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2004

喜剧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2004

主演:周星驰,元秋,元华,黄圣依,梁小龙,陈国坤,田启文,林子聪,林雪,冯克安,释彦能,冯小刚,袁祥仁,张一白,赵志凌,董志华,何文辉,陈凯师,贾康熙,林子善,任珈锐,王仕颖

导演:周星驰

播放地址

 剧照

功夫2004 剧照 NO.1功夫2004 剧照 NO.2功夫2004 剧照 NO.3功夫2004 剧照 NO.4功夫2004 剧照 NO.5功夫2004 剧照 NO.6功夫2004 剧照 NO.13功夫2004 剧照 NO.14功夫2004 剧照 NO.15功夫2004 剧照 NO.16功夫2004 剧照 NO.17功夫2004 剧照 NO.18功夫2004 剧照 NO.19功夫200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7 20:12

详细剧情

1940年代的上海,自小受尽欺辱的街头混混阿星(周星驰)为了能出人头地,可谓窥见机会的缝隙就往里钻,今次他盯上行动日益猖獗的黑道势力“斧头帮”,想借之大名成就大业。   阿星假冒“斧头帮”成员试图在一个叫“猪笼城寨”的地方对居民敲诈,不想引来真的“斧头帮”与“猪笼城寨”居民的恩怨。“猪笼城寨”原是藏龙卧虎之处,居民中有许多身怀绝技者(元华、梁小龙等),他们隐藏于此本是为远离江湖恩怨,不想麻烦自动上身,躲都躲不及。而在观战正邪两派的斗争中,阿星逐渐领悟功夫的真谛。

 长篇影评

 1 ) 才7.8分,你们有没搞错啊

最喜欢的电影,满分给的就是这种电影吧。
完美无缺,有五星就给五星,有六星就给六星。

总评才7.8分,你们有没搞错。
不过电影的评价一直是在上升的趋势。
以周星驰来说,喜剧之王开始就那么像周星驰一贯的风格。
那时期周开始自己导演,拍自己想拍的电影。
少林足球风格有点回归,那年横扫香港金像奖。
2年之后的功夫水准更上一层楼,是周星驰的巅峰之作了。
特效在少林足球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在当时是很厉害的特效水准了。以现在的特效水准来看稍微有些失真了,但是功夫厉害之处在于特效的设计上。
电影的核心在于功夫和武者的正气。
十二路谭腿的路见不平,小男孩一家的感谢,双手扶人的气度。
周星驰思想的转变的剧情是我最喜欢的大彻大悟情节,居然有人说情节莫名其妙。
打通任督后,整个人形象也变了。说的是武者就是应该是这种风范。
李小龙是周的偶像。

全电影节奏紧凑,环环相扣,连打斗都没有多余回合。精雕细刻。
而且沿用了之前电影很多出色的创意。
所以可以说是周集大成之作,也是巅峰之作。

情节满分
思想满分
演技满分

就这样

 2 ) 星爷式喜剧

星爷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将小人物的辛酸史以无厘头的幽默方式展现出来引发大众共鸣。永远用镜头关注小人物的艰难悲喜。如果不深刻洞悉悲惨,如果不亲身历经辛酸,怎么会写得出那么痛的喜剧。

经典的电影是经得起推敲的 回忆起来 好像星爷的每一部电影 我都看过很多遍 这源于他的认真 从对一个角色的认真 到对整部电影的认真 这会让他成为一个很好的导演。因为他的故事从来没有太复杂 如果用文字概括 可以很简短 。他的电影更多在于反复咀嚼都还有味道的各种细节 和天马行空的故事设定。

 3 ) 好功夫

人們說《功夫》沒有突破,甚至說退步了,又回到港式動作片的格局。

如果我們硬要把電影分成動作片、喜劇、劇情片或恐怖片之類,《功夫》可能更像一部動作片,而不算很喜劇。

是動作片又如何?動作片言之無物但打得精彩也至少可以娛樂大家,否則成龍大哥也不會賺個盤滿缽滿。動作片打得精彩之餘言之有物,周星馳總算比成龍多行幾步。至少,成龍可以退休了。

有說周星馳的戲份少了,星爺的影迷看得不過癮。我反而欣賞周星馳已懂得電影是要說個故事而不是個人表演。沒有周星馳,元華可能還在TVB拍劇,亦無人會認識元秋、梁小龍。成龍大哥好像今年才捨得起用謝霆鋒,延續他的《新警察故事》。

