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难兄难弟

喜剧片香港1993

主演:梁家辉,梁朝伟,刘嘉玲,袁咏仪,郑丹瑞,周嘉玲,楚原,周文健,李子雄,吴启华,李婉华,翁杏兰,曾近荣,潘芳芳,陈德森

导演:陈可辛,李志毅

播放地址

 剧照

新难兄难弟 剧照 NO.1新难兄难弟 剧照 NO.2新难兄难弟 剧照 NO.3新难兄难弟 剧照 NO.4新难兄难弟 剧照 NO.5新难兄难弟 剧照 NO.6新难兄难弟 剧照 NO.13新难兄难弟 剧照 NO.14新难兄难弟 剧照 NO.15新难兄难弟 剧照 NO.16新难兄难弟 剧照 NO.17新难兄难弟 剧照 NO.18新难兄难弟 剧照 NO.19新难兄难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19:33

详细剧情

  时值九十年代的香港,父亲楚帆(梁家辉 饰)讲义气爱吹牛,儿子楚原(梁朝伟 饰)却冷漠实际,二人无法沟通,矛盾不断,母亲(刘嘉玲 饰)夹在二人中间左右为难。中秋节楚帆心软放走匪导致自己受伤昏迷,楚原却借探望父亲的机会又和医院女医生鬼混,女友阿夷(袁咏仪 饰)好心劝慰却无法令浪子回头。 当夜正值木星和月亮交叠,楚原误打误撞掉入一口施工用井中,却重返几十年前和风华正茂的父亲及春风街邻居重新相识。楚原这才知道,原来母亲罗拉当年亦是富家小姐,年轻漂亮却倾心热心英俊的电车厂工人楚帆,两人的爱情被外公百般阻拦……

 长篇影评

 1 ) 我想更懂你

大家应该都对《难兄难弟》不陌生,本片虽然只是加了一个新字,却并不是翻拍,而是彻头彻尾的新作。原本为了怀旧而去看的我,尽管略略有些意外,却也并没有失望。
看到梁家辉和梁朝伟这两位本家兄弟,似乎就看到了质量的保证。这当然有失客观,但也足以看出我对他们二位的喜爱之情与对他们演技与敬业精神的钦佩。
在当今穿越之风刮得猛烈之时,梁朝伟也只是淡淡一笑:多年前,我就已经穿越了。
大概像这样和父亲关系不和,从头到脚都看父亲不顺眼的人也不只他一个,毕竟在两代人之间存在着深深的代沟,还有传统文化中严父形象的威慑,儿子和父亲常常都有难言又难解的矛盾。
楚原许了个愿,去看看父母年轻时的样子。其实这不过是他想要和父亲做朋友这一愿望的另类表达。当父子处于同一辈分,年龄相近的时候,也许就能够成为同甘共苦的好兄弟了。
结果,他的愿望实现了。他回到了早已不复存在的春风街,回到了那个重义不重利的年代。他亲眼看着父亲如何为了邻里乡亲出头,如何乐于助人,如何践行着自己恪守了一辈子的信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看到了身为富家女的母亲如何心仪于父亲的这个优点,宁愿和父亲过一辈子穷日子。看到了有钱的外祖父如何为富不仁,老奸巨猾。还和长相与自己女友阿仪神似的善良孤女紫罗莲产生了真爱。看到从前贪色又贪财的他摸着心口自言自语:这下糟了,我真的良心发现了。一种感动与好笑油然而生。
这是一部典型的那个时代的港片,不时地幽默一下,市井风味十足,又带着点人生哲理与感动,很真诚,很浅显,也很好看。它教给我们的往往是很简单的道理,它告诉我们要真诚待人,不要做让自己将来后悔的事,它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人,告诉我们亲情有多么可贵,不要到失去了,才后悔自己当初的任性。但就是这样妇孺皆知的道理,做起来却那么的难。
梁家辉饰演的楚帆还是那样仗义又厚道的一个人,简直就像在本色演出。他一点都不精明,让我想到郭靖,大智若愚,也许越是那样纯净如水的人,才真正什么都看的懂。梁朝伟,我还是喜欢这样的你,表面上有点小痞,里面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好人。
电影里用了古典音乐作为配乐,有时候很有黑色幽默的味道,有时候,倒真的给人一种岁月沧桑,时光无情的感觉。

 2 ) 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你,好面熟哦?!

