧没人学得会。

老头让阿曼达放走女医生,但她没有

接下来的4部中,虽有越来越沦为纯血浆片的趋势,但每一次结尾的Hello Zepp响起,电影都要完成一次大反转,教你做人

这次的电8也不示弱,结尾解开了跨越10年的谜团,轻而易举地拾起了之前铺垫的所有包袱,只为了贯彻一个主题:学会认罪!

同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这次《竖锯》的出现,为电锯惊魂宇宙的重启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它给了之后的续集电影一个非常巧妙的叙事思维,也给了一个讨好粉丝的案例:衔接前作

啊,真的不能讲太多了,心痒痒的电锯粉丝们赶快去香港观影吧,这两天刚好可以感受万圣节的狂欢哦。

Let the game begin!

巴塞电影,尽享每寸光影

 5 ) 终于迎来狗尾续貂的一部

《SAW》系列是我最喜爱的系列电影。

触目惊心的机关、扑所迷离的悬疑、看完之后对于生命的深思等等都是让我喜爱电锯的原因。

SAW 第三部之后,我总是一边期待新作,但另一边又很担心新作会毁了。

幸好,一直出到第七部《SAW 3D》都没有被毁,我喜爱的元素依然都在。到此,《SAW》系列划上了完美的句号。偶尔我还会重温,提醒自己活得不容易,生命不应被浪费。

这部电锯续集叫《Jigsaw》,跟《SAW》有所区别。我想,这系列也是时候迎来新的重启了吧,不再沿用《SAW》这个名字,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电影开头是熟悉的音乐旋律,让人激动人心。

但越看就越觉得没意思。

一、机关十分无聊

被锯伤一下,过关;只要那个女的打针了(就算连错误的一起注射,就算是被别人强迫注射也算,这已经完全背离SAW赎罪自救的主题了),过关;谷仓下谷子,再落点锤子、刀子(这TM也算机关)……还有最后一个大型机关,看着大型,但看不懂游戏的意义,观众看着也不肉痛。

落的这么慢的谷子还能把人淹没,弱智么?不会踩上去?

(补充:这么慢的速度落下谷子,正常人会移动,只要不是站着不动等死都不可能被埋。

当没有被谷子埋,后面落刀子什么的,只要贴墙壁站,基本上不会中。因为那些物品做的是平抛运动。

所以编剧很缺乏常识。)

这东西真心意义不明

这些机关一定需要有人在看着闭路电视来遥控,不然根本开放不了下一关。

再回顾一下《SAW》里面的机关:

1.铁头盔(《SAW 2》)。拔断绳子自动倒计时,要狠心挖了眼睛取钥匙来打开头盔,不然计时完合上头盔就GG。(这段倒数时间看得心惊胆战,一来怕自己挖眼睛的场景太吓人,二来为当事人担心,怕他就这样死了。)

2.拔铁链(《SAW 3》)。一条条铁链全部扣在皮上,要忍痛把铁链拔走,然后去下一个门,不然倒计时完成会被炸死。(一个一个钩子拔出来的镜头看得超级肉痛)

3.扒开胸腔机关(《SAW 3》)。机关扣着胸腔,需要拿钥匙揭开机关,不然倒数完会直接撕开胸腔。而钥匙被泡在眼前的酸性液体,随时间被腐蚀,是忍着强酸烧手的痛苦拿出钥匙,还是倒计时完等死?(依然看得肉痛)

还有那些要放血通电、拿钥匙要挨一枪等等的精妙机关设置不一一列出了,全部无人守值、需要自己付出代价、看得观众肉痛

这部《Jigsaw》的机关根本不是一个次元的,弱到爆炸。

二、悬疑设置炒冷饭

看过《SAW》系列的7部,你都能猜到那些反转的地方了……

很容易猜到谁是背后布置游戏的人。而游戏时间与现实时间……就是照搬《SAW 2》的点子。而且《SAW 2》更紧张,到结尾揭开谜底你会倒吸一口凉气。

三、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思考

《SAW》系列当中,竖锯总是会给你一道艰难的选择题,叫你“make your choice”。

为了保住你曾经轻视的生命、救赎自己的罪、让你学会宽恕,你愿意流多少血、承受多少(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痛苦?