兩小時的《功夫》熱熱鬧鬧,坐在我旁邊的小孩子看得興奮尖叫,我和密斯大埔也看得血脈沸騰,看完後,互相跟對方說:「無問題呀!好看呀!」這是我們最老實的影評了,雖然我們也聽到不少人很老實的表示失望。

一向都不喜歡華人導演拍「獵奇」片給洋人看,所以近年很怕看張藝謀。《功夫》裡多了很多荷里活接受的元素,卻沒有把洋人眼中東方畸零加進電影裡。《功夫》處處表現出懷舊,又能展現中國武術背後的理念(如包租公借力打力太極拳的以柔制剛),不知道洋人會不會照單全收,但起碼我自已是看得津津有味。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在電影中是英雄,但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只會吃虧的傻瓜,周星馳說他在現實生活中也沒有這種捨生取義、仁者無敵的功夫,惟有在電影中體現。我想,周星馳近兩部電影都以功夫作主體,除了考慮市場,中國武術和它背後的哲學是周星馳本身也喜歡和有體會的題材吧。

 4 ) 重看功夫,更多了一份感慨

从未顾忌嘲弄的世俗,初心所不变是那侠之大者的梦。周星驰饰演的小人物总满是悲与喜的交融,在看似荒诞的无厘头幽默里予人以真切的感动,《功夫》并非一场低俗的恶搞,而是周星驰集人生所感,匠心独诣而出的那冷暖交织的江湖情仇。

星爷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将小人物的辛酸史以无厘头的幽默方式展现出来引发大众共鸣。影片将传统功夫与乐器契合周氏风格的故事与形式展现,戏剧效果、人生感慨与文化哲思浑然天成。十年后再回首,少了些幽默,多了份感慨。

 5 ) 从此千山万水,一骑独行

有一些电影还没上映,你就会知道有无数人等在那里拍掌叫好,比如《可可西里》;另外一些没有上映的电影,你可以闻得到隐隐的杀气,知道这电影一出去就肯定是板砖满天飞舞,比如《2046》;自然还有一些电影,你可以猜出它会得到毁誉参半、两极分化的评论格局,比如《功夫》。原因无他,先入为主而已,看电影前入场时的眼光视角决定了你的结论。这世界上能够让自己的脑子不变成他人思想跑马场的人们只是少数。所以就算我觉得《2046》的电影语言远胜《可可西里》,也不会对一些人痛骂《2046》颓靡到底的小资情调,却在“振聋发聩”的《可可西里》面前“泪流满面”云云感到惊讶。
  
《功夫》区别出了三种“星迷”(这种贴上标签称“××迷”的做法和市场挂牌卖猪肉的方法无异,但大伙儿既然接受了,就赶赶时髦姑妄叫之):第一种星迷,一直能够比较理智地看待周星驰的作品,对他深存敬意,但又有一份好友似的亲切之情,对于《功夫》,这些人只会觉得精彩好看,搞笑云云不会是他们真正注目的地方,这些人是把星星当成一个值得尊敬又可爱的朋友。第二种星迷,在《少林足球》和《功夫》之前对周星驰五体投地,之后则认为周“江郎才尽”。这些人看电影是冲着“做人要厚道”、“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式的“经典台词”过去的,对他们而言搞笑台词就是电影的全部,因为这些可以给他们贫乏的词汇量增加一点炫耀的成本。他们用封建家长式的眼光看待儿子周星驰,“翅膀硬了,想飞了?抽你丫的!”儿子只能按照父母设计的路子来走,稍有偏差就呼天抢地。第三种星迷,则对周星驰无原则崇拜,偶像放个屁也能感到余味绕梁三日不绝,容不得他人说星爷一句坏话,否则只骂到对方十七代祖宗还觉得意犹未尽。这些人宛如新时代的义和团和红卫兵,把周星驰当神仙供着,一语不合就拔拳相向,把“两个凡是”换个主语就灌在脑门里了,这群人斗志昂扬,咱惹不起。柿子挑软的捏,咱家就想和曾经喜欢过周星驰,如今对《功夫》大失所望的朋友聊上几句。
  