从没想过,套路满满的搭讪方式,会成为母子两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陈可辛导演用一部《新难兄难弟》开辟了全新的“套路”。开头部分的玩具小火车就很有点意思:穿梭的火车如同时间的滚轮,看似轰隆隆地前行,实际上可能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急于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并轻视父辈教条的岁月。电影中穿越像一场梦,更是一次旅行,让我们邂逅曾经与我们一样年轻可爱的灵魂,你是另一个他,他是另一个你,犹如火车载着你我,周而复始。
春风街,英文名是” Memory Lane”,直译便是“记忆的小巷”。街如其名,邻里们如春风般,虽然有时也难免鸡飞狗跳,但却真的叫人怀念起小时候住居的院落,也是东家吃饭,西家打盹。联想如今各色门禁防盗网,不知何滋味。电影的英文名,”He ain’t Heavy, He’s my Father”,更是直观地袒露了主人公楚源穿越前后的转变,“他不是累赘,他是我父亲”。
      嬉笑怒骂下,包裹着的是温情与成长的治愈。这部1993年的电影,秉持着,或者说,本身就是建立着,香港喜剧电影对市井小人物的一贯娴熟的展示,全然没有如今某些故事,活在架空平行世界的意淫中。满是烟火气却无比生动可爱,仿佛就生活在你的身边,甚至没准正是你的哪门子倒霉亲戚。犹如七十二家房客,热闹聒噪,虽然个别角色着墨不多,但每个点都抓的精准,配角们的存在感依旧爆棚(比如乐队,拉黄包车的和医生,根本就是同一个人,如此这般的笑点十分密集,让主线不单调,旁线也妙趣横生)。正是与这些看似聒噪市侩,实则心地善良的邻里们相处,润物细无声般地令儿子楚源的转变合情合理,也让观者更有代入感,并产生共情的情绪流。本以为自己有先知的优势,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才真正理解父亲的大智如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告别相拥之时,父子上下连句,虽然而今看着有点俗套的点题,但也才真是仪式感般地,完成了教化,理解,认同与传承。
      《新难兄难弟》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对父辈那个年代,明艳活泼的立体还原。百宝箱中的音乐盒一打开,父母年轻时的照片便是惊艳。虽是黑白照,但父亲的英气逼人和母亲的风情万种(不由想到自己父母年轻时的老照片,坦率说他们那时比我现在,时髦多了~~~),都不由地让我们也想回到过去探究一番。而真的穿越过去,除了年代感韵味的人物服装造型,街头巷尾的广告海报,十分诚意走心外,电影的配乐功不可没。而今看来都快赶上一部迷你歌舞片了,因为一言不合就唱跳尬舞,俨然一副“没人能在我的BGM里打败我”的架势。电影中有多首插曲皆是经典的曲目,那首《Tell Laura I Love Her》更是穿针引线:父亲被打,意识模糊中惊起一嗓子,令母亲不禁潸然泪下,也诱发儿子想要一探父亲的过往;穿越里,儿子在舞会中深情唱起此曲,为父母感情添柴升温;回到现今,儿子不由自主在父亲病榻前再次哼唱,而父亲也惊觉苏醒,吼上一句“Tell Laura I Love Her”,同时也不忘调侃母亲的身材,一家人和解大团圆。现实中好像是父亲昏迷,做了一个梦。穿越里儿子仿佛进入了父亲的梦境,感受过往因误解而忽略的父爱。而梁朝伟和梁家辉共同演绎的《Tell Laura I Love Her》也是相当有反差的喜感:前半段梁朝伟嗓音深情款款,英文唱段极为悠扬。后半段梁家辉的粤语唱词,就变得直白又神经质,加上他故意搞笑的唱腔,倒是非常符合电影里这位电车工人的质朴和纯情。(酷狗音乐能够搜索到音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听听)
      除了配乐,那个年代香港电影特有的浮夸特技,在《新难兄难弟》里也是duang一般的存在,比如放电,这种屡试不爽的梗,但完全不令人生厌,特别是儿子穿越过去还对着充当护士的紫罗莲放电,却被父亲用手剪断的段落,也是爆笑的。再加上“李嘉诚”,“屈臣氏”这种开涮的逗趣。到了结尾,感谢父辈的字幕出现,观众感觉情感意境在升华,正准备感叹玩味之时,剧情反转的“爸爸也穿越过来”。那一刻我们只得感叹陈可辛导演妥妥的鬼马和戏谑,这个彩蛋相当任性。

      演员方面,两个Tony,两种味道: 梁家辉,仅凭一张音乐盒里的黑白照片,就已然气场全开。而救人时的初登场,估计也让人相信,心上人不一定要踩着五彩祥云来迎娶自己,推着板车也行啊(哈哈~~~),身体力行了白汗衫是检验男神身板的利器,侠肝义胆的英气与一根筋儿傻气呆萌的反差(也更佩服而今《寒战2》里,李文彬的这种黑化出演的标杆);梁朝伟,还没有被墨镜王整成禁欲系代表前,满脸胶原蛋白的雅痞,深情处眼神如孩童般澄净水汪(所以我想一苍蝇拍拍死《摆渡人》张XX是有原因的)。中秋之夜的拥抱和告别,与前面儿子怼老子的场景,蒙太奇地交织在一起,这种喜剧的处理才是高级的,于无声处戳笑点,在不经意时催泪奔。刘嘉玲和袁咏仪,盛世美颜,风华绝代,让我们感慨,没有千篇一律欧式双眼皮和韩式平眉网红脸的年代,这才是热情奔放富家女和婉约隐忍苦姑娘的正确打开方式。

      电影里,穿越给了楚源修复父子关系,见证父母爱情,弥补误解的机会,可是荧幕外的我们却不可能穿越。所以你有试着去了解父母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吗?试过听听他们讲,过去听过的歌,曾经跳过的舞吗?是否也有一首长久萦绕耳边的旋律在述说着那不变的爱?
······