每次游戏结束,你会庆幸活着,你作为观众也会认真检视自己对生命是否足够尊重,如果自己被这个游戏选中,该怎么办。

看完《SAW》,会对人性、对生命有更深的思考。

而这部《Jigsaw》,根本没有这些内涵……

流几滴血就过关了、说几句话坦白自己的罪又过关了。没有了《SAW》那些艰难的选择题,只要一路按录音说的做就可以。

四、剧情儿戏

《SAW》系列,被John选为门徒的人,全都是经历过游戏,洗心革面之后跟随John的。

而这部《Jigsaw》厉害了,仅仅是因为游戏开始时游戏者还没睡醒,John直接出来救人,救完就成门徒……囧

如果John觉得他犯的是小错误,罪不至死,一开始就不会选他来这种致命游戏。既然都选中了游戏,为什么又在他一个游戏都没主动完成就马上出来救走他?这里编剧真是随便敷衍观众。

再到取子弹剧情。

1.为什么中枪了的疑犯一直没取出子弹就包扎住院了?

到后来,黑人警察怀疑医生,医生提出要解剖那个疑犯取子弹。

2.为什么黑人会同意由有嫌疑的人去取子弹?

3.为什么黑人警察不是盯着子弹被取出,让他有机会掉包?

4.既然疑犯死在外面,为什么警察不怀疑凶手塞了另一颗子弹嫁祸?

5.既然疑犯死在外面,为什么凶手真的没有一早换子弹嫁祸,而要等手术台掉包?

……

还有很多经不住推敲的地方,大家可以评论里补充。

这部片最多就值2、3星,其他人估计是情怀分评高了,作为电锯系列真爱粉评个1星挤挤水份。

————以下是谷阿莫的讲解————

//www.bilibili.com/video/av18830720/

 6 ) 算是为前七部补张电影票吧

由于上一部还是2010年出的,那个时候还是高中,第一次接触电锯惊魂也是在大学某个无聊的暑假,自然是没有机会在大荧幕欣赏电锯惊魂。周三的时候偶然发现竟然出第八部了,于是就买了周五的票。果然是因为刚上映,基本上没有人,关键的是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在一起看。这部电影明显是十八禁的,有漏点和血腥的场景,自己作为一个看恐怖片没有什么感觉的成年人在出发之前还是稍微做了点心理准备的。也只能说老外真是心大。

或许是期待值太高了,整部影片看完之后并没有什么感觉。虽然过程中也会惊呼,但是只能说珠玉在前,第一部包括之后的几部都是惊艳之作,这部只能算是致敬经典吧。虽然一开始也是被两条线交互穿插而自然而然的会以为约翰·克莱默真的复活了,他摘下帽子露出那张久违的脸确实很令人怀念,到最后剧情反转,医生原来是在模仿约翰·克莱默,不过稍微一想就会发现他的激光装置是假的,因为他死的时候明显不像我们期待的像探长死的那样脑袋被切成八瓣,就像喇叭花一样,不过或许确实血腥场面看多了就不以为然了。再联想之前有个特写医生背部有几条伤痕,包括开头那个因为睡着而被直接OUT的人,也就不难把并不复杂的剧情联系起来了。导演的一点小心思或许在以前也会让自己比较惊艳,现在看来果然还是西部世界那么多条线穿插来的更为经典一点。

最后一点小建议,以后还是要多看一点不那么好的电影,不然把口味都太挑了,不利于单纯的欣赏电影。嗯,可能得看看某时代来调一下口味了。

 7 ) 「电锯8」继往开来?别逗了

说起血浆片的鼻祖,恐怕每个人都会想到同一个系列。

随着第七部中,戈登医生的一句“Game Over”,整整七年时间,整个系列再无音讯。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该系列就此终结的时候,