痛陈《功夫》不是的朋友,估计有不少是在网络上掀起《大话西游》热潮后开始喜欢周星驰电影的,这些人一则真心喜欢《大话西游》中擦肩而过的爱情,二则抵御不住网络上对周星驰铺天盖地的颂扬之声,糊里糊涂就向星爷举了白旗,投向喜剧之王的怀抱。但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周星驰电影中的爱情从来都只是轻描淡写适可而止的,像《大话西游》、《喜剧之王》中浓墨重彩式的爱情只是偶尔为之。当这些人没有在《功夫》中收获他们自以为能够得到的“泪流满面”、“痛哭失声”式的廉价感动之后,他们自然会毅然决然地离开星爷怀抱,顺便踩上《功夫》一脚。还有一些习惯了周星驰搞笑的朋友,一时间接受不了周星驰突兀的转型,对《功夫》中绝妙的动作创意、与剧情丝丝和缝的特技、推拉摇移跟各方面都大有讲究的运镜、充满怀旧气息的配乐和对童年生活的闪回镜头缺乏足够的理解能力(或是耐性),脑袋发热就抡起板砖拍得不亦乐乎,颇有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却忘了周星驰早就不是十几年前那个可以陪着你又笑又闹的年轻小伙了。你要一个如今满头白发、胡子拉碴、心事满腹的沧桑男人扮小丑样,扯出屎尿屁的下三路笑话来逗乐,或是张狂地“哈-哈-哈-哈”大笑玩弄无厘头招数,可能吗?死皮赖脸扯着不断成长的周星驰继续和你玩耍,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意淫。
  
《功夫》是周星驰拍给自己看的电影,也是拍给有童心的怀旧观众看的电影。电影经过最为现代化的包装,有着最炫最酷的电脑特技的修饰,但撑起整部电影的内核还是周星驰亘古不变的草根立场。对偶像的致敬,对街坊邻居们的关注,对逐渐淡忘出记忆的幼时居所不厌其烦的描绘,对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朦胧情感的抒发,以及看似傻气的打抱不平、棒棒糖和武功秘笈等等等等,都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周试图通过这部电影,召唤起现代人一些已经一去不返的、被繁忙生活逐渐蚕食的童心。我很怀疑星爷在电影里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镜头缓缓摇过的一栋破楼,在昏暗的灯光里照见了一些平凡百姓的喜怒哀乐。“你瞧瞧这世界,遍地都是黄金,遍地都是女人。”可惜,总有一些人还是割舍不断往事的牵绊。于是,周星驰拍了《功夫》。于是,看完《功夫》后有一些观众微微动容。
  
九十年代初,《唐伯虎点秋香》成了所谓的年度十大烂片之首,几年后,大伙儿开始忏悔。九十年代中期,《大话西游》在两岸三地同时遭到冷遇,几年后,“一万年”台词泛滥成灾。九十年代末,《喜剧之王》被认为是周星驰江郎才尽的作品,几年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当成周的夫子自道。2004年的《功夫》,……!
  
《功夫》一出,斩断前缘,从此千山万水,一骑独行。一路走好,周星星。

2004·12·16

 6 ) 唯快不破、万中无一、世界和平、如来神掌——那个做孩子梦的周星驰,今天60岁了

周星驰搞笑的独特之处,我觉得,大概是:

用一个孩子异常认真的视角,打量成人世界,戳破成年人世界惯例的虚伪。用孩子般的视角、夸张到无逻辑的形势,来嘲弄成年人世界的荒诞。 他电影里许多人,都带着一点孩子气的初心

然后因为世俗之故,不太顺利。

包括但不限于包龙星小时候想当个好官。尹天仇想当个好演员。阿发的发明不太被认可。大力金刚腿和师弟们找不到工作。

最典型的,还是《功夫》。

《功夫》里,周星驰少年时满怀理想,决心维护世界和平,下决心摔碎存钱罐,去练如来神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警恶惩奸,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好吗?”用力地点头:“嗯!”

之后他以少敌多,大呼“放开那女孩”,去救黄圣依。黑白镜头下彩色的棒棒糖,是他理想中的侠义。挨了打,发现受了骗,不再相信武功了。

之后他决心当个坏人,不停教导林子聪,发狠握拳,“我要当坏人!”这话其实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他去城寨勒索未遂,踩爆球欺负小孩,借理发讹钱,都是想当个合格的坏人,这样就不会受伤害了。