 3 ) Tell Laura I Love Her

那个时候梁朝伟还很年轻。 梁家辉的额头也还没有抬头纹。 还是很美好的岁月。 青葱的年华。 如水般的潇洒悠闲。 电影里的是一个很年少英俊的梁朝伟,是最吸引人的。 喜欢他那么多年头。 电影中,他站在舞台上,黑发黑瞳,殷红的唇,对着镜头唱着那首古老甜蜜的Tell Laura I Love Her。唱起情歌风华绝代。 看着他那种心悸的感觉从心脏蔓延到全身。 可惜这个男人结了婚,新娘既不是我,也不是张曼玉。 这也许是所有穿越时空的电影中,最温馨的一个。 没有爱情的纷纷扰扰,没有生死别离,没有业界纠纷。 只不过让一个男人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从而了解了自己的父亲,也了解了亲情的本质。 人有时候之所以被人误解是因为他的多面性,朋友前,妻子前,儿女前,各不相同。

这也是这部影片要阐述和解决的父子冲突。 梁朝伟演艺的儿子和梁家辉演艺的父亲都很传神。 无论是梁朝伟穿越时空之前父子的代沟,或是穿越之后两人宛若难兄难弟的情谊。几次四眼相对,传达的感情,我们都能体会。 当儿子换一个身份了解自己的父亲的时候,一切矛盾冲突都得到纾解。 作为兄弟作为儿子,梁朝伟帮助梁家辉唱出了那首Tell Laura I Love Her,追求到了自己的母亲。听起来有些愚蠢,但也那么美好。 影片的结尾,我的泪水几乎盈眶而出。团圆大结局有的时候也能感人至深。 梁朝伟和梁家辉。 可能世间再无人能与他们比肩了吧。

 4 ) They Aren't Heavy, They're My Seniors

通常来说,一部电影只要导演和编剧他有点起码的想赚观众眼泪的念头,我都会起码地给他一些面子。不是平素好流横泪,也不是多愁善感更不是水摄入量过剩,只是容易入戏,还多少有些比较严重的YY倾向。否则也不会被诸如《Sister Act 2》那种纯得不能再纯的喜剧搞得泪流不止。当然,这种关于放牛班被春风化雨朽化神奇衬托出的人格力量也最易化作刺激我泪腺的激素信息。不过说这些,只不过是说明我的泪腺,其实是很调皮的。

  几年前Tim Burton的一部《The Big Fish》,教我在第一时间忍受了该天杀的字幕。在长达120多分钟的蒂姆式童话盛筵后,终于在父亲的追悼会上,我倾泻了,甚至不知泪水因何而来。便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我被征服了。于是《大鱼》成了让我坚持到字幕放映结束的片子之一,因为泪是要流尽才舒服的,就象鼻子若感到酸就一定要把喷嚏打出来,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泪定思泪,当时自然油然升起一种对父辈背后那一串串不曾讲述的悲欢故事的敬意。同时,这似曾相识的感觉竟同样自然地让我回忆起很多很多年前看过的另一部电影,是一部港产喜剧,片名是我后来用角色的名字作关键字在网上查到的,因为当时只是在电视上随机遛台时突然就顿住并看下去的,没有看到片头。无论如何我对于那天放弃看National Geographic而看这部片子感到实在是很明智,因为记得那天国家地理的内容在几天后便重播了。话说回来,影片的名字其实令我相当失望——《新难兄难弟》。

  当然这部影片的英文名字就很有趣地借用了Hollies的那首著名的《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的名字,至少我误以为这就是他的英文名很久。因为你如果去搜“新难兄难弟”,得到的结果就是这样。直到前日我意外地在BTChina上看到了一个很不起眼的seed,才亲见其实的名字是《He Ain't Heavy,He's My Father》。其实即使是用Brother,于这部影片来说也没什么任何的不切。不过看到这个句式便能让人想到Brother的这个事实,却也能反使套用后的名字多了些双关的味道。

  自打大概七、八年前——就是那时不看国家地理我写不下去家庭作业——在电台看到这部陈可辛的《新难兄难弟》后,便一直在找这部片子的完整版。不过音像店无论正版盗版就是一律欠奉。当时的网络条件又很差,更不要提网上购物。而即使是今天,据我所知这部片子也没有再复刻过DVD版本,这对于这样一部明星云集的片子很是不可理喻。于是此片在各式P2P横行的如今依然鲜见,当下流于网络的那些影视压缩团队是决计不屑于拿一部VCD的片子开刀的。

  直到今年下半年出现了一个已再次绝种的种子,才终得以圆梦。影片是用VCD压缩rmvb,理论上是很难看清字幕的,幸好,根本没有字幕。

  如今,这双看惯了DVDRip的眼睛,在经历了这如许粗糙的影像后,无论如何,能够像当年那样哭了个一塌糊涂,竟真令人感动呢。

  要说这部片子非但没能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而且终被放到被香港影史中遗忘的角落,是很难理解的。单看梁家辉、梁朝伟、刘嘉玲、袁咏仪这样如今看绝对是顶级豪华的明星阵容,也很难理解其被冷落的理由。何况即使没有这些明星,这部片子足以感染几代人的情节在那个香港电影由长片走向快餐文化的时期也是难得一见,每想及此怎能不令人扼腕?