它又猛杀一个回马枪——

《电锯惊魂8:竖锯》

Jigsaw

说起《电锯惊魂》有多经典,许多人津津乐道。

这个系列,绝对是迄今为止好莱坞最成功的恐怖电影系列之一。

前7部总成本仅6700万美元,创造了8.7亿美金的全球票房,并在全世界积累了无数电锯粉。

第一部《电锯惊魂》,只用了18天的时间拍摄,区区120万美金的成本,却在全球拿下了1.03亿美元的票房。

爆款,当之无愧。

甚至,该系列获得了吉尼斯记录的认可——史上最成功系列恐怖片

迄今为止,《电锯惊魂》还以8.1的豆瓣评分,稳稳在豆瓣TOP250占一席之地。

虽然之后系列口碑逐渐走低,但并未消解人们对于“电锯”的热情,

而《电锯惊魂8:竖锯》的到来,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电魂粉的狂欢。

来看剧情,本着不剧透的原则,大家可以放心观看。

《电锯8》在结构上,秉承了系列之前的作品,

第一条线自然是——杀人游戏

太阳光下,警察缉凶。

凶手莫名奇妙跑到一处高楼,手里举着遥控器,嘴里喊着莫名其妙的话:

“我没得选,还有五个人要死了!”

由于自己不想最先挂掉,逃犯不得已按下遥控器,游戏开始,他也被警察击中。

熟悉的密闭空间,阴冷色调,五个人以此醒来,大叫救命。

每个人脑袋上拴着一个铁桶,桶上拴着铁链,链子对面——

没错,明晃晃的五道电锯门。

此时,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一个面具小人儿骑着车晃晃悠悠,伴随着旧金属摩擦的声音缓缓出现——

I want to play a game

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还是那股熟悉的味道,蛤?

别着急,往下看。

第二条线——破案过程

看过前作的观众都知道,竖锯老头儿在第三部已经死去。

于是,编剧千辛万苦挑出来几个嫌疑人,个个看起来都不是什么善类。

警察哈罗兰(考乐姆·雷尼 饰),表面勇敢果断,正义凛然,实则收受贿赂,作奸犯科。

调查中,越来越多的不利证据指向了负责案子的他。

负责解剖尸体,勘验现场的法医洛根(马特·帕斯摩尔饰),嫌疑也很大。

表面上,他极力鄙视这种疯狂行为。

实则,参军经历以及和塔利班的战斗,让他很可能患上了战后妄想症。

法医女助手艾丽诺(汉娜·艾米莉 饰),则更像是一个电锯门徒。

因为放弃克利夫兰高薪的她,竟然拥有一座自己的“工作室”——各种电锯道具的工作室。

私下里,她还是“百度电锯吧吧主”,经常在网上发表一些关于电锯门的激进看法和观点,并适时提出线下面基。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老头明明已经死了很久,凶手的DNA却和他的一模一样。

不得已,警方为了平息民众的恐慌,只好开棺验尸,这一验,可出了大问题——棺材打开,老头不在,却躺着一个被害者。

难不成老头起死回生?

不告诉你,自己猜。

同样的双线叙事,同样的精巧机关,同样的受害者,同样有各种嫌疑的罪犯,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一样的感觉——

它始终不是我们熟悉的《电锯惊魂》

《电锯惊魂》之所以好看,不仅仅因为它的血浆属性,

更因为,它是一个集恐怖,伦理,道德,悬疑甚至科技为一体的系列。

整个电锯惊魂的故事线索,集中于恐怖,展开于悬疑,升华于伦理

最后再用适时的反转,给观众一剂肉痛的毒鸡汤。

这种肉痛,不仅仅是跟随电影中主角的通感,更有被惩罚者以及犯罪者在道德两头又错又对,又可怜又可恨的心灵矛盾。

不得不说,《电锯惊魂8》中,这两种感觉,都减弱了。

先说肉体

每一部电锯,都有一个答案很明显但解决很痛苦的“电锯式”要命题——要么杀人,要么自杀(自残)。

第一部《电锯》的两大主脑——温子仁和沃尔纳曾明确说过,他们拍《电锯1》的灵感,来源于1979年乔治·米勒的《疯狂的麦克斯》。

这就是《电锯惊魂》第一部的渊源

《疯狂的麦克斯》里,一心复仇的麦克斯(梅尔·吉布森 饰),在路边撞见一个暴徒。

麦克斯是这么惩罚他的。

暴徒身边一辆车翻了,油流了一地,不出十分钟,着火,爆炸。

麦克斯用镣铐把暴徒的脚踝锁在车上,给了他一把锯子,说——

你需要十分钟才能用它锯断(镣铐)