找琛哥要个机会,“杀人这种念头我每天都有的”,之后去偷袭包租婆交投名状,也是想当个坏人。 可惜他当坏人都不成功,也就是抢了黄圣依的冰淇淋。

当时他笑得歇斯底里,何尝不是自嘲——我们都知道,周星驰电影里夸张的大笑,都不是发自内心的了。长笑当哭罢了。

后来他下狠心要杀人,见黄圣依亮出棒棒糖后,想起少年时的自己,显然为之震动。那时他大为失态,还让林子聪别跟着自己,独自落寞而行:那是知道自己也哄不过自己了。

他把所有的钱交给了林子聪,林子聪临走前小心翼翼分了他一瓶水。

他俩彼此都知道,周星驰还是当不成坏人。他坐下来,颓丧不已。

那时少年的记忆不断萦回,他才发现,自己曾经是想当个英雄的。


周星驰又不止一部电影里,会让庸碌浑噩得过且过的小人物,发现自我,咬牙担当起来

比如著名的“我全都要”时刻,那段剧情众所周知:包龙星少年时对月发誓,想当个好官;当了九品官后昧杀良心,糊里糊涂,都被百姓当成油炸包大人了。

但婚宴上智擒豹子头后,百姓一起夸他,之前唾吐他的小孩也送了他花,从此之后,他才真想当个好官。以至于为戚秦氏出头,百折不挠,终于成功。

豹子头的“我全都要”,是个关键时刻。

比如跟张柏芝过了一夜,醒来把所有积蓄都给了她,听张柏芝说一声“谢了老板”,回头看一眼镜子里的自己。于是奋然扑出去,对张柏芝大叫“我养你呀!”

这些场合之所以自然而然,是周星驰这种“发现自我”的时刻,铺垫得好。

顺从“我全都要”和就此放走张柏芝,都是选择懦弱。

对抗“我全都要”和对张柏芝喊“我养你呀”,是选择坚强。


《功夫》整部电影的美妙之处: 一开始相信功夫的周星驰,本来已被世俗磨砺得不相信了。但误入城寨后,仿佛闯入一个童年武侠信念主题乐园:

看到谭腿、铁线拳、八卦棍……世上真的有高手?

天残地缺,包租公包租婆,“这就是狮吼功吗?谁人打的太极拳?”

世上是真有功夫的——周星驰少年时信奉的功夫。

然后便是,火云邪神。

火云邪神出场极考究。先是天残地缺说,他过于痴武,进了精神病院。斧头帮派周星驰去找他,当时场面极为恐怖,甚至周星驰产生了《闪灵》里血海翻涌的幻觉,真让人觉得,拉开门,里面是个怪物。

——却是个穿着汗衫十字拖的老头。

这是第一折。

琛哥一度不耐烦,问周星驰有没有搞错;斧头帮还有小弟出来殴打邪神,打得他流鼻血。

那时邪神像个疯老头,还招呼人家再打。

接着邪神夺枪,表演了经典的“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

这是第二折,

忽然之间,他又有了绝代高手的范儿。

翻身出场,霸道无比,与神雕侠侣对峙。

“我只是想打死二位,或者被二位打死。”好武好杀的乖戾之气,愿赌服输的高手风范,齐全了。

此时周星驰在一旁,看火云邪神与包租公包租婆对答。

包租公包租婆在决定与火云邪神为敌前,互相道了句:“自古正邪不两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此时镜头给到周星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他决定维护世界和平的少年时,心底的话。这句话和棒棒糖一起,击中了周星驰。

但这时,他应该还没完全想好呢。

之后火云邪神大战包租公包租婆,本来要输,忽出阴招,双方相持。这是火云邪神形象的第三折: 被小龙女一个狮吼功打伤,眼看要输时,他忽然不再“或者被二位打死”了。

求饶了,偷袭了,意图反败为胜。卑鄙之极,高手风范全无。

这一路,是一点一点,将火云邪神的邪恶姿态展露:先以为是血海狂魔→十字拖老头→“唯快不破”的高手→“打死两位或者被两位打死”的武痴→不择手段的无赖。

到最后这一幕,之前的闲云野鹤或高手风范都消退了。

一个记仇的、残忍的、不择手段的邪恶大反派,完全显形了。先前的种种姿态,全都是造作。输急了,才露出真面目。就这么记仇残忍邪恶不择手段。之后被琛哥吼一句,一掌直接打死了琛哥——之前可是被打多少拳,都淡然处之的呢。 不威胁到他时,他悠游自得;威胁到他时,他撒泼打滚。露出了真面目。装都不装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龙珠》里弗利萨也是如此。出场斯斯文文,说话用敬语,但随着情势变化,逐渐露出邪恶;到最后什么下三滥的手段都出来了。是为邪恶。