  喜欢把《新难兄难弟》同《大鱼》比较。不只因为中心大抵一致,且是由于这两部影片都同样采用充满了一种清新的童话色彩的表现手法,却各有特色。《大鱼》中的童话表现在影片通过影像演绎父亲对自己奇幻般的一生的讲述,几段Tim Burton式的华丽影像交织在父子矛盾的现实中,令人亦真亦幻;而《新难兄难弟》中则是以一种更彻底的童话手段将主角自己送回到了父亲生活的那个年代,时空旅行这种科幻作品中俗到掉渣的题材会出现在当年大多格式分明的香港的电影中并不令人意外,但随着情节的发展,你会发现这看似故作无厘头的开端确实引发了一段交织了人生百味的迷乱的童话故事。而且非要将《大鱼》和《新难兄难弟》的本子打分的话,我认为《新》确是要略胜一筹。

  同样是卧床不起的父亲,同样是不认可父亲的儿子。《大鱼》中父子间的矛盾直到接近影片的末尾,儿子接触到父亲生前的真相时才开始开始化解,而之前对父亲故事的那些光怪陆离的情节无非更多地是考虑到影像上的华丽,从而使最后父亲葬礼上父亲的古怪旧识齐聚的一幕给观众心理上的震撼得到升华,这同《Edward Scissorhands》中所作的种种铺垫类似。尽管其最后所能达到的感染力之深依然是无懈可击,可影片本身却总因此有一种不紧凑不平衡的突兀感。不过,《大鱼》以及《剪刀手爱德华》的成功证明了这种松散的童话式结构反而是他成功的所在。

  相比之下,《新难兄难弟》利用一个小小的科幻机关将主角带到了三十年前,在春风街那极端怀旧的背景下,讲述了主角同当时尚未结婚的父母一同生活了充满了人情冷暖的一年,终于与父亲间患难真情的故事。其情节相比《大鱼》明显紧凑丰满,在这种安排下儿子能够亲历父辈的生活艰辛,同父亲称兄道弟历经几次大喜大悲。而且只是说经历,其实是不够的,主角能够积极地介入父辈的生活,甚至企图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出一些改变,于是引出了一连串的时而令人捧腹时而令人神伤的故事。单这一点,就要比《大鱼》的感染力高明得多了。尽管说我们并无理由去拿两部片子所独有的特色去比较。

  故事中形形色色的配角几乎是同时出现在情节的发展中,但是靠着他们明显经过夸张处理的形象与个性,足以能够在第一时间给观众一个深刻的印象,决不拖沓。相比如今的一些电影每介绍一个配角都要快闪好几次,便当真有如背景中的春风街般朴素的可爱了。

  之前说过,《大鱼》的结尾几乎是承担了影片所有的煽情,之前一些美丽的童话故事都只是印象上的积累。《新难兄难弟》则是一个典型中国式的大团圆的结局,而且还有些呼应地Kuso了一把。会心微笑的同时会让你甚至忘了什么时候开始流出的泪水,怎么就止不住了呢?作为一部喜剧,能够把煽情的意念放大到如此地步的,恐怕是不多了。

  “献给所有留予我们宝贵回忆与智慧的前辈”,影片最后如是写道。就像我们看这部片子所体会到的,在社会高速发展,道德价值观念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如此宽远的代沟对望的两代人之间,尤其是晚辈对长辈究竟还应当有多少理解和多少感激。这是一部Salute之作,不仅是对老一辈香港人善良朴实的草根精神的致敬,从十足甚至略显刻意的港片味道来看,更是对老一辈香港影人的致敬,这也就是这部影片采用了喜剧形式的原因之一吧。

  《新难兄难弟》可以说处于香港电影最是蓬勃发展的时代,作为一部致敬之作,我们可以从影片的很多桥段和细节找到当年港片的影子,包括主角的名字楚原都是借用一位老一辈的著名香港电影演员的。《新难兄难弟》可以说是一部标新立异但坚持传统的典型香港电影。一方面迎合了快餐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为其所表达的致敬精神做出了最大努力的戏剧处理。这正是陈可辛要比王晶之流高明之处吧。

  虽然本人对香港电影算不上关注,但仍依稀可以看到,十三年后的今天,香港电影的结构体系确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香港回归之后。一方面王晶式的快餐作品依然为娱乐圈的一些唱优则演和只会整蛊做秀的二流明星们提供着取悦大众的机会,另一方面黑帮电影和功夫电影在杜琪峰等经典级导演的引领下依然是香港文化的一面大旗。而至于王家卫,周星驰等已自成一派的电影,以及第五六代导演的试验性质的社会问题电影,在香港电影中代表的仅仅是一种曼妙的趋势。而在主流香港电影中,唯一不变的,却是那上世纪8、90年代电影工业化产生的急功近利的弊端。《新难兄难弟》所致敬的的那个年代,已经太遥远了,以至于它本身也终于被丢到了香港电影被遗忘的一隅。尽管在这段历史中,它是一个经典,并代表了一种经典的精神。

  Tim Burton是大师,因为他独树一帜,所以《大鱼》成为了名篇。

  而为了致敬,《新难兄难弟》成为了一部典型的香港电影,最终没能不朽。尽管如此却依旧看上去很美。莫不如说它的下场也是在致敬香港电影紧随其后的那段失去自我的悲哀吧。

 5 ) 【香港电影】讲不出再见

置顶:以下内容没有定义一个概念: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的范围和内涵是什么?这个话题太大,不在这里讨论。本文采用香港电影的模糊概念。


我去年看到一个视频,叫《江湖,再见!》,致敬香港电影黄金时代,致敬“曾经”辉煌的香港电影。这个视频的播放量非常高,我相信他一定击中了很多人。

江湖,再见!