现在 假如你运气好 你能在五分钟内锯断脚踝

他们的意图,不仅仅是制造廉价B级片的观感,而是将电影情境,放到一个极端又不失现实意义的选择中去。

让观众设身处地得想一想——如果是我,该怎么办。

查斯特·贝宁曾经在《电锯7》中客串过一个角色——埃文。

他的难题是,女朋友在车底,好朋友被铁链穿过手掌,下颚。

是撕开后背皮肤,关掉正被发动的汽车;还是眼睁睁送至亲去死——作答时间,30秒。

或者,头戴反式捕兽夹,必须剖开另一个活人的胃从中拿出钥匙,否则头颅就会从颚骨处被撕开,掰成两瓣——作答时间,60秒。

亦或者,用铁钩勾住肋骨,必须将手伸入氢氟酸溶液(俗称:化骨水)取出钥匙打开装置,否则胸腔就会像双开门冰箱那样被撬开——作答时间,60秒。

可《电锯8》中,这种挣扎感的画面却很少。

比如第一关——血之献祭。

五个玩家由铁链跟一扇镶嵌着电锯刀片的门相连。铁链越来越短,所有人都被强拉着,向飞速旋转的刀片靠拢。

解决方法是什么?

拿刀片割破皮肤,简单说,出血就行。

这也太没有诚意了。

同样的场景,在《电锯5》中也有出现过,他们两必须出血,才能通关。

两人把手伸进电锯台,贡献了超过5升血,手都被锯成两半。足够的血让连接门锁的烧杯达到一定重量,门才会打开。

划破皮肤的痛感与这样的切割,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经典的电锯切割,针筒在《电锯8》也有露面。

因抢劫致人死亡的杀马特女玩家,被逼选择一针注射自己。

三只针筒中,一只毒药,一只解药,一只化骨水。

她明明知道了哪一只是正确的,却偏偏藏着掖着,最后在队友的威逼下,三只全部注射进脖子,腐蚀而死。

同样的戏码,在《电锯2》中,却痛感异常。

针头山”——针头堆积如山,钥匙藏在山里。玩家不得不赤裸着双手寻找钥匙,同时忍受针扎之苦。

许多影迷表示,这是自己看《电锯》系列最难受的镜头,没有之一。

同时,竖锯的游戏都有规则,对于规则的破坏者,一般都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电锯》系列中,打着红色X号的地方,决不能碰,碰了必死。

但《电锯8》中,这个惩罚似乎也仁慈了很多。

在农场里,有一个地方明明划着X,大胡子玩家非要用铁锹去砸。

地板碎裂,钢丝缠腿。

(你别说看这个调色还有点莫名的美感)

殊不知,破坏规则的事情,前边几部都有过。以《电锯2》为例,白领玩家不顾规则去开门,结果——

(如果足够细心,你会发现这个机构在这部中也有漏面,前边有截图哦)

两相对比,哪个更凌厉,自不必说。

再来说说心灵的痛感。

电锯的魅力,在于我们面对电影中涉及生命一样难题时的抉择。

毕竟,大多数人都有选择困难症,毕竟,我们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一反应都是——逃避

可电锯,却没收了这种选择权,丝毫不给你逃避的机会。

甚至,他还逼你做出选择的最后时间,这个时间段通常很短——30秒,或一分钟。

说到底,真正让我们心惊肉跳的,不是开膛破肚,不是血流一地,

而是被那种未知力量推着做出事关生命抉择的无力感,

是面对“死亡”和“自残”,甚至“杀人”时两难抉择的深深恐惧。

比如,选择“死”还是选择“双手开花”?

再比如,选择“死”还是选择“挖目取匙”?