琛哥自己不上,却让周星驰上,周星驰此时要做个抉择了。

他满口在重复琛哥的吩咐,却一直犹豫不决。 帮火云邪神,他就真成了坏人。但他真想当坏人吗? 琛哥催他下手,催了许多次;周星驰不停重复,却不肯动手。

终于被琛哥催到极限了,愤而回头一棍,再补一棍。

这里的一个细节:打了琛哥,看到琛哥流了血,周星驰自己愣了愣。

瞪大眼睛,嘴唇微开。

大概他出手后才意识到:“我打了琛哥?我真的打了琛哥?”

之前他一直被琛哥呼来喝去,被吩咐去杀包租婆、去救火云邪神,到此被要求去打包租公和包租婆。他也的确在说服自己,要听斧头帮大哥的话,去当个坏人。

但在重见棒棒糖,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后,童年记忆连带英雄梦,一起被唤醒了。

他在挣扎之中,被琛哥一路逼迫,终于按捺不住,发怒打了琛哥,还是两棍。

这一下爆发,大概连他自己都意外,所以才有发愣的瞬间。

但也是这一下爆发,让他找到了自己。

周星驰再回头,看着火云邪神。瞪眼,抿嘴,发狠。没有疑惑了,断然出手,一棍打向火云邪神的头。

在他挥向火云邪神的这一刻,也包括被火云邪神打进地底,依然坚持再敲他一下脑袋的时刻,他是不是万中无一的奇才之类,已经不重要了。

这一刻,他就是那个“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警恶惩奸,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就交给我了”的少年。

这是本片最重要的时刻。至于之后火云邪神大战周星驰,已经算爽片了。


后来他激发了自身无穷潜力,重新相信了侠义于是知道了武功也不是传说,再回忆起了少年时的如来神掌,这是周星驰安排给每个还有侠客梦的少年们,一份命运的奖品。

包括周星驰打架时踩脚,被火云邪神嗤之以鼻:“踩脚趾,小孩子的玩意儿!”之后被周星驰踩了脚趾。也包括那个童年记忆中五彩缤纷的、后来碎了又拼的棒棒糖,以及那少年时被骗了、最后却又被回忆起来,终于使出来的如来神掌。都是童年与相信的回报


电影最后,周星驰终于想起来了童年的经历,一招如来神掌,火云邪神倒地。

火云邪神喊认输,周星驰放了他一马。

火云邪神坑里爬出来,偷袭周星驰,周星驰一招如来神掌击垮了楼。

当时火云邪神以为自己死定了,不料周星驰故意打偏:出招时,眼睛还看着火云邪神。意思很明白:我可以,也有理由干掉你,但是我不。

火云邪神呆住。

周星驰把他偷袭用的兵器,化作了玩具飞走了。化干戈为玉帛。

火云邪神终于还是忍不住好奇,问:什么武功?

周星驰云淡风轻的说:我教你啊。

火云邪神拜服了。

一招击倒火云邪神,是武功。

可以杀而不杀,两次放过他,是恕。

化干戈为玉帛,把杀人工具当玩具,是赤子之心。

“我教你啊”,以德报怨。是自信,也是忠厚。

打败对手就让对手服,是霸蛮之道。

火云邪神只有在威胁不到自己时,才显得云淡风轻。一旦威胁到了——比如神雕侠侣眼看真要打死他了——他就不择手段。

但见到这样的武功与这样的襟怀,他最后一点扭曲的紧张,也放松下来了。心服口服。

周星驰说话时,背后是阳光,温暖和煦。

暴风无法逼迫你脱下外套,只会让你更加紧张,温柔的阳光才可以。

《功夫》上映时,周星驰42岁了。结尾画面里,依然是个孩子。

曾经有那么多年,他不停地给我们呈现这些孩子气十足的梦。

讲这么一个,成年人误入少年梦想世界的故事:被世界搅和得“我要做坏人”,最后发现少年时相信过又抛弃过的东西是真的。万中无一的武学天才也可以和食神一样到处都是。

踩脚趾。棒棒糖。“维护世界和平!”“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对立的脸谱与邪恶。飞天遁地的武功。只要相信初心,就能击败邪恶。