我个人不喜欢这个视频传递的这种伤逝的情调。但是当时我也只是一种感情和情绪上的反应,没有什么可以完整表达的东西。然后今年我重新看了《新难兄难弟》。

虽然很早之前看过不是女人的王晶编剧的《精装难兄难弟》,和我们很熟悉的电视剧版《难兄难弟》,都是对早期粤语片的恶搞或者说致敬,但是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我再看1993年UFO出品的《新难兄难弟》的时候,我有一个感触:

香港不只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江湖”,香港电影也不仅仅是我们怀念的那个“黄金时代”。


上世纪4、50年代,中国的电影中心在上海,主流是国语片。香港是一个小市场,而其中粤语电影的受众主要是香港的市民阶层,和当时的南洋华侨。中上阶层其实连国语片也不怎么看,主要是看西片。在这种情况下,投入少,质量差,收益低,形成了恶性循环,有很多七天拍成的“七日鲜”电影,香港平均每年电影产量达到100多部,尤其是粤剧戏曲电影,非常多。

包公三审血掌印(1957)

在这种恶劣的形势下,一些有理想的电影人挺身而出,1952年,吴楚帆、张活游、张瑛、白燕、黄曼梨、紫罗莲、小燕飞、吴回、李晨风等21个人组建了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这些人主动降酬,把更多的资金放在电影制作上,真真正正地拍出了一些有想法,并且有影响力的香港本地电影。

中联21位创始人

现在我们回看那个时期的中联的粤语片,可能会觉得不怎么样。我曾经给楚原的几部粤语片打了非常低的评分,觉得三观碎裂,这是什么封建残余。但是后来看了楚原自己的表述,这几部片在当时恰恰是有意识的反封建的作品,是走在时代之前的。我们现在的回看,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是一种反向时代局限。

香港导演李志毅,也是UFO的主要成员,评价50年代的香港粤语片说:”五十年代的粤语片在技巧上,与欧美电影始终有距离,题材上则值得欣赏。那些着重伦理、家庭与邻舍关系的影片,好像老套,其实令人觉得很温暖。“这种当时制作的反封建、正能量,教化民众的黑白电影,不止不能和同时期的欧美电影相提并论,甚至也不具备“邵氏综艺体弧形阔银幕”的技术条件,但是时至今日,仍然被香港人回味着。

到了80、90年代,我们所认为的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香港各类型电影百花齐放,佳片频出,新浪潮电影人崭露头角。但是,随着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粗制滥造的问题再次出现,香港电影又到了一个年产百部的浮滥阶段。形容郑裕玲夸张轧戏的“郑九组”,说刘德华被人用*顶着头拍片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个年代。

这个时候,1991年,曾志伟、钟珍、陈可辛创立UFO电影人制作有限公司,随后张之亮、李志毅、陈德森、阮世生、黄炳耀、奚仲文、郑丹瑞、陈嘉上、陈庆嘉加入。编导们用上一部片的部分收益投资下一部影片,梁朝伟、梁家辉等演员积极参与,大家踌躇满志充满热情,产制出一批深具时代特征与品牌特质的影片。

某一天,在张之亮家吃饭的陈可辛第一次看到了电视播放的粤语片《危楼春晓》,发出感叹:“原来当年的粤语片这么好看。”然后,以谢贤和胡枫的名片《难兄难弟》为片名,以《危楼春晓》的故事为框架,以李志毅感怀的父子情为主题,结合当时正流行的《回到未来》的时空交错的元素,UFO制作了《新难兄难弟》,在其中填入了8、90年代香港人成长过程中的集体记忆:紫罗莲、冯宝宝、高鲁泉(老夫子)、张活游、吴楚帆,童星李小龙,这些演员和他们的经典角色,还有“香港地、风云地”的豪富、巨贪、卖国贼(当时还不是),这些对香港社会有重大影响的时代人物,以及当时的香港人最怀念的逝去的香港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危楼春晓(1953)

因为这一两年开始接触5、60年代粤语老片,这次重看《新难兄难弟》,我开始感受到香港电影的血脉渊源。

香港电影像是一棵树,生根,发芽,成长。

我摘取了中联、UFO两根不是特别大的枝杈,用来说明这棵树的繁茂是各个年代无数台前幕后的电影工作者和热爱电影的观众共同耕耘灌溉的结果。她有根茎叶、有树洞,曾经生过病,有啄木鸟帮她捉虫子,可能还有猫头鹰站在上面。她是生命体,不是一支永远美丽不会凋谢但是没有生气的玻璃罩子里的永生花。

我们很幸运,在我们年少青春的时候,正好是这棵树最茁壮的时候,我们看着她开花,结果。所以,当我们活得足够长,又在眼睁睁地看着他衰落的时候,《江湖,再见!》的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是,这就是一个有机系统的生命曲线。


2021年,院线上映了一部纪录片《龙虎武师》,讲述了香港电影工作者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的故事。龙虎武师、动作明星、武术指导、特技演员,随着香港电影的所谓“没落”,这些旧时代的英雄慢慢褪色淡出,留存下来的大部分选择了“北上”。