但在《电锯8》中,这种抉择却常常被抛给一个人,这个人,既要他人抉择,又要他人抉择。

没错,就是这位胡子小哥。

第二关,差点被吊死的他,将三支针管同时扎进了朋克女的脖子,替她做了抉择。

第三关,他又自断一腿,解救了被困在谷仓差点被活埋的其他两个玩家。

这样设计本没什么问题,可明显,选择之于他来说,太多了。

过多的抉择和惨剧集中在他一个身上,反而弱化了其他角色面对抉择时的无力感和压迫感,

这种设定,让观众感受到的“心灵震撼”减轻了不少。

也许比起黑人小哥和白人妹子,他的角色更加立体和丰满,

但这种人为的故意加戏和拔高,反而让其他人的死趋于流程化和正常化——看着他们死,似乎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

这,削弱了《电锯8》在精神层面所要表达的内涵,将电锯的“狠”压低一个层次,再展示给观众。

另一方面,则是“悬疑”戏份的老套和不足。

竖锯,无疑是整个电锯故事的核心人物。

看过《电锯4》的人应该知道,他其实是个好人。

甚至,他和妻子好到,建立救助站去帮助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直到有一天,一个流浪汉的盗窃导致竖锯的妻子流产,同时,自己也被查出患了癌症。

从此,竖锯走上了支配别人死亡和恐惧的道路。

他不仅仅是个杀人犯,拼图狂魔,他还是个有故事的老头子,是个有头脑的发明家。

他用自己的经历,去挑战别人的信仰,他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人间的是非。

之所以有门徒无数,是因为他只惩罚那些他认为有罪的人。

《电锯8》中的核心词——confess(忏悔)。

虽然大多数人没有活路,但他还是用自己的方法,让他们经过血肉的淬炼,重获精神上的“新生”。

惩罚者有可怜之处,受害者有可恨之处,

谁给了竖锯惩罚他们的权利?

谁又给了这些逍遥法外的犯罪者自由生活隐瞒真相的机会?

这种事关伦理和道德的思辨色彩,让《电锯》系列有种超脱其他恐怖片的哲思气质。

可不幸的是,《电锯3》中,编剧手滑写死了竖锯……

这直接导致4—7部中,冒出一堆克莱默的继承者——门徒,老婆,弟子,模仿者……

慢慢的,悬疑套路变成了大家明知克莱默已死,但不得不猜谁是真的杀手。

到了《电锯8》中,编剧干脆将各种人物烩在一起——黑警,门徒,追随者。

减轻竖锯本身悲剧色彩的同时,《电锯》的悬疑变成了简单的字谜游戏。

最后,如果说竖锯死后还能吸引电锯粉的,可能就是各种精巧机关带来的科技感了。

锈迹斑斑的道具,取人性命的机关,精巧的涉及,完美的触动,比起拿着砍刀斧头冒血的血浆片,《电锯》要高出几个档次。

比如《电锯5》中这个溺水箱,破解方法是要用钢笔刺破自己的气管,然后通过笔管呼吸。

可到了《电锯8》中,这种机巧,却也被高科技代替,失去了年代感与朴素感。

沾血自动精致的不锈钢电锯。

连带传感器的铁桶头套。

甚至,最后竟然祭出了杀招!前方高能!

激光切割。

这种类似《寄生兽》的场景,让我不得不再给《电锯8》加上一个分类:科幻

很多人说,《电锯8》多少有点继往开来的意思。

我不苟同。

继往,不论是风格上,还是故事上《电锯8》已经和《电锯》系列完全割裂。

这一点,从影片英文名《SAW:Legacy》改为《Jigsaw》就看得出来。

前面七部,在剧情上关联紧密,而第八部,也和主线情节脱离了关系。

所以,《电锯8》其实是对新观众和新市场的妥协,降低观影门槛,提升观影体验。

开来,之前所有的结尾都是Game Over(游戏结束),

这次却变成了I Speak For The Dead (我为死者代言)。

怎么感觉少了点恐怖片的邪魅,多了点超级英雄的尴尬气质。

可能,自从那个克莱默死去,《电锯惊魂》就死了一半,

七年前,伴随着戈登医生的那句game over,《电锯》就真的成为往事了吧。

我们不否认《电锯8》仍然能带给观众新鲜的感官刺激和不错的观影体验,

但是,论及情怀,却有违《电锯》系列的气质与精致。

最后,不得不奉劝一句哪些还盯着某些经典系列妄图以圈钱姿态重启的导演们——

强行续作不如死得其所

 短评

低期待之下绝对有惊喜的两条故事线外加反转,当然还有看到锯爷不禁惊呼的WTF,以及锯迷最爱的回闪和回闪和回闪。各别的机关设置实在是有点太懒散了...@Williamsburg Cinema by myself