终于,如来神掌。

都是孩子气的梦。但世上有过这样的梦,有人呈现过,多好。

今天周星驰60岁了。

 7 ) 这梦做的真好

看了第五遍功夫后,突然惊奇的发现,原来整个功夫,只是那个救小女孩的小男孩的一个梦幻或者说,一个想象而已!
请注意小男孩和小女孩最后牵手时周围的人们


大家可以看到那个剃头的光屁股家伙在旁边勾女,包租公婆在旁边散步,火云邪神在指挥交通…… 还有4眼崽...
  这些,都只不过是小男孩的想象而已!把周围人想象成自己世界里的绝世高手!   如果还不认同,再对比乞丐前后的样子
模一样!!难道一个那么老的乞丐会在过了二十年后仍然毛发不变?他是上帝?不!乞丐根本是个骗子,如来神掌重来不曾有过!高强的武功从来不曾出现过!小男孩不过是在自尊受到伤害后,去做了个糖果店学徒而已!
  小男孩是成功的,让他受骗的如来神掌却迎回了那个美丽的小女孩 ..   
儿时的我们不是有同样的一个梦.成为高手..英雄就美吗?  
如果没看多遍,又有几人真正看懂了这个结局?   星爷真乃神人也!

 短评

在香港影史上应有特殊地位,拓展了武侠片的类型时空。草根无厘头,想象与反讽、结构与解构融为一体。数字技术创造的实景奇观

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不要说烂,其实很卡通很cult

9分钟前
  • 芥末小馒头
  • 推荐

看了很多遍,每个镜头都记住了。那时的星爷还真是年轻啊,现在已经满头白发了。

11分钟前
  • 股神看不懂
  • 推荐

功夫最后结尾所有的角色都以路人出现并不表示这是小男孩的一个幻想,而是说曾经的江湖中人和武林高手,终于都走出恩怨瞅啥,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比如神雕侠侣做了普通人,火云邪神指挥起了交通——最大的证据就是,死掉的角色都没有出现,说明故事是真的,不是幻想

13分钟前
  • 恶魔奶爸Sam
  • 力荐

再都不可能出现比它牛B的功夫电影了

17分钟前
  • 郁程
  • 力荐

黄圣依真的有点可惜……这部电影看了很多遍,很喜欢这部电影,记忆最深的就是包租婆了吧,很有趣

22分钟前
  • 芊颖
  • 推荐

包租公,包租婆,斧头帮,冯小刚被砍,....都是经典.

27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重看四星半,毕竟当年不识其中味;快银前身,阿Q后裔,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小世界里的大境界;每个华语导演都有一个武侠梦,每个男孩都有一个英雄梦,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甜蜜梦想;开场就高潮,武打段落章节分明,门派清楚,人外有人,仁者无敌;最爱星爷嬉笑之余的严肃,热闹之外的荒凉。

2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超级耐看和严重被低估的电影,看十来遍了越看越好看,我想100年后还是有很多人爱看它。

29分钟前
  • Bono
  • 力荐

不再是星爷的个人秀,而是群英共舞。包租公、包租婆、苦力强、裁缝、油炸鬼等角色都鲜活独特,过目难忘!

31分钟前
  • 橘猫爱吃鱼
  • 推荐

黄圣依的哑女可真美,真纯,电影还是星爷一贯的小人物到大英雄,很经典,很有意义

32分钟前
  • 你在百花深处
  • 推荐

电影院里他说,你笑得好开心。

37分钟前
  • 时以星
  • 推荐

从这部电影开始认识黄圣依,至今对功夫剩下的记忆就是黄圣依当时的清纯美颜!

39分钟前
  • 宁宁
  • 推荐

别装逼了,这片绝对值5星

42分钟前
  • 一夏秋凉
  • 力荐

哪怕里面冷眼嘲笑一切世间丑恶,依然保留一个温暖的希望。小人物逆袭,充满悲与喜,泪水几人知,初心却未变。十年之后再看功夫,无论是打斗场面,特效技术,还是笑点包袱,依然不过时,华语动作电影巅峰之作。

44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力荐

这是周星驰最后一次让我感到可爱...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ʕ•ﻌ•ʔ挺好看的 黄圣依这片里是真美啊

52分钟前
  • amelin
  • 推荐

重温星爷的功夫,猛觉得这是部无比伟大的电影!

53分钟前
  • 魚山飯寬
  • 力荐

华丽的夸张,情节倒是紧凑,毫不拖沓

54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经典啊,看过好多遍了。很喜欢周星驰无厘头

56分钟前
  • 651564165cz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