但是,这部片子的重要推手之一,钱嘉乐,始终坚守在香港,办了培养年轻武行的训练班,意图培养香港动作电影的后备力量。

此外,尔冬升、刘德华、林家栋、古天乐、张家辉等一干香港电影人这几年对香港本地电影的孵化、扶持也是有目共睹的。

2021年香港电影局发展委员:王英伟、张婉婷、陈罗超 、张艾嘉、郭嘉铭 、林家栋、林秉琨、林淑贤 、刘浩良 、刘健乐 、李英洛、邓汉强、黄嗣辉、黄进、黄培达 、黄德慧、黄宏达、严嘉念

这些人的坚守,能否让香港电影再焕生机,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这是我看了一系列的香港电影的挽歌作品之后,相对比较完整的一个观后感。

我觉得,与其伤感落寞地怀念旧日时光,不如尊重历史展望未来。

不要在香港电影还活着的时候,我们这些热爱香港电影的人就开始为他敲响丧钟准备后事~


B站视频:

【香港电影】讲不出再见

新难兄难弟人物赏(1)吕乐

新难兄难弟人物赏(2)紫罗莲

新难兄难弟人物赏(3)

新难兄难弟人物赏(4)冯宝宝

新难兄难弟人物赏(5)高鲁泉

新难兄难弟人物赏(6)张活游

新难兄难弟人物赏(7)李嘉诚

新难兄难弟人物赏(8)霍英东

新难兄难弟人物赏(9)李小龙

新难兄难弟人物赏(10)吴楚帆

 6 ) 时空交错中的父子亲情

本文写于2007年9月。

     写了《每当变幻时》的观后感后,那天又在电视台看到了这部《新难兄难弟》。这是一部我几年中看了好几次的片子,也是旧的港片,看过的人不多,却是一部很不错的影片。

     我问过别人这样的问题,你最想要机器猫的什么工具?大家有着各种答案。我的答案是——时光机。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果跑的比光还快,那么时空就可能倒流。再根据蝴蝶效应,如果改变了一点小的事情,时空就会像河流的支流一样,朝着不同方向发展。我对一切关于时空前进或后退的片子都很感兴趣,《时光倒流七十年》、《蝴蝶效应》、《回到未来》、《黑洞频率》,甚至《大话西游》中至尊宝也是通过月光宝盒回去的。这部片子利用科学的想象,也是在月亮和木星交汇的奇妙时刻,主人公时空穿梭,来到了父母亲年轻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想知道父母亲年轻时候的样子,以此了解我们那既熟悉又陌生的双亲。

     可笑的是,这部片子我一直没能看到开头,甚至不知道自己每次看的都是电影的哪个部分。但是仍然不妨碍我喜欢这部片子。在电视上看电影应该经常会这样的吧!

      楚原是个小混混,他一直都说,自己现在穷不是自己的错,而是错在了没有一个有钱的老爸。他老爸叫楚仁,是个热心肠,口头禅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是阿原认为,有钱的母亲嫁给了傻乎乎过时的父亲,才造成了他现在的情况。每次听到父亲说这个可笑的口号时,阿原总是一脸的轻蔑,跟父亲说你过时了!父子关系越来越差。这天,楚仁因为一次意外,导致脑部震荡,昏迷不醒。而阿原,似乎还很高兴,在医院泡妞。当女朋友目睹了这一切要和他分手的时候,他才有点后悔。机缘巧合,几十年一次的天体现象发生的时候,阿原掉进了一个深井,等他再出来的时候他惊讶的发现,他已经来到了六十年代的春风街。他见到了年轻时候的父亲,他叫他“仁哥”。在这个时空,阿原慢慢的去了解父亲,他发现父亲热心,善良,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聪明漂亮的富家小姐偏偏爱上了这个穷小子,也就是阿原的母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屈臣氏家的女儿。而阿原的外公偏偏要拆散他们,在一次舞会上,阿原为父母唱出了《Tell Laura I love her》的歌曲,帮父母促成好事。仁哥经常夸奖阿原,还说,你父亲有你这么个好儿子,他很幸福啊!渐渐的,阿原被仁哥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打动,慢慢的变成了一个有爱心的人,此刻他很挂念病重的父亲,想早点回去看望。仁哥(阿原父亲)对罗娜(阿原母亲)说,阿原是个很孝顺的孩子啊!阿原望着年轻的父母,眼中闪烁着后悔。春风街上还住着香港传奇探长雷洛,还有年幼的陈水扁。阿原要回来的时候,告诉一个姓李的年轻人,记住啊,你以后是香港首富,要在楼盘大跌的时候买进!李嘉诚也住春风街啊!