6分钟前
  • MaxZ 等等等等
  • 推荐

下饭剧。

9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依样画葫芦,最后20分钟装逼成功。

1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对Jigsaw生死的处理,虽称不上妙招,但还算工整。在系列进行到第八部时仍能给观众提供有新意的东西,已经很不错了。

14分钟前
  • Euron Greyjoy
  • 推荐

约翰是我见过人工智能设计和工业设计发明最多的人

18分钟前
  • 大島
  • 还行

还是熟悉的味道!!!电锯老人你到底有几个好徒弟。。。= =。。以及最后脑袋开花不科学啊,除非脑袋是肉球,有头骨有脑浆怎么能开成那样。。

20分钟前
  • 都顺利平安幸福
  • 推荐

这个系列的延续只能依靠前仆后继的徒弟了...依旧充满冷饭味,机关也有点新意欠奉(除了最后大招)但伏笔和反转还算高明,结局加分,看得出编导这次用多了点心,最后有向第一集致敬的感觉。7/10

24分钟前
  • 瓦力
  • 还行

千万不要看水浒三国的字幕

29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电锯系列永远是我心目中的经典,所以即使这一部有一些值得吐槽的剧情+演员演技的问题,但是时隔多年还能在大荧幕上看到老爷爷还是让我感动不已。

33分钟前
  • erinerinerin
  • 推荐

作为重启之作,能完成这个水平已经非常满意了。很多人对这个偷换时间的概念不满意,认为凶手太好猜,游戏设置太简单,而我觉得这已经是编剧尽力而为之了,要不然您老给想出个既有逻辑又好看的重启办法?

38分钟前
  • 生人回避
  • 推荐

整个观影过程就是 啊~咦~咦哟~嗷~噎~呀~。 看了一大半猜出来了凶手 致敬了第一部 我就不多说了以免剧透哈哈。(黑哥哥黑姐姐看这种片还是挺安静的,发出声音的好像只有我们中国人。。

40分钟前
  • 陈大希
  • 力荐

最大的感觉居然是字幕组这是要准备起飞吗

44分钟前
  • 三花
  • 力荐

找回了前三部的精髓,交錯敘事,陷害與反陷害,真相與反轉,鏗鏘有力的為死者與正義發聲,還有那儀式般的一關門。jigsaw的新遺產出品精良,看好Irina日後入夥。唯一的bug,saw原諒醫生似乎需要更重的考驗,Amanda和dr Hoffman不外如是,昏迷中的一鋸子不太符合整體套路。其餘完美。順便打了拆招黨一臉

48分钟前
  • Guruthosriel
  • 推荐

水许三国金刚的中二说唱字幕真的醉了。

53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套用了一些之前的梗,勉强能看,但惊喜也不多。大概只有某人会让你们开心吧

5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忠实粉丝觉得在这系列的完美结局第七部之后竟然没有狗尾续貂,虽然结尾有稍微那么一点点牵强不过作为悬疑片的话真是有意外和相当好了

59分钟前
  • 🍜 𝗟𝗼𝘂
  • 力荐

门徒大摆竖锯阵,寄生兽终现原形。我粉丝,我骄傲,我为自己带盐。

1小时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这个系列可以收了,已经晚节不保了。再搞下去,当心哪天出品方,编剧等人一觉醒来,发现在个什么地方,一个声音响起:让我们玩个游戏,想想你都犯了什么过错,忏悔你的罪过,你就能活...

1小时前
  • 陈哈
  • 还行

向经典致敬哈哈哈 #新切西瓜神器#

1小时前
  • 省略号
  • 推荐

优点是将两条时间线混为一条,做混淆视听的障眼法,对编剧和剪辑是有所考验的。其他就只有靠血性镜头来博眼球了。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