       阿原在过去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通过时空井回来之后,现在的时间仅仅过了一分钟。阿原赶到医院,在父亲的耳边打开了那个他在过去送给父亲母亲的音乐挂链,轻声的唱起了Tell Laura I love her,身后是年老的母亲的抽泣声。父亲还是没有反应,突然间,父亲高唱着Tell Laura I love her坐起身来,望着母亲说,你怎么这么胖啦?一家三口相拥而泣,父子在这一刻心灵相通。

      看完了这个片子,我只是跟着轻轻唱了这句Tell Laura I love her,当初的罗娜并不知道日后的生活多艰苦,依然选择了跟随楚仁。父子间的距离,可以远的隔着世界,也可是近到血脉相连。本片的几位主演,楚原——梁朝伟,楚仁——梁家辉,罗娜——刘嘉玲,小莲(楚原在过去的女朋友)和楚原现在的女朋友——袁咏仪,还有一堆熟悉的面孔:李子雄,吴启华,郑丹瑞等。梁朝伟和梁家辉的英文名恰好都为Tony Leung,两位梁姓影帝在本片中饰演了一对有着很深隔阂的父子,也是过去的兄弟,而梁朝伟的女朋友(LP)刘嘉玲,这次成了梁朝伟的母亲。这三个人的组合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爆笑的影片《东成西就》,梁家辉把他的自成一派的梁式喜剧风格展现在了这部片子中,《东成西就》中“头好晕啊”的段王爷也是他这种风格的顶点,梁朝伟的两根香肠的桥段更是经典啊!本片有很多亮点,年轻的梁朝伟,那双电眼更是台词的表现者,把一个从坏变好的年轻人表现的不露痕迹,梁家辉和刘嘉玲的老年妆也让人大跌眼睛,几乎看不到年轻时的样子了,尤其是刘嘉玲,实在是相去太远。里面的台词也都很有意思,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仁哥骂人“破你个西瓜”,还有梁朝伟和梁家辉的双双扮女人,扮菲佣还会有亲密关系。沿袭了一贯香港搞笑的风格,笑中让人体味人类感情,爱情和亲情,可以跨越时空,穿越喜和悲,是如此永恒,如此伟大!

      本片的最后,打出了这样一行字:“献给所有曾经带给我们生活经验和智慧的前辈”。我们,应该以另一种眼光去理解我们的父辈,虽是过时的思想,却是永不过时的人格。

   推荐本片,喜欢梁朝伟的千万不可错过。(我也很喜欢梁朝伟啊!)

 7 ) Memory Lane之旅

听闻某风浪有抄袭“He Aint Heavy,He's My Father”之嫌,便果断找了后者来看。梁朝伟,刘嘉玲,袁咏仪那时真的嫩出水呀~原来穿越一梗港影里早用得溜溜的了。

再次回到Memory Lane,楚原(梁朝伟饰)重新认识了他的父亲,那个“我为人人”的父亲。正如他自己在回到父亲的时代时所说,难道自己良心发现?他开始慢慢理解父亲,了解到父亲的好,不再抱怨他父亲无条件帮助别人。他自己也慢慢开始转变,从以往混乱的私生活到现在送上门的醉酒美人(阿莲),他都能控制得住,那是真的良心发现了!

附上几张我看剧时忍不住截的剧照

阿莲
刘嘉玲:梁朝伟剧中的mommy Laura

我注意到春风街的译名“Memory Lane”,感觉此翻译深得我心。乍一看,此译名与中文名并无联系,肯定不是直译啦~Memory Lane,这是一条承载着楚帆青年记忆的小街,在这里,楚原才能读懂父亲的“我为人人”却不求“人人为我”的大无私精神。在最后他回到当下之际,年轻时候的父亲对他说“你一定很爱你爸爸吧”。楚原想了一下肯定地回答“我爱他”。我想,“memory lane”是再合适不过的翻译了。

最后想提一下“Tell Laura I Love Her”这首歌,在影片中听到便喜欢得不得了。一首见证楚原父母爱情之歌。港剧的配乐插曲真的值得去细细品味,越听越有味道。

 8 ) 遗忘的角落

因《乘风破浪》才结缘《新难兄难弟》,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的香港文化下的电影,是真正的电影。

我非专业影评,但我懂一部真正的电影能带给观众什么,绝不是一笑忘之。

《新难兄难弟》无论是题材、演员,还是话题梗,都给人惊喜,双梁加刘嘉玲、袁咏仪的配置是再难看到的。无论是从演技、原声哪一方面来说,当之无愧撑起一部真正的电影,大概唯一的缺憾是男医生?

初开始时,对父亲、母亲的性格衬托是非常恰到好处的,不会突兀,也点到剧情,让男主的人生、性格、思维方式都变得合情合理,这前部分的铺垫让全片的逻辑变得不离谱,只留下穿越和时间悖论的逻辑漏洞,这样观众才更容易进入剧情,不会跳戏。

虽然在我看来,中间的剧情有些跳帧的感觉,但总体习惯了这样的节奏之后,剧情倒有环环相扣,不时与前呼应的惊喜感。再到结尾,虽不煽情刻意,却能引人鼻酸,没有死板地往令人思考的路子上引,却能够让我心情复杂。

一部真正的电影,看完之后,会被记住很多东西。情节、演员、人物神情,以及感动。早知历史也无用,我们始终撼动不了历史的齿轮,可只有经历过,亲身感受过历史,你才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你才会真正懂得那些历史中的你不理解的人,你才会发现你的生活一直没变,可是你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大反转。

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发生穿越这件事,也永远接触不了那久远的历史影像,可我们是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那些智慧的勇气的前辈的。我们眼前的真还是真,但有些东西,是会随着我们的观察而改变的。

全片大概全无逻辑我也看的下去吧,刘嘉玲、袁咏仪当年的美颜,再加上双梁的演技、小梁的眼神,真的只有一句简直了。所以好的演员,一举手一投足甚至是一个眼神,满满都是戏。

《新难兄难弟》集齐了很多好电影的元素,同时也反映除了香港电影的没落。就算是当年并不出名的电影现在翻出来也是诚意满满,比现在的,不知好出多少倍。

看完了产生了一种补香港老电影的冲动,大概,那个辉煌时代,真的不可超越吧。因为那是有火花,有东西沉淀的时代。

 短评

穿越见证老爸老妈罗曼史。它致敬《回到未来》和《生活多美好》,《乘风破浪》致(chao)敬(xi)它?李嘉诚直接改成马化腾呵呵。

7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乘风破浪看了十分钟立刻看出来是抄袭的这部。

9分钟前
  • BS听音乐不插耳机
  • 推荐

正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1分钟前
  • 我的苦難史30天30夜也講不完
  • 还行

在中秋之夜看到如此充满浓浓怀旧人情味儿的好片感觉很温暖——除了春风街上街坊邻居们的人情世故和六十年代的上层底层社会风貌。你还可以看到扎塑胶花养家的李嘉诚、不满雷洛探长的李柱铭和小司徒华、以及种种新型经济形式的崛起。基本算是《回到未来》加《大鱼》加很多老粤语长片桥段的喜剧改编版。

14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不精细,恶搞多,格局小,但有粤语老片遗风,家庭关系处理得当。其实和《夏洛特烦恼》是一路,但胜在价值观取向。

1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其实演得还是有点浮夸的,maa喜剧嘛夸张一点是应该的。雷洛啊李嘉诚什么的梗还蛮好笑的。我以为是袁咏仪跟着梁朝伟穿越回来了,没想到是梁家辉穿越回来了。btw伟仔的大眼睛真是眼睛里有星光啊,被迷死了。刘嘉玲和靓靓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23分钟前
  • 宋冬野结衣
  • 还行

比乘风破浪故事讲的好,有主题有成长有人情味儿

24分钟前
  • 是18呀
  • 推荐

电视里放了多少遍我就看了多少遍,这是我看过的最早的穿越剧之一,也是最好看的一部。那时候梁朝伟和刘嘉玲让我感觉更舒服,梁家辉影帝自然不必说~脑中永远忘不了那首:tell lora I love her tell lora I need her.那个时代的简单幸福真是好,以及终于见到了屈臣氏太平绅士==

27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竟然回去告诉嘉诚哥叫他搞房产,编剧真TM富有先见之明啊。

32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看在演员的分上确实给不出低分,但故事本身真的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了:儿子穿越一趟就能理解父亲,因为他已经可以组建自己的家庭;然而要跟凤凰男过一辈子、背着街坊邻居的包袱走一辈子、被厕纸砸在身上叫肥婆叫一辈子的是那位女性/妻子/母亲啊。父亲的哪一条义气,不是建立在母亲的牺牲上?

34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感觉《乘风破浪》就是学这部电影的吧,不过本片无论是导演功力、演员阵容、音乐选择还是对旧时代的还原和对底层小市民的刻画都要胜过韩寒的那部。就算是一个普通人,也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生活,因为成功的标准从来就不止一个。希望终有一日在回顾自己的人生的时候可以说一句:世事变,没有将我掩盖。

38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推荐

本来想给四星,但是一想到乘风破浪和这个梗一样,还有一群人跪舔乘风破浪,我就多给一星吧!!

40分钟前
  • 哼唧哼唧
  • 力荐

春风得意街,港片兴盛时,好一部治愈温情的童话。技法粗中带细,既能挥毫作画,又可泼墨写诗,用典处点睛,妥帖极了。两梁聚首,自是不分伯仲。如果有机会,请在月亮和木星接吻那天,送我们回去,亲眼看看那个发光的时代。

4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乘风破浪》跟这比起来显得无病呻吟,最后儿子理解父亲完全说不通,韩寒为何不干脆照搬完整一点。这部情感真挚不能仅仅归功于导演陈可辛,更少不了梁家辉梁朝伟的功劳,梁家辉眼里常含泪光,梁朝伟眼里会发光。

47分钟前
  • 金敏丧
  • 推荐

韩粉要点脸吧真是,还跑到这来打低分

50分钟前
  • Ryder
  • 力荐

影概课。年轻的梁朝伟,梁家辉,刘嘉玲……真是嫩的出水~

51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韩寒那片还真是跟这部一模一样啊,不过看完觉得两部都不咋地啦,打温情牌为主的。其实香港地产和经济的变迁是何时及如何发生的,这部有说到一点,但是本来是商人及市场运作的恶劣导致平民生活的穷苦,被转接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强行的八字鸡汤上,未免是有些齁人了。。看看明星就好咯

55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韩寒没必要在片尾quote 终结者回到未来 时光倒流七十年 直接说翻拍这个就行了

58分钟前
  • 蛤蛤一笑很倾城
  • 推荐

和《乘风破浪》比当然不晓得在那种敦厚的世俗情结和小市民的生活琐碎上好了多少,很娱乐,甚至有点旧日情怀,只是,要看以什么视角。如果现在从女性角色的视角来看这样一部歌颂父子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所谓的男性仗义的电影,那么问题很大的。女性完全是被忽视,客体化的,没有人看得到她,不论是罗娜或者阿莲,她们都只是点缀男性浪漫情怀的一个道具。

1小时前
  • 易思棠
  • 还行

比《乘风破浪》好了不止一个时代。

1小时前
  • 仁波切·偉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